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康帥傅侵犯發明權嗎

康帥傅侵犯發明權嗎

發布時間:2021-08-26 18:56:36

❶ 專利侵犯權!不懂著 請勿回答!

很明顯這屬於侵權
專利權是專利人利用其發明創造的獨占權利,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了依法受保護的有效專利的違法行為。
構成專利侵權行為的要件包括兩個方面:形式條件和實質條件。其中,形式要件主要有:1)實施行為所涉及的是一項有效的中國專利;2)實施行為必須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或者授權的;3)實施行為必須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對於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故意並不是形式要件。但是,可以作為衡量其情節輕重的依據。
構成專利侵權的實質要件,也就是技術條件,實質實施行為是否屬於專利的保護范圍。如果行為人所涉及的技術特徵屬於專利權的保護范圍,那麼該行為人就構成了專利侵權。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1)行為人所涉及的技術特徵與專利的技術特徵全部相同,則構成侵權;2)行為人所涉及的技術特徵多於專利的技術特徵,也構成侵權;3)行為人所涉及的技術特徵與專利的技術特徵有相同的,有相異的,但是,相異的技術特徵與專利的技術特徵是等效的,仍構成侵權;否則,不構成侵權。這里技術特徵等效,是指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你那能夠推斷出某兩種技術特徵彼此替換後,所產生的效果相同。
淺析專利侵權行為
日前,我國專利法第三次修訂草案(送審稿)已提請國務院審議,「關於專利權的保護」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建議修改的一項主要內容。伴隨著專利申請的快速增長,也出現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即專利侵權糾紛在大幅增加。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專利侵權問題進行探討。
一、專利侵權行為的形態
根據現行專利法,專利侵權行為的具體形態可分為:
(一)未經許可實施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未經權利人許可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包括以下3種具體形式: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他人發明專利產品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使用他人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依照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製造、銷售或進口他人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二)假冒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是指侵害專利權人的標記權。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2001)第八十四條規定,包括以下4種具體形式:未經許可,在其製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
(三)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
根據專利法五十九條的規定,這類行為需要承擔一般的民事侵權責任,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並予公正,可予以處罰。
(四)除法律明確規定之外,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還存在兩種侵權行為:過失假冒,即指行為人本意是冒充專利,隨意杜撰一個專利號,而碰巧與某人獲得的某項專利的專利號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該行為無假冒故意,但其行為結果仍然構成了假冒他人專利。反向假冒,即指行為人將合法取得的他人專利產品,註上自己的專利號予以出售,這種行為顯然不夠成「假冒他人專利」,但事實上侵害了合法專利權人的標記權,仍是一種侵權行為,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二、專利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
依專利法第六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銷售或使用者只有符合「不知道」且「來源合法」時,才可以免除賠償責任,但仍然構成侵權,應承擔停止侵害和消除影響的責任。也就是對善意的銷售或使用者來說,停止侵害和消除影響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賠償則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但這種混合原則的使用范圍不能延及製造或進口專利產品的行為。
過錯不是專利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在確定行為人的侵權責任時,對停止侵權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而賠償損失責任則按不同的場合分別適用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對同一專利侵權行為可以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來確定不同的民事責任,應當說與傳統理論對侵權行為歸責原則的認識更為合理。
三、專利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一般民事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通常包含4個方面:違法行為、損害結果、違法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以及行為人主觀有過錯。
對於專利行為的侵權責任,其構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侵犯的對象應當是在我國享有專利權的有效專利。首先,鑒於專利權的地域性,有效專利一般應當是指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專利。其次,鑒於專利權的時效性,只有在規定保護期內未因繳費、無效宣告、放棄等原因失效的專利權才是有效專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項專利權由於某些原因被宣告無效,則該專利權將被視為自始不存在,因此即使有他人在前已經實施也不夠成專利侵權。
(二)有違法行為存在。即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有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專利的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專利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了5種不認為是侵權的行為,是專利侵權責任的例外規定,如果行為人不能舉證以此作為抗辯理由,則應當認定行為人構成專利侵權,並依法承擔責任。
(三)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侵權人主觀上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所謂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是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而實施該行為;所謂過失是指行為人因疏忽或過於自信而實施了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但也有例外,例如專利法第六十三條第二款就規定,即使行為人主觀無過錯,也構成專利侵權,只是不承擔賠償責任罷了。
(四)應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後,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任何人不得實施其專利,而實施即是不得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因此,以生產經營為目的也應是判斷專利侵權的構成要件之一。
四、專利侵權行為的法律後果
專利權受到侵害時

❷ 康師傅礦泉水是哪國人發明的

中國人發明的。

產地標明為中國。

中國人發明的嘍。

❸ 康師傅是日本的嗎

截至2019年2月,康師傅不是日本的。

康師傅裡面的確有日資投股(33.18%),但純屬於商業投資。最大股東任然屬於台灣頂新國際集團。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一九九六年二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巿。目前最大股東為頂新(開曼群島)控股有限公司,佔有股份達33.27%,其次是日本三洋食品株式會社,占股33.18%。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康師傅公司),主要在中國從事生產和銷售方便麵、飲品、糕餅以及相關配套產業的經營。

(3)康帥傅侵犯發明權嗎擴展閱讀

1988年,中國大陸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台灣人魏應州帶領自家兄弟來到大陸。其先後在北京、內蒙、濟南等地區投資辦廠,並推出了「頂好清香油」、「康萊蛋酥卷」等知名產品。但由於當時國內整體消費水平偏低,這些產品「叫好不叫座」。

1991年底,魏氏兄弟毅然決定投資方便食品,直至1992年,康師傅第一包方便麵在天津研發並生產出來,之後市場迅速壯大成長,乃至之後幾年其業務擴大至糕餅及飲料。

「康師傅」方便麵在市場上的成功,讓魏氏兄弟更加堅定了公司在大陸生根發展的決心。根據康師傅控股發的公告顯示,截止2011年底,康師傅控股市值為169億美元,品牌價值達11.9億美元,其先後在中國60餘個城市設立了生產基地,員工人數超6萬人,總營業額78.67億美元,上繳稅收達1.63億美元。

❹ 康師傅方便麵的由來和發展史

"康師傅" 的老闆並不姓 "康",而是台商頂新集團董事魏應交及其兄弟。"康師傅" 是 1992 年頂新為進軍大陸而設的品牌。在 90 年代初,由於大陸人民害怕速食食品有損健康,所以這類食品在大陸不太受歡迎。魏應交為標榜其速食麵不含防腐劑和人工色素,所以改名 "康師傅",以顯示是健康食品,加上當時的目標市場是中國北方而北方人會尊稱別人為 "師傅",所以便在品牌上加上 "師傅" 二字。這便是 "康師傅" 的名字由來。

人人平等管理哲學

92 年,正值台灣經濟火紅。雖然頂新當時只是中小型企業,在魏應交決定往內地發展時,四周都是反對之聲,但他相信未來中國是營商腹地,他毅然帶著 1 億台幣便往大陸去。現在可以證明他的眼光准確。

"康師傅" 以速食麵起家,原來魏應交全無生產速食麵經驗。魏氏兄弟在台灣承繼了父親的油品企業,因速食麵要用油炸,正好為魏氏未來的事業選定方向。在國內中,他們首先決定在天津開業,他們相信如能在吃面最多和最講究的北方佔一席位,那麼進占其他市場也沒甚麼問題。

另方面,魏應交實行 "尊重當地人民" 的營商之道,在集團內台籍員工與本地員工的待遇相同,他自己和台籍高級管理人員也不會擺出高人一等的姿態,因此不但可以減低成本,還可以得到當地人的擁戴。魏應交並與當地政府的保持良好關系,避免了封殺或不合作的情況。

耕耘 11 年終見成果

今天 "康師傅" 已是大陸食品業的龍頭大哥,其實這與 "康師傅" 建立初期 "通路精耕"和堅持現金交易的經營手法有關。很多商家容許買家賒帳,這樣往往便做成呆壞帳。因此 "康師傅" 堅持現收現付;為確保所有商家都願意付現金,"康師傅"的策略是低本,高品質,產品好賣,商家自然以現金交易。

同時,"康師傅" 相信依靠經銷商批貨再零售,必定會出現賒數現象,為此 "康師傅" 在各地設立業務部和倉庫,建立自己的銷售網,雖然在這過程中曾遭原有經銷商抵制,亦因大幅增加了集團的各項成本開支而瀕臨破產,不過 "康師傅" 的堅持最終都有了回報。在 2000 年 "康師傅" 銷售收入增加了兩成,純利上揚至4,000 萬美元,這與 99 年虧損 3,500 萬美元相比,這正是通路精耕開始顯示成效有關。

相較速食麵,"康師傅" 在多元化發展下開拓的飲料市場的表現更見突出,當全球的飲料業毛利下降的情況下,"康師傅" 的飲料銷售量預計明年會高達 40 至 50 億瓶,較今年增加一倍。
參考資料:伙計相信自己

❺ 如何判斷是否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

對於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判定的標準是看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技術特徵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如落入,則構成侵權。判定的方法則是將被控侵權物的技術特徵與專利權的保護范圍進行對比,具體方法如下:

1、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解釋專利權利要求時,應當以專利權利要求書記載的技術內容為准,而不是以權利要求書的文字或措辭為准。

2、根據全面覆蓋原則,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全部技術特徵與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全部技術特徵逐一進行對應比較,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一一對應並且相同,則構成侵權。

(5)康帥傅侵犯發明權嗎擴展閱讀:

專利權的主體即專利權人,是指依法享有專利權並承擔相應義務的人。專利權主體包括以下幾種:

發明人

發明人或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了創造性貢獻的人。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為物質技術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從事其他輔助性工作的人,例如試驗員、描圖員、機械加工人員等,均不是發明人或設計人。

其中,發明人是指發明的完成人;設計人是指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的完成人。發明人或設計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單位、集體或課題組。

發明創造是智力勞動的結果。發明創造活動是一種事實行為,不受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因此,無論從事發明創造的人是否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只要他完成了發明創造,就應認定為發明人或設計人。

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包括非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和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兩類。非職務發明創造,是指既不是執行本單位的任務,也沒有主要利用單位提供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

對於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對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壓制。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

如果一項非職務發明創造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發明人、設計人共同完成的,則完成發明創造的人稱之為共同發明人或共同設計人。共同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和取得的專利權歸全體共有人共同所有。

單位

對於職務發明創造來說,專利權的主體是該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所在單位。職務發明創造,是指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

這里所稱的「單位」,包括各種所有制類型和性質的內資企業和在中國境內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從勞動關繫上講,既包括固定工作單位,也包括臨時工作單位。

執行本單位任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包括三種情況:

(1)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

(2)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作出的發明創造;

(3)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1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在第(3)種情況中,只有同時具備兩個條件,才構成職務發明創造:第一,該發明創造必須是發明人或設計人從原單位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1年內作出的;第二,該發明創造與發明人或設計人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聯系。

❻ 康師傅,今麥郎,統一都是日本的

康師傅,今麥郎,統一都不是日本的。

1、康師傅是日本有合資控股,品牌創始人是魏應州。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一九九六年二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巿。

最大股東為頂新(開曼群島)控股有限公司,佔有股份達33.27%,其次是日本三洋食品株式會社,占股33.18%,最大個人股東為魏應州,持股0.4%,剩餘33.15%的股份由公眾持有。

2、今麥郎面品有限公司是全國食品行業的一家企業,本部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前身是河北華龍面業集團,創建於1994年3月,是一家股份制企業。2004年4月19日:日本日清公司出資15.54億元,與河北華龍面業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世界最大制面企業——中日合資華龍日清食品有限公司。

3、統一企業正式在1967年7月1日成立於中國台灣省台南市永康區。統一企業是台灣一家大型食品公司,在東亞、東南亞均有很高的知名度,也是台灣規模最大的食品業者之一。其總部位於台南市永康區。

(6)康帥傅侵犯發明權嗎擴展閱讀:

康師傅、今麥郎、統一是方便麵界的三大巨頭。今麥郎因彈面一炮走紅,也曾位居行業老三。但隨著競爭日趨激烈以及康師傅、統一兩大品牌渠道的不斷滲透,今麥郎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

今麥郎相關人士介紹,為了差異化競爭,今麥郎更加傾向於走低價路線,且主攻二三線市場。以今麥郎主打產品大今野拉麵為例,價格僅約為1.7元/100g(袋裝)。

有不願具名行業人士介紹,低價策略在三四線市場可以獲得認可,但是同時也對企業的盈利帶來壓力。有接近今麥郎企業的人士透露,2015年今麥郎下設的方便麵、麵粉、飲品、綜合、掛面五大事業部的整體營收已經超過100億元。

康師傅2015年僅方便麵板塊的營收就已達到36.12億美元;統一方便麵的收入在2015年也超過了70億元,今麥郎已被行業龍頭甩得越來越遠。

閱讀全文

與康帥傅侵犯發明權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