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www的發展簡史
20世紀40年代以來,人們就夢想能擁有一個世界性的信息庫。在這個信息庫中,信息不僅能被全球的人們存取,而且能輕松地鏈接到其他地方的信息,使用戶可以方便快捷地獲得重要的信息。
萬維網中至關重要的概念超文本起源於1960年代的幾個從前的項目。譬如泰德·尼爾森(Ted Nelson)的仙那都項目(Project Xana)和道格拉斯·英格巴特(Douglas Engelbart)的NLS。而這兩個項目的靈感都是來源於萬尼瓦爾·布希在其1945年的論文《和我們想得一樣》中為微縮膠片設計的「記憶延伸」(memex)系統。
蒂姆·伯納斯·李的另一個才華橫溢的突破是將超文本嫁接到網際網路上。在他的書《編織網路》中,他解釋說他曾一再向這兩種技術的使用者們建議它們的結合是可行的,但是卻沒有任何人響應他的建議,他最後只好自己解決了這個計劃。他發明了一個全球網路資源唯一認證的系統:統一資源標識符。
最早的網路構想可以追溯到遙遠的1980年蒂姆·伯納斯·李構建的ENQUIRE項目。這是一個類似維基網路的超文本在線編輯資料庫。盡管這與我們使用的萬維網大不相同,但是它們有許多相同的核心思想,甚至還包括一些伯納斯·李的萬維網之後的下一個項目語義網中的構想。
1989年3月,伯納斯-李撰寫了《關於信息化管理的建議》一文,文中提及ENQUIRE 並且描述了一個更加精巧的管理模型。1990年11月12日他和羅伯特·卡里奧(Robert Cailliau)合作提出了一個更加正式的關於萬維網的建議。在1990年11月13日他在一台NeXT工作站上寫了第一個網頁以實現他文中的想法。
在那年的聖誕假期,伯納斯·李製作了要一個網路工作所必須的所有工具[6]:第一個萬維網瀏覽器(同時也是編輯器)和第一個網頁伺服器。
1991年8月6日,他在alt.hypertext新聞組上貼了萬維網項目簡介的文章。這一天也標志著網際網路上萬維網公共服務的首次亮相。
1993年4月30日,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宣布萬維網對任何人免費開放,並不收取任何費用。兩個月之後Gopher宣布不再免費,造成大量用戶從Gopher轉向萬維網。
1994年6月,北美的中國新聞計算機網路(China News Digest),即CND,在其電子出版物《華夏文摘》上將 World Wide Web 稱為「萬維網」,這樣其中文名稱漢語拼音也是以 WWW 開始。萬維網這一名稱後來被廣泛採用。在中國台灣,「全球資訊網」這一名稱則是比較直接的意譯。
1994年10月在擁有「世界理工大學之最」稱號的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實驗室成立。建立者是萬維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蒂姆·貝爾納斯·李是萬維網聯盟(W3C)的領導人,這個組織的作用是使計算機能夠在萬維網上不同形式的信息間更有效的儲存和通信。
Ⅱ www的發明者的簡介是什麼
WWW的發明者提姆·伯納斯-李
伯納斯-李在1991年啟動了WWW,向人們提供了方便地訪問信息的途徑,並大力宣傳WWW的工作和通訊方式。當無數的.com企業於1990年代末期上市後,它們的創始人紛紛在一夜之間成了百萬、億萬富翁。在1999年發表的「組織Web」的論文中,伯納斯-李表示,他曾經有過利用他的發明創辦一家企業的想法,但由於考慮到風險太高而沒有會計付諸實施,而網景、微軟等公司則迅速實現了伯納斯-李的想法。
伯納斯-李現在致力於擴展互聯網作為免費發表言論和全球協作工具的用途,擔任著以強化Web功能為目標的一家非盈利性組織「WWW聯盟」的負責人。
1991年:CERN(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提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開發出了萬維網(World Wide Web)。他還開發出了極其簡單的瀏覽器(瀏覽軟體)。此後互聯網開始向社會大眾普及。
Ⅲ 誰知道「www」的全稱是什麼
WWW是World Wide Web (環球信息網)的縮寫,也可以簡稱為Web,中文名字為「萬維網」。
Ⅳ www創建於那一年啊
正確答案應該是:1989年!
萬維網(World Wide Web,簡稱WWW):又稱環球網。萬維網的歷史很短,1989年CERN(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為了研究的需要,希望能開發出一種共享資源的遠程訪問系統,這種系統能夠提供統一的介面來訪問各種不同類型的信息,包括文字、圖像、音頻信息。1990年開始在內部發行WWW,這就是萬維網的開始。目前,大多數知名公司都在互聯網上建立了自己的萬維網站。
萬維網於1989年起源於歐洲的一個國際核能研究院中,一個科學家發現:隨著研究發展,研究院里文件不斷更新,人員流動很大,很難找到相關的最新的資料。他借用了50年代出現的「超文本」的概念,提出了一個建議:伺服器維護一個目錄,目錄的聯結指向每個人的文件;每個人維護自己的文件,保證別人訪問的時候總是最新的文檔。這個提議文檔現在依然可以在國際萬維網組織W3C的網站上找到。(http://www.w3.org/History/1989/proposal.html) 超文本與計算機網路結合在一起,新世界向我們打開了大門。
Ⅳ 科學和技術的區別 ww
科學與技術的關系,在現代,一方面表現為密不可分,幾乎被看作是同一范疇;另一方面二者的任務、目的和實現過程不同,在其相互聯系中又相對獨立地發展,二者是辯證統一的整體。科學的任務是通過回答「是什麼」和 「為么」的問題,揭示自然的本質和內在規律,目的在於認識自然。技術的任務是通過回答「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滿足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實際需要,目的在於改造自然。
科學主要表現為知識形態,技術則具有物化形態。科學提供物化的可能,技術提供物化的現實。科學上的突破叫發現,技術上的創新叫發明。科學是創造知識的研究,技術是綜合利用知識於需要的研究。對科學的評價主要視其創造性、真理性,對技術的評價則首先看是否可行,能否帶來經濟效益。
學和技術相互促進,又有區別:
一、形態不一樣。科學一般表現為知識形態,理論形態;而技術則一般表現為物質形態。二、任務不一樣。科學要解決「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技術回答的是「做什麼」、「怎麼做」。三、目的不一樣。科學的目的是現象之中求本質,以認識課題為己任;技術是來自某種認識或者經驗的升華,用於改造課題的活動。四、管理方法不一樣。科學的管理方法強調工作得如何;技術則注重如何工作。五、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不是一回事。科學革命至今已經歷了兩次,目前正醞釀著第三次。第一次是哥白尼等科學家,研究了宏觀低速速運動規律。第二次是量子論和狹義相對論的產生,發現了微觀高速運動的規律。生命科學將是第三次革命的主要內容。技術革命至今已經歷了三次。一次是蒸汽機革命,一次是電機革命,再一次是控制論、原子能和電子計算機革命。現正面臨著第四次產業革命。六、科學與技術的評價方面不同。對科學的評價是一個深字;對技術的評價是一個新字。七、科學是不保密的,保密的都是技術。各國先進的科學研究成果都搶先公開。但是新技術卻絕對保密。八、科學沒有強烈的沽譽主義色彩和商業性質,不能出賣和轉讓,而技術則可以。(本人摘自一九八四年第五期《資料卡片》)
科學和技術的區別現行《思想政治》教材中多處出現科學技術。科學與技術是有區別的,科學是指理論化了的知識體系,旨在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運動規律,是人類社會實踐之產物,是社會意識形式之一。技術則是指關於製造某項產品、應用某項工藝或提供某項服務的系統知識。具體說來,它們有以下區別工一、任務不同科學是認熾世界探求客觀真理,揭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並用來作為人們改造世界的指南;技術是改造世界,供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物質手段和信息手段。科學是發現,技術是發明;科學是發現世界上已有的東西,技術是發明世界上沒有的東西。科學是技術的歸納和升華,是實踐的抽象;技術是科學的演繹、具體化、實用化,是科學理論的應用。二、目的不同科學的目的是尋找「是什麼」、「為什麼」、「能不能」;技術的目的是尋找「做什麼」、「怎麼做」、「做出來有什麼用」。三、形態不同』科學表現為知識形態;技術表現為物質形態。四、選題方法不同
技術與科學的聯系與區別技術技能(Technical Skills)
技術技能指的是對某項活動,尤其是對涉及方法、流程、程序或者技巧的特定活動的理解程度和熟練程度,主要是如何「處事」。它涉及的是專業知識和專門領域的分析能力,以及對相關工具和規章政策的熟練應用,大多數職業教育以及在崗培訓課程,主要與技術性技能的培養有關。
Ⅵ 什麼是WWW
www是world wide web的宿寫,平時我們稱之為萬維網,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當internet在學術界、政府與研究部門獲得了廣泛的應用,www的應用出現切改變了internet的應用方式。
1974年,在ARPANET誕生後的短短的五年裡,Vinto Cerf 和 Robert Kahn發明了傳輸控制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一個設計院成相對於底層計算機和網路獨立的協議族,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美國國防部的推動下TCP/IP的推廣獲得了很大的發展。IP是internet protocol的縮寫,稱之為網際網路協議,而我們平常就說是IP地址。IP地址為Internet賴以工作的基礎。網路地址用來標識一個網路,主機地址用來標識這個網路上的某一台主機。
TCP/IP協議的基本概念:要保證Internet能夠正常工作就要求所有連人Internet的計算機都遵從相同的通信協議,即TCP/IP協議。
TCPIP參考模型在網路層定義了IP協議;在傳輸層定義了傳輸控制協議(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與用戶數據報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在TCPIP參考模型中,傳輸層之上是應用層,它包括了所有的高層協議,並且總是不斷有新的協議加入。
Ⅶ 誰發明了WWW
發明者是英國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是萬維網的發明者,互聯網之父,英王功績勛章(OM)獲得者1994年10月在擁有「世界理工大學之最」稱號的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實驗室成立。建立者是萬維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
Ⅷ www之父博納斯.李是哪個國家的
英國國籍。
詳見網路資料
http://ke..com/view/1104474.htm
Ⅸ 填空題www我先來
1元謀人
2黃帝 炎帝
3康熙字典
4詩經
5邸報
6 400
7戰國
8唐代
9商代
10 扁鵲 華佗 張仲景 孫思邈 宋慈
11 沈括 祖沖之,張衡,郭守敬 徐弘祖
12 孫臏 曹操 諸葛亮 吳起 孫武
13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曹操 李商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