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香煙誰發明的
香煙發明者不詳。考古發現,人類尚處於原始社會時,煙草就進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時,人們在採集食物時,無意識地摘下一片植物葉子放在嘴裡咀嚼,因其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復體力和提神打勁的作用,於是便經常采來咀嚼,次數多了,便成為一種嗜好。
很久以前,美洲土著人就有崇拜太陽和祭祀吸煙的習俗。考古學家認為,迄今發現人類使用煙草最早的證據是在墨西哥南部賈帕思州倍倫克的一座建於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它是一張半浮雕畫,浮雕上畫著一個叼著長煙管煙袋的瑪雅人,在舉行祭祖典禮時,以管吹煙和吸煙的情景,頭部還用煙葉裹著。
考古學家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了遺留的煙草和煙斗中吸剩的煙灰,據考證這些遺物的年代大約在公元650年左右。而有記載發現人類吸食煙草是在14世紀的薩爾瓦多。
(1)老牌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煙草起源:在歐洲殖民者抵達美洲之前,美洲土著民種植、使用煙草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據考證,人類使用煙草的最早證據見於公元432年墨西哥賈帕思州一座神殿里的浮雕,浮雕展現了瑪雅人在舉行祭祀時以管吹煙的場面。此外,考古學家還在南美洲發現了3500年前的煙草種子,證明那時人類就有了種植煙草的行為。
許多文獻記載,美洲土著民將煙草視為「萬靈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如感冒、頭痛、牙痛、創傷、燒傷、膿瘡潰爛,還可麻醉、增白牙齒、抗疲勞等,還因其能治癒令人絕望的疾病而被稱為「聖葯」。
當時使用煙草的方式包括呼吸新鮮煙草氣味,將煙草點燃後用鼻孔吸煙,將干煙草粉碎後單獨或與鹽、石灰混合塗抹患處,口嚼煙草摩擦口腔內側,將煙草做成火把進行熏烤等。
鑒於煙草對美洲土著民健康的特殊貢獻,他們常將煙草掛在島邊的小船上,以示敬重,並在祭拜、談判時將抽煙作為庄嚴儀式的一部分。
香煙危害:據不完全統計,超過4000種有害化學物質存在於香煙煙霧中。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從物理狀態上可分為兩大類,即氣體和焦油。
科學家已確定氣體中的致癌物有苯、甲醛、肼、N-亞硝基二甲氨、N-亞硝基二乙氨、N-亞硝基吡咯烷、1,3-丁二烯。其中,苯的致癌力極強,除易引發肺癌外,它大大增加了正常人罹患膀胱癌和白血病的可能性。
❷ 老牌學名叫什麼
應該是叫中國紙牌吧。
中國紙牌的歷史悠久,起源唐朝後期,是一著名的數學家發明的,起初叫「葉子」,後逐步演變成「酒令葉子」。明初又演變成「數錢葉子」,明末化繁為簡並演變成有「文錢」、「十字」、「索字」、「萬字」的馬掉牌(俗稱麻雀牌)。清初,人們根據馬掉牌把「文錢」繪成「餅」(餅的圖案均為古錢狀),把「索字」繪成「條」,保留了「萬」,把「十字」繪成「紅花」、「白花」、「洋千」,沿用至今,如皋、泰興等生產廠家另加福、祿、壽、喜、才稱「五喜」。 可以說(中國)紙牌就是麻將的祖先!有的地方也稱紙牌為小牌。 紙牌共一百二十張,分為「萬」、「條」、「餅」三門,另加「紅堂」(紅花)、「子華」(白花)、「老千」又稱「老妖」、「老韃子」,紅花相當於麻將的紅中,白花相當於麻將的白板,老千相當於麻將的發財,牌面的圖案設計精細、古老、美觀,紙牌的一端繪有:萬、條、餅的識辨圖案和一至九的數字標記,奇特的計數標記既不同於舊時的「草碼」,又不同於羅馬數字,更不於阿拉伯數字,其源無考,它的形象便記易懂,連文盲接觸後即一目瞭然,對答如流。紙牌的另一端多為古代人物形象,牌中分別繪有「水滸」、「三國」、「西遊記」、「道教」、「佛教」中的主要人物,如一至八條繪的是神話小說「八仙過海中」的「八仙」。三、四、五餅分別是「西遊記」中的「豬八戒」「唐僧」和「孫悟空」。 打紙牌的游戲規則從古延傳至今,雖無明文規定,但規則統一,與麻將不同,只「碰」不「吃」,起牌後視其牌情,確定趨向。據說南通地區紙牌規則統中有分,如如東校「雙將」,如皋校「單將」,吳窯一帶來「老啃」還有叫什麼「飄胡」。玩法至少兩個人,多則隨意,一般不會超過十人,最初時候和麻將一樣是四個人,莊家最先摸牌,17張入手,其它人16張,之後看手裡牌情況決定,一般玩家都會亮「喜」,(有稱其為「車」的),由3張牌組合而成,胡牌後可加分(贏錢),在再次摸牌後如果手中牌有與「喜」牌中相同的牌可以過喜,好比麻將中的杠,也可以留著不過,看情況決定,一般玩家胡牌後如果有喜、魚(相當於麻將里的幺雞)、九條這些牌,都可以加倍算分,飄胡就是剛剛摸完牌後,不論是不是莊家,只要有四張一樣的牌就可以,當然在默的過程中最先摸到的就行,不必等摸完牌,不然就耽誤了。喜的組合一般有十五個,在過去關里(山東、河北一帶)還有更多喜的說法。由於年代的變遷,地方語言不同,文化的發展,玩法幾乎被人遺忘了,更多的人都去玩麻將了,喜的組合更是變的不統一了,現在網路游戲和單機游戲都沒有中國紙牌的影子了。紙牌的玩法還有一種說法,把玩紙牌稱為咀和(zui hu),即使這樣在網路里也很難找到相關的介紹和解釋了。以後不久紙牌很可能會進入歷史博物館才能看到了。 下面我將我所知道的「喜」講給大家:紅花+白花+老千,稱為紅喜,八條+白花+九萬,稱為江喜,九條+九並+九萬,稱為九喜,魚+一並+一萬為幺喜,魚+九並+一萬稱為虎子喜,紅花+九條+老千稱為架子喜,紅花+九條+九萬稱為轆轆喜,其它的還有魚+白花+紅花、魚+白花+老千、魚+紅花+老千、魚+九條+白花、魚+九條+紅花、魚+九條+老千、一並+九條+老千、一萬+九條+老千,一共十五個,還有一些已經失傳了。
❸ 求發明家中的名人
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年1月19日 — 1819年8月19日)是英國著名的發明家,是工業革命時的重要人物。
瓦特在1736年1月19日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附近,克萊德河灣(Firth of Clyde)上的港口小鎮格林諾克(Greenock)。瓦特的父親是熟練的造船工人並擁有自己的船隻與造船作坊。瓦特的母親Agnes Muirhead出身於一個貴族家庭並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都屬於基督教長老會並且是堅定的誓約派。
瓦特小時候因為身體較弱去學校的時間不多,主要的教育都是由母親在家裡進行。瓦特從小就表現出了精巧的動手能力以及數學上的天分,並且接受了很多蘇格蘭民間傳說與故事。
瓦特17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而父親的生意開始走下坡路。瓦特到倫敦的一家儀表修理廠作了一年的徒工,然後回到蘇格蘭格拉斯哥打算開一家自己的修理店。盡管當時蘇格蘭還沒有類似的修理店,但是由於他沒有做夠要求的7年徒工,他的開店申請還是被格拉斯哥的錘業者行會(管理所有使用錘子的工匠)拒絕了。
1757年,格拉斯哥大學的教授提供給瓦特一個機會,讓他在大學里開設了一間小修理店,這幫助瓦特走出了困境。其中的一位教授,物理學家與化學家約瑟夫·布萊克(Joseph Black)更是成了瓦特的朋友與導師。
1767年,瓦特與表妹瑪格麗特·米勒(Margaret Miller)結婚,此後他們共養育了6個孩子。
瓦特的小店開業4年後,在朋友羅賓遜教授的引導下,瓦特開始了對蒸汽機的實驗。直到此時,瓦特也還從未親眼見過一台可以運轉的蒸汽機,但是他開始建造自己的蒸汽機模型。初步的實驗失敗了,但是他堅持繼續實驗並且閱讀了所有他能找到的有關蒸汽機的材料,獨立地發現了潛熱的重要性(盡管這在好幾年前就被布萊克教授發現了,但瓦特當時並不知情)。1763年,瓦特得知格拉斯哥大學有一台紐科門蒸汽機(Newcomen steam engine),但是正在倫敦修理,他請求學校取回了這台蒸汽機並親自進行了修理。修理後這台蒸汽機勉強可以工作,但是效率很低。經過大量實驗,瓦特發現效率低的原因是由於活塞每推動一次,氣缸里的蒸汽都要先冷凝,然後再加熱進行下一次推動,從而使得蒸汽80%的熱量都耗費在維持氣缸的溫度上面。1765年,瓦特取得了關鍵性的進展,他想到將冷凝器與氣缸分離開來,使得氣缸溫度可以持續維持在注入的蒸汽的溫度,並在此基礎上很快建造了一個可以運轉的模型。
倫敦科學博物館內的詹姆斯·瓦特的工作室 但是要想建造一台實際的蒸汽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是資金,布萊克教授提供了一些幫助,但更多的資助來自於約翰·羅巴克(John Roebuck)。羅巴克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著名的卡倫鋼鐵廠的擁有者,在羅巴克的贊助下,瓦特開始了新式蒸汽機的試制,並成為新公司的合夥人。試制中的主要困難還在於活塞與氣缸的加工製造工藝上。當時的工藝水平下鋼鐵工人更像是鐵匠而不是機械師,所以製造的結果很不滿意。此外由於當時的相關專利申請需要國會的認可,大部分的資金都花費在相關程序上。由於資金的短缺,瓦特不得不另找了一份運河測量員的工作,並一干就是8年。這之後,羅巴克破產,相關專利都由伯明翰一間鑄造廠老闆馬修·博爾頓接手。瓦特與博爾頓從此開始了他們之間長達25年的成功合作。
與博爾頓的合作,使得瓦特得到了更好的設備資金以及技術上的支持,特別是在加工製造工藝方面。新型蒸汽機製造的一個主要困難在於活塞與大型氣缸的密合,這個問題最終被約翰·威爾金森(John Wilkinson)解決,他在改進加農炮的製造時提出了一種新的精密鏜孔加工技術,可以用於蒸汽機的製造。終於在1776年,第一批新型蒸汽機製造成功並應用於實際生產。這批蒸汽機由於還只能提供往復直線運動而主要應用於抽水泵上。在之後的5年中,瓦特贏得了大量的訂單並忙於奔波於各個礦場之間安裝由這種新型蒸汽機帶動的水泵。
在博爾頓的要求下,瓦特開始繼續研究如何將蒸汽機的直線往復運動轉化為圓周運動,以便使得蒸汽機能為絕大多數機器提供動力。一個顯而易見的解決辦法是通過曲柄傳動,但是該項專利所有人,約翰·斯蒂德(John Steed)要求同時分享瓦特此前的分離冷凝器的專利,這一要求被瓦特堅決地拒絕了。1781年,瓦特公司的雇員威廉·默多克(William Murdoch)發明了一種稱為「太陽與行星」的曲柄齒輪傳動系統,並以瓦特的名義成功申請了專利。這一發明繞開了曲柄專利的限制,極大地擴展了蒸汽機的應用。
之後的6年裡,瓦特又對蒸汽機作了一系列改進並取得了一系列專利:發明了雙向氣缸,使得蒸汽能夠從兩端進出從而可以推動活塞雙向運動,而不是以前那樣只能單向推動;使用節氣閥門與離心節速器來控制氣壓與蒸汽機的運轉;發明了一種氣壓示工器來指示蒸汽狀況;發明了三連桿組保證氣缸推桿與氣泵的直線運動。由於擔心爆炸的危險以及泄露問題,瓦特的早期蒸汽機都是使用低壓蒸汽,後來才引進了高壓蒸汽。所有這些革新結合到一起,使得瓦特的新型蒸汽機的效率是過去的紐科門蒸汽機的5倍。
1794年,瓦特與博爾頓合夥組建了專門製造蒸汽機的公司。在博爾頓的成功經營下,到1824年就生產了1165台蒸汽機。瓦特與博爾頓都賺到了不少錢。
瓦特心思細膩,做事動作遲緩並且非常容易焦慮。他常常會灰心喪氣。他會將工作放到一邊,感覺好像要徹底放棄了,但他的想像力豐富,總是能想到新的改進方法,以至於很多時候都來不及一一完成。瓦特的動手能力很強,並可以完成系統的科學的測定,以量化自己的革新效果,幫助自己的理解。
瓦特是一個紳士,為其他工業革命時期的知名人士所尊重。他是伯明翰工業家與科學家組織的「月亮社」的重要成員,總是對新的領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被認為是很好的社交夥伴。但他對商業經營卻基本一竅不通,特別討厭與那些有興趣使用他的蒸汽機的人討價還價或談判合同。直到他退休時,他都一直對自己的財物狀況感到不安。他的合作者與朋友都是些意氣相投的夥伴並能保持長久的友誼。
瓦特在半退休之前也有很多其它發明,比如他發明了一種新的利用望遠鏡測距的方法,一種新的透印印刷術,對油燈進行了改進,蒸汽碾壓機以及延續至今的機械圖紙著色法。
1800年瓦特的專利與博爾頓的合作到期,他與同年退休。但他們的合作延續到下一代,馬修·博爾頓與小詹姆斯·瓦特繼續合作,同時吸收了威廉·默多克為合夥人,保證了了公司的持續成功。
瓦特退休後曾與他的第二任妻子到法國與德國旅行,並且在威爾士購買了一所住宅。
1819年8月25日,83歲的瓦特於英國斯塔福德郡漢茲沃斯(Handsworth, Staffordshire)的家中去世。
二、爭議
瓦特製成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 正如其它很多重大發明一樣,關於瓦特是否是一些蒸汽機相關的專利的發明者上一直有很多爭議。但對於其中最重要的分離式冷凝器,毫無爭議是由瓦特最早提出並獨自發明的。從1780年左右,瓦特開始採取措施,對一些聽說到的別人的主意預先提請專利,以保證蒸汽機的整體發明屬於自己並防止其他人介入。瓦特在1784年8月17日給博爾頓的一封信中說道:
「我對於輪盤支架的描述是我在允許的時間與場地條件下能做的最好的情況;但是它本身還有很大缺陷,我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防止其他人獲取類似的專利。」
有人認為瓦特不允許其雇員威廉·默多克參與其高壓蒸汽機的研製,從而推延了該項發明的產生。瓦特還與博爾頓一起壓制其他一些工程師的工作,如喬納森·霍恩布勞爾(Jonathan Hornblower)在1781年發明了另外一種蒸汽引擎,但是因被訴侵犯了瓦特的專利而失敗。
瓦特在1781年申報的「太陽與行星」曲桿齒輪聯動裝置的專利,在1784年申報的一項蒸汽機專利,都有很強的證據顯示是由其手下的工程師威廉·默多克發明。瓦特在1782年1月3日給博爾頓的一封信中提到該項發明的產生時說道:
「我試驗了一個圓周運轉的引擎模型,它是由威廉·默多克在我原有的計劃上重新提出並實現的。」
但威廉·默多克本人從未對這項專利的所有權提出過異議,他一生都工作於博爾頓與瓦特的公司,並在瓦特退休後被吸收為合夥人之一。即便在原來阻礙瓦特發明的曲柄專利於1974年過期後,瓦特的蒸汽機也一直繼續採用這項「太陽與行星」傳動技術。
據說瓦特還曾阻撓其它一些非自己專利的蒸汽機的發明與推廣,並認為用蒸汽機來推動車輛是不可能的事情。
三、影響
瓦特在原有的紐科門蒸汽機基礎上發明的新式蒸汽機結構,在這之後的50年之內幾乎沒有什麼改變。瓦特蒸汽機發明的重要性是難以估量的,它被廣泛地應用在工廠成為幾乎所有機器的動力,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產方式,極大地推動了技術進步並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它使得工廠的選址不必再依賴於煤礦而可以建立在更經濟更有效的地方,也不必依賴於水能從而能常年地運轉,這進一步促進了規模化經濟的發展,大大提高了生產率的同時也使得商業投資更有效率。蒸汽機為一系列機密加工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更高的工藝保證各種機器包括蒸汽機本身的性能提高。經過不斷的努力,引入更高氣壓的蒸汽,蒸汽火車蒸汽輪船便很快相繼問世。
四、榮譽
1785年瓦特被接受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814年成為法國科學院8名外籍會員之一。
五、紀念
伯明翰中心圖書館前的瓦特雕像 瓦特死後安葬於家鄉漢茲沃斯的聖瑪麗教堂後的公墓。多年後教堂擴建,使得瓦特的墓地實際上處於新教堂的內部。教堂里並建有瓦特、博爾頓與默多克三人的紀念像。同時瓦特參加的『月亮學社』的紀念碑上也有瓦特與一台蒸汽機雕繪。伯明翰 的一所學校以瓦特的名字命名。瓦特的眾多手稿還保存在伯明翰中心圖書館里,圖書館前至今還有瓦特的雕像。博爾頓的舊居現在是一個博物館,用以紀念他與瓦特在蒸汽機發明上的貢獻。
蘇格蘭有一些學院也以瓦特的名字命名,比如知名的「詹姆斯·瓦特學院」(James Watt College)。愛丁堡附近老牌的「赫瑞-瓦特大學」(Heriot-Watt University),其前身就是建立與1821年的「瓦特藝術學校」(Watt Institution and School of Arts)。
在英國各地,有超過50條道路以瓦特的名字命名。在倫敦的西敏寺也建有瓦特紀念碑。
瓦特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發明家之一。在美國作家查爾斯·穆雷的《人類成就》(Human Accomplishment)一書中,他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在歷史上最知名的229位發明家中,瓦特與愛迪生並列第一位。在1978年邁克爾·哈特發表了一篇引發熱烈討論的作品《人類歷史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中,瓦特因為發明蒸汽機而被列在第22位。
為紀念瓦特的貢獻,國際單位制中的功率單位以瓦特命名。
六、故事
如同其它著名的科學家發明家一樣,關於瓦特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雖然多為杜撰但因其婦孺皆知,值得一記。最著名的一條是瓦特與茶壺的故事,據說瓦特小時候有一次看到火爐上燒的水開了,蒸汽把水壺蓋頂開,瓦特把壺蓋放回去但很快又被頂開了。瓦特就這樣不斷地把壺蓋放來放去想找出為什麼,後來瓦特意識到是蒸汽的力量,由此引發了他對蒸汽的興趣並導致了蒸汽機的發明。事實上瓦特之前就已經有了紐科門蒸汽機,較准確的說法應該是瓦特對蒸汽機進行了重大的改進,使其效率大大提高得以廣泛地應用。
1916年11月24日,海勒姆-馬克沁爵士,第一支全自動機關槍的發明者,於倫敦家中去世,終年76歲。
1840年馬克沁生於美國緬因,14歲時跟一個馬車製造商學徒,並在馬薩諸塞他叔叔的工廠里開始他的發明事業。1886年馬克沁獲得燙發熨斗大專利,後來發明了照明用煤氣發生器和機車車頭燈。1883年馬克沁移居英國。
1884,馬克沁製造出機關槍。馬克沁利用槍管的後座力退出了彈殼;並重新裝彈入膛。馬克沁機關槍在一次演示中每分鍾發射600發子彈,因此英國政府定了一大批貨。馬克沁在無煙火葯的研製中也作出很大貢獻,這種火葯使馬克沁的機關槍更能發揮效力。這種機關槍被戰爭雙方拚命用於作戰當中。
❹ 香煙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引言
香煙牌子,顧名思義,就是因推銷香煙而放置在煙盒內的一種小型畫片,其實 質是香煙宣傳廣告。香煙牌子畫面內容豐富多采,包羅萬象,洋洋大觀,其內容按類別來劃分有:天文、地理、政治、經濟、軍事、宗教、工程、交通、農業、 機械、教育、科學、歷史、理化、動物、花卉、音樂、名畫、文娛、體育、戲 劇、電影、古今名人、古今服裝、各國民族、名勝古跡等,名目繁多,不勝枚舉。
香煙牌子的產生:
本世紀初,它由英、美、德、日諸國傳入我國後,人們稱它為「卷煙畫片」, 或稱「紙煙畫片」、「香煙畫片」。上海及江浙皖等地人稱其為「香煙牌子」。 在北方,人們認為它是泊來品,故喚之為「洋畫」、「洋片」或「洋畫兒」。 有的地方叫法很怪,稱它為「野人頭」、「洋鬼子」。廣東、香港地區叫法更 怪,稱它為「香煙公仔紙」。
最早的香煙牌子:
香煙牌子問世雖只有一百餘年,但其發展源流卻無詳細的文字記載,一般都於 長者口中得知。香煙最早出現時,都為軟包裝,並無硬盒裝置,後煙廠發現對 吸煙者的攜帶與保存不便,於是襯以厚紙一張,使煙殼挺硬,以便吸煙者放於 袋中,保持香煙之完整,該紙就是香煙牌子的雛型。以後,煙廠在該紙的一面 印上人物、風景、動植物等(另一面仍為空白),至此,形成了最初的香煙牌 子。
世界上最早的香煙牌子是1894年英國韋爾斯出品的「世界陸軍」(圖一),又 名「步馬軍」,共100片。外商來華經營香煙牌子,美國花旗公司為最早,其印 制的白來姆司牌西方美女香煙牌子,紙牌甚厚,是紙質香煙牌子中最厚者。香 煙牌子中紙質厚者都可為早期產品,一般而言,越厚越早。
1886年,美國大美煙公司委託上海晉隆洋行經銷該公司香煙,牌號系「品海」, 又名「釘頭牌」、「老牌」,售價每包28文,每包煙中附有一張說明書(香煙 牌子),一面印中文,另一面為英文,上書「如有人將吸剩品海香煙空盒數至 五十個寄往公司或親自送到上海晉隆洋行者,以此畫圖一本回贈,也堪玩目也」 (圖二)。此畫冊即品海小書,包括底畫計12頁,文圖對照,並加贊語,左右 角印畫片各一,色彩絢麗,內容為該公司制煙全過程。此舉開創了香煙贈品之先例。
國產香煙牌子:
國產最早的香煙牌子,要數1904年前北京的大象煙草公司、營 口的復口煙草公司、上海的三星紙煙有限公司。1904年上海三星紙煙有限公司 為抵制外國香煙,在上海開辦了中國第一家煙草公司,其印製的單色32片一套 的「清末美女牌九」沒有一個外文,這可謂是國產香煙牌子的鼻祖(圖三)。 不久,北方出現北洋煙草公司,南方開辦了廣東南洋煙草公司,接著大大小小 煙公司像雨後春筍一樣出現,單上海就約有四百多家。當時國內以土產手工卷 煙充當洋煙的冒牌貨在農村比比皆是,因而很多煙民只相信附有香煙牌子的香 煙才是正宗煙廠的產品,故香煙牌子隨著煙公司發展和煙民們的青睞而大量涌現。
香煙牌子的停止:
抗戰勝利後,貨幣天天貶值,今天出售香煙收回的貨幣,到明天已無法購買回 原料,加之印製香煙牌子成本又甚高,故煙商難以維持,各煙廠為降低成本, 紛紛停止了香煙牌子印製。國產最後一套香煙牌子是上海裕華煙草公司出品的 80張一套的「抗戰八年勝利畫史」(圖四)。至於英、美、德、日等諸國,第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因印刷工具都用以供印戰爭宣傳品之用,故香煙牌子的 印刷早已停止。
最近的香煙牌子:
1994年杭州卷煙廠出品的香煙中附有畫片,正面印有「故宮 藏畫」、「明清扇面」、「龍鳳玉器」、「古陶瓷瓶」、「風景油畫」、「戲 曲臉譜」等圖案,並有「精美禮卡收藏珍品,杭州卷煙廠敬贈」字樣,每一套 為100張,故稱「百圖卡」,此畫片可稱得上目前國內最新一代香煙牌子(圖五)。
結論:
煙廠的香煙牌子雖然停止了生產,但有些非香煙行業的廠商、出版社、圖書公 司為招來生意而印製的小畫片卻比比皆是,如冠生園食品公司的「鳥類」小畫 片、安住大葯房的「動物」小畫片、中國香糖公司的「大頭娃娃」小畫片、新 華圖書出版社的「三國志」小畫片等,其形狀大小和畫面內容與香煙牌子並無 異樣,難以區別,初玩者,不善此道,往往誤認。其與香煙牌子的區別在於, 後者的背面都有煙公司或煙廠名,而前者無煙公司或煙廠名。至於市上出售的 不具印刷單位名稱的小畫片,更不屬香煙牌子了。近幾年中,市場上出現以復印品冒充真品香煙牌子,初集者,易於受騙應於鑒別。
在香煙牌子小小方寸之中,從社會、歷史、文化、科學各方面展示了當時風貌,很多香煙牌子還附有故事內容、技巧說明、畫面注釋,這是郵票、火花所不及 的,故香煙牌子集大成後,可稱得上一部微型網路全書。所以,香煙牌子不僅 具有較高研究、參考、欣賞和收藏價值,還具有傳播知識、陶冶性情等功能。 今天香煙牌子欣賞起來,它的研究價值不減當年,它的傳播科學、增加知識、 陶冶情操的作用依然存在。
❺ 香煙是誰發明的
煙草傳入歐洲後,近代土耳其兵嗜煙如命,他們用一種煙爐?抽水煙,結果在戰場上水煙爐常被炮火摧毀,土耳其兵就拿火炮的引信紙卷著煙草吸食,後來歐洲人受此啟發,發明卷煙
❻ 香煙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開始流行香煙
最早的香煙是由美洲印第安人發明的。不過那時的香煙不是供人吸,而是印第安人奉供天神的祭品。
煙草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煙草屬大約有60多種,但真正用於製造卷煙和煙絲的,基本只有紅花煙草,此外還有少部分用黃花煙草,其他品種很少用。
煙草原產於美洲,印第安人發現其中含有可以興奮神經的物質,在部落會議和祭祀活動中吸食其燃燒的煙,西班牙殖民者將其帶到歐洲,最早的西班牙水手回國噴雲吐霧時,曾經使家鄉的人大驚失色,認為他們和魔鬼打交道,但很快煙草的使用就奉行......
引言
香煙牌子,顧名思義,就是因推銷香煙而放置在煙盒內的一種小型畫片,其實 質是香煙宣傳廣告。香煙牌子畫面內容豐富多采,包羅萬象,洋洋大觀,其內容按類別來劃分有:天文、地理、政治、經濟、軍事、宗教、工程、交通、農業、 機械、教育、科學、歷史、理化、動物、花卉、音樂、名畫、文娛、體育、戲 劇、電影、古今名人、古今服裝、各國民族、名勝古跡等,名目繁多,不勝枚舉。
香煙牌子的產生:
本世紀初,它由英、美、德、日諸國傳入我國後,人們稱它為「卷煙畫片」, 或稱「紙煙畫片」、「香煙畫片」。上海及江浙皖等地人稱其為「香煙牌子」。 在北方,人們認為它是泊來品,故喚之為「洋畫」、「洋片」或「洋畫兒」。 有的地方叫法很怪,稱它為「野人頭」、「洋鬼子」。廣東、香港地區叫法更 怪,稱它為「香煙公仔紙」。
最早的香煙牌子:
香煙牌子問世雖只有一百餘年,但其發展源流卻無詳細的文字記載,一般都於 長者口中得知。香煙最早出現時,都為軟包裝,並無硬盒裝置,後煙廠發現對 吸煙者的攜帶與保存不便,於是襯以厚紙一張,使煙殼挺硬,以便吸煙者放於 袋中,保持香煙之完整,該紙就是香煙牌子的雛型。以後,煙廠在該紙的一面 印上人物、風景、動植物等(另一面仍為空白),至此,形成了最初的香煙牌 子。
世界上最早的香煙牌子是1894年英國韋爾斯出品的「世界陸軍」(圖一),又 名「步馬軍」,共100片。外商來華經營香煙牌子,美國花旗公司為最早,其印 制的白來姆司牌西方美女香煙牌子,紙牌甚厚,是紙質香煙牌子中最厚者。香 煙牌子中紙質厚者都可為早期產品,一般而言,越厚越早。
1886年,美國大美煙公司委託上海晉隆洋行經銷該公司香煙,牌號系「品海」, 又名「釘頭牌」、「老牌」,售價每包28文,每包煙中附有一張說明書(香煙 牌子),一面印中文,另一面為英文,上書「如有人將吸剩品海香煙空盒數至 五十個寄往公司或親自送到上海晉隆洋行者,以此畫圖一本回贈,也堪玩目也」 (圖二)。此畫冊即品海小書,包括底畫計12頁,文圖對照,並加贊語,左右 角印畫片各一,色彩絢麗,內容為該公司制煙全過程。此舉開創了香煙贈品之先例。
國產香煙牌子:
國產最早的香煙牌子,要數1904年前北京的大象煙草公司、營 口的復口煙草公司、上海的三星紙煙有限公司。1904年上海三星紙煙有限公司 為抵制外國香煙,在上海開辦了中國第一家煙草公司,其印製的單色32片一套 的「清末美女牌九」沒有一個外文,這可謂是國產香煙牌子的鼻祖(圖三)。 不久,北方出現北洋煙草公司,南方開辦了廣東南洋煙草公司,接著大大小小 煙公司像雨後春筍一樣出現,單上海就約有四百多家。當時國內以土產手工卷 煙充當洋煙的冒牌貨在農村比比皆是,因而很多煙民只相信附有香煙牌子的香 煙才是正宗煙廠的產品,故香煙牌子隨著煙公司發展和煙民們的青睞而大量涌現。
香煙牌子的停止:
抗戰勝利後,貨幣天天貶值,今天出售香煙收回的貨幣,到明天已無法購買回 原料,加之印製香煙牌子成本又甚高,故煙商難以維持,各煙廠為降低成本, 紛紛停止了香煙牌子印製。國產最後一套香煙牌子是上海裕華煙草公司出品的 80張一套的「抗戰八年勝利畫史」(圖四)。至於英、美、德、日等諸國,第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因印刷工具都用以供印戰爭宣傳品之用,故香煙牌子的 印刷早已停止。
最近的香煙牌子:
1994年杭州卷煙廠出品的香煙中附有畫片,正面印有「故宮 藏畫」、「明清扇面」、「龍鳳玉器」、「古陶瓷瓶」、「風景油畫」、「戲 曲臉譜」等圖案,並有「精美禮卡收藏珍品,杭州卷煙廠敬贈」字樣,每一套 為100張,故稱「百圖卡」,此畫片可稱得上目前國內最新一代香煙牌子(圖五)。
結論:
煙廠的香煙牌子雖然停止了生產,但有些非香煙行業的廠商、出版社、圖書公 司為招來生意而印製的小畫片卻比比皆是,如冠生園食品公司的「鳥類」小畫 片、安住大葯房的「動物」小畫片、中國香糖公司的「大頭娃娃」小畫片、新 華圖書出版社的「三國志」小畫片等,其形狀大小和畫面內容與香煙牌子並無 異樣,難以區別,初玩者,不善此道,往往誤認。其與香煙牌子的區別在於, 後者的背面都有煙公司或煙廠名,而前者無煙公司或煙廠名。至於市上出售的 不具印刷單位名稱的小畫片,更不屬香煙牌子了。近幾年中,市場上出現以復印品冒充真品香煙牌子,初集者,易於受騙應於鑒別。
在香煙牌子小小方寸之中,從社會、歷史、文化、科學各方面展示了當時風貌,很多香煙牌子還附有故事內容、技巧說明、畫面注釋,這是郵票、火花所不及 的,故香煙牌子集大成後,可稱得上一部微型網路全書。所以,香煙牌子不僅 具有較高研究、參考、欣賞和收藏價值,還具有傳播知識、陶冶性情等功能。 今天香煙牌子欣賞起來,它的研究價值不減當年,它的傳播科學、增加知識、 陶冶情操的作用依然存在。本人回答完畢,謝謝! 還有甚麼疑義?請問友及時提問! 祝你天天好心情!
❼ 湖南老牌有什麼由來
老牌又稱為「橋字牌」,是一種長條形紙牌類(長牌)的棋牌游戲,類似於古代的「葉子戲」,橋字牌發源於四川樂山五通。
字牌比賽
現今字牌在很多地方傳開了,像在廣西和四川很受歡迎,「湖南字牌」是漢民族古老游戲,亦稱「扯二七十」、「棍棍」、「大貳」,在廣西地區被叫做「八一字牌」或「大字牌」,在湖南某些地區也叫「跑鬍子」[1] ,它的玩法與麻將類似,但比麻將更加簡捷方便,變化多樣。 湖南字牌共八十張牌,6胡開胡,按小胡、中胡、大胡、特大胡計番,算胡簡單而打法技巧性很強,字牌在廣西的玩法則更簡單。
游戲玩法:
一、游戲人數
3人。
二、游戲用牌
一副字牌,共80張牌。
1、牌面
字牌的牌面都是中國漢字的數字,由如下幾種牌組成:
小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各四張;
大寫「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各四張。
2、牌的顏色
字牌的顏色分紅黑兩種,也因地而異,在湖南地區,「二」、「七」、「十」和「貳」、「柒」、「拾」為紅色,其餘為黑色。
牌面:牌有字的一面。
教老外玩字牌
牌背:牌無字的一面,各牌牌背相同。
明示:牌面向上,置於桌面,為明示。
暗置:牌背向上,牌面向下。
墩:砌完牌後,留在桌面上的余牌稱為墩。
牌點:各牌的數值,稱為牌點,牌點不區分大、小字,如:伍和五的牌點均為5。
定庄:每新局開始隨機決定一個玩家成為莊家,之後的局,上局胡牌的玩家成為莊家。如果荒庄,由莊家繼續做莊,連續3次荒庄,則由莊家的下家做莊。
任意一個玩家離開游戲,算作新的一局開始。
砌牌:整副牌共80隻,砌牌時,莊家砌20隻,最後補一隻亮張。閑家砌20隻,墩上留19隻作為底牌。
亮張:砌牌時,莊家所砌的最後一張牌,應由電腦在墩上明示各玩家,稱為亮張,這只牌稱為亮張牌。
自動提牌:
手中有一門提牌:砌牌後玩家手上如果有一門4隻相同的牌,則在亮張後,電腦自動為玩家提牌。如果莊家原來有一門提牌,亮張構成第二門提牌,則亮張後莊家不用打牌。輪到下家摸牌。
手中有兩門提牌:如果有兩門提牌,在亮張後,電腦自動為玩家提牌。
對莊家來說,如果亮張的牌正好構成第3提或第5坎,則莊家天胡而且自摸。如果沒有構成,則亮張後莊家不用打牌。輪到下家摸牌。
對其他兩個玩家,第一次進牌後不用出牌,直接輪到下家摸牌。如果第一次進牌是跑或提,則第二次進牌後不用出牌。以此類推直到不以跑或提的方式進牌。
手中有三門提牌或以上:如果有三門或以上,則不用出現自動提牌步驟,直接胡牌。
❽ 請問誰知道誰 發明了 「香煙」
醫生告訴我們不要吸煙,但是每天仍有不少人在吸。很久以前,歐洲人並不吸煙,也不知道煙草這種植物。煙草生長在美洲,哥倫布在那裡發現了它。後來他返回歐洲,把煙草的事兒對大家講了。他說,美洲印第安人經常吸煙。
有這樣一種吸煙的方法:美洲印第安人把一些煙草扔在火上,然後用嘴叼著長管子的一端,將另一端方在火焰的上方,這樣就能把煙吸入口中。
大約在1560年,一個叫讓.尼科的法國人住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他對美洲的所有植物都很感興趣,其中有些植物和歐洲的差異很大。他(還有其他人)常用煙葉止痛,想用這種方法止痛。我們現在說,煙草含有「尼古丁」,「尼古丁」這個詞就來自這個人的名字。
用煙草治病的方法很多。有時馬病得很厲害,連路都走不穩。於是有人將煙草的煙吹入馬的鼻腔,認為這樣一來馬的病似乎就會好些。可憐的馬呀!現在再不會有人給馬吹煙了。
雷利爵士在伊麗莎白女王一世時期很有名望。他周遊各國,學會了吸煙。返回英國後,並沒有停止吸煙。他每天在自己的房間里偷偷地吸上兩袋。有人進來時,他就很快地將煙斗藏起來。但是,有一天 ——據故事所述——他的動作不夠快。一個人進來發現房間里煙霧騰騰,雷利口裡直冒煙。於是這個人拿起水來就往雷利身上潑,以為他著火了。這個人跑出房間,把這件事告訴了大家。
從此以後,吸煙就不是秘密了。雷利把這件事告訴了伊麗莎白女王,並說他可以稱出他所吸的煙的重量。女王不相信,就讓他來解釋。
「首先,」他說,「我稱出煙葉的重量,在將它放入煙斗內吸掉。然後稱剩下的煙灰——將煙灰從煙斗內取出,放在天平上稱一下。煙葉和煙灰的重量大不相同。煙葉必定比煙灰重,二者之差一定就是煙的重量了。」
主意是好的,但雷利還是錯了。因為任何物質燃燒時都需要氧,這些氧通常來自空氣。雷里的煙草燃燒時也需要從空氣中得到氧,但煙葉里原來並沒有氧,只是當雷利吸煙時,氧氣才加了進來。因為氧氣的重量加進來了,所以煙的重量就大於煙葉和煙灰二者重量之差。
雷利生活困苦,死於1618年。他死時泰然自若。就在臨終前,他還吸了一袋煙。
雷利爵士(1552——1618),英國歷史學家和航海家。
❾ 老牌的蘇樂牌薩克斯是那個年代的呢
薩克斯
樂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薩克斯是由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Antoine-Joseph Sax,1814-1894)於1840年發明的。阿道夫是一位銳意的樂器製造者,擅長黑管和長笛演奏。他最初的設想是為管弦樂隊設計一種低音樂器,比奧菲克萊德號(Ophicleide)吹奏靈活並能適應室外演出。他將低音單簧管的吹嘴和奧菲克萊德號的管身結合在一起並加以改進,以自己名字命名了這種新型樂器。
中文名
薩克斯
外文名
Saxophone
發明人
阿道夫·薩克斯
發明地
比利時
發明時間
1840年
快速
導航
基本含義構造與音域選擇和安裝演奏姿勢口型與呼吸口水問題品牌特點分類如何保養發展歷程樂器種類
樂器
中國薩克斯愛好者正在急劇增加,中國薩克斯在七八十年代開始發展,到二十世紀末才開始在國內有廠家開始生產,距今已有25年歷史[1]。
共7張
薩克斯樂器
基本含義
樂器本調:bB( 高音,次中音),bE( 中音,上低音)
應用譜號 :高音譜號,根據樂器本調移調記譜
實用音域 :兩個半八度
結構組成 :金屬制拋物線性圓錐管體,與單簧管類似的笛頭,波姆體系音鍵系統. 市面上一般除bB高音薩克管和bE高音薩克管外,均彎成煙斗型. 亦有直管型bE中音管。
使用材質 :銅制 (也有鋁制)最新泰國研製的塑料薩克斯和一些純手工製作金銀或木製薩克斯
樂器特色 :音色豐富,高音區介於單簧管和圓號間,中音區猶如人聲和大提琴音色,低音區像大號和低音提琴.
基準音頻率:如圖:
典型應用 :現代流行輕音樂中大量使用,古典音樂中也常有出現, 例如交響樂團, 管樂團,軍樂團,四重奏。拉威爾(法),《波萊羅舞曲》中有一段高音和次中音薩克斯的獨奏。
此樂器用單簧片吹奏,開閉音孔的構造與雙簧管差不多,音域與雙簧管相似,應屬木管樂器,雖然管體是銅制但發聲原理卻不同於銅管樂器。它上細下粗音口向上,很像低音單簧管。從低音到高音有許多種薩克斯管,而且全是移調樂器。薩克斯管音色異常豐富迷人,強吹奏時類似銅管,弱奏時類似木管,是一種管樂器類最好的合作夥伴。
法國作曲家比才、拉威爾以及美國作曲家格什溫和貝恩斯坦等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了薩克斯管。薩克斯管又是爵士樂隊中不可缺少的樂器。
常用的有四種薩克斯管:降B高音薩克斯管(Soprano saxophone)、降E中音薩克斯管(Alto saxophone)、降B次中音薩克斯管(Tenor saxophone)、降E上低音薩克斯管(Baritone saxophone)。
幾種薩克斯管的指法完全相同,全都是移調樂器,用高音譜表記譜。
法國作曲家柏遼茲曾經寫到:「薩克斯的主要特點是音色美妙變化,深沉而平靜,富有感情,輕柔而憂傷,好像回聲中的回聲、在寂靜無聲的時刻,沒有任何別的樂器能發出這種奇妙的聲響。」
交響樂團中使用薩克斯的案例:
Boléro(1928)(波萊羅舞曲) –Maurice Ravel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1922 Ravel version) (展覽會之畫)–Modest Mussorgsky/Maurice Ravel
L'Arlésienne(1872) (阿萊城的姑娘)–Georges Bizet
Romeo and Juliet(1938)(羅密歐與朱麗葉) – Sergei Prokofiev
Lieutenant Kijé(1934) –Sergei Prokofiev
Alexander Nevsky(1938) – Sergei Prokofiev
Symphonic Dances(1940) –Sergei Rachmaninoff
La création monde(1923) –Darius Milhaud
Symphony No. 6(1947) –Ralph Vaughan Williams
Symphony No. 9(1957) – Ralph Vaughan Williams
Job: A Masque for Dancing(1931) – Ralph Vaughan Williams
Suite for Variety Orchestra(post-1956) – Dmitri Shostakovich
Suite No. 1(1931) – Dmitri Shostakovich
Suite No. 2(1938) – Dmitri Shostakovich
The Golden Age(1930) –Dmitri Shostakovich
Symphonia Domestica(1904) –Richard Strauss
Rhapsody in Blue–George Gershwin
An American in Paris(藍色狂想曲)– George Gershwin
West Side Story(西區故事)–Leonard Bernstein
On the Waterfront– Leonard Bernstein
薩克斯還被譽為「無與倫比的風流樂器」。
薩克斯管不但能出色地演奏古典音樂,而且更善於演奏爵士音樂、輕音樂,人們提到爵士樂時,第一個想到的樂器便是薩克斯管。爵士樂的最大特點是即興演奏,在演奏中使強弱拍倒置,採取連續切分音的手法,使節奏變化無窮,音色上富有戲劇性,既激烈狂燥又安鎊深沉,既滑稽又富於傷感。薩克斯管在音色上,在演奏滑音;顫音、吐音;超吹的特點方面,便適應了爵士樂即興演奏的最大特點的需要。因此,即興演奏也成為薩克斯管演奏者所追求的演奏特點。
薩克斯管是金屬製作的,強弱幅度大,在聲音的力度上可與其它銅管樂媲美,也是其它木管樂器所不可及的,在音質上又有木管樂器的特點,並帶有金屬的明亮度。
在演奏上,由於它的結構是採用波姆式長笛科學原理設計的。因此,它的機械繫統比較合理,機件運用靈活。所以,它能和長笛、單簧管一樣地演奏高難度的樂曲。同時,它與其它木管樂器相比,在演奏滑音、顫音、吐音、超吹方面,又有它獨到之處。
❿ 集成電路是誰發明的
就像阿塔納索夫曾與莫奇利為誰發明了第一台數字電子計算機而對簿公堂一樣,在內究竟是誰最先發明了集成容電路這件事上,諾伊斯所在的仙童公司也曾與柯爾比所在的德州儀器公司大打官司。其實,也許可以說諾伊斯和柯爾比都是集成電路之父,因為前者發明了基於硅的集成電路,後者發明的是基於鍺的集成電路。在這場競爭中諾伊斯是笑到最後的人,因為今日的半導體工業已幾乎是硅集成電路的天下了。
半導體對羅伯特·諾伊斯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諾伊斯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Philco公司的晶體管部門。60至70年代,隨著半導體工業巨大的商業潛力逐漸顯現,大批風險投資家湧入矽谷,與計算機相關的小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成立。1968年,諾伊斯和戈登·摩爾、安德魯·格魯夫以及其他幾名仙童公司雇員成立了英特爾公司,業界的又一段傳奇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