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競爭優勢與創造價值

競爭優勢與創造價值

發布時間:2021-08-28 05:04:33

㈠ 什麼是競爭優勢理論

波特鑽石理論模型簡介 「鑽石模型」是由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的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的。波特的鑽石模型用於分析一個國家某種產業為什麼會在國際上有較強的競爭力。波特認為,決定一個國家的某種產業競爭力的有四個因素:生產要素――包括人力資源、天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基礎設施。需求條件――主要是本國市場的需求。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表現――這些產業和相關上游產業是否有國際競爭力。企業的戰略、結構、競爭對手的表現。 波特認為,這四個要素具有雙向作用,形成鑽石體系 在四大要素之外還存在兩大變數:政府與機會。機會是無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響是不可漠視的。 關於生產要素 波特將生產要素劃分為初級生產要素和高級生產要素,初級生產要素是指天然資源、氣候、地理位置、非技術工人、資金等,高級生產要素則是指現代通訊、信息、交通等基礎設施,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機構等。波特認為,初級生產要素重要性越來越低,因為對它的需求在減少,而跨國公司可以通過全球的市場網路來取得(當然初級生產因素對農業和以天然產品為主的產業還是非常重要的)。高級生產要素對獲得競爭優勢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高級生產要素需要先在人力和資本上大量和持續地投資,而作為培養高級生產要素的研究所和教育計劃,本身就需要高級的人才。高等級生產要素很難從外部獲得,必須自己來投資創造。 從另一個角度,生產要素被分為一般生產要素和專業生產要素。高級專業人才、專業研究機構、專用的軟、硬體設施等被歸入專業生產要素。越是精緻的產業越需要專業生產要素,而擁有專業生產要素的企業也會產生更加精緻的競爭優勢。 一個國家如果想通過生產要素建立起產業強大而又持久的優勢,就必須發展高級生產要素和專業生產要素,這兩類生產要素的可獲得性與精緻程度也決定了競爭優勢的質量。如果國家把競爭優勢建立在初級與一般生產要素的基礎上,它通常是不穩定的。 波特同時指出:在實際競爭中,豐富的資源或廉價的成本因素往往造成沒有效率的資源配置,另一方面,人工短缺、資源不足、地理氣候條件惡劣等不利因素,反而會形成一股刺激產業創新的壓力,促進企業競爭優勢的持久升級。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其實可以從不利的生產要素中形成。 根據推測,資源豐富和勞動力便宜的國家應該發展勞動力密集的產業,但是這類產業對大幅度提高國民收入不會有大的突破,同時僅僅依賴初級生產要素是無法獲得全球競爭力的。 國內需求市場 國內需求市場是產業發展的動力。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不同之處在與企業可以及時發現國內市場的客戶需求,這是國外競爭對手所不及的,因此波特認為全球性的競爭並沒有減少國內市場的重要性。 波特指出,本地客戶的本質非常重要,特別是內行而挑剔的客戶。假如本地客戶對產品、服務的要求或挑剔程度在國際間數一數二,就會激發出該國企業的競爭優勢,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能滿足最難纏的顧客,其它的客戶要求就不在話下。如日本消費者在汽車消費上的挑剔是全球出名的,歐洲嚴格的環保要求也使許多歐洲公司的汽車環保性能、節能性能全球一流。美國人大大咧咧的消費作風慣壞了汽車工業,致使美國汽車工業在石油危機的打擊面前久久緩不過神來。 另一個重要方面是預期性需求。如果本地的顧客需求領先於其他國家,這也可以成為本地企業的一種優勢,因為先進的產品需要前衛的需求來支持。德國高速公路沒有限速,當地汽車工業就非常賣力地滿足駕駛人對高速的狂熱追求,而超過200公里乃至300公里的時速在其他國家毫無實際意義。有時國家政策會影響預期性需求,如汽車的環保和安全法規、節能法規、稅費政策等。 相關和支持產業 對形成國家競爭優勢而言,相關和支持性產業與優勢產業是一種休戚與共的關系。波特的研究提醒人們注意「產業集群」這種現象,就是一個優勢產業不是單獨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國內相關強勢產業一同崛起。以德國印刷機行業為例,德國印刷機雄霸全球,離不開德國造紙業、油墨業、製版業、機械製造業的強勢。美國、德國、日本汽車工業的競爭優勢也離不開鋼鐵、機械、化工、零部件等行業的支持。有的經濟學家指出,發展中國家往往採用集中資源配置,優先發展某一產業的政策,孤軍深入的結果就是犧牲了其他行業,鍾愛的產業也無法一枝獨秀。 本國供應商是產業創新和升級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這也是它最大的優點所在,因為產業要形成競爭優勢,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應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產業的密切合作關系。另一方面,有競爭力的本國產業通常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競爭力。 波特指出,即使下游產業不在國際上競爭,但只要上游供應商具有國際競爭優勢,對整個產業的影響仍然是正面的。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 波特指出,推進企業走向國際化競爭的動力很重要。這種動力可能來自國際需求的拉力,也可能來自本地競爭者的壓力或市場的推力。創造與持續產業競爭優勢的最大關聯因素是國內市場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波特認為,這一點與許多傳統的觀念相矛盾,例如一般認為,國內競爭太激烈,資源會過度消耗,妨礙規模經濟的建立;最佳的國內市場狀態是有兩到三家企業獨大,用規模經濟和外商抗衡,並促進內部運作的效率化;還有的觀念認為,國際型產業並不需要國內市場的對手。波特指出,在其研究的十個國家中,強有力的國內競爭對手普遍存在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在國際競爭中,成功的產業必然先經過國內市場的搏鬥,迫使其進行改進和創新,海外市場則是競爭力的延伸。而在政府的保護和補貼下,放眼國內沒有競爭對手的「超級明星企業」通常並不具有國際競爭能力。 機會 機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可以影響四大要素發生變化。波特指出,對企業發展而言,形成機會的可能情況大致有幾種:基礎科技的發明創造;傳統技術出現斷層;外因導致生產成本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機);金融市場或匯率的重大變化;市場需求的劇增;政府的重大決策;戰爭。機會其實是雙向的,它往往在新的競爭者獲得優勢的同時,使原有的競爭者優勢喪失,只有能滿足新需求的廠商才能有發展「機遇」。 政府 波特指出,從事產業競爭的是企業,而非政府,競爭優勢的創造最終必然要反映到企業上。即使擁有最優秀的公務員,也無從決定應該發展哪項產業,以及如何達到最適當的競爭優勢。政府能做的只是提供企業所需要的資源,創造產業發展的環境。 政府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成為擴大鑽石體系的力量,政府可以創造新的機會和壓力,政府直接投入的應該是企業無法行動的領域,也就是外部成本,如發展基礎設施、開放資本渠道、培養信息整合能力等。 從政府對四大要素的影響看,政府對需求的影響主要是政府采購,但是政府采購必須有嚴格的標准,扮演挑剔型的顧客(在美國,汽車安全法規就是從政府采購開始的);采購程序要有利於競爭和創新。在形成產業集群方面,政府並不能無中生有,但是可以強化它。政府在產業發展中最重要的角色莫過於保證國內市場處於活潑的競爭狀態,制定競爭規范,避免托拉斯狀態。 波特認為,保護會延緩產業競爭優勢的形成,使企業停留在缺乏競爭的狀態。

㈡ 如何理解價值創造和競爭優勢的關系

價值創造促成了競爭優勢

㈢ 公司應該如何通過價值鏈分析來獲得競爭優勢

價值鏈與企業的競爭優勢 1. 「價值鏈」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在一個企業眾多的「價值活動」中,並不是每一個環節都創造價值。企業所創造的價值,實際上來自企業價值鏈上的某些特定的價值活動;這些真正創造價值的經營活動,就是企業價值鏈的「戰略環節」。企業在競爭中的優勢,尤其是能夠長期保持的優勢,說到底,是企業在價值鏈某些特定的戰略價值環節上的優勢。而行業的壟斷優勢來自於該行業的某些特定環節的壟斷優勢,抓住了這些關鍵環節,也就抓住了整個價值鏈。 2.這些決定企業經營成敗和效益的戰略環節可以是產品開發、工藝設計,也可以是市場營銷、信息技術,或者認識管理等等,視不同的行業而異。在高檔時裝業,這種戰略環節一般是設計能力;在卷煙業,這種戰略環節主要是廣告宣傳和公共關系策略(也就是如何對付各種政府和消費者組織的戒煙努力);在餐飲業,這種戰略環節主要是餐館地點的選擇。 雖然如前所述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價值鏈,同一環節在各行業的作用也不相同,但是,對於具有較大規模的企業,例如跨國公司則可以通過價值鏈上的關鍵環節也就是核心能力在相關行業中進行擴散和移植,從而提高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跨國公司在國際營銷活動中擁有全球跨行業營銷的范圍經濟效應。這種范圍經濟效應是跨國公司通過最佳廣度(范圍)地使用通用型要素和資源而獲得的。這種通用型要素可以是通用的生產設備、管理經驗、營銷技能和研究開發能力。由於在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幾乎都能發現通用型要素的存在,那麼,當兩個行業的價值鏈上的關鍵環節也就是核心能力需要相同的通用型要素時,跨國公司就將自己在一個行業中的核心能力擴散到另一個相關行業,使得范圍經濟效應轉化為范圍經濟優勢。因此,跨國公司在一個行業的營銷溝通活動中獲得的先進知識、經驗和技能,可以不需要很大的追加投資就能轉移到其他相關行業。

㈣ 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區別

核心競爭力是公司持久競爭優勢的基礎.那麼,什麼才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呢?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國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和倫敦商學院加里·哈默爾(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競爭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他們對核心競爭力的定義是「在一組織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關於怎樣協調多種生產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從與產品或服務的關系角度來看,核心競爭力實際上是隱含在公司核心產品或服務裡面的知識和技能,或者知識和技能的集合體。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看來,核心競爭力首先應該有助於公司進入不同的市場,它應成為公司擴大經營的能力基礎。其次,核心競爭力對創造公司最終產品和服務的顧客價值貢獻巨大,它的貢獻在於實現顧客最為關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僅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處。最後,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難以被競爭對手所復制和模仿的。正如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所說的那樣:「創新(能力)是海爾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因為其不易或無法被競爭對手所模仿。」核心競爭力是一種整合能力,是公司跨部門人員不斷地進行知識研究、共享和運用而形成的整合知識和技能。它的載體是作為整體的公司,而不是公司中的某個重要的或表現優秀的職能部門或業務單元領域,這也是它難於被復制和模仿的原因之一。

核心競爭力的概念自提出以來就被越來越多的學術界和企業界人士所接受,並被積極付之於實踐。公司領導者逐漸認識到,要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並贏得利潤,公司就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明確地知道應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和行動來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波音(Boeing)公司前CEO菲利普·康迪特(Philip M.Condit)將波音的核心競爭力歸納為三項:

? 關於一體化大型系統的專門知識和技術;

? 高效率的設計與生產流程;

? 比客戶自身更了解客戶。

核心競爭力是公司保持競爭優勢的源泉,但是這種核心競爭力並不能自動轉化為競爭優勢,它需要一定的條件:即相應的轉換機制和環境條件能有效的促進這種轉換。因此,在公司的經營管理及變革的過程中,需要時時對公司的組織結構、業務流程、管理風格、規章制度、企業文化、資源狀況等進行評估,並按照這樣的標准來判斷和決定是否要進行調整和變革,以及進行多大程度的調整和變革:即公司的經營活動是否有利於促進培育和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否有利於核心競爭力轉化為持久的競爭優勢並得以鞏固和加強。

㈤ 競爭優勢有哪些種類

核心競爭力判別標准
核心競爭力由四種標准組成,這些標准被用來判別哪些資源和能力是核心競爭力。戰略能力也被認為是核心競爭力,四種戰略能力是指有價值的能力、稀有的能力、難於模仿的能力及不可替代的能力。因此它們也是企業相對於競爭對手競爭優勢的來源。不能滿足這四種標準的能力就不是核心競爭力。每一種核心競爭力都是能力,但並非每一種能力都是核心競爭力。在實際操作中,一種能力要想成為核心競爭力,必須是「從客戶的角度出發,是有價值並不可替代的;從競爭者的角度出發,是獨特並不可模仿的」。
只有在企業的能力無法被競爭對手抄襲、模仿的情況下,企業才能形成持久性的競爭優勢。在某個時間段內,企業可能會通過利用有價值的、稀有的然而可模仿的能力獲取競爭優勢。在這種情況下,競爭優勢持續的時間長短能衡量競爭對手模仿產品、服務和過程的速度。只有通過將這四種標准結合起來,企業的能力才能夠具有一種潛力,這種潛力可為企業創造一種持久性的競爭優勢。
有價值的能力
有價值的能力是指那些能為企業在外部環境中利用機會、降低威脅而創造價值的能力。有價值的能力促使企業形成並執行戰略,從而為特定的客戶創造價值。例如:沃爾瑪公司最初依賴它的配送能力,它通過以低價提供很寬泛的名牌產品選擇范圍而開始了它的業務,沃爾瑪改變了消費者們對價值的思考方式,讓他們知道他們不用再付出許多零售商所要求的價格。
稀有能力
稀有能力是指那些極少數現有或潛在競爭對手能擁有的能力。在評估這個標准時,我們總是想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即「有多少競爭對手擁有這種有價值的能力」。如果一種能力被許多競爭對手所擁有,對於他們的任意一個,都不太可能會產生競爭優勢。相反,有價值而普遍存在的資源和能力可能會造成對等的競爭。只有當企業創造並發展了那些與競爭對手共同能力不一樣的能力時,才會產生競爭優勢。比如:戴爾公司的直銷商業模型使它比競爭對手更有效率,也使得它的增長率高於同行業的水平。因此,戴爾用來塑造並發展商業模型的能力是稀有的。
難於模仿的能力
難於模仿的能力是其他企業不能輕易建立起來的能力。有一種或三種混合因素有可能產生難於模仿的能力。不可替代的能力
不可替代的能力是指那些不具有戰略對等資源的能力。它是能力成為競爭優勢來源的最後一個條件,「就是一定要不具備戰略對等的資源,雖然這些資源本身並不是稀有的,也不是不可以模仿的。」

㈥ 企業競爭優勢創造來自於哪些要素

是的,平面幾何的學習,告訴我們,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那麼,達成的最關鍵要素,成了所有人趨之若鶩的不朽之爭。!
然而,在所有多米諾骨牌相聯系的社會生產鏈接的關繫上,拿鑰匙的人,是不是,是最後的結果,已經也是不爭的事實的發生。
在完全人類生產的立場上,不管是一線的藍領工友的具體體力工作和腦力工作;還是辦公室里一線白領文員工作的腦力工作和最艱辛最艱苦的體力付出,都同時,在無法迴避和無法相互獨立存在的前提里,互相依偎著,為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工人階級的定義,結出碩果,奠定著相互生存的前提平台。!
就是因為,只要是管理科學,布設的每個崗位的職守,為生產終端的排產,都是絕對生命線索的命懸一線,不管是在哪裡,任何一位團隊同事的疏忽和失誤,都造成企業產品在任何鏈條上的絕命產品的不經意的流失,而對市場里,隨機購買顧客和客戶的利益,危機的損害爆發了即使的個案的點位。
所以,在企業任何負責人的位置上,所有學習管理科學的經理們和,負責任的生產監督們,和專家們,為我們的社會生產的責任擔當,都是生死存亡的最後結局的不爭依靠。
不是,生產人群的人們,對於,失去生活資源和生產資源的依偎的直到最後時刻的醒悟和發現的顧慮,是,不會產生的。這是,我為什麼,在線所有給網友的問答里,都是,一定要堅持和堅定地說:法律的前提條件的約束結果,是我們討論管理科學和學習管理科學的一切的生死攸關的必須和必要的生死抉擇。!
國法庄嚴國法尊嚴

㈦ 企業競爭優勢有哪四點

核心競爭力由四種標准組成,這些標准被用來判別哪些資源和能力是核心競爭力。戰略能力也被認為是核心競爭力,四種戰略能力是指有價值的能力、稀有的能力、難於模仿的能力及不可替代的能力。因此它們也是企業相對於競爭對手競爭優勢的來源。不能滿足這四種標準的能力就不是核心競爭力。每一種核心競爭力都是能力,但並非每一種能力都是核心競爭力。在實際操作中,一種能力要想成為核心競爭力,必須是「從客戶的角度出發,是有價值並不可替代的;從競爭者的角度出發,是獨特並不可模仿的」。
只有在企業的能力無法被競爭對手抄襲、模仿的情況下,企業才能形成持久性的競爭優勢。在某個時間段內,企業可能會通過利用有價值的、稀有的然而可模仿的能力獲取競爭優勢。在這種情況下,競爭優勢持續的時間長短能衡量競爭對手模仿產品、服務和過程的速度。只有通過將這四種標准結合起來,企業的能力才能夠具有一種潛力,這種潛力可為企業創造一種持久性的競爭優勢。

有價值的能力
有價值的能力是指那些能為企業在外部環境中利用機會、降低威脅而創造價值的能力。有價值的能力促使企業形成並執行戰略,從而為特定的客戶創造價值。例如:沃爾瑪公司最初依賴它的配送能力,它通過以低價提供很寬泛的名牌產品選擇范圍而開始了它的業務,沃爾瑪改變了消費者們對價值的思考方式,讓他們知道他們不用再付出許多零售商所要求的價格。

稀有能力
稀有能力是指那些極少數現有或潛在競爭對手能擁有的能力。在評估這個標准時,我們總是想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即「有多少競爭對手擁有這種有價值的能力」。如果一種能力被許多競爭對手所擁有,對於他們的任意一個,都不太可能會產生競爭優勢。相反,有價值而普遍存在的資源和能力可能會造成對等的競爭。只有當企業創造並發展了那些與競爭對手共同能力不一樣的能力時,才會產生競爭優勢。比如:戴爾公司的直銷商業模型使它比競爭對手更有效率,也使得它的增長率高於同行業的水平。因此,戴爾用來塑造並發展商業模型的能力是稀有的。
難於模仿的能力
難於模仿的能力是其他企業不能輕易建立起來的能力。有一種或三種混合因素有可能產生難於模仿的能力。
不可替代的能力
不可替代的能力是指那些不具有戰略對等資源的能力。它是能力成為競爭優勢來源的最後一個條件,「就是一定要不具備戰略對等的資源,雖然這些資源本身並不是稀有的,也不是不可以模仿的。」

㈧ 什麼叫 "競爭優勢"

競爭優勢是一個企業或國家在某些方面比其他的企業或國家更能帶來利潤或效益的優勢,源於技術、管理、品牌、勞動力成本等!

補充:競爭優勢是指以同樣的成本或比競爭對手更低的成本創造更高的顧客價值,或以低於競爭對手的成本創造同等的價值。例如,有甲、乙兩個公司,它們生產規模、產品規格、產品質量、經營方式、技術裝備、檢測手段等都基本相同。但是,甲公司的產品成本和經營成本都比乙公司低,那麼甲公司與乙公司相比,我們說還是甲公司有競爭優勢。
競爭優勢是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但這種綜合實力最終還是體現在成本上。所以,對一個企業來說低成本運營是最大的競爭優勢。

㈨ 企業競爭優勢都有哪些

核心競爭力判別標准

核心競爭力由四種標准組成,這些標准被用來判別哪些資源和能力是核心競爭力。戰略能力也被認為是核心競爭力,四種戰略能力是指有價值的能力、稀有的能力、難於模仿的能力及不可替代的能力。因此它們也是企業相對於競爭對手競爭優勢的來源。不能滿足這四種標準的能力就不是核心競爭力。每一種核心競爭力都是能力,但並非每一種能力都是核心競爭力。在實際操作中,一種能力要想成為核心競爭力,必須是「從客戶的角度出發,是有價值並不可替代的;從競爭者的角度出發,是獨特並不可模仿的」。
只有在企業的能力無法被競爭對手抄襲、模仿的情況下,企業才能形成持久性的競爭優勢。在某個時間段內,企業可能會通過利用有價值的、稀有的然而可模仿的能力獲取競爭優勢。在這種情況下,競爭優勢持續的時間長短能衡量競爭對手模仿產品、服務和過程的速度。只有通過將這四種標准結合起來,企業的能力才能夠具有一種潛力,這種潛力可為企業創造一種持久性的競爭優勢。

有價值的能力
有價值的能力是指那些能為企業在外部環境中利用機會、降低威脅而創造價值的能力。有價值的能力促使企業形成並執行戰略,從而為特定的客戶創造價值。例如:沃爾瑪公司最初依賴它的配送能力,它通過以低價提供很寬泛的名牌產品選擇范圍而開始了它的業務,沃爾瑪改變了消費者們對價值的思考方式,讓他們知道他們不用再付出許多零售商所要求的價格。

稀有能力
稀有能力是指那些極少數現有或潛在競爭對手能擁有的能力。在評估這個標准時,我們總是想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即「有多少競爭對手擁有這種有價值的能力」。如果一種能力被許多競爭對手所擁有,對於他們的任意一個,都不太可能會產生競爭優勢。相反,有價值而普遍存在的資源和能力可能會造成對等的競爭。只有當企業創造並發展了那些與競爭對手共同能力不一樣的能力時,才會產生競爭優勢。比如:戴爾公司的直銷商業模型使它比競爭對手更有效率,也使得它的增長率高於同行業的水平。因此,戴爾用來塑造並發展商業模型的能力是稀有的。
難於模仿的能力
難於模仿的能力是其他企業不能輕易建立起來的能力。有一種或三種混合因素有可能產生難於模仿的能力。
不可替代的能力
不可替代的能力是指那些不具有戰略對等資源的能力。它是能力成為競爭優勢來源的最後一個條件,「就是一定要不具備戰略對等的資源,雖然這些資源本身並不是稀有的,也不是不可以模仿的。」

閱讀全文

與競爭優勢與創造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