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北宋的繁榮和創造表現

北宋的繁榮和創造表現

發布時間:2021-08-31 09:37:37

㈠ 北宋時代商業繁榮」有哪些具體表現說明了什麼問題

一、具體表現
1、北宋商業經濟空前繁榮,商業環境相對寬松。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商稅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

2、宋朝以前,縣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設市,市與民居嚴格分開。官府設市令或市長,對市場交易進行嚴格的管理。宋朝時,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鄉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出現了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等四大商業名鎮。舊時日中為市的經營時間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晝夜相接。

二、說明了什麼問題
北宋商品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刺激了農業、手工業和城市的發展,另一方面又對自然經濟起了破壞作用,同時也是對傳統的「重農抑商」觀念的挑戰。

㈡ 宋朝經濟繁榮的主要表現

北宋時期是中原經濟大發展時期,宋朝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

農業

宋代大興水利,大面積開荒,又注重農具改進,農業發展迅速。

瓷器

北宋時有河北曲陽定窯、河南汝州汝窯、禹州鈞窯、開封官窯、浙江龍泉哥窯、江西景德鎮景德窯、福建建陽建窯等七大名瓷窯,和分布在各地的許多大小瓷窯,所產宋瓷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

海外貿易

宋朝從大量進口貨物通過市舶司獲得的稅收,從北宋皇佑 (1049年—1054年)的53萬貫,治平( 1064年—1067年)63萬貫, 到了南宋紹興( 1131年—1162年)已達200萬貫,約佔全國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對宋代的繁榮起重要作用。

金融

宋朝商業繁盛,通行的貨幣有銅錢、白銀。由於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銅錢、白銀外流,造成硬通貨短缺。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民辦紙幣「交子」,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改為官辦「會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官方紙幣。北宋末年(1126年),發行的會子達到七千萬貫的驚人數字,造成世界上第一次由於濫印紙幣而引起的通貨膨脹。

造船業

宋朝造船技術水平是當時世界之冠。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明州造出兩艘萬料(約600噸)神舟。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個隔水倉,一兩個隔水倉漏水,船也不會沉。隔水倉技術,經馬可·波羅介紹,傳入歐洲。

㈢ 宋代商業繁榮表現在哪些方面

兩宋時期商業繁榮首先表現為城市商業的繁榮。繁榮的大都會首推宋朝的首都開封和南宋的行在臨安。開封自五代開始日益繁華興盛,到北宋時已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超過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商業也空前繁榮。

城內既有繁華的商業街區,又有專業交易場所。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形象地反映了開封城內商業的繁華景象。南宋定行在臨安,全盛時期臨安的人口也達百萬,取代開封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城內店鋪林立,貿易興隆,早市、夜市晝夜相連,酒樓、茶館、瓦子等錯落有致。商品種類增多,各種類型的集市出現。許多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開始轉向市場,成為重要的商品。如蘇湖地區農民剩餘的糧食,南方篾匠所做的竹木器都變成了商品。

北宋時商品種類增多,商家注重商品的包裝,還注意為自己的商品作廣告。南宋時流行的諺語「蘇湖熟,天下足」說明蘇湖地區農民剩餘糧食成為重要的商品。城市中還出現了定期和不定期、專業性和節令性的各種不同類型的集市。商稅收入,越來越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


(3)北宋的繁榮和創造表現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公元960年建立宋朝時,未靠武力,而是和平禪讓,將五代時後周的柴氏王朝,和平過渡為趙氏的宋朝。宋太祖接受唐朝武將節度使操縱國運的教訓,以杯酒釋兵權,解除武將參與朝政的機會,實行文官統治。對外也少用武力,而以錢物捐助北方游牧民族,換得珍貴的百年和平。

宋太祖採取抑武揚文、君臣共治,提高知識分子地位與責任感。因此,給後人印象似是國運不濟,國力孱弱。先忍讓於遼、金,後又退守江南稱南宋,再100多年後又亡於蒙古族的元朝。

其實,宋代也是中華民族古代經濟文化的鼎盛時期,宋朝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經濟領先的國家。漢朝雖比宋朝長了幾十年,但窮兵黷武,經濟文化的發展皆受到影響,比起同時期的歐洲羅馬帝國,經濟、文化皆大為遜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業

㈣ 宋朝市場繁榮的表現

白銀和交子
隨著北宋商品交換的發達,貨幣流通量也明顯增加。唐玄宗天寶年間每年鑄幣32萬貫,北宋從太宗時起每年就達到80萬貫。以後逐漸增加,到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達六百餘萬貫。除銅、鐵錢外,金銀也作為半流通性貨幣使用。租稅的徵收、官俸的發給和對外貿易都使用銀兩。大城市有金銀鋪和兌房,專門買賣金銀和兌換貨幣。國家稅收中白銀所佔的比重逐漸增加,1021年(天禧五年)為883900多兩,到1120年(宣和二年)為1860萬兩。黃金雖在流通,但不佔重要地位。
北宋時期還產生了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建立後,四川地區長期使用鐵錢,因鐵錢重,攜帶不方便,公元10世紀末葉,成都市場上遂出現所謂「交子鋪」,發行紙幣「交子」,代替鐵錢流通。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冬,政府看到發行交子有利可圖,即借口商人爭訟不息,正式創立「交子務」,改交子為官辦,以36萬貫鐵錢為准備金,定期發行,流通區域仍限於四川。徽宗時,改交子為「錢引」,擴大流通區域。但錢引不備本錢,大量印發,於是成為人民的一大禍害。

紙幣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於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北宋的紙幣有交子、錢引和小鈔三種。 交子產生於四川,流通地區也主要是四川。四川當時使用鐵錢。鐵錢分量重、價值低。不便於流通和隨身攜帶,特別是給大宗貿易造成

巨大困難。當時一匹羅賣錢兩萬,據李攸《宋朝事實》記載,鐵錢兩萬重130斤,大宗貿易的困難可想而知。於是,紙幣交子應運而生,民間設立交子鋪。後來,由16家富戶集資36萬緡,統一發行交子。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富商衰敗,交子不能兌現,改由政府接辦。天聖元年(I02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朝廷設置交子務的命令傳達到成都府,次年開始發行官交子。當時規定:每期交子的最高發行額為1256430緡;以36萬貫鐵錢為准備金,流通期限為三年,三年後另行換界。商民向官府以舊換新每貫需交30吻2紙墨費。官交子最初幣面金額為一貫到十貫;寶元二年(1039年)改為五貫和十貫,五貫的交子占兩成,十貫的交子佔八成;熙寧元年(1068年)又改為五百文和一貫兩種,五百文的交子佔四成,一貫的交子佔六成。交子總共發行了「四十三界」。
紙幣給貿易帶來方便。崇寧四年(1105年),四川以外的各路也印製紙幣,稱為「錢引」。錢引的樣式比交子要美觀。錢引最初的發行額為25萬貫,到淳熙五年(1178年)增至5400萬貫,增加了一百七八十倍,引起通貨嚴重膨脹。大觀元年(1107年),四川的交子務也改為錢引務。
崇寧五年(1106年),北宋朝廷發行過一種流通地區很廣的紙幣,名曰「小鈔」。但是,小鈔使用時間甚短,大觀元年(1107年)就廢止了。
紙幣方便貿易,但是小鈔後來就了。崇寧元年(1102年),北宋徽宗任用蔡京為相。蔡京與宦官重貫相勾結,把持朝政。當時,市場上小平錢不夠用,朝廷為節銅省工。就鑄造以一當十的大錢。結果,民間將小平錢銷鑄當十大錢,這樣小平錢更不夠用了。崇寧五年二月,蔡京罷相。蔡京的政敵趙挺之為相。趙挺之罷行錢引,創制「小鈔」,以補救小平線的不足,並用小鈔收回當十大錢。《文獻通考》卷九記載:「詔當十錢惟京師及陝西、兩河許行,諸路並罷,令民於諸縣鎮寨送納,給以小鈔,自一百至十貫止,如川鈔引法。」大觀元年正月,蔡京再度為相,廢止小鈔,恢復使用當十大錢。小鈔從實行到廢止,不足一年。
原來,這與當時朝廷的黨派斗爭有關系。
北宋發行過大量紙幣,包括交子、錢引一和小鈔,但到今天,真正的北宋紙幣一張也沒有留傳下來,其原因大概是紙質易爛。

商稅和專賣
由於商業發達,北宋政府對商稅特別重視。在全國各地設置場、務等機構,專門征稅。
宋朝商稅分為兩種:過稅,每關值百抽二,是對行商抽的;住稅,值百抽三,是對坐賈抽的。正稅之外,還有雜稅。隨著商業的繁榮,商稅日益成為政府重要財源之一。真宗景德年間,商稅只有450萬貫,到仁宗時,即增加到2200萬貫。
北宋政府為了搜刮更多錢財,對鹽、茶、酒、礬等實行專賣,即由官府控制這些物品的生產並壟斷銷售。北宋專賣制度的實行,使得封建政府大獲其利,但影響了私營工商業的正常發展。

商業稅為主
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16000萬貫,北宋中後期的一般年份也可達8000-9000萬貫,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0000萬貫文。
明朝的財政收入僅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盡管這已經是南宋滅亡的300多年之後,盡管明朝的國土要遠遠大於宋朝。清朝的財政狀況比明朝要好一些,國家初定的順治7年(1650)歲入1485萬兩。咸豐年間(1850前後),歲入約為3000-4000萬兩。數量仍然遠遠小於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時中國的人口已經超過3億,估計為宋朝人口的20-30倍以上。直到清朝末年,國家歲入才達到了宋朝的水平。
宋朝的財政收入巨大,並沒有影響到人民的負擔。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沒有爆發過全國性的農民起義的小型王朝之一。
宋熙寧10年(1077)北宋稅賦總收入共7070萬貫,其中農業的兩稅2162萬貫,佔30%,工商稅4911萬貫,佔70%(可以比較一下,明神宗(萬曆)以「礦稅」的名目,壓榨工商業者,8年間總共搜刮到了200萬兩白銀,不足宋朝的一個零頭)。這個數字說明,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了,農業社會已經在開始向工業社會悄悄邁進了。宋朝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是靠加重對農民的剝削,而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對大量小自耕農直接徵收農業稅一向是國家統治的基礎,像宋朝這樣的情況實在是絕無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業收入才再一次超過了農業稅。
南宋紹興末年(1162),僅廣州,泉州,兩浙三個市舶司關稅收入即達200萬貫,宋朝僅對進口商品徵收7%-10%的關稅,也就是說每年僅從上面三個市舶司進口的納稅貨物即達2000-3000萬貫,這樣估計南宋人均進出口額當在1貫以上,甚至可能達到2貫或更多。

店鋪林立
宋代商業高度發達,今日之生活很多都能在宋代找到源頭或雛形,如商業一條街、連鎖店、24小時營業店等。如潘樓南街(鷹鶻一條街,專門販賣稀有飛禽走獸的)、茶湯巷(茶坊一條街)、馬行北街(醫葯一條街)、和樂樓(馬市)等等。潘樓東街,服裝一條街,24小時營業,宋時稱之為「鬼市子」。京城著名小吃有曹家從食、史家瓠羹店、萬家饅頭店、丁家素茶店、李四家北食店、金家南食店、鄭家油餅店、海州張家胡餅店、馬鐺家羹店等等,生意做大的,都連鎖經營。
宋代商業稅首次超過農業稅。首都開封有商業行300餘個,行業眾多,分工細化。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買賣,譬如剝蓮子(錘石蓮),即是把剝好的蓮子賣給水果行和葯鋪。這么個小業務,也能成為一種行業,養活一群業內人士。其時,從事該行業的有數十家之多。
商業發達,佛門也不例外。相國寺原是戰國時魏無忌(信陵君)的故宅,宋時不僅是全國佛教中心,而且更是國際佛教活動交流中心(《水滸傳》中魯智深落腳的地方)。相國寺除了搞講座培訓之外,也搞大型商業活動,向社會開放做展銷會使用。每月五次,名曰「萬姓交易大會」。展銷區規劃非常明確,大三門上賣珍禽奇獸;第二、三門皆傢具什物,生活用品;近佛殿、殿後資聖門前,這兩塊地方賣書畫文教用品,如趙文秀筆、潘谷墨等。本寺工作人員也不閑著,尼姑兜售綉作、領抹、帽子等純手工製品。和尚兜售佛牙、手鏈、護身符等。

貿易
唐朝時期,對外交往的孔道主要是西北陸路。到兩宋,因戰爭關系,西北陸路交通時斷時續,於是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主要依賴東南海路交通。
宋朝首次開辟了「海上陶瓷之路」,宋代的「五大名瓷」譽滿全球。而其商船的噸位之大,數量之多,皆為世界之首。當時,大海船達300噸,而幾百年後的哥倫布航船才120噸。採用指南針導航的300噸海船,穿過印度洋遠達阿拉伯與非洲東岸。進出口商品達300多種,成為當時最發達的海洋國家,不僅推動世界貿易,也把宋代的印刷、火葯、指南針這三大發明,傳入歐洲。
北宋時,海外貿易之盛,遠遠超過前代。宋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及收購進口物資來滿足皇室、官僚的生活需要,對海外貿易十分重視。早在971年(開寶四年),就設置市舶司於廣州。以後,北宋政府又陸續在杭州、明州、泉州以及密州的板橋鎮(山東膠縣境)、秀州的華亭縣(上海市松江一帶)設置市舶司或市舶務。
宋金並立,雙方貿易往來仍然頻繁。宋金政府都在淮河沿岸及西部邊地設立市場,稱為榷場。除榷場外,民間私下交易的數量極多。在今吉林、內蒙古等地的墓葬中,均曾發現南宋湖州製造的銅鏡。在內蒙古西部黑水城遺址中,也曾發現福州刻印的書籍。至於景德鎮和龍泉的瓷器,更是遍及全國。
南宋的海外貿易也超過北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歲達200萬貫,超過北宋治平年間歲入63萬貫的兩倍多。由於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貨幣鑄造供不應求。在對外貿易中,銅錢又大量外流。紙幣日益代替銅錢,成為主要的交換手段。除交子仍在四川地區使用稱為川引外,還發行了會子。南宋政府發行紙幣,主要是為了彌補財政虧空。大量紙幣投入流通領域,造成幣值下跌,通貸膨脹。
南宋時,除密州歸入金朝版圖外,其他五處市舶機構仍繼續存在,又增設溫州、江陰軍兩處市舶務。

市舶機構
宋代的市舶機構類似近代的海關,但權力更大。
商船出海,必須向它申請、具保才能通行。否則貨物將遭沒收,人員被懲處。外國商船到達中國港口後,必須立即向市舶機構報告,由它派員上船檢查。一般徵收其貨物的十分之一作為入口稅,叫做「抽解」。並規定某些貨物為禁榷物,全部由市舶機構收購,其他貨物也收買一部分,總稱為「博買」。抽解和博買來的貨物,一律送交中央政府。南宋政府又在通商口岸創辦外商招待場所,如杭州有懷遠驛,明州、溫州有來遠驛等,對外國商人和商船採取一系列保護措施。
由於兩宋政府大力獎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上當時造船業的進步,指南針的使用,使海上交通極為便利。當時,亞非各國與中國通商的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重要的有高麗、日本、交趾、占城、真臘(柬埔寨)、蒲甘(緬甸)、勃泥(加里曼丹北部)、三佛齊(蘇門答臘東南部)及大食等。

㈤ 宋朝創新和文化繁榮的表現

B 本題考查的是宋朝的創新成就。造紙術是漢朝發明並改進的,A、C、D均為宋朝的成就,故選B。

㈥ 北宋商品經濟繁榮有哪些表現 清明上河圖 功夫針

宋朝商業的繁榮有以下幾個表現:
1.城市商業繁榮,城市突破了市坊的界限。北宋的都城汴梁城突破了市坊的界限,街道兩旁和居民區都有商業活動,「坊巷橋頭及隱僻去處俱是鋪席買賣」,顯示出商業的高度繁華程度超過了長安城。北宋的都城汴梁城還出現了早市和夜市,呈現出了全面繁榮局面。到了南宋時期,當時的臨安城在商業繁榮呈上來講,與北宋的都城汴梁城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2.形成了三級市場網路體系。商業的繁榮由城市擴展到了農村:形成了草市——市鎮——城市的市場網路體系。
3.在貨幣領域里,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4.商業交換品種迅速增加,許多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開始轉向市場。
5.兩宋時期的海外貿易十分發達。到了南宋時期,海外貿易甚至成為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㈦ 宋朝時期繁榮的原因與表現

造成這個結果原因:

1、宋朝開國皇帝 杯酒釋兵權。注重社會經濟發展。

2、宋朝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不抑商的朝代。

3、宋朝對南方的開發很重視,是歷史上開發力度最大的時期。也是經濟重心從此由北及南轉變的關鍵時期。

4、宋朝歷代皇帝及統治者對經濟發展和科技開發的重視。

5、宋朝重視經濟立法。

表現: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

(7)北宋的繁榮和創造表現擴展閱讀:

宋朝文學十足發達,秉詩、詞、散文都有偉大成就。讓宋朝散文走向興盛並承接古文運動的大師是歐陽修。歐陽修的散文主旨明確、內容充實、平易自然,為宋朝散文的風格奠定基調。三蘇之中,蘇洵的文章以議論見長,文風雄奇勁簡。

蘇軾的文章灑脫自然,清新豪放之中又帶些憂郁,前後《赤壁賦》等文章確定他在文壇上不可撼動的地位。他的弟子也頗有出息,陳師道、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和李膺號稱「蘇門六君子」。

㈧ 列舉宋代經濟繁榮的表現。

1、農業方面

宋代時期,大興水利,大面積開荒,並注重農具改進,農業發展迅速。梯田、沙田、淤田等新型田地均在宋朝出現,這些都大幅度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積;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農業發展迅速,北方農作物粟粟、麥、黍等來到南方,棉花、茶葉種植盛行,種桑養蠶和麻的地區也在增加。南宋時期,太湖地區稻米產量居全國之首,以太平府為代表,有」蘇湖熟,天下足「之稱。

2、手工業方面

宋朝時期礦藏豐富,絲、麻、毛紡織業發達,造紙材料豐富,印刷業發達,宋代的刻書以紙墨精良、版式疏朗、字體圓潤、傳世稀少等聞名於後世。並且宋代的造船業發達,宋朝造船技術水平是當時世界之冠。

3、商業方面

宋朝商業繁盛,成都地區出現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並且宋代勞動力充足,工業迅猛發展,工商稅收入占宋朝稅賦總收入的70%,成為宋朝稅賦收入的主體。

4、宋朝官窯、民窯遍布全國

時有河北曲陽定窯、河南汝州汝窯、禹州的鈞窯、開封官窯、浙江龍泉哥弟窯、江西景德鎮景德窯、福建建陽建窯等七大名 瓷窯,和分布在各地的許多大小瓷窯,所產宋瓷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如日本、高麗、南洋、印度、中西亞等地區。北宋的瓷器,不論在產量還是製作技術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

5、造船業位居世界首位

宋朝造船技術水平是當時世界之冠。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明州造出兩艘萬料(約600噸)神舟。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個隔水倉,一兩個隔水倉漏水,船也不會沉。隔水倉技術,經馬可·波羅介紹,傳入歐洲。宋朝的主要造船廠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南、陝西等地區。虔州、吉州、溫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太宗時期,全國每年造船達到三千三百餘艘。

㈨ 宋朝商業的繁榮表現

白銀和交子的出現,隨著北宋商品交換的發達,貨幣流通量也明顯增加。

至南宋,紙幣的品種又有所增加,主要有東南會子、川引、淮交、湖會四種,且有不同的面額。除幣種有所增加外,發行數額也大大增多。這些都大大便利了商業活動。

宋代眾多的水陸交通干線、支線,將地區性中心城市與其它縣、鎮聯結起來,形成了全國性的商業網路,這也是宋代商業繁榮的一個最顯著的特徵。

(9)北宋的繁榮和創造表現擴展閱讀:

北宋時期還產生了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建立後,四川地區長期使用鐵錢,因鐵錢重,攜帶不方便,公元10世紀末葉,成都市場上遂出現所謂「交子鋪」,發行紙幣「交子」,代替鐵錢流通。

北宋發行過大量紙幣,包括交子、錢引一和小鈔,但到今天,真正的北宋紙幣一張也沒有留傳下來,其原因大概是紙質易爛。

唐朝時期,對外交往的孔道主要是西北陸路。到兩宋,因戰爭關系,西北陸路交通時斷時續,於是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主要依賴東南海路交通。

宋朝首次開辟了「海上陶瓷之路」,宋代的「五大名瓷」譽滿全球。而其商船的噸位之大,數量之多,皆為世界之首。當時,大海船達300噸,而幾百年後的哥倫布航船才120噸。採用指南針導航的300噸海船,穿過印度洋遠達阿拉伯與非洲東岸。

進出口商品達300多種,成為當時最發達的海洋國家,不僅推動世界貿易,也把宋代的印刷、火葯、指南針這三大發明,傳入歐洲。

閱讀全文

與北宋的繁榮和創造表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