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歷史可分為哪幾個階段
我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歷史可分為探索、發展、成熟三個階段。
探索:
1958年內地第一輛自製轎車誕生。
新中國剛一成立就決定發展自己的汽車工業。1950年,毛主席訪問蘇聯期間,中蘇雙方商定,由蘇聯援助中國建設第一個載重汽車廠。1953年,第一汽車製造廠在長春破土動工,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建設自己的汽車廠。1956年7月13日,在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被毛主席命名為「解放」牌首批12輛汽車試製成功。這12輛解放牌汽車的下線,結束了中國不能批量製造汽車的歷史。
1958年5月5日,中國第一輛自己製造的轎車——「東風」在一汽誕生,從而開啟我國民族轎車工業的新篇章。6月,北京第一汽車廠附件廠試製成功井岡山牌轎車。8月,一汽又設計試製成功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9月上海汽車配件廠試製成功第一輛鳳凰牌轎車。新中國自力更生製造出的轎車填補了中國工業的空白。
發展:
1985年內地第一家合資廠出現。
1985年,內地第一個轎車合資企業上海大眾成立,標志著中國的現代化轎車工業的開端。當時規定,中德雙方投資比例分別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0%,德國大眾汽車集團40%、大眾汽車投資有限公司10%。
隨後,廣州標致汽車公司成立。此外,我國還引進了夏利、奧迪等車型。上世紀90年代中前期,中外合作以及技術引進進一步深入,兩個新建的合資企業一汽大眾和神龍富康起點都比較高,富康引進的是上世紀90年代的車型,一汽引進了先進的20氣閥發動機製造技術,並向德國出口這種發動機部件。全國主要引進車型的國產化率達到80%以上,質量也顯著提高,而車價大幅度下降,轎車開始迅速進入百姓家。1998年,我國轎車產量達到43萬輛,大約占汽車總產量的40%,汽車產業結構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⑵ 現代汽車的發展可分為哪些階段
現代汽車公司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67~1970年的創業期。它和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合作,引進福特技術生產「哥蒂拉」牌小汽車,並在1970年建成年產2.6萬輛生產能力的蔚山廠。
第二階段是1970~1975年的消化吸收期。這段時間,現代公司花巨資,在公司內進行消化吸收福特技術。1974年投資1億美元建設年產5.6萬輛的新廠,1975年,該廠建成,小汽車國產化率達到100%。
第三階段是1975年以後開始走向世界。1976年,自己設計生產的福尼牌小轎車下線,現代公司走向成熟。20世紀80年代,現代公司壟斷了韓國市場。
2004年,現代起亞汽車集團總銷量339.5萬輛,躋身世界七大汽車製造商之列。
⑶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大致可以分成哪三個階段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 : 中國汽車工業1953年延生到1978年改
革開放前
第二個階段:1978年到20世紀末.
第三個階段:進入2 1世紀以後. 中國汽車工業在中國加入WTO後.
進入了另一個市場規模、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全面融
入世界汽車工業體
⑷ 汽車的發展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汽車發展史——早期 (1):汽車發展史 早期蒸汽車的黃金年代(一) 18世紀末在歐美各國,出現了一個研究和製造蒸汽汽車的熱潮,各種途的蒸汽汽車相繼問世。汽車的車身和其它機構也在迅速改進。到了19世紀期,出現了一個蒸汽汽車的全盛時期。 1801年,理查德·特雷威蒂克製造了英國最早的蒸汽汽車。兩年後,代又製成了形狀類似公共馬車的蒸汽汽車。這輛公共汽車能乘坐8個人,創造了在平路上時速為9.6km/h,坡道上時速為6.4km/h的世界紀錄。 (2):早期蒸汽車的黃金年代(一) 1828年,哈恩格克製成了比嘉內的汽車性能更好的蒸汽公共汽車,並開始了公共運輸事業的企業化。他的車可以乘載22名乘客,時速32km/h,營運後很受歡迎。1834年,發展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共汽車運輸公司--"蘇格蘭蒸汽汽車公司"。 (3):汽車發展史 早期蒸汽車的黃金年代(二) 1805年,美國人艾文思首次製造了裝蒸汽發動機的水陸兩用汽車。這種水陸兩用汽車是費城港當局為了疏通費城港,委託艾文思負責製造的,原來打算是製造疏浚船,不料船製成以後,因發列作業場地不在海岸邊,於是不得不考慮將這艘蒸汽船運送到有港口的地方。艾文思在船底裝上了四個車輪,用船上的蒸汽發動機驅動。這樣便把船運到了港。因此疏浚船成了水陸兩用車。它也成為現代水陸兩用汽車的鼻祖。 (4):汽車發展史 早期蒸汽車的衰落 在蒸汽車的最初發展時期,它們的設計都很簡單,就是把一個蒸汽機裝上底架和輪了。為了達到一定的輸出功率,就要有個盡可能大的鍋爐;為了達到一定的行程,又要備有充足的水和煤;車身重了,就要求有一副結實的底架和堅固的車輪。就這樣,惡性循環,車越來越笨重,操縱越來越困難。 所以,這些大型蒸汽車僅適用於定班的往返行駛,路線固定,沿途又有煤、水供應。即便如此,仍有許多不可避免的缺陷,如制動困難,車太重,車輪窄,慣性大,轉向不靈敏。有時候明知要減速轉彎就是慢不下來,轉不過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車撞上障礙物,要麼就是制動太狠,輪軸斷裂。更可怕的是,爐壓過高,一時難以控制,經常發生鍋爐爆炸事件。 (5):汽車發展史 早期蒸汽車的再度興旺與最後沒落 19世紀末葉,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歐美各國政府深感馬車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於是又開始大力倡導動力機車。在此號召下,各國的蒸汽一事業如久旱逢甘露一般再次迅速發展起來。 法國人阿美德·珀列·配爾於1872年製造了一輛四輪蒸汽長途公共汽車,這輛車裝有兩台V型蒸汽發動機,它還具備有近似於現代汽車的變速器和轉向盤。 1883年,法國人提翁·浦東合組汽車公司,製造三輪蒸汽車。從此蒸汽車由單個試制進入了工業生產階段。 在載客汽車發展的同時,載貨蒸汽車也發展起來。載貨汽車要求牽引力大,能夠爬坡。早期的蒸汽貨車的典型式樣是發動機在前,後輪驅動,並有寬敞的車槽。 (6):汽車發展史上的四座里程碑 第一輛汽油發動機汽車 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研製成一輛裝有0.85馬力汽油機的三輪車。德國另一位工程師哥德利布·戴姆勒也同時研製出一輛用1.1馬力汽油發動機作動力的四輪汽車。 第一輛量產的汽車 1908年,汽車史上第一輛在生產線上大量裝配的四輪汽車福特T型車在美國誕生。福特T型車一改以往汽車馬車型的造型,加上功能配置上的創新和改進,使它成為當時城市最佳的個人交通工具,上市第一年就賣出1.9萬輛。1920年,T型車從裝配線退役時,總共生產了1500萬輛。 第一輛劃時代汽車 大眾甲殼蟲成功是眾所周知的:它打破了福特T型汽車的產量紀錄。目前,大眾汽車公司又推出新甲殼蟲,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它的優點是結實耐用,不講究豪華,而且價格大眾化。 第一輛微型汽車 (7):幾大汽車公司的發展史 福 特 汽 車 公 司 福特汽車公司是世界十大汽車工業公司之一。它是一個以生產汽車為主,業務范圍涉及電子、航空、鋼鐵和軍工等領域的綜合性跨國壟斷工業集團。它於1901年成立於美國的底特律,目前公司總部設在美國密執安州的迪爾伯恩市,擁有職工總數達37萬人。公司下設工程研綤⒅行摹⑸杓撇俊⒊瞪磧胱氨覆懇約案髦腫庸盡9鏡牟凡坑址治摯戲植亢透L胤植浚謁熘牧摯洗舐健⒘摯銑鞘瀉透L贗猓褂懈髦紙緯怠⑴艹怠⒋罌統島透饜塗ǔ怠? 公司創始人福特一世是農家子弟,他被稱為現代汽車的創始人。他設計了福特T型車,並在流水線上裝配,每10秒鍾就可以生產一輛汽車,使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在20年中創造了1500萬輛的生產記錄,同時使福特公司在1911~1927年間一度成為世界頭號汽車公司、福特T型車的生產歷史,被稱為世界汽車工業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創舉。 老福特曾兩次創辦汽車公司都歸於失敗。第三次他聘請了專家,為他預測市場並提出廉價車的設想,建立了分布廣泛的銷售系統。享有「機械化天才」美譽的設計師為他設計了生產流水線。這些工作的完成,才使他的T型車源源不斷地融匯到市場中去。當他獲得決定性成功,登上「汽車大王」的寶座後,他辭退了這些功臣,開始個人獨裁和家族壟斷。當時公司里五百多高級職員中,沒有一個受過高等教育。財務混亂到繼續為死了的職工發工資的程度。結果使通用汽車公司後來居上。在公司危難之際,受過高等教育的福特二世走馬上任,並帶來一批智囊人物。公司經營狀況逐漸好轉。但家族的惡習使福特二世重蹈復轍。他剛愎自用,斷然解僱為之創造數億美元利潤的汽車英才雅柯卡,震驚朝野。 1980年至1982年短短兩年,公司虧損已達30億美元。瀕臨倒閉。在再度危難之際,福特二世以擁有公司40%的股份光榮退休了。幾十年的歷史證明,財產所有權和經營權在一定條件下是應該分開的。新領導上任後,改革了管理體制,調動了工人參與管理的積極性,為公司的振興採取了一系列措施。1989年營業額達969億美元。穩穩地坐住了美國汽車業的第二把交椅 (8):通 用 汽 車 公 司 汽車公司標志,圖中「GM」是通用汽車公司.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的簡稱,取自前兩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 通用汽車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公司,年工業總產值達1000 多億美元。其標志GM取自英文通用汽車兩詞的第一個字母。它是由威廉杜蘭特於1908年9月在別克汽車公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成立於美國的汽車城底特律。現總部仍設在底特律。除生產銷售汽車外,還涉足航空航天、電子通訊、工業自動化和金融等領域。從汽車產罧矗霉菊濟攔擋康囊話胱笥遙〗緯翟蛘?0%左右。 通用汽車公司在美國最大五百家企業中居首位,在世界最大工業企業中位居第二。它在美國及世界各地雇員達80蛉耍植莢謔瀾縞?0個國家和地區,通用家族每年的汽車總產量達900萬輛。 通用汽車公司在美國本土共有六個轎車分部,分別為別克分部、奧茲莫比部、卡迪拉克部、雪佛萊部、旁蒂克部及GMC部,另外在世界各地還有不少分公司,其中通用歐洲公司最大,歐寶和弗克斯豪爾兩家的汽車年產量已過百萬。不久前,通用又收購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跑車研究生產部門英國的蓮花汽車工程公司,使通用汽車家族再添實力。 通用汽車公司是美國最早實行股份制和專家集團管理的特大型企業之一。通用汽車公司生產的汽車,典型地表現了美國汽車豪華、寬大、內部舒適、速度快、儲備功率大等特點。而且通用汽車公司尤其重視質量和新技術的採用。因而通用汽車公司的產品始終在用戶心目中享有盛譽。 (9):奔 馳 汽 車 公 司 Mercedes-Benz 三叉星象徵著征服陸、海、空的願望。此標志是戴姆勒公司和賓士公司合並後產生的。戴姆勒公司原商標是三個尖的星,而賓士公司的商標是二重圓中存「賓士」(BENZ)字樣,兩者合並後戴姆勒—賓士公司的商標為單圓中的一顆三叉星。 賓士汽車公司是世界上資格最老的廠家,以生產高質量、高性能的豪華汽車聞名於世。也是世界十大汽車公司之一。德國按銷售額排為第一大汽車公司,按銷售量則位居第二。它創立於1926年,創始人是被世人譽為「汽車之父」的卡爾·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 賓士汽車公司的前身是1886年成立的賓士汽車廠和戴姆勒汽車廠。1926年兩廠合並為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簡稱賓士汽車公司最初還被分為所謂的曼海姆版和斯圖加特版,到了1936年產品統一命名為梅賽德斯-賓士汽車。1945年,賓士公司開始生產卡車,1946年又重新恢復了轎車生產,逐漸恢復了世界主要高檔轎車生產廠商的地位。1989年,為了便於管理,公司改組成為戴姆勒-賓士工業集團,其汽車部改稱為梅賽德斯-賓士汽車公司。 賓士公司總部設在德國斯圖加特,雇員總數為18.5萬人。年產汽車60萬輛。賓士汽車公司經營風格始終如一,不追求汽車產量的擴大,而只追求生產出高質量、高性能和高級別汽車產品。在世界十大汽車公司中,賓士公司產量最小,不足100萬輛,但它的利潤和銷售額卻名列前五名。賓士的最低級別汽車售價也在1.5萬美元以上,而豪華汽車則在10萬美元以上,中間車型也在4萬美元左右。除了高檔豪華轎車外,賓士公司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客車和重型載重汽車的生產廠家。賓士的載重汽車和專用汽車、大客車品種繁多。僅載重汽車就有l10多種基本型。賓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車生產廠家,其全輪驅動3850AS載重汽車最大功率可達368千瓦,拖載能力達220噸。1984年賓士公司投放市場的6.5噸至l1噸新型載重汽車,採用空氣制動、伺服轉向器和電子防剎車抱死裝置等新技術,使各大載重汽車公司為之震動。
⑸ 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主要分為哪幾個階段
(1)創建階段(1953年~1978年)中國汽車工業從1953年誕生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汽車產品從無到有,初步奠定了汽車工業發展的基礎。
(2)成長階段(1979年~20世紀末)1979年到20世紀末,我國汽車工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車工業體系。汽車工業企業逐步擺脫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存在的嚴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縛。這一階段是我國汽車工業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轉型期,摸索了對外合作、合資的經驗,自主品牌汽車也進入了世界汽車市場,我國汽車工業上了一個新台階。
(3)全面發展階段(21世紀以後)21世紀中國加入WTO後,我國汽車工業的市場規模、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車工業體系。目前,我國的汽車產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一。未來我國汽車工業會形成自己特色的工業體系,同時與世界汽車主要發展國家進行合作,設計與生產更多造型奇特、性能卓越的汽車。如無人駕駛的「智能」汽車、水陸空三用汽車、飛碟汽車、潛艇式汽車等,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出行便利與生活需求。
⑹ 汽車生產的發展經過了哪四個階段,各有何特點
汽車工業的成長經歷了漫長的萌芽和發育時期,汽車的誕生在歐洲,但是,以大規模生產為標志的汽車工業的形成是在美國,以後又擴展到歐洲、日本直至世界.
1.流水線生產方式——福特T型車製造的神話
對於汽車工業的形成,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yd)做出了突出貢獻.福特首先提出並實現了「讓汽車成為廣大群眾的需要」.福特於1883年開始從事汽車製造業,他製造第一輛汽油車,結構簡單而使用,最高時速可達32km/h.1903年,福特(Ford)汽車公司誕生.福特汽車公司積極研製結構簡單、實用、性能完善而售價低廉的普及型轎車.1908年10月,福特汽車公司正式投產T型汽車,該車發動機排量為2.89L、18KW(25馬力)、四缸、四沖程.福特汽車公司1913年創建世界上第一條汽車裝配生產流水線,並實行了工業大生產管理方式,實現了產品系列化和零件標准化.1914年,福特汽車公司年產量達到30萬輛,1926年達到200萬輛.而每輛汽車售價由首批的850美元下降到1923年的265美元.到1929年T型車停產時,總共生產了1500萬輛.福特T型車使汽車在美國得到了普及,讓汽車進入了普通的美國家庭.福特生產T型車的經驗不僅為美國,甚至為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福特汽車公司被譽為「汽車現代化的先驅」.
美國汽車工業的形成和發展與當時美國在資本、國民收入、石油資源、市場等各方面都存在優於歐洲的具體條件有關,而且美國政府十分重視國民交通工具的現代化,有意識地引導人們購買汽車.巨大的國內市場造成了美國汽車工業的大發展,出現了一大批諸如後來聞名世界的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克萊斯勒汽車公司(Chrysler),最多是美國曾有181家汽車廠.到了1927年,經過殘酷的市場競爭僅存留了44家,其中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巨頭公司的銷售量佔美國汽車總銷售量的90%以上.這一時期在汽車大規模生產的組織模式上,出現了以福特公司為代表的全能的生產模式,以及以通用汽車公司為代表的通過專業化協作,由一些汽車製造企業聯合起來,建立集中管理和銷售體系的生產模式.以後的事實表明,後者優於前者,並為世界上許多企業所仿效.那時,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歐洲剛剛形成的汽車工業幾乎停產了5年,這使得美國成為第一個以汽車工業為支柱產業的國家,美國汽車工業的突飛猛進,也使美國首先進入了現代化.
2.以歐洲為重心的汽車工業發展的時期
1930年後,歐洲各國為了保護本國名族工業,開始對美國汽車進口提高了
關稅,特別是對汽車零部件進口加以重稅,迫使美國在歐洲各國的汽車總裝廠改造成汽車製造廠,由此也促進了歐洲各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歐洲各國還利用本國的技術優勢,以多品種和輕便普及型新產品與美國汽車進行競爭.例如,義大利的菲亞特轎車、德國大眾的甲殼蟲普及型轎車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汽車工業均為軍事目的服務,生產坦克、裝甲車等軍用裝備和物質.戰後,隨著經濟復甦與政府的支持,歐洲汽車工業開始大發展.特別是原聯邦德國在戰後僅用了5年時間,就使汽車產量達到30萬輛,超過其戰前的最高水平.1960年,德國汽車年產量已達205.5萬輛,超過了英國,成為當時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汽車製造國.原聯邦德國汽車高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將轎車迅速普及到國內勞動階層.以國內市場為基礎,同時擴大國際市場,如大眾汽車公司的甲殼蟲普及型轎車對德國轎車的普及起到了關鍵作用.1970年後,西歐共同體的汽車製造公司還紛紛到美國去投資建廠,明顯地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和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到歐洲投資建廠的格局.
歐洲汽車工業的大發展使世界汽車工業的重心逐漸由美國移到歐洲.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西歐各國的汽車產量僅為北美的11.5%;而到戰後的1950年,這一數字提高到16%;而到1970年,北美僅生產749.1萬輛汽車,而歐洲各國卻超過北美產量的38.5%,達到1037.8萬輛.許多歐洲汽車生產廠家,如德國大眾、賓士、寶馬,法國雷諾、標致、雪鐵龍,義大利菲亞特,瑞典沃爾沃等,均以聞名遐邇.歐洲汽車工業的特點,既有美國式的大規模生產的特徵,又有歐洲式多品種高技術的趨勢.
在這一時期汽車工業保持了大規模生產的特點,世界汽車保有量激增,汽車工業發展的中心由美國轉移到歐洲.汽車技術的高科技含量增加,汽車品種進一步增多.汽車工業界對於汽車造成的安全問題、污染問題,在政府的督促和支持下制定了許多對策,並使汽車在結構、性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3.精益的生產方式——日本汽車工業的騰飛日本汽車工業在20世紀50年
代形成完整體系,20世紀60年代是突飛猛進的時期.1960年,正當美國與歐洲的汽車工業激烈競爭的時期,日本推行了終身僱傭制及全面質量管理(TQC),促進了勞動者與管理者之間的相互信任,提高了人員素質,調動了積極因素,使工業發展出現了飛躍.特別是汽車工業,出現了有名的豐田生產方式,從而在生產組織管理上出現了突破,生產出高質量、低消耗、廉價精巧的汽車並暢銷全世界.1961年,日本汽車產量超過義大利躍居世界第五位;1965年,超過法國居第四位;1966年,超過英國升為第三位;1968年追上德國居世界第二位.
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使日本認識到包括能源在內的資源短缺是日本的致命弱點,於是,日本政府不斷強化汽車法規.1978年修改的排放及雜訊法規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標准,從而迫使日本汽車工業放棄了向大功率、高車速、豪華大型車輛發展的意圖,形成了經濟、實用的日本汽車的風格.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對國外進口汽車進行了嚴格限制,並鼓勵各公司積極引進美國的汽車技術,從而保護了日本的名族汽車工業.
日本人對世界汽車工業的最大貢獻就是開創了精益生產方式.這種精益生產方式就是用精益求精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來控制和管理汽車的設計開發、工程技術、采購、製造、儲運、銷售和售後服務的每一個環節,從而達到以最小的投入創造出最大的價值的目的.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以及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都市經過精心籌劃和計算的.日本人這一創舉具有劃時代意義.像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創造的豐田生產方式,日產汽車公司出現的活動板生產方式,五十鈴公司採取的流通生產法等生產方式的目的都是為了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浪費,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加快資金周轉,使產品更具競爭力.日本的這種先進生產方式目前已被各國所仿效.
日本汽車工業在20世紀70年代引進電子技術,並廣泛用於汽車設計、試制、試驗、製造及產品等各個領域.目前,日本汽車產品的開發周期普遍比歐美國家短.日本民用轎車的電子化程度和各種自動設施也遠遠高於歐美國家.
1980年,日本汽車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大關,達到1104萬輛,一舉擊敗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到1987年,日本汽車的年總產量佔世界年總產量的26.6%,而美國和西歐四國各分別佔23.7%和24.8%.此時,世界汽車工業的重心已轉移到日本.
當前,盡管世界汽車市場日趨飽和,但日本汽車仍以其優越的性能、合理的價格、可靠的質量、完善的電子設施、低排放、低油耗和多樣化的品種不斷擴大世界汽車市場的佔有率.
4.韓國汽車工業異軍突起
20世紀80年代,韓國汽車工業利用學習、消化國外生產技術和實現主要技
術的國產化,使其汽車工業得到了飛速發展.美國從1900-1950年,利用了50年才成為世界之強,日本從1950-1980年,利用30年成為汽車大國,韓國從1980-1997年,僅用了17年便成為廉價車之王,韓國也一躍成為世界汽車生產大國.
韓國最早從事汽車生產的公司是起亞汽車公司.起亞汽車公司始建於1944年12月,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政治局勢動盪,公司長期處於不景氣的狀態.韓國汽車公司的真正起步是在20世紀60年代初,各汽車廠商以組裝進口零部件生產整車的方式開始試制汽車,直到1970年,韓國的汽車年產量僅為2.8萬輛.20世紀70年代初,韓國人均國民收入約為300多美元,較好的經濟狀況提供了生產汽車的良好環境.1973年,現代韓國政府實行汽車國產化政策,各汽車公司開始大規模引進國外生產技術.1973年,現代汽車公司引進日本三菱公司發動機、傳動系和底盤技術,1975年便開始自己開發生產汽車,並大量向非洲出口.大宇汽車公司於1972年與美國通用汽車合資,1990年第一輛自主設計的名為王子的國產車推出,並在市場上取得成功.
汽車的國產化政策使韓國的汽車工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1985年,韓國的汽車年產量為37萬輛,1986年達到60萬輛,1989年年產量為113萬輛,1990年年產量達到132萬輛.在隨後的5年時間里,年均增長率基本保持在15%左右,1995年達254萬輛.
隨著汽車國產化的實現,韓國政府又實施出口導向戰略,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韓國汽車開始大量出口.1984年6月,美國通用公司入股50%的韓國大宇公司,將其從歐寶公司引進的轎車通過通用公司進入美國市場.1985年,現代公司在美國組建了240家經營店.1986年,由義大利著名設計師設計造型的優越牌轎車開始進入美國市場,適逢日元升值,優越牌轎車比同級日本車便宜大約1000美元,因而大獲全勝,當年就銷售出16萬輛.1988年,韓國起亞公司生產的馬自達212型轎車,通過福特公司在美國的銷售渠道進行銷售.1988年,韓國在美國共銷售了50萬輛汽車,佔美國市場的4%.
1994年,韓國汽車的年出口量達到73.8萬輛,而1995年則為110萬輛,增長48.6%,從而在世界汽車出口國中排名第6.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韓國汽車業在西歐、美洲、東歐、中亞、亞洲和大洋洲均建立了生產基地,實現生產本地化,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海外生產體系和全球營銷網路.1996年,韓國汽車總產量達到281.3萬輛.
⑺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 : 中國汽車工業1953年延生到1978年改
革開放前
第二個階段:1978年到20世紀末.
第三個階段:進入2 1世紀以後. 中國汽車工業在中國加入WTO後.
進入了另一個市場規模、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全面融
入世界汽車工業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