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根絕傳說,發明舟車和制衣的是、、、
發明舟車和制衣的都是神農氏【黃帝】
發明文字的是倉頡
編寫樂譜的是伶倫
養蠶絲的是螺祖
㈡ 潛水衣是怎樣發明的
為了揭開海底深處的奧秘,人們常潛入海水中探察,這就必須藉助於潛水衣。傳說古希臘人就曾坐在玻璃筒里潛入水中,但這沒有被證實。
17世紀歐洲人發明了吊鍾式的潛水器。人在「鍾」內就可以潛入水中,直到空氣用完才回到水面上。由於「鍾」內所裝空氣有限,所以這種潛水方式無法持久。
直到1879年,德國人耶魯道發明了帶有氧氣罩的潛水衣。氧氣由船上的管子送進來,這樣人在海底下就可以比較自由地活動了。1942年,法國人福斯特發明了隨身攜帶的氧氣筒,直到這時,一種能在海底自由活動的現代潛水衣才問世了。
㈢ 救生衣是怎樣發明的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設備的一種,通常由軟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較小的輕型材料製成,外麵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練習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膠製成,內充空氣,也叫作橡皮圈。起源於葫蘆的救生圈救生圈是人們水上遇險時賴以求生的一種工具。夏日去游泳,為了安全起見,人們常喜歡帶上救生圈,初學游泳的人更喜歡和它作伴,就是熟悉水性的海員出海時也總要在每艘船上備幾只救生圈。過去有人認為救生圈是由歐美傳入中國的,其實,救生圈乃是我們中國人創造發明的。早在兩三千年前我國就有了「救生圈」,那就是幹了的葫蘆瓜。《易經》里所說的:「包荒,用馮(音『憑』)河」,根據郭沫若先生的解釋,就是「用葫蘆瓜渡河」。《詩經》中也說「的有苦葉,濟有深涉」,聞一多先生將《詩經》中的這一記載譯為:「葉子拍了,葫蘆也幹了,可以擇來作腰舟用了。」我們認為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抱著枯乾的葫蘆瓜,就能使身體浮在水面上,不致淹死。這葫蘆瓜便是最原始的救生設備。後來,凡是在海上航行的船隻,大都帶著葫蘆瓜,以防不測。由此可見,我國古代人民是利用幹了的葫蘆瓜浮水渡河的,這就是最原始的救生圈。到了宋代,救生圈的製作方法大大前進了一步,有人開始用軟質木料、蘆葦等編製成一個環狀物體,讓人可以鑽進去,使環托住人的身體,這種環形的救生圈使用起來要比葫蘆瓜方便得多,遂成了名副其實的救生「圈」了,宋人稱之為「浮環」。據《宋稗類抄》一書記載:宋代抗金名將韓世忠曾派部將王權去金山抗敵,臨行前韓世忠命令他不要用船渡江,以免被敵人發覺。於是王權就給每位土兵發了一個用軟木製成的圓形的浮環,讓他們將浮環縛在腰間,藉此渡江。士兵們在王權的帶領下悄然過江,金人全然不知,遭突襲而全軍覆沒。當時王權所用的浮環就是現代救生圈的前身。時至近現代,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各種救生設備紛紛出現:救生艇、救生衣,樣樣齊備。但救生圈這一傳統裝備仍然被人們保留著使用著,它仍然是最簡便的救生工具。航海時,海員們仍把救生圈放在諸如輪船甲板上等最顯眼的地方,並在救生圈上塗飾了紅白兩種顏色,有些較高級的救生圈上還裝有自亮浮燈,這樣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落水人所處的位置都很容易辨識,救援的船隻便可以追蹤標志,迅速趕往出事地點,把與海浪搏鬥的落水人救起。
http://..com/question/468813824.html
㈣ 四年級我想發明變色衣(大自然的啟示)
青蛙為了保護自己,也為了更好地捕捉食物,它會變色,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顏色。
在小溪邊和池塘里,青蛙常常躲在草叢里或蹲在荷葉上,青蛙和綠色的草和荷葉保持一色。水稻田裡活動的青蛙往往是灰褐色的,岩崖間的青蛙是棕褐色的,這都是和環境的顏色一致的。
青蛙怎麼會變色呢?原來青蛙的皮膚細胞里含有色素粒,色素粒集中在細胞一個點上,體色就變淺,當它擴散時,體色就變深了。
我想根據青蛙變色的原理,發明人類為了安全的需要,所需的一種變色衣服。這種變色衣服是夾層的,裡面裝有人工的色素粒,讓它根據需要變色。比方,當你需要過斑馬線,讓行駛的車輛減速,你的變色衣就變成紅色的,警示駕駛員減速慢行、當你登山穿行在密林中,你的變色衣就變成綠色,不易被傷人的野獸發現你的行蹤、當你夜行不想暴露自己,變色衣就變成與天色一樣的顏色。
總之,變色衣就像青蛙一樣變色,根據安全需要,起著隱身的作用。
㈤ 衣架是誰發明的
我們今天所使用的金屬絲晾衣架是受1869年美國康涅狄格省北英格蘭的O. A. 設計的衣鉤專利的啟發而設計的。 Albert J. Parkhouse是Timberlake的一家名為「金屬絲與新玩意」公司的員工,他在1903年發明了晾衣架,因為當時的員工抱怨衣鉤太少。他把一段金屬絲折成兩個相對的橢圓形,並且把金屬絲的末端折成鉤形。Parkhouse為此申請了專利,但是他是否從中獲得利潤我們尚未可知。 Schuyler C. Hulett於1932年獲得了改進型的晾衣架專利。他把衣架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都套上了軟管,這樣就可以防止新洗的衣服不被衣架弄皺。 3年後,Elmer D Rogers 發明了我們現在一直使用的一個名叫艾伯特*帕克豪斯的工人在盛怒下發明.
當時他是美國密執安州的一家金屬絲及小手工製品公司製作燈罩的鐵匠.一天他生氣地發現工廠衣帽間的掛衣鉤已被全部佔用,他氣沖沖的拿出一段鉛絲,彎成大衣肩部的形狀並在上面加了鉤子.這個發明被他老闆據為己有並取得專利.這便是衣架的起源.
在下端橫樑上套有軟管的晾衣架。
㈥ 衣服是怎樣發明的
衣服不是個復人能發明的,而制是人類在生產實踐中總結歸納而慢慢演變而來的。衣服的由來,我們知道最早的人類是衣不蔽體的,後來隨著人類生產能力的提高,人們開始用樹葉或草皮等覆蓋在身上來取到保暖和保護身體的作用。此後人類手工作業能力發展,人類開始學會用麻、棉等材料製作衣物,這才慢慢演變成我們今天的衣服。總之一句話,一切的創造發明都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只有一切具體的科技發明才是個人創造的。
㈦ 發明拉桿車衣專利擁有人
一種車衣
申請號 CN201410346615.X 申請日 2014.07.21
公開(公告)號 CN104129260A 公開(公告)日 2014.11.05
當前法律狀態 實審 有效性 審中
分類號 B60J11/02(2006.01)I
申請(專利權)人 宋國暉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緯三路
發明(設計)人 宋國暉
優先權
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衣,特別涉及一種快速展開和收起的車衣,包括具有延展性的車衣本體、用於展開和收縮車衣本體的牽引裝置和用於回卷並容置所述車衣本體收納裝置,所述車衣本體一端與收納裝置車衣回卷機構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牽引裝置固定連接。本發明車衣可以單人快速、方便地完成車衣的安裝、收納,避免弄臟衣服和汽車,具有結構簡單、方便攜帶的特點;經多次試用發現,本發明車衣單人只需1秒左右就可以將車衣安裝好,收起3-6秒,罩上也只需要3-6秒完成,創汽車發展史罩車最快速度,使用超快捷、且結構簡單,容易製作,成本低廉,易於推廣實施。
㈧ 發明衣架的人是誰
衣架是由一個名叫艾伯特*帕克豪斯的工人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