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水墨畫是誰根據道家和禪宗哲學發明的
「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圖畫歌》雲:「江南董源傳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就是說的水墨畫。唐宋人畫山水多濕筆,出現「水暈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筆,墨色更多變化,有「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唐代王維對畫體提後人宗之。
❷ 國畫已有多少年發展歷史
已有千年。
中國畫是在古老特殊的文明環境中產生的,繪畫的起源直溯距今七八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時代.原始制陶人畫在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紋繪是最古老的繪畫創造.
大千世界,芸芸叢生,唯獨人類這個擁有語言和思維靈性的「 動物」 才真正懂得美,並由此而產生對美的需求和創造.美是人類探索的永恆主題,就形成了中國畫.中國繪畫的萌芽、發展到成熟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過程,他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史前時代.起初表現的僅是原始樸素的理想和生活,以及為上層社會政教服務,同時也反映各時代跌宕的社會風貌與世俗的生活圖景.在這漫長的歷程中,直到人類在勞動過程中創造了實用器物和建築物,並在上面作裝飾布置的時候,才注意到對於畫面的利用,人們在上面所繪制的裝飾圖象,便開創了最初具有畫面構圖意識的先河. 這種以創造美為基本特徵和主要使命的藝術,它與人類的產生、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是同步的.早在三黃五帝的時候,就流傳「 史皇作圖」 、「 髁手作畫」 的佳語,早將人類帶進了一個更加復雜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交融的世界,光輝燦爛的中國繪畫史就從這里濃墨重彩的寫下了閃爍光彩的第一章.
中國繪畫歷史源遠流長,見於史料上記載的以伏羲氏畫八卦、黃帝畫制服、舜妹螺氏繪影像為最早.早期的繪畫經匠人的再造,刻在料上、青銅器上及繪在陶器上.直至漢代紙張發明後,畫家用毛筆在紙上繪畫,才逐漸演變成現在的中國畫.
中國繪畫藝術在歷史的長河中,就是這樣的沿傳相續,嬗變演進,形成了它的傳統.這種傳統風格和民族的審美需求,又在時代的前進中不斷地得到充實、突破和創新,並又孕育和造就著新的風格的出現,成為華夏藝苑中的瑰寶,也是世界美術花園中一朵光彩奪目的奇葩.世界級的繪畫大師畢加索說「 真正的藝術在東方」 .中國畫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不僅形成了鮮明的民族藝術風格,而且流派紛呈,高手林立,古老卓越、博大精深的中國繪畫成為世界藝術之林的一面旗幟,一枝獨秀.
三國時期(220-265)是中國畫歷史上的重要發展階段.初期的繪畫題材以佛像畫和道教畫為主流.到了唐朝,漸漸地脫離了人物畫的山水畫,取代了釋道畫成為繪畫主要題材.由於唐詩的成就和影響,繪畫重情趣求意境,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空前突出,是文人畫興起的開端.五代的山水畫不但改變了晉唐時期空勾無皴的初級程式,並且有了皴染完備的山水派系.北宋的山水畫風沿波接,在五代的基礎上更趨成熟.南宋以後蓬勃發展的江南經濟促進了繪畫藝術的繁榮.「 南宋四家」 的崛起,成為當時畫壇的主流.元代文人畫派生而來,水墨山水特別興盛.明代初期,宮「 院畫」 興盛,畫風繼承兩宋「 院體」 .明嘉靖至萬曆年以後,在江南出現了「 吳門畫派」 ,後期相繼出現了多種畫派.清代初期的畫壇,「 四王」 受到皇室的扶植.但在江南出現了「 清初四僧」 和「 金陵八家」 為代表的一批反正統派的畫家,他們在繪畫藝術上反「 四王」 的臨摹之風,提倡藝術的創造意義給後世繪畫發展帶來巨大影響.清代中期「 揚州畫派」 的形成和晚清「 海上畫壇」 ,風格紛呈,旗鼓稱雄的大家如俊彩星馳,濟濟畫壇.他們敢於標新立異的繪畫探索精神和追求令人尋味的筆墨情趣,被現代著名畫家齊白石、徐悲鴻、潘天壽等人所接受.
發展和演變分以下幾個時期::先秦兩漢時期民族繪畫風格的初步形成;魏晉南北朝時期繪畫的發展階段;繪畫趨向全盛的隋唐五代時期; 蓬勃興盛的二宋時期繪畫;以筆墨情趣為主流的元代繪畫; 明、清時期繪畫流派的涌現;繼承與發揚並存的近現代繪畫.
中國畫的發展到今天,按照范圍來分;分為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筆墨紙硯是中國畫的工具,中國畫的技法分為工筆和寫意,中國畫的線條美、構圖美、章法美,所表達出來的意境美、形式美、藝術美.
參考資料
[1]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曹林娣.中國園林文化[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3][明]計成著.趙農注釋.園冶圖說.濟南:山東書報出版社,2005.
[4]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M].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1988.
[5]金維諾.中國美術·魏晉到隋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6]薛永年.趙力.尚剛.中國美術·五代至宋元[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❸ 水墨畫是不是在唐代被發明的
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
「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圖畫歌》雲:「江南董源傳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就是說的水墨畫。唐宋人畫山水多濕筆,出現「水暈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筆,墨色更多變化,有「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唐代王維對畫體提後人宗之。
長期以來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占著重要地位。水墨畫是中國畫的一個分支結構,是組成中國畫體系的元素之一。從物理的角度,水墨畫就是用毛筆蘸著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繪在宣紙上的一種繪畫形式。
http://ke..com/view/6942.htm
❹ 水墨是誰發明
水墨畫並沒有具體的發明人。
水墨畫:由水和墨經過調配水和墨的濃度所畫出的畫,是繪畫的一種形式,更多時候,水墨畫被視為中國傳統繪畫,也就是國畫的代表。也稱國畫,中國畫。基本的水墨畫,僅有水與墨,黑與白色,但進階的水墨畫,也有工筆花鳥畫,色彩繽紛。後者有時也稱為彩墨畫。在中國畫中,以中國畫特有的材料之一,墨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為濃墨、淡墨、干墨、濕墨、焦墨等,畫出不同濃淡(黑、白、灰)層次。別有一番韻味稱為「墨韻」。而形成水墨為主的一種繪畫形式。
水墨畫是中國漢族特色較強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藉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繪畫工具和材料(毛筆、宣紙和墨),表現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繪畫。其特徵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從工具材料上來說,水墨畫具有水乳交融,酣暢淋漓的藝術效果。具體地說就是將水、墨和宣紙的屬性特徵完美地體現出來,如水墨相調,出現干濕濃淡的層次;再有水墨和宣紙相融,產生溵濕滲透的特殊效果。二是水墨畫表現特徵,由於水墨和宣紙的交融滲透,善於表現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徵,即意象。這種意象效果能使人產生豐富的遐想,符合「中國繪畫注重意境」的審美理想。
❺ 中國本土除了水墨畫還什麼種類型的畫不要外國傳入的中國人發明的
中國畫如果按照技法分類,除了水墨畫,還有:工筆畫、寫意畫(還可以細分為大寫意畫和小寫意畫)、重彩畫、白描畫。
工筆畫,亦稱「細筆畫」,屬中國畫技法類別的一種,即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
寫意畫即是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寫意畫多畫在生宣上,縱筆揮灑,墨彩飛揚,較工筆畫更能體現所描繪景物的神韻,也更能直接地抒發作者的感情。
寫意畫分為小寫意和大寫意,所謂的小寫意,更傾向於水墨畫法寫物象之實,上接元人墨花墨禽的傳統;而所謂的大寫意,更傾向於以水墨畫法表現畫家的主觀感情,繼承的是宋元的文人墨戲傳統。
白描畫是中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飾與渲染烘托的畫法。
重彩畫在中國繪畫的早期階段佔有重要位置,用色重、渲染方式重、畫面效果重。
❻ 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史
在魏、晉、南北朝已逐漸發展,但仍附屬於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獨立,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
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作者紛起,如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寬、許道寧、燕文貴、宋迪、王詵、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驌的青綠山水,南北競輝,達到高峰。從此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
元代山水畫趨向寫意,以虛帶實,側重筆墨神韻,開創新風;明清及近代,續有發展,亦出新貌。表現上講究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傳統分法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淡彩等形式。
明代及近代續有發展,董其昌及清初「四王」為山水畫走向繪畫理論及繪畫手法的程式化完備作出了重大貢獻。
(6)水墨畫發明擴展閱讀:
中國山水畫,源遠流長。表現了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體現了中國人的美意識。
從山水畫的萌芽期魏晉南北朝始至隋唐五代日漸成熟,直至兩宋形成了繁榮的景象,到元代達到了高潮,隨著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山水畫走向了輝煌。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社會「仕隱分工」,形成了隱士階層,隱士們厭煩世事紛繁,回歸自然,深入山水,通過自然山水以「暢神」「澄懷觀道」,追求「天人無際」、「天人合一」。
❼ 中國水墨畫是不是王維發明的
水墨畫是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圖畫歌》雲:「江南董源傳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就是說的水墨畫。唐宋人畫山水多濕筆,出現「水暈墨章」之效,元人始用乾筆,墨色更多變化,有「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唐代王維對畫體提出「水墨為上」,後人宗之。長期以來,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占著重要地位
❽ 中國水墨畫的發展史
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
北宋沈括《圖畫歌》雲:「江南董源傳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就是說的水墨畫。唐宋人畫山水多濕筆,出現「水暈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筆,墨色更多變化,有「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唐代王維對畫體提出「水墨為上」,後人宗之。長期以來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占著重要地位。
從隋朝就開始出現山水畫,山水畫強調「平遠」、「高遠」、和「深遠」,運用散點透視法,平遠如同「漫步在山陰道上」,邊走邊看,焦點不斷變化,可以畫出非常長的長卷,括進江山萬里;
高遠如同乘降落傘從山頂緩慢下降,焦點也在變化,從山頂畫到山腳,可以畫出立軸長卷;深遠則運用遠近山的形態濃淡對比,畫出立體,山谷深邃的效果。
從古代起,中國的山水畫的特點四必須有人或建築出現在畫上,這幅畫才顯出生氣;從唐朝開始,中國的山水畫開始分為南、北兩派。
北派的創始人是唐代畫家李思訓,他發明的大斧劈皴法,畫中重用色彩,濃墨點苔上也用鮮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適合變現北方陽光燦爛、峭壁高聳的山峰。宋代的畫家張擇端、李唐、馬遠、夏圭等繼承了他的風格,形成一種派別。
❾ 中國水墨畫是最早從什麼時候起源的啊
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
墨畫:由水和墨經過調配水和墨的濃度所畫出的畫,是繪畫的一種形式,更多時候,水墨畫被視為中國傳統繪畫,也就是國畫的代表。也稱國畫,中國畫。墨水畫是中國傳統畫之一。墨水是國畫的起源,以筆墨運用的技法基礎畫成墨水畫。
線條中鋒筆,側鋒筆,順鋒和逆鋒,點染,擦,破墨,撥墨的枝法。墨於水的變化分為五色。畫成作品,題款,蓋章。就是完整的墨水畫作品。
基本的水墨畫,僅有水與墨,黑與白色,但進階的水墨畫,也有工筆花鳥畫,色彩繽紛。
後者有時也稱為彩墨畫。在中國畫中,以中國畫特有的材料之一,墨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為濃墨、淡墨、干墨、濕墨、焦墨等,畫出不同濃淡(黑、白、灰)層次。別有一番韻味稱為「墨韻」。而形成水墨為主的一種繪畫形式。
(9)水墨畫發明擴展閱讀
水墨畫是中國漢族特色較強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藉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繪畫工具和材料(毛筆、宣紙和墨),表現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繪畫。其特徵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從工具材料上來說,水墨畫具有水乳交融,酣暢淋漓的藝術效果。
具體地說就是將水、墨和宣紙的屬性特徵很好地體現出來,如水墨相調,出現干濕濃淡的層次;再有水墨和宣紙相融,產生溵濕滲透的特殊效果。二是水墨畫表現特徵,由於水墨和宣紙的交融滲透,善於表現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徵,即意象。
這種意象效果能使人產生豐富的遐想,符合「中國繪畫注重意境」的審美理想。中國由古至 今,發明了多種繪畫方法,最常見的是用畫筆作畫。以後更出現用口咬筆,腳趾握筆,雙腳夾筆,腋夾筆,身體著墨(包括手指、腳趾、頭發、手肘等部位),
當代中國水墨畫家在創作水墨畫時,材料運用是廣泛的,在非宣紙上創作水墨畫成了潮流,如在衣服上,在人的身體上,題材上更是多樣化,不僅限於山水花鳥,除抽象水墨外更擴展到行為藝術范疇。
❿ 中國水墨畫是由誰創造的
王維他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此外,還兼擅人物、宗教人物、花竹,精通山水畫,對山水畫貢獻極大,被稱為「南宗畫之祖」。
水墨畫是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