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技術發展的靈魂是創新,它體現在那兩個方面
技術是否創新體現在:可以節約成本,以及提高產品質量。以期達到利潤最大化,有利於企業長期發展。
2. 專利說明書在促進技術創新方面可以引發哪些思考
促進發明者公布自己的創新成果,是專利制度的第二項重大作用。各國專利法都規定專,創新者要獲得一屬定時間的專利壟斷權,就必須讓其創新成果公之於眾,使得全社會都可以盡早地了解其創新。通過專利制度,社會以賦予創新者暫時壟斷為代價,換取其公布創新成果而帶來的社會收益。如果沒有專利制度,創新者就不願意公布其成果,而是以技術秘密的形態加以保持,社會其他人員就不得不進行重復的研究,浪費了社會資源,並且其創新成果很可能會隨著創新者的死亡而失傳。從這個角度來說,一方面,專利制度因為賦予創新者壟斷權而限制了新技術的使用,另一方面,它又通過讓創新者公布其發明創造而傳播了新技術,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它,使用它。這當然也就為以後的創新提供了更多的可知技術准備
3. 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包括哪些方面
產品來創新、工藝創新、源裝備創新、觀念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等。
企業創新最關鍵的在於是否擁有創新型的人才,企業領導人是否能識別和用好創新型人才。因為企業創新結果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創新型人才努力的程度,創新投入的成本與最終結果之間的投入產出比,也主要取決於創新型人才的創造性發揮的程度。
(3)在技術創造性方面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將創新成果形成商品,推向市場,並取得超額利潤,是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新技術的壽命周期越來越短、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的今天,快字當頭,捷足先登尤為重要。
為提高技術創新的成功率,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條件,圍繞和立足於市場需求,進行准確的產品定位,然後確定企業技術創新的主攻方向和具體內容。圍繞產品快速進行技術引進、技術改造、產品開發生產和快速更新,從而不斷保持產品在技術上的優勢和穩定的市場佔有率。
4. 科技創新包括哪些基本方面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於各種方法、元素、路徑、環境等等),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創新包括工作方法創新、學習創新、教育創新、科技創新·.....等等,科技創新只是眾多創新中的一種,科技創新通常包括產品創新和工藝方法等技術創新。
進行科技創新,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科技創新思維要講求縝密性和前瞻性,還要藉助於一些科學的思維模式。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創新思維模式,可以使我們找准研究的方向,在面對科研難題時設法尋求解決之道,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取得科學研究的優異成果。科技創新的思維方式,包括類比式、聯想式、跨越式等思維模式。
類比式思維是通過比較而進行的思維,常常是把較為陌生的事物與較為熟悉的事物加以類比,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應該指出,類比作為一種推理方法,提供的只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通過類比得到的推論必須經過實踐的驗證,才能加以認可。盡管如此,類比式思維提供的"可能性"為解決問題拓展了思路,依然是彌足珍貴的。類比式思維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思維模式。譬如,聲音和光線都是直線傳播,都有反射、折射和干擾現象等,而聲音呈波動狀態,由此可得出推論:光也呈波動狀態。
聯想式思維,是不同事物的表象之間存在的某種關聯引發了人們的想像,進而產生的思維活動。聯想式思維在科技創新中有重要作用。譬如從變色龍到偽裝服的研發思路。研究者從變色龍能夠適應環境色彩變化而改變身體顏色的特性中得到啟示,研發出了用於軍隊的偽裝服。這是聯想式思維的一個成功範例。
5. 關於專利的創造性
第四章創造性
1.引言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因此,申請專利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具備創造性是授予其專利權的必要條件之一。本章僅對發明的創造性審查作了規定。
2.發明創造性的概念發明的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2.1現有技術
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所述的現有技術,是指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五款和本部分第三章第2.1節所定義的現有技術。
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中所述的,在申請日以前由任何單位或個人向專利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的內容,不屬於現有技術,因此,在評價發明創造性時不予考慮。
2.2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是指對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非顯而易見的。如果發明是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僅僅通過合乎邏輯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試驗可以得到的,則該發明是顯而易見的,也就不具備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2.3顯著的進步
發明有顯著的進步,是指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產生有益的技術效果。例如,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或者為解決某一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不同構思的技術方案,或者代表某種新的技術發展趨勢。
2.4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
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應當基於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的知識和能力進行評價。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也可稱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是指一種假設的「人」,假定他知曉申請日或者優先權日之前發明所屬技術領域所有的普通技術知識,能夠獲知該領域中所有的現有技術,並且具有應用該日期之前常規實驗手段的能力,但他不具有創造能力。如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能夠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其他技術領域尋找技術手段,他也應具有從該其他技術領域中獲知該申請日或優先權日之前的相關現有技術、普通技術知識和常規實驗手段的能力。
設定這一概念的目的,在於統一審查標准,盡量避免審查員主觀因素的影響。
3.發明創造性的審查
一件發明專利申請是否具備創造性,只有在該發明具備新穎性的條件下才予以考慮。
3.1審查原則
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審查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應當審查發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同時還應當審查發明是否具有顯著的進步。
在評價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時,審查員不僅要考慮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身,而且還要考慮發明所屬技術領域、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將發明作為一個整體看待。
與新穎性「單獨對比」 的審查原則(參見本部分第三章第3.1節) 不同,審查創造性時,將一份或者多份現有技術中的不同的技術內容組合在一起對要求保護的發明進行評價。
如果一項獨立權利要求具備創造性,則不再審查該獨立權利要求的從屬權利要求的創造性。
3.2審查基準
評價發明有無創造性,應當以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為基準。為有助於正確掌握該基準,下面分別給出突出的實質性特點的一般性判斷方法和顯著的進步的判斷標准。
3.2.1突出的實質性特點的判斷
判斷發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就是要判斷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否顯而易見。
如果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顯而易見的,則不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反之,如果對比的結果表明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非顯而易見的,則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3.2.1.1判斷方法
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否顯而易見,通常可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1)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
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是指現有技術中與要求保護的發明最密切相關的一個技術方案,它是判斷發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的基礎。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例如可以是,與要求保護的發明技術領域相同,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效果或者用途最接近和/或公開了發明的技術特徵最多的現有技術,或者雖然與要求保護的發明技術領域不同,但能夠實現發明的功能,並且公開發明的技術特徵最多的現有技術。
應當注意的是,在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時,應首先考慮技術領域相同或相近的現有技術。
(2)確定發明的區別特徵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在審查中應當客觀分析並確定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此,首先應當分析要求保護的發明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相比有哪些區別特徵,然後根據該區別特徵所能達到的技術效果確定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指為獲得更好的技術效果而需對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進行改進的技術任務。
審查過程中,由於審查員所認定的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可能不同於申請人在說明書中所描述的現有技術,因此,基於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重新確定的該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可能不同於說明書中所描述的技術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根據審查員所認定的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重新確定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可能要依據每項發明的具體情況而定。作為一個原則,發明的任何技術效果都可以作為重新確定技術問題的基礎,只要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從該申請說明書中所記載的內容能夠得知該技術效果即可。
(3)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
在該步驟中,要從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出發,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判斷過程中,要確定的是現有技術整體上是否存在某種技術啟示,即現有技術中是否給出將上述區別特徵應用到該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以解決其存在的技術問題(即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的啟示,這種啟示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面對所述技術問題時,有動機改進該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並獲得要求保護的發明。如果現有技術存在這種技術啟示,則發明是顯而易見的,不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下述情況,通常認為現有技術中存在上述技術啟示:
(i)所述區別特徵為公知常識,例如,本領域中解決該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的慣用手段,或教科書或者工具書等中披露的解決該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
(1)如果新的用途僅僅是使用了已知材料的已知的性質,則該用途發明不具備創造性果、功能及用途的變化是可預料到的,則發明不具備創造性
6. 技術創新表現在哪些方面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說,我國的技術創新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具有規模雄厚的產業優勢。我國已形成世界上最完整的製造業體系,連續8年位列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有220種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位。
二是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需求潛力國,市場需求已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二位,近兩年將成為最大的需求市場。我國中等收入人群已達4億人,多層次需求趨勢進一步顯現。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7. 科技創新包括哪些基本方面
1.採用一種新產品
2.一種新的生產方法
3.開辟一個新的市場
4.掠取或者控制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一種新供應來源
5.實現任何一種工業的新組織
總體來說,創新可以分類別來講的,局部還是整體,消極防禦型還是積極攻擊型的,自發創新和組織創新。目標,技術,制度,組織機構結構方面的創新。
8. 技術創新包括哪些方面其貢獻是什麼
技術創新包括開發新技術,或者將已有的技術進行應用創新。貢獻:技術創新是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科學是技術之源,技術是產業之源,技術創新建立在科學道理的發現基礎之上,而產業創新主要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之上。技術的創新可能帶來但未必帶來產品的創新,產品的創新可能需要但未必需要技術的創新。
技術創新具有過程的特徵,往往表現得更加內在。技術創新可能並不帶來產品的改變,而僅僅帶來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例如改善生產工藝、優化作業過程從而減少資源消費、能源消耗、人工耗費或者提高作業速度。
(8)在技術創造性方面擴展閱讀:
採取技術創新戰略的企業:
1、對新產品、新行業非常敏感,並且反映強烈。因為他們認為新產品、新行業能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企業應該抓住這些機會。
2、注重應用開發,注重模仿。在競爭對手開發出新產品以後,由於跟進的需要,他們會馬上進行模仿,以不放過可能的市場機會。而且,新的市場機會到來時,企業需要馬上進入,所以他們的技術創新更側重於離可商品化產品最近的應用開發,而不是注重基礎。
3、注重引進,不注意企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因為新技術不斷涌現,新產品不斷被開發、新的行業也不斷向這些企業招手,企業剛剛培育的研發力量面對新的研發需求束手無策,企業為了抓住市場機會,又會不斷去企業之外挖掘滿足條件的研發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