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火財神
[cái shén] 財神 (神明) 編輯 財神爺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漢族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漢族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 中國主要供奉的五大財神,分別是:中斌財神王亥(中),文財神:比干(東)、范蠡(南),武財神:關公(西)、趙公明(北)。 還有其它四方財神:端木賜(西南)、李詭祖(東北)、管仲(東南)、白圭(西北)。以上曾被道教分為「四面八方一個中」的財神陣容。 財神爺傾注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寄託著安居樂業,大吉大利的美好心願。原意指道教奉的神仙。 道教賜封是在所官職上加封神明。佛教里也有財神:北方多聞天王和善財童子。現代,為了迎合大家的心理,還推出了網路財神和電子財神等。
出處
清·諸仁安《營口雜記》:「拜年者必先拜其所供之影鐙。影鐙者,外畫財神,內點以燭。有八尺餘長者在中,左招財,右利市。」
《官場現形記》第二九回:「所以同賭的人,更拿他當財神看待。」
洪深《貧民慘劇》第四幕:「財神香是要燒的,還要燒慈航香。」
信奉解說
六旬供奉
王亥(中斌財神)掌管六十歲人以後的財運。
三十歲後供奉
比干(東路-文財神)掌管三十歲人以後的財運。
范蠡(南路-文財神)掌管三十歲人以後的財運。
關公(西路-武財神)掌管三十歲人以後的財運。
趙公明(北路-武財神)掌管三十歲人以後的財運。
三十歲前供奉
端木賜(西南財神)掌管三十歲人以前的財運。
李詭祖(東北財神)掌管三十歲人以前的財運。
管仲(東南財神)掌管三十歲人以前的財運。
白圭(西北財神)掌管三十歲人以前的財運。
分類編輯
漢族民間信仰:財神是中國民間普遍供奉的一種主管財富的神明。
財神是道教俗神,漢族民間流傳著多種不同版本的說法,月財神趙公明被奉為正財神,李詭祖、比干、范蠡、劉海被奉為文財神,鍾馗和關公被奉為賜福鎮宅的武財神。日春神青帝和月財神趙公明合稱為「春福」,日月二神過年時常貼在門上。
財帛星君李詭祖又稱增福相公,文財神,增福財神,福善平施公。姓李名詭祖,南北朝北魏淄川人。生日九月十七,成道日七月二十二。魏孝文帝時任曲梁(今河北曲周)縣令,清廉愛民,去世後立祠祭祀。唐武德二年(619年),被唐高宗賜封「財帛星君」,後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賜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代(1271-1368)被賜封「福善平施公」。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有祭祀李詭祖的「增福廟」和李相公墓。
各路財神
趙公明
趙公明
初五接財神,邯鄲爺趙玄壇最受尊拜。許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壇面似鍋底,手執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
"武財神"關聖帝君即關羽關雲長。傳說關雲長管過兵馬站,長於算數,發明日清薄,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關公為他們的守護神,關公同時被視為招財進寶的財神爺。信奉關帝聖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趙公明
專司人間財富之神邯鄲爺
道教和世人奉祀的財神,影響最大的當推寒單爺趙公明。寒單爺是漢族民間俗稱的流氓神,正確名稱是邯鄲爺,由於早年拜的人,普遍是一些地方角頭(黑社會老大),角頭識字不多,誤把邯鄲寫成寒單,甚至有寫成韓單的。不管是寒單、韓單亦或是邯鄲堂的炸邯鄲爺,都「系出同門」,只要這項特有的地方民俗能持續傳承,發揚光大,即是所有信眾的共同心願。據《三教搜神大全》載,趙公明神異多能,變化無窮,能夠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降瘟剪瘧,保命解災。故人稱「元帥之功莫大焉」。凡買賣求財,只要對趙公明祈禱,便無不稱心如意,故而漢族民間奉其為財神。舊時年畫中,趙公明的形象多為頭戴鐵冠,手持寶鞭,黑面濃須,身跨黑虎,面目猙獰,因此人們又稱其為武財神。
比干
比干財神
比干財神
忠信可靠的文曲星
比乾死後被封為文曲星,北斗第4星。另封為國神,即道門福祿壽中的祿。福祿壽中的祿即為比干。另封為正一福祿財神真君。天官文財尊神等。
白雲觀中的「財神殿」位於「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老天爺的)右側,十分顯眼,並不難找。我想將諸位財神爺爺安置於如此顯著的位置是否也是為了方便順應世俗趨利的心理?「財神殿」門口有游覽說明介紹,上面說殿內所供奉的三尊財神,正中為文財神比干,左首為武財神趙公明元帥,右首為武財神關聖帝君。拾階而上,步入殿內,果見,三尊金身神像,熠熠生輝,廣大善男信女,虔誠的頂禮膜拜,文財神比干像前的牌位上寫著「正一福祿財神真君」,趙元帥像前牌位上寫著「正一龍虎玄壇真君」,關帝像前牌位上寫著「忠義神威遠鎮天尊」。
范蠡
生財有道的陶朱公
范蠡(lǐ)也是一位文財神。他是春秋戰國之際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謀略家,同時也是一位生財有道的大商家,被後人尊稱為「商聖」。
關羽
忠誠信義為本的關公
關公即關羽,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把關公作為全能保護神、行業神和財神,《民間新年神像圖畫展覽會》的作者說:「關公被人視為武神、財神及保護商賈之神。人遇有爭執時,求彼之明見決斷。旱時人們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葯方,被人視為驅逐惡鬼凶神之最有力者」。
劉海蟾
撒錢濟貧的准財神
在中國漢族民間信仰的眾多財神中,有一類只能算作是准財神,意為未得財神封號,但由於此神能為人們帶來一定的財運,承擔了一部分財神的職責,於是人們就將其作為財神看待。劉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準財神。
南海財神
據佛經記載,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救度芸芸眾生,發下十二大宏願,其中第二願便是「常居南海願」。
李詭祖
民國九年即1920年出版的《三續淄川縣志》中的仕宦部分,關於增福財神李詭祖的記載:
「北魏李詭祖,孝文帝時,任曲周令。當南北紛爭,民苦兵戈,獨能撫楫流亡,敦行教化,與民休息,卒於官。民懷其德,立廟屍祝之,至今享祀不衰,明晉祀名宦祠。」
李詭任曲周縣令的時候,清正廉潔,一心一意為民造福,解決了很多疑難問題,因此深受曲周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在任期間,疏通河道,修築水渠,解決水患,治理鹽鹼,率先垂範,生活儉朴,把自己的俸祿都拿出來周濟貧苦的人。沒有很長的時間,曲梁一帶的老百姓過上了美滿富足的生活。李詭祖後來官居北魏朝治相府事(一種官職),在他臨終彌留之際,一再地囑咐他的兒子,「我曾經擔任過曲梁的官吏,和那裡的百姓十分相知。我死後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曲梁。即使你們這些後代子孫以後祭祀供奉我,也不如曲梁的老百姓」,把他曾經任職的曲周作為他的長眠之地,意思是李詭祖得到曲周人民的愛戴而思念曲周,即使在他去世之後,也不忘記這里,也想和這里的人們在一起。去世之後,他的兒子遵照他的遺命,把他安葬在了曲周,百姓們主動地為李詭祖起冢立祠,年年祭祀,歲歲不絕,表達了對他的思念。為了緬懷李詭祖的業績,後人在修縣志的時候,把他列為曲周的名宦第一,成為歷代縣令的表率。後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贈李詭祖為神君增福相公,元朝時又封他為福善平施公。
王亥
在道教經典《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李詭祖是中國神靈信仰中的文財神之一,主要管理「隨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飯祿料,及在世居民每歲分定合有衣食之祿」,即在道教的神仙系統中,李詭祖主要管理的是在朝的三品以上官員的衣物俸祿,以及普天之下每一個百姓的衣服食物錢財等,是主管官員和百姓官運和財路的,權力很大,信仰者眾。李公祠堂原在曲周縣東街路北,稱為增福廟。
因為李詭祖被封為增福公,後人便把他被稱為李相公。他的墓地原在曲周城東漳河故道邊上,封土高大,宏偉壯觀,香火不斷,用於祭祀的田地也逐漸多了起來,群眾每每以耕種李相公的祭田為榮,認為這樣會得到李相公的庇佑。於是人們集聚到李詭祖的墓地旁居住,生產,漸漸形成了一個村落,被稱為相公庄村。
李詭祖的四次受皇封
李詭祖的封號問題,歷史可考的至少有四次之多。第一次,五代時期天成元年(926年)明宗皇帝李嗣贈封為「神君增福相公」;第二次,即第二年,天成二年(927年),明宗皇帝又加封為「增福靈德侯」;第三次,是在元朝天歷二年(1329年)元文宗贈封為「福善平施公」;第四次,明朝建立後,「明興晉祀明宦,仍唐封」。
前幾年張家口堡子里的財神廟在修繕過程中,曾挖掘出一塊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石碑,碑文記載:財神廟始建於明萬曆九年(1581年),當時叫作「增福靈侯祠」;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重修,並記述了當時的情形,「今日之熙攘,為商旅之大都會,泰運天間,中外一統,壽德無疆,神靈默佑,福星永耀,民康物阜,歲富財昱,禮儀咸制,神樂隆祥」。這塊碑即是李詭祖被封為「增福靈德侯」的證據。
由於皇帝的冊封,李詭祖成為全國知名的優秀人物,成為官員們學習的榜樣、臣民們崇拜的偶像。
河北曲周至今還流傳著財神歌謠。
財神爺爺不姓財,
俺請財官下天來。
頭戴金,身穿銀,
懷里抱著聚寶盆。
手裡拿著搖錢樹,
腳下軋著雪花銀。
搖錢樹上拴玉馬,
玉馬這里卧麒麟。
麒麟這里搖三搖,
金的元寶屯住門。
打了三天沒掃地,
金的元寶三尺深。
民間傳說
關於,民間有諸多傳說:
說法一
宋朝蔡京富有,漢族民間傳說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拜。後蔡京被貶,民間另換財神,當時宋朝的國姓為趙,玄字為"嵐"字的一個組成部分,便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
說法二
李詭祖,淄川五松山人。生日九月十七。民間稱增福相公,文財神,又稱財帛星君,增福財神,福善平施公。魏孝文帝時任曲梁縣令,清廉愛民,去世後立祠祭祀。
說法三
"財神"何許人也?根據《封神榜》所載,財神姓趙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羅浮洞修道,因助紂攻打武王,死後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並統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個部下。
說法四
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迎接財神。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
說法五
財神是中國民間和中國唯一的
財神
己的宗教道教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戶戶懸掛財神像,希冀財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徵平安;利,象徵財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財,自然十分完美,這種真切的祈望成為人們的普遍心理。求財納福的心理與追求,充分反映在春節敬祀財神的一系列民俗活動中。祭祀時,主人點燃香燭,眾人頂禮膜拜。人人滿懷發財的希望,祈願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在全國各地,都有祭祀財神的蹤跡,財神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便由此可見。
1.財神出國
春節迎請財神是中國的傳統風俗習慣。2009年春節,在世界上最大賭城拉斯維加斯,一家超豪華賭場——百樂宮,大廳深處也請來了一尊塑像——中國的財神。另外,在國外一些華人聚居的地方也有中國財神塑像。
2.根雕木雕財神
3.玉雕財神
4.青銅鑄造財神
財神咒編輯
財神咒中以五位財神為分,這五位財神分別為:黃財神、白財神、黑財神、紅財神、綠財神。黃財神,藏名藏拉色波,是密教之護法神祗,諸財神之首。黃財神是藏傳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養的五姓財神之一,因其身相黃色,故稱為黃財神。 為令密乘行者有資財宏法利生,不被生活所逼,可安心向道,特賜予行者財利豐足。
黃財神一面二臂,五佛冠為頭飾,矮小肚大,雙臂勁力,右手持布拉噶如意寶,左手提著吐寶鼠,身著天衣,藍蓮花及珠寶瓔珞作裝飾,胸前掛念珠。左足屈,右足踩著海螺寶,以如意姿安座於蓮花月輪之上。修持黃財神法、持誦其密咒,可獲得黃財神庇,佑能增長福德、壽命、智能、物質及精上之受用,不被生活所逼,以及一切經濟壓迫,可安心向道。但修法者需發無上菩提心,廣結善綠,勤行布施。萬勿慳貪成性,護法降罪也。[2]
黃財神即黃布祿金剛,黃財神面慈目善,頭戴寶冠,坦胸露腹,戴著珍寶瓔珞、珍寶耳環、珍寶手鐲和珍寶足釧,上身穿絲制天衣,下身著絲制裙子,右手於右膝上捧噴焰末尼,左手握著吐寶鼬,以威鎮坐姿坐在蓮花寶座中央。
五姓財神心咒唐卡
身後有光環、祥雲、遠山。能增長福德、壽命、智慧、物質及精神上之受用。主司財富,能使一切眾生脫於貧困,財源廣進。
白財神又名白寶藏王,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化現。西藏密中的財神護法之一, 藏語稱「贊布祿嘎爾布」,意為白財神。因為他以龍為坐騎,所以又稱騎龍布祿金剛。其功德為祛病、除去一切貧苦,使眾生富裕。
白財神法專為修行人資財具足,功德甚大。以修法者能否發菩提心為前提,行者當以觀世音菩薩之大悲心為本,常行無相布施,照顧貧苦大眾,自然如願成就。斷不可用所得之財,恣為自己享受,為至要。
這個財神與黃財神和黑財神稍有不同,完全是忿怒形象。他頭戴五骷髏冠,頭頂有象徵憤怒的火焰。三隻眼,張著大嘴。左手持三股戟,右手拿一根短棒,有時是兩手置胸前拿繩索。他坐在一條龍身上,為舒坐勢。龍張牙舞爪,頭尾高高翹起。龍有四腳,前面右腳踩一個圓形物。這位財神在藏傳佛教寺廟里也較常見。
黑財神藏名「藏拉那波」,乃是東方佛里的金剛不動佛。為了利益娑婆眾生解脫窮困之苦而化現,在密宗認為,黑財神是五姓財神中施財立即見效的財神,甚至稱他為財神王。
黑財神乃是五方佛之東方金剛不動佛,為利益娑婆眾生擺脫窮困的苦惱所做的化現。 身青黑色,故名。主要功德為驅除所有違緣的糾纏,並使一切善願都能心想事成,圓滿無礙。 此尊身形矮胖,大肚福相,紅發黑膚裸體,三目圓睜,發須眉赤紅如火,頭戴寶冠,以珠寶瓔珞、以八龍王為飾,生殖器上豎,輝光靠背,粗體大腹,右手擎盈血顱器於胸,左手捉吐寶鼠,兩足以右曲左伸姿威立, 踏於黃色持財天之背,安住蓮花月輪座上。
黑財神身青黑色象徵以勝義中遠離一切遍計所執,即是意金剛自性,為自性凈無垢。 以不動佛冠為頭飾表具不動佛之大悲所幻之意;裸體無遮表大悲,且寓意赤條條無牽掛,一塵不染,一切無所障礙,沖卻了污濁色塵;持顱器表悲心所業;抱灰鼬表滿足眾生求財之欲願。 修持黑財神法門,可獲其庇佑,消除怨敵、偷盜、病魔等障,使諸受用財富增長。
紅財神是薩迦派密法中的一位功德無比的財神。在藏傳佛教各教派中均有相關儀軌,在薩迦派中,紅財神的密修方法及教義尤其受到重視。薩迦派的招魂瞻巴拉,是紅財神法的一種。此尊膚色紅,故稱紅財神。
綠財神是西方無量光明佛,為了利益眾生脫離窮苦而化現來的,藏名叫做「占巴拉沃波」,因其膚色是綠色,故稱為綠財神。綠財神是在苯教財神教法中一位非常利益事業的財神與護法神,五色財神之一。
Ⅱ 是誰發明的方便麵
日本日清食品公司的安藤百福
好好學習下搜索,一下就能找到的
Ⅲ 是誰發明了方便麵
方便麵是1958年日籍台灣人安藤百福(原名吳百福)於大阪府池田市發明的。安藤百福並在發明方便麵後,創立日清食品公司,販售「雞湯拉麵」口味,最初的售價為35日圓,但仿製產品隨即出現,導致產生削價競爭。
日清公司在發明方便麵後,便積極向國外發展。1963年先與韓國三養食品合作,1968年再與台灣的國際食品公司合作推出雞湯口味的生力麵。最初的生力麵因為沿用日本配方,在台灣銷路並不好。在調整過調味與面條的口感之後,成為台灣的暢銷產品,顧客多半買回家當宵夜食用,或者是加蛋煮食。曾有一段時期,「生力麵」幾乎成為這類產品的代名詞。然而由於經營不善,生力麵最後黯然退出市場。截至2005年,過去的國際食品公司僅剩一家生力麵包店在高雄市新興區繼續營業,但早已退出方便麵市場。 雖然方便麵在亞洲頗受好評,1960年代末期在美國卻無法順利打開市場。因為一般美國人沒有燒開水的習慣,而且家中的餐具也以餐盤為主。為了讓不習慣用碗的民族消費方便麵,日清公司發明以發泡聚苯乙烯為容器的杯麵,於1971年在日本上市,售價為100日圓(0.25美元),為當時袋裝方便麵售價的三倍以上。 杯麵試賣期間在球場與賽馬場等地點銷售,因價格過高而不受歡迎,最後只能在某些必須夜間值勤的單位例如消防隊與日本自衛隊販賣。為求打開市場,安藤百福在東京鬧區與三越百貨公司合作促銷,創下四個鍾頭賣出兩萬份的紀錄,才奠定日本人接受杯麵的基礎。由於杯麵走高價路線,所以配料包括冷凍乾燥法製成的乾燥蝦,同時也改以叉子作為餐具。東京街頭促銷讓杯麵在關東得以立足。1972年二月日本發生赤軍連挾持人質與警察對抗的淺間山莊事件。由於警察吃杯麵裹腹的鏡頭上了電視現場轉播,杯麵因此一炮而紅。 早在方便麵發明以前,中國已有類似的麵食稱為「伊面」或「伊府麵」(即台灣所稱之「意麵」)。相傳清朝有個地方官在家宴客,廚師誤將煮熟的雞蛋面放入沸油鍋,只好撈起後佐以高湯上桌。由於賓客吃過後贊不絕口,這道菜就流傳了下來。 (相傳清代大書法家伊秉綬在家中辦壽宴時,廚子誤將油當成水,將面條放入滾油炸熟了,無奈中只能將錯就錯,將已炸熟的面條煮一下,在澆上雞、豬骨及海鮮燉制的濃湯。沒想到客人們食用後紛紛稱贊面條爽滑筋道,湯味鮮美。從此這種炸過的面就被稱為[伊面]而流傳下來。因其加工方法與現代方便麵很相似,後人就把[伊面]看作是現代方便麵的雛形。一次,詩人、書法家宋湘嘗過覺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還沒有名字,便說:「如此美食,竟無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麵』如何?」從此,伊府麵流傳開來,簡稱為「伊面」。 伊面製作講究色型好,體質松而不散,浮而不實,吃起來爽滑甘美。 是日本人製作的方便麵的藍本、公仔麵的始祖。 歷史起源及其發展 據說,最早製作方便麵的,是我國揚州一位姓伊的知府家中的廚子。他把麵粉中加入雞蛋,擀成薄片,切成細絲,放水中煮過,立刻再放入油中炸過晾乾。這樣處理過的面條放在熱水中隨時可以泡軟,食用非常方便。這個發明可惜未獲專利,方便麵的大規模生產被外國人搶了先,首先在日本大行其道。 1、方便麵的誕生及在日本的發展 面條是日本人的傳統食品。日本人雖然以愛惜時間聞名於世,但即使是在上班的時候,為了能吃到一碗熱面條,他們寧願在飯館前排成一條長龍。這個現象被一家公司的經理安藤百福(日藉台灣人,原名吳百福,2007年1月6日因心臟問題在日本逝世,享年96歲)注意到了。他想:"做面條太費時間,為什麼不可以讓它更簡便呢?那樣人們就不用排隊了。"有了這樣的想法,安藤百福馬上開始試制方便麵。 他在開發之際設定了五個條件: 1.必須簡便; 2.必須可口、有營養; 3.必須能在常溫下長期存放; 4.必須衛生; 5.必須廉價。 但是,這種面條並不是一般的面條。安藤百福製造的是一種可以由工廠批量生產的可保存的食品。他買了一台軋面機,開始了試制工作。隨著軋面機軋出的不是一根根面條,而是像泡沫般的團塊。經過復試驗弄清了原因:麵粉中的蛋白質遇到鹽分失去了粘力。於是他先把沒鹽的麵粉製成普通的面條,蒸熟後,浸到醬湯里過一下,面條於是帶上了鹹味。這一雕蟲小技,無異於麵食技術的一場革命。接下來就是如何將面條烘乾,以便長期保存。最初,他曾採取原始的利用太陽光曬乾麵條的辦法,但這太費時間且需手工操作,不適於工廠化的大規模生產。 他試用過油的辦法,效果良好。油炸後,水分立即蒸發,面條上出現許多細孔,這使面條在 熱水浸泡時吸水很多,很快變松軟,而且過油的面條更富有彈性,味道之好,非普通面條可比。第一批方便麵條便是今日老幼皆知"雞肉方便麵",1958年8月第一次上市銷售。 正如安藤百福所預想的那樣立即引起轟動,爆發性暢銷,僅1959年4月,"雞肉方便麵"就出售了1300萬包。這引起日本其他乾麵條製造商也來介入方便麵行業的競爭。乾麵條製造商奧井清澄在1960年1月,用外添調料袋的辦法,製造出食客可以隨心所欲調味的方便麵,擠入了這一新興的市場。於是市場上出現了兩種方便麵:一種是不用調料袋的方便麵,一種是外添調料袋的方便麵。起初,安滕百福的方便麵因為擁有專利權而暢銷無阻,但不久後消費者開始青睞外添調料袋的方便麵。因為它能適應眾多消費者對味道濃淡的不同需要,從而受到市場的歡迎。然而,大批量生產外添調料是一個難題,有興趣向這一領域發展的一家東京食品公司攻克了這一難題。1962年開始,他們利用製造速溶咖啡的噴霧乾燥法製作調料粉末,獲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從此,外添調料方式的方便麵占據了市場上的主要地位。鑒於方便麵條已由多家公司大規模製造,日本農林省制定了方便麵條的JAS規格,頒行於日本食品工業界。這樣方便麵條就從早期的幼稚產品成長為一種大眾化的據有穩定市場的規范產品。 2、方便麵在我國的發展歷史 方便麵在我國的發展始於1970年,中國第一袋方便麵"誕生"在上海益民食品四廠。製造這方便麵的機器是中國自己製造的土設備,年產量僅200噸。進入80年代,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引進的100餘條生產線在全國迅速"開花"。到1989年,全國方便麵生產線已達280條,年生產能力達70萬噸。時隔6年後的1995年,生產能力猛增到700萬噸。由於前幾年生產盲目擴張,近年方便麵產量增速緩慢。
Ⅳ 日清的發展歷程
全名日清食品(日清食品株式會社、Nissin Food Procts Co., Ltd.)
是一間日本食品公司,以推出各種即食食品著名,是總部位於大阪府大阪市淀川區的日本食品加工公司。由開發了世界最早的方便麵Chicken Ramen的安藤百福(中國台灣裔,原名吳百福)創辦。和Acecook House Foods並列為同樣總部位置於大阪的方便麵廠商之一。速食麵及杯麵/碗面(連容器的方便麵/泡麵)兩款即食品皆由日清食品發明。
廣東順德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位於珠三角大商業圈要沖的順德區北滘鎮工業園內,佔地面積52,400平方米,是日本日清食品株式會社的創業者安藤百福先生繼美國、巴西、新加坡、印度等地設廠後的又一投資基地,成立於1994年11月,注資13000萬港幣,主要生產方便麵。
日清食品株式會社於1995年2月28日在滬投資建立上海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並於1996年8月正式投產。它的工廠坐落於上海市松江區新橋鎮新效路1號,佔地面積達52,337平方米。擁有世界先進的方便麵生產流水線,歷年來所推出的產品以其獨特的市場定位及優良的品質一直受到消費者的好評。
Ⅳ 關帝聖君的日清薄
據傳關雲長管過兵馬,長於算數,發明日清薄,既帳薄,日日結清帳務.
Ⅵ 方便麵誰發明的
安藤百福。
1957年的一個冬夜,安藤百福經過一家拉麵攤,看到穿著簡陋的人群頂著寒風排長隊,為吃一碗拉麵竟然能這樣不辭辛苦,不由使他產生極大興趣。
他決定研製一種注入開水就能立刻食用的拉麵,他相信,對於工作忙碌的人們來說,這可以提供極大的方便。
由於面條不易保存,烹調又麻煩,安藤將自己的住房改成小研究室,試用各種方法,如日光曬干法和熏製法等,結果保存問題解決了,卻不能使乾燥的面條迅速復原成可食麵。
後來還是安藤夫人的油炸菜餚啟發了他,他把面條放到油鍋里煎炸,把水分炸干,同時又製作了專門的鐵框,在煎炸的同時讓方便麵呈現出規則的容易包裝的形狀。「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方便麵終於問世了。
食用注意事項
1、第一碗水要倒掉
因為會有一部分油脂和食鹽析出來,所以倒掉可以減少二者的攝入量。
2、加點青菜和瘦肉
因為方便麵很少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足夠的蛋白質,所以加一些蔬菜和瘦肉可以改善這個問題,使營養更均衡。
3、料包醬包要減半
放料包的時候盡量放一半即可,為了增強口感,料包的含鹽量都比較高,所以一般情況下放一半就足夠滿足我們的需求了。
4、面湯味美但別喝
煮完泡完的面湯雖然味道鮮美,但是你要知道大量的鹽和油都在裡面,所以把面湯都倒掉比較好。
Ⅶ 誰發明方便麵的 細彎堆塊 似不易呀 且易泡開 為何不必燒 且油炸過 贊
方便麵由日清食品創始人安藤百福發明。
日本人非常喜歡各種面,從二戰前開始,烏冬麵店、蕎麥麵店等就在日本盛行。戰爭後,日本受戰敗影響經濟衰退,國民飲食條件也變得惡劣。這時,中式面條因為價格便宜、卡路里含量較高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安藤百福以美味、易保存、製作過程簡單、價格低廉、安全為目標,開始進行研究。他曾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在家反復嘗試,平均一天只睡四個小時,最終成功發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方便麵「雞湯拉麵」。當時這款拉麵僅售35日元,和一般中式拉麵店價格相當。
(7)發明日清薄擴展閱讀:
2011年,為了紀念方便麵的發明者安藤百福誕辰100周年,以及世界上最初的方便麵「CUP NOODLE」發明40年,日本在橫濱建立了第2個方便麵博物館。
人們熟知的日本方便麵博物館,愛稱是「方便麵博物館」,其日文的正式名稱則是「安藤百福發明紀念館」。方便麵博物館一共有4層,在這里展出了自安藤百福發明方便麵以來世界上的300多種方便麵,還可以自己動手製作符合自己口味的方便麵。
Ⅷ 為什麼年初五老百姓有迎財神的習俗
因為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寓意就是迎接財神的到來。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請回來過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掛祖宗牌位,燒香上供,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過年過完了,所以,這一天要燒香,燒紙錢,恭送祖宗。
由於初五日肩負著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重任,所以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這許多的講究綜合起來,就形成風俗----要擺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徵「元寶」的餃子。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上海舊歷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