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柔道哪國發明
柔道是一種以摔法和地面技為主的格鬥術。日本素有「柔道之國」的稱號。柔道是日本武術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術演變發展而來的。
⑵ 柔道是中國發明的還是日本發明的。我知道空手道是有中國唐手演變而成柔道呢,不懂不要瞎說。
世界上很多地區都有類似摔跤的競技 如古希臘摔跤土耳其摔跤和俄羅斯摔跤…日本的國術空手道是改編中國功夫而來的 使得更具殺傷力 攻擊距離更長更具有威力 柔道很普遍 日本柔道也有取於巴西柔術
我字數滿了你加我
⑶ 柔道起源於哪裡
柔道的歷史非常悠久,因此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對柔道的起源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說法。
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在垂仁天皇時期(公元前29年即位),野見宿彌和當麻蹴速二人進行了一次有名的格鬥。他們的格鬥是用搏擊和角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此後,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術,發展成為現在的相撲運動;另一些人總結了格鬥中搏擊方面的經驗,發展成為柔術,進而演變成為柔道。
而另一種說法似乎更為大家所接受。相傳早在十二世紀以前,中國唐手和手搏,向琉球傳至日本。到了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少年時代曾在河南少林寺學過武術的陳元贇隨浙江道奉檄使單鳳翔赴日本,成為尾張藩主德川義直的門客。後在江戶城南國正寺里,以少林武術教授寺僧。當時正好有武術家福野七郎史衛門、磯貝次郎左衛門、三浦與次右衛門三人借住寺中,也跟著陳氏學習。經他們苦心鑽研,深得少林武術的奧妙。後來三人到各地傳授,不斷研究、提高,致使柔術在日本廣泛開展起來,並經過民間輾轉相傳而形成了許多流派和各自的體系,名人輩出。
「柔道之父」嘉納治五郎
但到了十九世紀中葉,日本正值大動盪時期。1868年,德川幕府倒台,睦仁登上天皇寶座,改號為明治。從此,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革,模仿西方歐美各國先進的科學文明之風日盛,柔術也因被視為封建之物而遭到人們的擯棄。柔術家受到影響,有的消沉隱居,有的替貴族當衛士,有的做雜耍表演。然而沒落武士卻依仗柔術,在社會上進行騷擾,欺侮平民,敲詐勒索。當時的柔術成為一些浪士打架毆斗的工具,為社會各界蔑視和厭惡,柔術面臨著衰敗的境地。
明治十年(1877年),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學生嘉納治五郎(1860~1938),因幼年時身體孱弱,常受同伴欺凌,遂從健體的願望出發,立志學習柔術。經過數年努力,對各流派都進行深入研究,不視門戶之見,博採眾家之長,嘉納先生的柔術技藝理論和技術已趨向完善。他以勝負、律己、修身為法規,以修養身心、修養精神為宗旨,亦即養道重於練術。同時也為了區別於以往的柔術,於是採用了直信流派偶爾用過的「柔道」這個名稱。
「柔道」戰勝「柔術」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間,嘉納先生移居到東京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內,把專院作為道場(即講道館)訓練柔道,教授學生,開始了以柔道為中心的訓練活動。這個永昌寺也就成了「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的創業地。後來講道館的影響越來越大,逐步成為當時日本柔道的訓練中心。
但彼時日本的柔術界卻對嘉納傳授柔道頗多非議、指責和對抗。他們認為,講道館的柔道是欺師滅祖,是紙上談兵、不切實際的東西,在技術上也未必能勝過柔術,因此經常有人到講道館尋釁鬧事。柔術與柔道成了勢不兩立的兩派,欲與柔道決一高低。明治十九年(1886年)五月,在警察總監通庸的倡議並親自主持下,舉行了柔道與柔術的大決戰。這場交戰實際上關繫到柔道的成敗與存亡,引起了國民的極大關注。當時,柔道與柔術雙方各出15人進行決戰。比賽結果,講道館大獲全勝,特別是作為征服各派柔術的強手而聞名的西鄉四郎和楊心流戶冢派柔術高手照島太郎的決戰,以西鄉四郎獲勝而告終。這樣不僅確立了講道館柔道在社會上的地位,而且在技藝上也因為以絕對優勢壓倒柔術,而使柔道聲威大震,爭取了社會上的支持,統一了柔術界。日本的柔道在警視廳的積極支持下,終於發展成為一種體育運動,走上了興旺發達之路。
國際柔道聯盟至今還在其規章第一條明記:「國際柔道聯盟承認由嘉納治五郎創始的為柔道。」他也就理所當然地被公認為「柔道之父」。也正是由於嘉納先生對柔道運動推展所做的不容忽視的功績,使得柔道在亞洲和歐美各國蓬勃發展,成為一項世界性的運動。
所以水滸傳里就有柔道的記載
⑷ 柔道創始人是誰
通常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日本的嘉納治五郎創立,一說是中國的陳元贇創立。
柔道具有悠久的歷史,國內有人說浙江人陳元贇於公元1638年去日本創建柔術,日本人學到了其中的踢、打、摔、拿等技術,結合本國武術和本國國情以及外國武術形成了新的流派,然而國際上無人贊同。
1882年,被譽為「柔道之父」的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學生嘉納治五郎綜合當時流行的各派柔術的精華,創立了以投技、固技、當身技為主的現代柔道,同時創建了訓練柔道運動員的講道館。從日本戰國時期到德川時代(公元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一直把柔道稱為柔術或體術。
所用的柔道這個一名詞,是由「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簡化而來的。
⑸ 柔道是日本人發明的嗎
柔道(來Jūdō,じゅうどう)是一種源以摔法和地面技為主的格鬥術。日本素有「柔道之國」的稱號。柔道是日本武術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術演變發展而來的。在日語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於一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鬥的技術:柔術。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1964年柔道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而1992年柔道再次被納入奧運會項目,目前奧運會共計設立了14塊金牌,是僅次於摔跤的奧運會格鬥項目。
⑹ 柔道起源於哪個國家~
【柔道的起源】
柔道誕生於日本,為日本人民所喜愛。它在日本開展得極其廣泛,因此日本素有"柔道之國"的稱號。柔道是日本武術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術演變發展而來的。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從日本戰國時期到德川時代(公元十五世紀一十六世紀)。一直把柔道稱為柔術或體術。現在所用的柔道這個一名詞,是由"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簡化而來的。
柔道的歷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復雜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種傳說是:在垂仁天皇時期(公元前29年繼位,野見宿彌和當麻蹴速二人進行了一次有名的格鬥。他們的格鬥是用搏擊和角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此後,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術,發展成為現在的相撲運動;另一些人總結了格鬥中搏擊方面的經驗,發展成為柔術,進而演變成為柔道這種體育運動形式。另一種說法是:柔術起源於我國唐代拳術,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體術、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競技項目的總稱。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學過武術的陳元斌於十七世紀上半葉東渡日本,在江戶城南國正寺,傳授中國武術,致使柔術在日本廣泛開展起來,從此流派也日益繁多,在柔術的流派中,據記載,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創始的竹內流派;接著在豐臣末期(約1590年)興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時代(1623年)以後,又出現了夢想流派、制剛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當流派、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⑺ 柔道武術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
柔道(judo)在日語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於一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鬥的技術:柔術。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道運動是嘉納治五郎在19世紀80年代創立的,並且在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上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當時日本作為奧運會主辦國可以增設一項比賽項目,於是日本選擇了柔道。東京奧運會只設4個級別的比賽,日本選手奪得了其中的三枚金牌。
但是在無差別級比賽中,身高1米98的荷蘭選手安東·格辛克,在日本武道館15000名觀眾面前,擊敗了連續三屆的日本冠軍Kaminaga Akio,並且在復活賽中再度將其擊敗,從而打破了日本柔道高手能夠戰勝任何對手的論調。
柔道比賽要求選手對對手的四肢、脖子作出「鎖臂」、「扼頸」等動作,將對手扔倒或壓制在地,直到對手認輸或清楚地將對手扔倒在地,方可取得勝利。
【柔道的起源】
柔道誕生於日本,為日本人民所喜愛。它在日本開展得極其廣泛,因此日本素有"柔道之國"的稱號。柔道是日本武術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術演變發展而來的。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從日本戰國時期到德川時代(公元十五世紀一十六世紀)。一直把柔道稱為柔術或體術。現在所用的柔道這個一名詞,是由"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簡化而來的。
柔道的歷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復雜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種傳說是:在垂仁天皇時期(公元前29年即位,野見宿彌和當麻蹴速二人進行了一次有名的格鬥。他們的格鬥是用搏擊和角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此後,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術, 發展成為現在的相撲運動;另一些人總結了格鬥中搏擊方面的經驗,發展成為柔術,進而演變成為柔道這種體育運動形式。另一種說法是:柔術起源於我國唐代拳術,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體術、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競技項目的總稱。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學過武術的陳元斌於十七世紀上半葉東渡日本,在江戶城南國正寺,傳授中國武術,致使柔術在日本廣泛開展起來,從此流派也日益繁多,在柔術的流派中,據記載,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創始的竹內流派;接著在豐臣末期(約1590年)興 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時代(1623年)以後,又出現了夢想流派、制剛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當流派、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現代柔道的創始】
明治十年(1877豐)三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學生嘉納治五郎,當時十八歲,他從健體的願望出發,立志學習柔術。最初在天神真楊流派的福田八之助門下就學,後在同流派的礬正智處學習,隨後又在飯久保恆年的起倒流派學習。經過數年努力,業藝達到很高水平。他對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以及其它各流派進行深入的研究,不視門戶之見,博採眾家之長,經過整理改革,使柔術技藝理論和技術趨向完善,並制訂了一套較為系統的訓練方法,取消了具有危險性的動作,確立了以投技、固技、當身技三部分為主的新的柔術體系,從而使傳統柔術的面貌一新而改革創造成為現代柔道運動。從此,對柔道成為具有教育性的體育項目開始了科學探討;並使柔道在培養高尚的意志品質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日本人民出於對柔道的推崇和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熱愛,非常敬仰嘉納治五郎先生,把他稱為"柔道之父"。 嘉納不僅是現代柔道運動的創造者、倡議者,也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一位對國際體育界有重要影響的偉人。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間,嘉納治五郎先生移居在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內,把專院作為道場(訓練場),教授學生,開始了以柔道為中心的訓練活動。這個永昌寺也就成了 "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的創業地。,第一年,來學習的學生只有九名,以後逐年增加,講道館的影響越來越大。由於柔道吸收綜合各家柔術固有之長。又有可供比賽的規范可尋,所以它不僅仍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自衛技能,而且是一項引人入勝的體育運動;不但可以增強人們體質,而且有益於精神錘煉,可以提高人的警覺、應變能力,加強自信心和意志力。
柔道這項運動,在日本有著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現在日本每年圍繞著全國柔道比賽大會,要舉辦名目繁多的各種類型的比賽。例如,各地區的中學生(相當於我國的初中生)柔道比賽。高等學校(相當於我國的高中生)的全國比賽、全日大學生優勝賽,以及各種形式的對抗賽等。柔道在日本不僅僅是娛樂性質的體育運動,而且是學校體育的一個教學項目。這就使日本人民從少年時代起就有機會接受系統訓練,為提高柔道技藝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享有"柔道之國"美譽的日本,在歷屆奧運會和世界比賽中,幾乎每次都獲得半數以上的金牌和團體冠軍
柔道運動起源於日本武術的一種,即「柔術」。但實際上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道經過近代的發展之後於1964年東京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東道主可以選擇增加一個奧運會比賽項目,日本選擇了柔道),日本作為柔道的發源地在早期的確擁有優勢。但是在無差別級比賽中,身高1米98的荷蘭選手吉新克擊敗了日本三屆全國冠軍,從而也改變了人們對柔道的幻想式看法。
⑻ 柔道是中國發明的還是日本發明的,要是日本發明的,為什麼水滸傳里就有柔道的記載
柔道的歷史非常悠久,因此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對柔道的起源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說法。
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在垂仁天皇時期(公元前29年即位),野見宿彌和當麻蹴速二人進行了一次有名的格鬥。他們的格鬥是用搏擊和角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此後,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術,發展成為現在的相撲運動;另一些人總結了格鬥中搏擊方面的經驗,發展成為柔術,進而演變成為柔道。
而另一種說法似乎更為大家所接受。相傳早在十二世紀以前,中國唐手和手搏,向琉球傳至日本。到了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少年時代曾在河南少林寺學過武術的陳元贇隨浙江道奉檄使單鳳翔赴日本,成為尾張藩主德川義直的門客。後在江戶城南國正寺里,以少林武術教授寺僧。當時正好有武術家福野七郎史衛門、磯貝次郎左衛門、三浦與次右衛門三人借住寺中,也跟著陳氏學習。經他們苦心鑽研,深得少林武術的奧妙。後來三人到各地傳授,不斷研究、提高,致使柔術在日本廣泛開展起來,並經過民間輾轉相傳而形成了許多流派和各自的體系,名人輩出。
「柔道之父」嘉納治五郎
但到了十九世紀中葉,日本正值大動盪時期。1868年,德川幕府倒台,睦仁登上天皇寶座,改號為明治。從此,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革,模仿西方歐美各國先進的科學文明之風日盛,柔術也因被視為封建之物而遭到人們的擯棄。柔術家受到影響,有的消沉隱居,有的替貴族當衛士,有的做雜耍表演。然而沒落武士卻依仗柔術,在社會上進行騷擾,欺侮平民,敲詐勒索。當時的柔術成為一些浪士打架毆斗的工具,為社會各界蔑視和厭惡,柔術面臨著衰敗的境地。
明治十年(1877年),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學生嘉納治五郎(1860~1938),因幼年時身體孱弱,常受同伴欺凌,遂從健體的願望出發,立志學習柔術。經過數年努力,對各流派都進行深入研究,不視門戶之見,博採眾家之長,嘉納先生的柔術技藝理論和技術已趨向完善。他以勝負、律己、修身為法規,以修養身心、修養精神為宗旨,亦即養道重於練術。同時也為了區別於以往的柔術,於是採用了直信流派偶爾用過的「柔道」這個名稱。
「柔道」戰勝「柔術」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間,嘉納先生移居到東京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內,把專院作為道場(即講道館)訓練柔道,教授學生,開始了以柔道為中心的訓練活動。這個永昌寺也就成了「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的創業地。後來講道館的影響越來越大,逐步成為當時日本柔道的訓練中心。
但彼時日本的柔術界卻對嘉納傳授柔道頗多非議、指責和對抗。他們認為,講道館的柔道是欺師滅祖,是紙上談兵、不切實際的東西,在技術上也未必能勝過柔術,因此經常有人到講道館尋釁鬧事。柔術與柔道成了勢不兩立的兩派,欲與柔道決一高低。明治十九年(1886年)五月,在警察總監通庸的倡議並親自主持下,舉行了柔道與柔術的大決戰。這場交戰實際上關繫到柔道的成敗與存亡,引起了國民的極大關注。當時,柔道與柔術雙方各出15人進行決戰。比賽結果,講道館大獲全勝,特別是作為征服各派柔術的強手而聞名的西鄉四郎和楊心流戶冢派柔術高手照島太郎的決戰,以西鄉四郎獲勝而告終。這樣不僅確立了講道館柔道在社會上的地位,而且在技藝上也因為以絕對優勢壓倒柔術,而使柔道聲威大震,爭取了社會上的支持,統一了柔術界。日本的柔道在警視廳的積極支持下,終於發展成為一種體育運動,走上了興旺發達之路。
國際柔道聯盟至今還在其規章第一條明記:「國際柔道聯盟承認由嘉納治五郎創始的為柔道。」他也就理所當然地被公認為「柔道之父」。也正是由於嘉納先生對柔道運動推展所做的不容忽視的功績,使得柔道在亞洲和歐美各國蓬勃發展,成為一項世界性的運動。
所以水滸傳里就有柔道的記載
⑼ 跆拳道,空手道,柔道,合氣道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跆拳道來起源於朝鮮半源島,早期是由朝鮮三國時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來的,韓國民間流行的一項技擊術。
空手道是日本傳統格鬥術結合琉球武術唐手而形成的,起源於日本武道和琉球的唐手。唐手是中國武術傳入琉球,結合當地武術琉球手發展而成的,而日本本土人又將九州、本州的摔、投等格鬥技與唐手相結合,最終形成空手道。
柔道是日本武術中的一種,是由柔術演變發展而來的。在日語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於一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鬥的技術:柔術。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
合氣道是日本一種以巧制勝的武術,是一種根源於日本大東流合氣柔術的近代武術,主要特點是在「以柔克剛」,「借勁使力」,「不主動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