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小發明家的故事吳超

小發明家的故事吳超

發布時間:2021-08-27 16:21:58

A. 發明家小時侯的故事

他的兒子——也就是阿爾的父親塞繆爾·愛迪生(Samuel Edison ),在伊利湖畔的維恩那城經營旅館生意,生活過得還算不錯。在這城裡有個名叫南希(Nancy )的女教師,她是蘇格蘭裔的加拿大人,由於她教學認真,頗受市民的尊敬。她引起了小塞繆爾的愛慕,於是這位旅館主人開始向她求婚。後來他們的愛情日漸增進著,最後終於達到了沸點,便在1828年結婚了。結婚後,他們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才遷走。

這一次他們又乘著「草原馬車」再次遷徙,定居在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塞繆爾在此經營屋瓦的製造和販賣,生意還不錯,夫婦倆過著幸福的日子。

他的住宅是一幢帶有頂樓小屋的紅磚砌的平房。房子座落在山腳處,外觀朴實大方。

南希結婚後,前後生過7個孩子。在全家遷居米蘭之前,南希就生下了4個孩子。此後,她又生了3個孩子。愛迪生是排行第七,也是他母親所生的最後一個兒子。按照祖先長者的名字,愛迪生取名為托馬斯,由於他父親與阿爾瓦布雷德利船長私交甚好,便又借了這位船長的名叫阿爾瓦。愛迪生的全名叫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周圍的人都叫他阿爾瓦,他的母親喜歡叫他阿爾。

他們一直住在這個淳樸的小鎮,直到阿爾7歲他們才又離開。不過這個城市卻令阿爾難以忘懷。

雖然他並不完全記得這城市的一切,但是教堂的尖屋頂,寬闊的原野,家門前那棵聳立的大樹等等,卻永遠留在他的腦海里,當他年老時,他仍然清晰記得這些景象。

小阿爾在米蘭的軼事傳說很多。有人說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首先,小傢伙出世以後幾乎從來不哭,總是笑。灰色的眼睛,亮晶晶的,看起來很聰明,不過頭顯得特別大,身體很孱弱,看上去弱不禁風。他常對一些物體感興趣,然後試圖用手去抓。他的嘴和眼睛活動起來,就像成年人考慮問題時一樣。他從來不停止他已決定做的事情。他一學會走路,就無需人的幫助。這孩子的頭發稀少,豎了起來,一點也不服貼,長得很難看。父親看了不舒服就替他理了發,結果反而更難看,母親也皺起了眉頭。3歲時,阿爾瓦像一個大人思考問題時所做的那樣,用手指理他的頭發。

阿爾的與眾不同,不僅如此。孩子在小時候都有好奇心,喜歡問東問西。所不同的是,「阿爾比一般孩子更為好奇,並且有一種將別人告訴他的事情付諸實驗的本能,以及兩倍於他人的精力和創造精神。」就人們的記憶所及,他學說話好像就是為了問問題似的。他提出的一些問題雖然不重要,但不容易回答。由於他問的問題太多,他家的大多數成員甚至都不想回答。但是,他的母親總是試圖幫助他。一次他問父親:「為什麼刮風?」塞繆爾愛迪生回答:「阿爾,我不知道」。阿爾又問:「你為什麼不知道?」

他不但好奇愛問,而且什麼事都想親自試一試。

有一次,到了吃飯的時候,仍不見愛迪生回來,父母親很焦急,四下尋找,直到傍晚才在場院邊的草棚里發現了他。父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放了好些雞蛋的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問:「你這是干什麼?」小愛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雞呀!」原來,他看到母雞會孵小雞,覺得很奇怪,總想自己也試一試。當時,父親又好氣又好笑地將他拉起來,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在回家的路上,他還迷惑不解地問,「為什麼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

由於阿爾對許多事情感興趣,他經常碰到危險。一次,他到儲麥子的房子里,不小心一頭栽到麥囤里,麥子埋住了腦袋,動也不能動了。他差一點死去,幸虧被人及時發現,抓住阿爾的腳把他拉了出來。還有一次,他掉進水裡,結果像落湯雞一樣被人拉了上來。他自己也受驚不小。他4歲那年,想看看籬笆上野蜂窩里有什麼奧秘,就用一根樹枝去捅,臉被野蜂蜇得紅腫,幾乎連眼睛都睜不開了。

阿爾經常到塞繆爾溫切斯特(Sam Winchester )的碾坊去玩。一天,他到溫切斯特的碾坊,看見溫切斯特正在用一個氣球做一種飛行裝置試驗,這個試驗使阿爾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滿了氣,一定會升上天,那該多美啊!幾天以後,他把幾個化學製品放在一起,叫他父親的一個傭工邁克爾奧茨(Michael Oates )吃化學製品後飛行。奧茨吃了阿爾配製的化學製品後幾乎昏厥過去。阿爾似乎認為奧茨飛不起來是奧茨的失敗,不是他阿爾的失敗。

這次事件不僅使阿爾的父母感到頭痛,同時也震驚了附近孩子的父母,他們紛紛警告自己的小孩說:「不要和阿爾玩!」

小孩子們聽了父母的告誡,都不敢再和阿爾在一起,即使阿爾邀請他們,他們也只是以畏懼的眼光看著他,一步也不敢接近,有時幾個比較大膽的小孩,甚至會唱著歌來侮辱阿爾,他們唱著:阿爾、阿爾,奇怪的小孩;阿爾、阿爾,他是個獃子;我們再也不和阿爾玩了。

由於做這些事情,阿爾遭到父親的鞭打。他的父親認為,只有鞭打阿爾,他才不會再惹麻煩。他的母親也認為,如果一個孩子做錯了事,你不鞭打他,他將不會成為一個好人。她不希望這種事情再發生在阿爾身上。雖然阿爾受了鞭打,但不能阻止他對一切事情發生興趣。

他6歲就下地勞動。愛觀察,愛想問題,愛追根求源是他向新奇的大千世界求知的鑰匙。村子中間十字路口長著大榆樹、紅楓樹,他就去觀察那些樹是怎麼生長的;沿街店鋪有好多漂亮的招牌,他也要去把它們認真地抄寫下來,甚至畫下來。

他強烈的求知慾和做實驗的願望,常給他帶來麻煩。

B. 科學家發明創造的小故事不超過150字

愛迪生12 歲的時候, 在火車上賣報.火車上有一節給乘客吸煙的專用車廂, 車長同意他在那裡佔用一個角落.他把化學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裡, 賣完了報, 就做各種有趣的實驗.

有一次, 火車開動的時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氣馬上燃燒起來.許多人趕來, 和愛迪生一起把火撲滅了.車長氣極了, 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全扔了出去, 還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 把他的一隻耳朵打聾了.

愛迪生鑽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他省吃儉用, 重新做起化學實驗來.

有一次, 硫酸燒毀了他的衣服; 還有一次, 硝酸差一點兒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沒有被危險嚇倒, 還是頑強地做實驗.

幾十年前,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麼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 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 瑪妮雅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C. 科學家發明的小故事50字

:有一次,牛頓在實驗室里地做實驗,忘了吃飯的時間。助手拿了幾個雞蛋讓牛頓自己煮。牛頓隨手拿了小鍋,把雞蛋放在鍋里,放在爐子上又開始做起實驗來。做完了實驗,他才想起鍋里的雞蛋。打開鍋蓋一看,裡面沒有蛋,只有一個懷表.原來牛頓太過專心做實驗,結果把懷表當成雞蛋來煮。

D. 科學家發明發現的小故事

金冠之謎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後,國王疑心回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答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後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很著「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後,排出的水量不等於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後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E. 小發明的故事

魯班抄大約生於公元前襲507年,本姓輸,名班。因為他是魯國人,所以人們尊稱魯班。有的書上寫作公輸般或供輸盤。他主要是從事木工工作。那時人們要使樹木成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還沒有什麼好辦法。魯班在實踐中留心觀察,模仿生物形態,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如鋸子、刨子等。魯班是怎樣發明鋸子的呢?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F. 求十個科學家發明的小故事,50字最好

一、復印機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於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後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

之後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1976年,愛迪生開始生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採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於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

二、同步發報機

早期的電報機,一次只能傳遞一個訊息,而且不能同時交換信號,由於愛迪生本身是電報技師,便著手改良傳統發報機,製造出二重發報機,1974年又研發出四重發報機,也就是同步發報機。在無線電還沒有發展的當時,同步發報機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三、改良電話機

我們都知道,現代電話是由貝爾所發明的,事實上,電話能夠清晰的接收與發話,要歸功於愛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突破傳統的窠臼,製造出碳粉送話器,一舉提高了電話的靈敏度,音量,接收距離,否則,我們現在打電話時還是會常常:喂!喂!聽不到啊,聽不清楚。

四、留聲機誕生

1877年12月的一個夜裡,夢羅園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微微顫抖著,不是因為寒冷,而是因為他們聽到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錄音:「瑪琍有隻小綿羊,毛色白皙像雪樣,不論瑪琍到哪裡,小羊總在她身旁……

這項偉大的發明,不用小罐子老師多作介紹,大家都可以了解,它的應用面有多廣。法國政府,還因此授與愛迪生爵士的頭銜呢!後來,愛迪生又多次改良留聲機,直到將滾筒式改成膠木唱盤式為止,這中間可不是一,二年而已,而是歷經幾十年的不斷改進喔!

五、牛頓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於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麼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G. 有誰知道小發明家的故事

小小發明家的故事

小發明並不神秘,它就在我們身邊,從學習、工作用品到生活日常用品,這些小發明看似簡單,卻帶給我們實實在在的好處。梅列區青山小學二年級的廖靜怡和四年級的黃文瑾發明的「記憶鑰匙」和「多功能吸塵器」,就是看似簡單但實用的小發明,在去年福建省舉辦的第24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這兩位小學生的小發明都獲得了省級三等獎。
走進這兩位小女孩身邊,我們發現她們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只是善於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勤思考、勤鑽研,勇於去探索、去實踐。
廖靜怡:凡事總喜歡問個「為什麼」
今年二年級的廖靜怡參加比賽的時候才6周半,是此次比賽中年齡最小的選手。活潑可愛的她從小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凡事總愛問個為什麼。爸爸是三鋼的高級工程師,在靜怡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放學後,爸爸總會將女兒接到單位,給女兒講解一些工程原理的知識,那時的她對爸爸的講解似懂非懂,但也聽得如痴如醉。或許是受了爸爸的影響,靜怡從小養成了「動手」的習慣,手中經常擺弄一些小玩意兒,有事沒事地經常與爸爸「抬杠」。比如:洋娃娃為什麼會唱歌、玩具手槍為什麼能夠發聲發光等等。
對於自己的小發明「記憶鑰匙」,她羞澀地說:「因為奶奶的記憶力不好,常常走到樓下就忘了有沒有反鎖門,老是要重新回家確認,所以我就想能不能發明一種鑰匙,反鎖了門以後就有個記號。」
靜怡把想法首先告訴了爸爸,又在一次學校發下的發明設想表格里,把想法告訴了老師。數學老師林愛貞了解情況後,立即到靜怡家裡和家長溝通,爸爸和老師都肯定了靜怡的想法。有了爸爸和老師的支持,靜怡勁頭十足,每天一做完作業,她就和爸爸開始研究如何把想法變成現實。
想法雖好,可操作起來並不容易。該如何入手呢?一次偶然的機會,靜怡從圓珠筆上找到了靈感,「一按筆帽圓珠筆的筆芯就露出來了,再一按,筆芯就縮回去了,我想我的記憶鑰匙應該和圓珠筆的原理差不多。」一開始,靜怡說想法,爸爸就在旁邊按照她的意思畫草圖,身為機械方面的爸爸經常為女兒豐富的想像力驚嘆。
第一份草圖基本成型。按照女兒的意思,爸爸的設計草圖顯示在鑰匙里裝一個圓環,這個圓環上有一個紅點,當鑰匙上的小圓孔顯示紅色就是反鎖。設計看似成功了,但是靜怡卻不滿意。「鑰匙里裝的顯示配件是圓環,這樣紅點要轉一圈或者半圈才能看到,我想能不能把配件設計成方形的,讓它在顯示區域直接從左邊到右邊,這樣就更快更方便了。」靜怡再一次向爸爸提出了建議,爸爸按照靜怡的意見再一次做了修改。
當爸爸拿出設計稿時,只有6周歲的靜怡根本無法完全理解。爸爸、靜怡和老師討論了好幾次,把深奧的設計術語改編成幼兒可以理解的語言。2009年3月,記憶鑰匙的設計稿終於出爐了,並被學校報送到省里參加24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最終獲得省級三等獎的好成績。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第一項發明給廖靜怡帶來了信心和樂趣,加上與生俱來的天賦,讓她產生了許多創造設想。靜怡告訴記者,最近她又有了一個新想法,想發明自動鎖門器。
黃文瑾:小才女的發明之路
和廖靜怡不同的是,10歲的黃文瑾顯得比較內向些,但她又是一個很有想法善於觀察的女孩。
文瑾的媽媽是三鋼幼兒園的老師。擅長繪畫的媽媽從小培養女兒畫畫的興趣,讓文瑾養成了細致觀察的好習慣。無論花開了、燕子飛來了,文瑾都會第一個發現,畫畫,賦予了她更多感悟美的能力,也給她的發明創造提供了更多的靈感。
文瑾告訴記者,發明「多功能吸塵器」目的是為了減輕媽媽做家務的負擔。由於家中天花板及一些高的地方死穴較多,媽媽每次都要爬上爬下很是辛苦,孝順的她就突發奇想,能否在自家的吸塵器上安裝一個適合在高空操作的吸頭,這樣只要站在地上,就能夠輕松將高地方的灰塵一吸而盡。
每年的5月份是青山小學的科技月,學校都會鼓勵學生拿出創意和老師一起進行探討。活動中,黃文瑾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陳素青老師,在得到老師的肯定和家人的贊同後,文瑾和媽媽就開始研究製作的每個細節,並和陳素青老師反復溝通。
製作多功能吸塵器的第一步就是要收集製作的材料,經過觀察對比,文瑾覺得家裡平時不用的大號可樂瓶有和吸塵器相似的地方,於是她和媽媽商量著截取瓶口的那一段來製作成吸塵器的口。就這樣一個一個細節的琢磨,文瑾和媽媽一起收集了幾個大號的可樂瓶、PVC管、空心管、廢舊的吸塵器吸頭、一個小型的家用吸塵器,開始製作「多功能吸塵器」。
文瑾說,這個發明最有意思也最難琢磨的地方就是製作空中吸塵器的吸柄,首先要在已經截好的可樂瓶瓶口內塞入廢舊的吸塵器的吸頭,再找一根直徑與瓶口相同的PVC管(空心管)插入瓶口固定,在PVC管約30厘米處把管截開,用一截可活動的彎管連起來,這樣PVC管就能活動了。她說,PVC管子能活動,媽媽擦日光燈的時候就方便多了,擦日光燈管時將PVC管成直立狀態,當PVC管成彎曲低頭狀時,就可以擦日光燈燈罩。「她有這樣的發明想法,我們並不意外,因為她平時就有很多奇思妙想的表達。」陳素青老師還告訴記者。文瑾除了喜歡奇思怪想的小發明外,還喜歡畫科幻畫,她的科幻畫《太空清潔器》、《地震能量吸收儀》、《太陽能充電服》等作品多次在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獎。生活中,這個勤於思考、熱愛生活的小女孩還很喜歡跳舞,快樂學習、快樂成長,成為黃文瑾的座右銘。(本報記者 羅超旻 林芳芳 文/圖)

H. 關於發明家的小故事

1847年2月11日,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個叫米蘭的小鎮上,一個長著圓臉蛋、藍眼睛、淡色的頭發的小男孩降生了。男孩長得很秀氣,跟媽媽像極了。但男孩的身體卻很單薄,一副弱不經風的樣子,嬌嫩得讓人心疼,可他的腦袋出奇的大,讓人擔心長大了自己的脖子都頂不動。 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發明大王」托馬斯·阿爾伐·愛迪生。愛迪生祖居荷蘭,父親山墨爾是個勤勞耕作的農民母親當過鄉村教師。他在家中排行第七,是最小的一個孩子,因此備受媽媽的寵愛。
愛迪生從小體質比較弱,三歲以前的一千多個日子,他不知得過多少次病,不知哇哇大哭過多少回,媽媽又是擔心,又是著急,整天坐立不安。後來在媽媽耐心周到的照料下,愛迪生的身體一天天壯實起來 1 愛因斯坦是美國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的《相對論》對現代物理學產生深遠的影響,改變了人類對世界和宇宙的認識。
他的著作《相對論》,內容非常深奧,很多科學家都看不懂。有一次,一群大學生嘻嘻哈哈地糾纏著他,要他用通俗的話,解釋一下什麼是「相對論」。他神秘地眨了眨眼睛,微笑地說:「你坐在一個漂亮的姑娘旁邊,坐了兩個小時,覺得只過了一分鍾。如果你緊挨著一個火爐,只坐了一分鍾,就覺得過了兩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2愛因斯坦孜孜不倦地從事科學研究,但是對一些生活瑣事卻常常心不在焉。1933年,他到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院任職。有一天,研究院院長辦公室的電話突然響了。秘書拿起聽筒,聽到對方說一口德國口音很重的英語:
「請問院長在嗎?」
「很抱歉,院長出去了。」秘書回答。
「那麼,也許……你能告訴我,愛因斯坦教授住在什麼地方?」
當時大學當局有個規定,絕對不許外人騷擾愛因斯坦,為的是讓他能專心於研究工作。因此,她客氣地拒絕告訴對方愛因斯坦的住址。這時,電話聽筒里的聲音變低了:
「請你別說出去,我就是愛因斯坦教授,我要回家去,可是忘了家在哪裡了。」

3有關他的謙遜、純朴和幽默,也有許多有趣的故事。一名中學生聽老師說,愛因斯坦是位大名鼎鼎的數學家,就寫信向他請教一道幾何題的解法。愛因斯坦雖然忙碌,但他愛護年輕人,於是親筆寫了回信給那孩子,為他解答了幾何題。
愛因斯坦的鄰居,有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子,放學後總愛到愛因斯坦家裡玩。媽媽知道以後,把孩子責罵了一頓,同時趕緊跑去向愛因斯坦道歉,說孩子不懂事,浪費了他許多寶貴的時間。愛因斯坦若無其事地笑著說:「您不必介意。她帶甜餅給我吃,我教她做數學題。不過,我從她那裡所學到的東西,恐怕比她從我這里學到的還要多!」
像這一類趣事,簡直多得不勝杖舉。愛因斯坦就是這么一個既平凡,又偉大的科學家。

I. 小發明的故事【簡略說】

【愛迪生】(1847~1931)是舉抄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科學家和發明家,被譽為「世界發明大王」。他除了在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方面的發明和貢獻以外,在礦業、建築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創造和真知灼見。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愛迪生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企業家,1879年,愛迪生創辦了「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1880年,白熾燈上市銷售,1890年,愛迪生已經將其各種業務組建成為愛迪生通用電器公司。1891年,愛迪生的細燈絲、高真空白熾燈泡獲得專利。1892年,湯姆?休斯頓公司與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合並成立了通用電器公司,開始了通用電器在電器領域長達一個世紀的統治地位。
愛迪生同時被譽為「光明之父」「現實中的普羅米修斯」,他擁有白熾燈、留聲機、碳粒電話筒、電影放映機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

J. 發明家的故事(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簡短,有趣)

發明家的故事

跳動的壺蓋

瓦特是二百多年前英國的科學家。
他小的時候,有一天看祖母做飯。火爐上,一壺水開了。開水在壺里翻滾,壺蓋不住地上下跳動,發出啪啪的聲音。
瓦特很奇怪,就問祖母:「奶奶,壺蓋為什麼會跳動呢?」
祖母說:「水開了,壺蓋就跳動了。」
瓦特又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會跳動呢?」
祖母回答不上來。
從此,瓦特就常常坐在爐子旁邊仔細地觀察。他看見水開了,壺里的水汽直往上冒,沖起了壺蓋。他想:壺蓋是被水汽推動的,一壺開水產生的水汽,能夠推動一個壺蓋,更多的開水會產生更多的水汽,不是可以推動更重的東西嗎?
瓦特長大以後,還是不斷研究這個問題。他吸取了前人的經驗,經過很多試驗,終於發明了蒸汽機。

不認識的字,可以去查字典。

閱讀全文

與小發明家的故事吳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