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麻佛散誰發明的

麻佛散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8-28 16:07:40

⑴ 麻沸散是誰發明

看過一部電影:華佗一次和五六歲的女兒上山采葯,華佗因為專注於葯草沒注意女兒誤吃了許多這種不知名的葯而被毒死了因此華佗也發現了這種麻葯.他女兒好像叫沸兒,為了記念女兒因此叫這種葯\"麻沸散\"

⑵ 那個發明的「麻沸散」

麻沸散是華佗創制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葯。《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kū,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華佗所創麻沸散的處方後來失傳。望採納!

⑶ 麻沸散誰發明的,是華佗嗎

是的,不過失傳了

⑷ 世界 上最早的麻醉劑「麻沸散」是誰發明的

麻沸散 東漢末年 華佗發明

⑸ 麻沸散是誰發明的

公元2世紀,我國偉大的醫學家華佗發明了"麻沸散",據《後漢書·華佗回列傳》、《三國答志·華佗列傳》中記載:"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即醉無所覺,因破服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縛以神膏,四、五日創(瘡)愈,一月之間皆平復。"說明在1700多年以前,華佗就已經使用全身麻醉進行腹腔手術。麻沸散又名麻肺散或麻肺湯,據宋人竇材說:"漢北回回地方有草名押不蘆,以少許磨酒飲,即通身麻醉如死,加以刀斧亦不知......押不蘆即曼佗羅"。

另,樓上所言「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劑」,吾以為有誤。

公元前4――5世紀,《列子·湯問篇》和《史記·扁鵲列傳》就有春秋戰國時代著名醫學家進行外科手術的記載。戰國名醫扁鵲以"毒酒"作麻葯,為病人"剖腹探心"。

⑹ 麻醉劑是誰發明的呀

麻醉劑是中國古代外科成就之一。早在距今2000年之前,中國醫學中已經有麻醉葯和醒葯的實際應用了。《列子.湯問篇》中記述了扁鵲用「毒酒」「迷死」病人施以手術再用「神葯」催醒的故事。

東漢時期,即公元2世紀,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發明了「麻沸散」,作為外科手術時的麻醉劑。他曾經成功地做過腹腔腫瘤切除術,腸、骨部分切除吻合術等。中葯麻醉劑---「麻沸散」問世,對外科學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對後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華佗發明和使用麻醉劑,比西方醫學家使用乙醚、「笑氣」等麻醉劑進行手術要早1600年左右。因此說,華佗不僅是中國第一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麻醉劑的研製和使用者。可惜「麻沸散」後來失傳了。

近代最早發明全身麻醉劑的人是19世紀初期的英國化學家戴維。有一天,他牙疼得厲害,當他走進一間充有「一氧化二氮」氣體房間時,牙齒忽然不感覺疼了。好奇心使戴維做了很多次試驗,從而證明了一氧化二氮具有麻醉作用。因為戴聞到這種氣體時感到很爽快,於是稱它為「笑氣」。由於戴維不懂醫學,沒有把這個發現公布於世。

1844年,美國化學家考爾頓在研究了笑氣對人體的催眠作用後,帶著笑氣到各地演講,作催眠示範表演。在一次表演中,引起了在場觀看錶演的一名牙科醫生威爾士的重視,激發了他對笑氣可能具有麻醉作用的設想。經幾次試驗後,1845年1月,威爾士在美國波士頓一家醫院公開表演在麻醉下進行無痛拔牙手術。由於麻醉不足,表演失敗。但是,了解他全部過程的青年助手威廉摩頓卻仍對麻醉的可能性深信不疑。摩頓研究發現,一氧化二氮雖有麻醉作用,但效力較小,他從化學家傑克遜那裡得到啟示,決定採用乙醚來進行麻醉。1846年10月,他成功地進行了近代世界上第一例麻醉下的手術。

1842年,北愛爾蘭丁堡大學的婦科學者辛普森首次嘗試使用氯仿作為麻醉劑為病人進行手術取得了成功。1880年,威廉.梅斯文改進了辛普森的麻醉方法,他使用導管使氯仿氣體直接輸入病人的氣管。這一方法被今天的乙醚、氯仿全身麻醉術所沿用

⑺ 麻醉劑最早是誰發明的

麻醉劑是中國古代外科成就之一。早在距今2000年之前,中國醫學中已經有麻醉葯和醒葯的實際應用了。《列子·湯問篇》中記述了扁鵲為公扈和齊嬰治病,「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葯,既悟如初……。」用「毒酒」「迷死」病人施以手術再用「神葯」催醒的故事。 東漢時期,即公元2世紀,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發明了「麻沸散」,麻沸散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麻醉劑;華佗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的人。麻沸散創造了中國古代醫學的一個世界之最。作為外科手術時的麻醉劑。據《後漢書》記載,華佗發明了麻沸散,「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這段關於割除腫瘤或腸胃吻合手術的描述與現代外科手術的情景驚人地一致,無怪華佗一直被尊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麻醉葯進行胸腔手術的人。中葯麻醉劑「麻沸散」問世,對外科學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對後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華佗發明和使用麻醉劑,比西方醫學家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要早1600年左右。因此說,華佗不僅是中國第一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麻醉劑的研製和使用者。遺憾的是華佗的著作及麻沸散的配方均已失傳。 西醫用笑氣、乙醚、氯仿等化學麻醉劑進行外科手術僅有150年左右的歷史,然而在中世紀,歐洲也在秘密使用類似麻沸散或蒙汗葯一類的葯劑。美國人拉威爾(Lawall)在1926年出版了《世界葯學史》,他認為中古時代阿拉伯人所用的一種麻醉劑,可能是中國傳去的,因為中國名醫華倫擅長此術,他還尊稱華倫為「中國的希波克利特」(Hippocrates,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醫葯之父)。 在這里,我們可以從西方的筆記和小說中追述一下麻沸散西傳的蛛絲馬跡。 1298年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記述了阿拉伯國家關於「山老」阿拉亭的傳說。「山老」為了訓練刺客,用一種麻葯酒將青年人麻醉,送到「極樂國」中去享樂,過一段時候再麻醉了送回來訓練《馬可·波羅游記》第一卷,第二十三、二十四章),這種麻葯酒是否由中國傳去雖然沒有明證,但這種做法與《聊齋志異》中的「天宮」中的情節極其相似。 較馬可·波羅略晚一些的卜伽丘在名著《十日談》中曾講到一個修道院長從萊望的王公那兒得到一種葯粉,據說就是「山老」用的葯粉。依照用量多少,可以隨意讓服葯的人睡的時間長些或短些,睡的像死去無二《十日談》第三天,故事第八)。在另一個故事中則講到一個名叫馬才奧·台柱·蒙太的醫生,提煉了一種麻醉葯,讓病人喝了就可以要他睡多少時候都成,以便順利開刀(《十日談》第四天,故事第十)。這說明麻醉葯已從阿拉伯國家傳到歐洲。 較卜伽丘又晚一些的義大利作家斑德洛在16世紀中寫出短篇小說集,在第二卷故事九中敘述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其中教士給朱麗葉服了葯粉而假死。後來英國莎士比亞據此故事寫出了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從這些材料中可以進一步看到口服麻醉劑西傳的蛛絲馬跡。 實際上,這種口服麻醉劑在歐洲並未廣泛流傳和應用。長期以來,歐洲在拔牙、截肢或醫療戰傷時大多是捆住病人或用棍擊頭部將病人打昏後硬做。只是150年前才創立了化學麻醉法開拓了西醫外科,後來又發展為注射用的麻醉針劑,並在世界廣泛傳播。 麻醉湯劑是中國的獨創,用量多少可以控制麻醉的深度和時間,服過量會出現假死現象,這也曾為壞人利用,南宋周密在《癸辛雜識續集》中曾指出:「或雲,今之貪官污吏,臟過盈溢,被人所訟,則服百日丹者,莫非用此?」貪官污吏用口服麻醉劑搞假死以逃應得的懲罰,這應該是麻醉劑的又一種不正當用途,但也說明中醫麻醉劑的葯性已被更多人所掌握。

⑻ 麻醉劑是誰最早發明的

麻醉劑是指用葯物或非葯物方法使機體或機體局部暫時可逆性失去知覺及痛覺,多用於手術或某些疾病的治療。
「麻沸散」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和使用的麻醉劑,由東漢末年和三國年間傑出的醫學家華佗所創造,公元2世紀我國已用「麻沸散」全身麻醉進行剖腹手術。
近代最早發明全身麻醉劑的人是19世紀初期的英國化學家戴維。

根據其作用范圍可分為全身麻醉葯及局部麻醉葯,全身麻醉葯及局部麻醉葯根據其作用特點和給葯方式不同,又可分為吸入麻醉葯和靜脈麻醉葯
全身麻醉葯
全身麻醉葯由淺入深抑制大腦皮層,使人神志消失。全身麻醉葯用於大型手術或不能用局部麻醉葯的患者。最早使用的全身麻醉葯是笑氣,它性能穩定,適合任何方式麻醉,但有易缺氧、麻醉者不夠穩定等缺點。後來改用乙醚作全身麻醉葯,它有麻醉狀況穩定、肌肉鬆弛良好,便於手術等優點。但它易燃、置放過久會產生過氧化物。使用乙醚時應絕對避火和經檢查無過氧化物。
局部麻醉葯
局部麻醉對神經的膜電位起穩定作用或降低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阻斷神經沖動的傳導,起局部麻醉作用。局部麻醉葯適用於小型手術或局部手術的麻醉葯。使用局部麻醉葯時,需加一點血管收縮劑,如腎上腺素。最常用的局部麻醉劑是普魯卡因鹽酸鹽,用於局麻是0.5~1%的溶液,每次用量不能超過1g,靜脈注射常用0.1%的溶液。其他如丁卡因鹽酸鹽、利多卡因鹽酸鹽,都能用作局部麻醉劑。它們的功能跟普魯卡因大同小異,價格都比普魯卡因鹽酸鹽高,常給普魯卡因過敏者使用。

⑼ 麻醉葯是誰發明的

麻醉葯是華佗發明的。

麻醉劑用葯物或非葯物方法使機體或機體局部暫時可逆性失去知覺及痛覺,多用於手術或某些疾病治療的葯劑。「麻沸散」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和使用的麻醉劑,由東漢末年和三國年間傑出的醫學家華佗所創造,公元2世紀我國已用「麻沸散」全身麻醉進行剖腹手術。近代最早發明全身麻醉劑的人是19世紀初期的英國化學家戴維。

東漢時期,即公元2世紀,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發明了「麻沸散」。麻沸散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麻醉劑;華佗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的人。麻沸散創造了中國古代醫學的一個世界之最。

(9)麻佛散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麻醉葯用於那些在人體的限定范圍內能暫時完全地和可逆地阻斷神經傳導,即在意識未消失的狀況下使人體的某一部分失去感覺,以便於外科手術進行的葯物。普遍應用於口腔科、眼科、婦科和一些外科小手術中,用於暫時解除疼痛。

局部麻醉葯和全身麻醉葯根本區別在於:局部麻醉葯與神經膜上的鈉離子通道上的某些特定部位結合後,通過鈉離子通道的鈉離子減少從而改變神經膜電位,導致神經沖動的傳導被阻斷,最終實現麻醉效果;而全身麻醉劑則是通過影響神經膜的物理性狀,比如膜的流體性質、通透性等起到麻醉的作用。

局部麻醉葯按結構類型可分為對氨基苯甲酸酯類、醯胺類、氨基酮類、氨基醚類、氨基甲酸酯類。

閱讀全文

與麻佛散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