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看圖寫話:聰明的奇奇兔
奇奇兔是很特別的兔子,他是一個發明家,會發明各種各樣的機器。
這一天,奇奇兔爬到山坡上,看到了美麗的風景。他大聲地說:「看,好漂亮的風景!」奇奇兔看看四周,一個朋友也沒有,他想:我的話講給誰聽啊?我得有幾個朋友,沒有朋友的兔子,孤單單的,多可憐,只能自己對自己說話。看來,我要發明一種「尋找朋友的機器。」 回到自己家的園子里,奇奇兔開始想辦法製造這樣的機器。正在這時候,他看到鄰居小白兔正在地里拔胡蘿卜。小白兔拔出的胡蘿卜沾滿泥,一邊拔一邊嘆氣:「唉!胡蘿卜上的泥太多了,洗起來真麻煩!」
「我該幫幫我的鄰居。」奇奇兔想。他是一個聰明的發明家,很快造出了「洗胡蘿卜機器」。胡蘿卜一放進機器里,水就「嘩嘩」地沖起來。接下來,大大的刷子自己就去刷泥土,然後,胡蘿卜又「軲轆轆」地滾到洗衣機一樣的清洗箱里,在那裡痛痛快快地洗了個澡。更奇妙的是,烘乾機像電吹風那樣,把胡蘿卜身上的水珠子吹乾。胡蘿卜乾乾凈凈、舒舒服服地滾進籃子里去。有了這種機器,小白兔太開心了。 奇奇兔想:現在,可以去發明我自己的機器了。他出去一邊散步,一邊想。忽然,奇奇兔聽到生氣的喊聲:「還要來買?不行!絕對不行!」原來這是小灰兔在喊。小灰兔正在畫彩蛋。買彩蛋的人太多了,有的人買了以後又來買。小灰兔從早忙到晚,拿畫筆的手都累得發抖了。
奇奇兔想:我得幫幫小灰兔,發明一部畫彩蛋的機器。奇奇兔很快造好了這部機器。機器一通上電,就開始轉動起來。機器上的一隻只蛋都排得整整齊齊的,好多隻機器手握住畫筆,在蛋殼上畫畫。畫出笑眯眯的兔子臉,臉上還有幾根胡須呢!機器畫蛋真快呀!來買彩蛋的兔子都高高興興地買到了彩蛋。小灰兔更是笑得咧成了三瓣嘴。 「現在,馬上要發明我自己的機器了。」奇奇兔趴在乾草堆上,開始動腦筋。正在這時候,奇奇兔聽到「嗚嗚嗚」的哭聲。原來是兔先生和兔太太在那裡哭。「嗚嗚嗚,狐狸把我們的家奪去了。」兔先生傷心地說「該死的狐狸,太厲害了,沒有一隻兔子能擋得住他!」 奇奇兔想:我得幫幫他們。於是,他又發明了一部「保衛兔子機器」。這部機器是一個大木箱子。最上面裝了一面鼓。狐狸一來,機器就會「咚咚咚」地敲起來。這時候,箱子里就會鑽出一隻機器狗,「汪汪汪」地大叫。拿著大石頭的機器手會扔出一塊塊大石頭,向狐狸砸去。一把鋦子也會彈出來,狐狸要是過來,就會割斷他的喉嚨。箱子外面掛著鞭炮,「噼噼啪啪」地響個不停。機器下面有四個輪子,可以像坦克那樣開著去追狐狸。 有了這部機器,兔先生和兔太太可以安安心心地住在自己家裡了。 發明了一部又一部的機器,奇奇兔想,這回一定要為自己造一部「尋找朋友的機器」了。他坐在家裡安安靜靜地動腦筋。 正在這時候,響起了「篤篤篤」的敲門聲。小白兔、小灰兔。還有兔先生和兔太太都來感謝奇奇器兔了。大家都感激奇奇兔,誇他是個了不起的發明家。奇奇兔忽然明白過來了:發明各種各樣的機器去幫助別人,就會有許多許多朋友。壓根兒就用不著再去造「尋找朋友的機器」了。
㈡ 發明家兔兔復活節蛋塗色機是誰發明的
復活節處處出設計師誰發明的?我沒看過這個節目,不知道是誰發明的
㈢ 哪些發明家小時侯發明了東西 「 兔子」們快來回答
愛迪生小說發明了一個日晷,放在他們村子的中央 OK
㈣ 給我一個發明家發明東西的小故事
中國發明家的故事
三年級作品
毛筆的傳說
人:蒙恬 地:戰國時期中山地區 事:蒙恬發明毛筆 物:野兔、石灰
質、聿 時:公元前223年
大意:傳說,毛筆是由戰國時代的大將軍蒙恬發明的。公元前223年,大將蒙恬
帶領兵馬在中山地區與楚國交戰,蒙恬定期寫戰況報告遞送給秦王。當時,紙
和筆還沒有完成,大家都是用聿來寫字很不方便。戰爭沒有開打的時候,蒙恬喜
歡出去打獵。有一天,他打了幾只野兔回軍營,一隻兔子的尾巴拖在地上,血水
在地上拖出了彎彎的痕跡。蒙恬見了,心中不由一動:「用兔尾巴來代替聿寫字
」,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蒙恬一氣之下,把那支「兔毛聿」扔進了門
前的一個山石坑裡。
有一天,他發現山石坑裡的那支「兔毛聿」,兔毛濕漉漉的,兔也變得非常「聽
話」,寫起字來非常流暢,原來,這個山石坑裡的水含有石灰質,經過了鹼性水
的浸泡,兔毛變得柔順起來。
因為這枝聿是由竹管和兔毛做成的,蒙恬就在「聿」字上加了「竹」字頭,把他
叫做「筆」。這就是毛筆的來歷。
發明家故事
http://www.fore.com.cn/chuangzhao/faming/famingjia/index.jsp
㈤ 愛迪生有哪些故事
一、愛迪生小時候的故事:
愛迪生沒有上過大學,上小學也只有幾個月,但他正式登記的發明卻有一千三百件之多。愛迪生成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大發明家,追根溯源,是和他的媽媽南希分不開的。
愛迪生從小喜歡問這問那,南希理解孩子的心理,總是盡可能給孩子滿意的答復,並且啟發他再想,再問。在他五歲那年,有一次他問媽媽: "雞把蛋放在屁股底下坐著幹啥?"南希告訴他,這是雞媽媽怕蛋著涼,給它們暖和暖和。愛迪生又問: "蛋為什麼要暖和呢?"南希回答說這是為孵小雞。
愛迪生聽了媽媽的話後想,母雞把蛋放在屁股底下可以孵出小雞來,我也把蛋放在屁股底下能不能孵出小雞來呢?他決心試試看,便找了一些雞蛋,躲到鄰居家的倉庫里,做了一個小窩,把蛋放在裡面,自己蹲在上面孵起小雞來。
愛迪生失蹤了,家裡人很著急,找了好幾個鍾點才在倉庫里找到他。但是,南希並沒有因此責怪和取笑兒子,愛迪生好問好學的積極性更大了。
愛迪生曾上過幾天小學,因為問老師為什麼二加二等於四,惹得老師發怒,南希便把他領回家去自己教。南希給兒子講羅馬帝國的盛衰,講英國的演變;教他念文學名著。以後,又讓他讀電學家拉法弟的著作,使他增加了不少電學知識。南希看到兒子興趣在物理、化學方面,便買了本《派克科學讀本》,這裡面講了許多物理和化學實驗,有簡要說明和詳細插圖。愛迪生一看就入了迷,凡能做的實驗,都要去做一做,做不成不罷休。後來,他終於成為一名發明家。
二、製造太陽
一個大雪天的夜晚,愛迪生的媽媽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來醫生。醫生說:「你媽媽得了急性闌尾炎,需要開刀做手術」。那時候只有油燈沒有電燈,油燈的光線很暗,一不小心就會開錯刀。愛迪生突然想起一個好辦法,他把家裡所有的油燈全都端了出來,再把一面鏡子放在油燈的後面,讓醫生順利的做完了手術。
三、吃兔子
有一天,愛迪生接待了一位來訪者,這位來訪者一定要愛迪生介紹一下不倦工作的「秘訣」。愛迪生覺得好笑,因為他不倦工作本來是沒有什麼秘訣的,便順口說了一句笑話,告訴那位來訪者說:「每天早上吃一隻兔子或許能行。」那人信以為真,起身告辭,回去後果然照此辦理。可是,六個星期以後,這個人已經累得大病一場,起不來床了。
他不講究修飾,常穿著破舊的被化學葯物染污了的衣服,他這種習慣到老年時尤甚。平常人都以為他是伙夫,報紙也常刊載諷刺他的文章。這恰好證明他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傾注在科學研究上了。一八七二年他在研究自動電報機時,由於試驗入迷,思想高度集中,有一次他需要到外邊辦一件急事。可是當人家詢問他的名字時,他竟好一陣想不起來。
愛迪生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步履堅實,用心維艱,的確花費了巨大的體力與心力。
在他七十七歲生辰的時候,有人問他的人生哲學是什麼?他回答說;「做工!揭破自然的秘密,並使它為人類眼務。」這是他從事科學研究的真正動力,不過,這並不是「秘訣」。
㈥ 一個漫畫名字,是關於兔子和一個小孩發明家的
兔子幫.....;;作者十九番故事講述的是為了拯救陷入能源危 機的玉兔村,玉兔村村長派出兔子白枝去往人類社會尋找失蹤多年的嫦娥娘娘,初到人類社會並不了解人類生活習慣的白枝處處碰壁,無意中白枝碰到了人類的小孩小中並從流氓手中將其救下,為了報答白枝,小中將它收留到自己家中,雖然白枝的到來為小中家增添了不少生氣,但背後的一股黑暗勢力也漸漸以小中家為中心聚攏了起來。兔子幫第1、2部動畫片已完成製作,第1部於2012年9月21日在」炫動卡通「頻道首播,第2部於2015年2月5日在」炫動卡通「頻道首播。肚兜上寫著武的是主角白枝,那個小孩發明家是路小中;圖右下角戴手套那位
㈦ 一年級發明家奇奇兔的故事怎樣續寫
奇奇兔是很特別的兔子,他是一個發明家,會發明各種各樣的機器。
這一天,奇奇兔爬到山坡上,看到了美麗的風景。他大聲地說:「看,好漂亮的風景!」奇奇兔看看四周,一個朋友也沒有,他想:我的話講給誰聽呀?我得有幾個朋友,沒有朋友的兔子,孤孤單單的,多可憐,只能自己對自己說話。看來,我要發明一種「尋找朋友的機器」。
回到自己家的園子里,奇奇兔開始想辦法製造這樣的機器。正在這時候,他看到鄰居小白兔正在地里拔蘿卜。小白兔拔出的胡蘿卜沾滿泥,一邊拔,一邊嘆氣:「唉!胡蘿卜上的泥太多了,洗起來真麻煩!」
「我該幫幫我的鄰居。」奇奇兔想。他是一個聰明的發明家,很快造出了「洗胡蘿卜機器。」
胡蘿卜一放進機器里,水就「嘩嘩」地沖起來。接下來,大大的刷子自已已就去刷泥土,然後,胡蘿卜又「軲轆轆」地滾到洗衣機一樣的清洗箱里,在那裡痛痛快快地洗了個澡。更奇妙的是,烘乾機像電吹風那樣,把胡蘿卜身上的水珠子吹乾。胡蘿卜乾乾凈凈、舒舒服服地滾進籃子里去。有了這種機器,小白兔太開心了。
奇奇兔想:現在,可以去發明我自己的機器了。他出去一邊散步,一邊想。忽然,奇奇兔聽到生氣的喊聲:「還要來買?不行!絕對不行!」原來這是小灰兔在喊。小灰兔下在畫彩蛋。買彩蛋的人太多了,有的人買了以後又來買。小灰兔從早忙到晚,拿畫筆的手都累得發抖了。
奇奇兔想:我得幫幫小灰兔,發明一部畫彩蛋的機器。奇奇兔很快造好了這部機器。機器一通上電,就開始轉動起來。機器上一隻只蛋都排得整整齊齊的,好多隻機器手握住畫筆,在蛋殼上畫畫。畫出笑眯眯的兔子臉,臉上還有幾根胡須呢!機器畫蛋真快呀!來蛋彩蛋的兔子都高高興興地買到了彩蛋。小灰兔更是笑得咧成了三瓣嘴。
「現在,馬上要發明我自己的機器了」奇奇兔趴在乾草堆上,開始動腦筋。正在這個時候,奇奇兔聽到「嗚嗚嗚」的哭聲。原來是兔先生和兔太太在那裡哭。「嗚嗚嗚,狐狸把我們的家奪去了。」兔先生傷心地說:「該死的狐狸,太厲害了。沒有一個兔子能擋得住他。」
奇奇兔想:我得幫幫他們。於是,他又發明了一部「保衛兔子機器」。這部機器是一個大木箱子。最上面裝了一面鼓。狐狸一來,機器就會「咚咚咚」地敲起來。這時候,箱子里就會鑽出一隻機器狗,「汪汪汪」地大聲響個不停。拿著大石頭的機器手會扔出一塊塊大石頭,向狐狸砸去.一把鋸子也會彈出來,狐狸要是過來,就會割斷他的喉嚨。箱子外面掛著鞭炮,「噼噼啪啪」地響個不停。機器下面有四個輪子,可以像坦克那樣開著去追狐狸。
有了這部機器,兔先生和兔太太可以安安心心的住在自己家裡了。
發明了一部又一部機器,奇奇兔想,這回一定要為自己造一部「尋找朋友的機器」了。他坐在家裡安安靜靜的動腦筋。
正在這時候,響起了「篤篤篤」的敲門聲。小白兔、小灰兔,還有兔先生和兔太太都來感謝奇奇兔了。大家都感謝奇奇兔,誇他是個了不起的發明家。奇奇兔忽然明白過來:發明各種各樣的機器去幫助別人,就會有許多許多朋友。壓根兒就用不著再去造「尋找朋友的機器」了。
㈧ 發明家的故事預言動作
用自己的思路
㈨ 愛迪生的故事
「魔力」之所在
一八七七年秋天的一個早晨,愛迪生從美國一個叫梅羅國的地方,來到紐約一家雜志編輯部辦公室。他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
奇形怪狀的小東西。這小東西上面有一根長長的金屬杠,一端有一個大點的輪子,另一端有個小把手。愛迪生把搖手搖轉,然後
把一小張錫紙裹上圓筒,再裝上一根小針,對著圓筒唱了一句嬰兒催眠歌。動作完畢,機器又重新轉動起來,它竟一字不漏地把
催眠歌重新唱了出來。形容當時在場的人的第一個感想,僅僅說驚異是不夠的了。人們大樂不支,所有編輯部的人都互相大聲傳
告,說愛迪生帶來了一架會說話的怪物。在短時間內,市內各家報館的新聞記者象潮水般地涌來,都爭著要看一看這個在世界上
最新奇的機器,一時把報館擠得水泄不通。這一發明一經傳出,激起當時社會急速而巨大的狂熱達數月之久。鐵路特開專車去參
觀。許多人開始不相信這個發明,疑心他是先在裡面藏個什麼會說話的東西騙人的。有個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對著收音盤背誦
聖經中的一串專門名詞,當這些名詞一字不漏地從機器中重復發出來時,他們才相信這東西沒有半點虛假。
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架留聲機問世時的情景。人們在贊嘆之餘,都稱發明者愛迪生是個「妖魔」。其實,「妖魔」這個雅號遠
不是從留聲機這一件發明才有的,而是伴隨他的整個一生的。因為他的發明創造實在太多了。電燈、電話、電影、電報機、發電
機、蓄電池、打字機、磁鐵礦分離機、壓力表等等,都是他的發明。據不完全統計,自從他發明第一台自動數票機的一八六九年
至一九一0年,他一共領得一千三百二十八種發明專利權,約計在此時期,每十一天他就有一個發明。正因為這樣,他被人們稱
為「妖魔」是理所當然的了。
可是,這個「妖魔」人物的真正魔力究竟出自哪裡呢?他自己這樣說:「一分靈感,九十九分血汗。」頑強的毅力、驚人的
勤奮,正是他真正的「魔力」所在。
發端於少年
湯姆斯·愛迪生,生於一八四七年美國的渥海渥州。他只念過三個月的小學。學校老師說他「愚呆」,親友們也都這樣稱呼
他。而他的母親並不相信這一點,親自做他的教師,引導他去讀一些書。不到十二歲,他就讀完了不少難讀的書,他的父親還引
導他攻讀過牛頓原理。家庭的教育和影響,使他從小就養成了勤奮的精神和驚人的毅力。
愛迪生很喜歡科學。他很小就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儲存了幾百個各種試驗用的瓶子,建起了一個小實驗室。他把平時省吃儉
用的錢,全部花在購買化學用品和化學儀器上。但光靠這個錢是不能滿足試驗需要的、於是,他就到火車上當賣報童。他每天清
晨登車,晚上九時後回家,搞完試驗常常到深夜才能休息。後來,他發現火車上行李車廂中有一間吸煙室未用,他就把家中地窖
里的試驗品搬到這上來,堅持做化學試驗。在這里,他還學會使用陳設在這兒的一台印字機,並能用電報號碼記錄當地新聞,辦
了一份報紙。這份報紙大受歡迎,銷路可觀,此時他才十二歲。有一天,火車搖晃,行李滑下來,把他試驗用的一支磷桿摔到地
下,車廂立即著火。火被趕到現場的人撲滅了,可是車長卻打聾了他的耳朵,造成終身殘廢。車長還把他的「四輪實驗室」和「
旅行印刷房」里的東西統統踢到車下。
困難和挫折沒有影響愛迪生搞科學實驗的決心,他又在家中建起了試驗室。遭電打、燒毀衣服,在試驗中是常有的事。有一
次,他的臉部被硝酸燒得不成模樣了。既使這樣他也從不灰心。愛迪生最早所作的努力,大大有助於他以後的發明創造。但是,
和其他偉大的發明家一樣,愛迪生所走過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他當過夜班電報生。在書攤和圖書館消磨很多精力。但由於幾次失
業,最後不得不到紐約投奔朋友。
愛迪生不辭千辛萬苦來到了紐約。這個時候,他口袋裡連一個小錢也沒有。他餓急了,只好向人討了點茶水喝,這是他到紐
約後的第一頓飯。在這里,他好久才找到朋友,但他的朋友也處在失業之中。飢因交加的愛迪生,容儀拙陋,衣著襤褸,被人看
不起。後來,他被允許夜宿在一家電池室里。剛好室內設置一台發布市價的通信機器,在他到來的第三天早上,這部機器出了故
障,由於他留心鑽研,很快幫助人家修好了這台機器,而被留下來,這才找到了工作。從這以後,他奮發努力,與人合作改革,
市價通信機而嶄露頭角。不久,他開設了一個生產這種通信機的小工廠,逐步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
步履堅實
電燈在今天已不足為奇了。但在一八八0年以前,電燈還僅有它的雛型,這就是當時最流行的弧光燈。這種燈是在電瓶兩極
的頭上接兩根木炭,通電後把這兩極一碰,然後再把它分開、兩極之間立刻發生火焰。由於兩炭極是水平的,中間有熱空氣上升
,兩極間的火焰就向上微微彎曲好象弓形或弧形,所以被稱為弧光燈。這種燈有不少缺點:要不斷更換炭條;聲響大;燈光效用
小而又易傷目力。污濁空氣;還有個大弊病就是一個回電流只能點一盞弧光燈。當時的一些著名科學家包括弧光燈的發明者都非
常贊賞這種燈。但是,愛迪生卻在一八七七年開始了改革弧光燈的試驗,提出了要搞分電流(就是一個口電流點許多燈),變弧
光燈為白光燈。這項試驗要達到滿意的程度。必須找到一種能燃燒到白熱的物質做燈絲,這種燈絲要經住熱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時
以上的燃燒。同時用法要簡單,能經受日常使用的擊碰,價格要低廉,還要使一個燈的明和滅不影響另外任何一個燈的明和滅,
保持每個燈的相對獨立性。這在當時是極大膽的設想,需要下極大的功夫去探索,去試驗。一些科學家都笑他是傻子,諷刺他「
夢想,吹牛」,還有幾個學者用數學證明他這項研究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愛迪生卻始終充滿信心進行試驗。為了選擇這種做燈
絲用的物質,愛迪生先是用炭化物質做試驗,失敗後又以金屬鉑與銥高熔點合金做燈絲試驗,還做過上質礦石和礦苗共一千六百
種不同的試驗,結果都失敗了。但這時他和他的助手們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已知道白熱燈絲必須密封在一個高度真空玻璃球內(
即燈泡),而不易溶掉的道理。這樣,他的試驗又回到炭質燈絲上來了。他晝夜不息地用全副精力在炭化上下功夫,僅植物類的
炭化試驗就達六千多種。他的試驗筆記簿多達二百多本,共計四萬余頁,先後經過三年的時間。他每天工作十八、九個小時。每
天清早三、四點的時候,他才頭枕兩、三本書,躺在實驗用的桌子下面睡覺。有時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時。
一覺醒來,又精力充沛地工作。
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愛迪生的白熱燈試驗仍無結果。有一天,他把試驗室里的一把芭蕉扇邊上縛著一條竹絲撕成細絲
,經炭化後做成一根燈絲,結果這一次比以前做的種種試驗都優異,這便是愛迪生最早發明的白熱電燈——竹絲電燈。這種竹絲
電燈繼續了好多年。直到一九0八年發明用鎢做燈絲後才代替它。愛迪生在這以後開始研製的鹼性蓄電池,困難很大,他的鑽研
精神,更是十分驚人。這種蓄電池是用來供給原動力的。他和一個精選的助手苦心孤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時間,經歷了許許多多
的艱辛與失敗,一會兒他以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會兒又知道錯了。但愛迪生從來沒有動搖過,而再重新開始。大約經過五萬次
的試驗,寫成試驗筆記一百五十多本,方才達到目的。
沒有秘訣
愛迪生醉心於科學研究,對自己的私事卻是絕不注意的。可以這樣說,他在七十三歲。以前未曾好好睡過覺;既使到了晚年
,他每天的工作時間仍不少於十六到十八小時。他一搞起試驗來,就忘記了休息,偶爾實在疲乏堅持不了時,才稍事休息一會兒
,因此, 他也非常喜歡和他有同樣精力的人當他的助手。這一天,有個自稱無眠的人到他那裡請求工作。愛迪生很感興趣,認
為這個人是他最理想的助手。於是便和這位「無眠者」一塊工作。可是,在連續工作六十個小時後,這位無眠者再也支持不住了
,倒頭便睡,連機器發生故障,發出巨大的轟鳴聲響也未驚醒他。而愛迪生仍在不倦地工作著。在當時,愛迪生不倦工作的精神
是遠近馳名的,許多人非常羨慕他。
有一天,愛迪生接待了一位來訪者,這位來訪者一定要這個「妖魔人物」介紹一下不倦工作的「秘訣」。愛迪生覺得好笑,
因為他不倦工作本來是沒有什麼秘訣的,便順口說了一句笑話,告訴那位來訪者說:「每天早上吃一隻兔子或許能行。」那人信
以為真,起身告辭,回去後果然照此辦理。可是,六個星期以後,這個人已經累得大病一場,起不來床了。他不講究修飾,常穿
著破舊的被化學葯物染污了的衣服,他這種習慣到老年時尤甚。平常人都以為他是伙夫,報紙也常刊載諷刺他的文章。這恰好證
明他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傾注在科學研究上了。一八七二年他在研究自動電報機時,由於試驗入迷,思想高度集中,有一次他需
要到外邊辦一件急事。可是當人家詢問他的名字時,他竟好一陣想不起來。愛迪生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步履堅實,用心維艱,
的確花費了巨大的體力與心力。
在他七十七歲生辰的時候,有人問他的人生哲學是什麼?他回答說;「做工!揭破自然的秘密,並使它為人類眼務。」這是
他從事科學研究的真正動力,不過,這並不是「秘訣」。
永不滿足
我們知道,愛迪生一生共有一千多件發明創造,有些發明創造已經得到驚人的成功。他本人也是享有盛名的。但是,他從不
沉醉於自己的發明,他無時無刻不在向科學的新領域攀登,同時也無時無刻不在對自己的發明創造持否定態度,而不停頓地加以
改進。他自己說:「我是永不會滿足的。」無休止的鑽研,不停頓的改進,這正是愛迪生又一個突出特點。他發明的蓄電池成功
後,他便辦了一個蓄電池工廠並大批生產,銷路一直很好。可是過了一個時期,他發現電池有毛病,一時又找不到原因,他就決
心要改進電池。但是,改進需要時間,需要精力,同時工廠也要停業,這不僅可能降低他發明電池的威信,經濟上也將蒙受很大
損失。然而他決然命令工廠即刻閉門停業。有許多使用他的電池比較滿意的人要求繼續增加定貨,他卻一概不受;有人在經濟上
給他施加壓力,他也毫不畏懼。結果,經他用心改進的電池獲得比預料還好的成功,很快暢銷各地。他的這種精神,同當時「金
玉其外,敗絮其中」,掩飾劣貨的商賈,形成鮮明的對照。不能不博得人們的尊敬與贊揚。
在他的發明創造中,能夠引起當時社會震驚的,莫過於留聲機了。這也是他的得意發明物。他是耳聾的人,能發明這樣一個
發聲的機器已是令人驚駭了。但是,愛迪生在發明它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過後,他又從架子上的塵埃中把留聲機取下來,決
然要改進它。他實實在在地連續工作了五天五夜之久,才獲得了成功。還有這樣的數字完全可以證明他的鑽研精神的:他僅在留
聲機上的發明專利權就超過一百件。當我們看到今天的留聲機的時候,不要忘記這上頭滲透著愛迪生無數辛勤勞動的血汗。如果
沒有一種無休止的鑽研精神是絕難做到的。
這里,我們不妨追溯一下他小時候的兩個故事。在他幼年時期,有一回他看到母雞孵卵生出小雞,很覺奇妙,但並不滿足。
事後,他也悄悄攢些雞蛋放在倉庫里,自己伏在上面,親自試一試能否生出小雞來,弄得全家人好一陣子找不到他。七歲上學後
,他強烈的求知慾和鑽研問題的習慣就更加明顯了。他對他所接觸的東西,總是無休止地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並要求老師解
答清楚。對此,老師很覺頭痛。有一回上算術課時,老師教同學們說二加二等於四,愛迪生一定要讓老師講明白,二加二為什麼
等於四。盡管老師給他作了一般的解釋,但並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於是,老師就說他「愚笨」。愛迪生不滿足自己已經學得的知
識,而時時刻刻用自己天真幼稚的心靈探索著大自然的秘密。然而,他的老師未能理解他。可是幾十年後,愛迪生卻成為享有盛
名的發明家了。
自然,發明家愛迪生如果不是無休止的鑽研,不停頓的改進,那麼他的許多發明創造便不會日趨更科學,更完善。他發明的
留聲機是這樣,白熱電燈也是這樣,蓄電池、有聲電影等等,都是這樣。正如他在白熱電燈實驗成功後所說:「沒有一個發明是
十全十美的,白熱電燈到今日何嘗是例外。有光而無熱,這才是理想的光,而現在離這個境界還遠呢!」愛迪生虛懷若谷,永遠
進取的精神,是值得贊揚的。
㈩ 發明家的故事
一、水蒸氣的啟示
在火車出現之前,人們在陸地上的運輸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動物進行的。但是不論是人還是其他動物,都有同樣的缺點:速度緩慢,易受天氣變化影響,需要中途休息和補充食物。那麼,能不能製造一種機器來代替人和其他動物進行運輸和旅行呢?被譽為「火車之父」的英國蒸汽機車發明家史蒂芬孫把這個設想變成了現實。
勤奮造就偉大的發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孫出生於英國一個貧苦的礦工家庭。他的父親是煤礦里一個看管蒸汽機的司爐工,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親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史蒂芬孫上不起學,8歲那年,他就去給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孫還有一項工作就是給在煤礦工作的父親送飯。每次來到父親工作的鍋爐房,他都會被那些不停轉動著的機器迷住,他總是出神地看著鍋爐中熊熊燃燒的烈火,忘情地聽著機器隆隆轉動的聲音。
他很想弄明白:它們為什麼可以自動轉起來,而且力量會這么大?他想,自己長大以後,要是也能像父親那樣當一個司爐工,操縱巨大的蒸汽機幹活,那該多好!放牛的時候,他就常用泥巴來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機,鍋爐、汽缸、飛輪等各種各樣的部件都有。
14歲那年,史蒂芬孫真的當上了一名見習司爐工,負責給蒸汽機添煤、加油和擦拭機器零件。看著機器在自己的操作下飛快地轉動,他高興極了。但是時間久了,他覺得只是看著機器轉動不過癮。他開始在心裡琢磨起來:這機器是怎麼轉動起來的?它的內部結構是什麼樣的。
有一天,別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孫一個人偷偷地把蒸汽機拆開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細觀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裝配難,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強把蒸汽機重新安裝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膽,擔心蒸汽機第二天轉動不了。
誰知道第二天一發動,那台蒸汽機比平時轉得還要好。這次成功拆裝之後,他的膽子也大多了,以後就經常這樣拆了又裝,裝了又拆,把那台蒸汽機的各個零件都摸了個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史蒂芬孫多麼渴望自己也能造出一台機器。
他模仿著拆裝過的那台蒸汽機,試著畫了一張草圖送給煤礦的工程師看。工程師看後,高興地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啊,有志氣的孩子,希望你多讀書,多掌握科學知識,將來發明一台比蒸汽機更好的機器!」可是,史蒂芬孫從小沒有進過學校門,怎麼讀得懂高深的理論書籍呢?
17歲的小學生沒有文化知識,就很難搞出發明創造。於是,17歲的史蒂芬孫第一次走進了學校,他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讀起。史蒂芬孫每天晚上都和七八歲的兒童坐在一起上課。他像羊群里的駱駝,雞群里的仙鶴那麼突出。
「嘻嘻,傻大個!」「嘿嘿,笨蛋!」教室外面常常會傳來這樣的譏笑聲。小學里的許多學生都譏笑這位「大學生」並沒有在念大學,卻是在念小學。
然而,史蒂芬孫不怕羞,不怕譏笑,他毫不介意,只顧埋頭苦讀。史蒂芬孫白天要到礦上上班,為了多掙些錢養家糊口,休息時間他還要替人家修理鍾表、擦皮鞋,每天累得筋疲力盡。可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孫總是第一個進教室,專心聽講,埋頭學習。放學以後,別人都睡了,他還在昏暗的燈光下復習功課、做作業。由於他勤奮好學,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許多科學知識。
1803年,史蒂芬孫被提升為煤礦的機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礦上的一台運煤車突然出了故障,許多機械師都找不出毛病在什麼地方。史蒂芬孫看了一會兒,就對總工程師說:「讓我試試吧。」那些機械師都不相信他,認為一個「毛頭小子」怎能把機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孫很快就把運煤車修好了。煤礦經理知道這件事後,馬上把史蒂芬孫提升為機械師。
史蒂芬孫在煤礦工作時,每天看到運煤工人總是用力地把煤從礦井裡一點點地背出來,工作非常辛苦,就萌發了一個偉大的念頭:他要製造一輛既可以運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機車。於是他就埋頭設計起這樣的機車來。
1814年,史蒂芬孫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統靴號」的火車頭。當他駕駛這個火車頭,在煤礦進行試車表演時,很多人都嘲笑這輛只能拖30噸貨物,每小時只能走六七公里,樣子像笨鴨子一樣丑,走起路來像地震一樣響的破車。
還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竟然到處造謠,說:火車的聲音很響,這會使牛受驚,不敢吃草,從而牛奶就沒有了;雞鴨受驚,從而蛋就沒有了;而且火車的煙筒里會放出毒氣,將殺絕飛鳥;火星四濺,將釀成火災;倘若鍋爐爆炸,後果更是不堪設想,乘客將遭斷手摺骨之痛。
一些原來贊成火車試驗的官員,聽到這些謠言也開始極力反對,並且非常肯定地說用蒸汽機車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對技術上的困難和這些謠言帶來的壓力,史蒂芬孫並沒有像另外一些也在發明火車的人那樣灰心喪氣,止步不前。他始終相信自己發明的火車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幫助,因此鼓足勇氣,總結經驗,決心繼續研究和改進火車。
1825年9月27日,天還沒有大亮,居住在英國斯多林克頓的許多男女老少就紛紛起床了。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馬,向同一個地方趕去。他們去干什麼呢?原來,史蒂芬孫要在那裡舉行一次試車表演。正當機車緩緩啟動時,一個青年騎馬疾馳而來,他大聲叫喊著要與史蒂芬孫的火車比試比試。於是,火車和馬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
一開始,只見火車緩慢行駛,而馬則狂奔不已。一會兒後,火車的安全閥升起來了,鼓風機嘶鳴著,騰起團團煙霧,車速逐漸加快,很快火車與馬並駕齊驅了。再過一會兒,火車毫無倦意,一往直前,馬卻漸漸累了。越往後,馬就越顯得力不從心,被火車甩得越來越遠。
這條飛奔的鋼鐵長龍,可載重90噸,乘客400人,最高時速24公里。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車——「旅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