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迎客松鐵畫是誰創造的

迎客松鐵畫是誰創造的

發布時間:2021-08-28 04:20:22

『壹』 迎客松出自我國哪裡

迎客松
[yíng kè sōng]
安徽黃山景區迎客松
更多義項

更多圖片(35張)
此松是黃山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徵,它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外,還有送客松、陪客松。迎客松在玉屏樓左側、文殊洞之上,倚青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黃山「四絕」之一。其一側枝椏伸出,如人伸出一支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另一隻手優雅地斜插在褲兜里,雍容大度,姿態優美。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景物。

迎客松的知名度可謂高矣。上至庄嚴的人民大會堂,下至車站碼頭,隨處都會發現它的身影,甚至就連賓館的屏風,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雅姿。登堂入室的迎客松,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象徵。

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製作的。

中文名稱:迎客松
名稱由來:像一手伸臂、一手插兜迎客的松樹
樹齡:800年以上
生長位置:黃山玉屏樓左側、文殊洞之上
樹形特點:雍容大度,姿態優美
代表意義:黃山四絕之一、標志性景觀
其它美稱:十大名松之一
分享
生長環境

迎客松

黃山松的生長方式很奇特,它們都紮根在岩石縫里,沒有泥土,枝丫都向一側伸展。不錯,漫山遍野的黃山松就是生長在這樣的一種環境。它們的根大半長在空中,像須蔓一般隨風搖曳著,為的是能夠更好的迎接雨露,擁抱陽光。這里山峰陡峭,土少石多,無法留住很多水分。但它們卻都能長得那麼蒼翠挺拔、雋秀飄逸!那麼,是誰在滋養著這些無本之木?是雲?是霧?

還是黃山獨有的自然環境?為了生存,黃山松別無選擇。它以驚人的堅韌、剛強突破了生命的底線,創造了奇跡。生命能夠承受的底限到底是多少?也許十分,也許百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即便是自詡為世上最高級的動物的人類,也無法具體地回答這個問題。而黃山松卻以它的雋秀飄逸告訴世人:生命的承受力是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作為黃山的標志性景觀,黃山迎客松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貳』 誰清楚人民大會堂鐵畫迎客松,是哪裡做的呢

這個畫很多人都知道的,鐵畫師傅集體智慧的結晶

『叄』 大會堂迎客松那位大家之作

人民大會堂貴賓接待廳內的巨幅鐵畫《迎客松》,作者是蕪湖著名的鐵畫大師儲炎慶,他在1959—1960年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完成,先在人民大會堂安徽廳內陳列,後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決定移往人民大會堂貴賓接待廳。從此鐵畫《迎客松》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中國人民傳統好客的象徵,在人民大會堂內見證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也成為了一件具有特殊意義的民族瑰寶。

『肆』 迎客松是幾幾年文明於世的

迎客松生長於海拔1680m的黃山玉屏景區,實測樹高10.2m、胸圍2.16m,平均冠幅12m,樹齡1000年左右,為國家一級保護名木,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10年被安徽省文物部門評審成為全國首例黃山松屬「活文物」。 1959年巨幅鐵畫《迎客松》被懸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1994年國畫《迎客松》還被懸掛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美名遠揚、蜚聲中外,成為中國人民熱情友好、愛好和平的象徵。

一棵古樹,就是一段歷史的真實記錄;一株名木,就是一種文化的鮮活闡釋。

《詩經》有雲:「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因為那是祖輩栽的桑樹和梓樹,要對它表示敬意。數千年來,「桑梓」就成了故鄉的代名詞,成了華夏子孫的「根」與「情」。

古樹名木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好古樹名木,就是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物種資源,保護祖先留給我們的精神家園,更是保護我們及後代「記得住的鄉愁」。

千年迎客松能茁壯地存活於今,實屬不易。它飽經風雨滄桑,歷經冰雪洗禮,見證歲月變遷,迎來送往四海賓朋,盡情吟唱著生命的贊歌。

黃山迎客松名始見於1859年黃肇敏《黃山游記》,第一次攝入鏡頭是民國元年(1912年),由著名畫家汪采白拍攝,可惜至今未找到照片。目前能看到的迎客松最早照片是黃炎培1914年拍攝的,

『伍』 迎客松的介紹

一、迎客松

迎客松,在黃山玉屏樓左側、文殊洞之上,倚青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黃山「四絕」之一。其一側枝椏伸出,如人伸出一隻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另一隻手優雅地斜插在褲兜里,雍容大度,姿態優美。

迎客松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也是安徽省的象徵之一,從人民大會堂鐵畫《迎客松》至車站碼頭,都有它的身影。迎客松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象徵。

『陸』 迎客松因什麼而得名

因為它的枝幹是對著峽谷長的,其一側枝椏伸出,如人伸出一隻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另一隻手優雅地斜插在褲兜里,雍容大度,姿態優美。

迎客松在黃山玉屏樓左側、文殊洞之上,倚青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黃山「四絕」之一。

迎客松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也是安徽省的象徵之一,從人民大會堂鐵畫《迎客松》至車站碼頭,都有它的身影。迎客松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象徵。

(6)迎客松鐵畫是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迎客松的生長方式很奇特,它們都紮根在岩石縫里,沒有泥土,枝丫都向一側伸展。不錯,漫山遍野的黃山松就是生長在這樣的一種環境。

它們的根大半長在空中,像須蔓一般隨風搖曳著,為的是能夠更好的迎接雨露,擁抱陽光。這里山峰陡峭,土少石多,無法留住很多水分,但它們卻都能長得那麼蒼翠挺拔、雋秀飄逸。

迎客松作為中國人民同世界人民友誼的象徵,早已蜚聲中外。在「迎客松」國畫前,接見過無數友好使者,同世界各國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柒』 迎客松的詳細資料

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以奇松、怪石、

雲海、溫泉「四絕」聞名於世,而人們對黃山奇松,更是情有獨鍾。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它們瀟灑、挺秀的身影。黃山最妙的觀松處,當然是曾被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了。樓前懸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態優美 ,枝幹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鬱郁蒼蒼,充滿生機。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幹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徵了。陪客松正對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遊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送客松姿態獨特,枝幹蟠曲,遊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長長的「手臂」,好像在跟遊客依依不捨地告別。

黃山松千姿百態。它們或屹立,或斜出,或彎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狀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們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迎客松在玉屏樓左側,倚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一側枝丫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態優美。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

迎客松的知名度可謂高矣。上至庄嚴的人民大會堂,下至車站碼頭,隨處都會發現它的身影,就連賓館的屏風,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姿容。登堂入室的迎客松,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象徵。「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千年。」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厘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

迎客松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松是黃山松的代表,國之瑰寶。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製作的。

「奇松」是黃山「四絕」之一,其中名氣最大的非「迎客松」莫數。迎客松位於黃山「玉屏峰」正面的「玉屏樓」前,枝幹彎曲,酷似張開手臂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表達著美好的祝福。

『捌』 迎客松名字是誰給起的

迎客松的命名主要是由於樹冠的形象頗似展開的手臂,好像是在迎接五湖四海的友人,因而得到此名。

『玖』 鐵畫是清朝哪一位安徽藝人所創

鐵畫是清朝安徽藝人 湯鵬 所創
湯鵬,字天池,溧水縣石湫鎮明覺人,生於清順治至康熙年間,為中國鐵畫藝術創始人。
湯鵬少年時,因家貧逃荒去蕪湖一鐵鋪學徒。該鐵鋪與清初著名畫家蕭尺木(雲從)(1596~1673)近鄰。湯鵬對繪畫很感興趣,常在勞作之餘觀看蕭尺木作畫,晚上就在青弋江邊沙灘上用竹枝練習。岸邊垂柳、江灘蘆葦、水上漁舟、以及魚、蝦、螃蟹,都是他寫生的對象。
據清代謝堃《金玉瑣碎•鐵畫》記載:「幼聞蕪湖鐵工湯鵬與蕭雲從為鄰,輒觀蕭作畫,蕭惡其蠢,呵責之。湯發憤曰:『爾謂我不知畫耶,乃鍛鐵作畫。』」開始錘制一些小量生物,如菱角、知了、螃蟹、蘆葉等,經常年刻苦鑽研,終於達到了「攻金竟類攻皮鞣,賦形有物,無不如意」的程度,鍛制動植物小景,應手而成。可湯鵬並不滿足既得成就,想作山水屏幛,苦不得法,乃登門向蕭雲從求教。蕭為湯鵬的堅韌意志所感動,與他共同切磋畫藝,運用「減筆皴」的筆法鍛制大幅山水鐵畫,用這種筆法以表現山石、峰巒和樹身表皮的各種脈絡紋理。
湯鵬所創作的鐵畫,是我國工藝美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它以低碳鋼等金屬材料鍛制,吸取了國畫和金銀手飾、剪紙、雕塑工藝等特點,運用黑白對比、虛實結合的手法,富有較強的立體感,以挺拔、豪放、剛勁有力、古樸典雅等特點獨樹一格。作品分為四大類:1.尺幅小景,如花草、松樹、翠竹、老梅及蜻蜓、飛蝶和各種神話故事、人物等,畫幅直徑1尺左右,嵌進紅木框里,以素絹作背影,掛在粉壁上,黑白相襯,分外醒目。2.鐵畫(花)燈,用4幅或5幅、6幅精巧的鐵畫(花)合嵌而成。鐵畫燈既可吊掛,也可加上燈柱立於牆角,隨時搬動,美觀實用。3.鐵畫屏風,有4扇、6扇、8扇之分,扣束聯結,可以折疊、移動。大幅山水鐵畫屏風有寬達12幅者。4.鐵字,將古代和當代著名書法家的手跡,正、草、篆、隸4體,鍛製成字。今安徽省博物館收藏的「晴窗流竹露,夜雨長蘭芽」鐵字對聯,是湯鵬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所作,蒼勁灑脫,為稀世珍品。
湯鵬厭惡市儈俗儒,寧守窮而不折腰獻媚,好飲而囊空,「獨憐奇技坐天窮,江天日暮酒錢空」(《鐵畫歌》),晚年生活十分潦倒。
湯鵬死後有兩個孫子繼承了他的技藝,後又傳於他人,解放前夕,鐵畫已瀕於人亡藝絕的境地。新中國成立後,鐵畫才獲得了新生。蕪湖藝人以黃山玉屏峰旁的千年迎客松為藍本創作的巨幅落地鐵畫《迎客松》,懸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因毛澤東、周恩來常於其前與外賓留影而聞名於世。
蕪湖鐵畫,原稱鐵花,安徽省蕪湖市著名的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為蕪湖地區特產。鐵畫藝術的創始人是清朝康熙年間的鐵匠——湯鵬。蕪湖鐵畫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工藝精湛、技藝高超著稱於世。相傳系明末清初安徽蕪湖鐵匠湯天池所創造,以後逐漸流傳到北京和山東等地。(又有鐵畫的製作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北宋。清代康熙年間,安徽蕪湖鐵畫才自成一體一說),並逐漸享譽四海題材有人物、山水、花鳥等。形式有立體和半立體的。品種除立軸、中堂、橫幅和條屏(一般都用外框)外,還有合四面以成一燈的鐵畫燈。
鐵畫工藝綜合了古代金銀空花的焊接技術,吸取了剪紙、木刻、磚雕的長處,融合了國畫的筆意和章法,畫面明暗對比鮮明,立體感強,在古代工藝美術品中獨樹一幟。湯鵬所創作的鐵畫,是我國工藝美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現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中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和毛主席紀念堂內的《長征》詩詞巨型鐵畫是我國當代鐵畫工藝的傑作。

閱讀全文

與迎客松鐵畫是誰創造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