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韓國發明豆腐

韓國發明豆腐

發布時間:2021-08-30 03:17:35

A. 豆腐是什麼時候發明

豆腐的起源

關於豆腐的起源,歷來說法很多。古代即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是孔子時代即有豆腐(2),一說是豆腐始於漢淮南王劉安。前一種說法支持者不多,後一種說法則自宋以來長期流傳。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世傳豆腐本乃淮南王術」(3);與朱熹同時代的楊萬里,寫過一篇《豆盧子柔傳》(4)的文章,副標題為「豆腐」,其中也提到漢代已有豆腐。之後持此類說法者頗多,如李時珍亦認為「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5),明.葉子奇《草木子》中有:「豆腐始於漢淮南王之術」句,明·羅頎《物原》也說,西漢時的古籍中有「劉安做豆腐」的記載。可以說,自宋明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豆腐發明始於西漢時期。然而奇怪的是,現存漢唐文獻,無論是《淮南子》、《齊民要術》,甚至各類文學作品等等,都沒有一丁點兒關於豆腐以及豆腐始於漢淮南王劉安的記載(6)。因此,許多學者對豆腐「始漢說」提出質疑,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觀點,較早的有日本學者篠田統的「始唐說」(7)以及袁翰青的「始五代說」(8)。

目前發現最早記載關於豆腐的文獻,是五代.陶谷(公元903~公元970年)撰寫的《清異錄》,其中《官志門》「小宰羊」條曰:「時蕺為青陽(今安徽青陽縣)丞,潔已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個,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陶谷是五代時新平(今安徽省皖南)人氏,他在五代時的晉、漢、周和北宋初期都做過官,北宋開寶中卒。據他所記載的這件事可以說明,至少在五代時的淮南一帶,豆腐已經是大眾日常食品了,其製作技術看來也相當成熟。自宋以來,關於豆腐的記載就多了。宋.寇宗 《本草衍義》載:「生大豆,又可磑為腐,食之」;蘇軾《物類相感志》:「豆油煎豆腐,有味」;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嘉興人…開豆腐羹店」等等。基於此,不少學者將豆腐起源的時間下限定在晚唐五代(9),這在學術界已無異辭。但對於豆腐到底起源於何時,依然沒有定論。

1959—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密縣打虎亭發掘了兩座漢墓,該墓為東漢晚期(公元二世紀左右)遺址,其墓中畫像石上有生產豆腐的場面(10)。經過專家實地考察和研究,排除了該圖反映的是釀酒或作醬、醋場面,而只能是作豆腐(11)。因此,豆腐起源的時間被確定為漢代,劉安做豆腐的傳說似乎也不完全是虛文(12)。

關於豆腐起源的地點,歷來少有人述及,蓋因為起源的時間還沒有確定。根據現有資料,涉及豆腐起源的地點有三個,一是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壽縣境;二是打虎亭,今河南鄭州密縣境;三是青陽,今安徽青陽境。目前看來,起源地指向八公山者居多。八公山位於淮南市南郊,壽縣城北淝水之濱,山下為淮北大平原,歷來盛產大豆,山上有很多含各種礦物質的泉水,用此泉水磨製豆漿,漿質均勻,做出豆腐潔白細膩,美味可口。得天獨厚的條件為豆腐的發明提供了物質基礎。當然,起源地到底在什麼地方,尚須進一步的證據。

豆腐到底為何人所創,目前也是沒有定論。宋代蘇東坡有「豆腐」詩雲「古來百巧出窮人,搜羅假合亂天真。」認為這種「亂天真」的豆製品,是由窮人巧手製作而成。我國著名的化學家袁翰青先生指出:「豆腐的始創者是農民,是他們在長期煮豆磨漿的實踐中,得到了這種優美的食品。」(13),把豆腐的發明創造歸功於農民。李治寰先生則提出「豆腐製法與道家煉丹有密切關系」(14),認為道家煉丹用豆漿來培育丹苗,無意中發明了豆腐。文獻中記載最多的是淮南王劉安做豆腐的傳說,這與劉安修道煉丹也不無關系。比較中肯的說法是,許多發明創造雖出自群眾智慧,但人們總要尋找一個公認的人物作為始作者來尊奉,這樣的例子在古代並不少見

B. 豆腐是誰發明的,是怎麼發明的

豆腐是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是在煉丹的時候誤發明出豆腐的。

公元前164年,淮南王劉回安為求長生不老之葯,招募方士答數千人,其中有名者為蘇非、李尚、左吳、田由、晉昌、雷被、毛被、伍被等八人,號稱「八公」。他們常聚在楚山談仙論道,著書煉丹。

在煉丹中以黃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然地與石膏相遇,形成了鮮嫩綿滑的豆腐。這樣,劉安煉丹未成卻發明豆腐。之後,豆腐技法傳入民間,豆腐的歷史從此開始。後來,人們尊稱劉安為「豆腐始祖」、「豆腐仙」等,而當年的楚山也改稱為「八公山」。

(2)韓國發明豆腐擴展閱讀

豆腐選購的小妙招:

看:傳統豆腐呈均勻的乳白色或淡黃色,稍有光澤。而人工合成豆腐因為加入了白色素,比起傳統豆腐要白得多,而且比較無光澤。

摸:傳統豆腐用手按壓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彈性,而且軟硬適度。人工合成的豆腐切面處會比較粗糙,質地不細膩,彈性較差,且沒有白色豆腐液體流出。

聞:在常溫下直接嗅聞其氣味。傳統豆腐是以大豆為原料製成,有大豆的香味。而人工合成豆腐是用大豆分離蛋白製成,氣味很淡,甚至有化學葯劑的味道。

C. 豆腐發明者是誰.

淮南堂是我國淮南一家豆腐坊的名字,原是為了紀念豆腐的發明人——漢回代淮南王劉安答而起的。堂堂淮南王怎麼會發明豆腐呢?原來劉安講求黃老之術,在淮南朝夕修煉。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製出了鮮美的豆腐,並把他獻給劉安享用。劉安一嘗,果然好吃,下令大量製作。這樣,豆腐的發明權就記在淮南王劉安的名下了。傳說劉安後來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劉安廟,「八公山豆腐」,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D. 為什麼豆腐是「大韓民國」人發明的

因為他們不要臉,不要臉都是他們發明的

E. 豆腐是哪個國家發明的誰做的

中國 劉安 豆腐來源的故事哦~!! 什麼叫陰差陽錯,到八公山走走就會知道。明明想煉丹,丹沒煉成,卻做成了豆腐。"劉安做豆腐--因錯而成"的歇後語至今在淮南民間流傳著。 劉安是漢劉邦的孫子,公元前164年被封為淮南王,建都於壽春。他最傑出的貢獻是組織編著了《淮南子》一書,此書詭譎淵博、包羅萬象,是對漢初數十年社會政治思想和科技實踐的科學總結。劉安門下食客數千人,以蘇非、李尚等八位最有學問,深得劉安的賞識,被稱為"八公"。"八公"還是劉安煉長生不老丹葯的得力助手。煉丹說得通俗一點類似於現在的科學實驗,做實驗難免出錯。本來煉丹是不應該將石膏或鹵水滴到豆汁里的,可是這一滴就成了豆腐。我們不知劉安與"八公"第一次面對豆腐時的表情:驚訝、驚懼還是驚喜?其中一定有一位不怕死者說:"讓我先嘗嘗!"話雖說得灑脫,將一種陌生的食物送到嘴裡時不免猶猶豫豫,在他喊出"真乃天下美味也"之前恐怕已是一身冷汗。因此,我們要感謝"第一個吃豆腐"的人,是他們的勇敢無畏才使我們的桌面上亮起了一道又一道風景。同時,我們也要感謝那些因誤食而送命的人,是他們的教訓使我們不致重蹈覆轍。 煉丹煉成了豆腐,這是一種錯誤。因錯造成人身傷亡就是重大事故,要視情節輕重給予處分;因錯有了另一項發明,就成了千古佳話。劉安與"八公"沒有因為煉丹而長生不老,最終卻因發明了豆腐而萬世流芳。連這座肥陵山也被改叫八公山,也算是另一種長生不老了。回頭想想,要是沒有豆腐,中國餐桌上不知要少了多少美味佳餚!曾有人把豆腐稱為中國國菜,偏愛得有點過分,卻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豆腐在許多中國人心中和口中的份量。 在八公山下,有一個大泉村,村口建了一座仿古大牌坊,上書"中國豆腐第一村"。村裡還保存著古老的豆腐作坊。在村口遊客可以品嘗到各種豆腐美食。八公山豆腐白如純玉、細若凝脂,其味清淡中藏著鮮美,有"滋味似雞豚"的美譽。品嘗了啤酒豆腐煲、乾隆豆腐、麻球豆腐、壽州豆腐等佳餚之後,開始有閑情向開店的村民刨根問底:為什麼同樣是豆腐,我們老家的就不如這兒的好吃?他不假思索地說:"好水才有好豆腐呀!"一般來說,當人們談及令自己愉悅的問題時總會多說兩句。村民接著說,八公山上有百眼泉水,水中含豐富的礦物質,所以八公山天生就是出產好豆腐的地方。 在八公山百眼泉水中,最著名的有珍珠泉、瑪瑙泉、水晶泉等。珍珠泉如今已開辟成景點。此泉的絕妙之處在於,若人至其旁,大叫即大涌,小叫即小涌,像個聲控玩具,極大地滿足了遊客的"權力欲",尤其是在家不敢大聲說話的人在這兒都露了一嗓。 八公山豆腐獨具特色,久盛不衰。與眾不同之處:一是口感細膩綿滑、營養倍加豐富;二是細若凝脂,潔白如玉、清鮮柔嫩;三是托於手中晃動而不散塌,擲於湯中久煮而不沉碎。其味在清淡中藏著鮮美,吃起來適口、清爽生津,可葷可素,歷史上曾作為貢品。如今用八公山豆腐製作的"豆腐宴"已經成為淮南地區獨具一格的上等宴席。 豆腐,不僅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營養豐富,而且具有保健作用。豆腐及其製品所含的植物蛋白,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常食用豆腐,可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減少動脈硬化危險。嫩豆腐中還含有大豆磷脂,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體細胞的正常活動和新陳代謝起著重要的作用。經常食用豆腐不僅對神經衰弱和體質虛弱的人有所裨益,而且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有一定的輔助療效。目前豆腐已經被全球公認為"國際性保健食品"。

F. 豆腐是誰發明的

1、豆腐是劉安發明的,劉安(公元前179-前122),沛郡豐縣(今徐州豐縣)人,生於淮南(今屬安徽省)。漢朝宗室、西漢時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文學家。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

2、劉安所著的《離騷傳》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

2、他曾招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編寫《鴻烈》亦稱《淮南子》,是我國思想史上劃時代的學術巨著。劉安是世界上最早嘗試熱氣球升空的實踐者,也是中國豆腐的創始人。


(6)韓國發明豆腐擴展閱讀:

一、豆腐的發明過程:

1、豆腐的發明,不如說是發現,就和煉丹發明炸葯一樣,豆腐也是煉丹時被發明出來的。

2、劉安封地所在的淮南,盛產大豆,用大豆磨成的豆漿也是當地的主要飲食之一。

3、而劉安在煉丹的時候,喝的豆漿灑在了煉丹用的石膏上,豆漿便凝成了豆腐,豆腐這一美食便出現了。

二、豆腐的做法:

1、黃豆泡八九個小時左右,至黃豆徹底泡發。

2、黃豆加水用料理機或豆漿機(冷飲功能)磨成豆漿,找一塊干凈的大棉布,放在大一點的盆上。

3、將豆漿隔篩網倒入棉布中。

4、過濾出豆渣,盡量擠的干一些。

5、豆漿放入鍋中,用中小火燒熱,用勺子將表面的浮沫撇去。

6、小火慢慢熬煮,邊煮邊用大勺劃圈攪拌,以免糊鍋。

7、直到豆漿煮沸騰後關火。

8、此時將內酯4克與25克溫水混合,使其溶化。

9、將豆漿離火,自然降溫至八九十度,可以用溫度計,這樣更准確些,沒有溫度計也沒關系,像這種天氣,大約一分鍾左右就可以了。

10、將內酯液倒入,迅速攪拌開,動作一定要迅速,大約三四秒的時間,就要立馬蓋上鍋蓋開始燜。

11、將豆漿蓋蓋燜15分鍾左右,打開鍋蓋你會發現都將已經凝固,這時就是我們平時吃的豆腐腦了。

12、可以取出一點來做豆腐腦。

G. 豆腐是誰發明的

發明的豆腐是兩千多年前西漢的淮南王劉安。
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他的愛好是回修道煉丹,理想是答長生不老。「豆腐」就是他煉丹的失敗品。

這就是豆腐。
——以上內容摘自米萊童書《田野里的自然歷史課》

H. 韓國人為什麼說豆漿是他們發明的

少和他們爭吵,他祖宗是咱發明的就行了

I. 豆腐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豆腐是中國人發明的,豆腐起源於漢代,是我國煉丹家、淮南王劉安發明的綠色健康食品。
當時淮南一帶盛產優質大豆,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上珍珠泉水磨出的豆漿作為飲料的習慣,劉安入鄉隨俗,每天早晨也總愛喝上一碗。一天,劉安端著一碗豆漿,在爐旁看煉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著的豆漿碗,手一撒,豆漿潑到了爐旁供煉丹的一小塊石膏上。不多時,那塊石膏不見了。
液體的豆漿卻變成了一攤白生生、嫩嘟嘟的東西。八公山的修三田大膽地嘗了嘗,覺得很是美味可口。可惜太少了,能不能再造出一些讓大家來嘗嘗呢,劉安就讓人把他沒喝完的豆漿連鍋一起端來,把石膏碾碎攪拌到豆漿里。一時,又結出了一鍋白生生、嫩嘟嘟的東西。
劉安連呼「離奇、離奇」。這就是八公山豆腐初名「黎祁」,蓋「離奇」的諧音。豆腐,五代時已在南北食物市場上出現。據當時的《清異錄》記載,人們呼豆腐為「小宰羊」,認為豆腐的白嫩與營養價值可與羊肉相提並論。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後春筍般開設出來。

閱讀全文

與韓國發明豆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