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傘是哪國人發明的
是誰發明的雨傘?對這個問題一直眾說紛芸。有的說,埃及人最早使用雨傘,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Egypt)的貴族們外出旅遊時常常要奴隸(slave)為他們撐太陽傘(parasol)。羅馬人用傘遮擋地中海地區的陽光。在中國,傘是公元前1000年由魯班的妻子發明的,傘被稱作「能移動的房屋」。
在英國,在18世紀才開始使用雨傘。佰納斯 傘一度是女性的專用品,表示女人對愛情的態度。把傘豎起來,表示對愛情遙堅貞不渝;左手拿著撐開的傘,表示「我現在沒有空閑時間」。把傘慢慢晃動,表示沒有信心或不信任;把傘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見到你。
到了19世紀男人開始使用傘。
由於英國多雨傘是英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傳統的英國生活方式的象徵,成為倫敦商人和官員必之物,英國人的象徵——約翰牛就手中拿著雨傘。在文學作品、電影中也是不可缺少之物。英國於1969年建立傘博物館。傘還有多種用途。傘有時被當作武器。1978年,一們被流放的保加利亞(Bulgaria)人在滑鐵盧大橋上被刺客用傘尖刺傷,中毒身亡。有的傘柄可以噴灑胡椒粉,用來制止惡狗追咬。有的傘柄里有燈光可照明探路。
英國有一種催淚傘,若遇到歹徒,一按傘柄即可噴出催淚瓦斯(tear gas),把歹徒驅跑。傘也能預示人的運氣。如果傘掉在地上,不要自己揀起來,否則壞運氣就會到來。如果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打開傘,那就意味你把雨帶來。不要在屋裡撐開傘,也不要把傘放在床上。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411636.html
2. 我國第一個發明傘的人是誰
傘是我國首創,據傳是魯班的妻子雲氏發明的。
《孔子家語》中說:「孔子之郯,遭程子於途,傾蓋而語。」這里的「蓋」就是指「傘」。《史記·五帝紀》記有與傘同類的雨具,可見傘在我國已有四千多年歷史了。最早稱傘為「華蓋」,唐朝李延壽寫的《南史》和《北史》才正式為傘定名。古時的傘,是達官顯貴的裝飾品和士大夫權勢的象徵物,帝王將相出巡時,長柄扇、「萬民傘」左簇右擁,乘坐的車輿上張著傘,表示「蔭庇百姓」。官位、職務不同,「羅傘」的大小、顏色都嚴格區分,這一慣例一直傳到明朝。紙傘是漢朝以後出
現的,唐朝時傳入日本,16世紀才傳入歐洲。義大利藝術大師達·芬奇受傘的啟發,設計了第一個降落傘。18世紀發明的傘齒輪,也是仿照傘的截面形狀設計的。
3. 雨傘的發明者是誰
雨傘是由魯班妻子雲氏發明的。
古時候,雨天和炙熱的夏天困擾著人們,人們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外出。有這樣一個傳說,魯班圍繞著他的四鄰建造了許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但仍然不能讓人們在狂風暴雨的季節自由地外出活動。
魯班的妻子這時照著他丈夫所建亭子的樣式,製成了一個重量輕的竹亭子且帶油紙——這就是最早的雨傘。魯班的妻子對魯班說:「你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動。我的傘,能帶它到處走動並可以在各種季節里提供防護」。
(3)發明傘的人義大利擴展閱讀
雨傘在發明之後的後續發展與文化轉變:
1、在英國,在18世紀才開始使用雨傘。
2、傘一度是女性的專用品,表示女人對愛情的態度。把傘豎起來,表示對愛情堅貞不渝;左手拿著撐開的傘,表示「我現在沒有空閑時間」。把傘慢慢晃動,表示沒有信心或不信任雨傘;把傘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見到你。 到了19世紀男人開始使用傘。
3、由於英國多雨,傘是英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傳統的英國生活方式的象徵,成為倫敦商人和官員必備之物,英國人的象徵——約翰牛就手中拿著雨傘。在文學作品、電影中也是不可缺少之物。英國於1969年建立傘博物館。
4、傘還有多種用途。傘有時被當做武器。有的傘柄可以噴灑胡椒粉,用來制止惡狗追咬。
4. 傘是誰發明的
魯班。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沒有傘。那時候,人們出門很不方便。夏天,太陽曬得皮膚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濕漉漉的。魯班想幫人們解決這個困難,心裡很著急。他心裡想:要能做個東西,又能遮太陽又能擋雨,那才好呢。
魯班動了好多腦筋。後來,他跟幾個木匠一起在路邊造了一個亭子,亭子的頂是尖尖的,四面用幾根柱子撐住。接著,他們隔一段路造一個亭子,造了許多亭子。這樣,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來了,躲一躲;太陽曬得難受了,歇一歇,喘口氣兒。
魯班給大家辦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魯班自己挺不滿意。他想,要是雨下個不停,那該怎麼辦呢?人總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
還得再想辦法!魯班心想: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讓大家帶在身上,該多好啊!可是用什麼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輕輕巧巧呢?為了這個事兒,他吃飯不香,睡覺不安。
魯班想了許多天,還是沒有想出來。一天,天氣熱極了,他一邊做工,一邊抹汗。忽然看見許多小孩子在荷花塘邊玩,一會兒,一個孩子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們:「你們頭上頂著張荷葉干什麼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魯班師傅,您瞧,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
魯班抓過一張荷葉來,仔細瞧了又瞧,荷葉圓圓的,一面有一絲葉脈,朝頭上一罩,又輕巧,以涼快。
魯班心裡一下亮堂起來。他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條,照著荷葉的樣子,扎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興得叫起來,「這東西既能擋雨遮太陽,又輕輕巧巧。」
魯班的妻子聽見他大呼小叫的,趕緊從屋裡跑出來問他:「出了什麼事了?」
魯班把剛做成的東西遞給妻子,說:「你試試這玩意兒,以後大家出門去帶著它,就不怕雨淋太陽曬了。」
魯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說:「不錯不錯,不過,雨停了,太陽下山了,還拿著這么個東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攏起來,那才好呢。」
「對,對!」魯班聽了很高興,就跟妻子一起動手,把這東西改成可以活動的,用著它,就把它撐開,用不著,就把它收攏。這東西是什麼呀?就是咱們今天的傘。
5. 雨傘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有的說,埃及人最早使用雨傘,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Egypt)的貴族們外出旅遊時常常要奴隸(slave)為他們撐太陽傘(parasol)。羅馬人用傘遮擋地中海地區的陽光。在中國,傘是公元前1000年由魯班的妻子發明的,傘被稱作「能移動的房屋」。
在英國,在18世紀才開始使用雨傘。佰納斯 傘一度是女性的專用品,表示女人對愛情的態度。把傘豎起來,表示對愛情遙堅貞不渝;左手拿著撐開的傘,表示「我現在沒有空閑時間」。把傘慢慢晃動,表示沒有信心或不信任;把傘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見到你。
到了19世紀男人開始使用傘。
由於英國多雨傘是英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傳統的英國生活方式的象徵,成為倫敦商人和官員必之物,英國人的象徵——約翰牛就手中拿著雨傘。在文學作品、電影中也是不可缺少之物。英國於1969年建立傘博物館。傘還有多種用途。傘有時被當作武器。1978年,一們被流放的保加利亞(Bulgaria)人在滑鐵盧大橋上被刺客用傘尖刺傷,中毒身亡。有的傘柄可以噴灑胡椒粉,用來制止惡狗追咬。有的傘柄里有燈光可照明探路。
英國有一種催淚傘,若遇到歹徒,一按傘柄即可噴出催淚瓦斯(tear gas),把歹徒驅跑。傘也能預示人的運氣。如果傘掉在地上,不要自己揀起來,否則壞運氣就會到來。如果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打開傘,那就意味你把雨帶來。不要在屋裡撐開傘,也不要把傘放在床上。
6. 詩可以怨你認為義大利慣用語 他發明了雨傘 本意是什麼
y處〔яgy處〔яbn一oㄢv痞js趣wⅵ 傘是誰發明的?對這個k問題一x直眾說紛芸。有的說是在公7元a前0600年,由埃及f人u發明的。 咱們中6國人c認5為6傘是中5國發明的,是在公8元d前8000年,由魯班的妻子z雲g氏2的提示4,並且由魯班親自製作的。 據說當時魯班在鄉u間為7百姓做活,媳婦雲l氏4每天n往返送飯,遇上o雨季,常常挨淋。魯班在沿途設計2建造了c一j些亭子u,遇上l下n雨,便可在亭內0暫避一f陣。可是亭子o雖好,但總不h便多設,而且四季雷陣雨,說來就來,說不g定雨就「迅雷不k及s掩耳」地下a起來。雲v氏5突發奇想:「要是隨身有個n小m亭子z就好了j」。魯班聽了v媳婦的話,茅塞頓開j。這位本領高強、無d所不h能的中1國發明大n王x就依照亭子o的樣子u,裁了h一h塊布,安上a活動骨架,裝上l把兒w,傘就被發明出來了g!
7. 世界上第一把雨傘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把雨傘是魯班的妻子雲氏。
傳說魯班妻子雲氏也是一位巧匠,她是雨傘的發明者,第一把雨傘就是她送給丈夫出門給人家蓋房屋時用的。
在中國,傘是公元前450年左右由魯班的妻子發明的,傘被稱作「能移動的房屋」。在英國,在18世紀才開始使用雨傘。傘一度是女性的專用品,表示女人對愛情的態度。
把傘豎起來,表示對愛情堅貞不渝;左手拿著撐開的傘,表示「我現在沒有空閑時間」。把傘慢慢晃動,表示沒有信心或不信任雨傘;把傘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見到你。
(7)發明傘的人義大利擴展閱讀:
關於魯班妻子雲氏發明雨傘的故事是:魯班常在野外作業,如果遇到下雨,常被淋得渾身濕透。古籍上記載:「雲氏劈竹為條,蒙以獸皮,收攏如棍,張開如蓋。」
意思是說,魯班妻子雲氏想做一種能遮雨的東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細條,在細條上蒙上獸皮,樣子像「亭子」,收攏如棍,張開如蓋。而這就是傘。
故事畢竟是故事,已經難以考證。而有確切依據的是,據專家考證,「傘」(「傘」)是南北朝時期始造的新字。這是個象形字,其字本身包含了「傘」的全部要素。當然,如果代表這個事物的文字都出現了,那麼這個事物本身一定已經在社會上廣泛存在了。
在南北朝的北魏時期,傘被用於官儀,老百姓將其稱為「羅傘」。官階大小高低不同,羅傘的大小和顏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黃色羅傘,以表示「蔭庇百姓」,當然,這是一個冠冕堂皇的說法,最直接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己遮陽、擋風、避雨。
8. 傘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的回答越清楚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雨傘的國家,傘是中國勞動人民一個重要的創造。關於傘的發明,民間有種種傳說。流傳較廣而又有文字記載的還是那位神通廣大的「魯班先師」。據說魯班在鄉間為百姓做活,媳婦雲氏每天往返送飯,遇上雨季,常常挨淋。魯班在沿途設計建造了一些亭子,遇上下雨,便可在亭內暫避一陣。亭子雖好,總不便多設,而且春天孩兒臉,一日變三變,夏季雷陣雨,說來就來,以至"迅雷不及掩耳"。雲氏突發奇想,「要是隨身有個小亭子就好了」。魯班聽了媳婦的話,茅塞頓開。這位本領高強、無所不能的中國發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樣子,裁了一塊布,安上活動骨架,裝上把兒。於是世界上第一把「傘」就這樣問世了。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雨傘的國家,從發明之日到現在至少也有 3500多年的歷史,當時被人們稱之為「簦」。到了後魏時期,傘被用於官儀,老百姓將其稱為「羅傘」。官階大小高低不同,羅傘的大小和顏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黃色羅傘,以表示「蔭庇百姓」,其實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遮陽、擋風、避雨。
傘在中國誕生之後,隨著對外開放和交流的日益擴大,也就逐漸傳到了國外。
日本在唐朝時先後向中國派出了19批「遣唐使」,500多餘人,其中有醫師、畫師、音樂家及各方面的學者,他們到中國專門觀摩和學習中國文化,不僅把中國的歷法,天文、音樂、美術等文化帶到了日本,也包括制傘工藝在內的多種生產技術、製造工藝帶到了日本。
雨傘經由希臘、義大利和土耳其傳入歐洲。
1620年在法國開始普及。