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民間發明悲哀

民間發明悲哀

發布時間:2021-08-27 08:08:49

Ⅰ 歷史上恐怖的發明,你都知道哪些

整個人類歷史的恐怖發明非常多。但有的應該辯證著看。以為不好的,可能問題不大,以為好的,可能很有問題。比如原子彈算不算恐怖發明呢?威力巨大,甚至可以毀滅整個地球。可是自從有了原子彈,戰爭減少了,尤其大國間的大戰沒有發生過了。但也保不準未來不會發生核大戰,或者被個別瘋子釋放出來。它到底算不算恐怖發明,可能還是一個問號?

第一、人殉,就是一種絕對地恐怖發明,無論是殉葬,還是以人作為祭祀,或者以人作為對神的獻禮,都是絕對恐怖發明。這種人殉全世界都有,聖經里不就記錄亞伯拉罕帶自己的兒子去獻祭。印第安、中國、阿拉伯都有。

第二、一神教。一神教發明後其宗教排他性到了一個空前的程度。比如歐洲發生了長期大規模地迫害女巫的行動。而且至今基督教沒有為此道過歉,西方電影里還是把女巫視為邪惡的化身。基督教把整個歐洲帶入黑暗的中世紀。

第三、奴隸制。有人以為奴隸制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其實不是。奴隸制是跨種族戰爭奴役的結果。試想如果人類沒有那麼大種族差異,可能根本不會出現奴隸制,甚至不會出現等級制。中國的等級制是周代才開始的。由羌人從古埃及帶回來,所以與之有關的藏族、彝族以及西部民族和漢族都有。而未受侵擾的南方民族卻沒有。

第四、泡沫經濟學。在過去很長的時代,你種了一斤糧食就是一斤,官方要收稅,必須要讓你交出。你有一錠銀子,也必須讓你交出後你才會減少收入。不給,那需要持刀入戶。後來不需要了,通過不斷發貨幣就可以做到。而民間也有辦法,通過鼓吹,大規模收購,讓某種東西迅速升值,擊鼓傳花,等著傻子們進入。而更大的泡沫就是整個西方搭建的泡沫經濟模式。可以這樣說,泡沫經濟是整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剝削。所謂賺取點人工費的剩餘價值根本不能與之相比。現代社會很多人也在努力,也在積累,也在存錢,可是必定越來做窮。你不進入食物鏈上游,註定是窮困的結局。

第五、毒品。這個不需要解釋。

第六、中國法家的馭民術,有一個觀點,要牢牢地把老百姓摁在生存線上,這樣老百姓就只能為生存忙碌奔波,無暇對統治者指指點點了。

第七、農葯化肥轉基因。這些看似好東西,可是自從有了它,人類耕作再也不肯想別的辦法了。人類真的做不到使用農家肥了嗎?真的做不到採用環保方法鋤草和消滅害蟲了嗎?不是,人類在這方面早就不思進取了,盡管那是要用來吃的食物。

第八、裹小腳和女性割禮。

恐怖發明真要羅列的話,羅列成一本書都可以。

Ⅱ 盤點民間那些稀奇古怪的發明,就這樣能申請專利嗎

1、 確定發明創造的內容是否屬於可以申請專利的內容;
2、確定發明創造的內容可以申請哪一種專利類型(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二、簽定代理委託協議
此時簽定代理協議的目的是為了明確申請人和專利代理機構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主要是約束專利代理人對申請人的發明創造內容負有保密的義務。
三、技術交底
1、申請人向專利代理人提供有關發明創造的背景資料或委託檢索有關內容;
2、申請人詳細介紹發明創造的內容,幫助專利代理人充分理解發明創造的內容。
四、確定申請方案
1、代理人在對發明創造的理解基礎上,會對專利申請的前景做出初步的判斷,對專利授權可能性很小的申請將建議申請人撤回,此時代理機構將會收取少量咨詢費,大部分申請代理費用將返還申請人。
2、若專利授權前景較大,專利代理人將提出明確的申請方案、保護的范圍和內容,在徵得申請人同意的條件下開始准備正式的申請工作。
五、准備申請文件
1、撰寫專利申請文件;
2、製作申請書文件;
3、提交專利申請並獲取專利申請號。
六、審查
中國專利局會對專利申請文件進行審查,在審查過程中專利代理人會進行專利補正、意見陳述、答辯、變更等工作。如有需要,申請人應該配合專利代理人完成以上工作
七、審查結論
中國專利局根據審查情況將會作出授權或駁回審查結論,這一過程的時間一般為:外觀設計6個月左右,實用新型10-12個月左右,發明專利2-4年。

Ⅲ 為什麼任文林等的民間發明人會這么慘沒有從他們那麼多的專利中獲利,而且還負責累累

搞發明是一項技術活動,而發財是一項經濟行為。從本質上來說,技術活動和經濟管理是不想乾的兩個范疇。但如今某些發明家們看到新聞里報道的一個專利賣多少萬的事情,就覺得可以把這種情況套用在自己身上……但他們沒注意到,新聞這種東西只會去報道那些稀有的事物,你媳婦生了,這不叫新聞。你媳婦生了倆也不叫新聞,除非誰一窩生了20個,或母狗下了貓仔才叫新聞!對於新聞來說偶然性稀缺性是很重要的,既然新聞上報道了,那肯定是稀有事件,不然全國有幾千萬人靠做生意發財了他怎麼不報道呢?有幾百萬人靠當官發了財他怎麼不報到呢?靠發明發了財的那都是祖墳頭上冒煙的幸運兒,你從恐龍時代輪回幾萬輩子才能趕上一回的稀罕事兒,結果你還指望這輩子就一定能發財?腦袋被門擠了吧?

與其將那虛渺的希望放在發明上,你還不如去做生意。對於商業來說,一次成功的商業運作的主體是建立在各種市場行為經濟行為之上的,發明創造只是一套商業方案的一部分,甚至是不起眼的一小部分。如果你把技術放在商業之上,你可能會取得學術上的成就,但絕不會發財。如果你把商業放在技術之上,那麼你發財的幾率就會扶搖直上。要發財就要學好去做一個商人,一方面樂衷於技術,另一方面還做著家盈萬金的美夢不啻於當了婊子還想立牌坊,根本不可能的事兒。

Ⅳ 民間發明的一些小玩意映射了怎樣的社會背景

民間的一些發明是深刻反映社會環境的這個反應,體現在時代的主題上,人們生活迫切需要的東西,就在這些發明創造之中有所體現,比如太平盛世基本上發明出來的一些都是讓人變得更懶的,然後提高生活樂趣的東西。

在和平的年代,人們更多的發明就是集中在有趣的小玩意兒和讓自己生活變得更懶的一些工具,懶人神器,你搜索這4個字,你在網上找你發現很多很多讓你生活變得更懶的東西,它確實解決你生活中的小問題,比如手機支架有各種各樣形式的,可以避免你看電影或者看視頻的時候用手一直拿著很費力。

Ⅳ 造成我國民間發明家處境艱難的原因有哪些

『認知的錯位;認為知識是發明創造的前提,即知識生創造。

其實知識是發明創造產生後,經過實踐總結產生的,即創造生知識。』

,這樣的錯位,造成只注意專家,學者,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認為只有這些人,這些地方才能出發明創造。民間一般人沒有多少知識。不會有發明創造。政府不重視,人們不認可。

發明創造是探索,是讀無字書,是於大自然對話,發明創造靠的是篤志加靈感。讀很多書的人是專家,是學者,不善於探索,也搞不出發明來。

不可否認知識是創造的階梯,專家學者,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是發明的搖籃,但不要忘了無論在什麼年代都會有珍珠灑落民間,民間有高人,民間也有發明家。

如果我們能採取兩條腿走路,即重視專家學者,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發明創造,也不忽視民間的,我國的科學技術一定能成為世界一流

Ⅵ 中國各地的民間發明大王的情況

看看這則報道吧!
中國知識產權局的信息顯示,中國已成為繼韓國之後,發明專利申請增長最快的發展中國家。去年中國自由發明人專利申請量為10.5669萬件,增長21.5%,占總申請量的63%。

在江城武漢,也有這樣一批不懈地進行著發明創造的民間發明人。近日,記者探訪發現,他們的處境不容樂觀。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市民間發明的專利技術利用率一直很低,不超過8%。很多民間發明者因種種原因,不能讓自己的專利轉化成產品。相比這些苦苦支撐的民間發明者而言,郭代銀無疑是一個幸運兒———

發明大王的悲哀

「發明大王」挖起「地腦殼」

在漢正街154號的街頭小巷,常有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守著小攤,賣些孩子們玩的「小玩意」。很少有人會想到,就是這樣一位老人,竟擁有5項專利技術的所有權。

他叫劉耀友,中國第一個申請磁化杯專利的人,也是中國最早獲得磁化杯專利權的人。

近日,記者在漢正街一處老房子里找到了劉耀友。62歲的他正在那間9平方米的房子里收拾行李,准備第三次上京為他的專利打官司。

幾年前,磁化杯風行全國,不少生產磁化杯的企業賺足了腰包。而劉耀友卻沒從自己的發明中獲取分毫,官司倒打了不少。

心疼700元錯失數千萬

劉耀友的第一個專利不是磁化杯,而是1988年元月申請的「家用式蜂窩煤成型機」專利技術。他說,當時和一家企業簽了合作協議,可投產沒多久,對方就毀約了,理由是虧本了。

第二個專利技術,就是讓劉耀友一直「不得安寧」的磁化杯。專利是1988年2月申請的,當時他患了十二指腸潰瘍,不知從哪裡聽說將磁石放在杯子里泡水喝可治病,他試了試,竟然「蠻管用」。於是,他萌發了發明磁化杯的想法。

專利權很快拿到了,可專利文書出了問題。熟知此事的某專利事務代理所工作人員樊先生指出:劉耀友撰寫的專利文書有重大疏漏。

事隔多年,劉耀友遺憾地說,當時就是捨不得700元代理費,沒請個專業人寫文書,結果自己想的點子被人稍變了一下,就不是自己的了。

讓劉耀友稍感安慰的是,2年前他收到一位上海市民寄來的信,附了1元錢,信中說他買了一個磁化杯,效果不錯,他覺得劉耀友應該從這個杯子中得到1元錢。「這是對我的支持!」劉耀友念念不忘這位沒有見過面的上海人。

官司打了一場又一場

在漢正街一帶,劉耀友的名氣顯然很大。他的街坊鄰居都稱他為「發明大王」,同時也為他的「遭遇」嘆息搖頭。

為了自己的專利,劉耀友打了一場又一場官司,可是無一勝訴。最近打的一個官司兩次敗訴,已經上訴到了北京高級人民法院。劉耀友說:「到了這份上,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專利被宣告失效。」

自1992年,劉耀友相繼3年分別獲得「磁水夾」、「磁化保溫杯」、「強場磁化礦化器」3項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權。但是,劉耀友因忙於打官司,都沒有轉化生產,技術至今閑置。

問及近幾年的生活情況,劉耀友一邊整理自己的專利證書和各種榮譽證書,一邊苦笑:「現在每個月有360元退休金,夠日常開支,沒辦法,在漢正街擺地攤,生意不好做。」

在劉耀友家,一直沒看到他的磁化杯。離開前,記者忍不住問他:「還有你發明的杯子嗎?」

在床底下摸了半天,劉耀友才找出一個蒙了厚厚一層灰的杯子。用手細細地擦拭了一遍後,他指著杯子上的標志和文字告訴記者:「看,這就是我發明的杯子。」話語間仍有些自豪。

民間發明為何花多果少

發明停留在理論上

記者從武漢市知識產權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專利申請量為15000餘件,其中非職務性發明(即民間個人發明)佔70%,職務發明佔30%。可據統計,目前我市民間發明的專利技術利用率一直低於8%。

武漢市知識產權局規劃處陳保國副處長分析認為,不少個人發明技術本身只停留在理論上,缺乏中間生產工藝使專利技術轉化為產品;還有一部分民間專利人過高估計自己專利技術的價值,開價太高,以至於「無人問津」;很多企業不願冒險投資一種沒保障的技術,這也導致民間發明的專利技術難獲得企業青睞。

專利信息中介難做

武漢市開源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樊戎介紹,目前,國內(包括武漢6家專業的專利代理機構)替民間個人發明代理業務的比例很高,占總業務量的50%,但這些業務主要是專利申請及法律服務,很少涉及中介業務。

樊經理認為,專利技術的轉讓是市場行為,必須遵循市場規律。不少民間發明技術不夠成熟,難以實現專利技術的轉化。即便是一些比較成熟的技術,在專利人和企業合作過程中,也存在種種分歧。

民間發明亟待規范

采訪中,一些民間發明人表示,因民間發明的「民間」特點,重復發明、技術資源浪費等情況普遍,因此亟待引導。

專業人士認為,民間發明作為技術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切合生產實際,國家應出台相關配套政策,調動起推廣新技術的積極性,在機制上鼓勵創新。

據市知識產權局有關人士介紹,目前武漢市政府每年拿出100萬元的資金資助發明人,民間發明也能夠獲得一部分資金,但資助政策明顯向職業發明傾斜。之所以如此,是因很多民間發明人一旦通過國家資助拿到了專利權,便視為己有,不願為國所用,導致專利技術的社會效益大受影響,國家也不願將太多資金資助民間發明人。

此外,不少民間個人發明本身就是職務發明,但由於管理疏漏,使其成為個人所有,這實際上也是國有資產的流失。

小發明造就百萬財富

小發明造就百萬富翁

在武漢市漢陽區西大街一條普通巷子里,生活著一個53歲的退休工人,他叫郭代銀。如今,他依靠自己擁有的專利技術,辦起了廠子,成為資產近百萬的老闆。

西大街270號,武漢市漢陽區海通五金工具加工廠,面積不大,場內陳設甚至有些簡陋。但廠房裡一片生氣,一袋袋成品堆積著,工人正忙著打包。樓下停著一輛用來送貨的微型麵包車。郭代銀自豪地告訴記者,這家工廠是屬於他的,也是他用來加工、組裝自己發明的產品的地方。

廠房隔壁一間小辦公室里堆滿了他收集的各種「小玩意」。他說:「我的靈感都是從這些東西中得來的!」

第一個發明「無疾而終」

他說,搞發明基於愛好,「喜歡搞些新奇東西」。另外,他原來在長航青山造船廠做工人,也掌握一些技術。

第一個發明是1986年的「張力緊固電器燈具座」。家庭中常用的掛在天花板上的燈具,普通燈具座安裝時十分復雜。經過實驗,郭代銀設計出一種一步完成的新型燈具座,並於1987年底獲得了國家專利。經過一段時間小范圍的試用,這個產品終因成本太高、市場無法接受而告失敗。

「這次的失敗讓我明白了市場對產品的重要性。」郭代銀深有感觸。

一年申請3個專利

老郭的大多發明源於需要。

每次老伴或者自己拖完地,都想找個地方把洗干凈了的拖把掛起來。可是他發現家中的掛物架不能掛住拖把等重物,於是他稍加改動,發明了「自鎖緊柱狀物掛鉤」,於2002年4月申請了專利。

有次在外吃飯,老郭發現菠蘿不好削,於是買回大量菠蘿反復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老郭終於結合鑽頭的原理,發明了人人都能削菠蘿的「菠蘿刀具」,今年5月申請了專利。

隨後不久,他在一次展銷會上看到一種微型攜帶型驗鈔機,又得到啟發,與手提電話應急充電器結合發明了「微型多功能驗鈔機」,於8月第四次申請了發明專利。

現在,提前退休的老郭在精心打理自己的小廠。他說小廠當初還是借錢辦起來的。「十年來我這個芝麻小廠的純利潤有50萬元!」老郭毫不隱瞞自己的實力。

Ⅶ 哀樂是誰發明的

哀樂是民間音樂,由羅浪重新創作改編的。

《哀樂》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首任團長羅浪根據北方一首民間吹打樂曲調改編而成的。1945年,羅浪等三人皆為晉察冀軍區政治部所屬的抗敵劇社音樂隊骨幹成員,羅浪本人擔任指揮兼作曲。這一時期,音樂隊來了個綽號「喇叭轉」的民間嗩吶藝人,此人為保定人氏。

在「喇叭轉」演奏的曲目中,有一支婉轉凄切的曲子,據他本人說是專用於紅白喜事。羅浪等人頗感興趣,便記下了此曲樂譜。

1949年9月,新中國即將誕生,為了慶祝開國盛典,時任華北軍區軍樂隊隊長的羅浪受命組建聯合軍樂團。大典用曲的選定非同尋常,時任閱兵指揮部主任的楊成武指示羅浪將擬選曲目報告上送。

幾天後,羅浪興奮地得知,他所呈送的典禮曲目幾乎被全部圈定。其中有一支特別的樂曲,便是1945年催生於張家口,後又幾經藝術加工而成的《哀樂》。

(7)民間發明悲哀擴展閱讀

羅浪表示,看到死難烈士的遺體還保持著搏鬥的姿態,他覺得哀樂不僅僅是哀悼,還應該表達緬懷並牢記英雄豐功偉績的情感,所以創作時他在降E小調的基礎上,於全曲最強音處採用臨時轉大調手法,使曲調在嗚咽、悲哭之後又激昂而堅決。

1949年9月30日下午5時,新中國首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閉幕,隨後在天安門前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這是《哀樂》首次在國家典禮儀式上被採用,自此一直沿用至今。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發布訃告之前,首次完整地將《哀樂》播放全國。

Ⅷ 中國民間有哪些神奇的發明

2012年3月14日,湖北當陽,一台由養護工人自製的道路清掃車,在公路上作業。

2013年3月3日,廣東中山,66歲老人李先生設計和創造的水陸兩棲車。其獨自一人在歧江中駕駛。

2012年11月29日,濟南農民張學林所造的「摩托飛機」試飛,吸引了上千名村民前來觀看。

2012年8月15日,河南周口,市民在爭坐「龍車」。

2012年3月1日,遼寧省沈陽市下河村,58歲的農民李晶純與家人在房頂上修整自製飛機。這架飛機機身長5米、寬1.5米,主要由廢舊鋼材製成。為打造這架飛機,這名愛好者與家人費時兩年,耗資超過4萬元。

2011年9月14日下午,在重慶科技學院的靈湖裡,一艘「飲料瓶」船搭載了4名男生,在20[IMG]多名學生的見證下,完成了首航:在湖中成功劃行了20多分鍾。這艘船長4.84米、寬1.3米、重58.2公斤,取名為「思密達」號,4位男生共用了1504個飲料瓶,花了近兩個多月完成。

2011年8月19日,武漢市江夏區流芳街流芳大道,農民舒滿勝在家門前自製UFO飛碟。

2011年6月29日,武漢,李衛國的學生小雷和女友一起在長江江面騎行,座駕是李衛國自製的「水陸雙人自行車」。

2010年5月2日,上海外灘美術館,遊客在欣賞安徽農民杜文達發明創造的飛碟。

Ⅸ 為什麼中國不重視民間發明

不重視發明,這就是中國落後的重要之一。創新是一個國家進步和前進的靈魂,不專創新就會停滯不前。屬
然後我們的國家扶持的是沒有技術含量的虛擬經濟,電商之類的,不從政策上和資金上扶持實體製造業,尤其不重視核心技術的研發,所以我們和日本無法相比。

Ⅹ 中國古代民間都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小發明」

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古人的智慧是讓人難以想像的,在以前這種科技不發達的時代,他們依舊能夠做出很多令人拍案叫絕的「小發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舉幾個例子吧。

第一:香爐。香爐在我國很早以前就有記載了,就是一個圓形的小球,裡面裝有香薰,一般也只有高貴的人才能使用,而且可以起到助眠安神的作用。

其實,這樣的發明在古代數不勝數,而且有很多的小發明都已經失傳已久了,當時古代能夠如此繁榮其實是因為當時沒有條件,所以很多人都會突發奇想的去解決問題,而現如今雖然我們生活十分方便,但是同樣也阻斷了我們創造的積極性。畢竟生來就有前輩幫我們給安頓好了,根本不需要我們動腦筋。

但是這其實也在給世人警醒,明明現在的科技發達了,但是我們還是要向先祖先輩們學習,然後研究出更加有利於人類生存的東西,這樣人類才不至於會被滅絕。

閱讀全文

與民間發明悲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