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美國奧斯卡推出創造技術

美國奧斯卡推出創造技術

發布時間:2021-08-29 01:01:05

❶ 奧斯卡的來歷

奧斯卡的來歷:
1927年5月,美國電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萊塢發起組織一個「非贏利組織」,定名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它的宗旨是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的進步。學院決定對優秀電影工作者的顯著成就給予表彰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31年後「學院獎」逐漸被其通俗叫法「奧斯卡金像獎」所代替,現在其正式名稱已鮮為人知。
「奧斯卡金像獎」(The Oscars;2013年2月20日起成為正式名稱)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The Academy Award of Merit),英文縮寫為AA,1928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半個多世紀一直享有盛譽。
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一項表彰電影業成就的年度獎項,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囊括了各種電影類型,有20多個不同的獎項,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已成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獎項。
每年的頒獎典禮都會在超過100個國家進行電視直播,其在美國電影界的地位與針對音樂的格萊美獎、針對電視的艾美獎、針對戲劇的托尼獎相當,而這些獎也都是以學院獎為榜樣而建立的。

❷ 從歷屆奧斯卡獲獎音樂簡單規納一下美國流行音樂的發展過程!說自己的看法

段美國主流重型音樂的發展史

——Uneath的十年歷程

時光倒回十年前,那是一個屬於Deftones、Korn、Limb Bizkit的時代。新金屬從那個時候開始,迎來了自己短暫的輝煌期。巨大的商業成功、誇張的表演以及更簡化的形式,讓整個主流重型樂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從新金屬開始,諸多主流重型樂隊將在錄音室里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音色調配和混音。更多的成長於富裕家庭的城市少年開始擁有了更為重型的宣洩方式。新金屬是對80年代金屬音樂極微化、旋律化的徹底反抗,是一次美國本土音樂的大雜燴,也是重型音樂開始邁向城市化的起點。

而另一方面,作為新金屬的源頭之一——硬核音樂在90年代初一次短暫的露臉之後(NYHC)就迅速沉寂在地下,開始了瘋狂的內部分化和音樂元素的交織。他們融合爵士產生了極端化的Mathcore,愈發低沉委婉趨向於內心情緒的表現產生了EMO,光怪陸離的破壞傳統規則而產生了Power Violence等等。說到這里,你可以迅速聯想到金屬音樂的80年代,在Hair Metal、Thrash Metal巨大的商業成功背後,在深入地下的金屬音樂內部,也同樣有著一次類似硬核音樂90年代的瘋狂分化和交織,他們的佼佼者直接促成了死亡金屬、黑金屬、碾核等金屬極端流派的產生。而回過頭來,在看看硬核的90年代,他們當中還有一批人,並不那麼極端,尊重旋律尊重邏輯並對傳統的金屬音樂有著特殊的喜好,他們當中有些人甚至把目光投向了瑞典金屬。他們就是現在紅遍全球的Metalcore。

與其說是新金屬掩蓋了硬核的分化,但不如是新金屬給了他們這次機會。搖滾樂歷來有這樣的傳統,在商業成功之後迅速開始內部變化,首先對抗自己,伴隨著形式的更迭以及意識形態上的激進。而這種內部的揚棄到超越的過程,正是促使當今搖滾樂分化為無數流派的原因之一。你如果說搖滾樂具有反商業反主流的本質,我絲毫沒有疑問。盡管他們當中有一部分具備絕佳的可聽性,足以被家喻戶曉。那麼,Metalcore也是這樣。一方面,它在地下衍化的過程中完善了可聽性,一方面它直接摒棄了新金屬單純的叫罵以及口號式的宣洩,而繼承的硬核樂的傳統,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足以讓那些「正派人士」心驚膽寒。而Metalcore所有的特點和發展歷程,都可以在一支樂隊身上得到完整的體現,他們就是Unearth.

Unearth正好成軍於十年前,當時Trevor Phipps, Buz McGrath, Ken Susi, Mike Rudberg,, Chris Rybicki這幾個哥們整天無事可做。他們當然對電視上整天放著的新金屬音樂沒有絲毫的興趣,Buz McGrath, Ken Susi, Mike Rudberg早就想組一支樂隊了,不過當時正在Susi個人樂隊里擔任主唱的Phipps並不同意他們這個提議。直到他聽到了《Shattered By The Sun》這首DEMO之後,才迅速決定加入另外幾個哥們的行列。1999年,天賦驚人的Unearth就創造出了一張擁有4首歌的EP專輯,並被一家小廠牌Endless Fight看中。在當時看來,這張EP里傳遞出的音樂是那麼不可思議,他們綜合了當時地下的「流行元素」EMO並用金屬化的RIFF堆積起了自己的音樂結構。當時的Unearth與Morning Again、ALL Out War、Integrity這樣的Metalcore前輩如出一轍。節奏滯重緩慢但卻力度十足,金屬樂的痕跡隨處可見。所不同的是,Unearth顯得要更加頹廢,情緒低沉,那個時候他們的歌詞更多的是也是抒發內心的感傷,就像是當時也在地下活躍的Poison The Well等等重型EMO樂隊。

兩年之後Unearth的第一張專輯《The Stings of Conscience》在Eulogy Records發行,經過長時間在地下的錘煉,Unearth的音樂變得飽滿了起來。這張專輯里依然延續了DEMO里的頹廢色調,用一些誇張而扭曲的旋律感,極力的修飾內心之中的不滿和痛楚。與此同時,Unearth在技術層面上卻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EP里簡單的節奏不同,這張專輯里開始出現了大量的Break Down。在整體上,他們開始思考如何把金屬音樂豐富的吉他和聲與硬核的強硬節奏融合在一起。雖然,在這張專輯里這個融合並沒有取得太好的效果。Unearth有些稚嫩的頻繁用一段旋律化的RIFF鋪墊Break Down的到來,居心太過明顯。EMO仍然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元素,飄零的清嗓代表了Unearth內心的掙扎。是更趨於器樂的演奏而放棄人聲旋律的干預,還是加入更多的人聲元素而簡化器樂,或者把他們結合起來?很顯然,Unearth選擇了前者,在02年發行的EP專輯《Endless》中,EMO最後一次在Unearth音樂中出現,更為復雜的吉他和聲以及熱烈的金屬節奏開始嶄露頭角。Unearth音樂路線上的這次重大選擇,伴隨著他們的首次人員變換:貝斯手Chris Rybicki離開了樂隊,鼓手也由Mike Rudberg換成了Mike Justian。

剛剛說到,Unearth選擇了主要用器樂組織他們的音樂結構。這就要求,他們必須擁有更出色的演奏技巧,在音樂上擁有更復雜的吉他和聲和更具有創意的RIFF。而很巧合的是,新金屬正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全面崩潰,一時之間倍感孤獨的美國重型青年們開始聽到了由瑞典傳來的金屬樂。In Flames、Arch Enemy、Soilwork乃至The Hauted開始占據美國市場,也給了當時青黃不接的美式重型樂隊以啟發。那個時候,早有先見之明在90年代就開始學習瑞典旋律的Shadows Fall、God Forbid迅速飄紅,一場名為NWOAHM的運動開始興起。一時之間,無數囤積在地下的喜歡金屬的硬核樂隊藉此機會紛紛走向主流。他們的特點是,保持了硬核的意識題材和標志性技法Break Down,汲取傳統金屬音樂的吉他和聲以及瑞典金屬的旋律,在形式上復雜了硬核,同時也讓金屬和硬核的界限變的愈發模糊。你必須清楚,旋律死亡金屬和激流金屬並不是Metalcore的源頭,而是促使這種風格走向主流的重要因素。這又是一次搖滾樂的內部分化與對抗,在新金屬大獲商業成功開始互相拷貝了無新意的時候,一種與其相悖的,更復雜的尊重旋律的重型音樂開始興盛。Metalcore與新金屬並非毫無聯系,相反的卻很大程度地繼承了新金屬的高製作高混音對音色的細致考究。這是重型音樂對歷史的超越。那麼,這種超越又在Unearth身上得到了最具代表性的體現,2004年,在參加完Ozzfest音樂節之後,Unearth醞釀出了他們的第二張專輯《Oncoming Storm》。

也許是明白了自己的音樂路線必須藉助金屬樂才能繼續前進,這一點卻反方向地刺激了Unearth的硬核靈魂。他們一改往日的頹廢壓抑,開始變的更加強硬和直接,在意識形態上把硬核音樂的傳統發揚光大,在《Oncoming Storm》第一首歌里,他們唱到「一個國家沒有全體的力量將會滅亡。戰爭會讓世界滅亡,對世界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我們之間的平衡由仇恨,扭曲的事實和謊言組成,團結才是唯一的出路。自由世界的統治者會將我們帶進不自由的過度,政客們都是上帝派來的,他們卻往往幫道忙。他們以統一為理由使用政府的伎倆。讓我們放棄仇恨,仇恨意味著自由嗎?統治世界,使得我們家破人亡」!只有一支硬核樂隊才會唱出這樣旗幟鮮明的現實主義題材,也只有硬核樂隊才有這樣強硬的政治立場,也只有硬核樂隊才會如此關注平常人的生活。而相對來說,金屬音樂的題材:歌頌死亡和殺戮、宗教性、末日情懷、英雄主義等等,顯得誇張空洞而脫離實際,這就是金屬和硬核最大的不同。

在音樂層面上,《Oncoming Storm》同樣無可挑剔。Unearth的瑞典旋律是那麼讓人精神抖擻,內心澎湃,Break Dowm的層層轟炸更讓人意猶未盡。Unearth不費周折的理解了金屬音樂的語法,器樂的成熟是讓他們進步的根本元素。他們完成了與著名金屬唱片公司Metalblade的簽約,開始與Lamb Of God、Shadows Fall、Slipknot等大牌樂隊一起巡演。這張專輯在美國的銷量達到了10萬張,Unearth也終於成為了一支大牌。

❸ 奧斯卡金像獎是誰開創的

「奧斯卡金像獎」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它不令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和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 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1927年5月, 美國電影界知名人士在 好萊塢發起組織一個「非贏利組織」,定名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 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縮寫為A.M.P.A.S.)它的宗旨是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的進步。學院決定對優秀電影工作者的顯著成就給予表彰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1931年後「學院獎」逐漸被其通俗叫法「奧斯 卡金像獎」所代替,現在其正式名稱已鮮為人知。 「奧斯卡」這個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較為可信的是,1931年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圖書館的女管理員瑪格麗特-赫里奇在仔細端詳了金像獎之後,驚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隔壁的新聞記者聽後寫道:「藝術與科學院的工作人員深情地稱呼他們的金塑像為「奧斯卡。」從此,這一別名不脛而走。

❹ 奧斯卡獎的前身是什麼

奧斯卡獎一般指奧斯卡金像獎沒有前身的說法,1927年5月4日,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由與會者提議發起,並於1929年5月16日在好萊塢舉行第一次授獎典禮。

當時參會的人約270人。第一個奧斯卡金像獎頒發給了埃米爾·傑林斯(Emil Jannings),他獲得了第一屆奧斯卡最佳演員獎。

奧斯卡獎從頒發的最初開始,就受到了電影業及大眾的高度關注,傳媒也積極參加轉播。在第二屆典禮上,洛杉磯電台進行了一小時的實時現場轉播。從此,每年的頒獎會都有媒體進行相應報道。

(4)美國奧斯卡推出創造技術擴展閱讀

奧斯卡金像獎對應各領域獎項介紹

1、音樂的格萊美獎

是由美國國家科學院錄音藝術與科學學院在美國主辦的音樂類獎項,創辦於1958年。格萊美獎與電影類的奧斯卡金像獎、電視類的艾美獎、戲劇類的托尼獎共稱為美國年度四大娛樂獎項。

2、電視的艾美獎

是美國電視界的最高獎項,第一屆頒獎禮舉行於1949年,地位如同奧斯卡獎於電影界和格萊美獎於音樂界一樣重要。

黃金時段艾美獎(Primetime Emmy Awards)由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ATAS)頒發。日間艾美獎(Daytime Emmy Awards)由國家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NATAS)頒發。國際艾美獎由國際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IATAS)頒發。

❺ 奧斯卡獎是怎麼來的

奧斯卡獎的來歷

說起奧斯卡獎, 就不能不先提到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這個機構成立於1927年, 致力於推動電影製造業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高技術方面發展, 而為了表彰在這些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優秀人才, 將向他(她)們授予代表著電影業至高榮譽的Academy Awards(學院獎).

為此, 就必須先得創造一個能象徵電影成就的獎座. 當時, MGM(米高梅電影公司)的藝術總監塞德里克•吉邦斯(Cedric Gibbons)負責設計了這個現在在全世界都知名的小雕像--一個手持寶劍站立在電影卷軸上的騎士! 而來自洛杉磯的雕塑家喬治•斯坦利(George Stanley)有幸的成為了這個小雕像的製作者.

該學會的第一次頒獎會於1929年5月16日在好萊塢羅斯福(Roosevelt)酒店舉行.

這個高13.5英寸(早斯為10.25英寸), 重11磅(早期為6.75磅)的小雕像起初是由青銅做成的. 二戰期間,由於資源匱乏, 改為用石膏製成. 而今天我們看到的小金人是由錫、銨合金磨光後,敷10K金箔,經過精磨,外面再敷24K金箔,最外層塗上發光漆而製成的.

本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將這個獎的正式名稱叫做學院獎(Academy Awards), 但實際上世人對這個獎項的更多的認識卻是對它的另一種稱呼—奧斯卡獎(Oscars). 而對於為什麼會把學院獎稱之為奧斯卡獎, 至今也沒有一個准確的說法.

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 學會的一個名叫瑪格麗特•赫麗克(Margaret Herrick)的圖書館管理員兼執行董事的女士認為小雕像很像她那名為奧斯卡(Oscar)的叔叔, 所以, 她就以此來稱呼它. 之後, 學會內的人員都開始以奧斯卡來作為小雕像的昵稱.

在1934年的第六屆頒獎大會後, 好萊塢的專欄作家西德尼• 斯科爾斯基(Sidney Skolsky)在他那篇關於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文章中, 第一次公開使用了奧斯卡(Oscar)這個稱謂.

到了1939年, 學會也認可了奧斯卡(Oscar)這個名字, 並且開始正式的使用它. 從此, 奧斯卡這個名字就延續了下來, 自至今天.

因此, 我們現在通常所稱的奧斯卡獎(Oscars)實際上就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頒發的象徵著電影業最高榮譽的學院獎(Academy Awards)的另一種習慣叫法而己.

❻ 美國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與其他國際性的電影節有什麼不同

除了最佳外語片,奧斯卡必須是在美國上映過的影片。電影節則是在舉辦時才首映。
奧斯卡分工更詳細,有很多技術獎項。電影節的獎項則偏重藝術性。

❼ 介紹一下奧斯卡吧!~

奧斯卡獎簡介
在全球名目繁多的電影獎項中,恐怕沒有什麼比奧斯卡的名氣更大,歷史更長的了。每年頒獎典禮進行時全球都會有超過2億人觀看現場的演出,都會有無數的明星從世界各地趕到這里來參加這個盛會。
綜觀奧斯卡71年的歷史,你會感受到電影藝術和藝術的進步,你可以看到奧斯卡在世界電影工業中的重要地位。
美國影藝學院的成立
1920年代,美國電影製片業已經在南加州奠基生根,以洛杉磯為中心的九大公司:華納、哥倫比亞、雷電華、共和、派拉蒙、米高梅、聯美、福斯、環球等紛紛成立,影片不斷地生產,無論美國國內或國外都普受歡迎,各大公司為了拍片需要,又希望以最廉價的薪資掌握屬下,以賺取更多利潤,而演職員卻希望得到更高的待遇,因此,導演及演員們都有成立工會的意圖。影片公司老闆們深恐一旦工會成立,有了組織便難以駕馭,於是由米高梅翁吾總裁路易.梅耶創議之下,於一九二六年十一月成立了美國影藝學院。( Academy of Ma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
雖然梅耶率先創立影藝學院的目的別有所圖,可是多數的會員們卻有更高的理想:期望影藝學院能夠促進電影藝術與科學的水準,加強業者在技巧和經驗方面的心得交流,改良攝制電影的器材及設備,鼓勵和獎當優秀的從業人員,故而日後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便產生,乃是由首任主席道格拉斯·范朋克提出,獲得董事們的熱烈附議,並於一九二八年七月由專案小組研擬出會員們的投票辦法,經過董事們討論通過,先產生提名名單,再投票選出得獎者,這套提名( Nomination)制度,日後一直沿用,並被全世界許多影展模仿採用。是奧斯卡最大特色之一。
奧斯卡金像獎的名稱
奧斯卡金像獎(Oscar Awards)的正式名稱叫「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s),奧斯卡只是一個名,這個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較為可信的是,一九三一年,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圖書館的女管理員瑪格麗特·赫里奇在仔細端詳了金像獎座之後,驚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隔壁的新聞記者聽後寫道:「藝術與科學院的工作人員深情地稱呼他們的金塑像為奧斯卡。」從此,這一別名不脛而走。
奧斯卡獎杯
奧斯卡獎杯的主體為一座13.5英寸重3.9千克的鍍金男像,由美國著名的雕塑家喬治·斯坦利設計。按照奧斯卡獎有關的評選規則,一項獎的獲得者只能領取一個金像獎座,如果一項獎有兩個人共獲,則應分別授予他們每人一個金像獎座。
金像獎的樣子是裸體男子,雙手交叉於胸前,握著一把長劍,站在一個五環片盤上,每一個環代表影藝學院的一項重要工作部門:製片、導演、編劇、演員、技術人員,最初的獎座由梅耶撥出五百美金交給喬治·史丹利製作,獎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內里是合金,外表銀上一層金色薄片,看起來閃閃發光,所以稱為金像獎。金像獎圖樣的設計是出自賽贅克·吉朋斯,當時在米高梅公司擔任美術師,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擔任這項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傑出的美術設計之一,他不僅設計了金像獎,日後更得到了金像獎,從第二屆開始到第廿九屆為止,28年間級共獲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個人獨得了十一次金像獎,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優秀影片,吉朋斯幾乎都參加美術設計工作。
奧斯卡金像獎的評選
奧斯卡金像獎從一九二九年開始,每年評選、頒發一次,從未間斷過。凡上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參加評選。金像獎的評選經過兩輪投票,第一輪是提名投票,先由學院下屬各部門負責提名(採用記名方式),獲得提名的影片,將在學院本部輪流放映,觀後學院的所有會員再進行第二輪投票(採用不記名方式),最後以得票的多少決定影片的獲獎。
獲獎名單是高度保密的。學院會員投票後,選票全交美國的普萊斯一沃特豪斯會計事務所加以統計。選票放在保險箱內,荷槍實彈的警衛人員日夜守護。統計後的用紙則全部燒毀,絕對保密。各項獲獎名單,分別裝入密封的各個信袋,直到頒獎當日當刻,由司儀當眾拆封宣布。
奧斯卡設置的獎項
首屆奧斯卡頒獎的項目跟現在不同,只有七項:①最佳影片 ②最佳男演員 ③最佳女演員 ④最佳導演 ⑤最佳編劇 ⑥最佳攝影 ⑦最佳美術設計。以及另外兩項特別獎:藝術品質獎及技術效果獎,但這兩項只頒了一次,第二屆就取消了。首屆的金像獎得主在一九二九年二月十八日產生,於五月十六日在好萊塢羅斯福大飯店頒獎,出席人數約二百五十位。
奧斯卡獎可分成就獎和特別獎及科學技術獎三大類。成就獎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導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音樂、最佳剪輯、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最佳短片、最佳紀錄片、最佳外國語影片等。特別獎則有榮譽獎、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科技成果獎和特別成就獎。在上述眾多獎之中,最具影響的為最佳影片獎,而最佳男女角獎屬表演主獎,獲獎人有「影帝」與「影後」之稱,是男女演員們凱覦的殊榮。
前十九屆奧斯卡獎只評美國影片,從第二十屆起,才在特別獎中設最佳外語片獎。其參選影片必須是上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下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在某國商業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個國家只選送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由該國的電影組織或審查委員會推薦,且須加蓋英文字幕,送交學院外國片委員會審查。然後進行秘密投票選出五部提名影片。觀摩完五部影片後,再由四千名美國影界權威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選出一部最佳外國語片。該項獎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個人。從一九四七年起至一九九三年,義大利獲獎十次,法國獲獎七次,瑞典獲獎四次,日本,前蘇聯和聯邦德國各獲獎三次。

❽ ti的larry hornbeck 發明了什麼晶元技術,獲得了2015年奧斯卡獎

今年2月,來自德州儀器(TI)的Larry Hornbeck博士憑借發明用於DLP Cinema投影機的數字微鏡器件(DMD)技術榮獲了2014年學院獎(奧斯卡獎)的科學技術獎。

在兩個月多後的4月23日,CinemaCon 2015電影產業大會在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閉幕,本屆大會可謂精彩紛呈。今年已是這個以觀影體驗為主題的年度慶典活動的第五個年頭了,而假如沒有TI DLP Cinema晶元的發明,這種體驗又會是怎樣?

雖然眼下全世界有118,000多家影院都採用了DLP Cinema晶元,但在1977年,當德州儀器將其作為一個研究項目時,其初始階段卻是很不起眼的。十年之後,作為一名工程師在TI 開始其職業生涯的Larry Hornbeck博士發明了日後成為DLP Cinema晶元基礎的數字微鏡器件(DMD)。又過了十年,到了1997年,基於DLP技術的首款投影機樣機在好萊塢與公眾見面。

自那以後,DLP技術傳遍了全球各個角落,目前超過八成的影院以及包括工業、汽車、醫療和個人電子產品在內的其他行業均採用了DLP影院顯示技術。

為了慶祝Larry博士榮獲奧斯卡獎以及於四月閉幕的CinemaCon電影產業大會,我們回顧一下Larry博士從我們中央研究實驗室的一名TI工程師到DMD發明者再到奧斯卡獲獎者的成長歷程。Larry擁有一支合作團隊,該團隊近期還因其對DMD晶元所做的貢獻而受到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表彰,其成員包括Reiner Doetzkies、Steven Krycho和Greg Pettitt。

❾ 奧斯卡背景及意義

對於奧斯卡的來歷很多人都是說法不一的,有人說奧斯卡的名字起源管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圖書館的女管理員瑪格麗特,她聽說有金像獎這個說法後突然驚奇的呼喊道:「他聽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的名字」,後來不經意被記者聽到了原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管理者將它成為奧斯卡,從此這個說法就被人們所知曉。


還有人說這是著名演員蓓蒂·台維絲最早取名叫做奧斯卡的。她是在第一次領取金像獎時,突然無意的叫了聲她丈夫的名字「奧斯卡」 ,被現場的記者聽到了後,這個金像獎稱為「奧斯卡」被流傳開來。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比較好奇,對於為什麼要舉辦奧斯卡獎勵始終抱著疑問。

我覺得竟然一個獎項能夠舉行,並且能舉行這么久,那麼肯定是有著一定的道理,這可能是為了對演員的演技的肯定,也是對評估演員等級高低的一種方法,也是為了激勵演員在今後的演繹中更加的努力。

❿ 奧斯卡都設立什麼獎項

最佳影片獎(BEST FILM AWARD)

最佳表演獎(BEST PERFOMANCE AWARD)

最佳導演獎(BEST DIRECTOR AWARD)

最佳劇本獎(BEST SCREENPLAY AWARD)

最佳攝影獎(BEST CINEAMATOGAPHY AWARD)

最佳音響獎(BEST SOUND AWARD)

最佳音樂獎(BEST SCORE AWARD)

最佳美工獎(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AWARD)

最佳視覺效果獎(BEST VISUAL EFFECTS AWARD)

最佳服裝設計獎(BEST COSTUME DESIGN AWARD)

最佳剪輯獎(BEST EDITING AWARD)

最佳化妝獎(BEST MAKE-UP AWARD

該獎項從第54屆開始設置。

最佳外語片獎(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AWARD)

最佳短片獎(BEST SHORT SUBJECTS AWARD)

最佳記錄片獎(BEST DOCUMENTARY AWARD)

榮譽獎(HONORARY AWARD)

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IRVING G*THALBERG MEMORIAL AWARD)

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JEAN HERSHOLT HUMANITARIAN AWARD

特別成就獎(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科技成果獎(SCIENTIFIC OR TECHNICAL AWARD)

1奧斯卡的來歷

「奧斯卡金像獎」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它不令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和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 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1927年5月, 美國電影界知名人士在 好萊塢發起組織一個「非贏利組織」,定名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 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縮寫為A.M.P.A.S.)它的宗旨是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的進步。學院決定對優秀電影工作者的顯著成就給予表彰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1931年後「學院獎」逐漸被其通俗叫法「奧斯 卡金像獎」所代替,現在其正式名稱已鮮為人知。

「奧斯卡」這個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較為可信的是,1931年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圖書館的女管理員瑪格麗特-赫里奇在仔細端詳了金像獎之後,驚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隔壁的新聞記者聽後寫道:「藝術與科學院的工作人員深情地稱呼他們的金塑像為「奧斯卡。」從此,這一別名不脛而走。

2 奧斯卡獎杯的樣子

奧斯卡獎杯的主體為一座13.5英寸重3.9千克的鍍金男像,由美國著名的雕塑家喬治·斯坦利設計。按照奧斯卡獎有關的評選規則,一項獎的獲得者只能領取一個金像獎座,如果一項獎有兩個人共獲,則應分別授予他們每人一個金像獎座。

金像獎的樣子是裸體男子,雙手交*於胸前,握著一把長劍,站在一個五環片盤上,每一個環代表影藝學院的一項重要工作部門:製片、導演、編劇、演員、技術人員。最初的獎座由梅耶撥出五百美金交給喬治.史丹利製作,獎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內里是合金,外表銀上一層金色薄片,看起來閃閃發光,所以稱為金像獎。金像獎圖樣的設計是出自賽贅克.吉朋斯,當時在米高梅公司擔任美術師,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擔任這項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傑出的美術設計之一,他不僅設計了金像獎,日後更得到了金像獎,從第二屆開始到第廿九屆為止,28年間級共獲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個人獨得了十一次金像獎,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優秀影片,吉朋斯幾乎都參加美術設計工作。

3奧斯卡金像獎的評選
奧斯卡金像獎從一九二九年開始,每年評選、頒發一次,從未間斷過。凡上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參加評選。金像獎的評選經過兩輪投票,第一輪是提名投票,先由學院下屬各部門負責提名(採用記名方式),獲得提名的影片,將在學院本部輪流放映,觀後學院的所有會員再進行第二輪投票(採用不記名方式),最後以得票的多少決定影片的獲獎。

獲獎名單是高度保密的。學院會員投票後,選票全交美國的普萊斯一沃特豪斯會計事務所加以統計。選票放在保險箱內,荷槍實彈的警衛人員日夜守護。統計後的用紙則全部燒毀,絕對保密。各項獲獎名單,分別裝入密封的各個信袋,直到頒獎當日當刻,由司儀當眾拆封宣布。

4 奧斯卡金像獎簡介
最佳影片獎(BEST FILM AWARD)
最佳表演獎(BEST PERFOMANCE AWARD)
最佳導演獎(BEST DIRECTOR AWARD)
最佳劇本獎(BEST SCREENPLAY AWARD)
最佳攝影獎(BEST CINEAMATOGAPHY AWARD)
最佳音響獎(BEST SOUND AWARD)
最佳音樂獎(BEST SCORE AWARD)
最佳美工獎(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AWARD)
最佳視覺效果獎(BEST VISUAL EFFECTS AWARD)
最佳服裝設計獎(BEST COSTUME DESIGN AWARD)
最佳剪輯獎(BEST EDITING AWARD)
最佳化妝獎(BEST MAKE-UP AWARD

該獎項從第54屆開始設置:

最佳外語片獎(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AWARD)
最佳短片獎(BEST SHORT SUBJECTS AWARD)
最佳記錄片獎(BEST DOCUMENTARY AWARD)
榮譽獎(HONORARY AWARD)
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IRVING G*THALBERG MEMORIAL AWARD)
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JEAN HERSHOLT HUMANITARIAN AWARD
特別成就獎(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科技成果獎(SCIENTIFIC OR TECHNICAL AWARD)

5 奧斯卡獎項的設置

首屆奧斯卡頒獎的項目跟現在不同,只有七項:①最佳影片②最佳男演員③最佳女演員④最佳導演⑤最佳編劇⑥最佳攝影⑦最佳美術設計。以及另外兩項特別獎:藝術品質獎及技術效果獎,但這兩項只頒了一次,第二屆就取消了。首屆的金像獎得主在一九二九年二月十八日產生,於五月十六日在好萊塢羅斯福大飯店頒獎,出席人數約二百五十位。

奧斯卡獎可分成就獎和特別獎及科學技術獎三大類。成就獎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導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音樂、最佳剪輯、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最佳短片、最佳紀錄片、最佳外國語影片等。特別獎則有榮譽獎、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科技成果獎和特別成就獎。在上述眾多獎之中,最具影響的為最佳影片獎,而最佳男女角獎屬表演主獎,獲獎人有「影帝」與「影後」之稱,是男女演員們凱覦的殊榮。

前十九屆奧斯卡獎只評美國影片,從第二十屆起,才在特別獎中設最佳外語片獎。其參選影片必須是上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下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在某國商業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個國家只選送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由該國的電影組織或審查委員會推薦,且須加蓋英文字幕,送交學院外國片委員會審查。然後進行秘密投票選出五部提名影片。觀摩完五部影片後,再由四千名美國影界權威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選出一部最佳外國語片。該項獎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個人。從一九四七年起至一九九三年,義大利獲獎十次,法國獲獎七次,瑞典獲獎四次,日本,前蘇聯和聯邦德國各獲獎三次。

閱讀全文

與美國奧斯卡推出創造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