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你給孩子創造了什麼樣的施愛機會

你給孩子創造了什麼樣的施愛機會

發布時間:2021-08-27 20:43:21

A.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

愛心,對一個人的品格很重要的,比如可以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讓孩子具備良好的品性,對孩子的社交很有幫助,那麼,家長應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呢
1
愛心要從小抓起

父母要經常愛撫孩子,對孩子微笑,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這是孩子萌生愛心的起點。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要把自己看作孩子的夥伴,陪孩子游戲、聊天、學習,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感受到被愛的幸福,為孩子奉獻愛心打下基礎。


聽聲音
2
愛心要榜樣示範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愛心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富有愛心的孩子。孩子時時刻刻把父母作為自己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身教重於言教就是這個道理。因此,父母平時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孝敬老人、關心孩子、關愛他人、樂於助人等,讓孩子覺著父母是富有愛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父母同情別人的困難、痛苦的言行會深深打動兒童心靈,感染和喚起孩子對別人的關心。比如,在公共汽車上,家長對孩子說:「你看,那個阿姨抱著小弟弟多累呀,我們讓她們坐到這里來吧。」鄰居老人生病,家長帶著孩子去探望問候,幫老人做事。新聞報道有人缺錢做手術,生命垂危,家長帶孩子去捐款,獻上一份愛心……經常看到大人是怎麼同情、關心、幫助他人的,對於培養孩子善良品質是最好不過的了。


聽聲音
3
提高孩子的移情能力

所謂移情能力是指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如,讓孩子把自己的痛苦狀態時的感受與別人在同樣的情境下的體驗加以對比,體會別人的心情,可以使孩子學會理解別人,學會移情。例如:看到小朋友摔倒了,家長啟發孩子:「想想你摔倒時,是不是很疼?小朋友一定很難受,快去扶起他,幫他擦擦臉。」某地發生災情家長可引導孩子:「那裡的小朋友沒有飯吃,很餓,沒有衣服穿,凍極了,你想想,如果你也在那裡,會怎麼樣?我們去捐點衣服、食品送給在區的人吧!」


聽聲音
4
給孩子養一隻寵物

有一個有名的醫生,她在醫學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記者采訪她的時候,問她作為一個成功的女性,有沒有什麼成功秘訣。這時候她講述了她兒時的一個關於貓的故事。就是這只貓,引起了小女孩的同情心引發了她熱愛科學、熱愛知識的品格。因為她對小貓產生的同情心使她想解除小貓的痛苦,而只有科學知識才能做到這一點。女醫生事業理想的出發點是對她人痛苦的深刻的同情,並力圖解除他人的痛苦。這不能不說父親的愛心教育在中間起了很大的作用。


聽聲音
5
提供奉獻愛心的機會

許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愛孩子,卻忽略了給孩子提供奉獻愛心的機會。其實施愛與接受愛是相互的,如果讓孩子只是接受愛,漸漸地,他們就喪失了施愛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給予,並且覺得父母關心他是理所當然的。有的父母以為給孩子多點關心和疼愛,等他長大了,他就會孝敬父母,疼愛父母。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你沒有給孩子學習關愛的機會,他們怎麼會關愛父母呢?還有的父母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學習好了,將來才會有一個好的前程,於是什麼事都為孩子著想,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習慣、品質、心理對孩子的成長、成才更重要,並且這些都需要在生活、學習中培養的,不會一蹴而就。持之以恆的培養才會使愛的種子在孩子心裡紮下了根,化為自覺的行為習慣。


聽聲音
6
生活中注意表揚孩子的點滴愛心舉動

一個很nice的人,總是難得並招人喜歡的。在孩子向別人表示出善意和關懷時候,不要吝惜表揚。表揚會給人自覺的動力,愛心,在孩子那裡也會逐漸從偶然,變成"沖動",再成為習慣的。家長平時注意對孩子一點一滴的培養,一言一行的引導,在平時生活中關注孩子,培養孩子的愛心,那仁慈博大的愛心,就會在孩子心頭紮下根,並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不斷擴展和升騰。 我們的每個孩子都有一顆仁愛之心,愛父母,愛朋友,愛老師,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我們每個人未來的生活也才能更加幸福而安詳。

B. 給孩子什麼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一、用愛的目光注視孩子。二、用愛的微笑面對孩子。三、用愛的語言鼓勵孩子。四、用愛的渴望調動孩子。五、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六、用愛的管教約束孩子。1、培養孩子尊敬父母的意識。(若是你不能使一個五歲的孩子把玩具從地上拾起來,你就不可能在孩子步入青春期這個一生中反抗最激烈的時期施行任何程度的有效控制。)2、不讓無理取鬧的孩子得到好處。有些壞習慣往往是從小養成的。孩子每一次無理取鬧,決不能讓他得到好處,尤其是第一次。3、嚴厲的管教之後是溝通的最佳時機。對大孩子批評以後,要適當地鼓勵,施以父母的溫情,對孩子要求的合理部分要給予滿足。這等於告訴孩子,父母是愛他的,父母否定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不恰當行為。七、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八、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愛是什麼?愛是一個口袋。往裡裝,產生的是滿足感;往外掏,產生的是成就感。愛是一種感受。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一個孩子被大人需要時,才能感受的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麼的偉大,於是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對成人來說,接受孩子的愛是幸福的、快樂的;對孩子來說,給予別人愛,別人能理解、能接受、能感悟到、比接受成人的愛更快樂。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的弱一點,給孩子一點愛別人的機會,別總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視孩子為小草,讓孩子靠著你、仰視你、懼怕你;更不要當大傘,視孩子為小雞,為孩子遮風擋雨,讓孩子弱不禁風。 求採納

C.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是什麼愛

常有父母會說:我已經給了孩子最好的愛,可為什麼孩子卻跟我不親呢?其實,並非你的愛不真實,只是在表達方式上讓孩子在理解上出現了誤區。怎樣才能成為寶寶最喜歡的父母,不僅要有愛心,還要有智慧。需要針對不同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愛」,用智慧來與孩子相處,達到既能管教孩子又能受到孩子的真心喜歡。 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源自父母頭腦中的問題,父母頭腦中的問題不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也無從談起。不會思考和功利心態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傷。所以,我們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討,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啟蒙。 一、懂得孩子需要什麼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樣才會"好"。如果說"好"意味著成功和幸福,那麼,孩子需要具備什麼素質才能爭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許多父母把教育目標鎖定在「考大學」上。事實上,並非只有上大學才有機會,也並非上了大學就一定有機會。只注重學歷的追求,實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健康的人格、積極達觀的態度、適應環境和把握機會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二、懂得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既然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將來能夠更好地生活,那麼,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將來需要的;現在考驗我們的,將來也會考驗孩子,我們面臨的煩惱、挑戰和機遇,將來孩子統統會面臨,雖然時代氣候不斷改變,但是與人相處、消化壓力、抵抗惰性和軟弱、剋制慾望、自我推銷、打開局面、把握機遇等基本問題是亘古不變的。我們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僅為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更傳遞給孩子一個積極的態度,所以,我們做人的時候,也是在做父母,我們生活的過程,無時無刻不是對孩子的父母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父母通過對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處,無時無刻不向孩子滲透著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價值觀和人生觀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過自己的做法給孩子示範,根據孩子面臨的具體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議和要求,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家庭氛圍和生活環境,以此來實現對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五、時代特性告訴你如何教育獨生子女
由於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從一定意義上說,現在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了「獨生子女時代」,因為獨生子女家庭逐步成為家庭結構的主流。這一變化正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社會和家庭生活。那麼,在獨生子女時代,我們如何做父母,是現在的父母們不得不深思的一個問題,因為獨生子女對家庭來講,教育成功與否都是百分之百的事,要麼成功,要麼失敗。在充滿競爭的社會,我們的廣大獨生子女家長,更應該學會做稱職聰明的父母。六、多給孩子磨煉的機會
中國的一些教育家,在培養孩子的目標上,從來都主張首先要教育孩子學會做人。
俗話說「從小看大,三歲知老」。如果家長能注意從小就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生活能力的培養,進行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等綜合的教育,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一旦孩子染上了某種不良行為習慣,往後是很難糾正的,甚至會影響這個人的一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注意培養孩子自理生活的能力和習慣,如燒飯、洗衣等,還要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其中首先要學會與同學交往,這是一個人適應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 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競爭相當激烈,不難理解為何現在的獨生子女家長把孩子的智育看得那麼重。但怎樣才能使孩子讀好書,讀書好呢,其中有很多學問。其實,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經常耐心地幫助孩子,其前提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只有這樣才能發現並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和缺點,對孩子的優點和特長及時加以鼓勵。而且學習要靠自覺,要使孩子做到自覺,從小培養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研究證明,早期的家庭教育對開發個體潛能有重要意義。在良好的環境和合理的教育下,完全可以把孩子巨大的潛能充分挖掘出來。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七、創設民主的家庭氛圍 尊重、理解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重要條件。愛孩子,就要了解孩子,洞察他們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孩子在成長期可能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父母是事事去干預,還是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這是在家庭教育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事實證明:讓孩子有充分的獨立和自由,在民主的氣氛中有較多發表意見的機會,這種教育方式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現在發生在大學中的極個別惡性事件,究其原因,大多是由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所致。這些學生往往學習成績不錯,有的甚至一路免試直升到研究生,但恰恰是因為缺少健康的個性而使其無法正視人生的挫折。健康個性的培養與家庭有著直接關系。孩子出生後,和父母的接觸最多,因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思想品德、個性品質、知識經驗、智慧才能、情感意志和育兒技能等方面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關繫到孩子健康個性的養成。獨生子女教育成功的家庭另一個共同點是民主型的教育方式:父母對己,注意提高自身修養,以身作則;對孩子則充分尊重、理解。抓學習首先從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著手,以使孩子養成學習的自覺性,讓孩子在優良和諧的環境中陶冶性格,形成健康的個性。

D. 在孩子的教育中,究竟什麼才是適宜的愛

我想說的是給孩子適宜的愛.當前幼兒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過度保護、過高期待、過分控制、過於放任以及忽視幼兒自身發展需求等現象.那麼家長如何給孩子適宜的愛? 我認為家長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正確理解"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樹立正確的育兒觀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幾乎所有的中國家長都耳熟能詳, 甚至被各種與兒童有關的商品拿去當成了廣告語.這句話最早的原型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韋鈺在擔任教育部副部長時提出的.但如今,這句口號的提出者表示,人們誤讀了他的本意.時隔多年之後,韋鈺不得不站出來解釋自己的初衷.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在世紀之交,由於腦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涌現,許多國家都緊急調整了兒童早期發展政策.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強調'中國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必須重視早期教育,這是對的.但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絕不是指讓孩子早些認字、背詩、讀英語,更不是把小學的課程提前教給幼兒, 這絕對是個誤區."他認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意思是,從孩子一生下來,父母就要把孩子的發展看得比什麼都重要,要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溫暖的、健康的、互動的環境,起點要高。

二、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注重孩子學習品質的培養

解讀《指南》強調要重視兒童學習品質的培養.所謂"學習品質",主要指學習態度、行為習慣、方法等與學習密切相關的基本素質.忽視或輕視學習品質的培養,認為"只有學業知識才是有價值的知識""學業學習是唯一有價值的學習"等觀點,在今天的家庭教育觀念中仍然占較大的比重.家長往往更關注幼兒認了多少字,會算多少題,而對學習品質,由於其看不見、摸不著,家長對其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指南》明確提出: "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學習品質的好壞決定了幼兒現在和今後的學習和發展質量.因此,家長要注意培養幼兒愛學、會學、主動、堅持、專注以及負責任的態度、活躍的思維、想像和創造等品質,培養幼兒對生活的熱愛、對自己的信心、對他人的信賴、對自然和社會的親近,為孩子今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終生學習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我們大部分父母認為照顧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而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心理發展,或者即使意識到關注兒童心理的重要性,卻不懂得科學的教育方法.其實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關鍵是要充分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將兒童看作一個獨立、發展、有個性且同時需要人照顧的個體.父母要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長大,在孩子的每一個發展階段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備,心中有數,這樣才不至於在面對孩子的新變化時束手無策。

所以對於家長來說,可以不做孩子學習上的家庭教師,也不必給孩子多少物質上的豐足.家長所要做的就是拿出一點點時間,盡可能給孩子一些陪伴: 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可以安靜地讀一些書、寫一些文字; 孩子看電視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聊一聊電視里的故事和社會上的新聞; 孩子痛苦的時候,家長要給他一些安慰和指導; 孩子高興的時候,家長要學會分享他的快樂……甚至,家長可以什麼都不做,就那麼安靜地坐在孩子的身邊,看著他,陪著他,聆聽他,欣賞他,對孩子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愛. 所以家長回家以後,要把時間交給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E. 你覺得什麼才是給孩子適宜的愛

因材施教吧,還有就是能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有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有擔當喲,這對孩子一生都是受用無盡。具體就是,孩子的事情,先聽孩子的意見,或者引導孩子,不要一味的替孩子做決定。讓他學會自己拿主意,即使錯了,也沒有關系,就在錯誤發生以後,讓孩子學會彌補的辦法和承擔責任。不要驕縱孩子,尤其是不要有莫名的優越感,這樣孩子大了會與同齡人相處不好。不要老是給孩子壓力,或者罵孩子,要多多贊美。我個人覺得,對待孩子,主要是在大道理上要明辨是非,小事情上就讓他自己發揮。這樣的話不會出現偏差,也沒有多少束縛

F. 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鏈接:

提取碼: nrb5

G. 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你覺得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呢

其實呢,現在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自己的一個未來,能夠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

每一個家長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擔憂,也會有這樣的一個美好的期待。那我其實我也是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有一個讓自己人生出彩的機會,不過怎樣才能夠讓孩子發現並且更好的去發揮這樣的一個機會呢?

不能夠扼殺孩子的一個興趣和愛好。

在我看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孩子充分的去思考。有很多時候的家長,在孩子從小的時候就會培養,讓他老師讓他聽話扼殺掉孩子的思想,那麼在我看來,我覺得這樣的一個做法是很錯誤的。

如果說你真的扼殺掉了一個孩子的興趣愛好的話,那麼他就很難找到自己真正喜愛的事情,那麼該從哪個方向去努力呢?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全部看法了,也非常感謝你能夠讀到這里,如果說你還有一些其他的意見和建議的話,那麼也歡迎在評論區裡面和我留言交流。

H. 為什麼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中要堅持理性施愛和要求適度原則

一、作為家長,應該從培養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出發,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應鼓勵他堅強勇敢;當孩子做了錯事,給他人造成傷害時,應鼓勵他勇於承擔責任,知錯就改;當孩子想放棄探索時,應鼓勵孩子堅持到底;當孩子取得進步時,應鼓勵他繼續前進…每一位家長都是深愛著自己的孩子,我們對孩子的愛應是長遠的,既不能溺愛加放任自流,也不能過於嚴格加吝嗇施愛,應把握愛的度,與社會、幼兒園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今後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
二、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許多誤區。比如在愛孩子的問題上,許多家長多是出於本能的愛,卻不重視愛的表達方式,不會施愛,因而使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的愛。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反映大學生冷漠,不懂得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缺乏愛的體驗,父母的做法,在他們內心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只有學會施愛,讓孩子體會到愛,並學會去愛別人的父母,才能成為一個智慧型的父母,你的投入才能有理想的產出。我們的很多家長,在生活中極端寵愛孩子,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甚至是力所難及的物質條件,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應有盡有。但在精神上卻經常忽略孩子的需求,對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應有的尊重。這與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正相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西方人更重視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對孩子人格的尊重,而生活上只要吃得有營養,穿得舒服就可以了。這就是教育理念上的差異。
三、教育理念的關鍵是如何看待孩子。首先是要把孩子當成一個人,一個與你一樣的大寫的人。是個人,就要尊重他的人格。 可是我們有些家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溝通方式,往往就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主體,一個有思想的人。比如有些家長打孩子,訓斥孩子,對孩子冷言惡語。如果真把孩子當成了一個與你同樣的人,上面的問題就好解決了。能與孩子平等地交談,你的眼神、語調、用詞都會體現出對孩子的尊重。 其次是要把孩子當孩子看待。孩子既是與我們一樣的大寫的人,又是與我們不一樣的,他是發展中的人,還不完善,不成熟,但他具有潛能,潛在發展的可能性。他們更需要關心、關注和愛護,但並不是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問題是必然的,沒有問題就沒有成長,孩子伴隨著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成長。而且有時問題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卻在家長或學校。我們要客觀地認識和處理孩子的問題。教育者需要引導,指導,嚴格要求。現在不少家長一談尊重就沒有要求了。在很多人的意識中,認為西方的父母對孩子非常放縱,孩子想干什麼就干什麼。其實不然。西方的許多父母都是極為重視孩子家庭教育的,從生活到學習上都有嚴格的要求。但在對孩子的期望值方面從不強加於孩子,中國家長關心孩子上什麼樣的學校,美國家長關注孩子適合干什麼。
四、讓孩子在體驗中明白對與錯。有不少家長,只從道理上講該怎麼做,如果孩子做錯了,稀里糊塗打一頓,打完了孩子還不知自己錯在哪。讓孩子從體驗中去認識道理,他才會記憶深刻。

閱讀全文

與你給孩子創造了什麼樣的施愛機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