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報是什麼時候發明的發明人是誰
電報由查爾斯·惠斯通(Charles Wheastone)及威廉·庫克(William Cooke)發明。兩人並為發明在1837年取得英國的專利。在美國,薩繆爾·摩爾斯在接近同一時間同時發明了電報,並在1837年在美國取得專利。摩爾斯還發展出一套將字母及數字編碼以便拍發的方法,稱為摩斯電碼。
首條真正投入使用營運的電報線路於1839年在英國最先出現。它是大西方鐵路(Great Western Railway)裝設在兩個車站之間作通訊之用。這條線路長13英里,屬指針式設計。
1895年,義大利人馬可尼首次成功收發無線電電報。4年後,即1899年,他成功進行英國至法國之間的傳送。1902年首次以無線電進行橫越大西洋的通訊。
(1)莫爾斯什麼時間發明電報擴展閱讀:
1844年,美國人莫爾斯成功拍發了世界上第一份電報。由此開始,電報風靡全球。據有關資料記載,1871年和1873年,丹麥大北、英商大東兩家電報公司先後敷設海底電纜,在上海登陸,設局經營電報業務。1883年,浙江正式開通電報業務。
到1980年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電報通訊進入鼎盛時期。杭州市區每天發送電報5000份,1988年到達頂峰時全年的電報業務量為194.85萬份。
除了電報業務之外,還提供鮮花禮儀服務,客戶發送電報的同時還可以附帶預定鮮花,屆時鮮花和信件都會送到收件人手中,類似於現在的增值服務;還有電報人之間聊天用電報碼,甚至還有人用數字碼表白的。
進入21世紀之後,各地的電信局陸續開始關閉電報業務。2017年6月16日,北京電報大樓的電報業務正式關閉,標志著電報時代的徹底結束。
㈡ 莫爾斯發明電報是什麼時候
莫爾斯在1844年發明了電報。
1844年5月24日,莫爾斯坐在華盛頓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中,用激動得發抖的手,向40英里以外的巴爾的摩城發出了歷史上第一份長途電報。 從華盛頓國會大廈里,莫爾斯用他傾注十餘年心血研製成功的電報機,向巴爾的摩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份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
(2)莫爾斯什麼時間發明電報擴展閱讀
1963年8月23日,美國總統肯尼迪還引用了莫爾斯拍發的第一份公眾電報報文「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以結束了他與奈及利亞總理會話。這也是經通信衛星的第一次電話會話,時間剛剛過了120年。
莫爾斯的電報機經過許多改進,被迅速推廣應用。從此以後,戰爭的爆發,和約的締結,風暴的來臨,魚群的發現……,各種消息都通過電報而得到迅速的傳遞。
1858年,歐洲許多國家聯合給莫爾斯一筆40萬法郎的獎金。在莫爾斯垂暮之年,紐約市在中央公園為他塑造了雕像,用巨大的榮譽,來補償曾使這位科學家陷於飢餓境地的過錯。
電報的發明,開始了用電作為信息載體的歷史。通過對電報、無線電通信的深入研究,我們開始了人類通信歷史上的一次巨大的飛躍。
㈢ 電報什麼時候發明的
19世紀30年代在英國和美國發展起來的,電報是一種最早用電的方式來傳送信息的、可靠的即時遠距離通信方式。
首條真正投入使用營運的電報線路於1839年在英國最先出現。它是大西方鐵路裝設在兩個車站之間作通訊之用。這條線路長13英里,屬指針式設計,由查爾斯惠斯通及威廉庫克發明。兩人並為發明在1837年取得英國的專利。
在美國,薩繆爾·摩爾斯在接近同一時間同時發明了電報,並在1837年在美國取得專利。摩爾斯還發展出一套將字母及數字編碼以便拍發的方法,稱為摩斯電碼。
(3)莫爾斯什麼時間發明電報擴展閱讀
早期電報的使用
電報的發明使得長途通訊的價格大為下降。最早期電報的傳送成本,是依靠目測的擺臂式訊號機系統的30分之1。之後更隨著技術的改良和用量擴大而大幅下降。
到了20世紀初,當時負責經營電報通訊的公司,在各地大城市設置電報局。一般人只要到電報局付款,便能拍發電報到遠方的另一個城市,收費是按距離及電報字數計算。當另一端的電報局收到電報以後,會有專人把印好的電報派送到目的地。
由於電報的傳送速率十分有限,因此最初只可能用作傳送文字,而且必須要把文字盡量精簡以減少字數。最早的電報用人手拍發,熟練的電報員使用摩斯碼大約能每秒鍾傳送一個字母。後來在1920年代發明的電傳打字機,將拍發電報自動化。
電傳打字機之間像電話一樣以撥號接通,之後把訊息以打字的方式傳出,使用與電報一樣的技術傳送。一般人都能使用電傳,傳送的速度得到提高,亦大為減少出錯的機會。在傳真及長途電話普及以前,電傳打字機曾一度遍及各地的辦公室,專門用作長途通訊。
㈣ 莫爾斯什麼時候發明了電報
1840年,他取得專利權,然後他想方設法說服和勸誘抱非常勉強態度的國版會批准於1843年度權撥款三萬美元架設一條從爾的摩到華盛頓的超過四十英里的電報線(僅多六票)。1844年,該電報線開始修建,同年投入了運營。莫爾斯的第一份電報電文是「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電文是用莫爾斯發明的迄今仍被任稱為「莫爾斯電碼」的點、劃電報符號發出的。
希望能有所用處的!
㈤ 莫爾斯如何發明的電報機
前文講過,在「薩利」號郵船上,傑克遜醫生對電流的奇跡繪聲繪色的描述,使美國畫家莫爾斯對「電流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毅然決然把他的畫室變成電磁學實驗室,刻苦鑽研電磁學的理論。上述電磁學史上的一系列發現和發明,更使莫爾斯心馳神往。但是,他不僅是停留在再學習上,而是邊學邊干,要闖自己的路,讓電流為人類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讓電傳報。
莫爾斯跨進電磁學的大門之後,由於反復實驗,難關重重,屢遭失敗,後來竟耗盡他的家財,使他貧困交迫,生活在困苦之中。開始他靠友人解囊相助,以後又不得不重操舊業,拿起畫筆來維持生活。盡管如此貧困,他還是要省下些錢購買電磁實驗用具,始終沒中斷實驗。別人難以理解,這究竟是為了什麼呢?但對莫爾斯來說,很明確,他就是為了要實現他的夢想,讓電流創造奇跡——沿導線快速傳送信息,讓電流成為人類社會中最可愛的「綠衣人」、最理想的「隱形信使」。
其實,在莫爾斯之前,已有不少人試圖用電流傳送信息。例如,自1825年斯特詹發明了電磁鐵以後,有人就想用電磁鐵打鈴的辦法來傳送信息。電鈴就是一種最簡單的用電來傳送信號的設備。上班、下班,上課、下課的信號,就是通過電鈴來傳送的。
1833年,號稱「數學之王」的德國科學家高斯和最早製成電流表的德國科學家韋伯,開始研製成一種電磁式電報機,並在他們兩人的實驗室之間,架設了電報線。他們只用一根可以左右偏轉的磁針來傳送信息。兩位科學家商定了一種「密電碼」。例如磁針向右擺三下,再向左擺一下代表字母a;向右擺一下,再向左擺三下代表字母b……,就這樣在他們兩人的實驗室之間打通了電報。現在看,這樣簡單的電報機如同兒童玩具,但在那時,可算是大科學家們了不起的發明了。後來,他們還興致勃勃地在天文台和韋伯的物理實驗室之間,架設了第二條較長的電報線路,經過實驗取得良好效果。
為了推廣使用,兩位科學家後來找到德國萊比錫鐵路局,建議在鐵路上使用電報來快速調度火車。但是鐵路局一位官員說:「電線架在空中太難看了,必須埋在地下。」由於當時把電線埋在地下很困難,著名的科學家高斯和韋伯的這一項新發明便「石沉大海」!
此外,俄國科學家希林格,在1835年也曾發明了可供實用的電報機。
人們不禁會問,前文講到美國第一流畫家莫爾斯發明電報機,怎麼現在又出現德國的、俄國的電報發明家呢?其實,這在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是常有的事。當科學技術、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條件成熟,時代需要某項發明的時候,必然會在這個國家或那個國家出現該項發明的發明家。問題是看誰的發明更先進,能走向世界,風行全球。
美國畫家莫爾斯發明的電報機與眾不同,這首先在於他的研究思路十分奇特。他曾在筆記本里這樣寫道:「可以驟然切斷電流,使它產生電火花,電火花是一種信號;沒有電火花是另一種信號;沒有電火花的時間長度又是另一種信號。這三種信號可以結合起來,代表各種數字或字母。數字和字母可按順序編排。這樣,文字就可以經電線傳送出去,而遠處的儀器就可把信息記錄下來」。由此,便在他腦海里浮現出電報機的雛形。於是,他不斷購買電磁儀器,進行研究實驗,傾家盪產在所不惜。
終於在1835年,也就是在俄國科學家希林格設計成一台實用的電報機的時候,莫爾斯在美國也研製出電報機的最初樣品。莫爾斯一馬當先,於1838年又發明了用「點」和「劃」組成與眾不同、獨樹一幟的「莫爾斯電碼」。由於莫爾斯發明的電報方便實用,1844年在美國政府的資助下,建成了第一條從美國首都華盛頓到巴爾的摩城,全長64千米的電報線路(架空明線)。從1851年起,莫爾斯的電報系統應用在美國的鐵路線上。
這里需補充說明的是,莫爾斯發明的電報,投入社會使用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從41歲開始改行研究電報,到50歲獲得成功的莫爾斯,當他帶著自己的發明來到美國首都華盛頓,向美國國會申請3萬元資助,架設一條長達64千米的電報線路時,一開始竟受到冷遇,美國國會拒絕了他的申請,懷疑他是否能研製出第一流的科技產品。當莫爾斯掃興返回他的故鄉紐約時,窮得只有1元錢了。
然而,一貧如洗的莫爾斯並未由此而心灰意冷。他靠賣畫的收入維持生活,並繼續研製他的電報機,使它更加先進。
有一句名言說:科學真理是燦爛的,只要有一個縫隙,就能照亮整個田野。莫爾斯電報機的先進性在當時無與倫比,所以1842年美國國會經過辯論,終於通過提案,為莫爾斯提供實驗經費。這就促使貧困的莫爾斯借錢買了件新衣服,再次來到華盛頓。後來不到兩年,莫爾斯就研製出了更先進更實用的電報機,並架好了線路。
1844年5月24日,是莫爾斯最榮耀的日子。莫爾斯坐在華盛頓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中,用激動得發抖的手按動電鍵發了電報。他的助手在64千米外的巴爾的摩城收到美國的第一份長途電報,報文是: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
這「上帝」在哪兒?其實,這「上帝」此時正坐在美國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中,拍發電報的貧窮的科技工作者、電報的發明人。這時莫爾斯已53歲了。他從41歲對電流發生興趣,到53歲,歷經12年含辛茹苦,終於讓電流創造出奇跡,一眨眼功夫把信息傳到千里之外,使人類跨進了電信時代。
到1966年,美國已經擁有2000多個電報局,電報線路的總長度達到了10多萬千米。電報的發明和使用,對推動商業、交通運輸業、工業和其他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誰是電報的發明者?
41歲改行、「半路出家」的莫爾斯是第一號「功臣」。但是,誰也不能說誰是電報的唯一發明家。電報的問世和使用是一個時代許多發明家前仆後繼、辛勤勞動的共同成果。他們之中有些人連名字也沒有留下,但他們的功績是永存的。
電報的發明,確實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變革。現代軍事上發布戰斗命令、航海航空預報風暴來臨、經濟建設交流情況、生產生活傳遞佳音……電報都成了重要的快速通信手段。美國為表彰莫爾斯的重大功績,1858年,在紐約市中央公園,建造了一座莫爾斯的塑像,給了他極大的榮譽。這也啟示人們,只要象莫爾斯那樣,具有堅韌不拔、刻苦鑽研的精神,就可以登上科學技術的任何一座高峰,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就可奪取世界科學技術的「制高點」。
莫爾斯電報機的先進性究竟表現在哪兒呢?有比較才有鑒別。莫爾斯電報與俄國科學家希林格發明的電報機相比,希林格的編碼式電報機是用8根導線傳送全套俄文字母和10個阿拉伯數碼(如1、2、3……),當時這種電報機曾在彼德堡進行試驗。試驗結果證明比過去有人設計的用26根導線,分別傳送26個英文宇母的電報機要先進了一大步,但仍需要不少導線。莫爾斯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巧妙設計只用兩根導線,靠「接通」或「斷開」電路的方法,藉助於「點」(接通電路的時間短)、「劃」(接通電路的時間長)和「空白」(斷開電路)的不同組合,來表示各種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簡稱字元)。
例如,用一點一劃(·——)表示英文字母「A」,用五個點(……)表示阿拉伯數字「5」,等等。這就是時至今天仍沿用的「莫爾斯電碼」。至今已沿用150多年了。
莫爾斯發明電碼時,可說是絞盡腦汁、費盡了心思。他對報刊上常用的字做了大量的統計,還親自到印刷廠向印刷工人請教,為的是把最簡單的電碼組合、分配給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英文字母,如宇母「e」用「·」表示,「t」用「——」表示,「a」用「·——」表示……而「Z」、「Q」、「J」等不常用的英文字母,就用較復雜的電碼組合表示。為了便於記憶,10個阿拉伯數字的電碼,採取有規律的排列方法像「1」用「·----」,「2」用「··---」表示。各個字元除在「點」與「劃」的組合上有嚴格規定之外,點和劃的長短以及間隔的大小也有一定的時間比例。點與劃的時間長度為一比三(即發報時,按電鍵使成「劃」的時間,要相當三個「點」的時間);點與點、點與劃、劃與劃之間的間隔等於一個點的時間;每個字元之間的間隔等於三個「點」的時間;字與字之間的間隔為五個「點」的時間。
假如,發送一個「點」的時間為一毫秒(千分之一秒),發送一個「劃」的時間為三毫秒;各字元之間需留出三毫秒的間隔;字與字之間要停頓五毫秒的時間。這些就是莫爾斯電碼的規律。
莫爾斯電碼的這些規律,是他歷經多年刻苦鑽研,並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花費全部心血的結晶。因此,只有按照這些規律拍發電報,方能把電信號變成書面語言。這里還應說明的是,莫爾斯為了加大電報的傳送距離以及對方收報的靈敏度,他還反復試驗,不斷改進。例如,增加電磁鐵線圈的圈數,提高電報機的性能。特別是,最初研製成的電報機,是用手控制電池接點的開合,以達到控制電報線路的通和斷,後來改用電鍵來發報。最初,收報時是用鉛筆筆尖,在紙條上畫出「點」、「劃」符號,這就太麻煩了;後來改用墨水滾輪來印錄。「滾輪印錄」十分巧妙,平時讓滾輪浸在墨水缸中「休息」,一旦對方來了電報(電流傳來信息),電流通過電磁鐵,使電磁鐵產生磁力,就帶動滾輪與移動著的紙條接觸。這樣,紙條就留下了墨跡。這就好像剛由濕地開出的汽車,在路面上留下車輪的印記一樣。當然,這種「滾輪印錄」要設計得十分精密,要有一定工藝水平,否則紙條上像蜘蛛爬過一樣,「點」「劃」不分明,收到這樣的電報如「天書」一般,使人莫名其妙。可以想像,莫爾斯當初改進電報的用心之苦和工作之難。
㈥ 電報最早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電報是一種最早的、可靠的即時遠距離通信方式,它是19世紀30年代在英國和美國發展起來的。電報信息通過專用的交換線路以電信號的方式發送出去,該信號用編碼代替文字和數字,通常使用的編碼是莫爾斯編碼。現在,隨著電話、傳真等的普及應用,電報已很少被人使用了。 電報的發明 18世紀30年代,由於鐵路迅速發展,迫切需要一種不受天氣影響、沒有時間限制又比火車跑得快的通信工具。此時,發明電報的基本技術條件(電池、銅線、電磁感應器)也已具備。1837年,英國庫克和惠斯通設計製造了第一個有線電報,且不斷加以改進,發報速度不斷提高。這種電報很快在鐵路通信中獲得了應用。他們的電報系統的特點是電文直接指向字母。 與此同時,美國人莫爾斯也對電報著了迷。他是一位畫家,憑借了他豐富的想像力,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實現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目標。在他4l歲那年,他從法國學畫後返回美國的輪船上,醫生傑克遜將他引入了電磁學這個神奇世界。在船上,傑克遜向他展示了"電磁鐵",一通電能吸起鐵的器件,一斷電鐵器就掉下來。還說"不管電線有多長,電流都可以神速通過"。這個小玩意兒使莫爾斯產生了遐想:既然電流可以瞬息通過導線,那能不能用電流來傳遞信息呢?為此,他在自己的畫本上寫下了"電報"字樣,立志要完成用電來傳遞信息的發明。 回美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製電報的工作中去。他拜著名的電磁學家亨利為師,從頭開始學習電磁學知識。他買來了各種各樣的實驗儀器和電工工具,把畫室改為實驗室,夜以繼日地埋頭苦幹。他設計了一個又一個方案,繪制了一幅又一幅草圖,進行了一次又一次試驗,但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失敗。在深深的失望之中好幾次他想重操舊業。然而,每當他拿起畫筆看到畫本上自己寫"電報"字樣時,又為當初立下的誓言所激勵,從失望中抬起頭來。 他冷靜地分析了失敗的原因,認真檢查了設計思路,發現必須尋找新的方法來發送信號。1836年,莫爾斯終於找到了新方法。他在筆記本上記下了新的設計方案:"電流只要停止片刻,就會現出火花。有火花出現可以看成是一種符號,沒有火花出現是另一種符號,沒有火花的時間長度又是一種符號。這三種符號組合起來可代表字母和數字,就可以通過導線來傳遞文字了。"我們現在看起來是多麼簡單的事啊!但莫爾斯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到用點、劃和空白的組合來表示字母是多麼不容易啊!這種用編碼來傳遞信息的構想是多麼偉大,多麼奇特!這樣,只要發出兩種電符號就可以傳遞信息,大大簡化了設計和裝置。莫爾斯的奇特構想,即著名的"莫爾斯電碼",是電信史上最早的編碼,是電報發明史上的重大突破。 莫爾斯在取得突破以後,馬上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把設想變為實用的裝置,並且不斷地加以改進。1844年5月24日,是世界電信史上光輝的一頁。莫爾斯在美國國會大廳里,親自按動電報機按鍵。隨著一連串嘀嘀嗒嗒聲響起,電文通過電線很快傳到了數十公里外的巴爾的摩。他的助手准確無誤地把電文譯了出來。莫爾斯電報的成功轟動了美國、英國和世界其他各國,他的電報很快風靡全球。 19世紀後半葉,莫爾斯電報已經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電報的發明者 雖然早在19世紀初,就有人開始研製電報,但實用電磁電報的發明,主要歸功於英國科學家庫克、惠斯通和美國科學家莫爾斯。1836年,庫克製成電磁電報機,並於次年申請了首個電報專利。惠斯通則是庫克的合作者。莫爾斯原本是美國的一流畫家,出於興趣,他在1835年研製出電磁電報機的樣機,後又根據電流通、斷掉時出現電火花和沒有電火花兩種信號,於1838年發明了由點、劃組成的「莫爾斯電碼」。 1858年7月《Scientific American》雜志報道: ...眾所周知,英國人一向宣稱,電磁式電報(magnetic telegraph)是由他們的同胞惠斯通教授發明的。而在大西洋彼岸,電報公司的成立,則讓更多的歐洲人開始討論,誰才是電報的真正發明者。法國巴黎的《通報》(Moniteur)認為,莫爾斯雖不是電報原理的創立者,卻是第一個將該原理用於實踐的人。 歷史 早在莫爾斯之前,就有人想過用電來進行通信,最早的電報機應該是有著26根電線的機器。1753年,當時對電的研究尚只停留在靜電上,一位叫摩爾遜的人,利用靜電感應的原理,用代表26個英文字母的26根導線通電後進行信息傳輸,但這種機器需要的導線太多,設置龐雜,並且靜電傳應的距離有限,因此這項發明沒有得到推廣。1804年,西班牙的薩瓦將許多代表不同字母和符號的金屬線浸在鹽水中,他的電報接收裝置是裝有鹽水的玻璃管,當電流通過時,鹽水被電解,產生出小氣泡,他根據這些氣泡辨識出字母,從而接收到遠處傳送來的信息。但薩瓦的電報接收機可靠性很差,不具實用性。後來,俄國科學家許林格設計了一種只用8根電線的編碼式電報機,並且取得試驗上的成功,但由於需要的導線還是太多,依然難以達到實用之功效。 上述這些幼稚時期的電報接收裝置雖然沒有得到最終的應用和推廣,但它們為後進者提供了試驗基礎,隨著電磁學理論的不斷完善,電學的進一步發展,一根導線的電報機在莫爾斯的千呼萬喚中誕生了。 莫爾斯: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 1843年,塞繆爾·莫爾斯用國會贊助的3萬美元建起了從華盛頓到巴爾的摩之間長達64公里的電報線路,翌年5月,他在華盛頓國會大廈最高法院會議廳里,用他從1837年便發明出來並不斷完善的電報機,向巴爾的摩發送了世界上的第一封電報,電文內容是《聖經》中的一句話:上帝啊,你創造了何等的奇跡! 自此之後, 這種「閃電式的傳播線路」迅速發展,形成了巨大的通訊網路。 電報本身不是大眾傳媒, 但它為大眾傳播提供了快速有效的通訊手段, 而作為現代重要傳播媒介的通訊社, 也是在電報技術發明之後才出現和發展起來的。 自助者天助。上帝沒有創造奇跡,但上帝很公平。他沒有使莫爾斯循著四十年的人生軌跡繼續走向繪畫世界的輝煌--盡管他已是時人公認的一流畫家,但讓莫爾斯最終實現他的發明夢想,在科學界獲得了一個席位,從此開啟電子通信時代的新紀元。
㈦ 什麼時候莫爾斯發明了電報
1840年,他取得專利權,然後他想方設法說服和勸誘抱非常勉強態度的國會批准於版1843年度撥款三萬美元架權設一條從爾的摩到華盛頓的超過四十英里的電報線(僅多六票)。1844年,該電報線開始修建,同年投入了運營。莫爾斯的第一份電報電文是「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電文是用莫爾斯發明的迄今仍被任稱為「莫爾斯電碼」的點、劃電報符號發出的。
㈧ 莫爾斯哪一年發明了電報機
1837年,莫爾斯研製成功了一套傳遞莫爾斯電碼的電報機。它是靠電流有規律地中斷來實現信號傳遞的。而莫爾斯電碼則由點、畫和空白組合而成,具有簡單、准確和經濟實用等特點。
㈨ 在什麼世紀什麼年代莫爾斯發明了電報
薩繆爾·芬利·布里斯·莫爾斯(1791年4月27日
---
1872年4月2日),美國畫家,有線電報的發明人內。容1837年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傳遞電碼的電報機。1844年5月24日,莫爾斯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電報通訊,第一份電報電文是「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電文是用莫爾斯發明的迄今仍被任稱為「莫爾斯電碼」的點、劃電報符號發出的。
㈩ 莫爾斯在什麼時候發明了電報
1840年,他取得專利權,然後他想方設法說服和勸誘抱非常勉強態度的國會批准於1843年度撥款三萬美元架設一條從爾的摩到華盛頓的超過四十英里的電報線(僅多六票)。1844年,該電報線開始修建,同年投入了運營。莫爾斯的第一份電報電文是「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電文是用莫爾斯發明的迄今仍被任稱為「莫爾斯電碼」的點、劃電報符號發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