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被稱為"中國食品四大發明"是誰
我國食品史上的四大發明是:豆芽、豆腐、醬、麵筋
B. 我國歷史上的四大發明分別是
造紙術 東漢蔡倫
指南針 戰國時代的司南為起源
印刷術 唐朝中期
火葯 時間不明,秦漢時期方士偶然發現
C. 中國食品四大發明是什麼
豆芽、豆腐、醬、麵筋,被西方人稱為中國食品的四大發明。
1、豆醬
豆醬的發明,可以上溯到商代。黃飛虎不滿紂王暴政一怒之下歸屬西歧。紂王下令對黃飛虎的家鄉進行血洗。有個人叫黃伯仲,剛煮熟了一鍋大豆,聽到消息,便攜全家逃去。
後聽紂王自焚,便回了家,發現大豆已爛,它沒捨得扔,反而晾曬大豆。在晾曬中,他嘗了一下,味道不錯,就撒上鹽巴,就著飯吃,感覺挺好。後引得人們競相模仿,流傳至今。
中國飲食特點
一、風味多樣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都存在著差異,長期以來,在飲食上也就形成了許多風味。中國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說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東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齊魯、淮揚、粵閩四大風味。
二、四季有別
一年四季,按季節而吃,是中國烹飪又一大特徵。自古以來,中國一直按季節變化來調味、配菜,冬天味醇濃厚,夏天清淡涼爽;冬天多燉燜煨,夏天多涼拌冷凍。
三、講究美感
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有講究菜餚美感的傳統,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對菜餚美感的表現是多方面的,無論是個紅蘿卜,還是一個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種造型,獨樹一幟,達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諧統一,給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統一的特殊享受。
四、注重情趣
中國烹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僅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對它們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國菜餚的名稱可以說出神入化、雅俗共賞。
菜餚名稱既有根據主、輔、調料及烹調方法的寫實命名,也有根據歷史掌故、神話傳說、名人食趣、菜餚形象來命名的,如「全家福」、「將軍過橋」、「獅子頭」、「叫化雞」、「龍鳳呈祥」、「鴻門宴」、「東坡肉」。
五、食醫結合
中國的烹飪技術,與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系,在幾千年前有「醫食同源」和「葯膳同功」的說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葯用價值,做成各種美味佳餚,達到對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新聞網—中國食品的四大發明
D. 你覺得外國人眼中中國食品四大發明是什麼呢
提起中國四大發明,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火葯、指南針、造紙術和印刷術是古代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時至今日,依然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然而,你知道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食品“四大發明”是什麼嗎?
1992年7月30日,泰國的《星暹日報》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稱:豆腐、豆醬、豆漿和豆芽是中國食品史上的四大發明。原因是:中國是第一個用凝固豆汁的方法生產酪狀食品——豆腐、豆腐乾、豆腐皮的國家;中國是第一個用酶酸大豆的方法生產富含氨基酸的美味食品——豆醬及醬油的國家;中國是第一個制出富於營養的大豆飲品——豆漿、豆汁的國家;中國是第一個在室內生產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豆芽的國家。
豆芽:作為中醫典籍中益壽食物的第一名,據史料記載,戰國時期就有豆芽,當時稱為“黃卷”。自18世紀華人將豆芽帶入歐美,到20世紀後期被國際現代營養學界所重視,在西方曾掀起“豆芽熱”,並將之列為“健康食物”以來,豆芽一直是營養人士推崇的鮮蔬之一。
E. 油鹽醬醋為什麼不是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僅指中國的四大發明.印刷造紙都是中國首創,油鹽醬醋我想各國都有吧,呵呵
F. 我國食品史上的四大發明是什麼
我國食品史上的四大發明是:豆醬、豆腐、豆漿和豆芽
G. 不屬於我國食品史上的四大發明的一項是
豆花 我國食品史上的四大發明,就鮮為人知了。這四 大發明是豆醬、豆腐、豆漿和豆芽菜。 在世界上,中國是第一個用酶解大豆的方法生產富含氨基酸 的美味食品——豆醬及醬油的國家;是第一個萃取大豆生產富於 營養的飲料——豆漿、豆汁的國家;是第一個在室內生產富含維生素C蔬菜——豆芽的國家;是第一個分離和凝固豆汁生產酪狀食 品——豆腐、豆腐乾的國家。
H. 我國四大發明有哪些
四大發明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簡介如下: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人們都知道蔡倫造紙,實際上,在東漢蔡倫大規模造紙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造紙術(也稱蔡侯紙)蔡倫改進。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對紙的概念有個統一認識。什麼樣的物品叫「紙」。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
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火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印刷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印刷術源自道家的雕版印刷,它活躍於唐朝的雕版印刷 ,經宋仁宗時代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I. 我國的四大發明有哪些
四大發明,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和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這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艾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
J. 中國飲食文化對世界的貢獻
中國烹飪是中國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當今世界,中國、法國和土耳其,被認為是「三大烹飪流派」的代表,而中國烹飪由於歷史最悠久、特色最豐富、文化內涵最為博大精深、使用人口最多的特點而首屈一指。中國烹飪風味豐富多彩,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劃分出不同類型的風味流派。
1、從地域角度分
各地的氣候、習俗影響著各地的烹飪習慣,便出現了山東風味、廣東風味、、四川風味等等。清代出現「幫口」、「幫口菜」的名稱,有如「揚幫」、「川幫」、「揚幫菜」、「川幫菜」的叫法。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有「四大菜系」之說,即山東(魯)、淮陽(蘇)、四川(川)、廣東(粵)等菜系;又有「八大菜系」之說,即「四大菜系」再加上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閩)等四大菜系;還有「十大菜系」之說,即「八大菜系」再加上北京(京)、上海(滬)兩個菜系。
2、從原料性質劃分
可分為素食風味和葷食風味。素食從南朝梁開始形成流派,到清代形成宮廷、寺院、民間三個派別。
3、從功用劃分:有普通食品和保健醫療風味之分。
4、從時代劃分:有仿古風味和現代風味之分。前者如仿宮廷、仿官府、仿唐、仿宋、仿「紅樓」、仿「隨園」等風味。 意粉前身是中國面條 黃教授指出,義大利粉前身其實是中國面條,由馬可波羅帶入西方,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這個傳說。黃興宗表示,正因為面條的引入,徹底改變了西方人的飲食方式。「中國人已經學會用筷子吃飯的時候,西方人還一直在用手吃飯,直至面條傳入,他們發現用手吃不方便,就發明出叉子這種餐具。」 跨越時空,回到二千年前,一個中國人在煮飯的時候沒有將飯蓋好,又沒有即時吃掉那鍋飯,結果酵母飛進飯鍋,變成一種香味獨特的東西,中國米酒由此誕生。黃興宗博士發現,在日本酒樽上常見到的「麴」字,是一個中文古字,指的是用來釀酒的一種重要酵素,也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酒釀」或「酒餅」。 饅頭原理烤出麵包 黃興宗介紹,由於中國古代文明產生於河流附近,所以中國人常用蒸煮的方法烹飪,也就產生了「饅頭」;但埃及地區水少,所以那裡的人們多用烤焗的方法烹飪,因而製成了類似食物「麵包」。 黃興宗說,中國人正是在蒸制米飯的過程中,才發現了『麴』這種釀酒物質。聰明的古人於是推理,既然它能令米發酵,亦可應用在其他五穀類中,由此就出現了其他五穀的酒。 媲美正牌四大發明 不過,這些食品工程,一如真正的四大發明,中國人都沒有將之發揚光大,反而是外國人將之傳遍世界,充分利用和發揚光大,對現代科技產生巨大的影響。黃興宗說,「像『麴』這種東西,是由日本人傳至西方的,西方人用來做出威士忌,並利用『麴』提煉酒精。汽車用的汽油,若不加入酒精,燃燒得不好,酒精可說是現代工業的靈魂,不過現代人已經因習慣而漠視這一切,更不會將它與中國的食品拉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