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植物組織培養與無性繁殖的區別
植物組織培養與無性繁殖的區別:植物組織培養就是一種無性繁殖的方法。
所謂無性繁殖,是根據植物的每個細胞都和受精卵一樣,具有形成一個新植株的可能性理論,採取的繁殖方法。
無性繁殖不涉及生殖細胞,不需要經過受精過程,直接由母體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個體的繁殖方式。無性繁殖在生物界中較普遍,有分裂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營養體繁殖等多種形式。
植物的受精卵是一個胚性細胞,在這個細胞里具有一整套來自雙親的遺傳基因,當受精卵進行分裂時,染色體進行復制,分成兩個子細胞,兩個子細胞含有和受精卵相同的遺傳基因,這樣不斷分裂形成千百萬個子細胞。在正常情況下,分裂過程不僅是細胞數量的增加,而且各部位的細胞進行分化,產生出不同的組織和器官,最後形成完整的植物體。細胞中的遺傳物質都集中在染色體上,染色體上的遺傳基因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均勻地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因此,從植物體上取下來的每個細胞都和受精卵一樣,具有形成一個新植株的可能性,即細胞全能性。無性繁殖形成的群體稱為無性系。
一、植物組織培養
植物的組織培養是根據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這個理論,近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項無性繁殖的新技術。植物的組織培養廣義又叫離體培養,指從植物體分離出符合需要的組織、器官或細胞,原生質體等,通過無菌操作,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在含有各種營養物質及植物激素的培養基上進行培養以獲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產具有經濟價值的其他產品的技術。狹義是指用植物各部分組織,如形成層、薄壁組織、葉肉組織、胚乳等進行培養獲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養過程中從各器官上產生愈傷組織的培養,愈傷組織再經過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植物組織培養即植物無菌培養技術,又稱離體培養,是根據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論,利用植物體離體的器官(如根、莖、葉、莖尖、花、果實等)、組織(如形成層、表皮、皮層、髓部細胞、胚乳等)或細胞(如大孢子、小孢子、體細胞等)以及原生質體,在無菌和適宜的人工培養基及溫度等人工條件下,能誘導出愈傷組織、不定芽、不定根,最後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學科。
組織培養是指植物的任何器官、組織或細胞,在人工預知的控制條件下,於含有營養物質和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等組成的培養基中,使其生長、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過程。組織培養的理論依據是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即植物體任何一個細胞都攜帶著一套發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遺傳信息,在離體培養情況下,這些信息可以表達,產生出完整植株。
1、胚胎培養:指以從胚珠中分離出來的成熟或未成熟胚為外植體的離體無菌培養。
2、器官培養:指以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等器官為外植體的離體無菌培養,如根的根尖和切段,莖的莖尖、莖節和切段,葉的葉原基、葉片、葉柄、葉鞘和子葉,花器的花瓣、雄蕊(花葯、花絲)、胚珠、子房、果實等的離體無菌培養。
3、組織培養:指以分離出植物各部位的組織(如分生組織、形成層、木質部、韌皮部、表皮、皮層、胚乳組織、薄壁組織、髓部等),或已誘導的愈傷組織為外植體的離體無菌培養。這是狹義的植物組織培養。
4、細胞培養:指以單個游離細胞(如用果酸酶從組織中分離的體細胞,或花粉細胞,卵細胞)為接種體的離體無菌培養。
5、原生質體培養:指以除去細胞壁的原生質體為外植體的離體無菌培養。
二、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也叫無配子繁殖,是一種親體不通過性細胞而產生後代個體的繁殖方式。無性繁殖的特點是參加產生後代的只有一個親體。這種無性單親遺傳是最為原始的一種方式。這種繁殖方式在單細胞動物和低等多細胞動物中較為普遍。無性繁殖不經過復雜的胚胎發育,更不發生遺傳信息的重組。因此,無性繁殖所產生的子代遺傳物質與親代完全相同。這種繁殖有利於那些處於適宜環境中的個體快速增殖,以擴大種群的數量。無性繁殖是以分裂和出芽的方式產生後代。分裂又分為二分裂、復裂、質裂和包囊裂,而出芽則有外出芽和內出芽。
扦插是最早發明的無性繁殖辦法,也是最簡便的方法。它是直接從果樹上剪去一段一兩年生的嫩枝條,讓其生根發芽的技術。我國在公元前2世紀左右發明了這種方法當時主要用於石榴枝條的扦插。中國古籍中給扦插技術取了個很雅的名字,叫「鶴膝」。在古巴比倫、古埃及,扦插技術比我國更早用於葡萄的繁殖。
1、分裂繁殖:簡稱裂殖,是由一個生物體直接分裂成兩個新個體,這兩個新個體基本相同。單細胞生物都採用裂殖的繁殖方式。(焦蟲的裂殖)
2、出芽繁殖:簡稱芽殖,是先在母體上長出與母體相似的芽體,即芽基,芽基長大後脫離母體或不脫離母體長成獨立生活的個體。水螅等腔腸動物、海綿動物、酵母菌等採用芽殖的繁殖方式。
3、孢子繁殖:孢子是藻類、真菌和一些低等植物等產生的一種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細胞,在適宜的環境下能直接發育成新個體。(衣藻的孢子繁殖過程)
4、營養繁殖:即脫離親體的營養器官(根莖葉)或親體的一部分經去分化後,直接發育成一個新的個體的繁殖方式。如馬鈴薯的塊莖,吊蘭和草莓的匍匐莖等都能長出獨立的植株,植物的壓條、扦插等也能培育出完整的植株來。包括嫁接繁殖和自根繁殖。
1)嫁接繁殖就是一株植物上的枝或芽等組織器官接到另一帶根系植物的適當部位,使接穗基部的形成層與砧木上部的形成層相互貼近,在兩者連接部位新生出導管和篩管等維管組織,使接穗和砧木癒合而成為新植株。
2)自根繁殖就是利用植物器官、組織的再生能力及細胞全能性的特點,使植物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再生根,芽或枝而成為一個獨立個體。
此外,還有單性繁殖、再生繁殖、克隆繁殖等無性繁殖方式,但不具有普遍性。而且有一定的非自然性質。還有些動物是兩性同體,如蝸牛、蚯蚓、吸血蟲、烏賊等,並非單性或無性。
② 植物組織培養的流程
植物組織培養的流程:
第一步,將采來的植物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將需要的部分仔細洗干凈,如用適當的刷子等刷洗。把材料切割成適當大小,即滅菌容器能放入為宜。置自來水龍頭下流水沖洗幾分鍾至數小時,沖洗時間視材料清潔程度而宜。易漂浮或細小的材料,可裝入紗布袋內沖洗。
第二步是對材料的表面浸潤滅菌。要在超凈台或接種箱內完成,准備好消毒的燒杯、玻璃棒、70%酒精、消毒液、無菌水、手錶等。用70%酒精浸10~30秒。由於酒精具有使植物材料表面被浸濕的作用,加之70%酒精穿透力強,也很易殺傷植物細胞,所以浸潤時間不能過長。
第三步是用滅菌劑處理。表面滅菌劑的種類較多,可根據情況選取1~2種使用見表。第四步是用無菌水涮洗,涮洗要每次3min左右,視採用的消毒液種類,涮洗3~10次左右。
(2)組培發明擴展閱讀
組織培養技術是在人為創造的無菌條件下將生活的離體器官(如根、莖、葉、莖段、原生質體)、組織或細胞置於培養基內,並放在適宜的環境中,進行連續培養以獲得細胞、組織或個體的技術。
組織培養技術原理
植物組織培養的原理是細胞全能性。也就是說每個植物細胞里都含有一整套遺傳物質,只不過在特定條件下才會表達。
組織培養基於此原理就可以將已處於分化終端或正在分化的植物組織脫分化,誘導形成愈傷組織,再在愈傷組織上形成新的叢生芽。
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
(1)改良作物:增加遺傳變異性。
(2)繁殖植物:組織培養中從一個單細胞,一塊愈傷組織,一個芽(或其它器官)都可以獲得無性系。無性系就是用植物體細胞繁殖所獲得的後代。
(3)有用化合物:有用化合物包括葯物、橡膠、香精油、色素等。這些化合物許多都是高等植物的次生代謝物,有些化合物還不能大規模地人工合成,而靠植物產生這些化合物來源有限。因此,利用組織培養方法,培養植物的某些器官或愈傷組織,並篩選出高產、高合成能力、生長快的細胞株系,以進行工業化生產,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③ 植物組織培養中MS是什麼意思
組織培養一般作物用培養基的基本配方 Murashige & Skoog (簡稱MS)
由於不同的作物特性及不同的培養環境,一般MS配方里的元素,還需要針對性的調整。
④ 植物組織培養有什麼應用
一、農業上的應用
1. 快速繁殖種苗(rapid propagation)
用組織培養的方法進行快速繁殖是生產上最有潛力的應用,包括花卉觀賞植物、蔬菜、果樹、大田作物及其他經濟作物。快繁技術不受季節等條件的限制,生長周期短,而且能使不能或很難繁殖的植物進行增殖。
快速繁殖可用下列手段進行:
⑴通過莖尖、莖段、鱗莖盤等產生大量腋芽;
⑵通過根、葉等器官直接誘導產生不定芽;
⑶通過愈傷組織培養誘導產生不定芽。
試管快速繁殖應用在下列生產或研究中:
(1)繁殖雜交育種中得到的少量雜交種,以及保存自交系、不育系等。
(2)繁殖脫毒培養得到的少量無病毒苗。
(3)繁殖生產上急需的或種源較少的種苗。
由於組織培養周期短,增殖率高及能全年生產等特點,加上培養材料和試管苗的小型化,這就可使有限的空間培養出大量的植物,在短期內培養出大量的幼苗。
2.無病毒苗(virus free)的培養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幾乎都要遭受到病毒病不同程度的危害,有的種類甚至同時受到數種病毒病的危害,尤其是很多園藝植物靠無性方法來增殖,若蒙受病毒病,代代相傳,越染越重,甚至會造成極嚴重的後果。
自從Morel l952年發現採用微莖尖培養方法可得到無病毒苗後,微莖尖培養就成為解決病毒病危害的重要途徑之一。若再與熱處理相結合,則可提高脫毒培養的效果。
對於木本植物,莖尖培養得到的植株難以發根生長,則可採用莖尖微體嫁接的方法來培育無病毒苗。
組織培養無病毒苗的方法已在很多作物的常規生產上得到應用。如馬鈴薯,甘薯,草莓,蘋果,香石竹,菊花等。而且已有不少地區建立了無病毒苗的生產中心,這對於無病毒苗的培養、鑒定、繁殖、保存、利用和研究,形成了一個規范的系統程序,從而達到了保持園藝植物的優良種性和經濟性狀的目的。
3. 在育種上的應用(breeding)
植物組培技術為育種提供了許多手段和方法,使育種工作在新的條件下更有效的進行。
⑴倍性育種,縮短育種年限,雜種優勢明顯。
⑵克服遠緣雜交的不親合性和不孕性(胚培養)
⑶保存種質
例如:用花葯培養單倍體植株;
用原生質體進行個體細胞雜交和基因轉移;
用子房、胚和胚珠完成胚的試管發育和試管受精,以及種質資源的保存等等。
胚培養技術很早就有利用,在種屬間遠緣雜交的情況下,由於生理代謝等方面的原因,雜種胚常常停止發育,因此不能得到雜種植物,所以通過胚培養就可保證遠緣雜交的順利進行。
到50年代在實踐上的應用就更多了。如在桃、柑橘、菜豆、南瓜、百合、鳶尾等等許多園藝植物遠緣雜交育種上都得到了應用。大白菜X甘藍的遠緣雜交種"白蘭",就是通過雜種胚的培養而得到的。
對早期發育幼胚因太小 難以培養的種類,還可採用胚珠和子房培養來獲得成功。利用胚珠和子房培養也可進行試管受精 ,以克服柱頭或花柱對受精的障礙,使花粉管直接進入胚珠而受精。花葯、花粉的培養在蘋果、柑橘、葡萄、草莓、石刁柏、甜椒、甘藍、天竺葵等約20 種園藝植物得到了單倍體植株。
在常規育種中為得到純系材料要經過多代自交,而單倍體育種,經染色體加倍後可以迅速獲得純合的二倍體,大大縮短了育種的世代和年限。
利用組織培養可以進行突變體的篩選。突變的產生因部位而異,莖尖遺傳性比較穩定,根、莖、葉乃至愈傷組織和細胞的培養則變異率就較大。培養基的激素也會誘導變異,因濃度而不同。此外還可採用紫外線、x射線、Y射線對材料進行照射,來誘發突變的產生。
在組織培養中產生多倍體、混倍體現象的比較多,產生的變異為育種提供的材料,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篩選。利用組織培養,採用與微生物篩選相似的技術,在細胞水平上進行突變體的篩選更加富有成效。原生質體培養和體細胞雜交技術的開發,在育種上展現了一幅嶄新的前景。已有多種植物經原生質體培養得到再生植物,有些植物得到體細胞雜種,無論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重要價值。隨著這方面工作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原生質體培養一定會在育種上產生深遠的影響。
4. 工廠化育苗(instrializing propagation)
近年來,組織培養育苗工廠化生產已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和生產手段,在園藝植物的生產領域蓬勃發展。
⑴含義:是指以植物組織培養為基礎,將外植體接種在人工配製的培養基上,通過控制環境條件,使細胞脫分化、再分化成新的組織、器官,進而培育出與母株一樣的批量幼苗的方法。例如:非洲紫羅蘭組織培養育苗的工廠化生產。
⑵特點:繁殖快,整齊、一致,無病蟲害,周期短,周年生產,性狀穩定。
⑶作用:有利於繁殖系數低、雜合材料的快速繁殖
有利於有性繁殖優良性狀易分離材料的繁殖
有利於保持從雜合的遺傳群體中篩選出的表現型優異植株的優良遺傳性。
組織培養育苗的無毒化生產,還可減少病害傳播。
可以減少氣候條件對幼苗繁殖的影響,緩和淡、旺季的供需矛盾。
⑷現狀: 世界上一些先進國家園藝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迅速發展從60年代就已經開始,並隨著生長、分化規律性探索的逐步深化,到了70年代僅花卉業就已在蘭花、百合、非洲菊、大岩桐、菊花、香石竹、矮牽牛等二十幾種花卉幼苗生產上建立起大規模試管苗商品化生產。
到1984年世界花卉幼苗產業的生產總值已達20億美元,其中美國花卉幼苗市場總值為6億多美元,日本三友種苗公司有60%的幼苗靠組織培養技術繁殖。1985年僅蘭花一項,在美國注冊的公司就有100餘家,年銷售額在1億美元以上。
由於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加快了花卉新品種的推廣。以前靠常規方法推廣一個新品種要幾年甚至十多年,而現在快的只要1~2年就可在世界范圍內達到普及和應用。
我國採用快速繁殖技術,也使優良品種達到迅速的推廣和應用。如廣東切花菊"黃秀風"的應用,使菊花變大,長勢加強,花色鮮艷,抗病力增強,打開了進入香港市場的渠道,使30多種觀葉植物的推廣很快遍及全國,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並將自然界的幾百個野生金錢蓮品種繁種馴化,培養了一批園林垂直綠化的材料,促進了園林業的發展。
⑸制約:植物組織培養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首先是繁殖效率與商品需 要量的矛盾,有些作物由於繁殖方法尚未解決,因而無法滿足生產的需要。其次是在培養過程中如何減少變異株的發生。更重要的是應降低組培苗工廠化生產的成本,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更好的投產應用。
總之,隨著組織培養這一技術的發展及各種培養方法的廣泛應用,使這一技術在遺傳育種、品種繁育等方面表現出了巨大的潛力,特別是生物工程和工廠化育苗實施以後,它將以新興產業的面目在技術革命中發揮重大作用。
二、在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組織學、 胚胎學、基因工、生物工程等方面的應用
要揭開生命活動的秘密,需要多科學、多技術的相互配合,其中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是不可缺少的,它為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工程等提供了一種有效、快速的方法。
因為要揭示生命的奧秘,首先要研究單個基因的作用,研究它在細胞內是如何組裝的,如何與其它基因發生聯系,如何表達和調控等。分離單個基因,對它DNA 進行測序,再對其中的某些鹼基實行突變,然後還需要將基因送到受體細胞當中,看錶達情況,以確定其功能。接受基因的受體細胞要產生再生植株,就需要通過組織培養的方法才能實現。
三、 利用組織培養的材料作為植物生物反應器
中國的中草葯是一份人類寶貴的財富,但很多種中草葯資源匱乏,產量不足,甚至瀕於滅絕。如果能利用組織和細胞培養的方法在實驗室內生產,不再依附於自然環境,不僅可以解決現有困難,而且可以通過篩選高產有效成分的細胞系,來提高其葯用價值。
比如用培養的人參懸浮細胞,來生產人參皂苷,已在日本等國家形成規模。利用培養的植物細胞和組織細胞作為生物反應器,也可以生產某些蛋白質、氨基酸、抗生素、疫苗等,如用生食蔬菜生產乙肝疫苗正在實驗中。
四、用於其它未知科學的研究
現代科學發展非常迅速,很多現在預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新發明、新發現、新創造層出不窮,今天認為不可能的東西明天就可能變成現實。植物組織培養也同樣具有許多尚未發掘出的潛力,說不定有一天人們會在三角瓶內種出大南瓜。
總之,現在的植物組織培養仍然處於發展階段,遠遠沒有達到它的高峰期,很多機理人們還沒有搞清楚,它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相信在今後的幾十年內,組織培養在我國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在農業、制葯業、加工業等方面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⑤ 組織培養的植物組培的應用前景
1.快速繁殖某些稀有植物或有較大經濟價值的植物 依靠自然條件在較短時間內繁殖稀有植物和經濟價值較高的植物,受到地理環境和季節的限制,很難達到快速、高效的目的;特別對於在短時期內需要達到一定數量,才能創造應有價值的植物,時間就是效益,只有通過組織培養的方法才能滿足這一要求。
用組織培養法繁殖植物,這是組織培養應用於生產的主要的和成效最大的實例。首先是在蘭花上的成功應用。自Morel在1960年得到蘭花組織培養苗後,很快應用於生產,形成了組織培養法繁殖蘭花工業。
由於組織培養法繁殖植物的明顯特點是快速,每年可以數以百萬倍速度繁殖,因此對一些繁殖系數低,不能用種子繁殖的名特優植物品種的繁殖,尤為意義重大。
2、脫毒 植物中有很多都帶有病毒,嚴重影響植物的產量和品質,給農業帶來災害。特別是無性繁殖植物,如馬鈴薯、草莓、大蒜、康乃馨等,由於病毒是通過維管束傳導的,因此利用這些植物營養器官繁殖,就會把病毒帶到新的植物個體上而發生病害。但是也證明感病植株並不是每個部位都帶有病毒,如莖尖生長點尚未分化成維管束的部分,可能不帶病毒。若利用組織培養法進行莖尖培養,再生的植株有可能不帶病毒,從而獲得脫病毒的苗,再用這種苗進行繁殖,則種植的植物就不會或極少發生病毒病。
所獲得的脫毒苗一定要經過鑒定,確認不帶病毒才能使用。使用組織培養法獲得脫毒苗已經在草莓、葡萄、康乃馨等獲得成功,產生明顯的經濟效應。
3、植物種質資源的保存、挽救瀕於滅絕的植物 長期以來人們想了很多方法來保存植物,如儲存果實,儲存種子,儲存塊根、塊莖、種球、鱗莖;用常溫、低溫、變溫、低氧、充惰性氣體等,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好的或比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許多問題。主要問題是付出的代價高,占的空間大,保存時間短,而且易受環境條件的限制。植物組織培養結合超低溫保存技術,可以給植物種質保存帶來一次大的飛躍。因為保存一個細胞就相當與保存一粒種子,但所佔的空間僅為原來的幾萬分之一,而且在-193度的液氮中可以長時間保存,不像種子那樣需要年年更新或經常更新。
環境的不斷變化使許多種類的植物面臨著滅絕的危險,而且許多種植物已經滅絕,留給人類的只是一種遺憾。如何挽救這些植物,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已成為世人關注的問題。實踐證明,通過組織培養的方法可以使一部分瀕危的植物種類得到延續和保存;如果在結合超低溫保存技術,就可以使這些植物得到較為永久性的保存。其實,對大多數普通植物來說,用組織培養的方法保存其種質材料,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人們現在無法預知哪些植物會面臨滅頂之災,或許今天看似繁茂的植物,明天就可能被沙漠、洪水、大火或戰爭吞沒。
4、通過花葯和花粉培養獲得單倍體植株、縮短育種年限 通過花葯和花粉組織培養可以獲得單倍體植物,大大縮短了育種時間。使新品種的培育過程大大簡化
5、胚胎培養的應用 在遠源雜交中,雜交後形成的胚珠往往在未成熟狀態時,就停止生長,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種子,因而雜交不孕,這給遠緣雜交造成極大困難。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末,Laibach用胚培養技術培養亞麻種間雜種胚,第一個獲得了雜種植物,這一成功為在遠緣時克服雜交不親和的障礙提供了一項有用的技術。
這項技術發展至今,已經相當成熟,可以說多數植物的成熟或未成熟胚通過培養都可獲得成功。幼胚培養已經可使5個細胞大小的極幼齡的胚狀結構培養成植株。但胚珠培養的研究不多,單個胚珠培養尚存在許多問題,需作深化研究。
遠緣雜交中,由於生理上和遺傳上的障礙而不能雜交成功,可採用試管受精加以克服,即將母本胚珠離體培養,使異種花粉在胚珠上萌發受精,產生的雜種胚在試管中發育成完整植株。
用胚乳培養可獲得三倍體植株,為誘導形成三倍體植物開辟了一條新途徑。三倍體加倍後得到六倍體,可育成多倍體品種。
6、細胞融合通過原生質體融合,可部分克服有性雜交不親和性,而獲得體細胞雜種,從而創造新種或育成優良品種。
7、培養細胞突變體的應用 培養細胞處在不斷分生狀態,它就容易受培養條件和外加壓力(如射線、化學物質)的影響而產生突變,從中可以篩選出有用的突變體,從而育成新品種。目前用這種方法已經篩選到抗病、抗鹽、高蛋白、高產等突變體,有些已經用於生產。
8、用於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組織學、胚胎學、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地研究要揭開生命活動的秘密,需要多科學、多技術的相互配合,其中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是不可缺少的,它為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工程等提供了一種有效、快速的方法。因為要揭示生命的奧秘,首先要研究單個基因的作用,研究它在細胞內是如何組裝的,如何與其它基因發生聯系,如何表達和調控等。分離單個基因,對它DNA進行測序,再對其中的某些鹼基實行突變,然後還需要將基因送到受體細胞當中,看錶達情況,以確定其功能。接受基因的受體細胞要產生再生植株,就需要通過組織培養的方法才能實現。
9、利用組織培養的材料作為植物生物反應器中國的中草葯是一份人類寶貴的財富,但很多種中草葯資源匱乏,產量不足,甚至瀕於滅絕。如果能利用組織和細胞培養的方法在實驗室內生產,不再依附於自然環境,不僅可以解決現有困難,而且可以通過篩選高產有效成分的細胞系,來提高其葯用價值。比如用培養的人參懸浮細胞,來生產人參皂苷,已在日本等國家形成規模。利用培養的植物細胞和組織細胞作為生物反應器,也可以生產某些蛋白質、氨基酸、抗生素、疫苗等,如用生食蔬菜生產乙肝疫苗正在實驗中。
10、用於其它未知科學的研究 現代科學發展非常迅速,很多現在預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新發明、新發現、新創造層出不窮,今天認為不可能的東西明天就可能變成現實。植物組織培養也同樣具有許多尚未發掘出的潛力,說不定有一天人們會在三角瓶內種出大南瓜。
總之,現在的植物組織培養仍然處於發展階段,遠遠沒有達到它的高峰期,很多機理人們還沒有搞清楚,它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相信在今後的幾十年內,組織培養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在農業、制葯業、加工業等方面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⑥ 目前植物組織培養的應用主要有哪些方面,都有那些成功的例子
一、脫毒及快速繁殖 1、無病毒苗培育應用 2、組織培養快速繁殖 二、育種研究1、單倍體育種 2、胚培養3、單細胞培養突變體的選擇與應用 4、體細胞雜交育種 5、轉基因育種 三、葯物及其它生物制劑的工業化生產 1、通過組織培養葯用植物 2、利用細胞培養的方法,獲得次生代謝產物,直接生產葯物。 四、建立低溫儲存及種質庫,保護物種
望採納
⑦ 為什麼植物組織培養那麼難呢
首先你要選對,你所培養的植物需要哪一種培養基,還有就是他的激素,培養的時候注意溫度,還有濕度,一般適量的加入激素,它就可以長得很好。還有你培養的環境,必須要無菌。你接種外植體的時候必須要做好消毒的准備。不然組培的培養基很容易就發霉。多對這方面了解下,純手打的,有什麼疑問繼續追問。
⑧ 植物組織培養 想在家自己做植物組織培養作為生日禮物,求一般方法即使用葯品種類較少,操作相對簡單,和
若想達圖中效果,應有一定的基礎知識,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的。現簡單介紹如下:
1.培養及配方 :MS+3%蔗糖+0.7%瓊脂(MS為基本培養基,具體配方網上可查,不再贅述),食用色素(根據自己喜歡顏色確定)。
2.配製培養基:(1)計算用量,根據自需要量確定培養基的用量(如100ml、200ml、300ml等,不過用量太少葯品不好稱重),再計算各葯品量
(2)稱量葯品,可用廚房稱重器。
(3)配製,用蒸餾水或純凈水配製
(4)熬制培養基,可用鋁鍋或不銹鋼鍋熬制,最好不用電磁爐,先大火煮沸,小火熬制。
(5)裝瓶,根據需用量將培養基裝瓶。
(6)高壓鍋滅菌,可用家用高壓鍋將裝有培養基的瓶和一定量的純凈水蒸30分鍾。
(7)外植體消毒:將你欲接種的植物用先流水沖洗10-20min ,再用70%酒精浸泡30秒,後用0.2-2%漂白粉水浸泡5-10min,最後用以滅過菌的純凈水沖洗3-4次,放在無菌濾紙(先用紗布包好,與培養基一起滅菌)上吸干水分。
(8)在酒精燈火焰無菌區(10cm范圍)將小苗接種於培養瓶中,
(9)將培養於放於溫暖有陽光的地方培養1-2周即可。
建議:第一次接種,可選擇較易成活的植物,如文心蘭,落葉生根等。而且二者株型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