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的發明這篇文章中,普及和創造的意思:創造,就是發明紙的人,把紙從無到有創造出來。而普及的意思是,把紙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可以用上紙。
❷ 紙的發明課文自然段各是什麼意思
《紙的發明》這篇課文介紹了紙的發明經過。全文共 5 個自然段。
第一段:總說造紙專術的意義;
第二段:早在幾屬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創造了文字;
第三段:西漢時代人們已經懂得了用麻來造紙;
第四段:東漢時代蔡倫改進造紙術;
第五段:造紙術傳到全世界,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
❸ 紙的發明有什麼重大意義
紙發明的意義是不但促進了書籍文獻資料的猛增和科學文化的傳播,而且促進書法藝術的發展、繁榮和漢字字體的變遷,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紙是文字最重要的載體。在古代的歐洲,人們還長時間地利用動物的皮比如羊皮來書寫文字;而中國,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
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到了漢代,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了,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紙被發明出來了。
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造紙技術促進了人類文化的傳播,做出了十分寶貴的貢獻。
(3)紙的發明釋義擴展閱讀:
紙張發明或起源於中國南方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紙張,很大可能是起源於中國南方,並且和嶺南地區特別是環珠江口周圍6000多年前涌現的豐富的樹皮布文化體系有密切關系。
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環珠江口包括香港出土大量石拍,其中,深圳咸頭嶺遺址出土的不同時期石拍,科學測年表明距今6800年前或更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樹皮布製作石拍,揭示出中國嶺南地區是世界樹皮布文化起源地。
在香港研究局支持下,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歷史系教授、中大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鄧聰前往印尼蘇拉威西中部深山村落,對世界現存公認最發達製作樹皮布技術民族進行10多天深入調查研究,詳細拍攝紀錄了整個製作樹皮布過程。他認為,這次獲得的紀錄數據彌足珍貴,可為中國出土的史前石拍如何製作樹皮布提供「活化石」對比研究,並對世界樹皮布文化研究有重要影響。
鄧聰說,從考古學角度分析,世界樹皮布技術擴散過程,呈現由南中國-中南半島-菲律賓-中美洲的傳播途徑,並與人類學上南島語族傳播極為相似。他認為,樹皮布技術是南島語民族文化要素之一,中國環珠江口地區距今約7000年前樹皮布製作石拍的大量出土發現,也將為未來南島語言祖先來源的探索、研究開拓廣闊前景。
❹ 說說紙的發明意義是什麼
紙非常的輕便,成本低。使文化傳遞藝術書畫等有了更好的傳播載體,推動了文化和書畫藝術發展。
❺ 紙張的發明有哪些意義
紙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它與指南針,火葯,印刷術內一起,容給我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張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極大地方便了信息的儲存和交流,對於促進古代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❻ 紙的由來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紙張,紙張起源於中國南方,並且和嶺南地區特別版是環珠江口權周圍6000多年前涌現的豐富的樹皮布文化體系有密切關系。南中國在6000年前已經發現豐富樹皮布文化,樹皮布在植物上採用構樹(楮樹)、榕樹等,前者也是中國造紙所採用重要的植物。
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環珠江口包括香港出土大量石拍,其中,深圳咸頭嶺遺址出土的不同時期石拍,科學測年表明距今6800年前或更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樹皮布製作石拍,揭示出中國嶺南地區是世界樹皮布文化起源地。紙張發明的時間大大向前推進。
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用於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
早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
紙的優點
1、原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品種多樣、容易形成大批量生產。
2、加工性能好、便於復合加工且印刷性能優良。
3、具有一定機械件能、重量較輕、緩沖件好。
4、衛生安全性好。
5、廢棄物可回收利用,無白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