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蔡京發明字體

蔡京發明字體

發布時間:2021-08-26 21:05:14

Ⅰ 中國那麼多字體是誰發明的!

先分為篆書(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章、今草)等五種
小篆:李斯
隸書

蔡邕(沒體)

楷書
柳體:柳公權
顏體:顏真卿
歐體:歐陽詢
趙體:趙孟俯(最後一個字電腦上沒有)
王羲之(他行書草書都寫。)

草書
張芝、張旭、懷素

行書
王羲之、王獻之
蘇黃米蔡,即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水滸傳把「蔡」當中說成是蔡京,這是不對的。)

Ⅱ 誰被罵了1000年,可是在列印時還得用他發明的字體

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宋朝的時候就重文抑武,雖然說也是遭受外族的欺壓,但是不管怎樣,在經濟文化上,宋朝還是快速的進行發展,同時,出現了許多風流人物,在其中有一人的話被罵了1000年,但是,在如今的時候列印時還是用他發明的字體,他就是秦檜,可以說雖然他惡名遠揚,但是也為我國留下了一個非常寶貴的遺產。

不過大家都知道,一般由誰創作的字體都是以他的名字來進行命名,但是就是因為他害死了名將岳飛,所以當時人們對他極其怨恨,甚至還發明了一種民間小吃炸秦檜,也就是如今的油條,所以說,怎麼會以他的名字來進行命名這個字體呢,肯定是不可能的,不過不管怎麼樣,他還是為我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留下了一個宋體,不管他的為人如何,還是非常值得讓人尊敬的。雖然秦檜在罵了1000年,但是在如今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還在使用宋體。

Ⅲ 四大書法家的各自發明的字體

歐陽詢(557~441),字信本,唐朝時期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土,封渤海縣男。博覽古今,書則八體盡能,尤工正、行書。初學王羲之、王獻之,吸收漢隸和魏晉以來楷法,別創新意,筆力險勁、瘦硬,意態精密俊逸,自成「歐體」,於後世影響深遠。據史書記載,歐陽詢「雖貌甚寢陋,而聰司絕倫,讀書即數行俱下,博覽經史,尤精三史。」歐陽詢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初唐四家」。

顏真卿(709-785年),唐代傑出書法家,偉大的愛國者。漢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臨沂市費縣諸滿村)人。其曾祖、祖父、父親都工篆隸,母親殷氏亦長於書法。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眺、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由於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後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 並與趙孟頫、顏真卿、歐陽詢合稱「四大書法家」。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吳興人士,故畫史又稱「趙吳興」。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憲靖王伯圭。高宗無子,立子偁之子,是為孝宗,伯圭,其兄也,賜第於湖州,故孟頫湖州人。曾祖師垂,祖希永,父與矗仕宋,皆至大官;入國朝,以孟頫貴,累贈師垂集賢侍讀學士,希永太常禮儀院使,並封吳興郡公,與集賢大學士,死後被元英宗追封為魏國公,謚文敏。

Ⅳ 奸相蔡京,秦檜的書法都很好嗎

是的,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在當時非常有名的。也可以說,在他們當權時,手跡是洛陽紙貴、一片難求。
但中國書法有一點非常獨特,就是不純是藝術,更與人的道德操守緊密相關。一個人,如果大德有虧,字寫得再好,也流轉不下來,或者縱歷千載,也有爭議,如趙孟頫。
傳統中國書法如此,不似今日,書法好像,似與官帽大小成了正比——可悲可嘆。

Ⅳ 宋方體是蔡京開創的嗎

沒有這個字體呀?你是不是說的仿宋體。

Ⅵ 中國古代四大字體蔡蘇米黃的創始人分別是誰

首先說一下,四個人的順序,史書上記載通常為蘇黃米蔡,指的是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本為「蔡京」,奸臣,因其人品不好改為蔡襄。)
1、蘇東坡書法藝術特點:蘇軾書法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年姿媚、中年圓勁、晚年沉著。早期代表作為《治平帖》,筆觸精到,字態嫵媚。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元朝鮮於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晚年代表作有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此二賦以古雅勝,姿態百出而結構緊密,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其最晚的墨跡當是《與謝民師論文帖》(1100年)。
2、黃庭堅書法藝術特點: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誇張的長畫,並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在結構上明顯受到懷素的影響,但行筆曲折頓挫,則與懷素節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圓轉、流暢是草書的基調,而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傑出的代表,
3、米芾書法藝術特點:米芾的書法,早年師法歐陽詢、柳公權,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中年以後摹魏晉書法,尤得力於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其體勢展拓,用筆渾厚爽勁。自謂為「刷字」。米芾的書法理論著作有《書史》、《海岳名言》和《海岳題跋》。米芾著《畫史》1卷,是國畫鑒評著作。
4、蔡襄書法藝術特點:蔡襄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展開蔡襄書法作品,突然感覺有一陣春風吹面,讓人充滿溫暖。蔡襄寫字如行雲流水,收放合度,得心應手,極盡自然。蔡襄的字「容德兼備」。在書法中蔡襄寫出了自己的性情與氣節。蔡襄書法在他在世時就受人推崇備至,極負盛名。蘇東坡認為蔡襄的字「心手相應,變態無窮」,有翔龍舞鳳之勢,是宋朝第一。

Ⅶ 宋體是秦檜還是蔡京發明的

傳說宋體字為秦檜所創。
然而宋體字於明朝以後才出現(出版翻刻宋本時為求便捷而出現的)。至康熙十二年方稱宋體。

Ⅷ 宋體書法到底是蔡京發明,還是秦檜所創造

都不是。
宋體是中國明代木版印刷中出現的字體。最初是在復刻臨安書棚本時將筆劃加以直線化,呈現出硬朗表情的一種字體。嘉靖三十二(1553年)刊刻的《墨子》中宋體的基礎已經成型。明朝後期的萬曆年間刊本數量急速增加,促進了書籍製作的分工化。
宋體字於明朝以後才出現,那何以謂作「宋體」?原來,明朝出版界多翻刻宋本,但為求便捷,這些仿宋刊本經常只刻出「膚廓字樣」,而非原來楷味濃厚的字。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敕廷臣補刊經庵《文獻通考》的序文中,規定:「此後刻書,凡方體稱宋體字,楷書均稱軟字」。「宋體」之名,乃清朝康熙皇帝指定。這命名是有問題的,除了「宋體」非宋,歷代隋、唐、宋、元的刊本字樣也各有特色,卻一概劃作一類。然而皇帝之令,不能不從,中國文人自此稱明代刊本字作「宋體」。

Ⅸ 宋體字是誰發明的,秦檜還是蔡京

傳說宋體字為秦檜所創。然而宋體字於明朝以後才出現(出版翻刻宋本時為求便捷而出現的)。至康熙十二年方稱宋體。

閱讀全文

與蔡京發明字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