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創造力組成要素
創造力是產生新思想、新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是個體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活動所必需的能力及品質。它可以是知識的創新,是新概念、新法則、新理論,又可以是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也可以是日常生活表現中的新觀念、新設想。
創造力的結構中有三個基本要素。第一要素是專業知識技能。創造不會憑空產生,必須基於前人的知識和成就。人們要在某領域具有創造性,獲得成就,必需要有該領域的基於良好認知結構的知識基礎和技能。
第二要素是創造能力和探究策略。創造能力是以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想像為核心的能力組合,還包括敏銳的觀察力、高效的記憶力、穩定的注意力以及實踐能力。
第三要素是創造動機和人格品質。創造動機主要是指內部動機,是發自內心的創造慾望、興趣和自我激勵,而不是外部壓力,外部獎勵。從創造人格來說,強烈的創造意識、堅定的自信心,堅忍不拔的創造意志,勤奮、熱情、好奇、不因循守舊,忍耐模糊不清、不怕挫折、甘冒風險等良好品質都是創造不可缺少的心理環境和內部動力。具有這些品質,才能破除各種禁錮個人創造力的精神枷鎖,戰勝阻擾創造活動的各種心智障礙。
創造力是可以傳授和訓練的,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曾做過實驗研究,發現教學生學完一輪創造課程和訓練後,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幾乎成倍增長。說明創造思維能力和其他技能一樣是可以學習和訓練的,通過學習訓練和實踐活動能促進兒童創造力發展。
心理學研究發現,創造性思維主要由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構成。常見的幾種培養創造性思維的綜合性思維技巧和訓練的方法有:頭腦風暴法、PMI思考法、TEC思考法和信息交合法。
❷ 影響創造力主要有六個要素是什麼
以人生全程發展的觀點來說,影響創造力主要有六個要素:智力的早熟、兒童期的創傷、家庭背景、教育與特殊訓練、出生順序、角色模範與人生導師。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造力的表現。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
❸ 學校要舉辦舞蹈大賽。想要一點創新的有創意的元素。求教
不知道你的舞蹈功底咋樣還有不知道你選擇的舞種!
如果是街舞、爵士舞之類的熱舞,建議你排個雙人舞之類的,男女混搭,把音樂分成三PART,男女在每一拍舞中單獨先後亮相在一起跳第三拍! 這是比較簡單的創意了。
❹ 名詞解釋1,氣質2首因效應3創造力4心裡危機
1、氣質,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質,是相當穩定的個性特點。也指人的風度;模樣。氣質是根據人的姿態、長相、穿著、性格、行為等元素結合起來給別人的一種心理感覺,即稱為氣質。氣質是用來形容人的,相對而言,形容場所的各種感覺,則是用氣氛來形容。
2、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它們反映了人際交往中主體信息出現的次序對印象形成所產生的影響。首因效應是指人際交往中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至關重要,對印象的形成影響很大。
3、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
4、心理危機,可以指心理狀態的嚴重失調,心理矛盾激烈沖突難以解決,也可以指精神面臨崩潰或精神失常,還可以指發生心理障礙。一般而言,危機有兩個含義,一是指突發事件,出乎人們意料發生的,如地震、水災、空難、疾病爆發、恐怖襲擊、戰爭等;二是指人所處的緊急狀態。當個體遭遇重大問題或變化發生使個體感到難以解決、難以把握時,平衡就會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擾,內心的緊張不斷積蓄,繼而出現無所適從甚至思維和行為的紊亂,進入一種失衡狀態,這就是危機狀態。危機意味著平衡穩定的破壞,引起混亂、不安。危機出現是因為個體意識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過了自己的應付能力,而不是個體經歷的事件本身。當一個人出現心理危機時,當事人可能及時察覺,也有可能「木知木覺」。一個自以為遵守某種習慣了的行為模式的人,也有可能潛在著心理危機。染有嚴重不良癮癖的人,常常潛伏著心理危機。當去戒除癮癖時,心理危機便會暴露無遺。
❺ 一般意義上的創新能力由什麼三要素構成
一般意義上的創新能力由以下三要素構成:系統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創新能力是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經濟競爭的核心;當今社會的競爭,與其說是人才的競爭,不如說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
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包括產品、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5)創造力三元素個性元素擴展閱讀:
從某種意義上說,個性化就是創造性的代名詞,沒有個性,就沒有創造。因此,培養青少年創新能力必須遵循個性化原則,因材施教,重在激發青少年的主動性和獨創性,培養其自主的意識、獨立的人格和批判的精神。
青少年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文明的真正財富,將越來越表現為人的創造性。
(1)知識激增,需要新一代學會學習;
(2)科技革命,需要新一代革新創造;
(3)振興中華,需要新一代開拓前進 。
二、培養青少年的創新能力,是未來社會生產的特點所決定的。
三、培養青少年的創新能力,成為具有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宏偉的計劃需要這一事業的繼承者,必須具有創新精神。
四、智力潛能,需要教育者去系統地開發。
❻ 產生創造力的三要素是什麼
創造力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知識(我們在小學、中學、大學中,從專書本中、電影里、圖書館獲屬得的一切),思維(使用不同的思維工具使我們的念頭轉化為思考)和自我意識。所以,知識、思維和自我意識構成了創造力的基本要素。
❼ 網路廣告創意的五元素是什麼
創意廣告出現的形式有很多種,其中主要有搞笑型、公益型、驚奇型、諷刺型、雷人型、誇張型、無聊型等多種形式,最主要的是要有創意,想像力。因網路文化的發展創意廣告也隨之高登,受萬眾的歡迎。
具有滲透性,流傳性。能憑借吸引人的創意在網路上迅速自發以葡萄藤形式推廣流傳。並讓廣告元素深入移植。
❽ 創造性的思維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一、創設情境,互動導入
以創造性思維的名言警句引入,或欣賞一段啟迪心智的動畫,或敘述短小經典的益智故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跳出思維慣性,激發靈動的思維。]
師:同學們想不想成為一個具有創造性的人呢?答案是肯定的,現在,我們就共同走進美國實業家羅迦?費?因格的《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篇文章,去探索知識的奧秘,並運用智慧的鑰匙,開啟創新思維的大門,邁進創新思維的殿堂。
二、初讀課文,感知領悟
1.布置學生快速默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2.反饋默讀信息,交流閱讀收獲。
引導交流:作者的觀點是什麼?本文論述的中心話題是什麼?
教師點撥,交流明確以下幾點:
⑴作者針對人們頭腦中「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根深蒂固的傳統思維模式,獨辟蹊徑地提出了「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創造性思維模式。
⑵本文論述的中心話題是「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
三、研讀課文,探究體驗
1.體會設問句的作用。找出文中的設問句,讀讀品品。
(提示:設問句是議論文常用的句式,不僅提醒讀者注意、引發思考,在本文中還有標示全文結構的作用。)
2.以四個設問句為切入點,進一步研讀課文。
[設計意圖: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了解議論文的一般方法。在讀中理解體驗,在讀中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過渡語:接下來,就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看看作者是怎樣逐一解答這些問題的。
(一)「對於上面這個問題,你是怎樣回答的呢?」
⑴ 對於第一個問題,作者認為答案是怎樣的?
⑵ 為什麼四個答案都正確?
(提示:看圖形的角度不同,四種答案全都正確。)
⑶ 開心辭典活動:進行創造性思維練習——用「2」和「1」兩個阿拉伯數字比較大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學會聯系生活進行想像、多維思考。交流後強化——生活的變化多姿決定了答案的豐富多樣這一道理。]
(二)「那麼,創造性的思維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⑴ 學生自由朗讀4-8自然段,並引導學生歸納出創造性的思維具備的兩個必需要素:一是要汲取淵博的知識,二是要靈活地運用知識。
(方法指導:勾出關鍵的句子,提取核心的詞語。)
[設計意圖:在圈劃、篩選提取並整合主要信息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緊扣文本、深入文本進行自主閱讀和概括的能力。]
⑵ 分析事例論證的作用。
提問:作者緊跟著在文中列舉了兩個事例,有什麼作用?
(明確:事實勝於雄辯,更充分地證明了觀點,說明活用知識的關鍵性,增強了說服力。)
提問:為什麼要用兩個事例來證明「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
(明確:前一個例子重在說明知識的活用這一點,後一個例子重在說明探求新事物要敢於想像、嘗試、發明這一點,側重點有所不同。)
⑶ 除了積累知識、活用知識外,你覺得創造性思維還有賴於什麼要素呢?
(要求學生最好結合自己切身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來談一談。)
[設計意圖:拓寬創造性思維的所需因素,旨在引導學生就文中的內容進行深入地思考,進一步提升學生「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創造性思維品質。]
⑷ 思維沖浪活動:進行創造性思維練習——與水有關的兩道智趣題。
[設計說明:此活動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在努力尋求不同答案的過程中,及時體會到創造思維的樂趣。]
(三)「這種創造性的思維是否任何人都具備呢?是否存在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區別呢?」
⑴ 七嘴八舌:有人說,創造是科學家們的事情,我是個普通的人,哪有什麼創造力呢?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
[設計意圖:通過思維碰撞、討論辨析,能用清晰簡要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具有創造的潛能,要敢於去實踐嘗試,堅信自己富有創造力,也能更好地領會作者的旨意。]
⑵ 學生自由朗讀9-12自然段,明晰作者的解答。
(方法指導:勾出關鍵的句子,提取核心的詞語。)
[設計意圖:進一步培養學生緊扣文本提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⑶ 即興創造自己的創新格言。
四、創讀課文,拓展延伸
1.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2.小組討論:「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並鍥而不舍地把它發展下去。」如果能做到這些,就會富有創造力。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提示: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為了能讓自己的觀點站得住腳、更有說服力,可以講道理,也可以擺事實。)
[設計說明:創造性的閱讀應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和經驗,通過聯想、想像等方式將文本和生活聯系起來。並學會發表觀點,豐富論據,講述道理。訓練思維的嚴密性和語言表達的准確性。]
3.奇思妙想活動:進行創造性思維練習——巧改歇後語。
[設計說明: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表現為一種意識,一種思維方式,旨在通過活動激發學生想像,使學生進一步在語文活動中體會到創造思維的樂趣,並在活動中生成感悟,達到激發學生創造的熱情及自信的目的。]
❾ 怎樣才可以提高個人的創造力
(1)聚合思考法:以某個思考的問題為對象,從不同方面將思維指向這個問題的中心,在許多方法中通過比較選擇尋求解決問題最佳方法的思維過程。這種思維方法也叫求同思維。
(2)相似思考法:將某客體與思維對象聯系起來,從它們的相似關系中,發現某種啟發,從而獲得創造性成果。比如,世界上第一個「構盾施工法」,就是相似思考的產物。 19世紀20年代,英國要在泰晤士河下面修建地下隧道。如果用傳統的支護開挖法,松軟多水的岩層容易塌方。工程師布魯內爾力此一籌莫展。一天,他無意中發現有隻小蟲使勁地向堅硬的橡樹皮里鑽。布魯內爾注意到,那隻小蟲是在其硬殼保護下進行工作的,此情此景使工程師恍然大悟:河下施工,如果先將一個空心鋼柱體打入松軟岩層中,而後在這個「構盾」的保護下進行施工。通過相似思考,「構盾」代替「支護」,做出了發明創造。 (3)反向思考法:這是將人們通常思考的問題,用對立的,看上去不可能的辦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最著名的是順逆顛倒發現了感應電流。
(4)分合思考法:將思考對象的有關部分從思想上將它們分離或合並,試圖找到新的產物。「606」殺蟲劑就是運用分離的思考方法創制的。
德國化學家歐立希發現「阿托升爾」可以殺死危害人體的錐蟲,但它的副作用可以使人雙目失明。於是歐立希設想,將「阿托升爾」的正作用與副作用分開,拋棄副作用。在「分開」思想的指導下,經過多次實驗,終於和他的同事們找到了改變化學葯品結構的方法,制出了「606」。
與分離相對的是「組合」。 眾所周知,噴氣式飛機、電視機、數控機、人造衛星、原子能發電以及阿波羅登月工程,都是對當代技術加以完善、發展並以特定方式組合而成的。
分離常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合並常可以由結合而創造。 (5)想像模型法:這是表現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的形象化的手段。模型有物質模型、數學模型和想像模型。想像模型就是運用想像和抽象相結合的辦法,把理論知識同客體聯系起來。建立起對研究對象的直觀形象式的模型。比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了探索原子結構,科學家根據實驗事實,運用想像建立起了各種原子模型。 (6)理想實驗法:就是將想像中理想化的研究對象,通過反復設計、實驗達到發明創造的一種思維過程。也有人稱之為「思維實驗」、「想像實驗」、「夢想實驗」等等。
美國發明家蘭德,夢想發明一架不用沖洗就立即印出彩色照片的照相機。根據這個夢想他重新設計照相機的鏡頭及其構造等,經過多次實驗,終於取得成功。 (7)智力激勵法(集體發明創造法):這是通過召開小型討論會,大家圍繞問題的中心,互相討論,彼此啟發,讓創造性設想產生連鎖反應,從而引出更多的創造性設想。它的功效在於短時間內,調動極大的創造力,產生設想、靈感或新觀念。 這種方法的作用可歸納為四點。第一,設想的大量產生必須依靠聯想。一個人的聯想力可以刺激其他人的聯想力。一個人得到靈感,更多的靈感可能相繼產生。第二,無論男女在小組討論會上比單獨地思考更能發揮其創造性的想像力。第三,實驗表明,這個方法使心靈的運用在競爭情況下,增加50%,這種增加尤其以靈感最為突出。第四,在小組中個人的好主意、好設想會立即得到激發和鼓勵,由此而激發出更多更好的設想。
發展創造思維的方法主要分為發現問題的方法和產生新觀念的方法。可以說,沒有新的觀念的產生,便沒有新的發明創造,產生新的觀念是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內容和主要目的。 (8)就教育系統而論,除了系統地傳授知識技能、自覺地培養能力、開發智力以外,還必須遵循創造型人才的成長規律。具體說,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加強發散性思維訓練。發散性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不受現有知識的局限,不受傳統傳授方式的束縛,其結果可能由已知導向未知,發現新事物、新理論。 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中心,是測定創造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數學題中的「一題多解」,作文教學中的「一事多寫」都是屬於這類能力的培養。 ②加強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創造力高的人,不一定最終都能成為創造者。真正有作為的創造者,必然伴有許多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這種品質主要指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的積極特徵。 ③要敢於創造。成功的創造,有兩個條件必不可少。一是創造態度,二是創造技能。這兩者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創造活動。所謂「更有創造性」是一種不恰當的說法。你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個體。然而,你可以通過實踐,使自己變得更加嫻熟,或者更深入的理解圍繞在你身邊的創造能量,這種能量,是你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無限汲取的。我個人在實際中從以下九點來幫助自己「培養」創造力,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發。處於放鬆狀態用點時間,做令自己感到愉快的、能夠帶來歡樂的、你熱愛的或能夠使自己全身投入的事情。比如沉思、散步、游泳、閱讀令人心情愉快的文字,或者記日記——寫下你的想法(這會相當有幫助!)。感恩想一想,什麼賦予你積極向上、源源不斷的能量與活力,從而使你心懷感激?當感受到對生命中得到的美妙祝福與饋贈,你的心中便有了愛,你會很快感到心靈的釋然,內心感到朦朧的溫暖。在這感受到溫暖和愛意的時刻,你的心向創造力量敞開了大門。
激發你的想像力想像力是高度視覺化的。我發現,練習在閉上雙眼的情況下,想像面前看到的栩栩如生的畫面,是一種很有幫助的方法。嘗試這一方法。閉上雙眼,想像自己在一個場景里,任何一個場景都可以。好的,選個你認為理想的場景,嘗試想像你看到的這一場景中的細節。去注意各種色彩、質地,去觸摸。它們摸起來是什麼感覺?你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溫度感覺是怎樣的?等等。專注於此刻每一位傑出的音樂家或藝術家都會告訴你,當他們在創造偉大的音樂或藝術品的時候,他們的頭腦中沒有任何雜念,他們完全沉浸在此刻的創作之中,感受意識的流動。運動員們把這個稱作「現場感(being in the zone)」。你可以通過對你此刻做的任何事情(不管是在吃飯、洗碗、整理床鋪,還是別的什麼)傾注全部的注意力,來嘗試練習僅把全部意識集中在當前時刻的能力。沉思可以起到很大幫助。參考閱讀《如何保持注意力》。得到靈感試著去想像打動你的美好事物。翻閱含有能夠激發人思維的圖片的書籍,參觀美術館,讀啟發人靈感的文字,與能夠使你冷靜的人交談。畫圖這也許聽起來有些可笑,但確實是發掘自身創造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畫圖促使你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在這一點上,我強力推薦一本由Betty Edwards著的《像藝術家一樣思考(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的書,以及她所寫的與之配套的手冊。這本書是專門為那些從未受到過繪畫訓練的人撰寫的。我從一本心理學教材上第一次聽說它,閱讀後發現,自己從其中的深刻見解里學到很多東西。尋找替代方案保持好奇心。試著問自己,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同一件事情。 當你看到了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之後,再問一問自己:「有什麼其他方式做這件事呢?」心理上建立起這樣的一種態度——「總有另一種方法」,即便其他方法看起來似乎「不可行」時,也要如此。開放的心態不要將任何你想到的點子拒之門外,不要輕易對它們作出判決。重視每一個從你的大腦里冒出來的主意,哪怕是那些看起來「愚蠢」或「顯而易見」的想法。這個方法能夠催生更多有創造性的想法從你的心中浮現出來。把思考過程落在紙上用一疊活頁紙(或者一個筆記本,我更願意用活頁紙,這樣你不會因為要保持紙頁的整潔和相互間的組織性而感到約束)。寫下思考中你的大腦里冒出的一切:隨意的詞語、短語、主意、想法……有時,你也許會想要把一些元素圈在一起或在它們之間畫線,來將不同的主意聯系在一起。當靈感閃現時,一定要跟住它。這時如果你突然想到了另一個主意,先把它簡略的記在同一張紙或另一張空白的紙上。這也是我組織博客文章的方法。我都是從一些念頭和要點出發,有時候一開始它們還顯得很蹩腳,但是一旦我進入了「思維流」裡面,一篇文章就開始逐漸在我的眼前現出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