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是誰發明巧克力的
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不一會兒,不知怎的,探險隊員們好像得到了魔力一樣,體力和精力都得到了恢復。
驚訝萬分的科爾特斯連忙向印第安人打聽可可水的配方等情況。印第安人告訴他:「這是神仙飲料。」
1528年。科爾特斯回到西班牙後,向查理五世國王敬獻了「神仙飲料」——可可。不過,考慮到西班牙人的飲食特點,科爾特斯在配製的調料中,用蜂蜜代替樹汁和胡椒粉。
「啊,這飲料真不錯!」國王喝了連聲叫好,高興之餘,他還封科爾特斯為爵土。
此後,可可飲料風靡整個西班牙。保守的西班牙人對飲料的配製方法秘而不宣。
直到70多年後的1606年,一位義大利人竊取了飲料的秘方,才使可可飲料傳到歐洲各地。可可飲料在歐洲大地倍受青睞後,經營可可飲料成為一個很有錢賺的行業。西班牙的一位名叫拉思科的食品商,也賺了不少錢。
一天,拉思科在煮飲料時,突發奇思:這飲料要煮太麻煩了,要是能將它做成固體食品,吃的時候取一小塊用開水一沖,或者直接故人嘴裡就能吃,那有多好啊!
於是,拉思科經過反復地試驗。採用濃縮、烘乾、加蜂蜜調制的辦法,製成了固體狀可可飲料。由於可可飲料源於墨西哥的「巧克拉托魯」,因此,拉思科將固體狀可可飲料叫做「巧克力特」。這就是原始的巧克力了。
巧克力特問世後,人們對它很陌生。在法國,它一度被認為是「珍貴的葯品」。這種陰差陽錯與法國國王路易十三有關。
路易十三的妻子——王後是西班牙的公主。1612年,法國王後從娘家帶回一袋西班牙特產——巧克力特。當時,路易十三身體欠安,精神萎靡不振。好奇的國王吃了一塊巧克力特,也不知怎麼回事,居然病好了,精神也提起來了。剛俊自用的路易十三認定這是一種「珍貴的葯品」,吩咐醫生將巧克力特藏起來,只有王室成員生病時才能享用。
直到路易十四繼位,外婆外公家裡的人,帶來許多巧克力特向他祝賀。這時,法國人才弄明白巧克力特是一種食品。
西班牙人一如保密可可飲料一樣,保密巧克力特的配製方法。直到1763年,一位英國商人竊取了秘方,巧克力特才進入英國。英國人還根據本國人的口味,在配製原料中增加了牛奶、乳酪,於是「奶油巧克力」就誕生了。
Ⅱ 巧克力是誰發明的
巧克力是西班牙人發明的。
巧克力最初來源於中美洲熱帶雨林中野生可可樹的果實可可豆 。1300 多年前 , 約克坦瑪雅印第安人用焙炒過的可可豆做了一種飲料叫 chocolate 。早期的 chocolate 是一種油膩的飲料,因為炒過的可可豆中含 50 %以上油脂,人們開始把麵粉和其它澱粉物質加到飲料中來降低其油膩度 。
16世紀初的西班牙探險家荷南多·科爾特斯在墨西哥發現:當地的阿茲特克國王飲用一種可可豆加水和香料製成的飲料,科爾特斯品嘗後在1528年帶回西班牙,並在西非一個小島上種植了可可樹。
西班牙人將可可豆磨成了粉,從中加入了水和糖,在加熱後被製成的飲料稱為「巧克力」,深受大眾的歡迎。不久其製作方法被義大利人學會,並且很快傳遍整個歐洲。
(2)發明牛奶巧克力擴展閱讀:
巧克力 - 起源故事
巧克力的原料之一可可豆 1526年,西班牙探險家柯特茲帶回西班牙,獻給當時的國王,使歐洲人視它為迷葯,掀起一股狂潮。後來大約在16世紀,西班牙人讓巧克力「甜」起來,他們將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成了香甜飲料。
到了1876年,一位名叫彼得的瑞士人別出心裁,在上述飲料中再摻入一些牛奶,這才完成了現代巧克力創制的全過程。不久之後,又有人想到,將液體巧克力加以脫水濃縮成一塊塊便於攜帶和保存的巧克力糖。
1828年,由荷蘭的凡苛添(Van Houten)想到將其脂肪除去2/3,做成容易飲用的可可亞。19世紀末時,瑞士的D.M比德,發明在巧克力中加入牛奶,味道更好,就是今日巧克力的雛形了。
Ⅲ 巧克力什麼時候發明的
起源
最早出現的巧克力,起源於墨西哥地區古代印第安人的一種含可可的食物,味道苦而辣。1526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帶回西班牙,獻給當時的國王,使歐洲人視它為迷- 葯,掀起一股狂潮。後來大約在16世紀,西班牙人讓巧克力「甜」起來,他們將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成了香甜飲料。到了1876年,一位名叫彼得的瑞士人別出心裁,在上述飲料中再摻入一些牛奶,這才完成了現代巧克力創制的全過程。不久之後,有人想到,將液體巧克力加以脫水濃縮成一塊塊便於攜帶和保存的巧克力糖。1828年,由荷蘭的萬·豪頓想到將其脂肪除去2/3,做成容易飲用的可可飲料。
傳奇故事
1519年,以西班牙著名探險家科爾特斯為首的探險隊進入墨西哥腹地。旅途艱辛,隊伍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了一個高原。隊員們個個累得腰酸背疼、筋疲力盡,一個個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不想動彈。科爾特斯很著急,前方的路還很長呢,隊員們都累成這樣了,這可怎麼辦呢? 正在這時,從山下走來一隊印第安人。友善的印第安人見科爾特斯他們一個個無精打采,立刻打開行囊,從中取出幾粒可可豆,將其碾成粉末狀,然後加水煮沸,之後又在沸騰的可可水中放入樹汁和胡椒粉。頓時一股濃郁的芳香在空中彌漫開來。 印第安人把那黑乎乎的水端給科爾特斯他們。科爾特斯嘗了一口,「哎呀,又苦又辣,真難喝!」但是,考慮到要尊重印第安人的禮節,科爾特斯和隊員們還是勉強喝了兩口。 沒想到,才過了一會兒功夫,探險隊員們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樣,體力得到了恢復!驚訝萬分的科爾特斯連忙向印第安人打聽可可水的配方,印第安人將配方如實相告,並得意地說:「這可是神仙飲料啊!」 1528年,科爾特斯回到西班牙,向國王敬獻了這種由可可做成的神仙飲料,只是,考慮到西班牙人的飲食特點,聰明的科爾特斯用蜂蜜代替了樹汁和胡椒粉。 「這飲料真不錯!」國王喝了連聲叫好,並因此封科爾特斯為爵士。 從那以後,可可飲料風靡了整個西班牙。一位名叫拉思科的商人,因為經營可可飲料而發了大財。 一天,拉思科在煮飲料時突發奇想:調制這種飲料,每次都要煮,實在太麻煩了!要是能將它做成固體食品,吃的時候取一小塊,用水一沖就能吃,或者直接放入嘴裡就能吃,那該多好啊! 於是,拉思科開始了反復的試驗。最終,他採用濃縮、烘乾等辦法,成功地生產出了固體狀的可可飲料。由於可可飲料是從墨西哥傳來的,在墨西哥土語里,它叫「巧克拉托魯」,因此,拉思科將他的固體狀可可飲料叫做「巧克力特」。 拉思科發明的巧克力特,是巧克力的第一代。 西班牙人是很會保密的。他們嚴格保密可可飲料的配方,對巧克力特的配方也守口如瓶。直到200年以後的1763年,一位英國商人才成功地獲得了配方,將巧克力特引進到英國。英國生產商根據本國人的口味,在原料里增加了牛奶和乳酪,於是,「奶油巧克力」誕生了。 奶油巧克力,是巧克力的第二代。 當時,巧克力的味道雖說不錯,但和現在的口感無法相比。這是因為,可可粉中含有油脂,無法與水、牛奶等融為一體,因此巧克力的口感很不爽滑。直到1829年,荷蘭科學家萬·豪頓發明了可可豆脫脂技術,才使巧克力的色香味臻於完美。 經過脫脂處理後生產出來的巧克力,爽滑細膩,口感極佳,是巧克力的第三代,也就是我們現在所享用的。
Ⅳ 誰發明的巧克力
巧克力的原料最初來源於拉丁美洲,那裡的熱帶雨林中長滿了鬱郁蔥蔥的野生可可樹,樹上結滿了果實可可豆。這些豆子經數日發酵後,加以水洗、乾燥、焙炒,壓碎除去外殼及胚芽部,剩胚乳部,將胚乳部或全部利用或壓去可可脂,最後磨成細粉,就是可可粉;將可可粉加熱溶解,加入砂糖、奶粉(全脂或脫脂)、乳化劑等,經過攪拌混合、磨細、精鏈等加工過程,得到液體巧克力,再加以調溫、成型、冷卻之步驟,所得到的就是巧克力。
3000多年前,拉丁美洲印第安人就已開始用可可豆製作飲料。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於1502年首次將可可豆帶回西班牙。此後,歐洲殖民者在侵略掠奪拉丁美洲的同時,也對可可發生了極大興趣。1516年,西班牙殖民軍統帥費爾南德?高爾斯在寫給西班牙國王的報告中說:「在墨西哥廣大地區出產一種可可豆,誰要是喝上一杯這種飲料,就足以使人在全天的行軍中精神飽滿。」他還奉獻給國王一盒精製的可可粉。國王特地為品嘗可可舉行了一次盛大宴會,但與會的人一致認為這種「苦水」難以
1519年,另一位西班牙冒險家科爾特斯在墨西哥阿茲台克印第安人統治者蒙提祖驪的宮中喝到一種稱為「Xocoatyl」的苦味飲料,這是一種用可可豆與草葯、香料、玉米等攪拌起泡的混合飲料。在印第安語中「Xoco」是泡沫,「Atyl」是水。巧克力的英文名字「Chocolate」就是由此演變而來的。後來,科爾特斯將這種飲料帶回西班牙,西班牙人發現這種飲料加入糖、香草和肉桂後味道很好。這是歐洲的第一個可可飲料配方,西班牙人很珍視這個配方,保密了近百年。直到1606年,義大利人卡爾雷迪才將製作巧克力飲料的秘方帶到了義大利,隨後又轉入了法國、英國。到了17世紀中葉,巧克力飲料在法國和英國已頗為流行,只是價格相當昂貴,只有有錢人才喝得起。
1765年,在北美馬薩諸塞州的多爾切斯.貝克博士辦起了第一個用可可豆生產巧克力粉的工廠。1819年,瑞士23歲的卡耶爾製造出第一塊巧克力糖。從此,巧克力就不再單純是作為一種飲料,而且成為糖果和點心了。1828年,荷蘭人馮.霍滕將可可漿脫去可可脂,第一次制出速溶可可粉。同時,用可可粉加入可可脂製作巧克力,也比原先直接用可可豆質量好得多。霍滕的發明徹底改變了可可和巧克力工業的面貌。今天,霍滕的方法仍在沿用。1847年,英國的弗賴伊父子公司在可可粉中加糖和可可脂,並用模子將它們成型為巧克力塊,制出了我們今天所吃的巧克力糖。另外一次突破發生在1876年,當時,瑞士的丹尼爾.彼德在巧克力中加入了牛奶,第一次制出固體牛奶巧克力,成為現代巧克力的雛形。
Ⅳ 誰發明了巧克力
巧克力的原料最初來源於拉丁美洲,那裡的熱帶雨林中長滿了鬱郁蔥蔥的野生可可樹,樹上結滿了果實可可豆。這些豆子經數日發酵後,加以水洗、乾燥、焙炒,壓碎除去外殼及胚芽部,剩胚乳部,將胚乳部或全部利用或壓去可可脂,最後磨成細粉,就是可可粉;將可可粉加熱溶解,加入砂糖、奶粉(全脂或脫脂)、乳化劑等,經過攪拌混合、磨細、精鏈等加工過程,得到液體巧克力,再加以調溫、成型、冷卻之步驟,所得到的就是巧克力。 3000多年前,拉丁美洲印第安人就已開始用可可豆製作飲料。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於1502年首次將可可豆帶回西班牙。此後,歐洲殖民者在侵略掠奪拉丁美洲的同時,也對可可發生了極大興趣。1516年,西班牙殖民軍統帥費爾南德?高爾斯在寫給西班牙國王的報告中說:「在墨西哥廣大地區出產一種可可豆,誰要是喝上一杯這種飲料,就足以使人在全天的行軍中精神飽滿。」他還奉獻給國王一盒精製的可可粉。國王特地為品嘗可可舉行了一次盛大宴會,但與會的人一致認為這種「苦水」難以 1519年,另一位西班牙冒險家科爾特斯在墨西哥阿茲台克印第安人統治者蒙提祖驪的宮中喝到一種稱為「Xocoatyl」的苦味飲料,這是一種用可可豆與草葯、香料、玉米等攪拌起泡的混合飲料。在印第安語中「Xoco」是泡沫,「Atyl」是水。巧克力的英文名字「Chocolate」就是由此演變而來的。後來,科爾特斯將這種飲料帶回西班牙,西班牙人發現這種飲料加入糖、香草和肉桂後味道很好。這是歐洲的第一個可可飲料配方,西班牙人很珍視這個配方,保密了近百年。直到1606年,義大利人卡爾雷迪才將製作巧克力飲料的秘方帶到了義大利,隨後又轉入了法國、英國。到了17世紀中葉,巧克力飲料在法國和英國已頗為流行,只是價格相當昂貴,只有有錢人才喝得起。 1765年,在北美馬薩諸塞州的多爾切斯.貝克博士辦起了第一個用可可豆生產巧克力粉的工廠。1819年,瑞士23歲的卡耶爾製造出第一塊巧克力糖。從此,巧克力就不再單純是作為一種飲料,而且成為糖果和點心了。1828年,荷蘭人馮.霍滕將可可漿脫去可可脂,第一次制出速溶可可粉。同時,用可可粉加入可可脂製作巧克力,也比原先直接用可可豆質量好得多。霍滕的發明徹底改變了可可和巧克力工業的面貌。今天,霍滕的方法仍在沿用。1847年,英國的弗賴伊父子公司在可可粉中加糖和可可脂,並用模子將它們成型為巧克力塊,制出了我們今天所吃的巧克力糖。另外一次突破發生在1876年,當時,瑞士的丹尼爾.彼德在巧克力中加入了牛奶,第一次制出固體牛奶巧克力,成為現代巧克力的雛形。
Ⅵ 巧克力的最早是怎麼發明和流傳起來的
巧克力發展編年史公元前四世紀,瑪雅人開始種植可可樹。
公元前十世紀,阿茲特克人在墨西哥南部到瓜地馬拉的廣大區域種植可可樹,由於產量小,可可豆在當時作為貨幣在阿茲特克王國流通。
1502年,克里斯托夫·哥倫布(Christopher-Columbus)乘"聖瑪麗雅號"第四次登陸美洲,將巧克力第一次帶回歐洲。
1527年,赫爾南·科爾特斯爵士正式將巧克力推薦給西班牙宮廷,使之成為宮廷豪華宴會的奢侈品。
1585年,第一批可可豆從維拉克魯斯(Veracruz 今墨西哥港)遠洋運輸到塞維利亞(Seville 西班牙港口),拉開了歐洲巧克力貿易的序幕。
1606年,西班牙人安東尼奧·克來提(Antonio Carletti)從美洲貿易返回,路過義大利,將巧克力引入都靈、佩魯賈、威尼斯,威尼斯成為巧克力的"聖地"。
1609年,在黑暗的宗教裁判廳時期,西班牙、葡萄牙的猶太人避難進入法、西邊境的巴約納,巧克力進入法國民間。
公元1660年,西班牙公主瑪麗雅.特蕾莎與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締結婚約,女王將一盒裝幀精美的巧克力作為定情禮物贈送給太陽王。從此,巧克力迅速征服了巴黎和其他歐洲城市,成為歐洲人最喜愛的食品及飲料。
1671年,巴黎巧克力商大衛·凱盧(David Caillou)在干樹街(Rue of L'Arbre-Sec)開設了法國第一家巧克力商店。
1657年,法國巧克力商抵達倫敦,在主教門大街(Bishopsgate)和皇後巷小徑(Queen's Head Alley)的一間屋子出售巧克力飲料,由此一種新型的俱樂部誕生了,他們被稱為"巧克力屋"和"咖啡屋"。其中最著名的"White's"後來成為著名的紳士俱樂部。
1674年,一家名為"咖啡磨坊和煙卷"的倫敦商店出售一種叫"西班牙糕餅"的固體巧克力。這種產品的吸引力太大了,使得歐洲的巧克力商竟相模仿。
1765年,約翰·韓農(John Hannon)詹姆斯·貝克博士(Dr.JaBakermes)在麻省的杜爾切斯特(Dorchester)創立美國第一家巧克力工廠。
1819年,讓.路易斯·凱勒(Jean-Louis Cailler)在義大利學成巧克力製作工藝返回瑞士,在日內瓦湖畔的Vevey建立了巧克力工廠,並於1830年推出"pure caracas"和"medium sweet"巧克力品種,奠定了瑞士"巧克力王國"的基石。
1824年,約翰·吉百利(John Gadbry)在伯明翰開了一間食品店,出售巧克力飲料和可可;
1831年,阿隆索·納赫爾(Alonso Nagel)在西班牙第一大港口城市畢爾巴鄂(Bilbo)的阿特蘇里區(Atxuri)開設了第一家"蒂奧莎"巧克力商店。170多年來,"蒂奧莎"球狀、三角填芯巧克力塊及巧克力糕點、飲料作為巴斯克文化的一種象徵延續至今。
1831年,吉百利創立了自己的工廠;1854年,鑒於尊貴品質,吉百利獲得英國皇家的委任狀-維多利亞女皇的可可和巧克力特別供貨商。吉百利從此名揚天下。
1866年,亨利·雀巢(Henri Nestlé)配製成功干奶粉,結合同期美國發明的煉乳,誕生了被稱為"華貴的彼德"(Gala-Peter)的牛奶巧克力塊。1878年,"雀巢"牛奶巧克力塊獲巴黎國際展覽會金獎,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1912年,比利時人簡·努哈斯(Jean Neuhans)發明了帶有多種軟芯(杏仁、牛軋糖和水果味奶油)的巧克力。1925年,皮雷斯特·瑪氏(Forrest Mars)用不同方法在美國發明了夾心巧克力條,這兩種發明產生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龐大的巧克力糖果點心系列。……
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故宮)的清朝檔案記載,300年前(康熙四十四年),巧克力進入中國。那麼第一塊巧克力是讓誰吃了呢?
1705年,羅馬教皇十一世派遣使節多羅到中國傳教。第二年,多羅到了北京,住進故宮。康熙皇帝對西方文化非常感興趣,每有洋人來華,都要接見盤桓一番,了解西方的政治和科學技術。多羅這次到北京,自然少不了接見與攀談。七月二日,負責接待照料多羅起居的武英殿總監赫世亨,向多羅轉告了康熙皇帝的"意思"。多羅馬上"遵旨",向康熙皇帝獻上一些西方的奇珍,其中一個精美的小錫盒裡面,裝著150塊巧克力。武英殿總監赫世亨模仿西方人的吃法,讓工匠打制了一套白銀器皿,還用黃楊木特製了用於攪拌的簽子。他從150塊巧克力中,精選了50塊,放入特種的柳條匣,連同自己的奏摺一同呈上。康熙皇帝將呈上的用具、巧克力和奏摺一一看過之後,即命下人當即調制。只見下人小心翼翼地夾出兩塊巧克力,放入銀罐子里,倒入燒開的玉泉水,加上糖,稍適攪拌,又倒進一個雙耳玉龍杯。頓時,一股奇異的香味兒彌漫了整個房間,連門外的小太監都不住地咽口水。康熙皇帝拿起杯子看到裡面的黑湯,不覺皺起眉頭。聞了聞,拿到嘴邊抿了一小口:苦中帶澀,澀中帶甜,這算是什麼味道?周圍的人看到康熙皇帝皺起眉頭,都不免有些緊張。待看到他又喝了兩口,若有所若思地點點頭,嘴角顯出一絲笑意,才如釋重負。"原來洋人每天就喝這東西,哪裡有我們的龍井茶好喝!啊——哈哈"康熙皇帝爽朗地大笑起來。周圍的人也跟著附和、跟著笑。"不過,洋人喝這東西必有道理……"康熙皇帝拿起赫世亨的奏摺看了看,隨即提筆批示道"言味甜苦屬熱,但未寫有何效益,治何病,殊未盡善,著再詢問"。
Ⅶ 巧克力是誰發明的
巧克力是拉思科發明的。 早在16世紀初,可可豆就被哥倫布從南美洲帶到了歐洲,可是到了16世紀30年代初,可可才在歐洲受到廣泛的歡迎,並生產出了巧克力。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歐洲人重新認識可可了呢? 這裡面還有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呢。 1519年,以西班牙著名探險家科爾特斯為首的探險隊進入墨西哥腹地。旅途艱辛,隊伍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了一個高原。隊員們個個累得腰酸背疼、筋疲力盡,一個個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不想動彈。 正在這時,從山下走來一隊印第安人。友善的印第安人見科爾特斯他們一個個無精打采,立刻打開行囊,從中取出幾粒可可豆,將其碾成粉末狀,然後加水煮沸,之後又在沸騰的可可水中放入樹汁和胡椒粉,頓時一股濃郁的芳香在空中彌漫開來。 印第安人把那黑乎乎的水端給科爾特斯他們。科爾特斯嘗了一口,「哎呀,又苦又辣,真難喝!」但是,考慮到要尊重印第安人的禮節,科爾特斯和隊員們還是勉強喝了兩口。 沒想到,才過了一會兒功夫,探險隊員們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樣,體力得到了恢復!驚訝萬分的科爾特斯連忙向印第安人打聽可可水的配方,印第安人將配方如實相告,並得意地說:「這可是神仙飲料啊!」 1528年,科爾特斯回到西班牙,向國王敬獻了這種由可可做成的神仙飲料,只是,考慮到西班牙人的飲食特點,聰明的科爾特斯用蜂蜜代替了樹汁和胡椒粉。 「這飲料真不錯!」國王喝了連聲叫好,並因此封科爾特斯為爵士。 從那以後,可可飲料風靡了整個西班牙。一位名叫拉思科的商人,因為經營可可飲料而發了大財。 一天,拉思科在煮飲料時突發奇想:調制這種飲料,每次都要煮,實在太麻煩了!要是能將它做成固體食品,吃的時候取一小塊,用水一沖就能吃,或者直接放入嘴裡就能吃,那該多好啊! 於是,拉思科開始了反復的試驗。最終,他採用濃縮、烘乾等辦法,成功地生產出了固體狀的可可飲料。拉思科將他的固體狀可可飲料叫作「巧克力特」。 拉思科發明的巧克力特,是巧克力的第一代。 西班牙人是很會保密的。他們嚴格保密可可飲料的配方,對巧克力特的配方也守口如瓶。直到200年以後的1763年,一位英國商人才成功地獲得了配方,將巧克力特引進到英國。英國生產商根據本國人的口味,在原料里增加了牛奶和乳酪,於是,「奶油巧克力」誕生了。 奶油巧克力,是巧克力的第二代。 當時,巧克力的味道雖說不錯,但因為可可粉中含有油脂,無法與水、牛奶等融為一體,因此巧克力的口感很不爽滑。直到1829年,荷蘭科學家豪威發明了可可豆脫脂技術,才使巧克力的色香味臻於完美。這就是巧克力的第三代,也就是我們現在所享用的。 來,拿起一塊巧克力,細細品味它的醇美濃香吧!
採納哦
Ⅷ 牛奶巧克力哪國人發明的
瑞士發明了牛奶巧克力
如果對於瑞士,你只知道要買塊手錶,那麼你可就太遜了!因為要說到世界知名的瑞士特產,除了每一個人都肯定的鍾表以外,還有瑞士的巧克力。而瑞士的巧克力的不僅種類特別特別的豐富,重要的是價格也很適中,如果你要送禮,那麼瑞士巧克力絕對是你最適合購買的禮物了,買上一些你也絕對不會後悔,即使是自己吃!
但是到了生產正宗巧克力的瑞士,你也許會由於種類太多,因此都不知道該選哪一種了。也許有些人不想要普通的,想要那種在國內嘗不到的口味或形狀有奇奇怪怪的巧克力,但是不管你怎樣選擇,在瑞士首選的一定要是牛奶巧克力。因為牛奶巧克力是在瑞士發明的。據說起初調節牛奶的溫度是件非常困難的事,雖然歐洲各地都對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一直沒有成功。直到後來,瑞士人達尼爾·彼德於1875年發明了製作方法,才有了我們現在熱衷的牛奶巧克力。那麼在瑞士怎麼可以不買一些牛奶巧克力的「鼻祖」嘗一嘗呢!從著名商店裡面的高級巧克力到超市裡面的板狀巧克力,雖然價格不同,但是絕對都可以讓你品嘗到各種各樣的不尋常的味道。
Ⅸ 巧克力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誰發明的為什麼要發明巧克力
巧克力最初來源於中美洲,那裡的熱帶雨林中長滿了鬱郁蔥蔥的野生可可樹,樹上結滿了果實可可豆。
1300多年以前,瑪雅人開始用焙炒過的可可豆製作飲料。
1828年,荷蘭VanHOUTEN製作了可可壓榨機,以便從可可液中壓榨出剩餘的粉狀物。由VanHOUTEN壓榨出的可可油脂與碾碎的可可豆及白糖混合,世界上第一塊巧克力就誕生了。經過發酵、乾燥和焙炒之後的可可豆,加工成可可液塊、可可脂和可可粉後會產生濃郁而獨特的香味,這種天然香氣正是構成巧克力的主題。
(9)發明牛奶巧克力擴展閱讀
巧克力由多種原料混合而成,但其風味主要取決於可可本身的滋味。可可中含有可可鹼和咖啡鹼,帶來令人愉快的苦味;可可中的單寧質有淡淡的澀味,可可脂能產生肥腴滑爽的味感。可可的苦、澀、酸,可可脂的滑,藉助砂糖或乳粉、乳脂、麥芽、卵磷脂、香蘭素等輔料,再經過精湛的加工工藝,使得巧克力不僅保持了可可獨有的滋味並且讓它更加和諧、愉悅和可口。
可可豆曬干儲存後由巧克力原料工廠采買,即開始進行加工過程。大致可依序分為烘焙、壓碎、調配與研磨、精煉、去酸、回火鑄型等步驟。可可豆經壓碎後,豆仁里的可可脂(Cocoabutter)流出成為稠漿狀,多用於醫療、美容用途;剩下的可可渣再經輾制,就成了巧克力原料可可膏(Cocoamass);經調配與研磨,巧克力才開始有了苦甜、牛奶等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