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光刻膠發明

光刻膠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27 17:23:47

『壹』 中國古代發明

太陽風暴——最早發現的太陽黑子
有星孛入於北斗——彗星的觀測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記錄
日月星辰——陰陽合歷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歷法著作——《太初歷》
土圭測日影
星隕如雨——流星群的觀測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大地測量——子午線的測定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歷法——郭守敬的《授時歷》
周公觀景——天文台的設置
我國最早的數學專著——《周髀算經》
精推細算——《九章算術》
運籌帷幄——零與籌算
十進制記數法
中國剩餘定理——大衍求一術
祖沖之和圓周率
賈憲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術
朱世傑和他的《四元玉鑒》
雙假設法——盈不足術
級數與垛積術的應用
中國——算盤的故鄉
磁石的魔力——指南針的發明
《墨經》與第一運動定律
被中香爐與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神秘的倒影
奇異的鏡子——透光鏡
世界最早的潛望鏡
世界最早的人工磁化法——指南魚
傑出的機械——指南車
火葯的發明
火柴的發明
漆和漆器
China——世界著名的瓷器
石油和天然氣
會燃燒的石頭——煤的開發和利用
張衡的地動儀
最早的測風儀
雲向西 雨沒犁——雲的觀測和雲圖集
溫度觀測儀和降水觀測儀
天氣預報
古老的物候歷
我國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引涇往洛—一鄭國渠
貫通南北的水利工程——京杭大運河
我國最早的水位站——涪陵石魚
我國最早的潮汐圖——竇叔蒙《濤時圖》
古代地理學名著——《水經注》
青銅時代——銅礦開采
煮海為鹽——鹽鹵開采
最早的植物志—— 《南方草木狀》
草木魚蟲鳥獸——動植物分類
舉杯邀明月 把酒問青天——制曲和釀酒
山中有玉者木旁枝工垂——植物探礦
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特色鮮明的《王禎農書》
精耕細作五穀豐登
茶的種植與茶文化
魯桑百豐綿綿——桑蠶技術
濟世之谷——豆類植物的栽培和豆類食品
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善其事 利其器——鐵犁的發明
蓄力播種機——三角耬
揚場工具——扇車
水利灌溉機械——龍骨水車
兩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魚塘
內園分得溫湯水二月中旬已進瓜——栽培技術
地下渠道——坎兒井
望齊侯之色——中醫的診斷術和治療術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神農嘗百草——中草葯治病
伏羲制九針——針灸療法
華陀麻醉術——麻沸散
免疫法——種痘術
養生延年——激素的提取
鐵的冶煉技術
百煉成鋼——多種多樣煉鋼技術
黃銅和鋅的冶煉
中國銀——含鎳白銅的冶煉和西傳
水法冶金——膽銅法
三大鑄造技術
糧食加工工具——水碓和水磨
最早記錄里程的車輛——記里鼓車
縱橫馳騁——蹄鐵術與馬蹬的發明
魯班與鋸刨傘的發明
巨龍橫卧——萬里長城
世界第八奇跡——秦兵馬俑
巧奪天工——風格獨具的橋梁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隋大興城
宮殿建築的瑰寶——故宮
最高最占老的重樓式木塔——山西應縣木塔
不沉之舟之奧秘——水密隔艙
運河船閘
大風起兮車如飛——風帆和帆車
飛行者的至寶——降落傘
凌波之至寶——舵
高效率的推進工具——櫓
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下「西洋」
航空模型之始——風箏
天文與地文航海技術
水平旋翼和螺旋槳
「騎士階層」的大敵——火葯及火葯武器
兵學聖典——《孫子兵法》
戰車戰船
異彩紛呈的冷兵器
人類文明發展的里程碑——造紙術的發明
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的最高成就——彩色套印
泥活字印刷技術
木活字印刷術和檢字盤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我國最早的建築學專著——《營造法式》
嫘祖和原始紡織技術
手搖腳踏紡車
織機和提花機
染料和染色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春秋》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我國最早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
我國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通鑒紀事本末》
我國古代最大的網路全書——《永樂大典》
我國古代書籍裝幀形式
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青銅器與金文
秦代標准字體——小篆
今文字的開端——隸書
筆勢飛動 直抒性靈——草書
點畫縈帶 體勢流美——行書
結構完美的字體——楷書
我國文獻語言學的奠基作——《說文解字》
民族文化中的瑰寶——文房四寶
石窟藝術與敦煌壁畫
唐代傑出的藝術品——唐三彩
形式整齊 聲調和諧——律詩
婉約豪放說宋詞
歷史悠久的中國古樂器
朱載堉與「十二平均律」
聞名中外的曾侯乙編鍾
我國第一部介紹戲曲作家 作品的專著——《錄鬼簿》
生旦凈丑——中國的傳統戲曲
元曲與關漢卿
中國古代保健體操——五禽戲
中國功夫——武術
中國古代足球——蹴球
古老的棋類運動——中國象棋
奧妙無窮的黑白世界——圍棋
造紙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水運儀象台建於北宋末年,由吏部尚書蘇頌主持建造,是一座大型天文儀器,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中國古代的偉大科技成就。
蚊香的發明可能與古人端午節的衛生習俗及燒香祭祀的習俗有關。
黑火葯,指南針,印刷術。
人類文明的曙光——火
人類最早的遠程武器——弓箭
人類最早的工具——石器
中醫中葯對世界最偉大的貢獻是其防病治病的實踐技術。
中國是數學古國,《九章算術》、《數術九章》是古代數學名著。
中國還是天文學古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記載太陽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國家。
在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四大發明,中醫中葯、10進位值制、赤道坐標系、雕版印刷術新四大發明之外,瓷器、絲綢、金屬冶鑄、深耕細作等影響世界科技發展的中國古代發明還可以列舉出許多。
24節氣堪稱我國古代第五大發明
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方面也出現了許多新的進展。我們的祖先創造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繁榮發展的兩個黃金時代。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古代僅唐以前的大型水利工程就有都江堰、鄭國渠、靈渠、龍首渠、京航大運河等。隋朝興建的京杭 大運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航行運河。這些工程無論在建築規模、技術水平 還是在農業灌溉、航行、運輸的獲益等方面都是中世紀歐洲無法比擬的。
春秋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墨子,在《墨經》一書中提出了點、線、 方、圓等幾何概念。《周髀算經》已有勾股定理的運算方法。成書於漢代的 《九章算術》共收有應用題的解答方法246個,內容十分豐富,在算術、代數 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特別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遠遠勝過古希臘的數學 體系。祖沖之用「割圓術」求出的圓周率十分精確,在世界上處於遙遙領先 的地位。
尤其需要提及的是我國古代對世界文明發展的突出貢獻—「四大發明,它 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
指南針發明於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當時的人們把天然磁石磨成勺形, 放在光滑的平面上,使之指出南北方向,這種指南儀被稱為「司南」。北宋時 已用人工磁化方法製造指南儀。曾公亮1044年編輯的《武經總略》一書記載 了「指南魚」的製造方法。大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進一步說明了 用鐵針磁化製作指南針的方法。指南針發明不久,被用於航海,它指引著中 國遠洋船隊航行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線上,並在十二世紀傳入阿拉伯,以 後傳入歐洲。
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勞動人民從漂絮和漚麻的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始於西 漢。新疆羅布卓爾漢烽燧遺址出土的西漢古紙,都是植物纖維紙,質地還比 較粗糙,東漢主管御用手工作坊的蔡倫,他憑借充足的人力物力,在總結工 匠經驗的基礎上,以破布、樹皮、舊麻為原料,改進造紙工藝,製造出一批 質量比較高的實用紙。造紙技術首先傳到朝鮮和越南,七世紀傳到日本,八 世紀傳到阿拉伯,十三世紀傳到歐洲。
印刷術的發明,大體經歷了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兩大階段。大約在隋代, 人們在印章石刻的拓印方法啟示下,發明了雕版印刷技術。北宋時期(約在 公元1041-1049年),平民發明家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技術,它用膠泥製成 活字,然後排版印刷,既經濟又方便,大大提高了效率,是印刷史上的一次 大的革命。元代王禎又研製成功了木活字,還發明了轉輪排字架。
火葯的發明始於煉丹術。煉丹士在煉丹過程中,偶然發現點燃硝、硫、木 炭為主要原料的混合物,會引起燃燒和爆炸。火葯發明後,被用於軍事,結 果改變了戰爭的面貌,也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正如馬克思所說:「火葯把騎士 階層炸得粉碎」。在北宋的抗金戰爭中,宋軍使用了「霹靂炮」、震天響等殺 傷力很大的火葯武器。宋代後期,又發明了火葯砂槍、火葯炮。火葯大約於 1225至1248年,由商人傳入印度和阿拉伯,以後傳人西方。
中國的科學技術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居於世界的領先地位。我們對 我國祖先科學創造、發明的揭示與探源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啟迪廣大青少 年勤奮好學、開拓進取之心。
歷史發展到今天,已進入聲光電的影像時代,知識信息的傳播,形象、直 觀。本書選用「圖話」的形式,以「圖」展現歷史風貌和各種形象,以「話」 敘說史實,圖文互補,有景有情地向讀者展示了祖國幾千年文明發展的累累 碩果。
本書雖名為《中國古代發明圖話》,但是其中的一些條目並不是嚴格意義
的發明,如一些天文現象,是我們祖先最先觀測到的,是屬於發現方面的內 容,但由於對社會生產實踐和人民日常生活起過重要作用,意義重大,又有 開創性,我們也放在本書中一並講述。
再如,有些學術著作,對某一領域里的發明創造作了真實、完整的記錄和 描述。歷史上的科研成果,主要是靠著作才得以總結、流傳下來,如《周髀 算經》、《王禎農書》等。我們也收到本書中。對同一學科,內容相近的學術 著作,我們只選擇撰寫年代比較早的,加以介紹、講述。
本書沒有採用編年史的框架,基本上按天文、歷法、物理、化學化工、地 學、生物學、農學、醫葯學、輕工、冶金機械、建築、航行航空、軍事、文 化藝術的順序編排,但又未作嚴格的分類有些條目在內容上有交差,如:四 大發明之一的火葯,在火葯的發明中作了介紹,在火葯武器中又有涉及;再如種桑養蠶,在桑基魚塘中講述,在紡織的有關條目中又進一步闡述。我們 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照顧敘述上的方便,而且也是為了使讀者更加全面、
准確地掌握有關知識。並且在條目內容有交差的同時又有側重。
我國的傳統文化深厚、絢麗,有許多文獻典籍流傳下來。以往的同類出版 物只介紹科技領域里的發明發現,其實,在社會科學領域中我們祖先同樣有 獨特的發明創造,如:漢字、詩詞歌賦、音律和古代樂器等等。它們都是人 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社會發展同樣起著不可低估的歷史作用。
為此,我們增加了一些社會科學方面的有關條目,這是本書的獨到之處。
在圖片的選用方面,除了展示器物以外,我們還注意表現古代科學家在著 述、發明時的情態和當時的社會生活場景,向讀者展示百折不撓的科學巨匠 在發明創造過程中,一個個奇特有趣的感人故事,以增強歷史感和藝術感染力,使讀者進一步體會到發明者的艱辛。

『貳』 膠片的發明過程是什麼

感光技術的結晶

——1923年彩色膠片的發明1923年,戈德斯基和曼內斯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膠片。膠片忠實地記錄著人類生活的片斷,成為人們永久的紀念。美國柯達公司推動了彩色膠片的誕生與發展,柯達膠卷風靡全球。今天,無論在專業攝影還是家庭生活攝影中,人們都廣泛地使用了彩色照片。

在商場里,照相沖印店裡,柯達、富士、樂凱等牌子的彩色膠卷隨處可見。它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然而,你可知道彩色膠片是如何誕生的嗎?

膠片的誕生是在照相機發明之後。早在1826年,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機已經出現了,是法國人尼普斯的「傑作」。它是從17世紀的一種攜帶型繪圖儀器的暗箱「脫胎」而來的,看上去有些笨重。聰明的尼普斯對暗箱作了一番改造,加上鏡頭、光圈和毛玻璃,就製成了照相機。尼普斯用自製相機,在室外花了8小時曝光,拍下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他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日光繪畫」。

之後,他與另一位發明家達蓋爾共同發明了銀板照相法,即將鑲銀的銅板放在一個盛碘的盤子上方,用碘的蒸氣在銅板表面形成一層碘化銀,因而成為感光板,經照相機曝光後,用加熱的水銀蒸氣蒸這塊板,感光後的碘化銀凝聚水銀蒸氣,光越強,凝結得越多,於是在板上逐漸顯出影像來,把板泡在鹽溶液里即可製成永久性的相片。這或許是最初膠片的由來。

五十多年後,美國人喬治·伊斯曼發明了一種可以感光的透明膠片,用作攝影的底片。關於彩色膠片的發明設想,最初由庫恩·舒澤爾提出,限於技術不成熟而未能實現。此後,德國的幾位科學家也陸續加入這方面的研究,但都功虧一簣,未能取得實際的效果。

柯達彩色膠片誕生於1923年,它的發明者是L·戈德斯基和L·曼內斯。這兩人在紐約上學時,對照相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一起進行過許多實驗。當曼內斯進入哈佛大學,戈德斯基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後,仍利用假期在一起研究,並開始考慮製造含有各種顏色的膠片。最初,他們研究了雙層式多層彩色片,後來又改變方向,研究三層式多層彩色片,到1923年,終於製成了包含各種顏色的第一張照片。

在研究過程中,他們得到了美國伊斯曼·柯達公司米斯博士的幫助,解決了在顯影時控制顯影液擴散的方法,這對柯達彩色膠片的試製成功起了決定性作用。1953年,在柯達研究所人員的協助下,曼內斯和戈德斯基找到了大批量生產柯達彩色膠片的方法。伊斯曼·柯達公司以「柯達克羅姆」的商品名經銷這種產品。

如今,柯達膠卷已成為風靡全球的商品,走進千家萬戶。隨著專業攝影要求的提高,一些適合不同需求的高清晰度的膠片不斷涌現。1982年2月,美國的柯達公司宣布一種新型照相感光材料——膠片盤誕生了。它是一張可以轉動的膠片硬碟,略厚於傳統膠片,用硬脂製成,由於它採用了新型感光乳劑,這種乳劑適用於各種復雜條件下的攝影,效果非常好。

今天,無論在專業攝影還是在家庭生活攝影中,都廣泛地使用了彩色膠卷。相片里記錄的是生活的變遷,而一張薄薄的膠片,卻是人類科學研究的結晶。

『叄』 橡膠是誰發明的

1736年,法國科學家康達敏從秘魯帶回有關橡膠樹的詳細資料,出版了《南美洲內地旅行記略》,書中詳述了橡膠樹的產地、採集乳膠的方法和橡膠的利用情況,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1763年,法國人麥加發明了能夠軟化橡膠的溶劑。
1888年,英國人鄧祿變發明汽胎,1895年開始生產汽車,汽車工業的興起,更激起了對橡膠的巨大需求,膠價隨之猛漲。
1897年,新加坡植物園主任黃德勒發明橡膠樹連續割膠法,使橡膠產量大幅度提高。由此,野生的橡膠樹變成了一種大面積栽培的重要的經濟作物。
1493年,偉大的西班牙探險家哥倫布率隊初次踏上南美大陸。在這里,西班牙人看到印第安人小孩和青年在玩一種游戲,唱著歌互相拋擲一種小球,這種小球落地後能反彈得很高,如捏在手裡則會感到有粘性,並有一股煙熏味。西班牙人還看到,印第安人把一些白色濃稠的液體塗在衣服上,雨天穿這種衣服不透雨;還把這種白色濃稠的液體塗抹在腳上,雨天水也不會弄濕腳。由此,西班牙人初步了解到了橡膠的彈性和防水性,但並沒有真正了解到橡膠的來源。

1693年,法國科學家拉康達到南美又看到土著人玩這種小球,科學家和軍人思維和眼光是不同的,追根尋底調查這種小球,才得知這種小球是砍一種印地安人稱為"橡膠"的樹而流出的濃稠液體缺製造的。

1736年,法國科學家康達敏從秘魯帶回有關橡膠樹的詳細資料,出版了《南美洲內地旅行記略》,書中詳述了橡膠樹的產地、採集乳膠的方法和橡膠的利用情況,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1763年,法國人麥加發明了能夠軟化橡膠的溶劑。

1770年,英國化學家普立斯特勒發現橡膠能擦去鉛筆字跡。

1823年,英人馬金托什,像印第安人一樣把白色濃稠的橡膠液體塗抹在布上,製成防雨布,並縫制了"馬金托什"防水斗蓬,這也可能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雨衣吧。

1852年,美國化學家古特義在做試驗時,無意之中把盛橡膠和硫磺的罐子丟在爐火上,橡膠和硫磺受熱後流淌在一起,形成了塊狀膠皮,從而發明了橡膠硫化法。古特義的這一偶然行為,是橡膠製造業的一項重大發明,掃除了橡膠應用上的一大障礙,使橡膠從此成為了一種正式的工業原料,從而也使與橡膠相關的許多行業蓬勃發展成為了可能。隨後,古特義又用硫化橡膠製成了世界上的第一雙橡膠防水鞋。

1876年,英國人魏克漢九死一生,從亞馬遜河熱帶叢林中採集7萬粒橡膠種子,送到英國倫敦皇家邱植物園培育,然後將橡膠苗運往新加坡、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西亞等地種植並獲得成功。至2004年,世界人工種植天然橡膠成功已有128年歷史。

1888年,英國人鄧祿變發明汽胎,1895年開始生產汽車,汽車工業的興起,更激起了對橡膠的巨大需求,膠價隨之猛漲。

1897年,新加坡植物園主任黃德勒發明橡膠樹連續割膠法,使橡膠產量大幅度提高。由此,野生的橡膠樹變成了一種大面積栽培的重要的經濟作物。

1904年,中國雲南干崖(今盈江縣)傣族土司刀安仁從新加坡購買8000株橡膠苗,帶回國種植於北緯24°的雲南省盈江縣新城鳳凰山,現僅存一株。

1906-1907年,海南瓊海愛國華僑何書麟從馬來西亞引進4000粒橡膠種子,種植於會縣(現為瓊海市)和儋縣。

1915年,荷蘭人赫爾屯在印度尼西亞瓜哇茂物植物園發明橡膠芽接法,使優良橡膠樹無性系可以大量繁殖推廣。

2003年,全世界天然橡膠產量為753.57萬噸。位居世界橡膠生產大國前五位的分別是泰國、印度尼西亞、印度、馬來西亞、中國,五國橡膠總產量為629.25萬噸,佔全球橡膠總產量的83.5%。
20世紀50年代末期,美國Philips公司採用鋰引發陰離子聚合成功地開發了溶聚丁苯橡膠(SSBR),並於1964年實現了工業化生產。SSBR的工業化生產通常使用烷基鋰主要是以丁基鋰作為引發劑使用烷烴或環烷烴為溶劑,醇類為終止劑,四氫呋喃為無規劑。但由於SSBR的加工性能較差,其應用並沒有得到較快的發展。70年代末期,對輪胎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橡膠的結構和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聚合技術的進步,使SSBR得到較快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初期,英國的Duniop公司和荷蘭的Shell公司通過高分子設計技術共同開發了新的低滾動阻力型SSBR產品。荷蘭Shell公司和登錄普輪胎公司共同開發了新型SSBR產品,曰本合成橡膠公司與普利斯通公司共同開發了新型錫偶聯SSBR等第二代SSBR產品,這標志著SSBR的生產技術己進入了新的階段。

我國SSBR的開發較晚,1982年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對正丁基鋰-四氫呋喃-環己烷體系的苯乙烯和丁二烯共聚進行了小試研究,1984年進行了放大試驗,1989年研製了一種新型節能SSBR,1kt級的工業裝置開發成功,1996年北京燕山石化公司開發成功10kt級的SSBR生產線,並與有關單位合作,在汽車輪胎、自行車胎、膠鞋、雜品和改性瀝青等方面相繼進行了應用研究。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對SSBR的基本物性、加工性能評價和輪胎胎面配方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21世紀橡膠發展速度更快。汽車工業帶動橡膠工業,資源極缺、環境要求拉動再生橡膠利用,航天科技對橡膠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肆』 光刻機技術到底是誰發明的

光刻機技術是法國人NicephoreNiepce發明的。

在早期階段其功能簡單,而且使用的材料也是較為粗糙的,通過材料光照實驗發現能夠復制一種刻著在油紙上的印痕,而在其出現在玻璃片上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日曬,其透光部分的瀝青就會變得很硬,但在不透光部分則可以用松香和植物油將其洗掉。

盡管光刻機發明的時間較早,不過在其發明之後,並沒有在各行業領域之中被使用,直到第2次世界大戰時,該技術應用於印刷電路板,所使用的材料和早期發明時使用的材料也已經有了極大區別。

在塑料板上通過銅線路製作,讓電路板得以普及,短期之內就成為了眾多電子設備領域中最為關鍵的材料之一。

光刻機性能指標:

光刻機的主要性能指標有:支持基片的尺寸范圍,解析度、對准精度、曝光方式、光源波長、光強均勻性、生產效率等。

解析度是對光刻工藝加工可以達到的最細線條精度的一種描述方式。光刻的解析度受受光源衍射的限制,所以與光源、光刻系統、光刻膠和工藝等各方面的限制。

對准精度是在多層曝光時層間圖案的定位精度。

曝光方式分為接觸接近式、投影式和直寫式。

曝光光源波長分為紫外、深紫外和極紫外區域,光源有汞燈,準分子激光器等。

『伍』 膠片是誰發明的

動畫片的起源

早在1831年,法國人Joseph Antoine Plateau把畫好的圖片按照順序放在一部機器的圓盤上,圓盤可以在機器的帶動下轉動。這部機器還有一個觀察窗,用來觀看活動圖片效果。在機器的帶動下,圓盤低速旋轉。圓盤上的圖片也隨著圓盤旋轉。從觀察窗看過去,圖片似乎動了起來,形成動的畫面,這就是原始動畫的雛形。

1906年,美國人J Steward製作出一部接近現代動畫概念的影片,片名叫「滑稽面孔的幽默形象」(Houmoious Phase of a Funny Face)。他經過反復地琢磨和推敲,不斷修改畫稿,終於完成這部接近動畫的短片。

1908年法國人Emile Cohl首創用負片製作動畫影片,所謂負片,是影象與實際色彩恰好相反的膠片,如同今天的普通膠卷底片。採用負片製作動畫,從概念上解決了影片載體的問題,為今後動畫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09年,美國人Winsor Mccay用一萬張圖片表現一段動畫故事,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公認的第一部象樣的動畫短片。從此以後,動畫片的創作和 製作水平日趨成熟,人們已經開始有意識的製作表現各種內容的動畫片

1915年,美國人Eerl Hurd創造了新的動畫製作工藝,他先在塑料膠片上畫動畫片,然後再把畫在塑料膠片上的一幅幅圖片拍攝成動畫電影。多少年來,這種動畫製作工藝一直被沿用著。

從1928年開始,世人皆知的Walt Disney逐漸把動畫影片推向了顛峰。(參考《迪斯尼傳》)他在完善了動畫體系和製作工藝的同時,把動畫片的製作與商業價值聯系了起來,被人們譽為商業動畫之父。直到如今,他創辦的迪斯尼公司還在為全世界的人們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動畫片。「迪斯尼」----20世紀最偉大的動畫公司。

『陸』 如果中國舉全國力量研發晶元和研製光刻機需要多長時間

感謝邀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我國在晶元設計上並與全球頂尖水平差距並不是很大,差距主要在製造環節。

目前我國有很多晶元設計企業,有部分企業晶元設計能力已處於世界先進的地位,比如華為海思所設計的手機晶元已經達到世界第一梯隊的位置。

目前真正制約我國晶元發展的主要是在製造環節,因為把晶元設計出來之後要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晶元,需要通過晶圓廠家把它製造出來。

但是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晶圓廠家是中芯國際,它能夠製造的晶元也只不過是14納米,這個跟國際目前已經量產的5納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而制約我國晶元發展的有一個核心零部件就是光刻機。目前由上海微電子自主研發的28納米光刻機已經取得了技術上的突破,預計2021年將正式投產,但這跟ASML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綜合各種因素之後,我認為至少在未來10年之內,我國在晶元製造和高端光刻機上跟國際頂尖水平仍然會有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即便舉國之力去研發,短期之內也是不可能完成縮小的。

『柒』 甲油膠是誰發明的甲油膠的歷史,或者發展史希望得到專業的回答,非常感謝!

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已經使用Henna(中文稱散沫花或指甲花)為指甲添加色彩,但真正的指甲油是由中國所發明的,並且是社會階級的顯示。不同的顏色亦代表了她們的身份,而紅色就代表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如埃及皇後Nefertiti會為她的指甲及趾甲塗上紅寶石色;另一埃及艷後Cleopatra則塗上深刻的鐵銹紅色。不要以為只有女士才塗甲油,有些民族如埃及、巴比倫和羅馬的軍事領袖會在打仗出征前均會塗上指甲油。

在明朝期間,指甲油主要由蜂蠟、蛋白、明膠、植物的顏色作色素和阿拉伯膠所做成的。今天我們要感謝製造汽車業,它用在汽車上噴色的配方,正是指甲油今天所源用的方法。
許多人會留長他們的指甲並塗上指甲油,反而趾甲則不會留長。有些人亦會使用不同指甲油配搭當日衣服的色彩。雖然指甲油於傳統上屬於女性的扮靚物,但亦有些反傳統的男士塗用甲油,作為潮流打扮。不同色澤的指甲油亦有不同的意思,帶紅和粉紅的甲油被認為女性化或性感迷人。

今天化妝業提供透明的甲油為指甲提供保護作用。此外要使指甲和趾甲光澤健康,可作特別修飾、可使用沐浴產品、油、香脂和指甲療程。盡管市面售賣的各色各樣的甲油,但是簡單的French manicure(法式修指甲)依然是所有女士心目中最受歡迎的,米白的顏色跟自然的甲色很相似,能給予自然的感覺。

『捌』 塑料是誰發明的他的靈感來自何處

發明者:貝克蘭
靈感:由照相紙的苯酚和甲醛反應,發現黏糊的東西,裝置控制化學反應生成酚醛樹脂,得到硬塑料。
具體: 貝克蘭是個天才的發明家,他1889年開始到美國從事化學研究,為紐約一家攝影供應商工作,幾年後發明了Velox照相紙,這種相紙可以在燈光下而不是必須在陽光下才能顯影。
1893年,貝克蘭辭職創辦了Nepera化學公司,後來經過兩次談判,攝影器材商柯達以85萬美元(相當於現在1500萬美元)的天價買斷了Velox照相紙的專利權
從1904年開始,貝克蘭開始研究苯酚和甲醛的反應。

盡管早在1872年,德國化學家拜爾就發現了這個反應能產生一些粘糊糊的東西,但拜爾的興趣在合成染料上,對這種東西不感興趣。後來的科學家也對這個反應進行過研究,但因為無法精確控制化學反應沒找到它的利用價值。

貝克蘭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發明了一種名叫貝克利澤(Bakelizer)的實驗裝置,可以精確調節加熱溫度和壓力,能有效控制化學反應。貝克蘭用這種裝置成功得到了酚醛樹脂,將其模壓後得到半透明的硬塑料,這種塑料不易燃燒,成型後不再熔化,也不能溶解到溶劑甚至是酸液中去。

他用自己的名字給這種新材料命名為貝克利特(bakelite),並於1907年7月14日注冊了貝克利特的專利。從這一天起,第一種合成塑料———酚醛塑料貝克利特誕生了。貝克利只比他的英國同行詹姆斯·斯溫伯恩爵士早一天遞交專利申請,否則英文里酚醛塑料可能要叫「斯溫伯萊特」了。酚醛樹脂以煤焦油為原料合成,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樹脂,向粉狀的酚醛樹脂中添加木屑混合均勻後在高溫高壓下模壓成型就得到了酚醛塑料。毫無疑問,它是人類所製造的第一種全合成材料,它的誕生標志著人類社會正式進入了塑料時代。它的發明被認為是20世紀的煉金術,它的發明人貝克蘭於1924年被選為美國化學學會會長,被1940年5月20日的《時代》周刊稱為「塑料之父」。

『玖』 人造橡膠 發明者

整段整段的復制粘貼有毛意思 這個問題要問一下樓主 你說人造橡膠就證明你回不懂橡膠 那麼我就必須確認答一下 你說的人造橡膠是指人合成的橡膠嗎?要是的話 最早的發表專利的是英國的馬修斯 是用金屬鈉處理異戊二烯製取合成橡膠!你要是說的是天然橡膠的合成著因該算是德國的霍夫曼 合成的不叫人造橡膠 叫做異戊橡膠 與天然橡膠的成分相同!

『拾』 膠水是誰發明的

你說的是什麼膠啊?范圍太廣了,無法正確回答你的問題。下面我先列舉2種膠把,希望有你要打答案。呵呵 透明膠 1928年透明膠帶 理查·德魯,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 1928年5月30日在英國和美國提出申請,德魯開發出了一種很輕的、一壓即合的黏合劑,最初的一次嘗試不夠粘,因而德魯被告知:「把這玩意兒拿回到你那些蘇格蘭老闆那裡去,要他們多放一些膠!」(「蘇格蘭」的意思是「吝嗇」但是,大蕭條期間,人們為這種膠帶找到了幾百種用途,從補衣服到保護碰破的雞蛋它都大有用途。 膠帶為什麼可以粘東西?當然是因為它表面上塗有一層粘著劑的關系!最早的粘著劑來自動物和植物,在十九世紀,橡膠是粘著劑的主要成份;而現代則廣泛應用各種聚合物。粘著劑可以粘住東西,是由於本身的分子和欲連接物品的分子間形成鍵結,這種鍵結可以把分子牢牢地黏合在一起。 粘著劑的成份,依不同廠牌、不同種類,有各種不同的聚合物。 不幹膠 不幹膠標簽材料是世紀年代由美國人R斯坦頓艾利發明的。開始用手工製作,後來,艾利先生發明了第一台塗布機和標簽生產設備並開始機械化生產。 不幹膠材料是對傳統標簽材料的巨大挑戰,是標簽領域內的一場革命。自年代後,不幹膠材料技術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一些國家紛紛建廠,研究和開發了各種各樣、不同種類的標簽材料。 不幹膠材料的發展史也是本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史,目前,國際上不幹膠材料的基本現狀是: ①面料。以紙張類為主並向多種材料、特種用途發展,如合成材料、防偽材料和轉移材料等。 ②粘合劑。由對環境有污染的溶劑型、熱熔型粘合劑向對環境無污染的水溶型乳劑粘合劑發展。 ③ 塗布技術。有多種塗布方法,目前的發展方向是由傳統的輥式塗布、刮刀徐布向高壓流延塗布發展,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塗布的均勻性,避免氣泡和針眼的產生、保證塗布質量。

閱讀全文

與光刻膠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