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墨斗發明的時間比世界早多少年
中國四大發明
我國西漢時開始用絲絮和麻纖維造紙,現存最早的紙為西漢初期的甘肅天水放馬灘紙。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製成植物纖維紙。我國是世界最早發明造紙術的國家,造紙術在幾個世紀以後傳到朝鮮、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後來又經過非洲北部傳到歐洲。造紙術的發明,推動了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對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也是一個偉大的貢獻。
11世紀中期,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開辟了印刷史上的新紀元。後傳至朝鮮、日本、埃及和歐洲,改變了歐洲當時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對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北宋已有指南針,又叫羅盤針,南宋時廣泛用於航海,經波斯和阿拉伯傳到西方,促進了各國航海事業發展,為歐洲人開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
『貳』 魯班是怎樣發明墨斗
1次意外的邂逅發明的
『叄』 魯班為什麼製造墨斗
一則故事:
木匠師傅開料離不了墨斗,墨斗頂有個線墜兒,木匠師博卻稱它為替母,也有叫班母的,是一個意思,都是為了紀念魯班母親的。
古話說:木尺雖短,能墊千丈。叮木尺在彎木頭上是畫不出一條直線的。魯班師傅動腦子造出墨斗盆子,前頭小洞里拽根細線出來,用人拉到頂頭,把墨線一彈,一根筆直筆直的墨線就出現了。
當初,魯班師傅還沒有娶師娘,收徒弟,平時千木工活,總是叫老娘給他拽著線頭彈墨線。老娘年歲漸漸大了,七十多歲了。俗話說:人過七十古來稀。魯班正年輕力壯,做活又好又快,老娘每天替魯班拽線,一會東,一會西,忙得氣喘吁吁的。魯班不僅對人好,為人又孝順。他有意不想請老娘拽線,可又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
有天,魯班到河邊去洗菜,看見人家蹲在蘆葦叢中釣魚。沒一會提魚竿了,一拎,線頭上的魚鉤,釣了一條大螂魚,活蹦鮮跳,怎麼蹦,怎麼跳,也溜不掉。魯班望後動了心,忙不迭跑回家,照魚鉤樣子,做r個小鐵鉤,木喊師傅卻稱為線墜兒。線墜兒扣在線頭上,要彈線了,把它往頂頭一鉤,一戳,線拉過來輕輕一彈,行了衛從此,魯班彈線再也不要麻煩老娘了。
過了不久,老娘過世了。魯班下起木工活,一彈線拿起墨鬥上的線墜兒,就想起自己苦了一輩子的老娘,他便把這墨鬥上線墜兒起名叫「替毋」,也有叫「班母」的,主要是不忘勞碌一世的母親。
二則故事:
傳統的木匠師傅使用的墨斗、角尺和竹尺這三件關鍵的工具,傳說是魯班先師留傳下來的,它們包含著泥木匠產品的設計和建造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直線直角和計量的內容,被稱為木匠師傅的「師傅」,一定程度代表了魯班祖師,相當於皇上的「尚方寶劍」,木匠們面對這三件工具,有「面劍如面君」的感覺。墨斗一般由樟木或烏臼木等不易爆裂的木料製成,木匠工作過程中的所有直線、鋸板和鋸方條幾乎一刻離不開它。英德客家人流傳有這樣的故事:魯班先師開始發明墨斗時,要分開木頭取用木板或木方條,只要用墨斗線一彈,木頭就開了,又快又省力。後來魯班有個徒弟在深山裡建造工程時,因墨斗壺里的墨水用幹了,附近沒有水補充,這位徒弟偷懶,不願走遠去取水,偷偷地往墨斗壺里撒了一泡尿,褻瀆了神明,造成墨斗線解不開木頭了,此後才發明了木鋸,使鋸木取料花費了不少氣力,懶徒弟也遭到了應有的懲罰。老木匠師傅以此告誡徒弟們:凡事要勤勉、虔誠,不要偷懶取巧,否則學不成本領;在使用墨斗時,當墨壺幹了的時候,寧可吐口水去濕潤壺中的棉紗,也千萬不要往裡面撒尿
『肆』 魯班是怎樣發明墨斗的
是根據自己的需要
然後做出來的
無論什麼東西
都是有用才會去發明他
『伍』 墨斗是誰發明的
魯班,大多數人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