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湖南歷史上的有名人物
湖南歷史名人
蔡倫 (?-121)年
東漢造紙術發明家。湖南耒陽人。曾任中常侍、尚方令等職。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封龍亭侯。發明了用樹皮、麻頭、破布及舊漁網為原料造紙,於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後在民間推廣,人稱「蔡侯紙」。《後漢書.蔡倫傳》:「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
歐陽詢(557-641)年
唐書法家。湖南長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勃海縣男。工書法,學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勁險刻厲,於平正中見險絕。自成一體,人稱「歐體」。為唐初四大書家之一。碑刻有正書《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皇甫誕碑》,隸書《房彥謙碑》等。行書有《張翰》、《卜商》、《楚奠》等帖,編有《藝文類聚》。
周敦頤(1017-1073)年
北宋哲學家。湖南道縣人。曾任大理寺丞、國子博士。因築室廬山蓮花峰下小溪旁,室名「濂溪書堂」,後人遂稱為「濂溪先生」。他繼承《易傳》、《中庸》和道教思想,依託道士陳摶的《無極圖》,提出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論。他提出的太極、理、氣、性、命等,成為宋明理學的基本范疇。他本人成為理學創始人之一。著作有《太極圖說》、《通書》等。後人編為《周子全書》。
王夫之(1619-1692)年
明末清初思想家。湖南衡陽人。晚年居衡陽之石船山,人稱「船山先生」。明亡後,曾舉兵抗清,兵敗。後輾轉流亡,至順治14年(公元1657年)回衡陽隱居,潛心讀書著述,學術成就很大。對天文、歷法、數學、地理學都有研究,尤精於哲學、經學、史學、文學等。重要著作有《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四書大全說》、《張子正蒙注》、《思問錄內外篇》等。後人編有《船山遺書》。
曾國藩(1811-1872)年
清末大臣、湘軍首領。湖南湘鄉人。道光進士。曾任內閣學士、兩江總督等職。1853年為對抗太平天國,奉命在湖南辦團練,1月在長沙編練陸師,9月至衡陽創立水師,後稱為「湘軍」。兵員由將官招募,所募兵勇,需取保具結。這種「兵為將有」的格局,使「湘軍」具有強戰鬥力。曾國藩率湘軍與太平軍及捻軍作戰十餘年。1864年派曾國荃部攻陷天京(今南京)。與李鴻章、左宗棠創辦上海江南製造局、福建馬尾船政局等軍事工業。1870年查辦天津「教案」,殘民媚外,受到輿論譴責。有《曾文正公全集》。
齊白石(1864-1957)年
書畫家。篆刻家。湖南湘潭人。早年曾為木工。後習繪畫、詩文、書法、篆刻,以賣畫、刻印為生。60歲後畫風遽變,重視創作,融合了傳統寫意畫與民間繪畫的技法,形成獨特藝術風格。擅畫花鳥魚蝦,亦畫人物山水。論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篆刻單刀直下,蒼勁有力。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53年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曾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
譚嗣同(1865-1898)年
中國近代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湖南瀏陽人。早年為新疆巡撫幕賓。中日甲午戰後,憤中國積弱不振,在瀏陽倡立學社。後遍游北京、上海、南京,吸收新學知識。1897年協助湖南巡撫陳寶箴等設立財務學堂,籌辦內河輪船、開礦、修鐵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設南學會,辦《湘報》,宣傳維新救國之道。8月被征入京,任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與戊戌變法。9月政變遇害,為史稱「戊戌六君子」之一。有《譚嗣同全集》。
黃興(1874-1916)年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湖南長沙人。1902年被湖廣總督張之洞選派赴日留學,回國後和宋教仁等組織華興會,被推為會長。1904年策劃長沙起義,未成。次年在日本協助孫中山建立中國同盟會,任庶務長。1907年起先後參與或指揮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今友誼關)起義、雲南河口起義、廣州新軍起義、黃花崗起義等。武昌起義後,被推為革命軍總司令,在漢口、漢陽對清軍作戰。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1913年袁世凱妄圖復辟帝制,黃興任江蘇討袁總司令,失敗後流亡日本。1916年回上海後病逝。有《黃興集》。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譚嗣同
(1865-1898)
戊戍維新志士,著名維新思想家。湖南瀏陽人。字復生,號壯飛。1895年發起成立算學會。著《仁學》。1897後回湘創辦新政,設時務學堂。後倡設南學會,辦《湘報》,宣傳變法。1898年進京,任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與戊戌變法,後遇害。著作編為《譚嗣同全集》。
-------------------------------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唐才常
(1867-1900)
自立軍首領。湖南瀏陽人。字伯平,號紱丞,後改佛塵。1887-1898年在 長沙編輯《湘報》、《湘學報 》,參與創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戊戌政變後逃亡日本,旋迴國組織正氣會,籌建自立軍。後被捕,就義武昌紫陽湖畔。
熊希齡
(1870-1937)
近代維新派人物。湖南鳳凰人。字秉三。1897年任時務學堂提調,次年與譚嗣同等設延年會。戊戌維新後革職。民國初年,曾任北京政府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1928年後任中華紅十字會會長。今人輯有《熊希齡集》。
沈 藎
(1872-1903)
自立軍統領。湖南善化(今屬長沙)人。字愚溪。 1899年與唐才常東渡日本。謀劃起義。後回國建立自立軍第七軍,任右軍統領。1903年撰文揭露清政府簽訂《中俄密約》陰謀,震動留日學界,後在北京被捕,壯烈犧牲。
黃 興
(1874-1916)
辛亥革命領袖。湖南善化(今屬長沙)人。字克強。1903年與宋教仁等建立華興會,任會長。1905年與孫中山創建同盟會。武昌起義後任戰時總司令。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陸軍總長。1916年病逝於上海。有《黃興集》行世。
蔡 鍔
(1882-1916)
辛亥革命元勛,討袁護國軍首領。湖南邵陽人。原名艮寅,字松坡。1904年留日回國。1911年響應武昌起義,成立雲南軍政府,任都督。1915年發動護國軍起義,任第一軍總司令。後被任為四川都督。1916年病逝於日本。遺著有《蔡松坡先生集》
陳天華
(1875-1905)
反清蹈海烈士。湖南新化人。字星台,號思黃。早年留日。1904年與黃興等創立華興會。1905年加入同盟會,任《民報》編輯。同年在日本參加反日斗爭,留下絕命書,投海自盡。有《陳天華集》行世。
楊毓麟
(1872-1910)
反清蹈海烈士。湖南長沙人。字篤生,號敘壬,易名守仁。早年留日。回國參與自立軍起義。後參與創立湖南編譯社。1903年參與創立華興會。後在英留學。廣州起義失敗,投大西洋以身殉國
宋教仁
(1882-1913)
辛亥革命元勛。湖南桃源人。字逐初,號漁父。1904年與黃興等在長沙創立華興會。1905年後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民報》等刊物。1911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任法制院院長,8月同盟會改為國民黨,任代理理事長,1913年被刺於上海。
② 袁隆平的事跡簡介是什麼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於北平(今北京),漢族,江西省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在居住在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從1964年開始,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袁隆平的雜交稻研究,在中國國內是具有開創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雜交是由美國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1966年在IRRI,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跡稻IR8)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在中國國內是具有開創性的,不過並非世界首創,日本新城長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於生產。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計劃兩系雜交水稻專題的責任專家。1991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 袁隆平
問。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 從1971年至今,他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他先後發表論文60餘(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榮譽
他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並在2006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2010年4月,榮登「2010中國心靈富豪榜首富榜」。
③ 陸老大問你有什麼,話想對那位可敬的團長講。
年中國十大感動人物年中國十大感動
劉成章:65年來義務守護烈士墓
河北省淶源縣漕碾村,眾多平凡的中國小鄉村中的一個,村民劉成章一家65年來義務維修、守護著一座年犧牲在這里的72名八路軍烈士墓。
這里不是文物保護單位,這里不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沒有任何機構組織委派劉成章守護烈士墓,甚至這座烈士墓本身就是劉成章自己建的。只因為65年前與八路軍的情誼和目睹了72名戰士的遇難,劉成章就自然而然地肩負起了這個責任。每天揀來石塊壘砌墓地,到後來在烈士墓旁蓋居住日夜守護,劉成章做著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我們有為袁崇煥守墓三百多年的佘家,也有為八路軍守墓65年的劉成章,中華民族的義氣華章就在這些默默無聞、含辛茹苦的百姓中間。
趙華瓊:全國第一家民工院長
一座天天在賠錢的民營,一個自喻是最窮的「優秀民營企業家」,只因為趙華瓊開了一家民工。
在趙華瓊的里看病會比其他便宜50%以上,患者指名要貴的葯,趙華瓊會叫他便宜的葯,「一樣的化學成分,一樣會好,幾塊錢就解決掉了。」趙華瓊的葯價單上除了列出國家批準的零售價,還有每樣葯品的進價。她說:「克拉黴素8塊錢進來的,外面一直33塊,這是治胃病的葯,所有的不可能把進價寫在上面。」
部長曾就中國的衛生形勢作專題報告說,中國有些機構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為了追求收入而損害眾利益。問題始終是壓在中國肩上的一塊大石,而這塊大石卻讓趙華瓊這樣的普通小民在幫忙負載。
關於她的和理想,趙華瓊只有一句話:讓民工都能看得起病。
白芳禮:現代武訓
9月23日,曾用蹬三輪車所得資助貧困學生的白芳禮老人在天津去世,享年93歲。
白芳禮老人住在六樓,因為樓層太高曾摔傷了胳膊,「我也想換換,可現在價太高了」,但他卻用十幾年蹬三輪車積攢的近35萬元資助了近名貧困學生。
白芳禮老人得到「先進十佳」、「支教楷模」等一大堆榮譽稱,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景仰,而這些並不能讓我們的心情更輕松一些。教育不應該成為我們國家和民族拿來感動的傷痛,難道我們要依靠武訓式的方式來辦教育?
謝嘉城:功課換一元錢的早餐
廣東省從化神崗二中初三學生謝嘉城,11月12日把一張手寫的公告貼在教室里,希望通過幫同學功課,換取每日1塊錢的早餐。此前,他的生活是這樣的:在學校食堂打掃半個月衛生,換來半個月每天的中餐和晚餐;剩下的半個月,食堂每天只提供一頓免費伙食,謝嘉城只能和另外一個貧困生合吃一份飯。
可敬的是,這個15歲的孩子並沒有像一些貧困生那樣沉默下去,陷入性格疏離的境地,他反而鼓起了斗爭的勇氣——他需要比我們更多的勇氣才能站起來。記者問:假如很多人幫你,學費生活費完全不用發愁,你還會繼續同學功課嗎?謝嘉城說:這是兩個問題,別人的幫助是減輕父母的負擔,但我同學是我自立的問題,我會堅持下去。
李紹為:千里背屍行
同伴無錢醫治病死異鄉,李紹為懷揣95塊錢千里背屍返鄉。「人是我帶出來的,出了事我要把他帶回去」,「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他在外面死了,我們一定要把他帶回湖南去」,就這兩句話,李紹為義無反顧地扛著多斤重的屍體,從福建轉輾到廣州,只為讓同鄉屍骨還鄉。
網友評論:出來混,能攤上這么一個老大,值!李紹為質朴的責任感讓他做出了看來是驚世駭俗的舉動,但其他人的責任和道德又在哪裡?是什麼讓李紹為打工一個月只領到95塊錢,是什麼讓施工方不付款而坐視民工病死?禮失求諸野,基本的道德都隱藏在卑微的底層。
李學生:河南民工在溫州捨命救人
在溫州打工的河南籍民工李學生,面對呼嘯而來的列車,飛身救出一個穿越鐵道的男童,而當他去救另一個遭遇危險的女童時,被飛馳的火車迎面撞飛,獻出自己36歲的生命。當地媒體在報道李學生救人一事時,用得最多的一個字眼是:他感動了溫州。
河南民工用生命感動溫州、感動全國,我們的情感已經到了必須要付出生命才會被一個民工感動的程度?而在此之前,民工們一直都是被驅趕、被管制、被歧視和辱罵的卑微體。我們永遠不缺乏事後的嗟嘆和熱情援助,但何以不在平時哪怕多給民工一個笑臉呢?
李迎新:農村代課教師境遇的發言人
李迎新一年前到甘肅省渭源縣掛職鍛煉任縣委副書記,此前是西北師大宣傳部部長,曾從教,因著有《渭源縣代課教師狀況調研》而被關注。
與其說李迎新感動我們,不如說李迎新被代課老師們感動,不如說代課老師們感動了我們。這類不被社會所關注的弱勢體,生活在農村的最底層,20年來拿著每月40元的工資維持自己生活尚且困難卻還在傳承著我們民族的精神薪火。在他們那裡,師道尊嚴是那麼脆弱而同時又如此堅強。
一個月給多少工資就會覺得滿足?代課老師們說:三四百元。
張穎:個艾滋孤兒的媽媽
改變生活軌跡的往往是一些小事。曾經在安徽阜陽是赫赫有名的商人的張穎,因為一次和艾滋孤兒的接觸,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
如今,張穎收養了個艾滋孤兒,創建阜陽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為此張穎大部分生意都停掉了。「突然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自己也得了這種病,別人不理她了,學校也不讓她上學了。這個時候孩子的感受是很可怕的。」張穎就是這樣以一個初為人母的身份來關心這些孩子。這些艾滋病家庭的孩子,有些自己還患病,不僅要面對疾病的折磨,還有著社會歧視所造成的心理陰影,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張穎來幫助他們。
叢飛:無限制的愛心奉獻
深圳一位手,10年間幾乎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捐給了貧困地區的學生、孤兒和殘疾人,各種錢物總計近萬元幣,妻子因為他無限制的捐助而離婚,而年5月叢飛被確診為晚期胃癌,他卻連看病的錢都拿不出來。
叢飛在深圳沒有工作單位,唯一的「職務」是深圳義工聯藝術團團長,他每次演出都是這樣開場:「我叫叢飛,來自深圳,義工編碼是。」
王茜與麥興志:絕症夫妻八年相濡以沫
年7月,王茜確診身患皮肌炎,俗稱紅斑狼瘡姊妹病,患病幾率為百萬分之一,治癒率幾乎為零。年,麥興志與王茜結婚。從此,這兩位成都的普通開始了八年的相濡以沫。
生活往往比戲劇更有力。八年的相濡以沫,意味著20次住院、10次病危通知單,意味著日日夜夜照料一個全身多處潰爛的癱瘓病人的起居、,意味著從一樓到他們住的七樓,麥興志背著妻子走了八年,甚至意味著麥興志把王茜背上海拔多米的峨眉山金頂,意味著麥興志背著王茜去長城、故宮、。
記者問:你能不能感覺到有時候你妻子在你面前表現出來的快樂是裝出來的?麥興志說:很多時候強顏歡笑給我們看,避免我們傷心。那你也有裝出來給她看嗎?麥興志說:有。
就在這彼此的強作笑顏中,生命和愛情的力量蓬勃生長.
搏擊巨浪勇救人
魏青剛
頒獎詞: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為了一個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進三出,危險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選擇,因為這瞬間的動作,源於內心的品質,他從人中一躍而出,又悄然回到人中去,他是「俠之大者」。事跡:去年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島嶗山海岸邊觀看「麥莎」帶來的海潮。不料一個巨浪襲來,把岸邊的一個女青年捲入海中。此時,正在岸邊、從河南來青島做工的魏青剛沒有絲毫猶豫,縱身跳下兩米多高的防浪牆,向落水女青年游過去。一次、兩次、三次,魏青剛跟巨浪搏鬥了40分鍾。3天後,人們才知道英雄魏青剛的名字。
無聲世界創造美麗
邰麗華
頒獎詞:從不幸的谷底到藝術的巔峰,也許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絕美的舞蹈,於無聲處再現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間勾勒人性的高潔,一個樸素女子為我們呈現華麗的奇跡,心靈的震撼不需要語言,你在我們眼中是最美。事跡:年的春節晚會,一下子讓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了邰麗華以及她領銜的舞蹈《千手觀音》。在無聲的世界裡,邰麗華創造出一種特殊的美麗,給人們帶來純凈至美的藝術享受。
帶著妹妹上大學
洪戰輝
頒獎詞: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對另一個更弱小的孩子擔起了責任,就要撐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學會友善、勇敢和堅強,生活讓他過早地開始收獲,他由此從男孩開始變成了苦難打不倒的男子漢,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今天他看起來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從來是強者。事跡:
13歲單薄的肩膀擔起整個家庭的重擔,洪戰輝帶著妹妹走進大學校園的事跡,已經廣為傳頌。在頒獎典禮上,他動情地說:「有句話是我想送給大家的:苦難的經歷並不是我們博得別人同情的資本,奮斗才是最重要的。」
照亮苗鄉的月亮
李春燕
頒獎詞:她是大山裡最後的赤腳,提著籃子在田壟里行醫,一間四壁透風的竹樓,成了天下最溫暖的,一副瘦弱的肩膀,擔負起十里八鄉的健康,她是遷徙的候鳥,她是照亮苗鄉的月亮。事跡:5年前來到貴州東南部月亮山區的苗族村寨大塘村的李春燕在當地建起了第一個衛生室。但原來想靠行醫養活全家的她很快發現,現實情況完全不像她設想的那樣,很多來看病的人根本就付不起醫葯費。幾年下來,李春燕得到的只是一堆欠賬條。由於入不敷出,難以支撐,年年初李春燕夫婦准備外出打工。就在他們要走的頭一天晚上,許多村民靠米、雞蛋湊了多塊錢還給李春燕。看著一張張皺巴巴的一元、兩元錢,聽著「李你走了,我們可怎麼辦」的話語,李春燕又決定留了下來。
馬班郵路的鐵漢
王順友
頒獎詞:他朴實得像一塊石頭,一個人一匹馬,一段世界郵政史上的傳奇,他過灘涉水,越嶺翻山,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用20年的跋涉飛雪傳心,路的盡頭還有路,山的那邊還是山,近鄰尚得百里遠,世上最親郵遞員。事跡:孤獨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投遞員王順友的一種生活常態。每送一次郵件需要半個月,在這段時間里自己跟自己的聲打交道,跟身邊陪伴他的馬打交道,這種「孤獨」,是讓人尊敬的。
20年,每年至少天,在蒼涼孤寂的深山峽谷里躑躅獨行;20年,步行26萬公里,足可重走長征路21回,環繞地球6圈半;20年,沒延誤一個班期,沒丟失一封郵件,投遞准確率%。平凡的工作呈現出一種不平凡的偉大。
把時間獻給孩子
叢飛
頒獎詞:從看到失學兒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顧之前,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沒有絲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他曾經用舞台構築課堂,用聲點亮希望。今天他的喉也許不如往昔嘹亮,卻贏得了最飽含敬意的喝彩。事跡:12年前一次義演改變了叢飛的人生,從此他熱心公益事業,為社會公益演出多場,義工服務時間多小時,無私捐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達人,認養孤兒37人,捐助金額超過萬元。但叢飛的家儉朴得令人難以置信。去年,叢飛罹患胃癌晚期,而他卻把大家捐給他治病的錢拿出2萬元捎往貴州織金縣貧困山區。
昨晚8時,電視台一套節目播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頒獎典禮。魏青剛、叢飛、費俊龍、聶海勝、黃伯雲、李春燕、洪戰輝、陳健、邰麗華、楊業功、王順友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青藏鐵路建設者被授予特別獎。
37年堅守諾言
陳健
頒獎詞:一個生者對死者的承諾,只是良心的自我約束,但是他卻為此堅守37年,放棄了夢想、幸福和骨肉親情,淡去火紅的時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識的風范,無論在哪個年代,堅守承諾始終是支撐人性的基石,對人如此,對一個民族更是如此。事跡:年8月15日,20歲的上海知青金訓華為搶救國家財產英勇獻身。來到黑龍江遜克插隊的近名上海知青陸續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當年跟金訓華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陳健。
陳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沒有機會。一次生命的交換,讓他內心留下了永遠的歉疚:「有金訓華的犧牲才有我今天的活著。金訓華留在了遜克這片土地上,我一個活著的人為什麼不可以陪伴他呢?
30多年裡,無論刮風下雪,陳健每年要到金訓華墓地祭掃。他信守著當年戰友下葬時自己心底默默許下的一個諾言:一輩子留在此地,陪伴這位長眠黑土地、再也不能還鄉的戰友。
中人的旗幟
楊業功
頒獎詞:築就長纓銳旅,鍛造導彈雄師,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讀秒計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請纓提旅,已是鞠躬盡瘁,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他是中人一面不倒的旗幟。事跡:在夫人楊玉珍的回憶中,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員楊業功總是很忙,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外面工作,即使不出差,到下班總要打催他回家。而一家四口待在一起時間最長的,就是楊業功因病住院的8個月。生病期間,他練書法寫得最多的4個字是「銳旅雄師」;在彌留之際,出現在楊業功最後幻覺中的,依然是沙場點兵。
15年鑄成倚天劍
黃伯雲
頒獎詞:這個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著溫潤如玉的性格,淵博寬厚,抱定赤子之心。靜,能寒窗苦守,動,能點石成金,他是個值得尊敬的長者,艱難困苦,玉汝以成,三萬里回國路,二十年礪劍心,大哉黃伯雲!事跡:他花了15年,終於磨成了一柄倚天長劍———高性能炭/炭復合材料製成的大型民用飛機剎車片,使我國成為繼英、法、美之後第4個擁有制動材料生產技術的國家。去年他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結束了該獎項連續6年空缺的歷史。
英雄費俊龍、聶海勝
頒獎詞:誰能讓全世界1/5的心靈隨著他們的節奏跳動五天五夜,誰能從前所未有的高度鑒證中國實力的飛躍,他們出征蒼穹,畫出龍的軌跡,升空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億千河,他們是中國的黃金一代。事跡:「沒有哪一年會讓這么多的中國人那麼久地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們好像看到了兩雙黑眼睛。那黑眼睛裡帶著自豪、帶著笑意,好像在和我們對視,我們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牽連著我們的是什麼」。去年10月12日至17日,費俊龍、聶海勝完成了5天5夜小時的太空之旅,國人為之矚目。
④ 有哪些科學家執著的追求真理
執著追求真理的科學家有張伯生、屠呦呦、伽利略·伽利雷、斯蒂芬·威廉·霍金、左景伊等。
一、張伯生
張伯聲(1903.6.23-1994.4.4),又名遹駿,河南滎陽人,構造地質學家、大地構造學家、地質教育家。 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地質學界五大構造學派之一— "地殼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說"的創始人。1926年於清華學校畢業後,1928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系畢業獲得學士學位,1952年加入九三學社,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伯聲他多次對黃河流域進行地質考察,提出了「黃土線」及黃河河道發育和秦嶺水系成因等新觀點,在國內外第四紀地質界有重要影響。20世紀70年代中期,將鑲嵌構造學說發展為地殼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說。
二、屠呦呦
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葯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葯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三、伽利略·伽利雷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義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 。伽利略發明了擺針和溫度計,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四、斯蒂芬·威廉·霍金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五、左景伊
左景伊,湖南湘陰人,(1918年5月-2006年8月)。出生於長沙,是我國腐蝕與防護領域的著名科學家,曾任北京化工大學教授、浙江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科學院金屬腐蝕研究所開放實驗室(院外)學術委員;曾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副理事長,化工防腐蝕技術協會副理事長,全國防腐蝕工程標准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⑤ 聶榮臻是什麼元帥,賀龍是什麼元帥
賀龍(1896-1969)
賀龍
賀龍,原名賀文常,字雲卿,湖南桑植人。 1914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曾任縣討袁護國軍總指揮,湘西護國軍營長,靖國軍團長,四川警備旅旅長,混成旅旅長,建國川軍師長。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一師師長,第二十軍軍長。1927年8月參加領導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總指揮,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長,中共湘鄂西前敵委員會書記,紅二軍團總指揮兼紅二軍軍長,紅三軍軍長,紅二、六軍團總指揮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主席和湘鄂川黔軍區司令員,紅二方面軍總指揮。1935年率部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八路軍120師師長、120師軍政委員會書記,指揮曹家莊戰斗、陳庄戰斗等一系列戰斗,使日軍傷亡慘重。同時率部開辟晉西北抗日根據地。1939年任冀中軍政委員會書記、冀中區總指揮部總指揮。1940年任晉西北軍政委員會書記、晉西北軍政民聯合委員會主任委員,率部參加百團大戰。1942年到延安,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1945年當選為第七屆中共中央委員。抗戰勝利後,任晉綏軍區兼晉綏野戰軍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西北軍區司令員、西安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西南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任。1952年任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體委主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曾獲得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1956年當選為第八屆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1959年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軍委國防工業委員會主任。 賀龍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四人幫、林彪等人的迫害,不幸於1969年6月9日逝世,終年73歲
聶榮臻(1899-1992)
聶榮臻,1899年12月生,四川江津人。 1922年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19年10月赴法國勤工儉學。1924年到蘇聯學習。次年9月回國,任黃埔軍校秘書兼政治教官。1926年7月任中共廣東區黨委軍委特派員,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被派往上海,協助周恩來將工人糾察隊轉入秘密活動,同年5月任中共中央軍事部參謀長,並參加南昌起義、廣州起義,任十一軍黨代表。 聶榮臻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前敵軍委書記。1929年8月任中央軍委參謀長。1931年底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一軍團政委。1932年後任紅軍東路軍政委,參與指揮漳州戰役,率部參加第四、第五次反「圍剿」。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抗戰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副師長、政委,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書記、軍區司令員兼政委。1937年9月24日,與林彪率部進入平型關進行伏擊。25日,發現日寇第五師團一部從靈丘推進,迅速發起戰斗,將敵人分割包圍在十里長溝,在激戰一日後,殲滅敵軍1千多人,取得了平型關大捷。1939年,在太行山一帶與楊成武指揮黃土嶺戰斗,利用有利地形展開伏擊,大敗日軍第2混成旅團,擊斃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1940年率部參加百團大戰。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書記,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平津衛戍區司令員,北平市軍管會主任、市長,1949年出席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指揮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平津戰役。 建國後,歷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國防科委主任,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發明協會名譽會長,並在開國大典上檢閱軍隊。1966年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77年、1982年當選為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75年、1978年任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0年辭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職務)。是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七至十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92年5月在北京逝世,終年93歲。
⑥ 黃乃的介紹
黃乃(1917.1-2004.1.30),原名黃一寰,漢語盲文專家,世界語者。湖南長沙人,為中國民族革命先驅黃興之遺腹子。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八路軍總政治部敵工部研究室組長、新華通訊社國際部主任;建國後,歷任教育部盲聾啞教育處處長,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第一至三屆副主席、第四屆常委,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是第二至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49年3月雙目失明後,他潛心研究盲文。1952年提出《新盲字方案》,經教育部批准在全國推廣。黃乃是現行盲文的創制者、漢語雙拼盲文方案的發明人,因為有他,新中國幾代盲人的命運被改變了。
⑦ 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傑出人物故事並做一份手抄報
1、錢學森
錢學森是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航天之父,他最耀眼的成就是「兩彈一星」,獲得了國家頒發的「兩彈一星」 最高功勛榮譽獎章。「兩彈」是原子彈和氫彈,「一星」是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在當時十分艱苦的條件下,錢學森帶領中國人研製出來「兩彈一星」,使中國人民從此再也不怕國外敵對勢力的戰爭威脅,為祖國建設創造了安全條件。
2、華羅庚
當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時,華羅庚馬上回國,為此,他放棄了國外豪華的大洋房小轎車,放棄在美國的各種優厚待遇,一心只想回到當時還十分貧瘠的中國。回國後,他創建了數學研究所,取得了很多偉大的數學成就,被稱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實現了用自己的知識報效祖國。
3、林鳴
中國交建總工程師,自2010年12月起,擔任港珠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率領數千建設大軍奔赴珠江口,開始了攀登世界工程技術的創新之路。在他的帶領下打造的港珠澳大橋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中國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你要知道他默默無聞的付出的多少。
4、朱富英
遼寧艦最初的時候是從烏克蘭手裡買過來的,看上去就像一堆廢鐵。但是在朱富英的帶領下,中國科學家們開始對他改造,最終成功修復完成,實現了中國航母的零突破,這樣的功績不可謂不偉大。
5、於敏
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熱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後長期領導並參加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關鍵性的理論問題。從20世紀70年代起,在倡導、推動若干高科技項目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⑧ 長沙所有大學
截至2017,長沙長沙擁有普通高校51所,分別如下:
一、公辦本科大學
湖南大學、中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湖南農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中醫葯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商學院、長沙醫學院、長沙學院、湖南財政經濟學院、湖南警察學院、湖南女子學院、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二、民辦本科大學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湖南商學院北津學院、湖南師范大學樹達學院、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湖南中醫葯大學湘杏學院、長沙理工大學城南學院、長沙師范學院 、湖南信息學院、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三、專科大學
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科技職業學院、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體育職業學院、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保險職業學院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湖南網路工程職業學院、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長沙商貿旅遊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長沙環境保護學院、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長沙南方職業學院、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湖南都市職業學院、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湖南三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食品葯品職業學院、湖南勞動人事職業學院。
(8)湖南發明協會擴展閱讀
關於中南大學:
中南大學(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簡稱「中南」,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全國第一所為軍隊培養現役軍官指技合一碩士研究生的高校,中國百強企業最歡迎的十所大學之一。
中南大學於2000年由原中南工業大學、長沙鐵道學院、湖南醫科大學合並組建而成,最早可溯源至1903年創辦的湖南高等實業學堂和1914年創辦的湘雅醫學專門學校。
是一所以工學和醫學為特長,涵蓋理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哲學、教育學、歷史學、藝術學,輻射軍事學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⑨ 【關注非遺】湘綉:位列四大名綉之列 獨樹一幟
【背景介紹】
湘綉:它是湖南長沙一帶刺綉產品的總稱。湘綉是中國四大名綉之一,湘綉是起源於湖南的民間刺綉,吸取了蘇綉和粵綉的優點而發展起來。湘綉主要以純絲、硬緞、軟緞、透明紗和各種顏色的絲線、絨線綉制而成。其特點是:構圖嚴謹,色彩鮮明,各種針法富於表現力,通過豐富的色線和千變萬化的針法,使綉出的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具有特殊的藝術效果。在湘綉中,無論平綉、織綉、網綉、結綉、打子綉、剪絨綉、立體綉、雙面綉、亂針綉等等,都注重刻畫物象的外形和內質,即使一鱗一爪、一瓣一葉之微也一絲不苟。
「女兒說,母親,我給你開個博吧。一直認為寫博客是屬於像女兒這一代人的潮流,比起用綉針游刃有餘的在真絲緞面上的穿梭,拿鍵盤敲打字元簡直是要了我的命。說實在的,在湘綉藝術事業上摸爬了幾十年,非常希望通過這個網路平台認識更多圈內外的朋友,給喜歡刺綉藝術的朋友提供幫助,同時更好的傳播我們民族非常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國家級湘綉大師柳建新在博客上留下的一段話。為了探尋湘綉的魅力,走進這門大多數人「只知其表,不知其實」的民族藝術,記者走訪了柳建新的「湘女綉庄」。
湘綉:魔術般的藝術
湘綉近百年來被世人普遍認為是中國四大名綉之一,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深褐色菱紋信期綉」、「黃絹地長壽紋綉」等大量刺綉殘片證明湖南刺綉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湘綉在清代後期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刺綉體系。清末,湘綉藝人李儀徽首創摻針綉法;胡蓮仙於1898年在長沙市司門口開設了第一家湘綉「吳彩霞綉庄」,摻針綉法通過胡蓮仙傳教徒弟而得以推廣。摻針綉法能表現物像的濃淡陰陽、色階漸變、色調混合,再與極為精細的劈絲技術相結合,使文人繪畫的精神得以充分展現。清末民初,湘綉藝人廖家惠綉制《吳佩孚母親像》(現藏上海博物館);「奉安大典」中,孫中山先生靈柩覆蓋的是湘綉棺罩(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1933年長沙錦華麗綉庄刺綉的《羅斯福總統綉像》(現藏美國亞特蘭大市小白宮博物館),在美國芝加哥百年進步博覽會上展出,引起轟動,使湘綉揚名國外。這一時期,湘綉技藝均已達到相當高度。
解放後,在原有綉庄的基礎上,組建了國營紅星湘綉廠、湖南省湘綉廠、長沙市湘綉總廠(已改制)、長沙縣湘綉廠(已破產)、望城縣湘綉廠(已破產),鼎盛時期從業人員近10萬。同一時期,湘綉名老藝人余振輝發明和完善了鬅毛針法,使湘綉表現的獅、虎栩栩如生,成為中國四大名綉中獨有的著名針法。通過數代藝人的傳承、發展,湘綉技藝現已形成5大類72種完整的針法體系,為完美地表現文人繪畫和現代攝影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雙面全異綉使湘綉的表現形式和技藝水平達到了驚人的高度,國人譽為「超級綉品」,外國友人稱為「魔術般的藝術」。
改革開放以來,國務院先後授予的湘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有李凱雲、楊應修、黃粹峰、劉愛雲、周金秀五位。湘綉獅、虎等題材的作品現藏中國工藝美術館,成為國家級珍品(國寶)。湘綉藝人曾多次受國家委派,到國外表演,大量湘綉作品作為國家禮品饋贈國際機場和友人,傳播了中華文化,增進了國際友誼。1979年湖南省湘綉廠改為湖南省湘綉研究所,199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撥款780萬元建立了湖南省湘綉博物館。1986年成立長沙市沙坪湘綉廠(民營),2003年中外合資修建了湖南星沙湘綉城。2005年,我國「神六」太空之旅,搭載了湘綉作品;2005年10月,在江蘇省木櫝舉辦的「中國四大名綉展評」中,惟有湘綉《長壽鳥》獲一等獎;2005年11月,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在杭州舉辦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精品展」中,湘綉《安南綉像》獲得刺綉類惟一金獎。
柳建新:湘綉當以文化內涵來傳承
在采訪過程中,有熟知內情的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去街上走走,你會驚奇地發現林林總總的湘綉門店裡,陳列的產品大多都是雷同的產品。」談及行業的現狀,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湘綉項目傳承人的柳建新坦言,從上世紀中後期開始,從事湘綉行業的單位只剩下十幾家,而其中大部分只注重湘綉的商品價格而少有關注湘綉文化的傳承。「這樣的情況使得湘綉的社會地位越來越低,湘綉也在人們的心目中形成了價格低廉的產品印象。」
談及這里,柳建新給記者展示了前不久剛剛獲得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項「百花杯」金獎的作品《銀虎》。「事實上,湘綉大氣且不乏秀美的作風絕對在整個刺綉界能夠獨樹一幟,整個行業的現狀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湘綉界現今缺乏一種文化內涵。」據柳建新介紹,當時創作《銀虎》就花了一整年的時間,作品主要採取了湘綉獨創的鬅毛針法表現出虎毛蓬鬆剛勁與威猛之感,同時在粗獷的麻布面料上,運用濃淡粗細各色絲線層層加秀,有表裡、層次、聚散、深淺,使綉出的虎毛在看似只有黑白的簡單色調上顯得色彩斑斕,麻與絲形成強烈的質感對比,虎目怒目圓睜,咄咄逼人。「當時有人出價30萬想購其收藏,但是我拒絕了!我想這幅作品可以留給我的學生們學習,他們必須創作出更多有文化內涵的作品來強大湘綉的影響力!」
劉雅:海歸為圓母親的心願
古稀之年的柳建新本應和其他人一樣安享晚年,然而她不僅沒有放下手頭的針線,還把在英國攻讀國際商務管理碩士的女兒劉雅叫了回來。「眼前的工作室就是我和媽媽一起合辦的,她年紀大了,我願意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母親的心願結合在一起,將湘綉藝術發揚光大。」
劉雅表示,雖然近年來湘綉畫出了迷人的風景線,但湘綉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仍舊較低,從業人員結構失衡的情況普遍存在,湘綉的許多工藝技術傳承仍然面臨著後繼無人等難題。「這不僅需要有精妙的手工,還需要有獨特的創意,更需要有一股熱愛的意念。」然而,又有多少年輕人願意將自己的青春投身在漫漫的針線之間?劉雅告訴記者,事實上目前在她這從事湘綉研究和創作的「綉女」大多是從湘綉研究所退休後的中老年人。
據了解,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在很早前就已經開設了湘綉專業,每年都會培養出一批該專業的「科班」學子。「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湘綉專業人才匱乏的狀況,但是很多學生在畢業後真正從事了1-2年後,就選擇退出了,這還是歸結到了個人意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