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白熾電燈的發明者是誰
一般人認為電燈的發明者是發明大王愛迪生,實際上,這方面的試驗研究在愛迪生之前就已開始了。白熾燈在美國1845年的一份專利檔案中,辛辛那提的斯塔爾提出可以在真空泡內使用碳絲。英國的斯旺按照這種思路,用一條條碳化紙作燈絲,企圖使電流通過它來發光,但是,因當時抽真空的技術還很差,燈泡中的殘余空氣,使得燈絲很快燒斷。因此,這種燈的壽命相當短,僅有一兩個小時,不具有實用價值。1878年,真空泵的出現,使斯旺有條件再度開展對白熾燈的研究。1879年1月,他發明的白熾燈當眾試驗成功,並獲得好評。 1879年,愛迪生也開始投入對電燈的研究,他認為 ,延長白熾燈壽命的關鍵是提高燈泡的真空度和採用耗電少,發光強、且價格便宜耐熱材料作燈絲,愛迪生先後試用了1600多種耐熱材料,結果都不理想,1879年10月21日同,他採用在採用碳化棉線作燈絲,把它放入玻璃球內,再啟動氣機將球內抽成真空。結果,碳化棉燈絲發出的光明亮而穩定,足足亮了10多個小時。就這樣,碳化棉絲白熾燈誕生了,愛迪生為此獲得了專利。
成功並未使愛迪生停步,他在繼續尋找比碳化棉更堅固耐用的耐熱材料。1880年,愛迪生又研製出碳化竹絲燈,使燈絲壽命大大提高,同年10月,愛迪生在新澤西州自行設廠,開始進行批量生產,這是世界最早的商品化白熾燈,英國的斯旺也於1881年在新堡郊外本威爾設廠。 白熾燈的發明,美國通常歸功於愛迪生,英國則歸功於斯旺。在英國,電燈發明百周年紀念於1978年10月舉行,而美國則於一年後的11月舉行。 兩位發明家的競爭十分激烈,專利糾紛幾乎不可避免,後來,兩人達成協議,合資組建了愛迪生──斯旺 愛迪生
電燈公司,在英國生產白熾燈。
現代的鎢絲白熾燈到1908年才由美國發明家庫利奇試製成功。發光體是用金屬鎢拉制的燈絲,這種材料最可貴的特點是其熔點很高,即在高溫下仍能保持固態。事實上,一隻點亮的白熾燈的燈絲溫度高達3000℃。正是由於熾熱的燈絲產生了光輻射,才使電燈發出了明亮的光芒。因為在高溫下一些鎢原子會蒸發成氣體,並在燈泡的玻璃表面上沉積,使燈泡變黑,所以白熾燈都被造成「大腹便便」的外型,這是為了使沉積下來的鎢原子能在一個比較大的表面上彌散開。否則的話,燈泡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被熏黑了。由於燈絲在不斷地被升華,所以會逐漸變細,直至最後斷開,這時一隻燈泡的壽命也就結束了。
在所有用電的照明燈具中,白熾燈的效率是最低的,它所消耗的電能只有很小的部分,即12%-18%可轉化為光能,而其餘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至於照明時間,這種電燈的使用壽命通常不會超過1000小時。在這一點上,鹵素燈就比一般的白熾燈要長很多。鹵素燈的外形一般都是一個細小的石英玻璃管,和白熾燈相比,其特殊性就在於鎢絲可以「自我再生」。實際上,在這種燈的燈絲和玻璃外殼中充有一些鹵族元素,如碘和溴。當燈絲發熱時,鎢原子被蒸發向玻璃管壁方向移動。白熾燈的燈芯為鎢絲在它們接近玻璃管時,鎢蒸氣被「冷卻」到大約800℃並和鹵素原子結合在一起,形成鹵化鎢(碘化鎢、溴化鎢)。鹵化鎢向玻璃管中央移動,又落到被腐蝕的燈絲上。因為鹵化鎢很不穩定,遇熱後就會分解成鹵素蒸氣和鎢,這樣鎢又在燈絲上沉積下來,彌補了被蒸發的部分。如此循環,燈絲的使用壽命就會延長很多。所以,鹵素燈的燈絲就可以做的相對較小,燈體也很小巧。鹵素燈一般用在需要光線集中照射的地方,比如用於寫字台或居室局部的照明。
近期澳大利亞政府推出了一項逐步採用節能熒光照明設備,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計劃,從2010年開始將禁止使用白熾燈泡。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打算淘汰白熾燈泡的計劃。為了節能,為了環保,白熾燈泡將要壽終正寢了!
『貳』 愛迪生發明燈絲的過程
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用白金試了好幾次,可這種熔點較高的白金,雖然使電燈發光時間延長了好多,但不時要自動熄掉再自動發光,仍然很不理想。
愛迪生並不氣餒,繼續著自己的試驗工作。他先後試用了鋇、鈦、錮等稀有金屬,效果都不很理想。
接下來,他與助手們將這1600種耐熱材料分門別類地開始試驗,還是採用白金最為合適。由於改進了抽氣方法,使玻璃泡內真空。燈的壽命已延長到2個小時。但這種由白金為材料做成的燈,價格太昂貴了,誰願意化這么多錢去買只能用2個小時的電燈呢?
愛迪生看到這用棉紗織成的圍脖,愛迪生腦海突然萌發了一個念頭:
對!棉紗的纖維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這種材料?
他急忙從圍巾上扯下一根棉紗,小心地把這根炭絲裝進玻璃泡里,效果果然很好。
愛迪生非常高興,製造了很多棉紗做成的炭絲,進行多次試驗。燈炮的壽命延長13個小時,後來又達到45小時。
最後,愛迪生終於選擇了竹子。他先取出一片竹子,裝進玻璃泡,通上電後,這種竹絲燈泡竟連續不斷地亮了1200個小時!
。
『叄』 燈絲是誰發明的
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
『肆』 愛迪生發明燈絲
在研製過程中,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仔細分析了當時的煤氣燈和弧光燈,他的主攻方向是尋找一種耐熱材料。由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程度而發出熾熱的光卻又不至於斷裂或熔化。他偶然發現棉線在空氣中一下子燒成灰燼,而碳棉線放入處理過的玻璃球內則發出了熾光。很遺憾,光亮只維持了幾分鍾就消失了。他錯誤地放棄了這項試驗,轉而試用銫、鎳、鉑(白金)、鉑銥合金等1,600種不同的耐熱材料,收獲都甚微。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重新回到了碳的研究上。那年10月,他試驗了一段長20厘米、直徑為0.15厘米的碳棒,其耐熱力達到5.5小時,他又不斷改進著碳化方法和抽氣處理。
1879年10月21日那天,他把1根直徑為0.025厘米碳化了的棉線用作燈絲,發出的光度明亮、穩定,它以4燭光的照明度,1小時、2小時……足足亮了45個小時,經過1年多的努力,數千次的試驗。人們盼望已久的電燈終於誕生了。
同年11月,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改用碳化了的卡紙大大改進電燈壽命後,生產商就迫不及待地把它投入生產。1880年除夕,3,000人走上紐約街頭觀賞這一新發明。成功並未使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停步。第二年,他製造出能連續亮上1,200個小時的毛竹絲燈。直到1904年,奧地利人發明了比毛竹絲燈強3倍的鎢絲燈,前者才被取代。鎢絲燈從1907年起一直沿用至今。
『伍』 科學家愛迪生發明電燈燈絲的故事
愛迪生(1847-1931),美國著名的電學家和發明家。他從小就有強烈的求知慾,無論對什麼事情,總愛打破沙鍋問到底。
19世紀初,英國一位化學家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這種燈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要製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1878年9月,愛迪生決定研究白熾燈。他認真仔細地查閱了關於瓦斯照明的雜志、論文等資料,而且做了二百多冊的筆記。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和無數次的試驗,1879年10月21日,愛迪生點燃了第一盞真正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為了延長燈絲的壽命,他又重新試驗,大約試用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才找到了新的發光體日本竹絲,它可持續試用1000多個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
此後,竹絲燈泡用了好多年。知道1906年,愛迪生又改用鎢絲來做燈絲,使燈泡的質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5)燈絲發明人擴展閱讀
1999年美國《生活》雜志評出千年來全球最有貢獻的100位人物,愛迪生名列榜首,被譽為「發明大王」,曾改進電報和電話,發明電燈、留聲機和自動收報機等,其中獲專利權的就有1328項,未申請專利的還有2000多項,他是對近代科學進步最有貢獻的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洛奇稱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
美國總統胡佛說:「愛迪生是美國最負盛名的人,是美國的國寶,也是人類的恩人。」
愛迪生一生致力於研究,廢寢忘食,夜以繼日,他經常每天工作20小時。他如此勞苦,不但不感疲乏,而且精神越來越好,思想集中,數十年如一日。更值得欽佩的是,他雖一生不懈地專心科學研究,卻並未影響他的靈性長進,他還是一位有明確、強烈基督信仰的科學家。
米勒在《愛迪生傳》中說:「如沒有神的啟示,沒有一個舵手,沒有一個引導的力量,愛迪生決不會有一個科學和數學的精密頭腦來領悟宇宙的奧秘。
天體行星在一定軌道上轉動不息,千萬年如一日;種種創造的奇妙,生活的紛繁差異,以及動物、植物和礦物的神奇不可思議,都使他相信宇宙間必有神。」愛迪生說:「我敬佩世上所有的工程師,但我最敬佩的是那位最偉大的工程師——神。」
『陸』 用鎢做燈絲是誰發明的
燈泡的發展史
燈泡,由愛迪生發明。「照明用器具」是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而產生的。
1879年,美國的愛迪生成功地把白熾燈泡的壽命延長到了40小時以上。
1910年,美國的庫利廳用鎢絲做燈絲,發明了鎢絲燈泡。
1913年,美國的蘭米爾在玻殼里充入氣體以防止燈絲蒸發,發明了充氣鎢絲燈泡。
1925年,日本的不破橘三發明了內壁磨砂燈泡。
1932年,日本的三浦順一發明了雙螺旋鎢絲燈泡。
網路上有...
『柒』 普通白熾燈泡的燈絲(鎢絲)是誰發明的
愛迪生最先用鎢作燈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