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在紙發明之前

在紙發明之前

發布時間:2021-08-28 19:50:37

㈠ 在紙還沒發明之前,我們可以用什麼代替紙

在紙還沒有發明之前,我們用骨頭、竹簡、絲帛等代替紙,充分說明了我們祖先的聰明和智慧!

㈡ 在衛生紙發明之前是用的什麼

我覺得是用木棍和零在代替,,零就是根本就沒有用衛生紙的環節。

㈢ 在沒有發明紙之前,古代人為什麼把字寫在竹簡上

1、產生的背景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鍾鼎上,由於其材料的局限,難以廣泛的傳播, 所以直至殷商時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層社會的百餘人,這極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傳播,這一切直到竹簡的出現才得改變。

2、竹簡的涵義

竹簡多用竹片製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用於書寫文字的木片稱木牘,多用於書寫短文。



簡牘是中國古代先民在紙張發明之前書寫典籍、文書等文字載體的主要材料,是我國最古老的圖書之一。簡牘與甲骨文、敦煌遺書、明清檔案一同被列為二十世紀東方文明的四大發現,目前簡牘學也以驚人的速度形成了世界性學科,它從史學、考古、古文字學、文獻學、書法等,多角度多領域,為中國歷史文化學術的研究開辟了一個嶄新的領域。簡牘幾乎與甲骨文、金文同時出現,春秋到東漢末年是簡牘最盛行的時期,紙張發明後,竹木簡牘又與紙張並行數百年,直至東晉末年恆玄下令,簡牘制度方告結束。

3、竹簡的影響

竹簡是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是造紙術發明之前以及紙普及之前主要的書寫工具,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反復的比較和艱難的選擇之後,確定的文化保存和傳播媒體,這在傳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從社會最上層的小圈子裡解放出來,以浩大的聲勢,向更寬廣的社會大步前進。所以,竹簡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現,才得以形成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況,同時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傳至今。

㈣ 在紙發明之前人們都是用什麼在做記錄的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甲骨文,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㈤ 在紙發明之前,我國採用什麼做書寫材料

先是龜甲和獸骨,再是青銅器,然後是竹簡

㈥ 在紙張發明以前,主要用什麼材料來書寫

在紙張發明以前,書寫材料主要是竹簡或木板。書信則大多寫在木板上,寫好後用同樣內大小的木板蓋在上面容,用繩索捆好,為了防止人們隨便拆看,就在捆結處放一塊泥塊,用印章印在泥塊上,這就是「封泥」。是當時印章的主要用途。晉末南北朝以後,紙張取代了簡牘,人們就用印泥印在紙帛上。典型的印泥以硃砂、麻油和艾調和而成。唐代以前印泥曾用黑色或藍色,後世都用硃色,只是遇到國喪或家喪才在一定時間內使用黑色或藍色。

秦漢以前,官印一般2.5厘米見方,大印可到5~6厘米,私印一般1~2厘米。後世加大,官印可到10厘米。藝術篆刻則不受任何限制。古代印佩戴身上,一般體積較小,上面有紐,簡單的是瓦鈕或鼻紐,精緻的則有各種獸紐,如獅紐就是最常見的一種。元末明初,文人治印開始採用質地較軟的葉臘石作為治印材料,治印一藝也就由篆書到刻印完全轉入文人之手,從而開始了文人治印的繁榮時代。

㈦ 在紙發明之前,人們曾用什麼來銘刻文字記事

竹簡 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稱簡,木片稱札或牘,統稱為簡,現在一般說竹簡。均用毛筆墨書。 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 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竹簡多用竹片製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用於書寫文字的木片稱 木牘,多用於書寫短文。 古代竹簡也是可以用現代工藝來進行體現的。 簡牘起源於西周,春秋戰國時使用更廣。公元4世紀左右,由於紙已廣泛使用,簡牘才為紙抄本所代替。 最著名的有: 1. 279年,晉朝汲郡人從戰國時魏襄王的陵墓中,一次發掘到寫有文字的竹簡數十車。 2. 1953年7月,湖南長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簡42支,最長的22厘米,寬1.2厘米,篆文,每簡2-10字,為戰 國之物。 3. 1957年,河南信陽楚墓出土竹簡800多片,簡上文字依然清晰。 4. 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發現《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約五千枚。 5. 1975年12月,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簡一千一百多枚。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 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 竹簡淵源: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鍾鼎上,由於其材料的局限,難以廣泛的傳播,所以直至殷商時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層社會的百餘人,這極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傳播,這一切直到竹簡的出現才得改變。 竹簡是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是造紙術發明之前以及紙普及之前主要的書寫工具,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反復的比較和艱難的選擇之後,確定的文化保存和傳播媒體,這在傳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從社會最上層的小圈子裡解放出來,以浩大的聲勢,向更寬廣的社會大步前進。所以,竹簡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現,才的以形成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況,同時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傳至今。

㈧ 在紙沒有發明以前,古人用什麼擦屁股呢﹖

據史書記載,在蔡倫還沒有發明紙的時期,那時候的人們除了用石頭瓦塊以外,高級一點的貴族階層是用竹片擦屁股的。想想有點玄,快如刀片的竹子,一個不小心,恐怕會出險情。

或者更為安全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水洗,在以前這種方式叫「更衣」,因此才有了現在的洗手間、更衣室。甚至現在印度某些地方還有這種現象,左手洗屁股,右手抓飯吃...

最早的「攪屎棍」——廁籌,出現在遠古時期,那時候人們沒有生產能力,面對「人有三急」的時候只好就地取材。這里的廁籌是指用木、竹、葦等材料裁製而成的長條狀物體,長約10~23cm,寬約一到兩指,用後洗凈,可重復使用,在漢代隨佛教一起傳入中國。雖然造紙術早已發明,但古人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奢侈,從三國時期到唐朝,上至達官貴人下至百姓,都在使用廁籌。

唐宋時期,用法稍微高級了點,古人多了一個選擇:粗紙。這個時期稱為廁籌與粗紙並用時期。唐宋間使用廁籌的記載也多見於史籍,宋馬令《南唐書。浮屠傳》:「後主與周後頂僧伽帽,披袈裟,課誦佛經,跪拜頓顙,至為瘤贅。親削僧徒廁簡,試之以頰,少有芒剌,則再加修治。」

元明清時期則是粗紙時期,元朝是記錄使用手紙最早的朝代。明朝皇宮中還有專門負責後勤的機構「四司」。其中寶鈔司就是管手紙的部門了。

國外的古人又是如何各展神通的。

最昂貴「鮭魚片」——英國。5世紀以前,英國王室的屁股是用新鮮的鮭魚肉片擦的, 但是不用傭人幫忙,是自己來擦的。據說鮭魚有除臭和消痔的作用, 有痔瘡的朋友不妨從超市買上2磅鮭魚一試。

最粗暴「麻繩」——法國。這繩子從豪華的廁所屋頂吊下來,正好垂在蹲位的旁邊。如廁後,就把繩子從兩腿中間穿過,前面一手拉, 後面一手拽,象拉鋸一樣,搓屁股! 更妙的是,這根繩子是公用的,皇上用完了皇後用,皇後用完了寵臣用,都使那一根,常年不換。以體現君臣萬眾一心。

最奢華「蟬翅」——日本皇族。《源氏物語》中記載,日本皇族是用蟬的翅膀來擦屁股. 由於蟬翅很硬, 一般先把它們放到溫水泡上三天, 然後再使用。

最簡單「棍子」——古羅馬。古羅馬是用一端裹著棉布的棍子,也就是羅馬人的「廁籌」,公共廁所的廁籌是公用的,用完了放入容器內消毒清洗。

㈨ 在紙發明之前人們曾用獸骨和什麼(要寫兩個)

獸骨,甲骨,竹簡,絹帛等等

閱讀全文

與在紙發明之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