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給美國高智發明寫專利
你先寫一件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後,找高智公司鑒定,如果他們覺得有價值,自然會找你購買。
② 發明專利的歷年數據
發明專利,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日前說:「2014年,我國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92.8萬件,連續4年位居世界首位。同時,我國共授權發明專利23.3萬件,國內專利申請數量平穩增長,結構明顯優化。」
甘紹寧介紹,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已達4.9件,比「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提高了1.6件。發明專利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在2014年受理的專利申請中,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佔比分別為39.3%、36.8%和23.9%,發明專利位居三種專利之首。
2016年1月7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上說:「十二五」期間中國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403.4萬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421.4萬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297.2萬件,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躍居世界首位並保持領先地位。發明專利授權量118.9萬件,比『十一五』增長了1.5倍。」還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11.7萬件,較「十一五」增長2.2倍。
同時,中國知識產權運用效益快速提升,知識產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明顯提高。專利質押融資總額達到1533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均增長58%,惠及5000餘家企業。120項專利金獎項目新增銷售額6221億元,新增利潤1317億元。專利許可備案量近4萬項,許可金額達257億元。
2016年1月1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京發布了2015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的有關數據。2015年,我國知識產權創造取得新進展,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110.2萬件,同比增長18.7%,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共授權發明專利35.9萬件。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26.3萬件,比2014年增長了10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3件,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發明專利年度申請受理量首次超過100萬件。
③ 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都什麼意思
專利申請量: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或其代辦處提交的專利申請的數量,其審查結果如何並不考回慮;發明專利答申請量:專利申請量的計算中是包含了三種專利的,即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專利授權量:專利申請量中僅有一部分可以得到最終的專利授權,即專利授權量。
④ 高新技術企業需要幾個專利
高企申報需要多少個專利?
輔導機構 A
1 個發明 或 5 個實用新型即可申報高企,那些讓客戶一下子申報十多個專利,就是在坑錢。
小疑問
高企申報需要多少個專利?
輔導機構 B
高企申報需要 15-18 個專利,只擁有 1 個發明或 5 個實用新型就去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是對政策條件的膚淺認識,是在讓客戶冒險,看似給客戶省錢,實際得不償失。
而的這兩種說法的依據分別是什麼?哪種說法更為合適呢?下面我們來拆解分析。
輔導機構 A
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只要 1 個發明專利或 5 個實用新型
這個說法是明確依據高新技術企業評審標准中,主觀量化考核指標中相關規定。即我們常說的打分系統中,總分 100分,其中知識產權部分為 30 分。
而知識產權部分的評分由知識產權類型、數量、先進性、與主營產品關聯性、獲取方式等幾個方面組成。
其中知識產權數量里的量化標准為 1 個發明專利或 5 個實用新型專利可以獲得知識產權數量方面的滿分(8分)。
這里是高企審核制度中對知識產權數量最明確的量化要求。以此為評判標准,可以得出,高企申報只要 1 個發明專利或 5 個實用新型。
輔導機構 B
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需要 15 - 18 個專利
其實這種說法不完整。
完整的說法應該是以企業成立年限計算,成立 3 年以上的企業需要擁有15 - 18 個專利,而成立3 年以內的企業擁有的專利數應該是企業成立的自然年的年度數 * 5。
也就是說若企業成立 2 年就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企業需要擁有不低於 10 個專利,若企業成立 1 個年度,則需要不低於 5 個專利。
⑤ 有效發明專利數和專利授權數有什麼區別 成功率高,正
有效專利是指1、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批已經授權的專利;專2、正常維護,及時繳付年費;屬3、尚未超出法定保護年限;4、沒有被訴無效。
公開發明專利是指專利還在公開階段,即通過發明的公布程序將其向社會公開。
簡單理解應該是一個已授權,一個還未授權。
專利授權數是指報告年度由專利行政部門對專利申請無異議或經審查異議不成立的,作出授予專利權決定,發給專利證書,並將有關事項予以登記和公告的專利數。專利授權數是衡量創新活動中知識產出水平的一個通用指標,是知識性成果的一種直接反映。
知呱呱網在線專利申請欄目為小微企業提供申請專利服務,解決如何申請專利,專利申請流程及費用,專利申請詳細步驟,申請專利,專利申請和如何申報專利等問題。
⑥ 有效發明專利數和專利授權數有什麼區別
有效發明專利數和專利授權數區別有一下幾點:
1、含義不同:
有效發專明專利數,是指經屬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批已經授權的專利的數量。
專利授權數,是指報告年度由專利行政部門對專利申請無異議或經審查異議不成立的,作出授予專利權決定,發給專利證書,並將有關事項予以登記和公告的專利數。
2、應用對象不同:
有效發明專利數,是應用於發明專利的本人,表示發明數量。
專利授權數,是應用於被授權的人,表示授權多少人使用本專利。
3、繳費對象不同:
有效發明專利數的專利權人需要按規定繳納了年費。
專利授權數的使用人要向專利權人繳納使用費用。
⑦ 專利數量多意味著什麼
專利數量多意味著什麼?隨著社會的發展,專利技術已經成為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項目,專利技術能為個人或者是企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小方面講是個人與企業的發展,重大方面的話,國家專利數量可以說關繫到一個國家的科研成就,乃至可以說是世界進步的重要體現;不過專利數量變現不只是在量的變化,還應該有質的變化。關聯文章《專利年限》專利數量多意味著什麼專利申請量指專利機構受理技術發明申請專利的數量,是發明專利申請量、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之和,反映技術發展活動是否活躍,以及發明人是否有謀求專利保護的積極性。專利申請數量越多,表現一個社會的創新能力越高,社會就越有活力。是的,專利數量一定程度也是創新的精神重要體現。企業專利申請量是國家整體專利申請量的重要來源之一,企業專利申請量指標反映企業申請專利權的總數量。專利申請量分別以當年申請量和累計申請量表示,一個企業假如有較多的專利申請,一般能說明該企業有著專利技術的研發精神,當然不是絕對的,專利申請不是說申請量大就意味著創新能力高。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一些垃圾專利,這些垃圾專利基本上是通過鑽空子的方式獲得的專利,實際專利技術水平低;我國專利領域中經常初見一些垃圾專利,這樣以至於專利申請量大,但是不能體現出專利質量,總體專利水平質量是比較低,雖然專利申請量穩居世界前列,但是還是比缺乏優質的專利。
⑧ 為什麼發明人實用新型專利數量多,發明專利數量少
上海發明協會的很多朋友告訴我,他們申請的專利大都是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數量很少,這也是一個全國普遍存在的現象。例如,2011年全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58萬5467件;發明專利申請量52萬6412件。2012年全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74萬0290件;發明專利申請量65萬2777件。實用新型專利數量多,發明專利數量少。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國專利法規定,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的主題是有固定形狀的產品。發明專利保護的主題是:有固定形狀的產品、無固定形狀的產品和技術方法。其中無固定形狀的產品包括:氣體、液體和粉沫狀物質。由於上海的發明人做出的發明大都是有固定形狀的產品,有的發明人誤認為只能申請實用新型專利,不能申請發明專利,所以凡是有固定形狀的產品發明,都去申請實用新型專利,這就必然造成了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數量多,發明數量申請量少。
由於專利法規定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的審查程序不同,實用新型專利只進行初步審查,不進行實質審查;發明專利則既進行初步審查又要進行實質審查。初步審查只要求具有相對新穎性,即審查員只需憑經驗來判斷是否具備新穎性,不需要通過檢索來判斷。而發明專利則要求絕對新穎性,審查員要通過檢索國內外公開出版物和專利文獻來判斷是否具備新穎性。這就造成實用新型專利批准容易,發明專利批准難。發明人為了能夠獲得專利批准,便申請實用新型專利;這樣也造成了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多,發明申請量少。
由於專利法規定的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審查程序不同,發明人向專利代理機構咨詢時,代理人都會說:申請實用專利專利,保證能夠批准;發明專利則不能保證批准。這說的是實話,但同時也給發明人一個印象,發明專利批准難度大,還是申請實用新型專利保險。
首先,要准確理解法律。發明專利保護的主題,包括了有固定形狀的產品,所以有固定形狀的產品,也可以申請發明專利。我最近接觸不少上海的發明朋友都向他們推薦同一個有固定形狀的產品發明,既申請發明專利,又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就是我們所稱的一案兩申請。一案兩申請要注意發明和實用新型兩個專利申請文件要同一天提交,無論是到專利局面交、還是郵寄、或者是電子文件申請的方式,都要在同一天進行。如果不在同一天申請,專利局會根據在先申請原則,將後提交的駁回。我最近就遇到這樣的案例,同一個技術方案實用新型申請兩天後,再去申請發明專利,結果被審查員查出,法律決定了即使發明水平再高,也無法被批准。如果同一天申請,由於審查程序的不同,實用新型專利會先批准。當專利局審查認為發明專利也能夠批准時,審查員會通知發明人放棄實用新型專利權,這樣你就能獲得發明專利權。這種方法是雙保險的方法,總歸能獲得一個專利證書。同時發明專利申請量提高了,發明人也有可獲得發明專利權。
其次,發明人要盡量拓寬發明主題,除了做有固定形狀的產品以外;氣體、液體、粉沫狀、膏狀物質、技術方法等的發明都可以做。尤其是化工組合物發明,范圍大,如各種化妝品、洗發膏、面乳、香水、化肥、水泥、油墨等的發明都必需申請發明專利。我接觸的大學化學系教授、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工程師,他們的發明作品都是申請發明專利。
做到上述兩點,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就會增加,就會改變實用新型數量多,發明專利數量少的現象。◆ 上海發明協會理事 楊傑民
⑨ 買專利一般多少錢一個
發明專利申請費950元(含抄印刷費50元)。
專利有三種種類,分別是發明、實用新型以及外觀設計。
下面分別解釋各種專利的申請費用:
1、發明專利申請費950元(含印刷費50元);
2、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費500元;
3、外觀設計專利申請費500元;
4、發明申請審查費2500元。
⑩ 高企申報需要多少個專利
至於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中需要多少個專利?說法不一.
通常有兩種說法:
第一,1個發明專利或6個實用新型;
第二,15-18個專利.
那這兩種說法的依據分別是什麼?哪個更在理?
申請高新技術企業到底需要多少個專利?
1、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只要1個發明專利或6個實用新型
這個說法是有明確的依據的.即高新技術企業評審標准中,主觀量化考核指標中相關規定.即我們常說的打分系統中,總分100分,其中知識產權部分為30分.
而知識產權部分的評分由知識產權類型、數量、先進性、與主營產品關聯性、獲取方式等幾個方面組成.其中知識產權數量里的量化標准為1個發明專利或6個
實用新型專利
可以獲得知識產權數量方面的滿分(8分).
這里是
高企
審核制度中對知識產權數量最明確的量化要求.以此為評判標准,可以得出,高企申報只要1個發明專利或6個實用新型.
2、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需要15-18個專利
這種說法不完整.完整的說法應該是以企業成立年限計算,成立3年以上的企業需要擁有15-18個專利,而成立3年以內的企業擁有的專利數應該是企業成立的
自然年
的年度數*5.
就是說若企業成立2年就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企業需要擁有不低於10個專利,若企業成立1個年度,則需要不低於5個專利.
這種說法來自於哪裡呢?這種說法其實來自於對高企申報
政策文件
的深入解讀和全面權衡.
高新技術企業評審的主觀量化考核指標中,總分100份,知識產權部分佔30份,
科技成果轉化
佔30分,
研發組織管理
水平佔20分,
成長性指標
佔20份.
除知識產權部分,科技成果轉化佔比也是30分,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細化得分標准如下:
平均年科技成果轉化5項及以上得分為
25-30分,平均年科技成果轉化4項及以上得分為
19-24分,平均年科技成果轉化3項及以上得分為
13-18分,平均年科技成果轉化2項及以上得分為
7-12分,平均年科技成果轉化1項及以上得分為
1-6分,平均年科技成果轉化0項及以上得分為
0分.
由此可以看出,平均年轉化不低於5個科技成果,則有可能得到滿分.那可以成果轉化是什麼呢?其實,這是一個流程,企業開展
科研立項
—科研立項得到科研結果—科研結果用於產品的生產—新產品品質提高帶動了銷售的增加.
根據上訴所說,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只需要1個發明專利或6個實用新型專利,是對
高新技術企業管理
條例的膚淺解讀.
看似為企業省錢,其實是讓企業冒著非常大的不通過的風險,企業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過程中,專利申請的費用,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
審計費,檢測費,查新費等其他費用也非常高.若因為知識產權的問題造成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不通過,會造成審計,檢測,查新得費用的浪費,以及企業所有員工的辛勤勞動的付諸東流.
而要求企業提供15-18個專利,是對高新技術企業管理條例的深入解讀和綜合權衡後得出的結果.看似讓企業多支付了費用,其實為企業成功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了可靠且強大的保障,讓審計,查新,檢測等第三方機構開展工作更加容易和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