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古代數學發明了算盤還有什麼

古代數學發明了算盤還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1-08-27 10:07:58

⑴ 古代人除了算盤,還有哪些計算方法

1、指算

遠古時代,從人類社會開始形成的時候起,人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數打交道.在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狩獵,採集野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手段.伴隨著生存斗爭,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多與少;有與無;等最早的數學萌芽,數的概念就此應運而生了.人們對數的認識是和計數的需要分不開的.計數,應該有計數工具的幫助才不容易出錯.那時候又有什麼計數工具呢 原來,人的雙手就是最古老最現成的計數工具.最初,人們用一隻手錶示一,兩只手錶示二,等等.由於人類文明發展的不平衡,在澳洲的原始森林中至今還有停滯於這種發展水平的原始部落.他們一般人只知道一,二,三.即使部落中的;聰明人;,充其量也只知道四和五.再多,他們一概稱之為好多好多;.這其實就是人類遠古狀態的再現,可以看作是活化石.隨著狩獵水平的提高,接觸的數也多了起來.人們覺得有必要進一步用一個手指代表一,五個手指代表五,來一五一十地計數.於是,數的范圍得到了擴大.用手指還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加減法運算呢!

用手指計數固然很方便,可是不能長時間保留,它們還得幹活呀!何況,它們能表示的物體個數也很有限.我們不是常用屈指可數表示東西少得可憐嗎 於是,有人想到了用小石塊,小木塊等表示數.小石塊,小木塊等不僅能計數,還能做簡單的加減法.這無疑是一個進步.

2、結繩計數

石塊,木塊等物雖然能計數,可是不太保險稍不留意,一腳碰著就亂了套.於是我們的祖先又創造了一些更為牢靠的計數方法.結繩計數就是華夏祖先較早的一種創造.在世界各地區,幾乎都有過結繩計數的歷史.它出現早於任何的文字,因此對於它被發明的時間和地點都找不到記載。結繩就是指以繩子上打結的數量來表示事物的多少,同時結的大小和形狀都可以用來表達不同的含義。我國上古時期的「結繩記事」法,史書上有很多記載。漢朝鄭玄的《周易注》中記載:「古者無文字,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九家易》中也說:「古者無文字,這種計數方法在沒有掌握文字的民族中曾經被廣泛地採用,有些一些民族甚至一直沿用至今。根據記載,韃靼族在宋代時仍沒有掌握文字,每當發生戰爭要調發軍馬時,就在草上打結,然後派人火速傳達,有多少結就表示要調多少軍馬。現在一些秘魯的牧羊人,還在用這種方法計算牲口。

⑵ 什麼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數學著作什麼是中國人發明的一種計算工具

被歷代數學家尊為「算經之首」的《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演算法的扛鼎之作。算盤是中國人發明的一種計算工具。

⑶ 古代中國使用的計算工具叫什麼

古代中國使用的計算工具叫算盤。

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准確等優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

由於珠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現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盤的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剛剛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通過,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3)古代數學發明了算盤還有什麼擴展閱讀

算盤的社會背景:

自古以來,算盤都是用來算賬的,也正因為此,算盤被當做象徵富貴的吉祥物,為人們推崇。在民間,常會聽到「金算盤」、「鐵算盤」之類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進不算出」的精明。

古代小孩掛在脖子上驅凶辟邪的百眼篩上,也有算盤。除此之外,算盤還作為警醒新娘學會「精打細算」的陪嫁,出現在嫁妝「六證」中,以祝福新人婚姻生活富足安寧,贏得廣茂財源。

陪嫁算盤有著招財進寶的寓意,可以放在新房或者書房,若是小型掛件的話還可以隨身攜帶,以幫忙您財源廣進。若放房間最好的風水放法便是:掛在門上、窗上或者書架上,這樣可以助你們婚姻生活富足安寧,還可以幫你們化煞化小人。

⑷ 算盤是我國的古代的發明我們可以用它來干什麼和干什麼

算盤是我國的古代的發明我們可以用它來算數和用來做風水用品。

古時候,人們用小木棍進行計算,這些小木棍叫"算籌",用算籌作為工具進行的計算叫"籌算"。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用小木棍進行計算受到了限制,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更先進的計算工具--算盤。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進行加減乘的運算,還能計算土地面積和各種形狀東西的大小。

同時此算盤也是化小人,招貴人的常用風水法器。功效強大是因為算盤是生意經商人士的法寶,為必請之物,有源源不斷的錢財從四面八方而來。最重要的是密底,表滴水不漏,財富積聚之意;要想旺家旺子,為孩子和家招來財富,除了靠先天的基礎外,還要靠財運和賺錢的能力!

(4)古代數學發明了算盤還有什麼擴展閱讀:

起源

在公元前2400年的巴比倫就可能有算盤,在公元前五世紀希臘的希羅多德有紀錄埃及人有使用,後來其希臘字άβακασ成為拉丁文、英文的abacus。

以往認為算盤為中國發明的觀點並不可靠。事實上,在古中國開始廣泛流行算盤已晚至宋元時期,此前通行的是籌算。反而在巴比倫、羅馬都出土過接近今日中國算盤形制的算板實物,其算盤的形制相對上有著較清晰的演進軌跡。

此外,包括北非的古埃及、中亞的俄羅斯、中古歐洲都有形制與之類似的手算盤。因此不能說算盤為中國所獨有之巧思。客觀來看,算盤是各地人類因應計算需要,透過文明交流而相互參考、逐漸完善的過程。

⑸ 算盤是什麼朝代發明

算盤最早是由東漢末數學家徐岳發明。

據公開資料顯示,「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東漢徐岳所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雲:「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為3部分,上、下兩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間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

每位各有5顆珠,上面一顆珠與下面四顆珠用顏色來區別,後稱之為「檔」。上面一珠當五,下面四珠每珠當一。而今天的解釋是:算盤為長方形,木框中嵌有細桿,桿上串有算盤珠,算盤珠可沿細桿上下撥動,通過用手撥動算盤珠來完成算術運算。

(5)古代數學發明了算盤還有什麼擴展閱讀:

珠算是由籌算演變而來的,這是十分清楚的。《老子》提到:「善計者不用籌策」,可見這時籌算已經比較普遍了,因此我們說籌算是完成於春秋戰國時期。

「算」和「籌」二字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著作(如《儀禮》、《孫子》、《老子》、《法經》、《管子》、《荀子》等)中,甲骨文和鍾鼎文中到現在仍沒有見到這兩個字。一二三以外的籌算數字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貨幣(刀、布)上。

籌算數字中,上面一根籌當五,下面一根籌當一,珠算盤中的上一珠也是當五,下一珠也是當一。由於籌算在乘、除法中出現某位數字等於十,或者多於十的情形,所以珠算盤採用了上二珠下五珠的形式。

⑹ 算盤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誰發明的

算盤最早是由東漢末數學家徐岳發明的。

「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東漢徐岳所撰的《數術版記遺》,權其中有雲:「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大意是:把木板刻為3部分,上、下兩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間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5顆珠,上面一顆珠與下面四顆珠用顏色來區別,後稱之為「檔」。上面一珠當五,下面四珠每珠當一。

(6)古代數學發明了算盤還有什麼擴展閱讀:

我國的算盤由古代的「籌算」演變而來。「籌算」就是運用一種竹簽作籌碼來進行運算。唐代末年,已見籌算乘除法的改進,到宋代產生了籌算的除法歌訣。15世紀中期,《魯班木經》中有製造算盤的規格。由於算盤普及,論述算盤的著作也隨之產生,流行最久的珠算書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輯的《演算法統宗》。

由於珠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現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盤的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剛剛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通過,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

⑺ 算盤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它不但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曾被人們廣為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准確等優點依然受到許多人的青睞。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認為算盤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一大貢獻。然而,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算盤的呢?從清代起,就有許多算學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日本的學者也對此投入了不少精力。但由於缺少足夠的證據,算盤的起源問題直至今天仍是眾說紛紜。

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等人認為,算盤起源於我國的東漢、南北朝時期。其依據是,東漢數學家徐岳曾寫過一部《數術記遺》,其中著錄了14種演算法,第13種即稱「珠算」,並說:「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後來,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作了注釋:「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間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各當一。至下四珠所領,故『雲帶四時』。其珠游於三方之中,故雲『經緯三才』也。」這些文字,被認為是我國最早關於珠算的記載。但是近代的一些學者認為,《數術記遺》中所描寫的珠算,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記數工具或者只能作加減法的簡單算板,與後來出現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語。

清代學者錢大聽等人則認為,算盤出現在元朝中葉,到元末明初時已被普遍使用。其根據是,元代的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井珠》中,曾引用當時的諺語形容奴僕:「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日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後人稱此為「三珠戲語」。把老資格的奴婢比作算盤珠,撥一撥動一動,這說明當時的算盤在民間已經很普及。而宋末元初時期的劉因在《靜穆先生文集》一書中也有一首以《算盤》為題的五言絕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餅氏歌。執籌仍蔽簏,辛苦欲如何。」這也是算盤在元代出現的有力證明。此外,在《元曲選》「龐居土誤放來生債」一節中也曾提到「去那算盤里撥了我的歲數」。到明朝時,永樂年間編纂的《魯班木經》中,已有製造算盤的規格、尺寸:「算盤式:一尺二寸長,四寸二分大。框六分厚,九分大,……線上二子,一寸一分;線下五子,三寸一分。長短大小,看子而做。」此外還出現了徐心魯的《算珠演算法》、程大位的《直指演算法統宗》、柯尚遷的《數學通軌》、朱載堉的《算學新說》等介紹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盤在明代已被廣泛地使用這是毫無疑問的。

隨著新史料的發現,又有專家認為,算盤應該起源於唐朝、流行於宋朝。其依據是,在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家葯鋪,其正面櫃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盤,經中日兩國珠算專家將畫面攝影放大,確認畫中之物是與現代使用算盤形制類似的串檔算盤。而且1921年,在我國河北巨鹿縣曾經出土了一顆出於宋人故宅的木製算盤珠,雖然已被水土淹沒八百年,但仍可見其為鼓形,中間有孔,與現代的算珠毫無二致。

此外,持此種觀點的人還認為,在元初的蒙學課本《新編相對四言》中,有一幅九檔的算盤圖,既然在元初已為訓蒙內容,可見算盤在當時已是尋常之物,它的出現,至少可上推到宋代。況且那位寫《算盤》詩的劉因也是宋末元初時期的人,他的詩與其說是描寫元代的事物,還不如說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為確切。同樣,陶宗儀的「三珠戲語」所見元人諺語中已有算盤珠之說,也反映出「是法盛行於宋矣」。

但如果據此認為算盤起源於宋代,其中似乎還有疑問。因為從形制上來看,宋代的算盤已經較為成熟,絲毫沒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種笨拙或粗糙。因此,較多的算學家認為,算盤的誕生還可上推到唐代。因為宋代以前的五代十國時期戰亂不斷,科技文化的發展較為滯緩,算盤誕生於此時的可能性較小。而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經濟文化都較發達,需要有新的計算工具,因此將使用了2000年的籌算演變為珠算,算盤在唐代被發明是極有可能的。

算盤_網路

⑻ 我國的算盤是古代誰發明的

徐岳---東漢末數學家,算盤的發明人,萊州人

算盤是人人都很熟悉的計算工具,算盤的發明者是誰?准確的發明年代又是哪一年呢?從東漢時期徐岳的著作《數術記遺》中我們最早看到「珠算」這個字眼。不過,注釋中說它只能做加減法。今天看來,這頂多說是算盤的一個雛形吧。從現有可靠資料分析,珠算發明於宋元時期。明代程大位的著作《直指演算法統宗》(1592年)是當時一部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專門講述珠算的著作。

人們查閱過大量的歷史文獻,從宋元時期查到程大位(1553~1606)所處的時代,都查找不到算盤發明人的名宇。其實,前面提到的算籌的情況也是這樣,這固然表明封建統治者對科技發明不夠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它們的發明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逐步改進、完善的,很難說是哪一個人的功勞。

珠算是由籌算進化而來的。由於社會的發展,對計算的速度和准確性要求越來越高,所以人們對籌算進行了改革,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歌訣。例如14+7的歌訣是「七除三進一」,同樣,14—7的歌訣是「七退一還三」等等。所有的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都有一套歌訣。實際上,在珠算出現以前,除了個別的除法歌訣外,幾乎全部的珠算歌訣都已齊備。

歌訣出現以後,計算速度提高了,繼續擺弄算籌進行計算,就會手不從心。許多在室外進行計算的商業人員,由於客觀環境的限制,尤其容易把算籌擺亂,造成錯誤。這樣一來,珠算代替籌算成了必然的發展趨勢,不僅條件已經具備,而且成了十分急需的事情。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工匠、計算人員和商業人員一起,共同研製出巧妙的算盤。

算盤與算籌的相似之處顯而易見。在算籌表示的數字中,一根上籌當五,一根下籌當一;而珠算盤中,檔上一珠當五,檔下一珠當一。籌算中有條約定叫「五不單張」,意思是5不能單用一根籌表示,這就是算盤中檔下有五珠的緣由。數學史專家還可以找到算盤中檔上有兩珠的籌算根據。上述事實,足以證明珠算是由籌算演變而來的。

算盤是我國古代重大科學成就之一。它具有結構簡單、運算簡易、攜帶方便等優點,因而被廣泛採用,歷久不衰。直到今天,珠算仍是我國小學生的必修課。盡管各種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器在市場上已經相當普及,但作加減法時,它們的計算速度仍趕不上珠算的熟練操作者手中的算盤。

珠算在中國大顯身手之後,又漂洋過海,流傳到朝鮮、日本、東南亞和阿拉伯,對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⑼ 算盤和什麼是我國古代發明的計算工具

算籌
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一般長為13--14cm,徑粗0.2~0.3cm,多用竹子製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製成的,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裡,系在腰部隨身攜帶。需要記數和計算的時候,就把它們取出來,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擺弄。別看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國數學史上它們卻是立有大功的。而它們的發明,同樣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

閱讀全文

與古代數學發明了算盤還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