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楊維楨創造體詩歌

楊維楨創造體詩歌

發布時間:2021-08-28 14:48:31

『壹』 元末楊維楨以詩得名,其樂府詩多揭露社會黑暗,竹枝詞則饒有民歌風味,當時人稱他的詩歌為

竹 枝 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正是一場太陽雨後,兩岸楊柳搖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漲,平靜如鏡.少女心情抑鬱地漫步在岸邊,忽然,一陣悠揚的歌聲從江上隨風飄來,仔細一聽,原來是久無音訊的情郎思戀自己的情歌.東邊陽光燦爛西邊雨綿綿,原以為是無情實則還有情.

『貳』 楊維楨詩風奇詭,文字奇古,被稱為鐵崖體對么

鐵崖體為元代文學中的一種詩體。鐵崖為元代詩人楊維楨的號,他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氣、面目雷同的詩風,追求構思的超乎尋常和意境的奇特非凡,從而創造了元代詩壇上獨一無二的「鐵崖體」。

『叄』 題芭蕉美人圖楊維楨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麼特點

在藝術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詩人藉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
題芭蕉美人圖
楊維楨 〔元代〕
髻雲淺露月牙彎,獨立西風意自閑。書破綠蕉雙鳳尾,不隨紅葉到人間。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肆』 元朝楊維楨詩歌 浮雲載山山欲行的下一句

楊維楨

雨後雲林圖

浮雲載山山欲行,橋頭雨余春水生。便須借榻雲林館,卧聽仙家雞犬聲。

『伍』 楊維楨有什麼傑出的書法代表作品

楊維楨存世書跡有《沈生樂府序》、《張宣公城南雜詠》、《張氏通波阡表》、《遊仙唱和詩》、《夢梅花處詩並序》、《玉井香詩》等。

鐵崖作為一代名流,詩文被人稱為「鐵崖體城南唱和詩」。書法早年效仿唐人,吸取《道因法師碑》之精髓,楷書《周上卿墓誌銘》、行書《鬻字銘》,都可以看出其淵源出處。中年後,書風一改,如《城南唱和詩》、《棠城曲》、《真鏡庵募緣疏》,都是楷、行、草雜合,筆勢迭沈生樂府序宕起伏,結體縱逸,沒有太多規矩,自然天真。書中融以古隸章書筆法,更給人風度翩翩之感。正如清人所說:「至其字勢奇放,確有一種不受羈絆之意」,縱橫揮灑,筆畫狼藉,有「亂世氣」。

『陸』 楊維楨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鐵笛子、東維子、梅花道人等,浙江諸暨人。少時,其父於鐵崖山築樓,繞樓植梅萬株,聚書萬卷,去其梯以轆轤傳食,維楨於中苦讀,五年不下樓,因以鐵崖為號。元泰定四年(1327)進士,官天台尹,改錢清場鹽司令。後參預會修宋、遼、金史。曾作《正統辨》千言,總裁官歐陽玄讀之嘆曰:「百年後公論定於此矣!」元末動盪,維楨遂避地富春山,晚年徙居松江。

楊維楨性狷直忤物,不為世俗俯仰。精詩文,名重一時,稱「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與陸居仁、錢惟善並稱元末「三高士」。

『柒』 太史筆,不貶褒,我作歌詩繼春秋 -楊維楨這句在現代是什麼解釋

意思直譯是。 太史公的筆法,公正的評價認識,不隨意褒貶,我創作詩歌也要

這樣真實的反映歷史。

太史,官名。三代為史官與歷官之宅,朝廷大臣。指太史公司馬遷。

春秋筆法,指寓褒貶於曲折的文筆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態度。春秋筆法只是

委婉行為,並不是說謊,最多隻是影射和隱瞞。春秋筆法一般都是遵從事實下的

隱晦,婉轉的陳述和評論以及有目的的選擇,曲筆是曲折抒筆,這里的曲是曲

折,並不是歪曲,直筆是直抒行為,並不是僅指正直。

『捌』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是出於哪首詩

唐朝李賀的《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燕山,即燕然山,漢代竇憲曾率大軍大破匈奴,在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金絡腦,以黃金為飾的馬頭絡,象徵馬匹受到重用。

首二句勾勒的是一幅遼闊雄渾的大景觀: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是鋪上了一層白皚皚的霜雪,燕然山上的新月,如彎刀般高懸。這「月似鉤」帶有思戰之意,而燕山也是要讓讀者想到戰斗,不過,李賀當時面對的並非邊患,而是藩鎮之禍。

後二句是說:到甚麼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建立功業呢?詩人是借詠馬言志,訴說自己盼望建功立業卻不獲賞識的苦悶。李賀另有《南園十三首(其五)》雲:「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所傾吐的,也是這種報國情懷。

『玖』 楊維楨在文學界的貢獻是什麼

在元代,楊維楨是一位獨步書壇、極富個性魅力的書家,從他的書法師承出處看,似乎和同時代的書家並無區別。楷書風規晉唐,尤得力歐陽通、褚遂良;行草則遠法漢晉張芝、索靖,但最終卻走了一條與時風截然相反的道路。與趙派書法嚴謹守法、流美秀逸相比,楊氏書法則狂怪不經,冷蛸樸拙;前者有皇室顯貴的氣質,後者有山林野夫的面貌。分析其成因,首先與他高曠絕塵、特立獨行的個性有關,其次與其書學主張有關。楊維楨非常強調「面目骨體」、「性情神氣」的表達,所以他的書法盡管是在學習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卻竭力反對因循守舊,不思變化。

《周上聊墓誌銘》是楊維楨楷書的代表作,清峭之態,有歐陽通《道因法師碑》和褚遂良《倪寬贊》帖的身影,一筆一畫凝重森挺,精整險絕之外更有沉穆高古的氣象。

《真鏡庵募緣疏卷》、《城南唱和詩卷》、《遊仙唱和詩冊》為其行草之傑作。這些作品粗服亂頭、點畫狼藉,真、行、草相互夾雜,其間還多見章草的筆法和結體攙入,頗見奇古之勢;結字欹正多變,大小參差,粗中有細;章法更是離奇古奧,字距常常大於行距,打破書法的傳統布局而別開生面;在貌似零亂錯落的格局中,產出一種跳盪、激越的節奏,如千軍萬出奔騰而來,氣勢逼人。明吳寬評之曰:「大將班師,三軍奏凱,破斧缺爿斤,倒載而歸。」

楊維楨的書法,不為時限,其任性恣情、表現自我的創作原則,對後世尤其是明代革新書派產生深遠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楊維楨創造體詩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