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紅外技術通過什麼發明的

紅外技術通過什麼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8-30 09:09:03

Ⅰ 響尾蛇的紅外技術是誰發明

是某一個團隊發明的,不是某個人

Ⅱ 什麼是紅外技術

人們之所以能看見物體,是因為人眼能夠接收到物體的反射光線。如果在漆黑的夜晚或在視覺能力以外,就難以看見物體。對於被遮蓋、被偽裝的物體,則更難識別了。但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全方位地拓展了人們的視力,不僅可以幫助人們觀察物體,還可以用來操縱、控制儀器、武器隱身或顯身,不愧是「火眼金睛」。具備這個本事的就是紅外技術。

紅外技術是專門研究紅外輻射的產生、傳輸、轉化和測量方法的技術。它涉及有關紅外機理、工藝、材料,特別是紅外的應用。紅外輻射的發現已有200年,但真正廣泛應用還是20世紀的事,特別是近幾十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展。

在信息技術中,不同的光源有各自發揮作用的地方。紅外光線的波長不能為肉眼所接收。但是,一切物體都可以發射紅外線,溫度越高的物體發出的紅外線也越多。有的物體能反射由外面射來的紅外光線,另外一些能吸收紅外光線。

經過漫長的發展歷程,紅外技術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系統。這種紅外系統應是獲取並應用紅外輻射信息裝置的總稱。作為一個系統,基本結構包括四部分:用於收集紅外輻射、掃描成像、光學編碼等光學機械裝置;進行光電—電光轉換的紅外探測器;進行電訊號放大處理的電子信號處理裝置;用以記錄、顯示和驅動裝置。按其功能分為:紅外夜視儀、紅外熱像儀、紅外測距儀、紅外遙感儀、紅外通信、紅外雷達、紅外電視、紅外醫學、紅外跟蹤和制導系統等等。

比方,人有一定的體溫,因此不斷向外輻射紅外光線。當一個人離開某地後,由他發出的紅外光線還繼續存在。目前,人們研製有一種紅外熱像儀,可以探測到一定時間以前停留在現場的紅外輻射,從而捕捉此人的形象,為公安偵破工作提供線索。

紅外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各國為了在這個領域佔有一席之地都加大了科研力度。

紅外探測器

紅外探測器,是將入射的紅外輻射信號轉變成電信號輸出的器件。紅外輻射是波長介於可見光與微波之間的電磁波,人眼察覺不到。要察覺這種輻射的存在並測量其強弱,必須把它轉變成可以察覺和測量的其他物理量。一般說來,紅外輻射照射物體所引起的任何效應,只要效果可以測量而且足夠靈敏,均可用來度量紅外輻射的強弱。現代紅外探測器所利用的主要是紅外熱效應和光電效應。這些效應的輸出大都是電量,或者可用適當的方法轉變成電量。

Ⅲ 紅外光譜是哪個科學家發明的

由德國科學家霍胥爾於1800年發現

Ⅳ 紅外線是人類根據哪種動物發明的

紅外線是人類根據蛇發明的,如紅外線響尾蛇導彈等就是科學家模仿蛇的「熱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著一種似照相機裝置的天然紅外線感知能力的原理,研製開發出來的現代化武器。

Ⅳ 紅外發展史

研究紅外輻射的產生、傳播、轉化、測量及其應用的技術科學。任何物體的紅外輻射包括介於可見光與微波之間的電磁波段。通常人們又把紅外輻射稱為紅外光、紅外線。實際上其波段是指其波長約在0.75微米到1000微米的電磁波。通常人們將其劃分為近、中、遠紅外三部分。近紅外指波長為0.75~3.0微米;中紅外指波長為3.0~20微米;遠紅外則指波長為20~1000微米。在光譜學中,波段的劃分方法尚不統一,也有人將0.75~3.0微米、3.0~40微米和40~1000微米作為近紅外、中紅外和遠紅外波段。另外,由於大氣對紅外輻射的吸收,只留下三個重要的"窗口"區,即1~3微米、3~5微米和8~13微米可讓紅外輻射通過,因而在軍事應用上,又分別將這三個波段稱為近紅外、中紅外和遠紅外。8~13微米還稱為熱波段。

紅外技術的內容包含四個主要部分:1.紅外輻射的性質,其中有受熱物體所發射的輻射在光譜、強度和方向的分布;輻射在媒質中的傳播特性--反射、折射、衍射和散射;熱電效應和光電效應等。2.紅外元件、部件的研製,包括輻射源、微型製冷器、紅外窗口材料和濾光電等。3.把各種紅外元、部件構成系統的光學、電子學和精密機械。4.紅外技術在軍事上和國民經濟中的應用。由此可見,紅外技術的研究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既有目標的紅外輻射特性,背景特性,又有紅外元、部件及系統;既有材料問題,又有應用問題。

[相關技術]探測技術;精確制導技術;光電子技術;先進材料技術

[技術難點]

紅外技術的發展關鍵在於紅外材料的研製、紅外設備的製冷、紅外設備向更長波段發展、紅外焦平面陣列器件的研製和紅外設備與數據處理設備的結合等。

[國外概況]

自從1800年英國天文學家F?W?赫歇爾發現紅外輻射至今,紅外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將近兩個世紀。從那時開始,紅外輻射和紅外元件、部件的科學研究逐步發展,但發展比較緩慢,直到1940年前後才真正出現現代的紅外技術。當時,德國研製成硫化鉛和幾種紅外透射材料,利用這些元、部件製成一些軍用紅外系統,如高射炮用導向儀、海岸用船舶偵察儀、船舶探測和跟蹤系統,機載轟炸機探測儀和火控系統等等。其中有些達到實驗室試驗階段,有些已小批量生產,但都未來得及實際使用。此後,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國競相發展。特別是美國,大力研究紅外技術在軍事方面的應用。目前,美國將紅外技術應用於單兵裝備、裝甲車輛、航空和航天的偵察監視、預警、跟蹤以及武器制導等各個領域。

紅外技術發展的先導是紅外探測器的發展。1800年,F?W?赫歇爾發現紅外輻射時使用的是水銀溫度計,這是最原始的熱敏型紅外探測器。1830年以後,相繼研製出溫差電偶的熱敏探測器、測輻射熱計等。在1940年以前,研製成的紅外探測器主要是熱敏型探測器。19世紀,科學家們使用熱敏型紅外探測器,認識了紅外輻射的特性及其規律,證明了紅外線與可見光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質,遵守相同的規律。它們都是電磁波之一,具有波動性,其傳播速度都是光速、波長是它們的特徵參數並可以測量。20世紀初開始,測量了大量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的吸收、發射和反射光譜,證明了紅外技術在物質分析中的價值。30年代,首次出現紅外光譜代,以後,它發展成在物質分析中不可缺少的儀器。40年代初,光電型紅外探測器問世,以硫化鉛紅外探測器為代表的這類探測器,其性能優良、結構牢靠。50年代,半導體物理學的迅速發展,使光電型紅外探測器得到新的推動。到60年初期,對於1~3、3~5和8~13微米三個重要的大氣窗口都有了性能優良的紅外探測器。在同一時期內,固體物理、光學、電子學、精密機械和微型致冷器等方面的發展,使紅外技術在軍、民兩用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從60年代中葉起,紅外探測器和系統的發展體現了紅外技術的現狀及發展方向。1.在1~14微米范圍內的探測器已從單元發展到多元,從多元發展到焦平面陣列。紅外探測器最早是用單元探測器,為了提高靈敏度和解析度,後來發展為多元線列探測器。多元線列探測器先後掃過(串掃)同一目標時,它輸出的信噪比可比單元探測器高n(開平方)倍,n為元數。如果多元線列探測器平行掃過(平掃)目標時,則可獲得目標輻射的一維分布。以線列探測器為基礎的紅外探測系統,大都安裝在飛機或衛星遙感平台上,平台的前進運動垂直於線列作為第二維時,就可得到目標輻射的分布圖像。現在,紅外探測器已從多元發展到焦平面陣列,相應的系統已實現了從點探測到目標熱成像的飛躍。紅外熱成像儀是一種最有發展前途的設備,代表著夜視器材的發展方向,它用焦平面陣列取代了光機掃描結構。目前,長波碲鎘汞(HgCdTe)探測器面陣已達640״80元,焦平面陣列探測器的實驗室水平已達256ײ56元,預計到2000年可達到百萬元。2.紅外探測器的工作波段從近紅外擴展到遠紅外。早期的紅外探測器通常工作在近紅外。隨著紅外技術的發展,紅外探測器的工作波段已擴展到中紅外和遠紅外,例如,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提出了一項超波譜地雷探測計劃,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安全有效地探測地雷的方法。該計劃採用空間調製成像傅里葉變換光譜儀,這是一種紅外感測器,它已在直升機上進行了近、中波段的試驗,下一步計劃把工作波段延伸到遠紅外。遠紅外已經成為科學家們關注的重點。3.輕小型化。非致冷、集成式、大面陣紅外探測器方向發展。採用低溫製冷技術,是為了提高紅外探測器件的靈敏度和輸出信號的信噪比,使其具有良好的性能,但它也使紅外探測器體積大、成本高。為了實現小型化,必須減少製冷設備和相關電源,因此,高效小型製冷器和無需製冷的紅外探測器將是今後的發展方向。如採用非致冷工作的紅外焦平面陣列技術,不僅可使系統成本降低2個數量級,而且可以使體積、重量和功耗也將大大減少。此外,利用材料電子計算機和微電子方面的最新技術,可使紅外探測器與具有一定數據處理能力的數據處理設備相結合,使其輕集成化、大面陣、焦平面化方向發展,以提高其性能,實現對室溫目標的探測。4.紅外探測系統從單波段向多波段發展。正如前面所述:在大氣環境中,目標的紅外輻射只能在1~3、3~5和8~13微米三個大氣窗口內才能有效地傳輸。如果一個紅外探測系統能在兩個或多個波段上獲取目標信息,那麼這個系統就可更精確、更可靠地獲取更多的目標信息,提高對目標的探測效果,降低預警系統的虛警概率,提高系統的搜索和跟蹤性能,適用更多的應用需求,更好地滿足各軍兵種的需要。目前,多波段的紅外探測系統已經研製成功,如法國和瑞典聯合研製的"博納斯"末敏子彈葯,就採用了多波段紅外探測系統探測目標。

在紅外技術的發展中,需要特別指出的是:60年代激光的出現極大地影響了紅外技術的發展,很多重要的激光器件都在紅外波段,其相乾性便於移用電子技術中的外差接收技術,使雷達和通信都可以在紅外波段實現,並可獲得更高的解析度和更大的信息容量。在此之前,紅外技術僅僅能探測非相干紅外輻射,外差接收技術用於紅外探測,使探測性能比功率探測高好幾個數量級。另外,由於這類應用的需要,促使出現新的探測器件。

Ⅵ 紅外光譜是哪個科學家發明的紅外光譜哪個科學家發明的

德國科學家霍胥爾於1800年發現紅外線(Infrared rays),又稱為紅外熱輻射(Infrared radiation).

Ⅶ 紅外線怎麼發明的

紅外線是太陽光線中眾多不可見光線中的一種,由德國科學家霍胥爾於1800年發現,又稱為紅外熱輻射,他將太陽光用三棱鏡分解開,在各種不同顏色的色帶位置上放置了溫度計,試圖測量各種顏色的光的加熱效應。結果發現,位於紅光外側的那支溫度計升溫最快。因此得到結論:太陽光譜中,紅光的外側必定存在看不見的光線,這就是紅外線。也可以當作傳輸之媒界

Ⅷ 紅外線是誰發明的

1800年的一天早晨,年過花甲的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通過桌上的一塊三棱鏡,正在內欣賞太容陽光透過它形成的七色綵帶。

忽然,他想:「陽光帶有熱,可是組成太陽光的七種單色光中,哪一種攜帶的熱最多呢?」他靈機一動:「如果測得了每種光的溫度,不就知道了嗎?」

赫歇爾在實驗室牆上貼上一張白紙,並讓七色光帶照在紙屏上。在光帶紅、橙、黃、綠、藍、靛、紫以及紅光區外和紫光區外的位置上各掛一支溫度計。他發現綠光區的溫度上升了3℃,紫光區的溫度上升了2℃,紫光區外的那支溫度計的讀數幾乎沒有變化……然而令他吃驚的是,紅光區外的那支溫度計的讀數竟上升了7℃。

赫歇爾分析認為,在紅光區外一定還有某種人眼看不見的光線,而且這種光線攜帶的熱量最多。

後來,科學界把這種看不見的光線命名為紅外線,而赫歇爾也因此留名科學史冊。

閱讀全文

與紅外技術通過什麼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