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公司創造純利潤8萬老闆只給27000,這算剝削嗎
跟老闆談錢時,先擺正你的位置,可以嗎?
1.一分不給!如果你只是一個員工,盡職盡責工作,公司的項目得到正常運轉,創造純利潤8萬,那麼,老闆即使一分不給你也是正常的!沒有公司這個平台,你能創造什麼業績!
在我看來,員工不為公司創造利潤不能成為員工剝削老闆的理由和條件。因為在現實的公司中,老闆都是趨利的,當員工不能為公司創造利潤的時候,公司會毫不猶豫的換掉員工,及時止損,員工都能隨時被老闆開掉,那員工又有什麼能力去剝削老闆呢,所以說員工不為公司創造利潤不能成為剝削老闆的理由。
2. 馬雲宣稱阿里創造了3000多萬個就業機會,你覺得靠譜嗎
阿里巴巴成功背後的男人相信大家都知道是誰了,馬雲。這個在互聯網圈叱吒風雲十幾年的人,前兩年宣布從辭職阿里董事會辭職了,但他的事業並沒有停止,包括盒馬生鮮、螞蟻金服、淘寶等平台都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在各自良好運營著,馬雲還曾經說過阿里創造了3000多萬個就業崗位,可見其影響力之大。但是,就這一句話讓很多人也產生了深深的懷疑,你阿里一家公司何德何能創造這么多就業崗位呢,是不是有什麼隱情,阿里帶來的產業革新是不是也增加了失業崗位數量呢,接下來我會從以下幾點說說看:
一、說法是否有失偏頗其實馬雲說創造的就業機會,很大程度是擴大了計算的范圍,也就是說,他說的阿里店鋪工作人員,很有可能不僅僅為淘寶或天貓店鋪工作著,還在京東商城或者蘇寧這些平台上都開設有店鋪,一開始沒有淘寶或天貓他們也可能就是獨立的商鋪主人。而現在他們商鋪經營得不好了,從老闆變成了打工人,變成了配送員或者客服去了。其實他也並沒有創造多少就業機會,而僅僅是讓崗位進行了輪換,意思就是他做的事情仍然是中間環節的服務,讓商品售賣形式從以前的線下逛街買買買變成了網上購物刷刷刷。
對於馬雲宣稱阿里創造了3000多萬個就業機會,各位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3. 為啥西方國家那麼注重就業率,創造就業崗位
因為西方國家注重就業率,
就是為了爭取選票,創造就業崗位,
也是這個道理,只有就業了,才會得到更多的選票。
4. 阿里巴巴「創造了」3000多萬個就業崗位,是真的嗎
其實這3000萬的數據已經是2016年的時候了,在2019福布斯全球CEO大會現場,福布斯媒體集團主席兼總編輯史蒂夫福布斯跟馬雲進行了長達45分鍾的深入對話。其中就有談到過去20年,馬雲帶領阿里巴巴成長為全球領先的數字經濟體,為社會帶來4000多萬就業機會,也為全球小企業和年輕人打造了一個實現夢想的平台。
舉個例子:衣服之類的可能還有版型和材質區別,不好判斷,但以手機為例,就很簡單了,同品牌同型號的,你看看網上售價與線下實體店的售價,基本不會有區別,甚至線下還更加便宜一些。
總結
資本都是逐利的,商人的話語聽聽就好,不用太過於迷信。
5. 為什麼資本家地主僱工具剝削而現在僱工是創造就業崗位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在1891年重新出版馬克思的早期著作《僱傭勞動與資本》時,恩格斯把原稿中的「工人為取得工資而向資本家出賣自己的勞動」修改為「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並且強調這是「牽涉到全部政治經濟學中的一個極重要的問題。」從此後,「工人向資本家出賣的是勞動力而不是勞動」成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個科學定論。
一、勞動力和勞動的區別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把勞動力和勞動明確區別開來。
①勞動力
馬克思指出:「我們把勞動力或勞動能力,理解為人的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人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
馬克思強調:「勞動力存在於工人身體內,它不同於它的職能即勞動,正如機器不同於機器的功能一樣。」
②勞動
馬克思進而考察勞動,他首先「撇開各種特定的社會形式」對勞動加以考察,指出:「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他接著對資本主義這一社會形式中的勞動進行分析,指出「勞動過程,就它是資本家消費勞動力的過程來說,顯示出兩個特殊現象。」首先,「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勞動,他的勞動屬於資本家。」「其次,產品是資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直接生產者工人的所有物。」
簡單說來,勞動力是個人體力和腦力的總和,是可以用來從事勞動的一種能力,是勞動的主體條件。勞動則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它不但需要勞動能力這一主體條件,而且需要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等客體條件,勞動是主體條件和客體條件相統一的社會過程。
二、從勞動力買和賣(勞動力的交換過程)的實質來看,資本家購買的是雇傭工人的勞動力而不是勞動
勞動力的買和賣遵循商品交換的一般規律。「勞動力的賣者,和任何別的商品的賣者一樣,實現勞動力的交換價值而讓渡勞動力的使用價值。他不交出後者,就不能取得前者。」在勞動力的交換過程中,工人讓渡、交出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實現、取得勞動力的價值;資本家用貨幣支付勞動力的價值,而得到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工人向資本家出賣的是勞動力而不是勞動,這就是勞動力買和賣的實質。
6. 一個人創業可以提供多少就業崗位
一個人創業會很辛苦,付出總會有回報的,給別人打工只會被剝削,可以帶動很多人一起實現就業和找工作,比如合夥人,或者小工
7. 新聞中提到的某行為將創造的就業崗位,是真的嗎
這在現實生活當中確實是真正發生的事情,因為一些企業家的某些行為而導致一個產業鏈發展的比較迅速,所以能夠解決這個社會當中的很多就業問題。
互聯網社會創造的崗位是非常多的,而且留給年輕人的機會也是非常多的,因為在目前這個社會當中,互聯網能夠幫助很多人在互聯網上實現創業的收入。年輕人更需要的其實是機會,而且那些比較大的互聯網公司能夠提供更多的崗位。
我們國家對於就業崗位是非常關注的。我們國家一直以來對於這方面的關注力度都是非常大的,我們國家設置已經投入了超過10,000億元人民幣,用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我們國家最近幾年的經濟發展的非常不錯,並且解決了很多就業的問題,很多老百姓都已經擁有了很好的工作。
其實這個社會當中的每一個國家對於就業崗位都是非常關注的,因為解決了更多的就業崗位,那麼社會當中肯定會有更多的穩定因素,從而有利於社會的發展。我們國家一直以來對於就業崗位都是非常關注的,而且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促進年輕人的就業。
8. 一個人去工作上班,這是僱傭關系。還是剝削關系
一個人去上班賺錢,和老闆是僱傭和被被僱傭關系。老闆出一定的工資僱人幹活,工人需要賺錢養家過日子選擇這份工作。
9. 10萬的項目能創造多少就業崗位
10萬的項目能創造出多少就業崗位10萬的項目來說的話,其實看是做的是什麼項目呀,它可以發展的話就可以。很多人,當然來說的話可能就是幾十個人。
10. 馬雲的阿里巴巴到底是創造就業崗位還是抹殺了就業崗位
相比較而言,如果沒有阿里巴巴,中國的電子商務比歐美韓日要晚了很多年,短期來看,網上交易,對很多零售包括線下的很多小商家損害很大,但是長期來看,對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非常好,有利於產業的優化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