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亞里士多德在發明中遇到的困難
地球上不能去除摩擦力
無適合的真空(即空氣阻力可以忽略的環境);無足夠高的適合實驗的地點。
不能每時每刻都研究物體運動 因為他要吃飯睡覺 這個也是他的困難
② 亞里士多德、沈括、伽利略各發明了什麼或者提出了什麼
亞里士多德 http://news.sina.com.cn/w/2003-09-22/14421792886.shtml 沈括 http://iask.sina.com.cn/q/78/24/63/632478.shtml 伽利略http://www.aseline.shec.e.cn/world/galieo.htm 不是偶懶惰只是這樣你能學到更多東西 放心這些網站我都看了能打開 好運
③ 亞里士多德說: 想像是發明、發現及其他創造活動的源泉 。相關事例
人物:
皇帝 宮女 侍從
老大臣 官員 騙子甲
騙子乙 觀眾甲 觀眾乙 小孩
(台上布置:台右角放一報架作織機,台正中置一坐椅,台左角立一衣架,架上掛滿各式衣服。立一鏡子,皇帝正對鏡試衣,鏡邊立一宮女。)
第一場
(老大臣上)
侍從:(立於椅旁)老大臣求見!
宮女:皇帝正在更衣呢!
(老大臣立於台側,官員上)
侍從:官員求見!
宮女:皇帝正在更衣呢!
(官員立於大臣旁,兩騙子上)
侍從:兩裁縫求見!
皇帝:快快宣見!(離開更衣處,坐上椅子)
騙子甲乙:參見陛下!(行禮)
皇帝:你們有什麼特殊的本事嗎?
騙子甲:我們是從遙遠的東方專程趕來為陛下效勞的。
騙子乙:我們能夠織出人類所能想到的最美麗的布料來。
騙子甲:這布不僅色彩和圖案都分外地美麗,而且,縫出來的衣服還有一種奇怪的特性。
騙子乙: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是愚蠢得不可救葯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
皇帝:那可真是理想的衣服!我要有了這樣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哪些人愚蠢,哪些人不稱職了。來人呀!多多地給他們金子,讓他們馬上開工!
大臣、官員:遵旨!(眾人退場,皇帝回更衣室繼續試衣)
第二場
(兩騙子上場,來到織機前,做織布的動作。老大臣上場)
大臣:啊?(吃驚地,用手扶眼鏡)我怎麼什麼也沒看見?
騙子甲:哎呀,老大臣來了!請進!請請請!請走近一點,仔細地看。
騙子乙:這花紋美麗不美麗?這色彩漂亮不漂亮?
大臣:我的老天爺!難道我愚蠢嗎?難道我不稱職嗎?我可決不能讓人知道這一點!
騙子甲:噯!您還滿意嗎?
大臣:滿意滿意,非常的滿意!
騙子乙:您一點兒意見也沒有嗎?
大臣:沒有沒有。我一定呈報皇上!我對這布料實在太滿意了。(大臣下)
騙子甲乙:我們非常高興!您老慢走!(官員上)
官員:咦?(吃驚,張嘴,揉眼)我並不愚蠢呀,大概是我不配有現在的官職吧!這也真夠滑稽的!我決不能讓人看出這一點!
騙子甲:你看這布料美不美?
官員:美!美!太美了!
騙子乙:你還滿意嗎?
官員:滿意!滿意!太滿意了!我一定如實向皇上呈報。
騙子甲乙:多謝你啦!(官員下,兩騙子繼續作出織、剪、縫的動作)
第三場
侍從:老大臣、官員求見!
皇帝:(從更衣室走出,回到椅上)宣!
大臣、官員:參見陛下!
皇帝:新衣服做得怎麼樣啦?
大臣:很快就完工了!
官員:美麗得很,漂亮得很啦!
大臣:陛下要能穿上它去參加遊行大典,讓所有的百姓都開開眼界,那可再好不過了!
官員:天下的人都要贊不絕口啊!
皇帝:嗯,好!太好了!
侍從:裁縫求見!
皇帝:宣!(兩騙子作手托衣物狀,上)
騙子甲乙:參見陛下!衣服做好了,請陛下過目。
騙子甲:這是褲子。
騙子乙:這是袍子。
騙子甲:這是外衣。
騙子乙:這些衣服輕柔極了,像蜘蛛網一樣。
騙子甲:穿上的人會覺得像什麼也沒穿似的。
騙子乙:這也正是這些衣服的優點。
皇帝:怎麼回事?我怎麼什麼也看不見?難道我愚蠢嗎?我不夠資格做一個皇帝嗎?這可太駭人聽聞了!
大臣:陛下您看,這布華麗不華麗?
官員:瞧瞧,多美的花紋!多美的色彩!
皇帝:我十二萬分的滿意。我要封你們為御聘織師,我要重重地獎賞你們!
騙子甲乙:謝陛下。(退場)
大臣:皇上趕快更衣吧!
皇帝:好!好!(眾人來到鏡前為皇帝脫下外套,穿上「新衣」)
侍從:遊行大典現在開始!
(官員持刀在前,大臣舉華蓋在後側,侍從托「後裙」在後,繞場慢行)
(觀眾甲、乙,小孩上場)
觀眾甲:乖乖,皇上的新裝真漂亮呀!
觀眾乙:看!他的後裙多美麗呀!
小孩:咦!他什麼衣服也沒有穿呀!
觀眾甲:上帝喲!你聽聽這個天真的聲音,有個小孩說他並沒有穿什麼衣服!
觀眾乙:他確實是沒有穿什麼衣服呀!
皇帝:(驚恐,顫抖)我一定要把這遊行大典舉行完畢!(擺出更驕傲的神氣,下場)
或
第一場
(老大臣上)
侍從:(立於椅旁)老大臣求見!
宮女:皇帝正在更衣呢!
(老大臣立於台側,官員上)
侍從:官員求見!
宮女:皇帝正在更衣呢!
(官員立於大臣旁,兩騙子上)
侍從:兩裁縫求見!
皇帝:快快宣見!(離開更衣處,坐上椅子)
騙子甲乙:參見陛下!(行禮)
皇帝:你們有什麼特殊的本事嗎?
騙子甲:我們是從遙遠的東方專程趕來為陛下效勞的。
騙子乙:我們能夠織出人類所能想到的最美麗的布料來。
騙子甲:這布不僅色彩和圖案都分外地美麗,而且,縫出來的衣服還有一種奇怪的特性。
騙子乙: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是愚蠢得不可救葯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
皇帝:那可真是理想的衣服!我要有了這樣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哪些人愚蠢,哪些人不稱職了。來人呀!多多地給他們金子,讓他們馬上開工!
大臣、官員:遵旨!(眾人退場,皇帝回更衣室繼續試衣)
第二場
(兩騙子上場,來到織機前,做織布的動作。老大臣上場)
大臣:啊?(吃驚地,用手扶眼鏡)我怎麼什麼也沒看見?
騙子甲:哎呀,老大臣來了!請進!請請請!請走近一點,仔細地看。
騙子乙:這花紋美麗不美麗?這色彩漂亮不漂亮?
大臣:我的老天爺!難道我愚蠢嗎?難道我不稱職嗎?我可決不能讓人知道這一點!
騙子甲:噯!您還滿意嗎?
大臣:滿意滿意,非常的滿意!
騙子乙:您一點兒意見也沒有嗎?
大臣:沒有沒有。我一定呈報皇上!我對這布料實在太滿意了。(大臣下)
騙子甲乙:我們非常高興!您老慢走!(官員上)
官員:咦?(吃驚,張嘴,揉眼)我並不愚蠢呀,大概是我不配有現在的官職吧!這也真夠滑稽的!我決不能讓人看出這一點!
騙子甲:你看這布料美不美?
官員:美!美!太美了!
騙子乙:你還滿意嗎?
官員:滿意!滿意!太滿意了!我一定如實向皇上呈報。
騙子甲乙:多謝你啦!(官員下,兩騙子繼續作出織、剪、縫的動作)
第三場
侍從:老大臣、官員求見!
皇帝:(從更衣室走出,回到椅上)宣!
大臣、官員:參見陛下!
皇帝:新衣服做得怎麼樣啦?
大臣:很快就完工了!
官員:美麗得很,漂亮得很啦!
大臣:陛下要能穿上它去參加遊行大典,讓所有的百姓都開開眼界,那可再好不過了!
官員:天下的人都要贊不絕口啊!
皇帝:嗯,好!太好了!
侍從:裁縫求見!
皇帝:宣!(兩騙子作手托衣物狀,上)
騙子甲乙:參見陛下!衣服做好了,請陛下過目。
騙子甲:這是褲子。
騙子乙:這是袍子。
騙子甲:這是外衣。
騙子乙:這些衣服輕柔極了,像蜘蛛網一樣。
騙子甲:穿上的人會覺得像什麼也沒穿似的。
騙子乙:這也正是這些衣服的優點。
皇帝:怎麼回事?我怎麼什麼也看不見?難道我愚蠢嗎?我不夠資格做一個皇帝嗎?這可太駭人聽聞了!
大臣:陛下您看,這布華麗不華麗?
官員:瞧瞧,多美的花紋!多美的色彩!
皇帝:我十二萬分的滿意。我要封你們為御聘織師,我要重重地獎賞你們!
騙子甲乙:謝陛下。(退場)
大臣:皇上趕快更衣吧!
皇帝:好!好!(眾人來到鏡前為皇帝脫下外套,穿上「新衣」)
侍從:遊行大典現在開始!
(官員持刀在前,大臣舉華蓋在後側,侍從托「後裙」在後,繞場慢行)
(觀眾甲、乙,小孩上場)
觀眾甲:乖乖,皇上的新裝真漂亮呀!
觀眾乙:看!他的後裙多美麗呀!
小孩:咦!他什麼衣服也沒有穿呀!
觀眾甲:上帝喲!你聽聽這個天真的聲音,有個小孩說他並沒有穿什麼衣服!
觀眾乙:他確實是沒有穿什麼衣服呀!
皇帝:(驚恐,顫抖)我一定要把這遊行大典舉行完畢!(擺出更驕傲的神氣,下場)
④ 亞里士多德的發明以及發明時間
公元前
6世紀,在古希臘奴隸制城邦形成時期,一些哲學家圍繞世界的本原問題進行了爭論,產生了辯論的方古希臘哲學中的辯證法法。愛利亞學派的芝諾認為存在是"不動的","只有唯一不動的存在"才是真實的,如果承認事物的多樣性和運動就會陷入矛盾,承認"多"的存在,就會陷入無限大和無限小的矛盾。為此他作了"飛矢不動"的論證,把有限與無限、連續性與非連續性加以割裂,誇大運動的間斷性,否認運動的不間斷性,從而否認了運動。但這一論證在客觀上卻接觸到了運動本身所包含的間斷性與不間斷性的矛盾,原則上假設了空間與時間是可以無限分割的。芝諾的其他論證,也採用類似的方法。他的論辯方法也就是最初意義的
"辯證法"。所以,亞里士多德稱芝諾是
"辯證法的創立者"。g.w.f.黑格爾在談到愛利亞學派時也說:"我們在這里發現辯證法的起始,這就是說,思想在概念里的純粹運動的起始,......並且我們發現客觀存在本身所具有的矛盾(真正的辯證法)"(《哲學史講演錄》第1卷,第253頁)。芝諾的辯證法有兩方面的含義:①思維自身的矛盾運動和這種運動對於對象自身矛盾的接觸;②通過揭露對方論點中的矛盾而探求問題的方法。
約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各派論爭之風盛行,哲學家們都比較注重爭論的技巧和方法。這時,人們把論證或分析命題中的矛盾,以及在談話中揭露對方論斷中的矛盾並克服這些矛盾以求得真理的方法,叫做辯證法。蘇格拉底把辯證法看作是通過對立意見的爭論而發現真理的藝術。智者派則把辯證法作為一種據理論證的藝術而廣泛運用。智者派在後期演變成為詭辯論者,他們的辯證法成為玩弄概念、混淆是非、抹煞真理和謬誤之界限的同義語。柏拉圖除了根據傳統含義,把辯證法看作是通過揭露對方論斷中的矛盾並加以克服的方法外,還把辯證法看作是認識"理念"過程中由個別到一般、又由一般到個別的方法。他認為,藉助於辯證法可以由個別理念上升到普遍理念,又從普遍理念回到個別理念,因此他把辯證法作為"理想國"中教育的最高階段的內容。在古希臘哲學中,"辯證法"一詞也較多見於柏拉圖的著作中。
亞里士多德除了把辯證法看作是"研究實體的屬性"、"揭露對象自身中的矛盾"等方法外,還把辯證法作為形成概念、下定義和檢查定義是否正確的方法。從此"辯證法"經常在邏輯學的意義上被使用。
在中世紀,經院哲學家們也使用"辯證法"這一概念。j.鄧斯·司各特稱辯證法為關於"存在"的專門學說,p.阿貝拉爾則把辯證法叫做區別真理和謊言的藝術。還有一些經院哲學家,把荒唐無稽的提問、空洞煩瑣的考證、千篇一律的公式證明等等稱為"辯證法"。這種"辯證法"窒息了科學的發展,黑格爾稱其為"形式的辯證法"。
⑤ 亞里士多德發明了什麼
亞里士多德在動物學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根據動物的身體特徵將動物分為不同的類型。他發現了一系列更簡單、更復雜的生命形式,在設計分類學分類的開端時,他被譽為動物學之父。盡管他使用了不同的術語,但他認識到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之間的根本區別。他能夠區分鯨魚和海豚與魚,完成了對頭足類和甲殼類動物的解剖研究,這些研究至今仍然有效。亞里士多德早在水循環被證實之前就闡明了對水循環的理解,並確定地球是圓的。
⑥ 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柏拉圖 哪個發明的辯證法
公元前 6世紀,在古希臘奴隸制城邦形成時期,一些哲學家圍繞世界的本原問題進行了爭論,產生了辯論的方古希臘哲學中的辯證法法。愛利亞學派的芝諾認為存在是"不動的","只有唯一不動的存在"才是真實的,如果承認事物的多樣性和運動就會陷入矛盾,承認"多"的存在,就會陷入無限大和無限小的矛盾。為此他作了"飛矢不動"的論證,把有限與無限、連續性與非連續性加以割裂,誇大運動的間斷性,否認運動的不間斷性,從而否認了運動。但這一論證在客觀上卻接觸到了運動本身所包含的間斷性與不間斷性的矛盾,原則上假設了空間與時間是可以無限分割的。芝諾的其他論證,也採用類似的方法。他的論辯方法也就是最初意義的 "辯證法"。所以,亞里士多德稱芝諾是 "辯證法的創立者"。G.W.F.黑格爾在談到愛利亞學派時也說:"我們在這里發現辯證法的起始,這就是說,思想在概念里的純粹運動的起始,......並且我們發現客觀存在本身所具有的矛盾(真正的辯證法)"(《哲學史講演錄》第1卷,第253頁)。芝諾的辯證法有兩方面的含義:①思維自身的矛盾運動和這種運動對於對象自身矛盾的接觸;②通過揭露對方論點中的矛盾而探求問題的方法。
約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各派論爭之風盛行,哲學家們都比較注重爭論的技巧和方法。這時,人們把論證或分析命題中的矛盾,以及在談話中揭露對方論斷中的矛盾並克服這些矛盾以求得真理的方法,叫做辯證法。蘇格拉底把辯證法看作是通過對立意見的爭論而發現真理的藝術。智者派則把辯證法作為一種據理論證的藝術而廣泛運用。智者派在後期演變成為詭辯論者,他們的辯證法成為玩弄概念、混淆是非、抹煞真理和謬誤之界限的同義語。柏拉圖除了根據傳統含義,把辯證法看作是通過揭露對方論斷中的矛盾並加以克服的方法外,還把辯證法看作是認識"理念"過程中由個別到一般、又由一般到個別的方法。他認為,藉助於辯證法可以由個別理念上升到普遍理念,又從普遍理念回到個別理念,因此他把辯證法作為"理想國"中教育的最高階段的內容。在古希臘哲學中,"辯證法"一詞也較多見於柏拉圖的著作中。
亞里士多德除了把辯證法看作是"研究實體的屬性"、"揭露對象自身中的矛盾"等方法外,還把辯證法作為形成概念、下定義和檢查定義是否正確的方法。從此"辯證法"經常在邏輯學的意義上被使用。
在中世紀,經院哲學家們也使用"辯證法"這一概念。J.鄧斯·司各特稱辯證法為關於"存在"的專門學說,P.阿貝拉爾則把辯證法叫做區別真理和謊言的藝術。還有一些經院哲學家,把荒唐無稽的提問、空洞煩瑣的考證、千篇一律的公式證明等等稱為"辯證法"。這種"辯證法"窒息了科學的發展,黑格爾稱其為"形式的辯證法"。
⑦ 亞里士多德發明的邏輯學的含義是什麼功用是什麼
邏輯學
邏輯學是研究純粹理念的科學,所謂純粹理念就是思維的最抽象的要素所形成的理念。
〔說明〕在這部分初步論邏輯學的概念里,所包含對於邏輯學以及其他概念的規定,也同樣適用於哲學上許多基本概念。這些規定都是由於並對於全體有了綜觀而據以創立出來的。
我們可以說邏輯學是研究思維、思維的規定和規律的科學。但是只有思維本身才構成使得理念成為邏輯的理念的普遍規定性或要素。理念並不是形式的思維,而是思維的特有規定和規律自身發展而成的全體,這些規定和規律,乃是思維自身給予的,決不是已經存在於外面的現成的事物。
在某種意義下,邏輯學可以說是最難的科學,因為它所處理的題材,不是直觀,也不象幾何學的題材,是抽象的感覺表象,而是純粹抽象的東西,而且需要一種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夠回溯到純粹思想,緊緊抓住純粹思想,並活動於純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種意義下,也可以把邏輯學看作最易的科學。因為它的內容不是別的,即是我們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熟習的規定,而這些規定同時又是最簡單、最初步的,而且也是人人最熟知的,例如:有與無,質與量,自在存在與自為存在,一與多等等。但是,這種熟知反而加重了邏輯研究的困難。因為,一方面我們總以為不值得費力氣去研究這樣熟習的東西。另一方面,對於這些觀念,邏輯學去研究、去理解所採取的方式,卻又與普通人所業已熟習的方式不相同,甚至正相反。
邏輯學的有用與否,取決於它對學習的人能給予多少訓練以達到別的目的。學習的人通過邏輯學所獲得的教養,在於訓練思維,使人在頭腦中得到真正純粹的思想,因為這門科學乃是思維的思維。——但是就邏輯學作為真理的絕對形式來說,尤其是就邏輯學作為純粹真理的本身來說,它決不單純是某種有用的東西。但如果凡是最高尚的、最自由的和最獨立的東西也就是最有用的東西,那麼邏輯學也未嘗不可認為是有用的,不過它的用處,卻不僅是對於思維的形式練習,而必須另外加以估價。
附釋一:第一問題是:什麼是邏輯學的對象?對於這個問題的最簡單、最明了的答復是,真理就是邏輯學的對象。真理是一個高尚的名詞,而它的實質尤為高尚。只要人的精神和心情是健康的,則真理的追求必會引起他心坎中高度的熱忱。但是一說到這里立刻就會有人提出反問道:「究竟我們是否有能力認識真理呢?」在我們這些有限的人與自在自為存在著的真理之間,似乎有一種不調協,自然會引起尋求有限與無限間的橋梁的問題。上帝是真理;但我們如何才能認識他呢?這種知天求真的企圖似乎與謙遜和謙虛的美德相違反。但因此又有許多人發出我們是否能夠認識真理的疑問,其用意在於為他們留戀於平庸的有限目的的生活作辯解。類似這種的謙卑卻毫無可取之處。類似這樣的說法:「象我這種塵世的可憐蟲,如何能認識真理呢?」可以說是已成過去了。代之而起的另一種誕妄和虛驕,大都自詡以為直接就呼吸於真理之中,而青年人也多為這種空氣所鼓舞,竟相信他們一生下來現成地便具有宗教和倫理上的真理。從同樣的觀點,特別又有人說,所有那些成年人大都墮落、麻木、僵化於虛妄謬誤之中。青年人所見的有似朝霞的輝映,而老輩的人則陷於白日的沼澤與泥淖之中。他們承認特殊部門的科學無論如何是應該探討的,但也單純把它們認為是達到生活的外在目的的工具。這樣一來,則妨礙對於真理的認識與研究的,卻不是上面所說的那種卑謙,而是認為已經完全得到真理的自詡與自信了。老輩的人寄託其希望於青年的人,因為青年人應該能夠促進這世界和科學。但老輩所屬望於青年人的不是望他們停滯不前,自滿自詡,而是望他們擔負起精神上的嚴肅的艱苦的工作。
此外還有一種反對真理的謙遜。這是一種貴族式的對於真理的漠視,有如我們所見得,拜拉特(Pilatus)對於基督所表示的態度。拜拉特問道:「真理是什麼東西?」意思是說,一切還不是那麼一回事,沒有什麼東西是有意義的。他的意思頗似梭羅門所說的:一切都是虛幻的——這樣一來,便只剩下主觀的虛幻了。
更有一種畏縮也足以阻礙對於真理的認知。大凡心靈懶惰的人每易於這樣說:不要那樣想,以為我們對於哲學研究是很認真的。我們自然也樂意學一學邏輯,但是學了邏輯之後,我們還不是那樣。他們以為當思維超出了日常表象的范圍,便會走上魔窟;那就好象任他們自身漂浮在思想的海洋上,為思想自身的波浪所拋來拋去,末了又復回到這無常世界的沙岸,與最初離開此沙岸時一樣地毫無所謂,毫無所得。
這種看法的後果如何,我們在世界中便可看得出來。我們可以學習到許多知識和技能,可以成為循例辦公的人員,也可以養成為達到特殊目的的專門技術人員。但人們,培養自己的精神,努力從事於高尚神聖的事業,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而且我們可以希望,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年,內心中似乎激勵起一種對於更高尚神聖事物的渴求,而不會僅僅滿足於外在知識的草芥了。
附釋二:認思維為邏輯學的對象這一點,是人人所贊同的。但是我們對於思維的估價,可以很低,也可以很高。一方面,我們說:這不過是一個思想罷了。——這里的意思是說,思想只是主觀的,任意的,偶然的,而並不是實質本身,並不是真實的和現實的東西。另一方面,我們對於思想,也可以有很高的估價,認為只有思想才能達到至高無上的存在、上帝的性質,而其感官則對上帝毫無所知。我們說,上帝是精神,我們不可離開精神和真理去崇拜上帝。但我們承認,可感覺到的或感性的東西並不是精神的,而精神的內在核心則是思想,並且只有精神才能認識精神。精神誠然也可表現其自身為感覺(例如在宗教里),但感覺的本身,或感覺的方式是一事,而感覺的內容又是另一事。感覺的本身一般是一切感性事物的形式,這是人類與禽獸所共有的。這種感覺的形式也許可以把握最具體的內容,但這種內容卻非此種形式所能達到。感覺的形式是達到精神內容的最低級形式。精神的內容,上帝本身,只有在思維中,或作為思維時,才有其真理性。在這種意義下,思想不僅僅是單純的思想,而且是把握永恆和絕對存在的最高方式,嚴格說來,是唯一方式。
對於以思想為對象的科學,也是和思想一樣,有很高或很低的估價。有人以為,每個人無須學習邏輯都能思考,正如無須研究生理學,都能消化一樣。即使人研究了邏輯之後,他的思想仍不過與前此一樣,也許更有方法一些,但也不會有多大的變化。如果邏輯除了使人僅僅熟習於形式思維的活動外,沒有別的任務,則邏輯對於我們平時已經同樣能夠作的思維活動,將不會帶來什麼新的東西。其實舊日的邏輯也只有這種地位。此外,一方面,對於人來說,思維的知識即使只是單純的主觀活動也是對他很光榮而有興趣的事。因為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即由於人能知道他是什麼,他作什麼。而且另一方面,就邏輯作為研究思維的科學來看(思想既是唯一足以體驗真理和最高存在的活動),邏輯也會佔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如果邏輯科學研究思維的活動和它的產物(而思維並不是沒有內容的活動,因為思維能產生思想,而且能產生它所需要的特定思想),那麼邏輯科學的內容一般講來,乃是超感官的世界,而探討這超感官的世界亦即遨遊於超感官的世界。數學研究數和空間的抽象對象。數學上的抽象還是感性的東西,雖然是沒有特定存在的抽象的感性東西。思想甚至於進一步「辭別」〔或脫離〕這種最後的感性東西,自由自在,舍棄外的和內的感覺,排斥一切特殊的興趣和傾向。對於有了這樣基礎的邏輯學,則我們對於它的估價,當然會較一般人通常對於邏輯的看法為高。
附釋三:認識到比起那單純形式思維的科學具有更深意義的邏輯學的需要,由於宗教、政治、法律、倫理各方面的興趣而加強了。從前人們都以為思想是無足重輕,不能為害的,不妨放任於新鮮大膽的思想。他們思考上帝、自然和國家,他們深信只是通過思想,人們就可以認識到真理是什麼,不是通過感官,或者通過偶然的表象和意見所能達到。當他們這樣思想時,其結果便漸漸嚴重地影響到生活的最高關系。
傳統的典章制度皆因思想的行使而失去了權威。國家的憲章成為思想的犧牲品,宗教受到了思想的打擊;許多素來被認作天啟的堅固的宗教觀念也被思想摧毀了,在許多人心中,傳統的宗教信仰根本動搖了。例如在希臘,哲學家起來反對舊式宗教,因而摧毀了舊式宗教的信仰。因此便有哲學家由於摧毀宗教,動搖政治,而被驅逐被處死的事,因為宗教與政治本質上是聯系在一起的。這樣,思維便在現實世界裡成為一種力量,產生異常之大的影響。於是人們才開始注意到思維的威力,進而仔細考察思維的權能,想要發現,思維自詡過甚,未能完成其所擔負的工作。思維不但未能認識上帝、自然和精神的本質,總而言之,不但未能認識真理,反而推翻了政府和宗教。因此亟須對於思維的效果或效用,加以辯護,所以考察思維的本性,維護思維的權能,便構成了近代哲學的主要興趣。
§20試從思維的表面意義看來,則(α)首先就思維的通常主觀的意義來說,思維似乎是精神的許多活動或能力之一,與感覺、直觀、想像、慾望、意志等並列雜陳。不過思維活動的產物,思想的形式或規定性一般是普遍的抽象的東西。思維作為能動性,因而便可稱為能動的普遍。而且既然思維活動的產物是有普遍性的,則思想便可稱為自身實現的普遍體。
就思維被認作主體而言,便是能思者,存在著的能思的主體的簡稱就叫做我。
〔說明〕這里和下面幾節所提出的一些規定,決不可認為是我個人對於思想的主張或意見。但在這些初步的討論里,既不能說是有嚴格的演繹或證明,只可算作事實(
⑧ 亞里士多德是如何發明計算機的
計算機ATA等級證書四級證書。 四級考試級別:工程師級。四級證書面向已持有三級相關證書的考生,考核計算機專業課程,是面向應用、面向職業的工程師崗位證書。 科目:網路工程師、資料庫工程師、軟體測試工程師、信息安全工程師與嵌入式系統開發
⑨ 亞里士多德認為什麼是發明發現等一切創造性活動的源泉
亞里士多德認為,(想像力)是發明、發現等一切創造性活動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