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舟發明傳說

舟發明傳說

發布時間:2021-08-30 02:31:35

㈠ 根絕傳說,發明舟車和制衣的是、、、

發明舟車和制衣的都是神農氏【黃帝】
發明文字的是倉頡
編寫樂譜的是伶倫
養蠶絲的是螺祖

㈡ 和舟有關的典故,多多益善,回答得好的加分。

楚人學舟

楚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師之是聽。於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遽謝舟
師,椎(同『槌』)鼓速進,亟犯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舵。然則以今日之危者,豈非前日之幸乎?

翻譯:楚地有個學習駕船的人,他(在)開始(的時候)調頭.轉彎.快、慢,只聽從船師傅的話。於是在江中島嶼之間小試(身手),所做的沒有不得心應手的,便以為學全了駕船的技術。馬上謝別了船師,用椎敲鼓(古人是靠擊鼓來發布號令的)快進,突然碰到大的危險,就四處張望嚇破了膽,槳墜(江)舵失去操控。然而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嗎?

道理:工作、學習不能淺嘗輒止 。
(或學習、工作不能自滿,或學習、工作應該不斷進取。)

————————————————————————————————

刻舟求劍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鍥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翻譯: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也可稱為路過江的人),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這樣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或:情況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要改變,否則不能成功。

————————————————————————————————

積羽沉舟

這個成語典故出自《戰國策·魏策一》:「臣聞積羽沉舟,群輕折軸。」

據記載,戰國時期,諸侯稱霸天下。有識之士提出了兩種主張,即「合縱」和「連橫」。前者主張弱國聯合抗擊強秦,後者主張弱國跟隨秦征服其他弱國。當時的齊、楚、燕、韓、魏、趙六國之間的合縱盟約十分牢固,秦國的相國張儀發覺後,便辭去職務,來到魏國,准備打算勸魏王退出縱約。

張儀得到魏襄王的信任,被任命為相國。但魏襄王很有主見,他知道秦國野心很大,不講信義,所以不願聯合秦國。秦王聞之大怒,一面派大軍襲取魏地,一面派人暗中不斷厚贈張儀財寶。

四年後,魏襄王死,兒子哀王繼位。張儀又勸說魏哀王投靠秦國,也遭到拒絕。張儀便暗中要秦國進攻魏國。魏國戰敗了。第二年,魏國又被齊國打敗於觀津(今河北武邑東南)。秦國又乘機攻魏,他們先把韓國大將申差的軍隊打了個落花流水,使其他諸侯為之震驚。魏國的失敗,導致了縱約國關系出現裂痕。張儀利用這種形勢,說服哀王依附秦國。他從分析魏國地理形勢、兵力狀況、目前處境、「合縱」協約不可信等不利條件入手,最後用「積羽沉舟」作比喻,指出魏國如果忽視這些不利因素,就會像輕的羽毛大量堆積能壓沉大船一樣,遭到覆亡的危險。魏哀王終於聽從了張儀的勸議,背離「合縱」協議,請求和秦國「連橫」。

「積羽沉舟」比喻細微的東西可以匯成巨大力量;也比喻壞事雖小,積累下去會產生嚴重後果。
——————————————————————————————
破釜沉舟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公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和項羽率領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地區)展開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巨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巨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㈢ 五行舟是誰發明的,記載在哪本書里

五行記載,最早見於《尚書 洪範篇》。周武王向箕子詢問治國之道的時候,箕子對答說九種治國方略,其中第一就是五行,關於五行的原文是「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從這段話中就可以看到五行實際上是五種力量,不是五種物質,而且五行也有對應的味道,後人不斷發展五行學說,也就是形成了今天的五行學說。
不少學者認為五行應該源自《洛書》。不過最早有明確記載的就是孔子整理的《尚書》。鬼穀子此人很難考證,但是如果說孫臏和龐涓是他的弟子的話,這個人生活的時代應該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孔子生活的時代,是春秋末期。也就是說孔子應該比鬼穀子還要早一些,如此一來,這個理論應該就不是鬼穀子創立的。
不過《鬼穀子》一書陰符經中,論及了不少五行方面的知識,不過從成書年代來說,不是最早,但是在當時來說,對五行論述卻比較詳細。

㈣ 船是誰發明的它的起源歷史

舟船,是由原始的渡水浮具逐步演變而來的,具體的發明人目前尚未知道。人類的這一漫長歷史過程卻清楚地被記錄在古文獻中。《莊子•逍遙游》說:「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

我們從以上古文獻的記載中可以看到:「以匏濟水」、「始乘枰」、「變乘桴以造舟楫」,揭示的當是舟船最初發展的規律,即從「匏」到「桴」,再由「桴」到「舟」。任何事物的發展和演變,都要經歷漫長的過程。

(4)舟發明傳說擴展閱讀:

船的起源:在幾千年前,人們就發現過河困難的問題。若河淺和水流慢,人們就可以涉水渡河。但遇到河深和水流急的河流,人們就無法過河。後來,一些人發現抱著樹枝或粗的樹干,就可以浮渡過河。於是,人們就開始有意識地把樹枝捆成一紮,做成木筏。或把粗樹干挖空,使它成為獨木舟就可以過河了。這就是船的雛形。

1、古代槳船

在後來,人們開始在船上裝上許多船槳,以此來為船隻提供動力,使其不用隨波逐流,便於控制船隻,使船隻更安全。

2、古代遠洋帆船

隨著人們的科技發展和貪婪的慾望,使人們開始了遠洋探險。在技術上,探險家們所使用的帆船比以前的人力多槳船先進多了。它裝上了高大的桅桿,桅桿上掛著大面積的帆布,使它能盡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上的風能。這比起以前的船,速度更快,船身更大,更堅固,住在上面更舒適。它上面放置了大量的大炮,使它的攻擊力更強。

3、近代輪船

隨著人們步入工業時代,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英國人瓦特經過多年研究,廣泛吸取前人的經驗,製成了使用可靠的蒸汽機,並投入使用。那時有一位叫富爾頓的美國人,覺得用槳劃船會很累,而且效率不高,於是他就想用明輪來代替船槳。用蒸汽機驅動船隻。並於1870年在哈德遜河上成功地進行試航。這就是輪船的雛形。

1835年,英國人史密斯造了一艘裝有螺旋槳的船模型,引起了造船專家的注意。經研究發現,螺旋槳作為船的推進器比明輪力量大。於是裝明輪的輪船逐漸退出使用。但為了稱呼方便,裝螺旋槳的船還是叫輪船。

4、現代輪船

隨著人類的發展,現代的輪船已經不再用帆來輔助船航行,而且不再使用會嚴重污染環境而且效率低的蒸汽機,改用了柴油發動機。這是船的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現代的輪船不僅裝上了高效的柴油發動機,而且還裝上了雷達、聲納、無線電等先進設備,使船隻遠洋航行變得更加安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船

㈤ 天舟的起源

有一部分人將narudo翻譯為天舟,既西方傳說中的諾亞方舟。
在瑪雅預言里,2012年12月22日人類有一次大災難,地球人無一能倖免。人類為了生命和文明的延續,集結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打造了一艘堅不可摧的超級「航母」,有資格登上這艘大船的都是各個國家的首腦,來自全世界的高智商人才,各個領域的最高級別的專家,全球為數不多的真正的富豪,還有每個國家的「國花」。據說在打造這艘巨無霸時發生了分歧,結果精密的計算,地球上有兩個比較好的地點,一是阿爾卑斯山系,二是中國的西藏。後來考慮到海嘯的風險,還是將地點安置在中國的西藏,具體位置不詳。如果當時安置在阿爾卑斯的話,就命名為諾亞號,由於安置在中國,所以根據中國人的習慣,取名為天舟號
Narudo(那魯多)是目前人類已知的最早的文明,相傳在2億年前,地球曾經存在一段高度發達的文明:那魯多文明。時過境遷,由於不明原因,那魯多文明逐漸消失,後演化為東方的樓蘭文明以及西方的亞特蘭蒂斯和瑪雅文明。也有人猜測那魯多文明並非是地球文明,而來來自那魯多星球,傳言不一,目前已無可考證。
關於narudo文明有文字記載的相當稀少,所以基本上被人遺忘,但隨著最近幾期科學發現,這種文明逐漸被科學界重視,慢慢的一層層關於narudo文明的神秘面紗將被揭開。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瑪雅文明似乎是從天而降,在最為輝煌繁盛之時,瑪雅人一下子神奇地失蹤了,僅留下的三部瑪雅典籍和一些石碑、壁畫等,他們燦爛的文化也隨之成了啞謎。
二戰後,美國和蘇聯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甚至還使用了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即使如此,到目前為止,據說也僅僅算出其中的三分之一。
1966年,有人根據已認出的這些瑪雅文字,試譯了奎瑞瓜山頂上的一塊瑪雅石碑,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是,它竟是一部編年史。據透露,編年史中記有發生於九千萬年前,甚至四萬萬年前的事情。可是四萬萬年前,地球還處在中生代,根本沒有人類的痕跡。
瑪雅人測算的地球年為365.2422天,現代人測算為365.2425天,而如今最先進的測算儀器算出的地球年為365.2423天,也就是說他們的測算結果比我們更精確。他們測算的金星年為584天,與現代人的測算50年內誤差僅為7秒。
瑪雅人還保持著一種特殊的宗教紀年法,一年分為13個月,每月20天,稱為「佐爾金年」。因為這種年法不是以地球上所觀察到的任何一種天體的運行為依據的。所以有人認為,「佐爾金年」歷法是瑪雅人的祖先依據另一個至今我們尚不知道的星球制訂的。
數學方面,瑪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中國人早800年,比歐洲人早1000年,他們還創造了20進位計數法,數字演算可沿用到400萬年以後。這樣龐大的天文數字,只有在現代星際航行和測算星空距離時才用得上。而幾千年前的瑪雅人刀耕火種,用樹葉遮體,用可可豆作媒介以物換物,這樣的數字演算顯然遠遠超出了原始部落生活的實際需求,他們用得著嗎?
1952年6月5日,在墨西哥高原的瑪雅古城帕倫克一處神殿的廢墟里,發掘出了一塊刻有人物和花紋的石板。當時人們僅僅把這當作是瑪雅古代神話的雕刻。但到了六十年代,人們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後,那些參與過宇航研究的美國科學家們才恍然大悟:帕倫克那塊石板上雕刻的,原來是一幅宇航員駕駛著宇宙飛行器的圖畫!
雖然經過了圖案化的變形,但宇宙飛船的進氣口、排氣管、操縱桿、腳踏板、方向舵、天線、軟管,乃至儀表盤上方的六個字母——NARUDO都清晰可見。這幅圖畫的照片被送往美國航天中心時,那些宇航專家們無不驚嘆,一致認為它就是古代的宇航器。
這似乎令人難以置信,但卻是確鑿的事實。
於是,有些學者提出了一種大膽的看法:他們認為,在遙遠的古代,美洲熱帶叢林中可能來過一批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智能生命,他們走出飛船,教給了尚在原始時代的瑪雅人各種先進知識,然後又飄然而去。他們被瑪雅人認為是天神。
瑪雅文化中那些令人難以理解的高深知識,就是出於外星人的傳授。帕倫克石板上的雕刻,也是瑪雅人對外星宇航員的臨摹。外星人離去時,曾向瑪雅人許諾重返地球,但在瑪雅人的祭司預言天神返回的日子裡,這些外星人並未重新返回。於是這導致了瑪雅人對其宗教和祭司統治的信心喪失,進而引起了整個民族心理的崩潰,終於使人們一個個離開故鄉,各自走散。瑪雅文化就這樣消失了。
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古瑪雅石板上的NARUDO終於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其字元為古瑪雅象形文字,N代表祭壇,A代表金字塔,R代表風帆,U代表大船,D代表月亮,o代表永恆的太陽。
古瑪雅人信奉太陽神和月亮神,這段文字已經生動的詮釋出一幅畫面,日月懸掛於宇宙,一座雄偉的金字塔聳立於天地之間,祭台上燃燒著熊熊聖火,天空中一艘代表著幸運與永生的方舟揚起風帆正緩緩駛向我們所生存的世界,風帆之上閃爍著奪目的印記——NARUDO天舟。

㈥ 我們該如何看待發明傳說

我們勤勞的中華民族在歷史的長河裡一直都是在進步的。炎帝皇帝應該是當時很有才能,智商很高的人。所以他們才能當了領袖。而他們非常受人們的愛戴,所以他們的發明就會帶上一些神仙的色彩。

閱讀全文

與舟發明傳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