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用佛學解釋

創造用佛學解釋

發布時間:2021-08-29 13:43:30

1. 創覺在佛法中含義是什麼

無極 無為 至上 本初 法身 本地 般若 佛性

你說的是指這些第一義諦的代稱的 創覺 嗎?

2. 請教佛教 這個世界是如何製造的創世的技術細節是什麼眾生皆苦 創造一個苦海有何意義

佛陀對人類來龍去脈的驚世預言

1。人類的起源

《起世經》最後一品是《最勝品》,又稱《天地成品》,精彩的描述了人類的由來。
佛教認為,人類最初是從光音天來的。因他們一念貪心起,品嘗了地球上的「地肥」<1>,身體中地大的成分增加,因貪吃過甚,結果身體沉重得無法飛翔,只好在地球上居住下來,即成為人類的祖先。這就是佛教中關於人類的起源。
在《世紀經》中,佛陀首先說明光音天上的生命狀況:「諸比丘,世間轉已,如是成時,諸眾生等,多得生於光音天上,是諸眾生,生彼天時,身心歡愉,喜悅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乘空而行,得最勝色,年壽長遠,安樂而往。」
接著說明地球形成之後,空無一物,光音天人開始下凡到地球的狀況:「諸比丘,爾時世間轉壞已成,空無有物,諸梵宮中,未有眾生。光音天上,福業盡者,乃復下生梵宮殿中,不從胎生,忽然化出,此初梵天名娑訶波帝。」
娑訶波帝即為「世界主」,意為地球第一人,他不是從母胎降生,而是因緣聚合,變化而降生。爾後下凡到地球的光音天人更多了:「爾時,復有諸余眾生,福壽盡者,從光音天,捨身命已,安於此生,身形端正,喜悅住持,以為飲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騰空而行,身色最勝,即於其間,長久住持,彼諸眾生於是住時。無有男女。無有良賤。唯有此名。名曰眾生眾生也。」
這些降生地球的天人,身材高大,相貌端正,身體煥發出自然奪目的光明,不須吃食即能維持生命,其生命的能源來自自生的喜悅。因有神通力,他們不需要宇宙飛船就能自在飛行,並且壽命長久。這些從天而降的人,沒有男女性別的差異,也沒有種族、貴賤、貧富之分,人人平等,名為眾生。當時的社會,猶如後世所尋求、企盼的共產主義的大同世界。
不過,好景不長。不久,地球上長出「地肥」,從此改變了早期地球人的一切: 「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凝住,譬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停住水上,如是如是。復於後時,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停住,漸如鑽酪,成就生酥,有如是等形色相貌,其味甘美,猶如上蜜。」「爾時眾生其中忽有性貪嗜者,作如是念:我今亦可以指取此,試復嘗之,令我得知,此是何物?」
「時彼眾生作是念已,即以其指深齊一節,沾取地味,吮而嘗之,嘗已意喜。如是一沾一吮,乃至再三,即生貪者,次以手抄,漸漸手掬,後遂多掬,恣意食之。」「時彼眾生,如是抄掬,恣意食時,復有無量其餘諸人,見彼眾生如是食噉,亦即相學,競取而食。」「諸比丘,彼諸眾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自然漸漸澀惡,皮膚變厚,顏色暗濁,形貌致異,無復光明,亦更不能飛騰虛空,以地肥故,神通滅沒。」
以上引述描寫地球形成之初,尚無生物。最早的地球生命是從光音天下來的,當時他們有神通,可是當吃了地上的物質之後,便整個改變,神通消失,變成難看的原始地球人。天人本來具有的與神溝通的能力,後因食用地肥之故,此能力漸漸消失,成為不能飛騰虛空的上古原始地球人。
在《天地成品》最後,也就是《起世經》最後,佛陀用很大篇幅細說地球人演化的經過:「諸比丘,劫初眾生,食地味時,多所資益,久住於世。而彼諸人,若多食者,顏色即劣;若少食者,光明便勝。……地味便沒,續生地皮,色味具足…… 彼諸眾生,皆共聚集……食於地皮,亦久住世,多食色粗,少食形勝……地皮復沒,便生林蔓,形色成就,香味具足……割之汁流,猶如淳蜜……林蔓已沒,有粳米出,不耕不種,自然而生,無芒無檜,米粒清凈,香味具足。」
以上詳述地球表面的變化,以及地球人吃食的演化。但在吃了粳米之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地球人知「愛欲」。
這種與西方《聖經》中描述亞當、夏娃吃了蘋果之後,知男女之別一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彼時眾生,食是米已,身分即有脂髓皮肉筋骨濃血泉脈流皮,及男女根相貌彰顯,根相既生,染心即起,以有染故,數相視瞻,既數相看,遂生愛欲,以愛欲故,便於屏處,行非梵行不凈欲法(男女之欲)。」
這一段很詳細的點出食用粳米之前及之後的差異。在食粳米之前,甚至食地味之前,從光音天來的生命,可以飛翔在地球上空,那是上古人類仍具有超能力的時代,而且生命的能量場仍較高。之後地球人隨年代隨飲食而退化,到吃了粳米之後,進入了有男女之別的時代,身體更有了皮肉筋骨,退化到只能行走地面上。更麻煩的是,猶如夏娃與亞當受蛇的影響吃了「果」一樣,進食後,光音天人不僅有了男女不同的身體,並且有了男女情慾。他們彼此觀看後,便有人心生愛欲,並到屏靜無人處,行男女之欲。由此產生了人類的最大墮落。
但在當時而言,行男女之欲的僅是一部分人,而許多人由於天人的高尚清凈的習氣尚存,還不能接受這種墮落行為,不禁紛紛指責這些偷吃禁果的「先驅者」。這時行欲之人(男)心生慚愧,便得「波帝」之名。「波帝」是墮落之義,墮即成丈夫、夫主。
其後,同行欲者之婦人送飯食來,以共進食,而諸波帝(丈夫)以墮於諸惡法之故,羞惱不快,見彼婦人,即言:「汝有墮也!汝有墮也!」遂立名為『婆梨耶』。婆梨耶,乃「飯食」之意,即是「婦」之意。這時,人類第一次產生了「夫妻」稱謂。
如《起世經卷第十》雲:「諸余眾生,未行此者,見已告言:咄!汝眾生所作甚惡,雲何如此?時彼眾生,即生慚愧,墮在不善諸惡法中。便得如是波帝 (丈夫)名字。時彼眾生,以墮如是諸惡法故。同行欲者(行欲之女人)將飯食來,共餉遺之。語彼女言:汝有墮也!汝有墮也!因此,立名為婆梨耶(婦)。」
尚未行男女之欲的優秀人類,為阻止此類行為發生,決定將墮落男女驅趕出擊,被驅趕者開始試圖返回,但均被拒絕。後來,被驅趕者便乾脆建立了家庭,人類的婚姻家庭和私有制由此產生。
如同經雲:「先舊下生諸勝人等,見於世間夫妻事出,心生惡賤,左手捉取,右手推之,令離其處。時彼夫妻,或復二月,或復三月,去已還來。即以杖木土塊、瓦石而打擲之,作如是言:汝善隱藏!汝善隱藏!是故今者諸女嫁時,或擲諸花,或擲金銀衣服羅闍(羅闍梵語即是熬稻穀為花者)。作如是咒願之言:願汝新婦,安隱快樂。諸比丘:如是次第,往昔眾人,用之為惡,今時諸人亦如是作,用之為好。以是因緣,諸眾生等,於世法中,行於惡行。如是次第,乃至起作種種舍宅,為彼惡業,作覆藏故。」「時彼眾生,即生慚愧,墮在不善諸惡法中。」
此種退化可以視為上古人類的墮落。
這時光音天的天人由於福報、壽命享盡,紛紛投生於地球,所有殊勝神通,出生全無;並且由於入胎的緣故,生來就帶有了貪欲的習氣。這樣,人類不僅數量大增,而且貪愛染欲成了社會風氣。如經雲:「有餘眾生,福命業盡,從光音天,捨身來下,於母腹中,受胎生身,以此因緣,世人漸多,非法漸增。」
這時地球人愈來愈多,以前先民不用耕種,土地自然出生粳米,不用燒煮即可食用,並且隨采隨生。但由於夫妻家庭的出現,人心開始貪婪,不少人開始貯藏糧食,粳米便不再隨采隨生,而是必須耕種,才能漸次長大,成熟後方可收獲食用。人類必須付出較多的勞動才能生存下來。
如《起世經卷第十》雲:「諸舊勝人,先生世間,彼諸眾生染餘福力故,不須耕種而有粳米,自然出生。若有須者,日初分取,於日後分尋復還生。日後分取,日初還生,成熟無異。若未取者,依舊常在。後時眾生,福漸薄故。……於是稻穀便有分段,叢聚而生。」
2、四大部洲的男女婚戀
四大部洲的男女情愛狀況,如經雲:「南瞻部洲人、西牛貨洲人、東勝神洲人,悉有男女婚嫁之法。北俱盧洲人,無我我所,樹枯若垂,男女便合,無復婚嫁。」
佛經提到這四大洲人的壽命不同:「南瞻部洲人,壽命百年,中有夭逝。西牛貨洲人,壽命二百,亦有夭逝。東勝神洲人,壽命三百,亦有中夭。北俱盧洲人,定壽千年,無有夭殤。」
(1)、南贍部洲:我們人類的生活范圍屬南贍部洲(地球),南贍部洲又名閻浮提。
生活於此洲的人類雖然在生態環境、福報、壽命等方面,不及其它三洲;但我們人類所特具的「勇猛」、「憶念」、「梵行」三種特性,則優勝於其它三洲及諸天界。這也是為什麼佛陀降生於此世界(南贍部洲)的緣故。如《世記經》言:「閻浮提人有三事勝。何等為三: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
南瞻部洲(地球人類)的情愛婚姻如前已述故從略。
(2)、北俱盧洲(又名郁單曰):在男女交往上最為自由和開放,完全沒有家庭、私有制觀念;故不用結婚,男女交往後則各走各的路,甚至生育的兒女也不自己撫養,而是放置於十字街頭,由路人養育,生長成人後也歸於大眾,是名副其實的共產主義。
如經雲:「郁單曰人若於女人生染著,隨心所愛,回目觀視,彼女知情,即來隨逐,其人行至於樹下,所將之女,若是此人母姨姊妹親戚類者,樹枝如本, 不為下垂,其葉應時萎黃枯落,不相覆苫,不出華果,亦不為出床敷卧具。若非母姨姊妹等者,樹即低枝,垂條覆蔭,枝葉成郁,華果鮮榮,亦為彼人出百千種床敷卧具,便共相入於樹下,隨意所為,歡娛受樂。」
這是描述男女情愛狀況。當時可以隨心所愛,而樹枝會分辨有否有血緣、親族關系,若沒有親族關系,就低垂枝葉遮蔽外界視線,並鋪出床具來。其中也描述四大部洲的人類交合狀況、婚嫁之法,以及當時人生育、養育狀況:「若行欲時,二根相到(男女生殖器官相合),流出不凈。」「郁單曰人,住於母胎,唯經七日,至第八日,即便產生。其母產訖,隨所生子,若男若女,皆置於四衢道中,舍之而去。於彼道上,東南西北,行人往來,見此男女,心生憐念,為養育故,各以手指內其口中,於彼指端,自然流出上好甘乳,飲彼男女,令得全活。如是飲乳,經於七日,彼諸男女還自成就一類身,與彼舊人形量無異。」
北俱盧洲小孩生育七天後,即長大成人,但也不會回家。男女同類各聚一處,不置設家庭,也不蓄有私有財產。由業力福報相同,故人人皆健康長壽,沒有疾病,壽命千年後,無疾而終。死後也不用火化土葬,天空中自然有大鳥來將屍體叼走,不用擔心環境污染。能夠投生到此地的人,必須前生修十善行。
如經雲:「其兒長成與彼人等,男向男眾,女向女眾。彼人命終,不相哭泣,庄嚴死屍,置四衢道,舍之而去。有鳥名憂慰禪伽,接彼死屍置於他方。又其土人,大小便時,地即為開,便利訖已,地還自合。其土人民無所系戀,亦無畜積。壽命常定,死盡生天。彼人何故壽命常定?其人前世修十善行。身壞命終,生郁單曰,壽命千歲,不增不減。」
(3)、西牛貨洲人、東勝神洲人:都有男女婚嫁,與我們世界婚姻家庭大致相同,但生存環境、福報、壽命均優於地球人類。而略次於北俱盧洲。
3、人類的最終消亡
「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凡有生必有死,沒有恆久不變的事物,人類發展到一定時期,因慾望引發爭斗乃至戰爭,最後由盛而衰。
最初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壽命也長(活八萬四千歲),身量也高(八百四十丈高),福報也大,地面上都是七寶,沒有高低不平,飲食衣服卧具等都是自然而至,一點力不用費。後來因為人們的「分別」「執取」心重,漸漸由蜜酥妙味;而變為粗質的五穀雜糧。
按諸經論所說,人壽起初以八萬四千年為本位,過一百年減一歲,(人身量亦減短一寸)一千年減十歲,萬年減一百歲,如是次第往下減,將來減到人壽三十歲時,人身量剩二尺多高,到那時人類的道德倫理、因果觀念,喪失殆盡,福報享盡,連粗質的五穀雜糧也開始漸漸沒有了,五味也隱沒或變味了。普通應用物資、珍寶、好的房廊屋舍等,也漸漸破壞沒有了。只有以稊稗充飢,為食中第一;以發褐遮體,為衣中第一;以鐵為至寶,為庄嚴中第一。沒有好飲食,便相煎人皮朽骨為宴會。偶爾得到一粒麥谷等,如獲摩尼寶珠一樣,藏在箱子里,嚴加守護,恐人偷去。如是經七年七月七日大旱無雨,井河悉皆涸竭。由於飢荒緣故,把人們餓死百分之九十九,這時大家相共起了下品的厭離心,(想離苦得樂)這樣經一千年慢慢度過,由三十歲減至二十歲時,身形由三尺減至二尺高,把原來那一念下品的厭離心又失掉了。這時繼之而來的便是瘟疫災病,比現在非典型肺炎(沙斯)、霍亂症還厲害百倍。得病即死,亦無醫葯相救。
如是經七個月零七天,在上次飢饉劫中所剩下來的那一分人數,在這次瘟疫劫中,又死了99%。這時早已沒有國王,沒有文化,也沒有什麼軍政領袖。國土空廢,城鎮敗壞,只有一些小的村莊,灑灑落落的相去很遠。
災病劫過後,人們相共又生起一念中品的厭離心,(思離苦得樂的心比前增加)如是慢慢經過一千年,人壽減到十歲時,身形才一尺高,生下來五個月就結婚,十歲人為上壽。普通活七八歲的,五六歲的,三四歲的不等。到這時原來那一念中品厭離心又失掉了,惟有行十惡法者為人所敬。這時刀兵劫降臨,人心殘忍到極點!無論父母妻子,兄弟眷屬等,互有殺害心。因業力所感,隨便拿起一件什麼東西來,都成了殺人利器,所謂草木皆兵。這樣無論男女,如邪魔附體一般,以為自己不殺人,便被人所殺。於是見人必殺,逢人必砍,如是互殺互砍,經過七日七夜(是謂刀兵劫末)。在這時,也有心裡懷「慚愧」心的,不欲殺人,但又恐被人所殺,於是隱於山野。
經過上面所說的飢饉、瘟疫、刀兵、三種災劫之後,世界上所剩下的,統起來也不過一萬多人了。走起路來個月二十天遇不到一個人,原先隱在山野的那些人,因他尚有一念『慚愧』心,護法善神護持他,從山野出來之後,遇到人便相抱痛哭,互相親愛,視如親友。大家同起了上品厭離心,希望從此永遠離苦得樂。
這時大家的共同心思,都認為過去是由於不善心、殺心,致令親族人類殘殺殆盡;今後寧可共行善法,先離殺業,離殺業已,十歲生子,漸漸增至二十歲,身量也由一尺增至二尺。既知行善止殺可以得好報,增壽命,於是再進而離不與取的盜業,離邪淫業,離兩舌、惡口、妄言、綺語,離貪、嗔、痴、三毒,祛十惡 法,行十善法。這時人們的道德倫理,因果觀念,漸漸增長起來,壽命也由一百年增一歲,千年增十歲,以此類推。由十歲起,過一百年增一歲,身量增一寸,經過八百四十萬年,增到八萬四千歲為止,身量高八百四十丈。
這時地面平正,衣食豐足,七寶、五味、種種出現,人們也知道孝順父母,恭敬沙門(出家修行者)。從八萬四千歲,過一百年減一歲,減至八萬歲時,彌勒菩薩始出世,龍華三會說法,度釋迦佛滅後遺法種福之人,然後再化同緣。
釋迦牟尼佛是在人壽百歲時降世的,到現在已2533年了。到了佛法將滅盡時,佛為哀愍眾生,特留《無量壽經》多住世一百年,眾生有聽到此經,看到此經的,能至心稱念「阿彌陀佛」聖號的,皆可得度。過此百年,佛法滅盡,再也沒有佛經文字了。

3. 在佛學裡面人是佛祖創造出來的嗎

將水冷卻結成冰,這里的「冷卻」力就是水的業力。
小苗因為陽光空氣和水的滋養而長成參天大樹,這里的「陽光空氣和水」就是小樹苗的業力。

業力 形象點說,就是促成某事的一種 推動力。例如,某人因為 救了溺水兒童而得到三千元的嘉獎,從顯性上說,救人就是得到嘉獎的業力。從隱性上說,救人是一種善舉,這個善舉可以積聚宇宙間的正氣,正氣積聚得多了,形成正氣場,這個正氣場就是推動你將來 行好運 的業力。

反之,如果某人殺人被送進監獄,這樣的惡舉從隱性上形成一種負面氣場,就成為推動你將來 行厄運 的業力。 至於什麼時候「兌現」,就要看這個業力什麼時候積聚得足夠可以將之促成了。

只不過 人們一說到業力這個詞兒,就想到了三世因果和迷信,因為一種業力的兌現所需要的時間,並不是一定的。有的馬上兌現,有的可能要等上一年、一生、三生甚至無數劫。

地球上的人類,祖先來自於光音天,換句話說,咱們都是光音天人的後代。見《起世經》。

而宇宙中的一切生命,並不是誰創造出來的,而是從無始以來就存在的,而且沒有終點。這種存在是一個圓,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只不過,生命並不都是以「人」這種具有肉體外殼的形式來存在的。宇宙中最高級的生命(佛),是無形無相的,換個表述,他們可能只是個信息團、或者是能量團。但是這樣的信息團或能量團,因具有無限的信息(智慧)和無限的能量,所以可以任意變化,可以變化成任何有形的生命,如變化成人、動物等等。

女媧,我的理解:女媧娘娘是上古時候的「人」。只不過上古時候,人心純潔,氣場清明,不似如今渾濁不堪,所以上古的很多人具有點兒神奇之處,例如變化、飛行等等,也是可以理解的。變化飛行等等,是每一個生命本來具有的神通屬性,今天看來稀奇,其實並不稀奇。我們今人,只要去掉妄想心、分別心和執著心,一樣可以再次找回這樣的神通。

4. 佛是什麼,佛教是誰創造,目的是什麼

佛是覺悟,古印度喬喬達摩·悉達多王子目睹人世間的一切苦,想要找到解脫的辦法並拯救眾生,於是出家修道,最終覺悟,被稱為佛陀,號釋迦摩尼。釋迦牟尼佛發現時間一切其實是虛幻假象,也就是說,他發現了宇宙和人生的真相、真理,於是向大眾宣說,就是佛法,按佛法的指引,我們也能覺悟、解脫、自在。

5. 思維用佛學解釋是什麼意思

意識:意識是第六識,具有認識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識中有一識起作用,意識便同時俱起。

此外,意識對內外之境,不分有形無形,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有比知、推測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業,皆由意識而作。現在心理學上,研究到前六識為止。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還有第七、第八——末那識和阿賴耶識的存在。

7、末那識:末那是梵語manas的音譯。末那識是意識的根本,其本質是恆審思量。因為它是執取第八識(阿賴耶識)的見分或其種子為我,使意識生起自我意識,所以末那識又稱為「我識」。這基本上是一種我執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煩惱的根本。

這種我執的具體表現是,我的具體生命在過去現在未來所思想所經驗的東西,有其餘勢,以種子的形式,攝藏於第八識的阿賴耶識中。末那識在下意識層面執取這些種子,以之為我。實際上,這些種子都是無始來前滅後生、非常非斷的作用。《金剛經》中最重要的三句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此中本來無常,末那識以這樣虛妄的東西為我,因此生起貪、憎、痴、疑、慢等種種煩惱。

末那識屬於潛意識的范圍,它本身並不造作善惡之業,但因它執著自我,所以成為一切眾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末那識所執著的我是什麼呢?就是最後一個阿賴耶識。

8、阿賴耶識:阿賴耶是梵音,又稱為藏識,含能藏、所藏、執藏三義,是一切善惡種子寄託的所在。

6. 創造意思是什麼解釋

創造是什麼意思
基本解釋
[create]
創造是指將兩個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聯系起來,以達到某種目的行為。
詳細解釋
創造是指將兩個以上概念或事物按

7. 釋迦摩尼 為什麼要創造佛教

解脫眾生生老病死的痛苦

指引眾生回歸自性

8. 創造是什麼意思

意思: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論、做出新的成績或東西:創造性。創造新紀錄。專勞動人民是屬歷史的創造者。

創造

拼音:chuàng zào

出處:《青春的火焰》:「有人用水稻和高粱雜交,創造了平均每穗三百粒的記錄。」

朝代:近代

作者:秦牧

(8)創造用佛學解釋擴展閱讀:

創造的近義詞:建造、創辦、締造、創設

一、建造

建築;修建:建造房屋。建造花園。

引證解釋:冰心 《寄小讀者》十:「世界便是這樣的建造起來的!」

二、創辦

開始辦:創辦學校。創辦雜志。許多鄉鎮都創辦了農機修造廠。

引證解釋:巴金 《關於<海的夢>》:「不久施蟄存同志創辦《現代》月刊,托索非向我組稿。」

三、締造

創立;建立(多指偉大的事業):共同締造和平與繁榮的21世紀。

引證解釋:茅盾 《右第二章》二:「﹝ 李先生 ﹞想到他十年來艱苦締造的快樂家庭轉眼就要沉沒在殘酷的炮火中,忍不住也滴了兩點眼淚。」

四、創設

創辦:創設研究所。創造(條件):為技術攻關~有利的條件。

引證解釋:葉聖陶 《城中》:「一個學校的創設,雖然算不得一件大事,卻在這城裡多數人的心海里掀起了波浪了。」

9. 佛教 佛學核心問題(佛是哪個創造者創造的)

佛就是菩提。菩提就是如來,如來就是覺者即佛。覺如來者,千古只有一人曰「釋迦穆尼」,。
但你說的是誰創造的問題,我可以明確的回答你,除了那自有永有的造物主,沒有別的可以創造。因為世人眼裡的所謂發明創造不過是發現了神創造好的事物而已,就像一件堆滿東西的屋子,人摸到了某件東西,就以為自己發明了創造了。

閱讀全文

與創造用佛學解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