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三省六部制有何重大創造

三省六部制有何重大創造

發布時間:2021-08-27 04:13:46

1. 從三省六部制到六部制有何重大改變

君權進一步加強,相權被廢除。

2. 三省六部制是我國古代制度的重大創造,他形成於什麼時期請舉例三省,並分別指出其職能。

1.夏訥時期初步建立官制,在地方封候伯; 2.周朝建立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地方封諸侯,實行森嚴的等級制服 分封制使地方封候勢力逐漸擴大,在東周時嚴重威脅中央政權的穩定 3.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在中央高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在地方實行郡縣制,用於加強中央集權 4.漢初實行郡縣制和分封制並存的方式,封國逐漸強大,出現「七國之亂」。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封國力量,加強中央集權 5.隋唐朝時實行「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權,加強了中央集權 6.宋朝通過「杯酒釋兵權」等方式,把地方的財權、兵權、行政權收歸中央,削弱了地方權力。 7.元時建立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又有效地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8.明時廢丞相,六部分權,加強中央集權 9.清時設南書房,設軍機處,廢內閣,取消議政王大臣會議,使中央集權達到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峰

3.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有何進步意義是大部制改革嗎

中國,有句古話,十年清,十萬雪花銀。這句話原本是用來嘲諷地方官員的斂財能力和腐敗有多嚴重的。很多人認為這些地方官員很有油水。事實上,在三省, 中國,六部制是油水最大的官職。然而,三省的六部制對中國的整個歷史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推動了我國的歷史進程。三省六部制的存在也有其必要性。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這一制度隨著隋朝建立唐朝而完善,一直沿用到清朝。雖然變了,但基本結構不變。

三省六部制的意義在於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機構的權利,形成了三權分立,互相牽制;同時,又將尚書省分為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產生又推動了部門牽制與機構運轉,更加強了皇權。

三省六部制的確立是古代官制的重大變革,是大部制改革的典範,標志著中央集權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封建制度的成熟。

4. 三省六部制是什麼有何內容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創於隋朝,完善於唐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內容:

1、三省

(1)中書省

中書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設,掌管機要、發布政令的機構。沿至隋唐,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隋初稱為「內史省」,後改為「中書省」。宋代中書省與門下省合並為一個機構「中書門下」,掌握行政大權,長官為「同平章事」即宰相,其與掌管軍事大權的樞密院合稱「二府」。

元代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門下、尚書兩省皆廢,故中書省較前代尤為重要。地方行政由中書省外派的「行中書省」即「行省」掌握。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廢丞相、中書省,由皇帝直接統領六部。明永樂帝時設內閣,機要之任開始歸「內閣」。負責起草詔令,明宣宗後擁有票擬奏章的「票擬權」。

(2)門下省

「門下省」為官署名稱。東漢時即設侍中,秩比二千石,屬於少府,職掌為侍從皇帝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皇帝外出,則侍從參乘。門下省原為皇帝的侍從機構,南北朝時權力逐漸擴大,北朝政出門下,成為中央政權機構的重心。

隋唐時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其長官稱侍中,或稱納言、左相、黃門監,皆因時而異。其下有黃門侍郎、給事中、散騎常侍、諫議大夫、起居郎等官。

(3)尚書省

官僚機構。南朝宋得名,前身為「尚書台」。由漢代皇帝的秘書機關尚書發展而來。是魏晉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機構,為中央政府最高權力機構之一。「尚書省」的組織機構於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為例:有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等六部,下轄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書都以所在「部」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為名。負責執行詔令。

2、六部

(1)吏部

吏部為管理文職官員的機關,掌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

(2)戶部

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明十三司: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浙江、江西、湖廣、廣東、廣西、四川、福建、雲南、貴州。清增江南司,為十四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錢糧外,亦兼管其它衙門的部分庶務,職責多有交叉。

(3)禮部

禮部掌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之事。考吉、嘉、軍、賓、凶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4)兵部

明職掌全國軍衛、武官選授、簡練之政令。清職掌全國綠營兵籍及武職官員的機構。職掌內外武職官員的除授、封蔭之典,乘載、郵傳之制,甄核、簡練之方,士籍、軍實之數。

(5)刑部

刑部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復核,共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體職掌是:審定各種法律,復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

(6)工部

工部為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職掌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製造工程(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無不綜理,並主管一部分金融貨幣和統一度量衡。


(4)三省六部制有何重大創造擴展閱讀:

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創立的。

隋文帝在中央設立三師、三公、五省(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和內侍)。三師、三公只是一種榮譽虛銜。五省之中,只有尚書、門下、內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樞權力機構(秘書省掌圖書典籍,職任較輕;內侍省掌侍奉宮掖,委以宦官)。三省各有明確分工。

主要特點:①分工明確;②效率高;③互相牽制;④分散相權,集中皇權。

5.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有什麼歷史影響

反映了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君權的加強有利於鞏固君主的統治。對後世的政治制度產生較大影響。

6. 三省六部制有何特色

1.提高行政效率,加強中央統治力量。
2.宰相權利一分為三。
3.各部職責明確分工。
詳細介紹可參考網頁
http://ke..com/view/55671.htm

7. 三省六部制有何重大創造

內史省和門下省是機要之司,內史省負責起草並宣行皇帝的制詔;門下省負責審查內史省起草的制詔和尚書省擬制的奏抄;尚書令下有尚書左、右僕射各一,左僕射判吏、禮、兵三部事,右僕射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尚書令與左、右僕射及六部尚書合稱「八座」。開皇三年(583),改度支為戶部;都官為刑部。 另設御史、都水二台,負責監察和水利,這樣不僅加強了中央集權,而且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體制的新階段。對唐及以後歷代王朝影響都十分巨大。隋的三省六部制,形式上是繼承漢魏舊制,實際是總結了秦漢以來的統治經驗,發展和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制度,可以防止外戚大臣專權纂位和地方勢力分裂割據。隋文帝建立的這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表明封建制度已發展到成熟階段。自隋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
特點是:①分工明確 ②效率 ③互相牽制 ④分散相權,集中皇權

8. 三省六部制有什麼積極作用

第一,使封建官僚機構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治力量。
第二,使宰相的權力——分為三,三省長官的品級又較低,這就削弱了相權,加強廠皇權。在秦漢,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每當皇帝無能,丞相就可能專權。三省六部制的設立,三分相權,有利解決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加強了皇權;同時擴大了議政人員的名額,收到了集 思廣益的效果;
第三,各部職責有明確的分工,有利於皇帝的集權與政令的貫徹執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發揮了國家機構的效能。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官制史的重大變革,它標志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後,歷朝基本上沿用這種制度。

9. 唐代三省六部制如何繼承了三公制有何創新

三省六部制的特點在於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機構的權力,把相權「一分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牽制和監督,提高訣策正確性和行政效率;同時,又將尚書省權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產生和發展又推動部門牽制與機構運轉,加強了皇權與中央集權、削弱了相權;中國官職的重大改革,歷代基本沿襲。

閱讀全文

與三省六部制有何重大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