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2015科技發明獎

2015科技發明獎

發布時間:2021-09-01 20:19:08

『壹』 2015年度劉永坦獲國家科技獎嗎

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內勵大會。容華南理工大學5項成果(第一完成單位3項)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自然科學獎1項、技術發明獎2項、科技進步獎2項,是學校獲得國家獎最多的一年,獲獎總數量和第一完成單位獲獎數量均位列全國高校第11位,其中體現原始創新性研究水平的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數量位列全國高校第5位。這是學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單位連續三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也是今年廣東省唯一牽頭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的單位;同時學校自2010年後再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

『貳』 京東方有得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嗎

嗯,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評選結果今天揭曉。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多光子糾纏干涉度量學;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南昌大學硅襯底LED項目;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高效環保芳烴成套技術及應用,京滬高速鐵路工程。(投投金融)

『叄』 2015年獲得國家科技最高獎人名

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兩位科學家是:
1、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謝家麟
成就: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90年代,他基於國內的工業基礎,領導建成亞洲第一台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研製總投資只是國外同類裝置的十分之一。這是亞洲第一台產生激光並實現飽和振盪的裝置,多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及西歐之後實現紅外自由電子激光飽和振盪的國家,奠定了我國自由電子激光光源發展的基礎。這一重大突破受到國內外科技界的廣泛重視,被列入當年全國十大科技新聞。
2000年,謝家麟院士突破加速器設計原理,將電子直線加速器幾十年沿用的三大系統精簡為兩個系統,簡化了加速器結構,大大降低製造成本。經過四年努力,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簡易結構加速器樣機,驗證了設計理論的可行性,並申請了國際專利。
2、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與城市研究所所長吳良鏞
成就:長期致力於中國城市規劃設計、建築設計、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教學、科學研究與實踐工作。教學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倡導建築與城市規劃相結合。為北京、桂林、三亞、深圳等城市的規劃,特別是舊城區改造整治規劃設計工作做出重要貢獻。專著《廣義建築學》對建築學與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的綜合研究進行了重要的理論探索。

中華復興社出品 希望能幫到您 歡迎討論~

『肆』 2015年最高科技獎授於什麼人主要獎項是哪些

國家科技獎共分五大類:最高科技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回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答獎、國際科技合作獎。其中,最受矚目的自然是國家最高科技獎。該獎須報請國家主@席簽署,並由國家主@席頒發證書和獎金,獎金為500萬元人民幣。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其中「成色」最高的國家最高科技獎2015年卻再度空缺,這是繼2004年後的第二次空缺~

『伍』 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對於這些獲獎者而言,倘若身體不硬朗,也完全有可能錯過國家最高科技獎。據說,鄒承魯先生也曾在國家最高科技獎候選人之列,但他在2006年11月不幸仙逝,時年83歲。

從某種程度上看,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獎簡直就是國家最高科技獎的風向標。而何梁何利基金自2007年進行了改革,其做法或許可供國家最高科技獎評選委員會借鑒。

據《財經網》報道:徐光憲和王忠誠均獲得過「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獎」。該獎項每年評選一次,每位獲獎者的獎金為100萬港幣,15年來已有26位中國傑出科技工作者獲此殊榮。而大部分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也像徐光憲和王忠誠一樣,在此前獲得過「何梁何利科技成就獎」。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獎也曾經是院士老人的天下。但2007年度的這個獎項除了授予71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橋梁工程設計大師林元培,還頒給了一位年輕的非院士:發現普光氣田的46歲高級工程師馬永生博士。2008年度的該獎項唯一的獲得者則是43歲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房建成。

『陸』 榮獲2015年度中國最高科技獎的科學家是誰

自2000年至2014年,共有25位科學家榮膺國家最高科技獎,包括吳文俊、袁隆平、王選、黃昆、金怡濂、葉篤正、吳孟超、吳征鎰、閔恩澤、謝家麟,等。

其中,2002年度、2006年度和2014年度,都只有1位科學家獲得最高科技獎;2004年度,最高科技獎首次空缺。

2015年度最高科技獎為何再次空缺?

「對此我們只能表示遺憾。」據負責評審具體事宜的國家科技獎勵辦負責人介紹,「我們是嚴格按照評選程序來的。」

據介紹,與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的申報制不同,國家最高科技獎採取的是推薦制,有推薦資格的單位和個人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組成部門、直屬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各總部;經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認定的符合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規定的資格條件的其他單位和科學技術專家。

據該負責人介紹,有資格推薦2015年度國家科技獎的機構和專家共有130多個。通過上述渠道推薦的國家最高科技獎候選人共有9名,第一輪評審從中選出3名候選人;在第二輪評審中,3位候選人的得票數均未過半,其中有的就差「一兩票」。

「國家科技獎一直遵守『寧缺毋濫』的原則,最高科技獎更是如此,不能降格以求。」該負責人介紹,最高評審委會的專家經過討論,達成共識:這3位候選人雖然都很優秀,但距離最高獎還有一定差距。

一位參與評審的專家表示,今後國家最高科技獎「空缺」可能會成為常態。

屠呦呦為何未能獲評最高獎?

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為何未能獲評國家最高科技獎?

1969年1月,屠呦呦以組長的身份加入青蒿素的研究工作,1971年10月4日從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此後的時間里,她還參加了青蒿素的動物試驗和人體試驗,充分證明了抗瘧疾的有效性。

其實,早在2011年,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就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這年9月,美國拉斯克基金會把當年的臨床研究獎頒發給屠呦呦,以表彰她在青蒿素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貢獻。拉斯克獎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屠呦呦是該獎設立65年來首次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在2011年的頒獎典禮上,斯坦福大學教授露西·夏皮羅這樣評價屠呦呦:在人類的葯物史上,我們如此慶祝一項能緩解數億人疼痛和壓力、並挽救上百個國家數百萬人生命的發現的機會,並不常有。

屠呦呦發現青蒿素,被國際同行譽為「20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醫學創舉」。她榮獲拉斯克獎後,不僅蜚聲國際,在國內也引發廣泛關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曾致賀信:屠呦呦研究員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充分說明了中醫葯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展示了中醫葯學的科學價值,體現了我國在生物醫學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振奮了廣大中醫葯工作者的精神。

「我們只能說,我們是嚴格按照評選程序辦事。」據國家科技獎勵辦負責人透露,在2015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評審過程中,沒有個人或單位推薦屠呦呦。

『柒』 2015年取得了那些科技成就

國內的可以參考科學技術進步獎。當然2015才開始,目前似乎還沒有比較重大的專科學發現。
2015年國家科屬學技術進步獎獲獎情況
2015年1月9日,「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氫彈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於敏獲得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與東南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的「現代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獲得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美的空調《房間空氣調節器節能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該項目從空調器的核心部件、控制系統、製冷系統三方面進行節能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和生產,取得了多項創新突破,並實現了產業化。

『捌』 2015年國家科技獎公示名單 2015年是誰獲得了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5年國家科技獎公示名單 2015年最高科學技術獎是空缺了,沒人獲得。
2015年國家科技獎公示名單 2015年是誰獲得了最高科學技術獎2015年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空缺的,沒有人領獎,因為空缺了,國家設置這個獎不是每年都有人的,體現了寧缺毋濫的原則。

『玖』 2015科技創新領獎禮獲獎名稱

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屠呦呦、陳薇、裴端卿、劉靜、周濤、邢繼、吳希明。
年度科技創新團隊: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首發星研製團隊、外爾(Weyl)半金屬研究團隊、新一代運載火箭液氧煤油發動機研製團隊。
屠呦呦
屠呦呦創新性地使用了低溫萃取方法提煉出了可以治療瘧疾的青蒿素,這項研究是整個20世紀下半葉人類偉大的醫學創舉之一,也是中國科學家對人類的貢獻。
陳薇
陳薇和她的團隊在埃博拉疫苗研究上所取得的進展,為受困疫區的無數生命打開了希望之門,也開創了由中國科學家研究、中國製造的病毒疫苗在境外開展臨床試驗的先河。
裴端卿
裴端卿和他的科研團隊創造性地找到了可工廠化生產的「萬能細胞」,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的全新的幹細胞誘導因子,讓世界都真切地看到了器官再生的美好願景。
劉靜
劉靜和他的同事們對液態金屬的研究,是中國科學家在熱點科學領域中的一個原創性科研成果,他們取得的一系列突破將被打上深深的中國烙印。
周濤
周濤用大數據分析的新視角,重新審視我們所面對的這個世界,他帶領一群年輕人,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道路上,邁出了自己堅實的腳步。
邢繼
邢繼和他的團隊從「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創新理念出發,讓中國核電的安全性步入了世界先進行列,也讓我國成為世界第四個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國家。
吳希明
一樹之高,利劍出鞘。武直10,捍衛和平的國之重器,跨越了一個時代,托起了中國直升機工業走向世界的希望,開創了中國武裝直升機的新紀元。
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首發星研製團隊
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首發星的研製成功,是中國科學家對全球衛星定位導航技術做出的又一貢獻,再次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國智慧。
外爾(Weyl)半金屬研究團隊
從理論突破到晶體制備,最後到「夢幻測量」,外爾費米子的發現,是系列創新、系統創新的合成體,是中國科學家在前沿科學領域實現具有先鋒性的重大突破。
新一代運載火箭液氧煤油發動機研製團隊
十年磨一劍,一箭動九霄。液氧煤油發動機的研製成功,標志著中國運載火箭進入綠色環保的新時代,中國人邁向太空的步伐將會更加堅定更加有力。

閱讀全文

與2015科技發明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