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上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上

發布時間:2021-08-29 01:23:40

❶ 張衡是怎樣發明地動儀的

漢章帝在位的時期,東漢的政治比較穩定。到漢章帝一死,繼承皇位的漢和帝才十歲,竇太後臨朝執政,讓他的哥哥竇憲掌握了朝政大權,東漢王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在這個時期,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張衡。

張衡是南陽人。十七歲那年,他離開家鄉,先後到了長安和洛陽,在太學里用功讀書。當時洛陽和長安都是很繁華的城市,城裡的王公貴族過的是驕奢淫逸的生活。張衡對這些都看不慣。他寫了兩篇文學作品《西京賦》和《東京賦》(西京就是長安,東京就是洛陽),諷刺這種現象。據說他為了寫這兩篇作品,經過深思熟慮,反復修改,前後一共花了十年工夫,可見他研究學問的精神是很認真嚴肅的。

但是張衡的特長還不是文學,他特別愛好數學和天文研究。朝廷聽說張衡是個有學問的人,召他到京里做官,先是在宮里做郎中,後來,擔任了太史令,叫他負責觀察天文。這個工作正好符合他研究的興趣。

經過他的觀察研究,他斷定地球是圓的,月亮是借太陽的照射才反射出光來。他還認為天好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好像雞蛋黃,在天的中間。這種學說雖然不完全精確,但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能說出這種科學的見解來,不能不使後來的天文學家欽佩。

不光是這樣,張衡還用銅製造了一種測量天文的儀器,叫做「渾天儀」。上面刻著日月星辰等天文的現象。他設法利用水力來轉動這種儀器。據說什麼星從東方升起來,什麼星向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渾天儀上看得清清楚楚。

那個時期,經常發生地震。有時候一年一次,也有一年兩次。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就影響到好幾十個郡,城牆、房屋發生倒坍,還死傷了許多人畜。

當時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徵兆,有的還趁機宣傳迷信、欺騙人民。

但是,張衡卻不信神,不信邪,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經過細心的考察和試驗,發明了一個測報地震的儀器,叫做「地動儀」。

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形狀有點像一個酒壇,四圍刻鑄著八條龍,龍頭向八個方向伸著。每條龍的嘴裡含了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面,蹲了一個銅制的蛤蟆,對准龍嘴張著嘴。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銅球掉在蛤蟆的嘴裡,發出響亮的聲音,就給人發出地震的警報。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張衡的地動儀正對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按照張衡的設計,這就是報告西部發生了地震。

可是,那一天洛陽一點也沒有地震的跡象,也沒有聽說附近有哪兒發生了地震。因此,大夥兒議論紛紛,都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甚至有人說他有意造謠生事。

過了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一千多里的金城、隴西一帶發生了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夥兒這才信服。

可是在那個時候,朝廷掌權的全是宦官或是外戚,像張衡這樣有才能的人不但不被重用,反而被打擊排擠。張衡做侍中的時候,因為與皇帝接近,宦官怕張衡在皇帝面前揭他們的短,就在皇帝面前講張衡很多壞話。他被調出了京城,到河間去當國相。

張衡在他六十一歲那年病死。他在我國科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業績。

❷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發明於( ) A.東漢 B.唐朝 C.

:A

❸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什麼樣的

這架地震儀是用精銅鑄成,直徑8尺,形狀像個大酒壇,壇頂上有個突出的蓋子,可以打開,壇下部雕刻著山龜鳥獸的花紋。壇內部有一個中樞機械「都柱」——一根上粗下細的柱子。柱子緊挨著8道機關,和8道機關相連接的是儀器外圍鑲著的8條頭朝下的龍,8條龍的龍頭分別對准東、東北、北、西北、西、西南、南、東南8個方向。每個龍頭的嘴裡都銜著一個銅球。對准龍嘴蹲著8個銅蛤蟆,昂著頭,張著嘴,像期待著什麼。

如果什麼地方發生了地震,儀器中間的立柱就倒向震區所在的方向,隨即觸動那個方向的機關,連接在那個機關上的龍頭就張開嘴巴,吐出銅球,銅球即掉進蛤蟆的嘴裡,並發出「哐啷」的響聲,給管理人員報信,告知震源的方向。

張衡研製的這台地動儀,相當靈敏、准確。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動儀正西方向的龍嘴突然張開,銅球准確無誤地落到了蛤蟆嘴裡,管理人員隨即報告「西方發生地震」。但當時住在洛陽的人絲毫沒有感覺到,人們開始表示懷疑。但是沒過幾天,便有人從隴西趕來報告,說那裡發生地震。經核對,時間正是龍頭吐球之時,人們這才信服了地動儀,贊嘆它的靈敏,千里之外發生地震,居然能感之如此准確!說明這台地動儀的精密程度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上最早的測定地震方法的儀器,比歐洲利用水銀溢流記錄地震的儀器早1700多年。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也是人類歷史上用科學方法觀測地震的開始,它揭開了地震科學的新紀元。

❹ 張衡的地動儀 發明故事

張衡觀天察地

張衡是東漢時候傑出的科學家。他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

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里乘涼。他坐在一張竹床上,仰著頭,獃獃地看著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起就像燙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張衡很興奮又問:「那麼,它是怎樣移動的呢?」

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線上,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一直睡不著,多次起來看北斗。夜深人靜,當他看到那閃爍而明亮的北斗星時,果然倒掛著,他感到多麼高興啊!他想:這北斗為什麼會這樣轉來轉去,是什麼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於是,他帶著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後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眾,把張衡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歷法的事情。

為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秘,年輕的張衡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裡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觀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製造出一種儀器,能夠上觀天,下察地,預報自然界將要發生的情況,這對人們預防災害,揭穿那些荒誕的迷信鬼話,該是多麼好啊!

於是,張衡把從書本中和觀察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開始了試制「觀天察地」儀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寫成一本書,叫做《靈憲》。在這本書里,他告訴人們:天是球型的,像個雞蛋,天就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黃,就叫做「渾天說」。

接著,張衡根據這種「渾天說」的理論,開始設計、製造儀器了。不知經過多少個風雨晨昏,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渾天儀誕生了。這個大銅球很像今天的地球儀,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動,它轉動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可以准確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張衡說:「天上的星星,能見的共有二千五百顆,但我們經常能看到的卻只有一百二十顆。」

後來,張衡經過努力鑽研,又發明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預報地震的儀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也是鋼鑄造的,形狀像個酒壇子,四周鑄著八條龍,每條龍口裡含著一個小銅球。只要哪一條龍口中的銅球吐了出來,就預示著那個方向發生地震了。測試非常靈驗,沒有一次不準。

張衡在科學上的創造發明是偉大的,這是由於他從小就愛科學,勤奮地學習鑽研和不懈地觀察實驗,而且能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通過自己刻苦研究、創造才獲得的。

❺ 張衡發明地動儀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令河南南陽)人,家境貧寒,幼年便立定了發憤讀書的志向。張衡最感興趣的是研究機械、天文、歷法、數學等自然科學。他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製造一種儀器,常常可以一連幾天不間斷地工作,直到成功為止。
張衡做了太史令以後,為了工作上的需要,製造了一個叫做渾象的儀器。渾象是一種天文儀器,是觀測星象、確定節氣和了解其他天文現象用的。張衡的渾象是古代比較精確的天文儀器。接著,張衡又發明了觀測地震用的地動儀。東漢時,我國經常不斷地發生地震。那時人們不懂科學知識,以為地震是鬼神發怒了在顯靈。張衡是個科學家,不迷信鬼神,他認為地震是一種自然災害,人們應當研究地震的規律,地動儀就是為了充分掌握地震的情報而發明的。
地動儀製造成功以後,放在京城洛陽一間觀測地震的屋子裡。有一天,西北方的龍頭突然張嘴吐出銅球,掉到了蟾蜍嘴裡,說明西北方向發生了地震。可是當時住在洛陽的人並沒有感覺到發生地震。這樣,人們就懷疑起來了,都說張衡的發明靠不住,地動儀這東西不準確。過了幾天,隴西地方(令甘肅)派人趕到京城洛陽來報告,說幾天以前他們那裡發生了地震。雙方一查對日期,正好就是地動儀上龍頭吐出銅球的那一天。人們這才相信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准確可靠的。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記錄地震的儀器,歐洲在公元1880年才製造出類似的儀器,比張衡晚了1700多年。

❻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不是世界第一台

張衡,他發明了地動儀。
除了渾天儀外,張衡在世界科學史上另一個不朽的創造發明——地動儀,就是在他第二次擔任太史令期間研製成功的。發明於公元132年(陽嘉元年)的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台測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儀器。地動儀的發明,在人類同地震作

❼ 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

1、故事內容
張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發明就是「地動儀」了。那個時期,經常發生地震。有時候一年好幾次。發生一次大地震,就會給老百姓和國家帶來很多的傷害。
當時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徵兆,認為是鬼神造成的。張衡卻不信神邪,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經過細心的考察和試驗,發明了一個能測出地震的儀器,叫做"地動儀"。
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形狀像一個酒壇,四圍鑄著八條龍,龍頭伸向八個方向。每條龍的嘴裡含著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面,蹲了一隻張著大嘴的蛤蟆。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銅球掉在蛤蟆的嘴裡,發出響亮的聲音,就告訴人們那邊發生地震啦。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動儀正對著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這是報告西部發生了地震呀。可是,那天洛陽一點地震的跡象也沒有,更沒有聽說附近有什麼發生了地震。於是,朝庭上下都議論紛紛,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過了沒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一千多里的金城、隴西一帶發生了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夥兒這才真正的信服了。
2、人物簡介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 ,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3、人物成就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木聖(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建設有張衡博物館。

❽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對世界上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時間是寶貴的財富。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少而不學,老而無識。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太陽落山了,人才感到陽光的可貴。

記得少年騎竹馬,轉身便是白頭翁。

有錢難買少年時,失落光陰無處尋。

節約時間就是延長壽命。

守財奴說金錢是命根,勤奮者看時間是生命。

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

你和時間開玩笑,它卻對你很認真。

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

把握一個今天,勝似兩個明天。

清晨不起早,誤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學,誤一生的事。

等時間的人,就是浪費時間的人。

最珍貴的財富是時間,最大的浪費是虛度流年。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

揮霍金錢是敗壞物,虛度年華是敗壞人。

誰把一生的光陰虛度,便是拋下黃金未買一物。

珍寶丟失了還可以找到,時間丟失了永遠找不到。

懶人嘴裡明天多。

一日無二晨,時過不再臨。

❾ 張衡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叫什麼

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候風地動儀。

與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