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創造心理訓練的意義
藝術創造的心理要素
(1)審美感知
感知包括感覺和知覺。感覺是指客觀事物在人的頭腦中的主觀映象,是對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審美感覺是人在審美活動中的一種特殊感覺。知覺,則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對事物的綜合的、整體性的把握,審美知覺的對象不是事物的客觀物理屬性,而是事物的審美屬性。審美感覺和知覺通常是交織在一起、共同發揮作用的。
(2)審美想像
①審美想像是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經過有目的的組織和改造,創造新的藝術形象或情境的過程。審美想像是藝術家從事創造活動以及獲得審美經驗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像又分為再造性想像(知覺想像)和創造性想像,藝術家的創造活動主要創造性想像;
②想像的特徵:a.
審美想像離不開表象記憶;b.審美想像是積極的、能動的和創造性的;c.
審美想像要符合生活的邏輯和情感的邏輯;
③想像與聯想:審美聯想是指審美主體由當前所感知的事物引發而想起有關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動。想像和聯想有著密切的聯系,聯系往往能激發藝術家的想像,想像與聯想可以相互交叉與融合。
(3)審美情感
①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反映,審美情感則是審美主體對客觀審美對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種心理反應;
②情感在創造活動中是聯系感知、表象、想像、聯想、理解、判斷等心理因素的中間環節,是將諸種心理功能綜合在一起的「混凝土」,是推動藝術創造思維進展的內驅力;
③創造主體的審美情感是豐富多彩的,也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個性色彩;
(4)審美理解
①審美理解是人在審美過程中對主體與審美對象的相互聯系、內容與形式的審美特性極其規律的認識、領悟或把握;
②審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像等心理因素交織在一起的、領悟式的理解;體現出積淀在感性中的理性,是審美判斷和邏輯推理的結果;
③審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現和必要環節,能夠推動想像和聯想的展開,並促成藝術意蘊的升華;
B. 什麼是創造心理學
創新是一個抄民族進步的襲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
知識經濟時代是發揮人們大腦創造潛能的偉大時代,21世紀是嶄新的創造世紀,培養和訓練人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心理是新世紀創新的重要前提。
實際上這還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
C. 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心理成分是什麼
1.想像
2.輻合思維和發散思維
3.遠距離想像力
4.與之相關的非智力因素
D. 心理學最新前言
心理學導論:思想與行為的認識之路》(第9版)
作者:[美]庫恩 著,鄭鋼等 譯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3-1
ISBN:7501928339
字數:1180000
印次:1
版次:1
紙張:膠版紙
定價:99元
如果要真正了解心理學,最好的方法是讀一本心理學導論,或者選修一門普通心理學課程。讀書要選一本好書,選課要選一位好的老師和一本好的教材。丹恩·庫恩編著的《心理學導論》就是一本好書、一本好教材。在美國,曾使用過這本教科書的學生已超過200萬人。
本書譯自原著最新修訂的第9版,內容涵蓋了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學校心理學、司法心理學、管理心理學、文化心理學、醫學心理學、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和心理測量等心理學各領域,對心理學的發展歷史、基本概念、主要理論、研究方法、實際應用、前沿進展和跨學科研究等進行了整體介紹,使廣大讀者可以對心理學有一個全面、正確的了解,為人們自覺應用心理學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打下科學的基礎。目錄前言 心理學在學習中的應用
五步閱讀法和六步閱讀法
優秀的學生怎樣做筆記?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考試的技巧
第1章 心理學:一門探索人類奧秘的科學
引子 沒學過心理學就不算受過完好教育
本章概覽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心理學的發展簡史
心理學的發展現狀
職業心理學家及其資格認定
應用篇 批判思維與科學的發展
探索篇 如何識別和批判偽心理學?
本章總結
第2章 研究方法和批判思維
引子 科學與常識有何區別?
本章概鑒
心理學家的科學思維方式
自然觀察
相關研究
心理學實驗
安慰劑效應
臨床法
調查法
研究方法小結
應用篇 如何對媒體報道的科學性進行判斷?
探索篇 心理學研究中的倫理問題
本章總結
第3章 腦和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引子 人的行為與大腦有什麼關系?
本章概覽
神經元
神經系統
大腦皮層
皮層下結構
大腦的潛能
內分泌系統
應用篇 如何科學地認識「左撇子」現象?
探索篇 腦成像技術與腦功能研究的進展
第4章 發展心理學(上)
引子 為什麼要研究兒童?
本章概覽
天生的能力
遺傳作用和環境作用
子宮內環境
遺傳作用和環境作用
子宮內環境
社會性發展
語言發展
認知發展
道德發展
環境剝奪和環境豐富化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應用篇 如何促進孩子的早期發展?
探索篇 遺傳研究的新課題
本章總結
第5章 發展心理學(下):畢生發展
引子 人的一生是怎樣度過的?
本章概覽
生命的旅程
兒童期的一般性問題
兒童期的嚴重問題
虐待兒童
青少年期
職業選擇
成年期的挑戰
老年化
臨終與死亡
應用篇 有效家庭教育和健康兒童培養
探索篇 臨終前的新選擇
本章總結
第6章 感覺
第7章 知覺
第8章 意識
第9章 條件反射和學習
第10章 記憶
第11章 認知、語言和創造力
第12章 智力
第13章 動機和情緒
第14章 心理壓力和心理健康
第15章 性心理學
第16章 人格心理學
第17章 心理障礙和變態行為
第18章 精神病及重度心理障礙的病因
第19章 心理治療
第20章 社會心理學(上):社會行為
第21章 社會心理學(下):態度、文化和人際關系
第22章 應用心理學
譯 跋 走進心理學
E. 創造性心理學學後感
http://ke..com/view/4268.htm
F. 創造心理學與創造力心理學是一個概念嗎
創造心理學是打破常規心理形成全新的有生命力的心理過程。而創造力心理學是創造能力和創造水平提升的心理學。創造心理學包括創造力心理學。
G.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把創造思維分為哪幾個階段
華萊士創造性思維的「四階段」理論
1.准備階段
這是提出課題、搜集各種版材料、進行思考的權過程,也就是有意識地努力的時期。
2。 醞釀階段
在第一階段中,經有意識的努力而得到的東西大都是勉勉強強、比常識稍勝一籌的東西,不能有大作用。
3.啟發階段
這一階段又稱頓悟期或靈感期。這種「頓悟」,並不是本人有意識地努力得來的。它的出現,大都是在疲倦極了、一度休息之後,或者是正當轉而注意別的事情、完全忘神的時候。
4.檢驗階段
並非所有的問題解決都會以這種突然的強烈的經驗而告終,這種經驗也可能是和問題的錯誤解決伴隨產生。所以,這種靈感的成果還必須經歷一個仔細琢磨、具體加工和驗證的過程。
H. 創造心理學論文 急用 2000字就行求大神幫助
內容摘要:從新聞傳者與受眾的定義以及相互關系入手,分析不同傳者傳播信息的心理 關鍵詞:定義 關系 為什麽 怎麼做 看到這個標題,我首先第一個想到的問題就是:為什麽要從受眾角度去看傳者心理?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要清楚的了解受眾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受眾與傳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所謂受眾就是指信息傳播的接受者,包括報刊和書籍的讀者、廣播的聽眾、電影電視的觀眾,第四媒體網路的興起使得受眾的范圍越來越大了。自大眾傳播學成為一門科學以來,誰是新聞傳播活動的中心,一直是眾多學者研究和討論的焦點之一。早期的傳播學者從宣傳的角度出發,先後提出了「槍彈論」、「強效果論」等理論,其實質就是把受眾看作是被動的信息的接受者,很明顯,在這些理論中傳者是居於中心地位的。隨著研究的發展,傳播學者們發現受眾並不是單純的、被動的接受者,也不是同質的,不同的受眾對於同一傳播信息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受眾在傳播過程中的作用開始受到重視。受眾是積極主動的信息尋受者,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尋求各種信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受眾對於外來信息進行有選擇的接觸、理解和記憶。受眾的這些特徵,對信息傳播的過程與效果具有制約作用。 那麼傳者又包括哪些呢?原來的傳者單指媒介從業人員,主要是指新聞傳播機構、媒介管理者與媒介傳播者即那些從事最基本的采編、製作和播出如記者、編輯、導演、製片人和新聞主播等一線工作的從業人員。但是隨著第四媒體的介入,新聞傳播不再是新聞媒體(傳者)的"專利"。由於網際網路的獨特功能,使許多的機構和個人進入到了新聞傳播的行列之中,成為了新的傳者,而他們原來也可能是受眾,所以我認為新聞的傳者與受眾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那麼如何分析傳者的心理呢?舉個簡單的例子,有時候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報紙上有些長篇大論,整篇報道很難找出哪裡是重點,過分的渲染細節,使得文章枯燥乏味,讀者看了就煩,這就是因為新聞傳者,在傳播過程中,片面的希望把自己的文章多登點,登長點,他們總是認為說的多,說的長,就是比說的少,說的短好。如果他們明白受眾心理就會知道,其實未必總是如此。有的時候說的過多,過長,受眾反而產生逆反心理,這叫做「過猶不及」。 再比如《人民日報》2006年8月23日第六版刊登的《透視「不流血死亡」》一文,為說明塵肺病、化學品中毒、鉛塵污染、非電力輻射、振動和雜訊污染等職業危害對職工生命的嚴重威脅,作者不惜筆墨詳盡地列舉了河南省1997~2001年塵肺病的發病情況分析、河南省職業病防治研究所2002~2003年對用人單位進行維護勞動者職業病衛生權利狀況的調查、湖南省2004~2005年全省職業病危害企業使用農民工情況的調查分析以及其他全國性的數據。報道中,數據詳實,並且作者竭力去強調這些數據來源的不容置疑的權威性。那我們來分析下這位作者的心理,在新聞報道中大段引出權威性數據,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實現傳者的意圖,有效的影響我們受眾的態度,因為從受眾角度看,一般越是權威人士的發言,越是可信,所以傳者利用受眾這樣的心理,經常在報道中引用權威的數據,讓讀者信服,盡管那些數據並不一定是正確的。 還有一些娛樂八卦周刊,他們為什麽能存在呢,盡管這些散播的信息,有的是捕風捉影,毫無權威可言,可是依然有受眾去相信,這是因為那些傳者,利用了讀者的興趣,原因就是人們有一種願意模仿自己所崇拜的對象的傾向,因而更容易贊同他們的觀點,這就是所謂的「明星效應」。其次,根據認知平衡理論,當人們對問題所抱的態度與自己所喜歡的人相一致時,就能得到心理上的平衡。所以,那些八卦周刊的娛樂記者,充分利用讀者這樣的心理,投其所好,使受眾接受他們的信息,這就是他們的動機,再加上,即使受眾不相信,但是有關喜歡的偶像的信息,他們也會立刻充滿興趣而去閱讀。 另外針對近年來互聯網上開始流行的非專業人士的傳者,他們的心理又如何呢?這一類人大多是從受眾轉變為傳者,他們傳播的意圖無非是想擴大群體,即希望大多數人認可他們所認可的觀點。還有一類惡意在網上散播謠言虛構事實,那些人的心理,我看來有可能是為了好玩,也有可能是為了出名。最著名的例子有,一些名不見經傳的3線演員,在網上大爆與某某導演的「潛規則」,之後,立即身價大漲,接受媒體采訪,這類人應該是為了出名。也有的是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需要幫忙,引起社會的重視,這一類多半是遇到的極大麻煩的人,為了更好的得到幫助,和解決的辦法,利用網路媒體傳達信息,希望被更多人聽到,從而獲得最大,最多的幫助。
I. 什麼是創造心理學
當今現代心理學最有前途的一個領域是創造心理學。創造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一般創造活動,特別是科學創造活動種的人的心理活動規律,以及創造群體的心理現象。
J. 根據創造心理學的研究,談談如何培養學生
一、創復設有利於創造制性產生的環境。 1、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2、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餘地。 3、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二、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1、保護好奇心。 2、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3、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4、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三、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1、發散思維訓練。 2、推測與假設訓練。 3、自我設計訓練。 4、頭腦風暴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