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蘇格蘭民族為人類貢獻了眾的發明,為什麼在政治上沒有頂天立地的英雄
哪裡那麼英雄,像宣傳的那樣子。
馬克思說,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對科學技術的推進,比十所大學都管用。
所以,他不過是趕上了英國大發展,時勢造人,很多成就和人物應運而生罷了。
否則直到今天的公投,她欲去還留?說什麼勇敢的心。你知道,世界上很多民族是真正桀驁不馴的。給他多少好處都喂不飽的餓狼,甚至可以說多得是——但蘇格蘭民族不是。
所以,他的文化和光輝,還是會繼續藏在英格蘭長袍的陰影里,在英語的世界裡,我們會繼續看到數不清嘲笑他們的詞句。
❷ 蘇格蘭風笛是英國蘇格蘭人發明的嗎它的特色是什麼
http://www.chinatonk.com/wenjian/yinyue/104448764.htm
風笛演奏的曲譜豐富多彩 既有高雅古典的變奏曲 也有促人奮起的進行曲 令古往今來無數的聽眾心痴神迷。
蘇格蘭風笛(BAGPIPE)這個樂器,早在十五世紀,就在歐洲各國出現了。由此可知, 風笛並非源於蘇格蘭。從英國邊界的諾森伯利亞(英國古王國)一帶,越過愛爾蘭、西班牙、義大利,特別是東歐國家像羅馬尼亞、捷克、甚至斯伐洛克共和國, 這些國家的風笛文化很早便已展開。經過了數百 年的變遷,風笛的型式愈益多樣化,也更為人所認識。 至於風笛是如何被傳進蘇格蘭至今仍是眾說紛紜。有人說它是由羅馬人於早期將她引進蘇格蘭,也有人說它是從愛爾蘭傳進來的。直到今天,蘇格蘭的高地風笛曲在社會中仍扮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在軍事性或平常的集會里,不管是為提高士氣或純粹情緒的抒發,它都傳達出許多蘇格蘭音樂以外的文化內涵。
傳說蘇格蘭部落之間盛行吹奏風笛的風氣啟於MACCRIMMONS的時代(關於他的事跡記錄在一首著名的歌謠 - "MACCRIMMON''S LAMENT"里) 。詹姆斯二世在位時, 各部落便是靠風笛來聯系之間的感情,結合各部族的力量以維持其高地的傳統勢力以抵抗異族的侵略。
17至18世紀受到英國軍隊的影響,風笛瞬成為蘇格蘭很重要的演奏樂器。19世紀,風笛競賽更是在蘇格蘭民間風起雲涌,因而造就出許多著名的風笛手。其中對風笛音樂貢獻最多的是ALAN MCLEOD。他成功的改良了傳統風笛音樂,成功的將蘇格蘭音樂推展至全世界,也因而奠定了蘇格蘭風笛在世界音樂界的基礎。其實風笛在世界各地都有,但為何大家卻獨獨記得蘇格蘭風笛?只因在世人心中,蘇格蘭風笛並不是單指樂器本身而言,它還連接著一長串代表蘇格蘭高地(Highland)傳統文化的歷史也早已升華為蘇格蘭文化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份。
❸ 詳細的英國宗教發展史
英國的前羅馬時期宗教形式包括各種形式的祖先崇拜和異教信仰。現在的英國主要佔主導地位的宗教為基督信仰。英國基督信仰最早起源於羅馬人統治時期,公元7世紀期間,天主教會和愛爾蘭 - 蘇格蘭傳教士再次將基督信仰帶進了英國 。
中世紀時期到亨利八世創立英國國教(又稱聖公宗、盎格魯宗、安立甘宗)前,英國人主要信仰為羅馬教會(天主教會);1534年英格蘭宗教改革,英格蘭教會成為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地方教會。
蘇格蘭長老會在十六世紀的蘇格蘭宗教改革中建立,是蘇格蘭的國教。它不受英國中央政府控制,英國君主也屬於蘇格蘭長老會成員之一,在就位時需宣誓「維護和保護新教教派和長老教會」。
在英國不同地區,特別是在英國北部和英格蘭北部地區,對天主教會的堅持程度各不相同。
十七世紀中葉開始,各個基督新教教派紛紛創立,包括公理會、浸信會、貴格會以及後來的衛理公會。威爾士教會國教的身份於1920年取消,愛爾蘭教會於1870年在英國愛爾蘭分治之前解散,而現今北愛爾蘭沒有建立聖公宗地方教會。
猶太人在1290年時被驅逐出境,並且在19世紀才解除這項規定。
伊斯蘭教、印度教和錫克教隨著近年來移民英國的新移民而出現,而佛教除了被移民帶來之外,也有部分英國本地人改信佛教。
與西方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樣,宗教人口統計學已成為多元文化主義的一部分,英國被描述為後基督教社會,稱為多信仰或世俗化社會。
宗教人口
在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基督宗教是英國最大的宗教,占總人口的59.5%。2007年Tearfund調查發現基督徒人口為53%,2009年英國社會態度調查基督徒人口為42.9 %,歐盟調查的基督徒的人口則為42.98%。
Ipsos MORI在2008年調查,發現英格蘭和威爾士有英國國教信徒47.0%,天主教信徒9.6%,其他基督徒8.7%; 4.8%是穆斯林,3.4%是其他宗教的成員。5.3%是不可知論,6.8%是無神論者,15.0%不確定他們的宗教信仰或拒絕回答這個問題。
Ceri Peach在2005年估計,62%的英國基督徒屬於英國國教會(聖公會),13.5%屬於天主教會,6%屬於長老會和3.4%屬於衛理公會,其他新教教派和正教會信徒人數很少。
英國社會態度調查(BSA)在2009年調查,有50%受訪者表示「 無宗教信仰 」,19.9%是英國國教會基督徒,9.3%是無教派基督徒, 8.6%公教基督徒,2.2%是長老會/蘇格蘭教會的基督徒,1.3%是衛理公會的基督徒;
0.53%是浸信會基督徒,1.17%為其他新教基督徒徒,0.23%是聯合改革教會 / 公理會的基督徒,0.06%是自由長老會基督徒和0.41%其他宗派基督徒。
在2016年,英國社會態度調查(BSA)再次調查,有53%的受訪者表示「無宗教信仰」,41%表示為基督徒,6%表示非基督信仰(伊斯蘭教,印度教,猶太教等)。
❹ 關於蘇格蘭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簡稱英國。
全境由靠近歐洲大陸西北部海岸的不列顛群島的大部分島所組成,隔北海、多佛爾海峽和英吉利海峽同歐洲大陸相望,是一個島國。海岸線總長1.1萬公里。東面的大不列顛島是群島中最大的島嶼,也是英國最主要的國土。
它由北部的蘇格蘭,南部及中部的英格蘭和西南部的威爾士三個地區組成。根據考古發現,大不列顛島上在35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5世紀中期,大批的日爾曼人由北歐入侵大不列顛,成為現今英格蘭人的祖先。而當時的克爾特人一部分逃進西部和北部山區,另一部分逃往愛爾蘭,他們就是今天威爾士人、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的祖先。
公元6世紀基督教開始傳入大不列顛。在十五世紀中葉,英國貴族為爭奪王位打了一場30年的「玫瑰」內戰。結果,經濟較發達的南方大地主和新貴族取勝。「都鐸王朝」由此建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德成了交戰國。由於英國人民的反德情緒,英王喬治五世於1919年下令,將具有德國色彩的「漢諾威王朝」改名為「溫莎王朝」。
十八世紀中葉,由於政治、經濟及技術方面逐漸成熟,英國興起了一場產業革命。隨著蒸汽機的發明,各種機器的使用,到十九世紀中葉的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成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國,在生產及貿易發面躍居世界首位,到處推行炮艦政策,奪取海上霸權,侵佔殖民地,大量搜刮別國財富。大英帝國稱霸世界,在海外統制的地域遍及歐、亞、美、非、澳洲,號稱「日不落帝國」。
到了19世紀末期,由於美、德等國的崛起以及其他種種原因,英國逐漸失去優勢。後來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嚴重創傷,大英帝國國力日漸衰落。原屬本土的愛爾蘭島,其南部的26個郡在1921年脫離聯合王國,海外殖民地也在二戰後紛紛宣告獨立。大英帝國逐漸演變成一個組織鬆散的英聯邦。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包括England 英格蘭,Scotland蘇格蘭,Welsh威爾士,也就是通常說的英倫三島,和North Ireland北愛爾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語言,但是歷史上王室的血緣都有聯系England只是英國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最強大,取得了全部統治權的一個
❺ 蘇格蘭為什麼一定要獨立呢有沒有什麼歷史淵源
英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由於很早便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累積,因此英國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時英國民眾也十分富裕。盡管英國的社會福利很好,但是作為英國一部分的蘇格蘭卻一直都想要獨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主要是因為英格蘭人從未真正的征服過蘇格蘭人,蘇格蘭當初會加入大英帝國完全是因為背後的經濟利益在驅使,在日不落帝國的榮耀下,蘇格蘭能獲得巨大的收益。但現在,英國走上了下坡路,蘇格蘭人民認為自己管理自己的領土能夠過得更好。
到了二十世紀中葉,北海油田的發現使蘇格蘭民眾的獨立情緒達到了頂峰,因為這個油田的儲油量十分大,誰掌握誰便能夠獲得難以想像的豐富利潤。當前,北海油田的控制權在英國政府的手上,蘇格蘭每年都要給英國政府上繳巨額的稅費,這讓他們十分不高興。如若獨立,蘇格蘭可完全掌握北海油田,並將從中獲取的利潤真實地惠及到每一個蘇格蘭民眾。
❻ 讀者2000年第13期一篇關於蘇格蘭人和英格蘭人的文章
騎白馬的不都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就像扛釘耙的也不都是豬八戒一樣。那麼,能拎一根棍子,前邊揻一個彎,在草地上甩一膀子,一掄,就是貴族了?
可眼下,有錢人真的就這么培養自己包括自己的孩子,說從小就讓孩子打高爾夫,感受高爾夫的氛圍,就會知道貴族的禮儀、禮節、氣質、風度了。
如果貴族就是這么培養的,那麼紐西蘭人和我們內蒙古人離貴族就不遠了。紐西蘭人百分之五十生活在牧場上,整個國家就是個天然的高爾夫球場地。牧羊人那個牧桿前邊有幾個彎兒齒,可以撮起一個小石塊,然後甩開膀子一掄,就能把脫離羊群的那隻羊打中,高手的准確率是打羊的左後蹄兒就不會打到右後蹄兒。若讓這樣的牧羊人去打「老鷹球」或「小鳥球」那真是小兒科。絕對不會像我們想成為貴族的人那樣,花大把的錢,流一身的汗,浪費那麼多的草地,卻喂不壯一隻羊。
出於好奇,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高爾夫球」的起源,這一看不要緊,我更加敬佩我自己了。俺平民也有「所見略同」的時候。高爾夫這玩意兒在古時是蘇格蘭牧人在牧羊時閑得無聊而自娛自樂的一種游戲。蘇格蘭人用一根棍子,將一顆圓石子擊入野兔洞中,用來打發無聊的時間。有人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高爾夫球運動。這個在蘇格蘭政府和貴族眼中的「粗俗」運動曾遭受過政府令的禁止。1457年3月,代表蘇格蘭貴族的王室,還頒布了一項「完全停止並且取締高爾夫球」的法令。原因是這項消遣性極強的運動,不僅粗俗,而且妨礙了蘇格蘭年輕人練習「國術」——射箭。後來高爾夫球才逐漸成了平民大眾的游戲。隨著草場的昂貴,平民逐漸退出了「高爾夫」,於是才被有錢人獨享。高爾夫從起源到如今都與「貴族」無關,有關的僅僅是「錢」要多。於是高爾夫便成了身份和「金錢」的象徵了。這有點像「美國」人的英語,與傳統的英格蘭英語比,並不是誰「正宗」誰才更「英語」,而是誰的貨幣更堅挺,誰的聲音才時尚。轉移到中國就是今天的港台腔比正宗的國語更有魅力。
貴族不是有錢,貴族有點像我們的姓氏;貴族更不是「燒錢」,貴族是一種生活方式。中國就沒有貴族,你就是愛新覺羅的二大爺,你也不是貴族,那是皇族。更何況從1949年起,什麼貴族、皇族在大眾的眼中都是「狗屁族」,人們都怕沾上臭,如今怎麼就有了「逐臭族」呢?
有人想把自己改造成像英國貴族那樣有品位,像英國紳士那樣有氣質的人,這好啊!也簡單,但不用像打高爾夫球那樣大的投入,老夫可奉獻一招,把你的小轎車賣掉,為貧困山區的窮孩子們蓋一座希望小學,你就有了一點「同情心」、「博愛情」。你不隨地吐痰,見了乞丐捨出毛把錢,看見弱者遭遇不公時,能仗義執言,遇見歹徒以強凌弱時,能挺身而出,你就有了點紳士風度。這是第一步,你做得到嗎?
否則,你高爾夫球打得再好,往大了說,不也就是個「職業」球手嗎?弄個「大滿貫」之類的高帽子戴,頂多是一個著名球手,還不是貴族。世界上許多著名的高爾夫球手是黑人,他們的先人出身恰恰是奴隸。
我是不相信打高爾夫就能打出貴族氣質的,就像我從不相信騎白馬的小子都是王子一樣。
作者:阮直 來源:《讀者》
❼ 蘇格蘭人的發明和創造
1926年,蘇格蘭人約翰?貝蒙德採用尼普科夫的「大圓盤」製造了影像機。蘇格蘭人的發現和創專造包括帶膠屬水的郵票、英格蘭銀行、自行車腳踏、保衛爾牛肉汁、後膛裝填的來復槍、細胞核、三氯甲烷、雲室、彩色攝影術、玉米面、治療瘧疾的方法、小數點、電磁、《不列顛網路全書》、指紋學、自來水鋼筆、催眠術、皮下注射器、胰島素、萬花筒、開爾文溫標、割草機、興奮劑、對數、卡車、柑橘果醬、汽車保險、核磁共振掃描儀、明輪船、石蠟、鋼琴腳踏、充氣輪胎、郵戳、雷達、雨衣、反射式望遠鏡、儲蓄銀行、螺旋推進器、記速器、氣錘、瀝青細石路、電傳打字電報機、管狀鋼、傷寒疫苗、超聲波掃描器、通用標准時間、熱水瓶、海浪動力發電機和鋼絲繩。
❽ 英國人的信仰,簡單也乾脆,這期間有什麼歷史淵源
在精神方面,英格蘭教會沒有強大的中央權威。全世界的羅馬天主教徒都認可教皇在羅馬的最高神聖權威,以及一般的教會或神職人員!但是英國國教教會更多地依賴於聖經,在英國人眼裡基 督 教,是最神聖的,不可侵犯的,正因如此耶穌在他們的心中是神聖的。
❾ 蘇格蘭和英格蘭的歷史仇恨是怎麼一回事
在很多人心目中,蘇格蘭僅僅只是一個地理名詞,代表大不列顛島北半部,是英國的一部分。不!蘇格蘭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蘇格蘭人會很嚴肅的向你指出這一點。這時候也許你會很疑惑地問,蘇格蘭和英格蘭不都是英國這個國家的一個組成部分么?蘇格蘭人這時會有些無奈但又狡偈地說,是的,我們是聯合王國!
看過「勇敢的心」這部美國好萊塢大片的人都對蘇格蘭對英格蘭之間的歷史仇恨有些了解了,但如果不是親身到蘇格蘭體驗一下,很難理解蘇格蘭人至今對英格蘭又恨又嫉又無奈的心情。蘇格蘭人歷史上一次又一次反抗英格蘭的征服,但最終還是因為人口太少,武器裝備不如,不得不簽下城下之盟。但倔強的蘇格蘭人口頭上只承認當年是我們同意結盟的,死活不承認是被打敗的。他們從心底里還是渴望完全獨立的,但也知道那是太沒有現實可能性的。然而他們還是盡可能的強調自己的獨立性。現在他們有了自己獨立的議會和政府,給那個「勇敢的心」裡面的英雄,William Wallace以及其他「民族」英雄大造豐碑,廣為宣傳他們的事跡,甚至大力復甦早已不流行的蘇格蘭自己的文字。你到蘇格蘭火車站,都可以看到這些Celtic文字。在蘇格蘭的政壇上還是有一個十分活躍的SNP,Scotish
National Party,他們的綱領就是要實現蘇格蘭的最終獨立,他們的理想模式就是要像1990年斯洛伐克從捷克那裡一樣和平分家。在國際上還有不少勢力和名人為這個運動奔走,比如著名影星,老007辛.康納里。
在目前還沒有分家可能性的時候,蘇格蘭人對英格蘭人的心態可謂十分復雜,一方面是恨,另一方面又是依存的無奈,嫉妒和攀比混雜其中。翻開蘇格蘭的報紙,經常能看到,但凡有國家排名country ranking的時候,一定是蘇格蘭一個,英格蘭一個,而且蘇格蘭人特愛和英格蘭較真,只要排名比英格蘭高的,一定大肆宣揚。比如有一個排名,平均每個小學生的教育投資蘇格蘭排的很前面,特別在英格蘭前面好幾名,結果所有蘇格蘭報紙都登載了,有的報紙還反復提這件事情,存心就是為了多登幾次這個排名。如果蘇格蘭排的低了,或只有英國Britian的排名,那就盡量避免。蘇格蘭人的民族自豪感很強,歷史上有什麼傑出人物記得很清楚,動不動就提工業革命是從格拉斯哥開始的,發明蒸汽機的瓦特,奠定電磁學的麥克威爾,發明電話的貝爾,發明盤尼西林的弗萊蒙,還有最近一個發明多利羊的,都是我們蘇格蘭人。想想也確實不簡單,要知道蘇格蘭現在的全部人口才只有500萬,不到英格蘭的十分之一。
❿ 蘇格蘭的文化
蘇格蘭有獨特的民族風情,連綿起伏的山地湖泊,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富於變化的氣候。春天這里有初生羊羔跳躍,呢喃,喚醒沉寂, 優雅的古鎮,夏季這里有喧囂的愛丁堡沉浸在藝術節的喜悅, 秋天這里有深邃的湖泊倒映著多彩的樹林和滿山的石楠,冬日這里有皚皚的雪山與青綠的草地相輝映。這里有蒼茫,美麗的高地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這里的男人有最酷的裙裝,吹著高亢悠遠風笛帶您走進曾經的歲月。這里有無數的城堡和宮殿講述著曾有的戰斗與傳奇, 浪漫與悲泣。
盡管和英格蘭(England),威爾士(Wales),北愛爾蘭(North Ireland)一起同屬英國,蘇格蘭民族保留著自己的文化和傳統—色彩繽紛的格子布,男士引以為傲的格子裙(kilt)和高亢的蘇格蘭風笛(bagpipes)。蘇格蘭人熱情溫暖,正像醇厚,濃烈,享有盛名的蘇格蘭威士忌。這里還有500年前建立的教育系統和傑出的大學。從這里工業革命得以推動——蒸汽機的發明,從這里無數的生命被解救——青黴素的發明,從這里理想城誕生,富國論被孕育,從這里福爾摩斯,哈利·波特成為鮮活的人物, 這里的歷史和美景一次又一次被搬上好萊塢銀幕。 蘇格蘭位於歐洲北部大不列顛島的西北部,大不列顛島也就是聯合王國所在地。蘇格蘭在歷史上曾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即使在與英格蘭合並之後,也保留著很大的獨立性和鮮明的民族傳統。一個國家的地理條件總是與其歷史發展有一定的關系,而蘇格蘭人在這一方面顯得特別突出。獨特的自然條件使蘇格蘭人一直保持著較少的人口和空曠的土地,也使得蘇格蘭人保持著風笛和基爾特以及獨立和自豪。
蘇格蘭西北部就是有名的蘇格蘭高地,有著雄偉壯美的自然風景:冰川時代留下的地貌、崎嶇的山巒、精緻的湖泊以及巨石覆蓋的原野。這里清澈的溪流為高地的傳統特產——蘇格蘭威士忌提供了重要的原料。高地東南部沒有多少城鎮,被稱做高地旅遊中心。那裡有雄偉的山脈、秀麗的山谷、恬靜的湖泊、奔流的溪水和開遍石南花的的原野。蘇格蘭的南部雖是山地,但遠非高地那樣桀驁不馴。這里與英格蘭北部地形相似,是一個地形舒緩、環境靜謚的確地區。有長滿青草的山坡,有擁抱著寧靜溪流的寬敞的谷地。
在1707年之前蘇格蘭曾一度是個獨立的王國,佔有歐洲西北方外海、大不列顛島北方約1/3的土地面積。雖然在外交、軍事、金融、宏觀經濟政策等事務上,蘇格蘭是受到位於倫敦威斯敏斯特的英國國會管轄,但是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管理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空間,也有發行專有的貨幣版本,是聯合王國底下,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送舊迎新傳統蘇格蘭從除夕夜到過新年有不少傳統風俗。午夜之前的習俗包括在12月31日打掃房間(在普遍燒煤的時代,傾倒燒盡的煤灰)。另外還存在一種迷信,就是必須在午夜鍾聲敲響之前清償所有的債務。午夜來臨後,作為傳統,人們會歌唱著名詩人羅伯特·彭斯(Lobert Burns)所作的《友誼地久天長》(For Auld Lang Syne」):
「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心中能不懷想?
舊日朋友怎能相忘,友誼地久天長。
友誼萬歲,朋友,友誼萬歲!
舉杯痛飲,同聲歌唱友誼地久天長!「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my dear,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one cup o kindness yet,for auld lang syne.
除夕夜慶典活動將持續多天,其中一個主要部分是熱情好客地款待造訪的朋友和陌生人。
午夜之後造訪主人家的第一位客人成為「第一隻腳」(First footing):為確保為主人家帶來好運,到訪的第一位客人應該是具有一頭深色頭發的男性(源自過去的維京時代,金發的陌生人跨入你家門檻,就意味著麻煩的降臨),而且他應該象徵性地帶一些煤、牛油甜酥餅、鹽、黑色的小圓麵包和威士忌。
到今天,人們能找到的這些禮物可能只剩下牛油甜酥餅和威士忌了。
古老蘇格蘭婚禮習俗 :蘇格蘭人的婚禮習俗隨著歷史的變遷也經歷了諸多變革。在現代蘇格蘭人的婚禮中,我們仍然能看到一些傳統習俗的痕跡,但是有一些已經不復存在多年的傳統習俗是更有趣的。
在Barra島,人們會在婚床上灑水以此來祝福新人。在Mull,新婚之夜,新郎新娘應該睡在馬廄里。而在Lewis,新人們必須要和父母住上一周之後才能回到他們自己的家裡。
發端於異教儀式的凱爾特人的習俗多年來一直是婚慶典禮的一部分。新郎新娘們會將他們的蘇格蘭格子呢的披肩撕開,然後拴在一起,象徵兩個家族的結合。
根據蓋爾人的傳統,在五月或者是月虧的時候結婚時不吉利的。
而在Aberdeenshire,「塗黑」(blackening)至今也是一項十分流行的傳統風俗。已經訂婚的準新郎和準新娘可能會在某一天晚上被一幫「朋友」逮住,然後渾身被塗滿蜂蜜、羽毛、煤灰等東西,並被強行圍繞村子或者酒吧遊行示眾。被塗黑的人往往要花好幾天才能清洗干凈。
將頭發縫在結婚禮服的褶邊上以祈求好的運氣,將血滴在裙子的內接縫上,這些都是一些很有意思但已經不大流行的習俗了。新娘在婚禮日之前不能穿很華麗或者復雜的裙子,為了適應這一習俗,結婚禮服會有一部分的褶邊是到最後一刻才會縫上的。
新娘在作為單身姑娘最後一次離開家的時候,應該用右腳先踏出屋子,這樣才比較吉利。
現代蘇格蘭婚禮習俗:現代的蘇格蘭婚禮與美式婚禮大同小異。但是一場傳統的蘇格蘭婚禮會有悠揚空靈的風笛音樂和用蘇格蘭格子呢裝飾得十分華麗的聖壇,這都會給新郎新娘以及所有參加婚禮的人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訂婚戒指仍然是婚姻盟誓的象徵。有54%的新娘選擇鑽戒作為訂婚戒指。91%的英國夫婦們選擇在教堂舉行婚禮,而只有4%的新人們選擇婚姻登記處見證他們的結合。另有5%的人們會在家裡、賓館里或者是古堡里舉行他們的婚禮。
訂婚典禮在喜愛熱鬧的蘇格蘭人的看來,婚禮是一個盡情玩樂的好機會。而這樣盛大的歡慶往往從訂婚典禮就開始了。訂婚典禮可以在父母家舉行,並且雙方的父母都要出席,也可以是在夜總會舉行,並且邀請一些客人,也有的是在村子的禮堂里舉行,由全村的人來見證新人的訂婚禮。
新婚前夜在新婚前夜,新郎會參加和朋友們的告別單身的聚會(Stag Party,這一聚會只限男士參加)。這樣的聚會往往充滿了各種玩笑和當地的很多習俗。在Fife,洗腳的風俗沿襲至今,但是只有十分懂得幽默的新郎能夠忍受整個完整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讓新郎坐在倒滿水的木盆里,然後由他的好友們脫掉他的襪子,並在腿上抹上油脂、煤灰等的混合物。這是為了祈求新郎在今後婚姻中的好運氣。
新娘的告別單身聚會(Hen』s Night)也是在新婚前夜舉行。新娘往往會被她的朋友用氣球和綵帶打扮起來,並渾身塗上麵粉和煤灰,在大街上遊行一周。在遊行的過程中往往還伴隨著叮當響的鐵鍋、罐子,以及鈴鐺和哨子的聲音,這樣是為了驅趕惡靈。在蘇格蘭的很多地方,新娘的朋友會捧著一個罐子,這樣人們可以向罐子里投擲硬幣以表示對新娘的美好祝福。這也是為新婚宴籌備資金的一種方法——在今天,有的新娘甚至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得到超過100美元的贈金。
結婚禮服舉行婚禮的時候,蘇格蘭新娘往往會穿上白色或者是奶油色的婚紗長裙。而新郎一方的親友及新娘的爸爸都會穿上十分隆重的以各自家族的蘇格蘭格子呢縫製成的整套高地傳統服飾。新娘可能還會在胳膊上戴上一塊馬蹄鐵,希望能有好運;也可以是當新娘到達婚禮地點時,由小花童送上馬蹄鐵。對於新娘來說,有一項很普遍的風俗是她的穿著里必須有這么幾樣東西:「舊的、新的、借來的、藍色的」。當然,所謂「新的」自然指的是新娘的婚禮禮服。而這一套禮服會成為其下一代婚禮上「舊的」或者「借來的」東西。新娘還會穿上藍色的吊襪帶)象徵「愛」)。另外,在蘇格蘭的一些地方,在新娘的鞋裡放上一枚銀幣也是一種傳統習俗,據說這樣可以招來好運氣。
婚禮一般的白色婚禮會有三個左右的伴娘,以及一個捧花的小女孩,和一個穿蘇格蘭短裙的小男孩,這兩個小孩大概都是在三歲左右。男童的任務是在新娘挽著新郎走出教堂時上前去把馬蹄鐵遞給新娘。一般來說會有一個風笛手在場,他負責將新人從教堂引向恭候著的汽車。當汽車行駛時,新郎會向車外扔出許多銀幣,孩子們會去撿這些象徵好運的銀幣。通常的蘇格蘭婚禮是在4點開始,之後是餐宴及5點的祝頌詞演講,7點半的時候舞會開始,會持續到凌晨。
蘇格蘭短裙:蘇格蘭短裙的穿著
今天的蘇格蘭人把蘇格蘭短裙當作是正裝或者是參加慶典時才穿的禮服。通常是婚禮或者其它的正式場合,他們才會穿上蘇格蘭短裙,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是將其作為便裝來穿的。蘇格蘭短裙還被童子軍用來作為閱兵式時的服裝,在高地運動會、各種風笛樂隊的比賽、鄉村舞會以及同樂會中也能看到人們身著蘇格蘭短裙。
蘇格蘭短裙已經成為很多正式場合下的常見穿著,例如婚禮,並且任何國籍和血統的人們都可以穿著它出席這些活動。盡管短裙與白禮服的搭配仍然存在,但是更常見的蘇格蘭高地禮服的著裝還是和黑禮服的搭配。
蘇格蘭短裙的雛形用蓋爾語說就是feileadh mor,英文的意思是big kilt。它是一種未經過裁剪的服裝,大概有5米長,裹在人身上,在腰部扎一根腰帶,以此來達到遮蔽身體的目的。腰部以下的部分與時下蘇格蘭短裙差不多,但是腰以上的部分則是在肩部用別針做出褶皺的效果。據記載,1715年,英國政府採取開放政策,允許英格蘭、蘇格蘭兩地的人們互通貿易,湯姆?羅琳遜便是從中受益、北上淘金的商人之一。他在蘇格蘭北部開了家木炭畫加工廠,蘇格蘭短裙便是他在工人中推廣的耐用制服。傳統的蘇格蘭服飾KILT,原本包括寬大的披肩,並且披肩和短裙連成一體。由於砍樹很不方便,湯姆?羅琳遜便向裁縫提出,將KILT一剪為二,蘇格蘭短裙便「誕生」了。但蘇格蘭人認為,早在1692年,當地人就穿著由兩塊寬布縫在一起,纏在腰上的短裙了,湯姆·羅琳遜的發明顯然是「盜版」。也有歷史記載表明,早在1624年,蘇格蘭軍隊就以蘇格蘭短裙為軍隊制服了。在1746年的卡倫頓一戰,詹姆斯二世及其擁護者被打敗之後,蘇格蘭短裙以及其它的高地裝束都被禁止穿戴。但是,由於不列顛軍隊中的高地兵團仍然沿襲著這樣的裝扮,因此蘇格蘭短裙在那一段非常時期中才得以倖存下來。
現代的蘇格蘭短裙是由長達8米的布料在腰線處釘在一起,在背面和側面形成厚厚的褶皺。服裝設計師們甚至嘗試使用了一些非蘇格蘭格子呢的材料,包括皮革,來製作蘇格蘭短裙,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在本世紀初,幾個製作蘇格蘭短裙的公司,包括Utilikilts,,Sport Kilt,NeoKilt,Pittsburgh Kilts和Kilt2,開始生產不使用蘇格蘭格子呢,但仍然叫蘇格蘭短裙的服裝。他們的產品往往對傳統的蘇格蘭短裙有一些改動,比如口袋,對稱的褶皺,低腰等等。這種蘇格蘭短裙的賣點之一在於人們並不需要具有蘇格蘭血統就可以穿著蘇格蘭短裙,賣點之二是它對於那些蘇格蘭後裔們來說,價錢相對要便宜很多。
蘇格蘭方格裙起源於一種叫「基爾特」的古老服裝。這是一種從腰部到膝蓋的短裙,用花呢製作,布面有連續的大方格,而且方格要鮮明地展現出來。在蘇格蘭人看來,「基爾特」不僅是他們愛穿的民族服裝,而且是蘇格蘭民族文化的標志。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並後,「基爾特」作為蘇格蘭的民族服裝被保留下來。蘇格蘭人穿著這種裙服表示他們對英格蘭人統治的反抗和要求民族獨立的強烈願望。
1745年,英國漢諾威王朝鎮壓了蘇格蘭人的武裝起義後,下了英國歷史上著名的「禁裙令」,禁止蘇格蘭人穿裙子,只能以英格蘭的裝束為標准,違背者將被處以監禁或放逐。蘇格蘭人為此展開了長達30多年的斗爭,最後於1782年迫使漢諾威王朝取消了「禁裙令」,為自己贏得了穿裙的權利。一套蘇格蘭民族服裝包括:一條長度及膝的方格呢裙,一件色調與之相配的背心和一件花呢夾克,一雙長筒針織厚襪。裙子用皮質寬腰帶系牢,下面懸掛一個大腰包,掛在花呢裙子前面的正中央,有時肩上還斜披一條花格呢毯,用卡子在左肩處卡住。
在外國遊客看來,蘇格蘭人穿的方格裙並無多大區別,實際上並非如此。雖然採用的面料都是以方格為圖案,卻各有不同的設計。有的以大紅為主底,上黑綠色條紋構成的方格;有的以墨綠為底,上面有淺綠的條紋。有的格子較小,有的格子較大。有的鮮艷,有的素雅。過去,每種設計都在官方登記備案,各民族之間不能隨便亂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方格裙樣式越來越多,估計不下千餘種。今天每當蘇格蘭高地的居民喜慶聯歡會時,總是穿上漂亮的方格裙,披上斗篷,頭戴黑毛高冠,左邊插一支潔白的羽毛,腰前配一支黑白相間的飾袋,穿著白鞋罩,短毛襪,長僅及膝的褲子,奏起歡快的風笛,跳起「辛特魯勃哈斯」舞蹈,一股濃郁的蘇格蘭民族風情撲面而來。
蘇格蘭高地運動
蘇格蘭高地運動是指在蘇格蘭舉行的一項最能體現蘇格蘭精神的活動。這個賽事歷史悠久,截止2006年已經舉辦了153屆。因為綜合了舞蹈、飲酒和讓選手充分勇猛神技的美食,這類傳統的高地運動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蘇格蘭為人類貢獻了眾多發明家。瓦特改良了蒸汽機;麥克里奧德發現胰島素;麥克亞當發明碎石路面;湯姆遜和鄧洛普發明充氣輪胎;貝爾發明電話;貝爾德發明電視。現代醫學的兩大突破——青黴素和麻醉劑分別由弗萊明和辛普森研究開發。亞當·斯密奠定現代經濟學的基礎。 高爾夫運動亦由蘇格蘭人發明。
冰上溜石起源於14世紀的蘇格蘭,至今在蘇格蘭還保存刻有1511年份的砥石(即冰壺)。1795年,第一個冰上溜石俱樂部在蘇格蘭創立,1838年蘇格蘭冰上溜石俱樂部制定第一個正式的比賽規則。1807年冰上溜石活動傳入加拿大,1820年起在美國等地流行。從此,冰上溜石作為一項冬季運動在歐洲和北美逐漸開展起來。冰上溜石的裝備包括冰壺、比賽用鞋和毛刷。冰壺由蘇格蘭不含雲母的花崗岩石鑿磨製成,標準直徑30厘米、高11.5厘米、重19.1公斤。
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冰壺是蘇格蘭的一個島上的花崗岩製作而成的,全世界就是蘇格蘭那一家公司製作的花崗岩冰壺最好,該地製作冰壺的上等石料也因此項運動的廣泛開展而日漸枯竭,因此冰壺的價格日益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