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養蜂新發明

養蜂新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26 17:20:39

❶ 如何科學養蜂

建議加入養蜂QQ群,裡面那裡養蜂的都有,應該有你要的答案,還可以經驗交流
一、養蜂場地的選擇
養蜂場所的環境條件與養蜂的成敗及蜂產品的產量密切相關,所以應選擇蜜源豐富、環境適宜的地方建立蜂場。 養蜂場地周圍2.5千米半徑范圍內,全年至少要有一兩種大面積的主要蜜源植物。養蜂場地要求背風向陽,地勢高燥,不積水,小氣候適宜。西北面最好有院牆或密林,山區應選山腳或山腰南向的坡地上,背有擋風屏障,前面地勢開闊,陽光充足,場地中間有稀疏的小樹。冬春可防寒風吹襲,夏季有小樹遮蔭,免遭烈日爆曬,是理想的建場地方。蜂場附近應有清潔的水源,若有常年流水不斷的小溪,更為理想,可供蜜蜂采水。蜂場前面不可緊靠水庫、湖泊、大河。
一個蜂場放置的蜂群以不多於50群蜂為宜,場蜂與場蜂之間至少應相隔2千米,以保證蜂群有充足的蜜源,並減少蜜蜂疾病的傳播。
二、蜂群的排列
新開辟的養蜂場地,首先要清除雜草,平整土地,打掃干凈,然後陳列蜂群。蜂群排列的基本要求是,便於蜂群的管理操作,便於蜜蜂識別本群蜂箱的位置。蜂群數量較少的,可以採取單箱單列或雙箱並列;蜂群數量較多的蜂場,採取分行排列,各行蜂箱相互交錯陳列,群距1米,行距2-3米,距離較寬為好。
中蜂群宜散放,亦可2-3群為1組,分組防置,各群或組之間的距離宜大。交尾群或新分群應散放在蜂場邊緣,使巢門朝向不同的方向,並且適當地利用地形、地物,以便於蜜蜂識別自己的蜂箱。
如果轉地放蜂途中,在車站、碼頭臨時放置蜂群,可以一箱挨一箱地排成圓形或方形。
蜂箱的巢門朝南,或東南、西南方向,可使蜜蜂提早出勤,低溫季節有利於蜂巢保溫。蜂箱用磚塊、石塊、木架等墊高20-30厘米,以免地面濕氣侵入蜂箱,並可防止敵害潛入箱內危害蜂群。蜂箱應左右放平,後天墊高2-3厘米,防止雨水流入蜂箱,也便於蜜蜂清掃箱底。

❷ 我是養蜂人,我請各位發明一種簡便半機電半人工裝卸蜂箱的機械,我提供合理建議。真誠等待迴音

我們也希望發明一款這樣的機器。歡迎你提供合理的建議。共同研發出來愛人公辦店的謝封箱。

❸ 列寧和養蜂人發明了什麼

列寧和養蜂人並沒有發明了什麼,列寧和養蜂人講的是列寧想找養蜂人談天,就派人請養蜂人來談天,可是往常請養蜂人的人回了莫斯科,別人不知道他住在哪裡。列寧只好一邊走一邊觀察蜜蜂,通過他的判斷力與觀察力,終於找到了養蜂人。

❹ 養蜂人是怎麼把蜜蜂採的花粉奪來的

每當看見小蜜蜂流連花叢追花奪蜜,總會忍不住吟出那句千古一問:「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其實小蜜蜂萬花叢中過,它採集的不僅有蜂蜜,還有蜂花粉。蜂花粉是蜜蜂從植物的雄花花蕊中,採集而來的。蜜蜂又在花粉中加入了蜂蜜和唾液,蜜蜂的唾液中含有很多酶,能夠促進花粉的轉化和分解。

經過蜜蜂的精心釀造,蜂花粉無論從氣味、形狀、口感以及營養等方面,都有別於植株上的原始花粉。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懂得利用花粉進行保養和治病,現在的花粉,更是在食品、醫療保健和化妝品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當採集蜂的二隻後足帶著花粉,想穿過脫粉器的孔徑回巢時,脫粉器的孔徑卻只夠蜜蜂通過,因此蜜蜂後足上的二大團花粉被擠掉下來,剛好掉在下面的集粉盒裡。不過因為集粉盒在巢箱外面,無遮無擋,如遇天氣變化,要記得及時收拾花粉。

❺ 最新蜜蜂養殖技術

養殖環境:應選擇有樹木的小丘陵或山地,蜂箱不宜有裂縫和洞口,蜂箱離地面大概50cm左右。選擇蜂種:各地蜂種的適應性不一樣,建議自留種較好,可保證蜂種的純正性。飼料管理:主要飼喂蜂蜜,還可將花粉做成膏狀進行人工飼喂。溫度管理:溫度低於6℃時需進行保溫。防治病蟲害:預防為主,如出現病害需及時處理。

一、蜜蜂養殖環境
養殖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蜜蜂的生長,因此一定要保證良好的自然環境與蜂箱環境。
1、自然環境:一般可選擇有樹木的小丘陵或山地中,其要求通透性比較好,溫度適宜,不積水即可。
2、蜂箱環境:蜂箱不宜有裂縫和洞口,以防出現盜蜂現象,蜂箱的大小需保證蜜蜂可以正常生長,為了保證足夠的光照,蜂箱離地面大概50cm左右為好,還以便於做好排水遮蔭工作。

二、選擇蜂種
1、蜜蜂養殖的歷史比較悠久,目前蜜蜂的品種也比較多,因此不能隨便進行引種。
2、我國各地的蜜蜂品種都有所不同,比如北方的蜜蜂品種耐寒能力比較強,但是不耐熱,不適合在南方進行養殖,一般建議自留種為主,從而保證了蜂種的純正性。

三、飼料管理
1、養殖蜜蜂時需時刻保證充足的糖飼料,蜜蜂的主要飼料是蜂蜜,有利於延長蜜蜂的生長周期,提高蜜蜂的體質。
2、國內的蜜蜂采粉能力比較差,基本蜂群內都是缺粉狀態,從而導致中蜂繁殖能力比較弱,所以需要人工進行飼喂花粉,可將花粉做成膏狀進行飼喂,從繁殖期開始每次都需要飼喂充足,放置在離蜂箱不遠的位置,讓蜜蜂自行搬回蜂箱即可。

四、溫度管理
1、適宜的溫度更有利於蜜蜂生常生長,因此需要調控好蜂箱的溫度,這樣有利於增強幼蜂的生長力,還方便清洗蜂箱,以防敵害侵襲。
2、在蜂群越冬前應備好足量的飼料,等到溫度低於6℃時,將草把均勻鋪在蜂箱內的隔板上,等氣溫回升穩定以後,為了方便蜜蜂生長與繁殖,可根據具體情況將草把全部清除。

五、防治病蟲害
蜜蜂養殖與其他養殖一樣會出現病蟲害,比如巢蟲、蜂蟎、幼蟲腐臭病、囊狀幼蟲病、胡蜂、螞蟻、蜘蛛等等,如發現病害一定及時進行處理,另外還應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❻ 關於養蜂的技術

養蜂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其技術要點如下:
(一)場地選擇
場地周圍2.5公里半徑范圍內應有充足的主要蜜粉源和輔助蜜粉源,且主輔蜜粉源應搭配適宜。場地宜選擇南向近山坡地,陽光充足,背有高山為屏,上有自然遮蔭,夏季通南風,冬季阻北風,且土質肥沃,蜜源植物生長旺盛,花期長,水量充足,交通較便利。
(二)蜂群的選購
1.購買時間:北方宜在4~5月份,此時正當蜂群繁殖期,挑選比較穩定,且外界環境好,飼養易成功。
2.挑選方法:在巢門口觀察,如工蜂出入勤奮,採集蜂帶花粉比例較多的,一般是有生氣的好群。再開箱檢查,如工蜂安靜不驚慌,說明性情溫順;如蜂王體大、足粗、身高、胸寬、腹部長而豐滿、全身密披絨毛、產卵靈活迅速而不驚慌,說明蜂王年輕健壯,產卵力強。
3.蜂群的排列:依場地大小、養蜂多少和季節情況而定。有四種排列方式:單箱排列、雙箱排列、交錯排列、三箱排列。
(三)飼養
1.補助飼養:即在蜜源缺乏時所進行的人工飼喂。其方法有:①補飼蜂蜜。可用蜂蜜加溫水二成稀釋(結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釋後的蜂蜜,可採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入框式飼養器內飼喂蜜蜂。②補飼糖漿。糖漿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經加熱充分溶解後涼至微溫,最好在糖漿中加入0.1%的檸檬酸,以利於消化和吸收,此時不宜用紅糖。
2.獎勵飼養: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產期所進行的人工飼喂,一般給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漿,早春時隔日1次,以後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時間從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入為止。每框蜂每次獎勵50~100克糖漿即可。
3.飼喂花粉:目的是補充蛋白質飼料。在越冬後期及早春,補給前一年秋季保存下來的花粉,也可用黃豆粉代替。飼喂方法如下:①液喂。將花粉加糖漿10倍,煮沸,待涼後放入飼養器內飼喂。②餅喂。將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漿,充分攪拌均勻,做成餅狀,外包塑料紙,兩端開口,置於框樑上供蜜蜂採食。遇寒流時,經常採用此法。
4.飼喂水分及鹽類:一般每個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飼養器內盛水或在紗蓋上放濕毛巾,供自行采水,在糖漿中加入1%的食鹽。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進蜜蜂飛翔排泄。巢中央溫度提高到33~35℃,有足夠的蜜粉源或獎勵飼養,及時打開箱蓋和保溫物,使其出巢飛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溫。排泄後即進入繁殖期,須人工保溫,緊縮蜂巢,密集群勢。多群同箱飼養,箱內、外保溫,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調整和組織好采蜜群。②保持強群采蜜。控制蜂王產卵,可用隔王板將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區或巢箱中。斷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從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張巢脾帶蜂另組小群,第二天給采蜜群誘入一個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產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對於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應創造條件,促使群勢迅速發展。在適當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補充群勢。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換老劣王。②培育適齡的越冬蜂。適齡越冬蜂是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僅進行過二三次排泄飛翔,沒有做過哺育和採集工作,未分泌過王漿的幼蜂。為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須控制流蜜期以後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蜂群的群勢。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一定時候迫使蜂王停止產卵。③適時早斷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後期,先採取蜜粉壓脾,用蜂蜜澆2~3次,這樣蜂王就會停產,同時將蜂群搬到陰冷的地方,將蜂略擴大1倍,並從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溫物,即可提早斷子。
4.冬季管理:①調節巢門。巢門高6~7毫米,寬60~70毫米為宜。②防蜂蜜結晶。加強保溫,或由巢門向箱內塞一些濕棉花球,以減少通風。③北方室內越冬。應在水結冰、大地未積雪之前入室,入室時,蜂箱在室內應離牆20厘米,第一層離地40厘米。室溫保持在0~2℃,濕度保持在75%~80%之間。

❼ 養蜂需要怎樣的技術

養蜂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其技術要點如下:
(一)場地選擇
場地周圍2.5公里半徑范圍內應有充足的主要蜜粉源和輔助蜜粉源,且主輔蜜粉源應搭配適宜。場地宜選擇南向近山坡地,陽光充足,背有高山為屏,上有自然遮蔭,夏季通南風,冬季阻北風,且土質肥沃,蜜源植物生長旺盛,花期長,水量充足,交通較便利。
(二)蜂群的選購
1.購買時間:北方宜在4~5月份,此時正當蜂群繁殖期,挑選比較穩定,且外界環境好,飼養易成功。
2.挑選方法:在巢門口觀察,如工蜂出入勤奮,採集蜂帶花粉比例較多的,一般是有生氣的好群。再開箱檢查,如工蜂安靜不驚慌,說明性情溫順;如蜂王體大、足粗、身高、胸寬、腹部長而豐滿、全身密披絨毛、產卵靈活迅速而不驚慌,說明蜂王年輕健壯,產卵力強。
3.蜂群的排列:依場地大小、養蜂多少和季節情況而定。有四種排列方式:單箱排列、雙箱排列、交錯排列、三箱排列。
(三)飼養
1.補助飼養:即在蜜源缺乏時所進行的人工飼喂。其方法有:①補飼蜂蜜。可用蜂蜜加溫水二成稀釋(結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釋後的蜂蜜,可採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入框式飼養器內飼喂蜜蜂。②補飼糖漿。糖漿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經加熱充分溶解後涼至微溫,最好在糖漿中加入0.1%的檸檬酸,以利於消化和吸收,此時不宜用紅糖。
2.獎勵飼養: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產期所進行的人工飼喂,一般給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漿,早春時隔日1次,以後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時間從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入為止。每框蜂每次獎勵50~100克糖漿即可。
3.飼喂花粉:目的是補充蛋白質飼料。在越冬後期及早春,補給前一年秋季保存下來的花粉,也可用黃豆粉代替。飼喂方法如下:①液喂。將花粉加糖漿10倍,煮沸,待涼後放入飼養器內飼喂。②餅喂。將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漿,充分攪拌均勻,做成餅狀,外包塑料紙,兩端開口,置於框樑上供蜜蜂採食。遇寒流時,經常採用此法。
4.飼喂水分及鹽類:一般每個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飼養器內盛水或在紗蓋上放濕毛巾,供自行采水,在糖漿中加入1%的食鹽。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進蜜蜂飛翔排泄。巢中央溫度提高到33~35℃,有足夠的蜜粉源或獎勵飼養,及時打開箱蓋和保溫物,使其出巢飛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溫。排泄後即進入繁殖期,須人工保溫,緊縮蜂巢,密集群勢。多群同箱飼養,箱內、外保溫,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調整和組織好采蜜群。②保持強群采蜜。控制蜂王產卵,可用隔王板將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區或巢箱中。斷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從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張巢脾帶蜂另組小群,第二天給采蜜群誘入一個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產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對於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應創造條件,促使群勢迅速發展。在適當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補充群勢。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換老劣王。②培育適齡的越冬蜂。適齡越冬蜂是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僅進行過二三次排泄飛翔,沒有做過哺育和採集工作,未分泌過王漿的幼蜂。為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須控制流蜜期以後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蜂群的群勢。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一定時候迫使蜂王停止產卵。③適時早斷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後期,先採取蜜粉壓脾,用蜂蜜澆2~3次,這樣蜂王就會停產,同時將蜂群搬到陰冷的地方,將蜂略擴大1倍,並從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溫物,即可提早斷子。
4.冬季管理:①調節巢門。巢門高6~7毫米,寬60~70毫米為宜。②防蜂蜜結晶。加強保溫,或由巢門向箱內塞一些濕棉花球,以減少通風。③北方室內越冬。應在水結冰、大地未積雪之前入室,入室時,蜂箱在室內應離牆20厘米,第一層離地40厘米。室溫保持在0~2℃,濕度保持在75%~80%之間。

❽ 如果想要養蜂,有什麼養蜂最佳的技術推薦的

一、收蜂技術

收蜂是養蜂必不可少的技術之一,在養蜂生產中經常需要用到,尤其是發展中蜂養殖時更為重要,事實上很多人飼養中蜂都是從收捕野生中蜂群開始的,而大多數野生中蜂群都築巢在樹洞、石洞等隱蔽的地方,這就需要養蜂人能將其收捕回來,同時在蜂群自然分蜂時也要求養蜂人能將分出去的蜂群收回來。

二、分蜂技術

分蜂是蜜蜂擴大種群數量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兩種,小規模中蜂養殖一般是讓蜂群自然分蜂,意蜂養殖和大規模中蜂養殖多採用人工分蜂,採用自然分蜂時養蜂人要知曉分蜂的大致時間也便及時收捕分蜂群,而人工分蜂則需要養蜂人具備一定的分蜂技術,否則極有可能導致分蜂失敗。

六、防病技術

蜜蜂的疾病雖然相對來說比較少,但一旦發病處理起來則極為麻煩,稍不留神便可能導致全群覆滅甚至波及全場,很多養蜂新手對蜂病防治不注意導致蜜蜂整箱整箱的死亡,從而造成極大的損失,同時蜜蜂在自然界的天敵也非常多,其中最為常見的便是胡蜂(馬蜂),幾只金環胡蜂便能夠毀滅一個蜂群。

總結:養蜂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新手建議前期以不超過10群為宜,同時要一步一步的摸索學習,多和專業的養蜂人交流學習,等具備一定的養蜂技術後再進行大規模養殖,切勿好高騖遠、眼高手低。

❾ 人類是從什和時候開始養蜂的

蜜蜂是人類在採集野生蜜蜂的蜂蜜不能滿足需要的情況下產生和出現的。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開始用陶罐蜂窩飼養蜜蜂了,並在尼羅河上下游開始轉地放養,從而提高蜂蜜的收獲量。據記載,我國養蜂也有近3000年的歷史。公元25年前(戰國至西漢之末),《山海經·中次六經》中有「平逢之山,蜂蜜之廬」,這是對蜂蜜和飼養蜜蜂的最早描述。我國古代養蜂技術在一些農書里也有大量記載。

早在西周時期(公元11世紀至前771年),我們祖先已開始從事「原洞養蜂」。所謂「原洞養蜂」就是在蜜蜂棲息樹洞的洞口刻以標記,表示此窩蜂已有主,以後,原洞蜂主對洞蜂加以看護,按季節開洞割脾取蜜。

秦至西漢時期(公元前221至公元25年),由於「原洞養蜂」有諸多不便,如蜂洞較為分散且遠離住處,不能及時采蜜和管理,於是出現了「移養法」。

「移養法」是將有野生蜂蜂巢的樹干砍下,運回家中,掛在庭院的屋檐下或房屋周圍任其繁殖、釀蜜。這一段有空洞的樹干就是最早的蜂窩。「移養法」養蜂顯然要比「原洞法」進步了一大截,它不但管理方便,收獲蜂蜜也方便。現在雲南的怒族、苗族、納西族、藏族等少數民族地區仍有沿用此法養蜂。
東漢時期(25—220年)出現了我國第一位養蜂專家——姜歧。由於當時推行重農耕政策,養蜂業也隨之發展。到東漢後期,家庭養蜂已比較普遍,蜜蜂的人工飼養技術也有長足的進步。
西晉時期(265—316年),張華《博物志》中記載有誘捕野生蜜蜂進行家養的方法,全文是:「遠方諸山出蜜、蠟處,以木為器,中開小孔,以蜜蠟塗器內外令遍。春月蜂將生育時,捕取三兩頭著器中,蜂飛去,尋將伴來,經日漸益,逐持器歸。」翻成現代白話文的意思是:邊遠山區產蜜、蠟的地方,用木料做成蜂桶,中間開小孔作巢門,將蜜、蠟塗滿內外;到了春天,蜜蜂繁殖分蜂季節時,捕捉兩三隻蜜蜂放入桶中;待蜂飛出去,不久就領著同伴飛來桶中,經過若干時日,蜜蜂逐漸增多。此時,便可將蜂桶搬回家進行家養。這里雖然對誘捕蜜蜂的方法介紹得過於簡單,也有欠妥之處,但文章首次提出用木桶收養野生蜜蜂的方法及過程,說明在我國西晉時期就已有人會收野蜂家養了。
唐、宋時期(618—1279年)農家養蜂已開始普及,養蜂技術也有了一定的進步,但關於養蜂文字方面的記載卻不多。
到了元朝時期(1279—1368年),家庭養蜂已比較普遍。資料顯示,元朝是中華蜜蜂人工飼養的興盛時期。在一些蜂種和蜜源資源豐富的地方出現了專飼養蜂者(相當現在的養蜂專業戶),養蜂技術日臻完善,創造了土窩蜂箱、磚砌蜂箱、荊條編制蜂箱及獨木蜂箱;建立蜂群四季管理原則;發明人工分蜂法。養蜂技術的提高必然促進生產力發展和蜂蜜產量的提高,養蜂經濟效益自然越來越好,從而促進家庭養蜂業的發展。
到明、清時期(1368—1911年),人們對蜜蜂這種能釀蜜的益蟲的各個方面都有了更科學、更深刻的了解,例如,人們已經知道蜜蜂的觸角就是嗅覺器官;知道了收野蜂家養的最佳季節是「芒種前」;觀察到處女王出巢交尾婚配現象;三型蜂(蜂王、工蜂、雄峰)的發育和變化特性和蜜蜂逃亡的預兆,並在次基礎上提出一些科學養蜂方法,如怎樣建蜂場,如何排列蜂群及分群、敵害防治、取蜜等系統經驗。對蜂箱和蜂具也有所改良。明、清是我國養蜂業發展較快的時期,據記載,這時期不但有養蜂專業戶,而且還有專業養蜂場。
從西周到清朝這漫長的數千年,盡管我們的祖先在對蜜蜂生活習性的認識、養蜂技術和養蜂工具諸方面都不斷地有進步,但基本上還是處於非常落後的原始養蜂階段,每年只能取一次蜜,取蜜只能採用「殺雞取蛋」的落後方式,生產效率低,蜂產品質量差。
20世紀初期,我國引進西方蜂種(義大利蜂)、活框蜂箱和活框養蜂技術。所謂「活框蜂箱」及人工製造的木箱(現在的蜂箱),箱蓋可以隨時打開,箱內擺放一定數量的木框子,限制蜜蜂在木框范圍內修造巢脾。這種活框蜂箱有諸多優越性:如檢查和處理蜂群可以連脾帶框子一起取出來;采蜜時可以將貯滿蜂蜜的巢脾取出來,放進搖蜜機把蜜分離出來,然後再把搖完蜜的脾子返回蜂群,這樣取蜜不致於誅殺蜜蜂,也不會破壞蜂巢;還有一個特別好處是便於搬動。過去,無論「原洞養蜂」或「樹段養蜂」,它們只能固定在一個地方,而活框新法養蜂,養蜂者可將蜜蜂連同蜂箱一同裝在車上,隨心所欲地搬往蜜源豐富的地方放養,這種流動式的放養蜜蜂,提高了蜂蜜收獲量。目前,活框養蜂技術在全國范圍內已廣泛推廣並基本取代了原始落後的「殺雞取蛋」養蜂法。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養蜂技術的不斷提高,我國養蜂業突飛猛進。蜂群從解放初期的50萬群發展到現在的650萬群左右,年產蜂蜜從8000噸到20萬噸,年產王漿從零到1000多噸,蜂群數量和蜂產品產量及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並榮幸地成為當今世界第一。

人工馴養,中國應該是秦漢時期。

閱讀全文

與養蜂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