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傅雷創造經歷

傅雷創造經歷

發布時間:2021-08-28 23:59:05

1. 傅雷的小故事有什麼

1、傅雷教子的故事。

傅雷先生愛兒子,但絕不溺愛嬌縱。他把對兒子傅聰做人的教育寓於立身行事、待人接物的家庭生活之中。諸如穿衣、吃飯、站立、行動、說話這樣的生活小事,傅雷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比如進餐,傅雷就注意孩子是否坐得端正,手肘靠在桌邊的姿勢是否桌的人,吃飯時是否發出失禮的咀嚼聲。當傅雷發現傅陪不愛吃青菜、專揀肉吃並不聽警告時,就罰傅陪吃白飯,不許吃菜……

傅雷抓住孩子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把做人的教育貫穿在孩子能接觸到的、易於理解的日常生活之中,逐步提高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加深孩子道德情感的體驗,培養他良好的行為習慣。正是這些做法、使傅聰從小就身心健康,舉止端莊,為傅聰長大成人後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生活奠定了基礎。

2、傅雷的尊嚴小故事

一年暑假,傅雷與同伴一起去同伴的爺爺家玩。同伴的爺爺是一位退伍軍官,住在一座獨院的兩層小洋房內。小男孩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一直住在爛泥屋子裡的他,哪見過這樣栽著花種著草的院子和被粉刷得漂漂亮亮的房子?

特別是當同伴的爺爺和藹地叫他脫鞋進屋時,他扭捏了半天也不敢進去,因為那光滑的木質地板比他睡覺的床都不知好多少倍。最後,他在屋子裡坐著,挪都不敢挪一步,生怕把地板踩壞了似的。

回家的路上,男孩是一個人哭著回來的,怎麼別人家腳踩的地方都遠遠勝過自己睡覺的地方?回家後,他向母親哭訴。母親聽完後,為孩子擦乾眼淚,平靜地說:"孩子,我們不必羨慕別人家漂亮的地板,再漂亮的地板也是被人踩的,只要我們好好地活著,不自卑地活著,有尊嚴地活著,任何漂亮的地板我們都可以把它踩在腳下。"那男孩擦擦眼睛,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後來,男孩讀中學了,他隨母親一起從鄉下搬進了小鎮。幾年後,歷經坎坷,他又隨母親來到上海。昔曰的小男孩,已長大成人,他走過的地板越來越漂亮,但他時刻也沒有忘記母親的話。雖然他仍舊貧窮,雖然他見過許許多多漂亮的地板,但他從來沒有自卑過、難受過,那些漂亮的地板上,只留下他昂首前行的腳印。而那些腳印,則可讓後世敬仰,因為那孩子成了大翻譯家--傅雷。

2. 從傅雷最後十年的經歷中可知他是個怎樣的人

夫婦來最後十年的經歷,可以能可以知道他是一個非常有原則的人

3. 傅雷家書的寫作背景,故事梗概,感言

《傅雷家書》是一部很特殊的書。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說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為《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體現了作為爸爸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傅雷家書》百分之百地體現了傅雷的思想。是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他無拘無束,心裡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用不著擔心「審查」,也用不著擔心「批判」。正因為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那樣的摯朴。沒有半點虛偽,用不著半點裝腔做勢。《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家庭的范圍。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縱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未知能有幾人,因為這確實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學貫中西,兒子也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在相互尊重和愛護的基礎上達成充分的默契。

--------------------------------------------------------------------------
簡介:

<傅雷家書>傅雷夫婦作為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超脫小我,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家書只要講的是如何教育孩子。
--------------------------------------------------------------------------
主題: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
這里更多;http://www.hsgshop.com/bbs/simple/index.php?t6577.html

4. 傅雷的小故事

也許鍾書是唯一敢當眾打趣他的人。他家另一位常客是陳西禾同志。一次鍾書為某一件事打趣傅雷,西禾急得滿面尷尬,直向鍾書遞眼色;事後他猶有餘悸,怪鍾書「胡鬧」。可是傅雷並沒有發火。他帶幾分不好意思,隨著大家笑了;傅雷還是幽默的。
傅雷的嚴肅是嚴肅到十分,表現了一個地道的傅雷。他自己可以笑,他的笑臉只許朋友看。在他的孩子面前,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嚴父。阿聰、阿敏那時候還是一對頑童,只想賴在客廳里聽大人說話。大人說的話,也許孩子不宜聽,因為他們理解不同。傅雷嚴格禁止他們旁聽。有一次,客廳里談得熱鬧,陣陣笑聲,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興。忽然他靈機一動,躡足走到通往樓梯的門旁,把門一開。只見門後的哥哥弟弟背著臉並坐在門檻後面的台階上,正縮著脖子笑呢。傅雷一聲呵斥,兩孩子咚咚一陣凌亂的腳步聲里逃跑上樓。梅馥也趕了上去。在傅雷前,她是搶著去責罵兒子;在兒子前,她卻是擋了爸爸的盛怒,自已溫言告誡。等他們回來,客廳里漸漸回復了當初的氣氛。但過一會,在笑聲中,傅雷又突然過去找開那扇門,阿聰、阿敏依然鬼頭鬼腦並坐原處偷聽。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只聽傅雷厲聲呵喝,夾著梅馥的調解和責怪;一個孩子想是哭了,另一個還想為自己辯白。我們誰也不敢勸一聲,只裝作不聞不知,坐著扯談。傅雷回客廳來,臉都氣青了。
傅雷愛吃硬飯。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兒那樣僵硬、乾爽;軟和懦不是他的美德,他全讓給梅馥了。朋友們愛說傅雷固執,可是我也看不到他的固而不執,有時候竟是很隨和的。他有事和鍾書商量,盡管討論得很熱烈,他並不固執。他和周煦良同志合辦〈新語〉,盡管這種事鍾書毫無經驗,他也不擯棄外行的意見。他有些朋友(包括我們倆)批評他不讓阿聰進學校使孩子脫離群眾,不善適應社會。傅雷從諫如流,就把阿聰送入中學讀書。鍾書建議他臨什麼字貼,他就臨什麼字貼;鍾書忽然興用草書抄筆記,他也高興地學起十七貼來,並有用草書抄稿子。
解放後,我們夫婦到清華大學任教。傅雷全家從昆明由海道回上海,路過天津。傅雷到北京來探望陳叔通、馬敘倫二老,就和梅馥同到我們家來盤桓三四天。當時我們另一位朋友吳晗同志想留傅雷在清華教授法語,央我們夫婦作說客。但傅雷不願教法語,只願教美術史。從前在上海的時候,我們曾經陪傅雷招待一個法國朋友,鍾書注意到傅雷名片背面的一行法文Critique d「Art(美術批評家)。他對美術批評始終很有興趣。可是清華當時不開這門課,而傅雷對教學並不熱心,盡管他們夫婦對清華園頗有留戀,我們也私心竊願他們留下,傅雷決計仍回上海,干他的翻譯工作。

5. 傅雷和傅聰的人生經歷是怎樣的

1、傅雷: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號怒庵,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今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

(1)初戀:

幸運與痛苦常常是一對形影相隨的孿生子。20歲的傅聰,是令人羨慕以至嫉妒不已的幸運兒。連音樂學院的大門都未曾進去過的他,硬是憑著自聘導師指點,靠著汗濕琴凳苦苦練習拼出來的;何況,在1954年出國留學如同稀有元素,只有尖子中的尖子才有這樣的希望。他,居然被文化部選中,派往波蘭深造。 當時,他正處初戀之中。

離別,給他帶來無窮無盡的思念。他回首往事時,曾用這樣一句話,表達自己對於初戀的感情:「只有初戀,才是真正的愛情!」青梅竹馬,那種純真的愛,永遠給他留下「美麗的回憶」。傅雷知道兒子在波蘭刻苦練琴之餘,陷入了感情的痛苦之中。確實,知子莫若父。而傅雷正是以自己在愛情上的深刻教訓,為兒子指點迷津。傅雷如此告誡兒子:「熱情是一朵美麗的火花,美則美矣,奈何不能持久。」「世界上很少如火如荼的情人能成為美滿的、白頭偕老的夫婦的。」

不久,命運的旋律急轉直下,父子倆同遭厄運,無暇再討論戀愛觀問題了。傅雷,蒙受歷史的誤會,被錯劃為「右派」;傅聰,因女友的信,從波蘭出走英國,與家中斷絕音信。有國難回。傅聰只好從此僑居英國倫敦,以琴藝謀生。「雲山萬重隔,音信千里絕。」失去了祖國,失去了家書,失去了戀人,傅聰陷入深深的孤寂之中。幸虧,由於周恩來總理和外交部長陳毅的關懷,讓傅雷繼續與傅聰保持通信。傅聰從家書中得到慰藉,略解相思相憶之渴。

(2)美國音樂名門:

以世界作為舞台,傅聰「跑碼頭」,在一個又一個國家登台獻藝。他結識了許多著名音樂家,並常同台演出。美國小提琴家梅紐因的琴聲,使傅聰傾倒。他的坦率、幽默和高深的音樂修養,使他們結下忘年交。

同時,傅聰也跟這位著名的小提琴家的家庭,有了不尋常的關系。他,愛上了梅紐因前妻諾拉的女兒彌拉。在來到倫敦1年零8個月時,傅聰在家書中向父母透露了喜訊,頓時使傅雷夫婦說不出的歡喜和興奮。傅雷,這位充滿父愛、對兒子關懷備至的翻譯家,放下手頭的筆耕,給傅聰寫去長信,告訴他應當如何選擇終身伴侶: 「深思熟慮,然後決定,切勿單憑一時沖動」;「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本質的善良,天性的溫厚,開闊的胸襟。

有了這三樣,其他都可以逐漸培養」;「對方把你作為她整個的世界固然很危險,但也很寶貴」三個多月後,26歲的傅聰和21歲的彌拉舉行婚禮。

小兩口最初的共同生活是甜蜜的。彌拉是一位閱世不深、單純天真的姑娘,就是脾氣有點急躁。傅聰辛勤地練琴,忙於演出,往往使她感到孤獨。 婚後三年多,彌拉有喜了。孩子尚未出世,傅雷便已給孩子取好名字——生男孩叫凌霄,生女孩叫凌雲。凌霄是一朵艷麗的黃花,傅雷非常喜愛。傅雷夫人則忙著給未來的小孫子(小孫女)織毛線衣。一個中西混血兒出世了。小傢伙給小家庭帶來了歡樂。

傅雷夫婦盼望著有朝一日與未曾謀面的兒媳婦、小孫子骨肉團聚。他們常常夢見彌拉、凌霄忽然出現在上海江蘇路家中。 「文革」撕碎了一切夢。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著沉重的精神鐐銬,自殺離開了這個世界,團聚之夢化為泡影。兩個多月後,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裡得知噩耗,天旋地轉,熱淚縱橫。

(3)婚姻生活:

十多年後,傅聰和彌拉的家庭破裂了。用傅聰的話來說,緣由是「終因東、西方人秉性差異太大」。傅聰在極度的苦悶之中,有過一次草率婚姻。他選擇了一位東方女性——南朝鮮駐摩洛哥大使的女兒。傅聰的第二次婚姻很不幸。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們結婚3個月便無法共同生活了……3個月,短暫的婚姻。」 倉促的結合,導致迅速的離異。 他,又成了形單影只的獨行者,在人生的道路上踽踽而行。

終於,一位中國女性的琴聲,引起他心中的共鳴。 她,卓一龍,一位出生在「琴島」——廈門鼓浪嶼的女鋼琴家。她是一位從小便在琴聲中長大的女性。她的父親是當地富商,曾任亞細亞石油公司經理代理人。母親叫周默士。後來她隨父母去香港,仍不斷練琴。她終於獲得了獎學金,到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和巴黎音樂學院深造。

琴為媒,同為鋼琴家,同為炎黃子孫,傅聰和卓一龍相愛了。他們開始了共同的生活。1974年,她和傅聰有了第二個兒子。傅聰無法再請父親為兒子取名,就用當年父親「備用」的另一個名字——凌雲,作為第二個兒子的大名。

傅聰四口之家,生活在倫敦。1979年,在祖國掙脫「文革」噩夢之後,傅聰回到了上海,出席了上海文聯、上海作家協會為傅雷夫婦舉行的追悼會。1982年,傅聰帶著夫人卓一龍、次子凌雲從英國來到北京。歲月飛逝。如今,傅聰年近花甲,和卓一龍一起住在倫敦一幢三層小樓里。他在彈琴之餘,喜歡看網球。他為兩個兒子的成長感到欣喜。遺憾的是,在琴聲中長大的兩個兒子,沒有一個繼承他的衣缽。

(5)傅雷創造經歷擴展閱讀:

1、《傅雷家書》是一部很特殊的書。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射,甚至可以說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為《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體現了作為父親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傅雷家書》這本書中無處不體現的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自己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是,傅雷在疼愛孩子的同時,也不忘對他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

2、《傅雷家書》經典片段:

(1)傅雷的愛子情深: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 每天清早六七點鍾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

從上面語句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家長都是這樣,從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後不至於露宿街頭。然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獨飛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

(2)傅雷對兒子的鼓勵: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音色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窪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登峰頂。」

這是傅雷老師,聽過兒子傅聰的錄音後,對兒子所講評的。這裡麵包括了,傅老師對兒子的錄音,精細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贊賞。並且在後面提到了對兒子的希望。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肯定,讓其有努力拚搏的決心,以及會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給孩子指明了前進的路線,發展的方向。而我們當子女的,也應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經驗,取長補短發展自己的新道路。

(3)傅雷的囑咐: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准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閱歷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

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兒子面臨社會千變萬化,如何應對,作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陽的希望。父母走的彎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希望他們能比自己「更上一層樓」。

(4)母親的關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對於你的感情問題,我向來不摻加任何意見,覺得你各方面都在進步,你是聰明人,自會覺悟的。我既是你媽媽,我們是休戚相關的骨肉,不得不要嘮叨幾句,加以規勸。」

還是母親的心細,父親在兒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親在最細微的地方——兒子的感情問題著手,給兒子一明確的道路方向。告訴他如何處理自己的感情與事業的問題,讓兒子明白著重點是哪裡。

(5)傅雷愛子心切: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你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老師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哪裡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傅雷老師只是想「嚴父之下出才子」罷了。

6. 傅雷生平簡介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號怒庵,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今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

20世紀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其有兩子傅聰、傅敏,傅聰為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的鋼琴家,傅敏為英語教師。

他的全部譯作,現經家屬編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編成《傅雷譯文集》,從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現已出齊。

傅雷先生為人坦盪,稟性剛毅。「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遭到紅衛兵抄家,又受到連續四天三夜批鬥,罰跪、戴高帽等各種形式的凌辱。

被搜出所謂「反黨罪證」(一面小鏡子和一張褪色的蔣介石舊畫報)。1966年9月3日凌晨,憤而離世,在家中吞服巨量毒葯,悲壯地走完了一生。夫人朱梅馥亦自縊身亡。

(6)傅雷創造經歷擴展閱讀:

傅雷出生那年,正趕上末代皇帝溥儀登基,一個舊王朝氣數已盡,一個新、亂充滿變數的世界在眼前鋪開。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於上海市南匯縣傅宅。

出生時,哭聲震天,族中長者據《孟子》「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而取名「怒安」。後因大發雷霆謂之怒,故又取名「雷」。

傅雷4歲喪父,父親傅光祖被劣紳誣陷入獄三月,出獄不久,含冤未雪,加上身患肺癆,24歲就抑鬱而亡。母親為求翻案四處奔走,以至弟弟妹妹無人照看,相繼夭折。

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一夜間就這么崩塌了。然而傅母卻不是一般的女人,辦完喪事不久,她就帶著傅雷離開鄉下。那是改變傅雷一生命運的一個早晨。

在傅雷的心底,有著儒家「士」的傳統。士可殺,不可辱,要死便死!但從靈魂上,決不能屈膝!一如兒子傅聰所言:「我父親是一個文藝復興式的人物,一個寂寞的先知。

一頭孤獨的獅子,憤慨、高傲、遺世獨立。絕不與庸俗妥協;絕不向權勢低頭。」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他不允許思想被霸佔,也不允許心靈被玷污。

傅雷這一生嚴謹、認真,以真立人,他愛的是真切的人間,愛這個人間的真理。至死,也不願為心中的真理妥協半步。

用作家陳村的話說:「這就是他最剛烈的一面,他覺得世道不好,就不跟你們玩兒了,他永遠忠於自己。一個人,可以用苟活的方式度過,但之後就會變成另一個人,傅雷不會走這條路。」

他帶走了一個時代的優雅,也留下了一個世界的明媚:有克里斯多夫的傳奇,激勵沉淪的眾生,也有儒士剛烈的德操,為文人風骨立碑,還有萬金家書,為萬千心靈春風化雨。

7. 《傅雷家書》的社會背景,家庭狀況以及生平經歷 要簡潔一點 急用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的愛卻沒有淪為那種庸俗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該書由於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因此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感情純真、質朴,令人動容。 這本書問世以來,對人們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的啟迪作用既深且遠。《傅雷家書》獲過全國首屆優秀青年讀物一等獎,還被列為大型叢書《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之一。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間的發行量累計已達110萬冊,這足以證明其影響之大。《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對我們學生來說,更值得一讀。(本書由工學院李仲陽博士、劉忠博士推薦。)

8. 傅雷的生平事跡

傅雷(1908-1966),別名怒庵,上海人,一代翻譯巨匠。幼年喪父,在寡母嚴教下,養成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學法國,學習藝術理論,得以觀摩世界級藝術大師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藝術修養。回國後曾任教於上海美專,因不願從流俗而閉門譯書,幾乎譯遍法國重要作家如伏爾泰、巴爾扎克、羅曼·羅蘭的重要作品。數百萬言的譯作成了中國譯界備受推崇的範文,形成了「傅雷體華文語言」。他多藝兼通,在繪畫、音樂、文學等方面,均顯示出獨特的高超的藝術鑒賞力。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仍堅持自己的立場。「文革」中因不堪忍受污辱,與夫人朱梅馥雙雙含冤自盡,實現了文格與人格的統一。

9. 傅雷簡介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號怒庵,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今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

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20世紀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其有兩子傅聰、傅敏,傅聰為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的鋼琴家,傅敏為英語教師。

傅雷先生為人坦盪,稟性剛毅。「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遭到紅衛兵抄家,又受到連續四天三夜批鬥,罰跪、戴高帽等各種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謂「反黨罪證」。

1966年9月3日凌晨,憤而離世,在家中吞服巨量毒葯,悲壯地走完了一生。夫人朱梅馥亦自縊身亡。

(9)傅雷創造經歷擴展閱讀

一、主要作品:《傅雷家書》

家書開始於1954年傅聰離家留學波蘭,終結至1966年傅雷夫婦「文革」中不堪凌辱,雙雙自盡。十二年通信數百封。

家書貫穿著傅聰出國學習、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運起伏。傅雷夫婦非常細心,兒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點內容則分類抄錄成冊。

《傅雷家書》是一部很特殊的書。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射,甚至可以說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為《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體現了作為父親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

《傅雷家書》這本書中無處不體現的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自己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是,傅雷在疼愛孩子的同時,也不忘對他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

二、傅雷的觀點

1、對於八股文風,傅雷說道,「一個知識分子不善於思考,不勇於思考,感覺不靈敏,好奇心不強,就不稱其為知識分子,更談不到鑽研學問。何況思想懶惰與感覺麻痹還牽涉到遇事認真負責的問題,從而牽涉到人生觀與世界觀。」

2、對於藝術,人生,傅雷說到,「先做人,其次做藝術家,再次做音樂家,最後做鋼琴家」。

3、對於孤獨,傅雷對傅聰說到,「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你永遠不要害怕孤獨,你孤獨了才會去創造,去體會,這才是最有價值的。」

10. 傅雷主要成就

傅雷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

20世紀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

1924年積極參加「五卅」愛國斗爭和反軍閥學潮,在《北新周刊》、《小說世界》發表《夢中》、《回憶的一幕》兩篇小說。

(10)傅雷創造經歷擴展閱讀

傅雷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

傅雷在「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1966年9月3日凌晨,憤而離世,夫人朱梅馥亦自縊身亡。

傅雷非常重視道德修養的培養,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做人應該是德才兼備且以德為先的,對於藝術家來說,優秀的道德素質的最根本的,只有具備了高尚的道德素質才能創作出高尚的藝術作品,在《傅雷家書》中他也在不斷強調。

他講到:「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緊的是先要把一個人盡量發揮好,沒成為某某家之前,先要學會做人;否則某某家不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

在傅雷的教育觀念中,對人道德素質的培養重於對技術與知識的培養,這也是他可以在教育中對傅聰發展的各個階段都產生重要影響的原因。

閱讀全文

與傅雷創造經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