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區分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
一、職務發明與的非職務發明區別:我國把發明創造分為職務發明創造和非職務發明創造兩類。根據專利法的規定,職務發明創造是指發明人或設計人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完成的發明創造。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的規定,下列情況下完成的發明創造都是職務發明創造。(1)發明人在本職工作中完成的發明創造;(2)履行本單位交付的與本職工作之外(無關)的任務時所完成的發明創造;(3)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包括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向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完成的發明創造;(4)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一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上述情況以外作出的發明創造是非職務發明創造。判斷是否屬於職務發明,不取決於發明創造是在單位內還是單位外做出的;也不取決於是在工作時間內還是在工作時間外做出的這些因素。只要屬於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主要利用了本單位的物質條件,即使發明創造是在家裡利用業余時間完成的,也屬於職務發明創造。因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不同,腦力勞動不受特定場所和上下班時間的限制,發明創造思想不會因為下班回到家裡而中斷。所以,不能簡單的以地點和時間作為判斷是否屬於職務發明創造的標准。二、何謂發明人或設計人?專利法上所說的發明人或設計人是限定在嚴格的范圍之內,並非所有參與范明創造的工作人員都屬於發明人或設計人。我國《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第十二條規定,發明人或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的人。這就是說,發明人或設計人指那些提出指對發明或設計思想的並在技術上將該思想具體化的人以及在技術上實現了某種雖也公知,但是並未實現或者具體化的發明或者設計思想的人。對於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員、為該物質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員或者從事其他輔助工作的人員,根據《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第十二條規定,不應該被認為是發明人或設計人。具體地說,這類人員是指僅提供出過發明或設計的想法,但該想法並沒有具體到使本專業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的程度;僅下達科研任務的人或者僅提供出科研題目的人以及不負擔具體研究任務的領導人;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以及其他不做具體研究工作的管理人員;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僅提出過一些為構成發明創造實質性特點的一般性建議或者給予泛泛指導的人員;根據研究人員的指示,僅進行了一些數據處理或者僅進行了一些試驗的輔助工作人員,如繪制圖紙、製造模型、試驗測定、檢索資料、編制文件等人員;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為物質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以及給予資助或者委託的人員等。三、需要說明的問題:1、從上述兩個概念可以得出,對於企業職務發明的發明人或設計人,雖然在人數上沒有限定,但《專利法》及其《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已經從概念上進行了限定。根據專利法的規定,就一項職務發明創造而言,由於該發明是由在公司或企業與發明人在承擔本公司或本企業的任務時完成的,因此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所在的單位,而且,該發明創造也不能由個人申請專利。非職務發明的發明人或設計人的權利3、非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即有專利申請權,同時當申請被批准後,該非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又是專利權所有者。王澤坤(知識產權)
B. 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有什麼區別
職務發明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執行本內單位的任務或容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 非職務發明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在職務之外沒有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或者發明人、設計人利用了本單位的物質條件,但與單位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了歸屬發明人、設計人約定的,應從其約定,歸屬發明人、設計人。 兩者區別是: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屬於職務發明, 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如果不是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是 不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屬於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C. 什麼是職務發明職務發明與個人發明有什麼不同
什麼是職務發明?職務發明就是在本社會職位的情況之下進行的發明創造。以大家所在的工作單位或者是企業、社會團體、國家機關等為例,你在擔任工作人員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就是職務發明了,簡而言之就是為所在團體做發明創造。那麼職務發明與個人發明有什麼不同呢?什麼是職務發明?職務發明與個人發明有什麼不同?什麼是職務發明?職務發明與個人發明有什麼不同?除了職務發明創造還有相對的一個名詞,那就是個人發明了,為什麼說職務發明和個人發明有關系且是相對的呢?因為個人發明完全與集體單位無關,個人發明專利權完全由個人掌控,而非單位、企業等團體可以取得的。職務發明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職務發明通過企業、單位等社會團體資源為完成一項發明,且這項發明為企業、單位所有,不是個人名義下的成果。接下來為我們來談下職務發明優缺點,職務發明有他的一個優點那就是,職務發明通過企業資源,培養自身發展,使得自身更好的發展,同時獲得團體上的光榮;缺點是最終專利屬於企業或者團體所有;反之假如是個人的話,發明的專利都歸到個人的名下,因此個人專利可以獲取更多的機遇和經濟,但是前期的研發資源需要自己付出。總而言之職務發明創造是具有相面性,無論是個人發明都一樣。所以專利的研發一般可以綜合考慮兩者之間的聯系,使得將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關於什麼是職務發明?職務發明與個人發明有什麼不同?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專利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D. 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有什麼區別
職務發明是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專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屬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
第十二條專利法第六條所稱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
(一)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
(二)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作出的發明創造;
(三)退休、調離原單位後或者勞動、人事關系終止後1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專利法第六條所稱本單位,包括臨時工作單位;專利法第六條所稱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指本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
第十三條專利法所稱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為物質技術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從事其他輔助工作的人,不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E. 我發明了很多小東西
依照我國《專利法》,專利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三種。依《專利法》第25條的規定,科學發現、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法、動物和植物品種,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不授予專利,但動物和植物的生產方法,可以授予專利。公民申請專利應注意以下事項:
(1)首先應弄清楚其所持有的發明成果是屬於職務發明還是非職務發明:職務發明指發明人或設計人為完成所在單位指派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所在單位的物質條件所取得的發明成果,職務發明由單位申請專利,個人無權申請。非職務發明指完全由職工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單位指派工作後利用個人能力作出的發明。非職務發明可以由個人申請專利。 (2)申請文件要求:申請專利應該提交請求書、說明書及其摘要和權利要求書等文件。請求書應當寫明發明的名稱、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姓名、申請人姓名、地址及其他事項。說明書應對發明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權利要求書應當說明要求專利保護的范圍。
(3)先申請原則:我國專利權的授予採取先申請原則,即當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申請專利時,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的人。
(4)專利申請的審查和批准:專利局收到發明專利申請後,經初步審查認為符合專利法要求的,自申請日起滿十八個月,即行公布。
專利權是最重要的一種知識產權,專利權作為一種財產可以在市場中進行交易。專利權受到國家專利法保護,未經專利擁有人同意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能使用。 市場經濟存在著激烈競爭,企業都希望自己的產品佔領市場。要達到這種目的,就要把自己的發明創造及時申請專利,使自己的發明創造得到國家法律保護。否則,你的發明創造誰都可以使用,你的產品誰都可以仿造,失去了佔有市場的機會。 另外,自己的發明創造如果不及時申請專利,別人知道你的發明創造後,會把你的勞動成果提出專利申請。當獲得專利權後,反過來向法院或專利管理機構告你侵犯專利權,使原發明者的勞動成果不能使用,不能實施,使原發明者處於挨打的被動地位。因此一定要及時申請專利。
在申請專利之前,您需要認真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1. 您的發明是否屬於專利保護的對象和范圍?專利的三種類型分別是: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你的發明屬於哪一種?
2. 您是否可以證明您的發明是全新的、有用的而且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想出來的?您需要提供發明專利請求書、說明書(必要時應當有附圖)、權利要求書、摘要及其附圖。
執行步驟
能幫助您完成這項工作的最佳方式及資源
確保要申請的專利的新穎性、獨創性
在專利申請以前,應當廣泛掌握資料,充分了解現有技術的狀況,對明顯沒有新穎性或創造性(或獨創性)的,就不必再提出申請。現有技術包括專利文獻、非專利文獻、本專業的權威性期刊和專著等,還包括國內同行業的技術現狀。所以對現有技術作全面調查是一項十分細致和繁瑣的工作。
我的建議:
申請人應當檢索一下專利文獻,因為專利文獻包含了國內外最新的技術情報,又有比較科學的分類方法,往往可以給申請人較大幫助。此外,專利局下屬的檢索咨詢中心還設有申請專利前的有償檢索服務,如果申請人經濟上許可,這是調查現有技術中非常快捷的方法。
撰寫專利申請文件
發明專利申請文件包括:發明專利請求書、說明書(必要時應當有附圖)、權利要求書、摘要及其附圖;申請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文件應當包括:實用新型專利請求書、說明書、說明書附圖、權利要求書、摘要及其附圖;申請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文件應當包括:外觀設計專利請求書、圖片或者照片。
我的建議:
您可以登錄中國專利電子申請網,參照該網站給出的申請指南和申請步驟撰寫專利申請文件。您也可以選擇專業的律師事務所或者知識產權代理公司為您提供此方面的服務。
提出申請
專利申請必須採用書面形式或者電子申請的形式辦理。不能用口頭說明或者提供樣品或模型的方法,來代替或省略書面申請文件。在專利審批程序中只有書面文件才具有法律效力。
我的建議:申請人申請專利時,可以通過中國專利電子申請網進行網上申請,也可以將申請文件直接提交或寄交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受理處或國家知識產權局設立的專利代辦處,目前在北京、沈陽、濟南、長沙、成都、南京、上海、廣州、西安、武漢以及鄭州、天津、石家莊、哈爾濱、長春設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代辦處;國防專利分局專門受理國防專利申請。
在等待專利審批期間保護自己的專利
專利審批的時間通常比較長的,自申請日起至該申請公布前,申請處於保密階段。這一階段對申請人權利的保護體現在對該發明專利申請後同樣主題的申請因與其相抵觸而將喪失新穎性,不能授予專利權。自該申請公布至其授予專利權前這一階段是「臨時保護」階段。在這期間,申請人雖然不能對未經其允許實施其發明的單位或各人提起訴訟,予以禁止,但可以要求其支付適當的使用費。如果對方拒絕付費,申請人可以在獲得專利權之後行使訴訟的權利。
我的建議:向專利局請求提前公布其申請,若專利局予以提前公布後,申請人的權利就可得到臨時保護。
在獲得專利之後保護自己的權利
無論第三人通過合法或者非法手段獲取專利技術,甚至當第三人是在該專利申請日(有優先權的按照優先權日)之後獨立發明相同的技術也必須在專利權人同意後才能使用,否則即構成侵權。一旦發現侵權,即可訴諸法律對專利進行保護。
我的建議:
了解專利侵權的形式,對已造成的專利侵權進行取證,並進行法律訴訟。
技巧與竅門
在申請專利之前,應對專利進行嚴格保密。
在本國申請的專利在別國並不受保護,因此需要考慮在多國申請專利保護。
F. 什麼是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
在崗位上的發明是職務發明 1.時間 2.薪水 3 .所在單位能有用或關連
沒用單位的人錢物和時間且無關乎其產品利益詡的發明則為非職務發明。
專利泫法
G. 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主要有哪些區別
職務發明: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其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單位應當對發明人或設計人給予獎勵。
根據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下列情況下完成的發明創造都是職務發明創造。
H. 如何區分職務發明創造和非職務發明創造
我國《專利法》把發明創造分為職務發明創造和非職務發明創造兩類內。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容權屬於單位;非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歸個人所有。
根據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下列情況下完成的發明創造都是職務發明創造:
(1)履行本單位交付的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任務時所完成的發明創造;
(2)發明人在本職工作中完成的發明創造。
(3)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一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分
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4)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包括原材料、設備、零部件、資金或者不向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完成的發明創造;
除上述情況以外作出的發明創造都是非職務發明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