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的

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的

發布時間:2021-08-26 20:18:06

① 列文虎克製造顯微鏡的過程

列文虎克於1632年10月24日出生在荷蘭代爾夫特市的一個釀酒工人家庭。他父親去世很早,在母親的撫養下,讀了幾年書。16歲即外出謀生,過著飄泊苦難的生活。後來返回家鄉,才在代爾夫特市政廳當了一位看門人。

由於看門工作比較輕松,時間寬裕,而且接觸的人也很多,因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他從一位朋友那裡得知,荷蘭的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有許多眼鏡店,除磨製鏡片外,也磨製放大鏡,並告訴他說:「用放大鏡,可以把看不清的小東西放大,並讓你看得清清楚楚,神妙極了。」

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列文虎克,默默地想著這個新鮮有趣的問題,越想越產生了興趣。可是,當他到眼鏡店一問,原來價錢卻貴得嚇人,他只好高興而去,掃興而歸了。

列文虎克從眼鏡店出來,恰好看到磨製鏡片的人在使勁地磨著。但磨製的方法並不神秘,只是需要仔細和耐心罷了。「索性我也來磨磨看。」

從那時起,列文虎克利用自己的充裕時間,耐心地磨製起鏡片來……

列文虎克經過辛勤勞動,終於磨製成了小小的透鏡。但由於實在太小了,他就做了一個架子,把這塊小小的透鏡鑲在上邊,看東西就方便了。

後來,經過反復琢磨,他又在透鏡的下邊裝了一塊銅板,上面鑽了一個小孔,以使光線從這里射進而反照出所觀察的東西來。這就是列文虎克所製作的第一架顯微鏡,它的放大能力相當大,竟超過了當時世界上所有的顯微鏡。

列文虎克有了自己的顯微鏡後,便十分高興地察看一切。他把手伸到顯微鏡旁,只見手指上的皮膚,粗糙得像塊柑桔皮一樣,難看極了;他看到蜜蜂腿上的短毛,猶如縫衣針一樣地直立著,使人有點害怕。隨後,他又觀察了蜜蜂的螫針、蚊子的長嘴和一種甲蟲的腿。

總之,他對任何東西都感興趣,都要仔細觀察。可是,當他把身邊和周圍能夠觀察的東西都看過之後,便又開始不大滿足了。他覺得應該再有一個更大、更好的顯微鏡。為此,列文虎克更加認真地磨製透鏡。由於經驗加上興趣,使他毅然辭退了公職,並把家中的一間空房改作了自己的實驗室。

幾年以後,列文虎克所製成的顯微鏡,不僅越來越多和越來越大,而且也越來越精巧和越來越完善了,以致能把細小的東西放大到兩三百倍。

1673年的一天,英國皇家學會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來信。打開一看,原來是一份用荷蘭文書寫的、字跡工整的記錄,其標題是:《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皮膚、肉類以及蜜蜂和其他蟲類的若干記錄》。

當時,在場的學者們看了標題後,有人開玩笑說:「這真是一個咬文嚼字的啰唆標題。」「這肯定是一個鄉下佬寫的。迷信加空想。這里邊說不定寫了些什麼滑稽可笑的事呢!」不過,他們讀著讀著,卻一下被其中的內容牢牢地吸住了——這竟是科學家們毫無所知的神秘事情啊!

列文虎克這樣寫道:「大量難以相信的各種不同的極小的『狄爾肯』……它們活動相當優美,它們來回地轉動,也向前和向一旁轉動……」

「好,好,這是一篇極有價值的研究報告。」此時,大家的態度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

然而,當他最後向皇家學會擔保說:「一個粗糙沙粒中有100萬個這種小東西;而一滴水——在其中,狄爾肯不僅能夠生長良好,而且能活躍地繁殖——能夠寄生大約270多萬個狄爾肯」時,顯赫的皇家學會,竟覺得這又是件太令人不可思議的事了。

他不得不委託他的兩個秘書——物理學家羅伯特·虎克和植物學家格魯,為皇家學會弄一個質量最好的顯微鏡來,以進一步證實列文虎克所報告的事實是否真實。

經過幾番周折,列文虎克的科學實驗,終於得到了皇家學會的公認。

於是,列文虎克的這份記錄被譯成了英文,並在英國皇家學會的刊物上發表了。這份出自鄉下佬之手的研究報告,果真轟動了英國學術界。列文虎克也很快成了皇家學會的會員,並對他的成就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1)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的擴展閱讀

列文虎克在他的一生當中,磨製了超過500個鏡片,並製造了400種以上的顯微鏡,其中只有9種仍有人使用。1674年,列文虎克發明瞭世界上第一台光學顯微鏡,並利用這台顯微鏡首次觀察到了血紅細胞,從而開始了人類使用儀器來研究微觀世界的紀元。

列文虎克顯微觀察中的一個重要的貢獻就是進一步證實了毛細血管的存在。他相繼在魚、蛙、人、哺乳動物及一些無脊椎動物物體中觀察到毛細血管。

正是列文虎克的顯微觀察,圓滿完成了血液迴圈的發現。列文虎克在觀察毛細血管中的血液迴圈時,還發現血液中的紅血球,成為第一個看見並描述紅細胞的人。

列文虎克在顯微觀察中,還第一次發現了一些非常細小並只能透過顯微鏡觀察到的生物,他稱之為 「微生物」。

1675年,他首先在盛放雨水的罐子里發現了單細胞的微生物;1683年,他又在自己的牙垢物中發現了更小的單細胞生物。他發現「這些生物幾乎像小蛇一樣用優美的彎曲姿勢運動。」過了200多年以後,人們才搞清楚列文虎克發現的微生物是細菌。

此外,列文虎克對於昆蟲的結構也進行了大量的顯微觀察。他觀察了昆蟲的復眼,認為復眼便於昆蟲迅速發現其他物體;他發現蚜蟲的發生無需受精,即如今所稱的孤雌生殖,幼蟲從未受精的雌體中產生出來。

② 第一個發明顯微鏡的人是誰

開微觀世界大門的工具——顯微鏡(1665 年)

最早的顯微鏡是由一個叫詹森的眼鏡製造匠人於 1590 年前後發明的。這個顯微鏡是用一個凹鏡和一個凸鏡做成的,製作水平還很低。詹森雖然是發明顯微鏡的第一人,卻並沒有發現顯微鏡的真正價值。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詹森的發明並沒有引起世人的重視。事隔 90 多年後,顯微鏡又被荷蘭人列文虎克研究成功了,並且開始真正地用於科學研究試驗。關於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的過程,也是充滿偶然性的。
列文虎克於 1632 年出生於荷蘭的德爾夫特市,從沒接受過正規的科學訓練。但他是一個對新奇事物充滿強烈興趣的人。一次,他從朋友那裡聽說荷蘭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的眼鏡店可以磨製放大鏡,用放大鏡可以把肉眼看不清的東西看得很清楚。他對這個神奇的放大鏡充滿了好奇心,但又因為價格太高而買不起。從此,他經常出入眼鏡店,認真觀察磨製鏡片的工作,暗暗地學習著磨製鏡片的技術。
功夫不負苦心人。1665 年,列文虎克終於製成了一塊直徑只有 0。3 厘米的小透鏡,並做了一個架,把這塊小透鏡鑲在架上,又在透鏡下邊裝了一塊銅板,上面鑽了一個小孔,使光線從這里射進而反射出所觀察的東西。這樣,列文虎克的第一台顯微鏡成功了。由於他有著磨製高倍鏡片的精湛技術,他製成的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超過了當時世界上已有的任何顯微鏡。
列文虎克並沒有就此止步,他繼續下功夫改進顯微鏡,進一步提高其性能,以便更好地去觀察了解神秘的微觀世界。為此,他辭退了工作,專心致志地研製顯微鏡。幾年後,他終於制出了能把物體放大 300 倍的顯微鏡。
1675 年的一個雨天,列文虎克從院子里舀了一杯雨水用顯微鏡觀察。他發現水滴中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小生物在蠕動,而且數量驚人。在一滴雨水中,這些小生物要比當時全荷蘭的人數還多出許多倍。以後,列文虎克又用顯微鏡發現了紅血球和酵母菌。這樣,他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微生物世界的發現者,被吸收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
顯微鏡的發明和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為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利用顯微鏡發現,各種傳染病都是由特定的細菌引起的。這就導致了抵抗疾病的健康檢查、種痘和葯物研製的成功。
據說,列文虎克是一個對自己的發明守口如瓶、嚴守秘密的人。直到現在,顯微鏡學家們還弄不明白他是怎樣用那種原始的工具獲得那麼好的效果.

顯微鏡是人類各個時期最偉大的發明物之一。在它發明出來之前,人類關於周圍世界的觀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所看到的東西。
顯微鏡把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在人類的視野里。人們第一次看到了數以百計的「新的」微小動物和植物,以及從人體到植物纖維等各種東西的內部構造。顯微鏡還有助於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有助於醫生治療疾病。上圖:這是17世紀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的顯微鏡。它有一根內裝透鏡的簡易皮管,安放在一個可調整的架子上。灌滿水的玻璃球用來把光聚焦到物體上。
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可能是一個叫做札恰里亞斯·詹森的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後來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個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他通過顯微鏡觀察到一種昆蟲後,第一次對它的復眼進行了描述。第二個是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安東尼·凡·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學會了磨製透鏡。他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
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通過研製電子顯微鏡,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場革命。這使得科學家能觀察到像百萬分之一毫米那樣小的物體。1986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獎。

③ 顯微鏡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顯微鏡是由一個叫詹森的眼鏡製造匠人於 1590 年前後發明的。這個顯微鏡是用一個凹鏡和版一個凸鏡做成的權,製作水平還很低。詹森雖然是發明顯微鏡的第一人,卻並沒有發現顯微鏡的真正價值。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詹森的發明並沒有引起世人的重視。事隔 90 多年後,顯微鏡又被荷蘭人列文虎克研究成功了,並且開始真正地用於科學研究試驗。關於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的過程,也是充滿偶然性的。

④ 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的原理是什麼

其實普通的光學顯微鏡是根據凸透鏡的成像原理,要經過凸透鏡的兩次成像。第一次先經過物鏡(凸透鏡1)成像,這時候的物體應該在物鏡(凸透鏡1)的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根據物理學的原理,成的應該是放大的倒立的實像。而後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為「物體」,經過目鏡的第二次成像。由於我們觀察的時候是在目鏡的另外一側,根據光學原理,第二次成的像應該是一個虛像,這樣像和物才在同一側。因此第一次成的像應該在目鏡(凸透鏡2)的一倍焦距以內,這樣經過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個放大的正立的虛像。如果相對實物說的話,應該是倒立的放大的虛像。

⑤ 世界上第一台顯微鏡是誰發明的

一個偶然的機會,列文·虎克得到一個兼做德爾福特市政府看門員的差事,這是一個很清閑的工作,空閑時間很多。然而,列文·虎克是個閑不住的人,他小時候曾跟人學過磨製鏡片,對此也很著迷。所以,在空閑時間里,他就用來磨製鏡片,寒來暑往,總不間斷。

有一次,列文·虎克透過兩片透鏡看東西,發現能把很小的東西放大許多倍。一下子引起了他的興趣,他花在磨製鏡片上的時間更多了。漸漸地,列文·虎克磨製的鏡片放大倍數越來越高。為了用起來方便,他用兩個金屬片夾住透鏡,再在透鏡前面按上一根帶尖的金屬棒,把要觀察的東西放在尖上觀察,並且用一個螺旋鈕調節焦距,這樣就製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連續好多年,列文·虎克先後製作了400多架顯微鏡,最高的放大倍數達到200~300倍。

⑥ 顯微鏡是列文虎克發明的,還是羅伯特胡克

顯微鏡既不是列文虎克也不是羅伯特胡克發明的。

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後來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個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他通過顯微鏡觀察到一種昆蟲後,第一次對它的復眼進行了描述。第二個是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學會了磨製透鏡。他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

(6)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的擴展閱讀:

一、發展歷史

早在公元前一世紀,人們就已發現通過球形透明物體去觀察微小物體時,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後來逐漸對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體放大成像的規律有了認識。

1590年,荷蘭Z·Jansen(詹森)和義大利人的眼鏡製造者已經造出類似顯微鏡的放大儀器。

1611年,Kepler(克卜勒):提議復合式顯微鏡的製作方式。

1665年,R·Hooke(羅伯特·胡克):「細胞」名詞的由來便由胡克利用復合式顯微鏡觀察軟木的木栓組織上的微小氣孔而得來的。

1674年,A·V·Leeuwenhoek(列文虎克):發現原生動物學的報導問世,並於九年後成為首位發現「細菌」存在的人。

1833年,Brown(布朗):在顯微鏡下觀察紫羅蘭,隨後發表他對細胞核的詳細論述。

1838年,Schlieden and Schwann(施萊登和施旺):皆提倡細胞學原理,其主旨即為「有核細胞是所有動植物的組織及功能之基本元素」。

1857年,Kolliker(寇利克):發現肌肉細胞中之線粒體。

1876年,Abbe(阿比):剖析影像在顯微鏡中成像時所產生的繞射作用,試圖設計出最理想的顯微鏡。

二、羅伯特胡克的光學貢獻

胡克是17世紀英國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在力學、光學、天文學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所設計和發明的科學儀器在當時是無與倫比的。他本人被譽為英國的「雙眼和雙手」。

在光學方面,胡克是光的波動說的支持者。1655年,胡克提出了光的波動說,他認為光的傳播與水波的傳播相似。1672年胡克進一步提出了光波是橫波的概念。在光學研究中,胡克更主要的工作是進行了大量的光學實驗,特別是致力於光學儀器的創制。他製作或發明了顯微鏡、望遠鏡等多種光學儀器。

三、列文虎克的貢獻

安東尼·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1632.10.24-1723.08.26),荷蘭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生卒均於代爾夫特。幼年沒有受過正規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當學徒。20歲時回代爾夫特自營綢布。中年以後被代爾夫特市長指派做市政事務工作。

這種工作收入不少且很輕松,使他有較充裕的時間從事他自幼就喜愛的磨透鏡工作,並用之觀察自然界的細微物體。由於勤奮及本人特有的天賦,他磨製的透鏡遠遠超過同時代人。

他的放大透鏡以及簡單的顯微鏡形式很多,透鏡的材料有玻璃、寶石、鑽石等。其一生磨製了400多個透鏡,有一架簡單的凸透鏡,其放大率竟達300倍。

⑦ 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的原理是什麼

其實普通的光學顯微鏡是根據凸透鏡的成像原理,要經過凸透鏡的兩次成像.第一次先經過物鏡(凸透鏡1)成像,這時候的物體應該在物鏡(凸透鏡1)的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根據物理學的原理,成的應該是放大的倒立的實像.而後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為「物體」,經過目鏡的第二次成像.由於我們觀察的時候是在目鏡的另外一側,根據光學原理,第二次成的像應該是一個虛像,這樣像和物才在同一側.因此第一次成的像應該在目鏡(凸透鏡2)的一倍焦距以內,這樣經過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個放大的正立的虛像.如果相對實物說的話,應該是倒立的放大的虛像.

⑧ 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顯微鏡的

列文虎克出生於1632年的荷蘭德夫特。16歲時就失去了父親,被迫退學後來到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家雜貨鋪當學徒。在雜貨鋪的隔壁有一家眼鏡店,列文虎克有空就會到眼鏡工匠那裡學習磨製玻璃片的技術。

當他聽說用上等玻璃磨成的凸透鏡能放大身邊的小東西許多倍,他便渴望用自己雙手磨出光勻透亮的鏡片,帶領他進入人類用肉眼永遠看不到的奧秘的微觀世界。

不知過了多少個夜晚,列文虎克忘記白天店鋪里學徒生活的勞累,一心撲在磨製鏡片上,很快便掌握了磨製鏡片的技術。一天,他終於磨製出了一個直徑只有3mm,但卻能將物體放大200倍的鏡片。

他把鏡片鑲嵌在木片挖成的洞孔內,用來觀察微小的物體。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他的鏡片下,雞毛的絨毛變得像樹枝一樣粗,跳蚤和螞蟻的腿變得粗壯而強健。

結束了學徒生活的列文虎克最後在故鄉德夫特定居下來,從事市政府看門人的工作。他每天把工余的時間花在用顯微鏡觀察自然現象上。

1674年,列文虎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光學顯微鏡,並利用這台顯微鏡首次觀察到了血紅細胞,從而開始了人類使用儀器來研究微觀世界的紀元。

(8)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的擴展閱讀:

生平:

安東尼·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1632.10.24-1723.08.26),荷蘭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生卒均於代爾夫特。幼年沒有受過正規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當學徒。

20歲時回代爾夫特自營綢布。中年以後被代爾夫特市長指派做市政事務工作。這種工作收入不少且很輕松,使他有較充裕的時間從事他自幼就喜愛的磨透鏡工作,並用之觀察自然界的細微物體。

⑨ 顯微鏡的發明者是誰

亞斯·詹森和漢斯·利珀希。

亞斯·詹森,荷蘭人,發明家,顯微鏡的發明者之一,與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各自獨立發明了顯微鏡。眼鏡製造商亞斯·詹森在1590年左右發明了顯微鏡。它由凹面鏡和凸面鏡組成,製作水平很低。

雖然亞斯·詹森是顯微鏡的發明者之一,但沒有發現顯微鏡的真正價值。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亞斯·詹森的發明並沒有引起全世界的注意。顯微鏡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在它被發明之前,人類對周圍世界的概念僅限於用手持鏡片幫助肉眼能看到的東西。


(9)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的擴展閱讀:

顯微鏡的發明過程:

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二人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後來,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位是伽利略,一位義大利科學家,在顯微鏡下觀察昆蟲後,首次描述了昆蟲的復眼。第二個是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自己也學會了磨鏡片,首次描述了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微小動植物。

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通過研製電子顯微鏡,徹底改變了生物學。這使得科學家可以觀察到小到百萬分之一毫米的物體,於1986年獲得諾貝爾獎。

閱讀全文

與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