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是從哪裡來的」——創造生命的奇跡
漸漸長大的孩子,總會對自己生命的來歷充滿好奇:「我是從哪裡來的?」
「我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既簡單又復雜。說簡單,因為人人皆知:「我」是從母親的子宮來的。生命的源頭是母親的子宮。子宮是孕育生命的搖籃。說復雜,是因為生命的誕生竟那麼讓人不可思議。
當我擠入川流不息的人流中;當一個大腹便便的孕婦從我身邊走過;當我看到包裹在襁褓中的嬰兒;甚至當我看到病床上生命垂危、即將告別這個世界的人,都會激起我對「我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強烈的好奇。
想到生命的搖籃子宮,就會讓我聯想到生命的誕生。生命的誕生的確是超乎想像的奇跡。在我的腦海里,經常會反復的上演一幅生命誕生的動態畫圖,那是由過去在大學上生理學課程時,在幻燈片中看到的那個神奇的受孕過程,並加上自己豐富的想像而構成:
女性進入了一月一次的排卵期。
一個成熟的卵子被從卵巢中擠到輸卵管。
很多精子像小蝌蚪一樣,撒著歡地從子宮不斷向裡面鑽。
這些精子好小啊!比卵子小很多很多。這些精子好多啊!據說,男性一次排精,必須要有上億的精子,這樣才能保證卵子受精成為可能。
上億個小精子一同涌進子宮,又爭先恐後的向著輸卵管里跑。
它們在爭著進到那個卵子的身體里去。只有進到卵子里,才有可能成為生命。
一億多個精子,最後只有一個精子能進入到卵子的身體里。這個競爭的壓力太大了。一個精子要成為生命的希望實在是太渺茫了。
盡管如此,精子們卻絲毫沒有氣餒,為了實現生的希望,都在爭那個第一。路漫漫。
從子宮口,經過子宮體,再到子宮角,最後到達輸卵管。這對於一個肉眼看不見的,小得不能再小了的精子來說,要經過多少艱辛,經歷多少坎坷啊!
結果,上億的精子,上億的小生靈,在途中不斷的死掉了。活著的,前仆後繼,跨過同伴的屍體,繼續前行。就像馬拉松賽跑一樣,戰線越拉越長,跑在前面,有幸成功者則越來越少。
有幸能夠對決的這幾個,一定是那非常健壯、彪悍的勇士。它們還要再一次經過殊死的角逐,最後只能有一個獲勝,其餘的必定全部死亡。
於是,一場生殺的肉搏戰,繼續上演。
這一定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役吧?其場面之激烈,可能早已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它們大概會互相撕咬,也許是互相撞擊。卵子這一方呢,不會就那麼毫無反應的袖手旁觀吧?她大概也像一個女人尋找自己的意中人一樣,對精子們進行挑選吧?不管是卵子選中了其中一個精子也好,或者是其中一個精子戰勝了其他所有對手也好,總而言之,發生了這樣一個事實:一個精子終於鑽進了卵子的體內。
於是,其他的精子全部失去了機會,只好心甘情願的死掉了。
求生就是如此艱難,求生就是如此不易。
卵子變成了受精卵,浮游到子宮里,安下家來。在子宮母親豐富營養的滋潤下,一下子獲得了生命力。於是,它們瘋狂的開始分裂,一個變倆,倆變四個,四個變八個,……很快變成了一個肉球。
肉球又不斷長大,開始分化。分化出頭部、四肢、內臟,越來越像個人形了。
當它長到離開子宮也可以獨立活下去的時候,分娩就開始了。——一個新生命從此誕生!
這個看似神話的故事,竟然不是神話,是真真切切的事實。這就是生命的誕生過程。生命的誕生就是這樣不可思議。只不過這個過程太自然,自然得稀疏平常;又太司空見慣,因為天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所以讓大家失去了興趣。沒有了想像力。
生命的誕生是必然的,大自然賦予萬物生生不已的生命。每一天,都有無數的卵子受精,發育成人形。但是,我們每一個人,能來到這世上,又是一種偶然。奪魁的精子只要稍慢一步,受精就會被別的精子所替代。因此,我們每個能僥幸來到這個世上的人,都要善待自己的生命,敬畏生命,用心呵護這來之不易的生命。
《道德經》說:「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玄牝——培育生命的搖籃;玄牝——創造天地萬物的根本。這不正是對生命來源——子宮的最好寫照嗎?。
從生命的來源到各種生命現象——對於生命的研究和探索強烈的吸引了我。我決心把對於生命現象以及生命運動規律的研究和探索進行到底。通過不斷認識各種生命現象,掌握生命運動的規律性,讓它來為我們的健康和生活服務。這也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❷ 魯濱遜靠什麼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不屈的毅力,試想在那種情況下,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就算可以勞動,又怎麼活命?歸根究底還是不懼困難,昂揚向上的謹慎狀態,使他得以生存,創造生命奇跡。
❸ 請你舉出兩個創造生命的奇跡的事例
郭暉:搖著輪椅上北大
她把生命的所有光亮全部聚集到了一個焦點上。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扇扇沉重的大門在她面前洞開了……
她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因為一次變故,她的生命核能被激發了。這個小學未畢業的弱女子,完全依靠自學 ,成了北京大學百年歷史上第一個殘疾女博士。
噩夢降臨,人生之路從此轉了彎
她曾有一雙彈跳如簧的腿。
在河北省邯鄲市實驗小學讀書的時候,郭暉喜歡跳舞、長跑,那時,她的夢想是當一個舞蹈演員。
一切的轉折在1981年5月9日,她剛剛11歲,正讀小學五年級。體育課上練習跳遠,她不小心崴了腳,母親發現後把她帶到了醫院。
這一去,孩子卻從此走上了一條誰也意想不到的人生道路。醫院的誤診,導致小郭暉高位截癱。
兩平方米的世界,創造人生奇跡
以臂為半徑,郭暉的世界只有兩平方米。她只能仰躺在床上,不能側身,不能翻身,更不能坐起來……
然而,無腿的她開始了一場令世人匪夷所思的攀登,一起上路的還有她的父母。
母親日夜操勞,端水喂飯,梳頭洗臉,她生了褥瘡,後背潰爛,母親時時扶她翻身。大小便失禁,被褥需要天天清洗,母親的手指竟變成了畸形,像樹根一樣曲折了。
父親愛好音樂,拉得一手小提琴,可現在,樂器全藏在了床下,被老鼠咬斷了弦。他學會了打針,成了女兒的保健醫生,每天夜裡幫她按摩和屈伸雙腿,一次、兩次,直至2000次……固執的父親總希望突然有一天,女兒猛地站起來,笑盈盈地說:「爸,媽,我好了,上學去了。」
在母親的搓衣聲中,在父親的按摩聲中,郭暉用三年時間自學了全部初中、高中課程。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物理、化學等需要做實驗才能弄通的原理和公式,她也全部揣摩透了。
胸中的世界慢慢大了起來,有了陽光,有了笑聲。
無悔的堅持,找尋人生的未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自己可以報名參加英語自學考試大專班,郭暉眼前一亮。
大專班的教室在五樓,每次上課的時候,父母輪換著把她背上去。到教室後,她坐不穩,父母就用四個課桌把她緊緊地擠在中間。但仍是不穩,身體在課桌間直搖晃,她的雙手只得摳住桌沿。為了避免上廁所,她不吃飯,不喝水。
上課的時候,健全人大都嘻嘻哈哈,心不在焉。只有她認認真真,字斟句酌,如春蠶食桑,全變成了腹中經綸。畢業考試的時候,全班30多名同學,只有郭暉一次性全部過關。
1996年初,郭暉參加了山東大學在邯鄲開辦的英語研究生班。在碩士論文答辯現場,李玉陳教授緊緊握住郭暉母親的手,說:「感謝你培養了一個好女兒,這是我們十年來聽到的最好的論文答辯……」
邁入最高學府,在北大圓了博士夢
2002年底,郭暉試探著向四所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各寫了一封信。
一周後,只有北京大學的沈弘教授回信了。這位從劍橋大學留學歸來的博導歡迎郭暉報考,並「堅持擇優錄取」,至於殘疾情況,他隻字未提。
郭暉一頭扎進書海里,開始了最後的沖刺。分數出來了,郭暉考了第一名。
北大百年歷史上從沒招收過如此高度殘疾的博士生,但國家明確規定:各大學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招殘疾學生。面對這個從未有過的難題,北大猶豫了。
招生辦的一位負責人試圖勸退郭暉,卻又不好明言,便與她進行了一次網上對話。
「北大博士不好畢業,好多人都延期,你的身體和經濟條件能承受嗎?」
「北大是我兒時的嚮往。翻譯是我最大的心願,我從小沒有受過正規教育,我要在這里實現我的夢想。據我所知,桑蘭也是高位截癱,去年被北大新聞學院(本科)錄取了……」
這時,沈弘教授站了出來,向學校寫信:「在國外,我從沒有聽說過因殘疾而被大學拒收的先例……」北大招生辦經過多方權衡後,終於向郭暉伸出了歡迎的手。
那一天夜裡,沈弘向郭暉發出了最後一個E-mail:「我本人敬佩你,北大敬佩你,歡迎你來北大讀書!」
郭暉報到的時候,校領導指示破例為她單獨分配一間宿舍,允許家人陪讀。更讓她感動的是,第二天,她將經常出入的房間、樓道、廁所、教室等地方的台階被全部鏟平,代之以適合輪椅行走的平緩通道……
海倫凱勒
❹ 創造生命的奇跡歌詞
生命的奇跡
作詞:叢守武
作曲:孫 偉
演唱:孫
偉
大愛再一次挽救了生命
意志內再一次超越了極限容
樹皮和井水信念的堅持
生命的呼喚不離不棄
分分秒秒期待井水退去
日日夜夜堅守著陣地
為了最後一個被困的兄弟
把井水抽到最後一滴
堅持
創造生命的奇跡
救援
救援的奇跡又起
掘地千尺
創造生命的奇跡
尊重生命
共和國永不放棄
分分秒秒期待井水退去
日日夜夜堅守著陣地
為了最後一個被困的兄弟
把井水抽到最後一滴
堅持
創造生命的奇跡
救援
救援的奇跡又起
掘地千尺
創造生命的奇跡
尊重生命
共和國永不放棄
堅持
創造生命的奇跡
救援
救援的奇跡又起
掘地千尺
創造生命的奇跡
尊重生命
共和國永不放棄
❺ 如何創造生命中的奇跡
奇跡往往是人通過努力後偶爾獲得的,而且奇跡之稱為奇跡,就是出乎常人之所料
❻ 雨果生命的奇跡 奇跡指的是什麼奇跡是怎麼來的
奇跡是指雨果40歲的時候得了心臟病惡性發作,竟然奇跡般的活到了84歲,成為了長壽者。是持之以恆的體育鍛煉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❼ 人的意志力是否能創造生命的奇跡
能,但是不是一定能創造奇跡,有區別。意志力在很多情況下只是創造奇跡的一個必要因素,不是全部的原因
❽ 魯濱遜初到荒島是如何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對於生的希望
❾ 創造生命奇跡的作文800子急用!! 100分!!
生命·奇跡
在這個地球上,每個生命都是一個奇跡……
——題記
活著,是對生命的珍惜;堅強地活在痛苦中,更是一種對生命地依戀、不舍。然而能使人支撐這個生命地是一股龐大的,震撼人心地力量——生命地力量。
雖然生命的脆弱就如同一顆小草,任人踐踏,任風吹擺,任雨潮打。但只要有求生的意識和信念,為自己而努力奮斗,為自己的一生而活著,我相信終有一天,它能歷經狂瀾,變薄弱為力量;更能頑強自己的意志,創造生命的奇跡!
從古至今,這股生命的力量激勵著千千萬萬的人為生命奮斗拼搏。在冥冥中,我真真正正地看到了一個奇跡的誕生——海倫·凱勒。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她,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她不僅能在黑暗中為自己尋找光明,更為無望的世界帶來了希望……她讓為生命絕望的人類相信命運可以用雙手去改變;她讓為生命嘆息的人類堅信命運無法掌握人的生死;她更讓為生命而自暴自棄的人明白生命的可貴!海倫,是世界上所有人類的精神楷模;海倫,她更是世界的一個奇跡!
當我翻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心裡是三分驚喜七分好奇。然而當我翻完這本書中每珍貴的一頁,我心中是洶涌彭湃的,又是惆悵萬千的。它帶給我的是驚訝,是感動,更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震撼著我。在整整的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里,竟磨練出一個如此勇敢、堅強,有著頑強的求生意志的非凡女子。對於一個常人來說,三天——也就是72個小時,能辦成的事根本就寥寥無幾。但是對於海倫來說,三天似三十年。如果她能擁有三天的光明,她的心裡滿足和快樂……
誰能想像年幼的海倫面對自己又聾又啞又瞎的現實曾經也墮落過,暴躁過,為上帝的無情而忿忿不平,但正是因為她在老師,莎利文的幫助下,正確了自己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並依靠著自己對生命的渴望和對光明的追求,竟奇跡般的重新振作起來,用那僅有的卻又蘊藏著不可思議的力量的精神去創造更多的奇跡!日復一日,海倫成功了,她終於成功了!她藉助了自己的雙手看到了美麗的世界,聽到了絢彩的世界。海倫終於又創造了一個奇跡……
海倫的不幸與生活在黑暗中的痛苦是我一輩子都無法體會的,但她對生命的永不放棄是令世人刻骨銘心的。可能在一百年、一千年後,還會有人提到海倫·凱勒,還會回憶起這個創造生命奇跡的女士,訴說生命的珍貴與短暫……
海倫的生命是非常短暫的,同時也是一種可惜。而我們這些花樣年華的青少年有著青春美好的時光,難道就讓它白白流逝嗎?海倫·凱勒說過:「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我將把這三天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跡。第三天,我要在現實世界裡,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間度過平凡的一天。」海倫的三天就如此僅僅有條,可我們的時間和機遇還很多,可以創造美好的生活。光明對我們來說不是奢望,聲音也不是可欲而不可求。對我們來說,並不缺乏身體上的組織結構,我們需要的是意志上的頑強,不向命運投降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積極、樂觀、敢於創造奇跡的心!
為善為惡在一念之間,生命中的奇跡出現與否也是一念之差。上天賜予我們眼睛,是讓我們看清這個世界;上天賜予我們思想,是讓我們改變世俗,讓精神世界更美好;而上天賜予我們雙手,是為了讓我們擁抱未來,創造出生命的奇跡!
生活,像一杯苦咖啡,需要你細細的品,才能嘗出其中的甜;生活,像一本厚厚的書,需要你認真的讀,才能領悟其中的真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事,常常引起我的深思,給予我很多的感悟。
在那楓葉還未飄落的九月,我悄悄地打開了六年級的門,面對真實的它,各種滋味在六年級中醞釀得特別濃。在六年級中,每天都象一場戰爭,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一場決定前途命運的戰爭。學習內容增多了,知識水平加深了,學習的擔子重重地壓在我那稚嫩的肩膀上。一次次的考試讓我感覺到緊張和焦慮,而成績的每況愈下又使我逐漸喪失了自信心。
那天,我正在屋子裡為了明天的「戰爭」而奮力的磨著「刀」。不經意的抬頭望了一眼窗外,發現天陰沉沉的,風呼呼地吹,只聽見狂風刮著樹枝嗚嗚叫響,頓時天空中下起了傾盆大雨。
這時,我不由自主的站起來,走道窗前,看見屋外草坪上的小草正在接受風雨的洗禮。無情的水滴成群結隊的落下來,給柔弱的小草帶來了一次重大的災難,並摧殘著它那飽經風霜的身軀,小草弱小的身軀在風中搖曳,但小草並不服輸,他們在風雨中拚命的掙扎著。雨,把小草的身子壓彎了,小草跌倒了,爬起來;跌倒了,又爬起來……可是風雨的力量太強了,小草們只好無奈地垂下了頭,東倒西歪地鋪滿了大地。當風止了,雨停了的時候,草坪上的小草們又抬起了他們那高昂的頭,立起了它們那傲人的身軀。經過風雨的洗禮,它們變得更綠、更新、更精神、更賦有朝氣了。我不禁感悟這弱小生命的頑強。
我的心在這一剎那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些弱小的生命,在它們身處危難之時,竟能如此的堅強,它們的信念是什麼呢?它們的追求又是什麼呢?望著它們那不屈不撓站立的身軀,這不就是問題最好的答案嗎!
我重新回到書桌旁,原來厭學的心情全部消失。一種莫名的沖動與自信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激勵我加倍努力的學習。我十分清楚,這份對學習的執著,這份重新樹立起來的自信,全是來自那些窗外挺拔的小草,來自對它們風雨中那份堅強的感動。
建議你看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再寫篇讀後感,就是和你想要的結果差不多了
僅供參考,望採納,謝謝!
❿ 假如我是海倫凱勒會怎麼創造生命的奇跡
假如我是海倫·凱勒,在這種情況下,我也要建議學校開設一門必修課程——如何使用你的耳朵。老師應該讓學生知道,聽清他們耳邊一閃而過的聲音,和老師同學輕松的交談,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奇跡!是人類社會多麼大的財富啊!從而喚醒人們對自己各種器官功能的認識和珍惜!喚起人們對自己天賦的認識,對健康體魄的熱愛……從而更好的去創造,去勞動,去生活!
海倫說:「我常這樣想,當我今天活著的時候就想到明天可能會死去,這或許是一個好習慣。這樣的態度將使生活顯得特別有價值。我們每天的生活應當過得從容不迫,朝氣蓬勃,觀察銳敏,而這些東西往往在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時間長流中慢慢消失。」假如我是海倫·凱勒,也要請你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假如你只有三天的聽力,你將如何使用你的耳朵?想到三天以後,聲音再也不會在你耳邊響起,你又將如何度過那寶貴的三日?你又會讓你的聽覺停留在何處?假如我是海倫,如果靠某種奇跡我能有三天健聽的時間,然後又回到寂靜中去,我想,在這珍貴三天里我不會睡覺,並且也會像海倫一樣將把這三天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我要學習聆聽語言和知識,記住給我愛和給我教導的人們……;第二個階段:我要創造財富,自立、自強、自愛、愛人……;第三個階段:在這個大限降臨的時刻,我才會和愛我和我愛的人一起,享受有聲世界的歡樂。
這三天我將作如下安排……
第一天。
我要和海倫一樣,好好聆聽那些好心的、溫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變得有價值的人們的聲音!首先,我想長時間的、仔仔細細的聽清我親愛的媽媽的聲音!是她生育了我,給了我如此珍貴的生命!我要把頭貼到她親愛的胸口,聽一聽我從來也不曾聽見過的人類心臟跳動的聲音!聽一聽腸胃的蠕動,聽一聽人體——這部世界上最偉大的機器是怎樣工作,怎樣運行的……我還要戴上聽診器,聽聽脈搏收縮壓的聲音,聽聽血液,這個人類生命的長河,是怎樣在心臟的泵壓下源源不斷的流動的……我要和我的媽媽交談,我要不用助聽器,聽一聽我清晰的母語,從我的最親愛的媽媽的嘴巴里,獲知人類的真真切切的語音到底是怎樣發出的……而不是那種被機器放大了的,揚聲器里的含混不清的金屬的聲音……我會把這些語音記住!記住媽媽!記住人類生命的延續……。
然後,我要跑到我的爸爸那裡去聆聽,聆聽這個世界上對於我來說的多麼偉大的雄性的聲音!我的爸爸不僅和我的媽媽一起給了我生命,而且,還用他辛勤的勞作賺取物質財富,養活著我,治療著我,康復著我的生命……他的聲音也許是低沉的,但是對於我卻是永遠也不可缺少的……記得不久之前家裡給我換助聽器,需要3萬多元,而這在我的爸爸並不是輕而易舉的,因為他把畢生的財富都用到了學術研究之上。
記得那一天,我流了很多淚,給一份報紙的編輯寫信。
我寫道:「寫作能做什麼?你知道我為什麼寫作……?因為我聾了!因為我聾了,要配助聽器,所以我寫作!一隻助聽器要18000元!聽著,是18000,可不是1800!兩只助聽器就是36000,可不是3600……我不想看著爸爸疲倦的臉上再加疲憊,媽媽憂愁的臉上再添憂愁!因此我想自己掙錢買。然而我還這么小,我還不會掙錢。因此,我想寫作,平均每篇稿子100元,那就要3600份稿子。可是我知道,那個賣助聽器的商家,每賣一對助聽器就能賺18000元……我們的錢,我們聾人,大多是兒童,或他們親屬的錢。然而商家無罪,那是他們的生存方式!有時他們也是最善良的,他們熱心服務,曾經慷慨的給予過我優惠的價格……。
「每當走過天橋,看見那些行乞者的時候,我就想:我不會那麼做……但我真的好羨慕他們的勇氣!每當我從報紙上看見有人被援助,我就想:我不會那麼做,但我真的好羨慕他們的幸運!每當我知道有人中了頭彩,我會說:我不會那麼做,但我真的好渴望那人就是我……好可憐的人是我!因為在小學里我只學會了作文和打字,於是我想打出文章來賣,來換回我的耳朵,我的助聽器,我的生活和學習的最重要的器官!然而我真的不行……後來我只想換回我的學費,再後來聽說借讀費漲了,我就只想換回那漲了的一部分!爸爸是因為我的耳聾而來南方的,因為聽說這里可掙到足夠的醫療費,而不用求人……別人說每個闖南方的人都有一些問題要解決,我知道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